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太系统,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PPT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小结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 5.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单位。 (3)( )千克可以用符号 kg 表示,它又叫做(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 一记,哪些物品重 1 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 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4.想想做做 6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 6 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5.填空
( )大约重 1 克
( )大约重 1 千克
3 千克=( )克
5000 克=( )千克
7 千克 500 克=( )克 23 千克-15 千克=( )千克
4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 克)两袋盐呢?(1000 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
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 千克=1000 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 1000。注意读法:读作“1 千克等于 1000 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 克》教案
第 1 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 28~30 页,千克的认识
教材简析:
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 1 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几千克是计 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五(千克和克的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五(千克和克的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五(千克和克的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练习五(千克和克的练习)》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已有的质量单位知识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千克和克的关系及换算方法。

教材内容由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和实际生活中的质量计量组成,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质量单位的基本知识,对千克和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千克和克的关系及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展示质量单位的使用。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计算。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质量单位的图片和换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苹果、书包等,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实物的质量差异。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知识。

中心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中心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中心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克和克》是中心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但是,对于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千克和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千克和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道具、PPT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的千克和克模型、实物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称重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千克和克来计量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千克和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和克。

同时,教师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操练,让学生亲自动手称重,体会千克和克的使用。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千克和克来计量下面的物品吗?”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面积、温度等概念后,首次接触质量单位的学习。

本节课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苹果、书本等,引导学生认识千克这一质量单位,体会质量的大小,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正式学习中,学生可能对质量单位的概念、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等知识点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千克这一质量单位,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千克,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能运用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苹果、书本、天平等。

2.学具:学生自带苹果或书本,以便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面积、温度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质量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教具,如苹果、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呢?从而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用天平称量苹果、书本等物品,让学生亲身体会质量的大小,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千克和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教学范畴。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测量质量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千克和克,建立质量观念。

难点: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实际应用。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于常见的量和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质量单位在生活中不常直接出现,学生可能对其缺乏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知,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千克和克的质量。

2. 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的质量,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轻重,从而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 认识千克和克(1)介绍千克和克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展示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它们的质量。

3. 建立质量观念(1)通过比较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组织学生进行“猜重量”游戏,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 学习换算关系(1)引导学生探究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质量单位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理解千克和克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现象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千克和克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购物时,商品的质量是如何表示的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千克和克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同时,介绍千克和克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1千克=1000克。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让学生亲身体验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进行,互相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解答。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及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长度、面积等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质量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和质量单位的认识。

2.千克和克之间换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情境、实物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引导学生认识质量。

2.准备课件,展示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和换算。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苹果、书包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它们都有重量的不同。

教师进而引入质量的概念,并提问: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呢?引入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讲解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0.001千克。

同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超市购物时商品的重量标签,让学生对千克和克有更直观的认识。

千克和克练习(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千克和克练习(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千克和克练习(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和克练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涉及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介绍了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清晰,难以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秤、砝码、水果、蔬菜等实物。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水果、蔬菜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重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重量。

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1:一公斤苹果有多少克?解答:1公斤=1000克,所以一公斤苹果有1000克。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1:200克水果是多少千克?解答:200克=0.2千克。

练习2:3千克水果有多少克?解答:3千克=3000克。

5. 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千克和克练习板书内容: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例题及解答练习题及解答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公斤等于____克,1千克等于____克。

(2)计算题:某水果重300克,求它重多少千克?2. 答案(1)填空题答案:1公斤等于1000克,1千克等于1000克。

(2)计算题答案:某水果重300克,换算成千克为0.3千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作用,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的计算和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质量的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进行质量测量和换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如何称重,引入质量的概念,进而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呈现(10分钟)展示千克和克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同时,讲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和换算的实践活动。

每组选定一个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称重,并记录数据。

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数据交换和换算,验证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含教学反思)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3.知道1千克(kg)=1000克(g)。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使学生感受到物品有轻重之分,要想知道物品具体有多重,需要用秤去称。

2.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和克。

3.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4.知道质量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5.知道1千克(kg)=1000克(g)。

千克和克3课时认识千克教材第28~30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课件,秤,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1.感知轻重。

(1)课件演示:超市货架上有一袋红枣,还有一袋膨化食品。

这两袋食品包装差不多,质量却不一样。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3)议一议: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4)试一试:用你的办法来操作。

(5)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需要用到秤。

2.认识千克。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质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1袋红枣,看一看,指针指着数字几。

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3.动手操作,试一试。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它们是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2.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认识千克和克,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与区别。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千克和克的物品,如:1kg的大米、500g的巧克力等。

2.教师准备好千克和克的图片或图表等辅助教学工具。

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本节内容。

2.讲解千克和克(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通过一些具体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比如:1个苹果大约300克,1个西瓜大约10千克等。

3.感性认识千克和克(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差别,并告诉学生,千克和克是用来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4.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比如:1 kg的大米、 500 g的巧克力等,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并评估它们的重量。

2.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如:“一块糖重10克,你有3块糖,问它们的总重量是多少克?”等,让学生自己推算并回答。

5.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与运用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感受身边的物品重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和计算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与区别,同时让学生感性认识和体验重量的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将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意义与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千克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并能够运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千克的大小,理解千克的概念,从而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知识,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并且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这个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他们可能不知道千克是什么,也不知道1千克等于多少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千克的大小,理解千克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并能够运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数学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千克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鸡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千克。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1千克等于多少克,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千克的大小。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2单元 千克和克(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2单元 千克和克(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2单元千克和克(苏教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2单元千克和克(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教的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千克和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千克和克,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千克和克的关系以及单位换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重量物品(如苹果、书本等)、卡片、黑板。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比如“小明买苹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基本概念: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3. 单位换算:讲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克和克2. 板书内容: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判断题:千克和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对/错)选择题:1千克等于(A)克。

(A. 1000 B. 100 C. 10)计算题:小明有200克糖果,他想知道这些糖果换成千克是多少,请帮帮他。

(答案:0.2千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单位换算的运用上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进一步讲解其他质量单位,如吨、克拉等,让学生了解更多质量单位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生活实例的引入:我选择了“小明买苹果”这个生活实例来引入千克和克的概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教案
综合训练
4.想想做做6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填空
()大约重1克()大约重1千克
3千克=()克5000克=()千克
7千克500克=()克23千克-15千克=()千克
四、全课总结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5)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5.思考题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教案

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教案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例1】3000克棉花比3千克铁轻。

()(判对错)解析: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千克=1000克,3千克里面有3个1千克,所以3×1000=3000(克),即3千克=3000克,因此3千克棉花和3千克铁一样重。

解答:×【例2】圈出下面物品的质量。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一个桃子大约重200克,一个小孩重30千克,一只小兔重2千克,一个鸡蛋重70克;据此解答。

解答:【例3】4千克和4000千克相等。

()(判对错)解析:由于单位相同,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即可作出判断。

因为4千克<4000千克,所以4千克和4000千克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答:×【例4】按从重到轻排一排。

2千克500克250克2500克解析:题中给出的4个数量单位不统一,要想比较大小,先要统一单位。

2千克=2000克,因为2500>2000>500>250,所以2500克>2000克>500克>250克。

解答:2500克>2千克>500克>250克【例5】甲瓶果汁有600克,乙瓶果汁有400克,要使两瓶果汁一样重,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多少果汁?解析:甲瓶有果汁600克,乙瓶有果汁400克,两瓶一共有果汁600+400=1000(克),把1000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00克,600-500=100(克),所以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入100克果汁。

解答:600+400=1000(克)1000÷2=500(克)600-500=100(克)答: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入100克果汁。

【例6】一杯水,连水杯共重900克,倒出一半水后,剩余的水和水杯共重500克,水杯重多少克?解析:倒出一半水后,质量减轻了900-500=400(克),也就是说一半水的质量是400克,再乘2求出整杯水的质量:400×2=800(克),用900减去一杯水的质量,剩余的就是水杯的质量。

解答:900-500=400(克) 400×2=800(克) 900-800=100(克)答:水杯重100克。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 千克和克 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 千克和克 教案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1课时认识千克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从而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预设:2分钟)猜一猜:哪一盒重?哪一盒轻?为什么?①大小不同的两盒物品。

(大的重,小的轻)②大小相近的两盒物品。

(小的重,大的轻)引导:有时光凭眼睛看,看不出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板书:掂一掂)指出: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

掂一掂:分小组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感悟哪袋重?哪袋轻?并说一说。

指出:在数学上,一般把物品的重量称为质量。

(板书:质量)要准确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要用秤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二、自学例1。

(预设:20分钟)(一)认识千克1.导学单1:(时间:3分钟)自学书本第29页“试一试”以上的部分,自己试着口答28页上的问题。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①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表示?②在左面台秤的秤面上看到了什么?右面台秤的秤面上指针指着数字几?表示什么呢?③在秤面上指一指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

3.全班交流。

哪些问题小组里还有疑问的或有争议?给予适当点拨。

导学要点:1.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

2.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示这个物体重几千克。

追问: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二)建立1千克概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熟练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单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质量单位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对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教学时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和换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质量单位卡片,练习本。

3.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场景,如购物、称重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质量单位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克和克。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同时,讲解千克和克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学会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的质量,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单位换算。

本单元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对整数和分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估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精确度、单位换算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对本单元的质量单位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换算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的质量,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计量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的质量,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质量单位的大小换算,以及质量单位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课件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千克和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实物,感受千克和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千克和克的大小关系。

最新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最新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教学反思:
2014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课题
克的认识
第2课时
授课老师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紫金无涯子
总第20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
个人加工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4.估一估
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数学书约300克)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3)()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014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课题
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授课老师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紫金无涯子
总第19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
个人加工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课题
克的认识
第2课时
授课老师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紫金无涯子
总第20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
个人加工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教学反思:
2014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3.口答单位换算
三、实际运用“克”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来自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