第十五章血液生化幻灯片
合集下载
血液生化PPT医学课件
3. 营养作用
血浆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参与氨基酸代谢池, 用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参与维持体内蛋白质的动态平衡。 清蛋白对组织细胞的营养具有较高的价值,
Summary 血浆蛋白的分类汇表
种类
载体蛋白
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凝血和纤溶蛋白
酶
蛋白酶抑制剂 激素 参与炎症的蛋白APP
举例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2~4g/L )等
2、电泳法分:
(A/G=1.5~2.5)
清蛋白、α1、α2、β和γ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
A 清蛋白 1 2
B
染色后图谱
光密度扫描后的电泳峰
清蛋白 1 2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血浆蛋白质的主要组分见表11-2
血浆蛋白质的特性:
1、绝大多数血浆蛋白质在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自肝细 胞内合成部位到血浆的时间为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Hb铁占60~70% Mb铁占4%
体内储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
铁代谢
铁的摄取与 排泄
食物
胃黏膜脱落、皮肤落屑、
泌尿道失铁等
红细胞释放
铁的吸收
胃肠道内,吸收率10% (酸性条件有利);主要在十 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铁的运输 由血浆铜蓝蛋白氧化成 Fe3+而运输(游离铁有毒)
铁的贮存
铁蛋白(肝星形
2、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含N-和O-连接的寡 糖链。糖分子参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组成;增加 糖蛋白溶解性;具有识别特性;二硫键维持血浆蛋 白质稳定和亚基聚合。
3、许多血浆蛋白成多态性。
4、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 些血浆蛋白水平会增高,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 时相蛋白质”(acute phase protein, APP)
血浆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参与氨基酸代谢池, 用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参与维持体内蛋白质的动态平衡。 清蛋白对组织细胞的营养具有较高的价值,
Summary 血浆蛋白的分类汇表
种类
载体蛋白
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凝血和纤溶蛋白
酶
蛋白酶抑制剂 激素 参与炎症的蛋白APP
举例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2~4g/L )等
2、电泳法分:
(A/G=1.5~2.5)
清蛋白、α1、α2、β和γ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
A 清蛋白 1 2
B
染色后图谱
光密度扫描后的电泳峰
清蛋白 1 2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血浆蛋白质的主要组分见表11-2
血浆蛋白质的特性:
1、绝大多数血浆蛋白质在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自肝细 胞内合成部位到血浆的时间为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Hb铁占60~70% Mb铁占4%
体内储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
铁代谢
铁的摄取与 排泄
食物
胃黏膜脱落、皮肤落屑、
泌尿道失铁等
红细胞释放
铁的吸收
胃肠道内,吸收率10% (酸性条件有利);主要在十 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铁的运输 由血浆铜蓝蛋白氧化成 Fe3+而运输(游离铁有毒)
铁的贮存
铁蛋白(肝星形
2、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含N-和O-连接的寡 糖链。糖分子参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组成;增加 糖蛋白溶解性;具有识别特性;二硫键维持血浆蛋 白质稳定和亚基聚合。
3、许多血浆蛋白成多态性。
4、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 些血浆蛋白水平会增高,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 时相蛋白质”(acute phase protein, APP)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2, 3–BPG
(3)NADH和NADPH的功能
代谢物,糖酵解的基本反应和其他组织相同。
糖酵解是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每mol葡萄
糖经酵解生成2mol乳酸的过程中,产生2mol ATP 和2mol NADH+H+,通过这一途径可使红细胞内
ATP的浓度维持在1.85×103mol/L水平。
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
葡萄糖
1,3-BPG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三磷酸甘油酸激酶
血液
固体成分
无机物 阴离子:CL-、HCO -、HPO 23 4 有机物:包括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 氮化合物、糖类和脂类等
少量气体:O2 、CO2
血液比重:1.050-1.060 血液pH:7.4±0.05
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NPN): 血液中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主要有 尿素、肌酸、肌酸酐、尿酸、胆红素和 氨等。正常NPN含量为14.28-24.99 mmol/L。其中血尿素氮(blood urea
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通过半透膜吸取膜外水分 子的一种力量。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分子 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颗粒的大小无关。 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血浆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摩尔浓 度。清蛋白最能有效维持胶体渗透压。 清蛋白浓度过低 分在组织间潴留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水肿 水
注:“+”,“-”分别表示该途径有或无
* 晚幼红细胞为“-”
(一)糖代谢
糖酵解通路和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
90%~95%的葡萄糖通过此途径进行代谢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
临床常用血生化检查ppt课件
全、尿路梗阻、心力衰竭、过度换气、呼碱 ▪ 血清氯化物降低:<98mmol/L为低氯血症 ⑴排出过多:严重呕吐、腹泻、胃肠造瘘或引流 ⑵摄入不足:长期饥饿,神经性厌食、无盐饮食
.
血清钙、磷测定
❖ 标本采集方法
▪ 抽取空腹血3ml,单项测定时为2ml,不抗凝 ▪ 切勿混入抗凝剂及杂质 ▪ 测定前避免引起电解质改变的因素,如大量饮
(2)佝偻病与软骨病:体内维生素D缺 乏,使钙吸收障碍,导致钙、磷都偏者。
(3)慢性肾炎尿毒症,严重肝炎时,见 血钙降低。
(4)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在严重 乳糜泻时,食物中的钙与未吸收的脂肪酸结合 生成钙皂,排出体外而造成低血钙。
(5)新生儿低.血钙症,可引起惊厥。
血清无机磷
❖ 概述
▪ 血磷系指血清中无机磷酸盐中所含的磷。体内 大部分磷是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的, 少部分构成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磷脂、核苷 酸等。而血清中的无机磷酸盐只占极少部分, 它构成血液的缓冲系统。人体所需的磷主要由 食物供给,在小肠上段补吸收,经肾脏和肠排 泄,肾小管又对磷的排泄起控制作用。
(4)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血磷也会 增高。
.
血清无机磷降低
(1)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尿磷排泄量增加 而使血清磷降低。
(2)肾小管变性病变,如范可尼综合症, 肾小管重吸收磷功能障碍。
(3)佝偻病或软骨病时,伴有继发性甲状 旁腺增生,肾脏排磷增加。
(4)长期腹泻或吸收不良,使血磷的来源 减少。
.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3.血糖增高见于( ) A.钾排泄障碍 B.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 C.糖皮质功能亢进 D.急性碱中毒 4.总胆固醇下降见于 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B、肾病综合征 C、重症糖
尿病D、严重肝细胞受损如重症肝炎E、高血压
.
血清钙、磷测定
❖ 标本采集方法
▪ 抽取空腹血3ml,单项测定时为2ml,不抗凝 ▪ 切勿混入抗凝剂及杂质 ▪ 测定前避免引起电解质改变的因素,如大量饮
(2)佝偻病与软骨病:体内维生素D缺 乏,使钙吸收障碍,导致钙、磷都偏者。
(3)慢性肾炎尿毒症,严重肝炎时,见 血钙降低。
(4)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在严重 乳糜泻时,食物中的钙与未吸收的脂肪酸结合 生成钙皂,排出体外而造成低血钙。
(5)新生儿低.血钙症,可引起惊厥。
血清无机磷
❖ 概述
▪ 血磷系指血清中无机磷酸盐中所含的磷。体内 大部分磷是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的, 少部分构成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磷脂、核苷 酸等。而血清中的无机磷酸盐只占极少部分, 它构成血液的缓冲系统。人体所需的磷主要由 食物供给,在小肠上段补吸收,经肾脏和肠排 泄,肾小管又对磷的排泄起控制作用。
(4)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血磷也会 增高。
.
血清无机磷降低
(1)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尿磷排泄量增加 而使血清磷降低。
(2)肾小管变性病变,如范可尼综合症, 肾小管重吸收磷功能障碍。
(3)佝偻病或软骨病时,伴有继发性甲状 旁腺增生,肾脏排磷增加。
(4)长期腹泻或吸收不良,使血磷的来源 减少。
.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3.血糖增高见于( ) A.钾排泄障碍 B.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 C.糖皮质功能亢进 D.急性碱中毒 4.总胆固醇下降见于 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B、肾病综合征 C、重症糖
尿病D、严重肝细胞受损如重症肝炎E、高血压
组织胚胎学课件血液[可修改版ppt]
B、白细胞:(4.0~10)×10 9/L。 C、血小板:(100~300)×10 9/L。
染色:Wright或Giemsa染色。
血像:
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一)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形态:直径约为7-8µm,胞体双 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µm),周缘较厚 (2µm) ;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 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占 红细胞33%.
4、淋巴细胞(limphocyte)
(1)分类:直径为6~20µm,其中:
۞ 小LC: ø6~8µm,90%以上; ;12µm~9 ø:中LC ۞
。20µm~13 ø:大LC ۞
(2)形态结构: LM:球形,核大,染色深,一侧常有凹陷;胞质
:少,嗜硷性,染天蓝色,EM:含大量游离Ri、少
量嗜天青颗粒以及RER、Golgi和Mi。
固成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液的组成意示图 静置/离心沉淀
血液
—抗凝剂(肝素)
—血浆占血液容积55% —白细胞、血小板
占血液容积45%
—红细胞
血液凝固 血清析出
—血清 —血块
(2)血细胞:占血液容积45%
A、红细胞:男:(4.0~5.5)×10 12/L。 女:(3.5~5.0)×10 12/L。
组织胚胎学课件血 液
13.01.2021
1
一、血液 blood
●概述
血液的组成:
(1)血浆(plasma):约5升,占血液容积55% 。内含:水,占90%,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 维蛋白原)脂蛋白、凝血酶原、酶、激素、维生素、 无机盐、营养物与代谢产物。
PH:7.3-7.4
染色:Wright或Giemsa染色。
血像:
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一)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形态:直径约为7-8µm,胞体双 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µm),周缘较厚 (2µm) ;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 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占 红细胞33%.
4、淋巴细胞(limphocyte)
(1)分类:直径为6~20µm,其中:
۞ 小LC: ø6~8µm,90%以上; ;12µm~9 ø:中LC ۞
。20µm~13 ø:大LC ۞
(2)形态结构: LM:球形,核大,染色深,一侧常有凹陷;胞质
:少,嗜硷性,染天蓝色,EM:含大量游离Ri、少
量嗜天青颗粒以及RER、Golgi和Mi。
固成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液的组成意示图 静置/离心沉淀
血液
—抗凝剂(肝素)
—血浆占血液容积55% —白细胞、血小板
占血液容积45%
—红细胞
血液凝固 血清析出
—血清 —血块
(2)血细胞:占血液容积45%
A、红细胞:男:(4.0~5.5)×10 12/L。 女:(3.5~5.0)×10 12/L。
组织胚胎学课件血 液
13.01.2021
1
一、血液 blood
●概述
血液的组成:
(1)血浆(plasma):约5升,占血液容积55% 。内含:水,占90%,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 维蛋白原)脂蛋白、凝血酶原、酶、激素、维生素、 无机盐、营养物与代谢产物。
PH:7.3-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血液生化 幻灯片
教学目标
1.掌握:血液的基本化学组成、功能;血浆蛋白的分 类及功能。
2.熟悉:血红蛋白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特点。 3.了解: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4.运用血液基本组成和血浆蛋白的组成、功能等知识 认识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机体相互调节的机制。 5.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用相互影响、相 互协调的观点认识人体功能,认识事物的发展本质、培养 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一)内源性途径:血液在血管内膜 受损或在血管外遇异物表面接触时触 发的凝血过程。分三个阶段:接触活 化阶段、所有活化成分均在血液中。
(二)外源性途径:组织因子暴露在 血液中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因子I
三、血凝块的溶解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
一、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二、血浆蛋白的生物合成
一、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一)糖代谢途径
二、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功能
(一)分类(电泳法、超速离心法、生理功能)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图谱
A.染色后的图谱
B 光密度扫描后的电泳峰
(二)功能
• 营养供能 •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维持血浆正常pH值 • 运输作用 • 催化作用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 免疫作用
正常清蛋白与球蛋白比例为:1.5-2.5:1
人类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 结合蛋白或载体 • 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 凝血和纤溶蛋白 •酶 • 蛋白酶抑制剂 • 激素 • 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质
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表现为血中出现异常增多的lgM。分为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和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 球蛋白血症出现原因不明的单克隆lgM增多,是一种源于 能分化为成熟浆细胞的B淋巴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表 现特征为老年发病、贫血、出血倾向及高黏滞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中出现大量单克隆lgM和骨髓中有淋巴 样浆细胞浸润。而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继发于其他疾 病的单克隆或多克隆lgM增多。巨球蛋白血症进展较慢, 预后差别较大。研究报告显示中位生存期一般为5-7年。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 和年龄等因素对巨球蛋白血症病人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作用。该病最常见的死因是进行性的淋巴增殖、感染及 心衰,少数病人死于脑血管意外,肾衰或消化道出血。
第二节 血液凝固
一、凝血因子与抗凝血成分
• 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就由流动 的液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凝块(纤 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 物质的统称。13种,见表14-2。
• 抗凝血成分: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二、两条凝血途径
1.糖酵解 2.2,3-BPG支
路 3.磷酸戊糖途径
红细胞内糖代谢的生理意义
• ATP的功能: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钙泵 正常运转、脂质交换、GSH的合成
• 2,3-BPG的功能:调节血红蛋白运氧,可降 低Hb与氧的亲合力。
• NADH与NADPH的功能:对抗氧化剂,保 护细胞膜蛋白不被氧化。
脂代谢
第十四章 血液生化
第一节 血浆蛋白 第二节 红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 血浆蛋白
一、血液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功能 二、血浆蛋白的分类与功能
一、血液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功能
血浆: 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水:81-86%; 气:氧气,二氧化碳
非蛋白氮NPN:血液中除蛋白质外其他物质所含 的氮。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氨基酸、氨、 多肽和血红素,14.28-24.99mmol/L,约占一半。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3.血红红细胞生成素 (4)雄性激素及雌二醇 (5)外源性物质 杀虫剂、药物及致癌物
(二)血红蛋白的合成
高铁血红素对起始因子2的调节
知识拓展
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或 珠蛋白肽链合成异常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血液病。 临床可表现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升高或因 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改变而引起组织缺氧或代偿 性红细胞增多。该病种类较多,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异常血红蛋白病,包括镰形细胞贫血、不 稳定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M病、氧亲和力改变 的血红蛋白病。另一类为地中海贫血,由于珠蛋 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某种珠蛋白链合成障碍, 导致的溶血性贫血。
• 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通过主动渗入与被 动交换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
三、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一)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1.原料及场所
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
甘氨酸、琥珀酰CoA及Fe2+。
合成场所
线粒体
胞液
线粒体
2.血红素合成的过程 (1)δ-氨基-γ-酮戊酸的生成
(2)胆色素原的生成
(3)尿卟啉原和粪卟啉原的生成
教学目标
1.掌握:血液的基本化学组成、功能;血浆蛋白的分 类及功能。
2.熟悉:血红蛋白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特点。 3.了解: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4.运用血液基本组成和血浆蛋白的组成、功能等知识 认识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机体相互调节的机制。 5.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用相互影响、相 互协调的观点认识人体功能,认识事物的发展本质、培养 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一)内源性途径:血液在血管内膜 受损或在血管外遇异物表面接触时触 发的凝血过程。分三个阶段:接触活 化阶段、所有活化成分均在血液中。
(二)外源性途径:组织因子暴露在 血液中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因子I
三、血凝块的溶解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
一、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二、血浆蛋白的生物合成
一、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一)糖代谢途径
二、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功能
(一)分类(电泳法、超速离心法、生理功能)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图谱
A.染色后的图谱
B 光密度扫描后的电泳峰
(二)功能
• 营养供能 •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维持血浆正常pH值 • 运输作用 • 催化作用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 免疫作用
正常清蛋白与球蛋白比例为:1.5-2.5:1
人类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 结合蛋白或载体 • 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 凝血和纤溶蛋白 •酶 • 蛋白酶抑制剂 • 激素 • 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质
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表现为血中出现异常增多的lgM。分为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和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 球蛋白血症出现原因不明的单克隆lgM增多,是一种源于 能分化为成熟浆细胞的B淋巴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表 现特征为老年发病、贫血、出血倾向及高黏滞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中出现大量单克隆lgM和骨髓中有淋巴 样浆细胞浸润。而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继发于其他疾 病的单克隆或多克隆lgM增多。巨球蛋白血症进展较慢, 预后差别较大。研究报告显示中位生存期一般为5-7年。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 和年龄等因素对巨球蛋白血症病人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作用。该病最常见的死因是进行性的淋巴增殖、感染及 心衰,少数病人死于脑血管意外,肾衰或消化道出血。
第二节 血液凝固
一、凝血因子与抗凝血成分
• 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就由流动 的液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凝块(纤 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 物质的统称。13种,见表14-2。
• 抗凝血成分: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二、两条凝血途径
1.糖酵解 2.2,3-BPG支
路 3.磷酸戊糖途径
红细胞内糖代谢的生理意义
• ATP的功能: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钙泵 正常运转、脂质交换、GSH的合成
• 2,3-BPG的功能:调节血红蛋白运氧,可降 低Hb与氧的亲合力。
• NADH与NADPH的功能:对抗氧化剂,保 护细胞膜蛋白不被氧化。
脂代谢
第十四章 血液生化
第一节 血浆蛋白 第二节 红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 血浆蛋白
一、血液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功能 二、血浆蛋白的分类与功能
一、血液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功能
血浆: 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水:81-86%; 气:氧气,二氧化碳
非蛋白氮NPN:血液中除蛋白质外其他物质所含 的氮。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氨基酸、氨、 多肽和血红素,14.28-24.99mmol/L,约占一半。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3.血红红细胞生成素 (4)雄性激素及雌二醇 (5)外源性物质 杀虫剂、药物及致癌物
(二)血红蛋白的合成
高铁血红素对起始因子2的调节
知识拓展
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或 珠蛋白肽链合成异常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血液病。 临床可表现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升高或因 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改变而引起组织缺氧或代偿 性红细胞增多。该病种类较多,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异常血红蛋白病,包括镰形细胞贫血、不 稳定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M病、氧亲和力改变 的血红蛋白病。另一类为地中海贫血,由于珠蛋 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某种珠蛋白链合成障碍, 导致的溶血性贫血。
• 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通过主动渗入与被 动交换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
三、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一)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1.原料及场所
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
甘氨酸、琥珀酰CoA及Fe2+。
合成场所
线粒体
胞液
线粒体
2.血红素合成的过程 (1)δ-氨基-γ-酮戊酸的生成
(2)胆色素原的生成
(3)尿卟啉原和粪卟啉原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