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两会关键词之八
2015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学习传达提纲
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 会议的基本概况 会议的主要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大关键数据 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二 三
四
一、会议基本情况
一、会议的基本概况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分别 于2015年3月5—15日和3—13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 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 告;审查国务院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 审议通过大会的各项决议草案、修改立法法的觉得草案表决稿 等。3月15日,会议审议通过了各项报告及立法修正案草案, 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任务。
四、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二
依法治国:开局之年立法推 动改革
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依法治国”竖起新的里程碑后,如 何贯彻落实180多项重要法治改革举措备受关注。过去一 年,呼格案、念斌案重审,设立巡回法庭,司法改革试点工 作不断推进,法治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今年,人代会上将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对扩大地方 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界定政府规章权限 范围等方面都将作出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研究室主任梁鹰说:“立法更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共识、推进 改革。
三、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 据
10、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数据十
去年胜利完成了县级医院的改革试点,惠及5亿农村人 口,成绩巨大。今年政府乘胜追击,推出了医疗改革升级 版,不但要减轻农村人口医疗负担,还要减轻城市人口医 疗负担,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四、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一
三、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 据
2、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2015两会关键词之十二
2015两会关键词之十二部长记者会上的10大“改革承诺”人民网记者贾玥2015年03月14日17:07 来源:人民网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落下帷幕。
大会期间,13个中央部委先后举行记者会,有关负责人解答了媒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的今年若干项改革任务列下落实时间表。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
改革任务尤其艰巨。
掐指算算,2015年只剩下9个多月时间了,部长们在记者会上的“改革承诺”能否按时兑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1、商事制度改革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方面,报告指出,今年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逐步实现“三证合一”,清理规范中介服务。
“在去年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松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制,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
”3月9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记者会上说。
对于具体举措,张茅介绍,今年要进一步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推进市场准入管理模式创新,进一步推进“先照后证”的改革;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最大化,目前24个省在推进“一证三号”,下一步要简化为“一证一号”;抓紧建立小微企业的名录,以便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2、投融资体制改革报告指出,要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政府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等办法,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项目。
3月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记者会上介绍,去年初,发改委拿出80个示范项目来吸引民间投资,其中49个项目有民间投资参与。
此外,发改委还用所掌握的预算内投资来撬动社会投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基金、信贷、保险各种投资公司合作,一起参与投资,加大投资的规模。
徐绍史认为,政府必须把一些现金流比较充裕又有稳定回报预期的好项目拿出来,让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来做,政府还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基金、社保、保险、信贷、社会上的各种投资基金和投资公司加强合作,共同扩大投资规模。
2015年两会十大热点
2015年两会十大热点2015年是一个具有标签意义的年份,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还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召开的两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今天,我们从民众期待、舆论聚焦的十大热点来关注两会,了解两会。
热点1 深化改革:政府简政放权攻坚突破过去的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2015年的改革,将继续把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作为重头戏,让人民从改革中受益。
热点2 依法治国:开局之年立法推动改革纵观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法治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词。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经本次全国人大会议充分审议后,将在未来的依法治国实践中有力地规范我国的立法活动。
今年的“两高”报告,通篇都体现着依法治国的理念。
报告中关于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取消不合理的考核等具体举措,处处透露出司法机关的扎实行动。
对于“念斌案”和“呼格吉勒图案”表示“深感自责”、“深刻反省”并汲取教训,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的表态,则让人看到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希望。
热点3 经济新常态:速度换挡质量效益优先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今年经GDP的预期增长目标是7%左右,中国经济告别高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
适度调低增速目标表明经济的“底线思维”更加清晰,就是要保证经济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将赋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
热点4 反腐倡廉:标本兼治依法反腐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
今年在标本兼治、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方面仍将持续推进。
2015年两会:商用车五大关键词解读
2015年两会:商用车五大关键词解读作者:纪鹏飞来源:《专用汽车》 2015年第3期纪鹏飞刚过羊年春节,全国“两会”双双来临,与历年一样,“汽车”再度成为今年“两会”中讨论的热门话题。
央视前主播柴静自费百万拍摄,题为《苍穹之下》的雾霾新闻调查视频,在两会前夕引爆网络:在雾霾天气的影响下,汽车工业与自然环境、公共安全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政府与车企如何在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间寻求平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代表们提案的重点。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本刊记者特别整理了涵盖专用车、卡车行业的“民生类”、“产业类”关键词解读,与大家共同探讨商用车行业发展的新契机。
关键词一:产业转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了汽车业相关的内容。
作为汽车行业所处的制造业,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这无疑对于当前汽车业实施的创新、兼并重组以及与信息化的跨界合作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李克强强调国家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将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如期完成。
并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指标超额完成,以及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还透露,国家将鼓励汽车、工程机械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并在2015年继续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
新投产铁路里程8 000km以上,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出现次数
解读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03月05日 16:14来源:凤凰资讯以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切口,观察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以及政府施政的方向,向来是人们的一个选择。
而语言作为行动的直接传递,我们从1979年到2015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过高频词汇的提取,进行分析。
以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切口,观察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以及政府施政的方向,向来是人们的一个选择。
而语言作为行动的直接传递,我们从1979年到2015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过高频词汇的提取,进行分析。
在1979年之前的,文革当中那些充满“斗争”的词汇,比如反攻倒算等,在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后,便从此消失了。
改革的字眼,开始出现,而且频率逐渐增多。
经过对历年改革出现频次的梳理发现,经过第一轮改革开放之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改革呼声极为强烈。
此后,邓小平南巡之后,新一轮改革出现,改革逐步走向平稳。
但在平稳中,每逢政府换届年,改革便攀升。
但十八大之后的2013年,改变了这一规律。
从数据的曲线可以看出,2013年之后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出现频率并没有因为是“平年”而减弱,反之逐年增多,今年达到86次。
这跟当前政府深化改革相关。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今年作为改革关键年,改革的高频出现,再次释放了改革持续加码的信号。
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价格改革、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军队改革等等,这些都是要继续啃的硬骨头。
与改革相对应的,依法治国等词汇,在上世纪90年开始出现,随之“服务型政府这类词汇,也开始上升。
由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的词汇也高调出现。
而经济一直是改革年代的高频词汇。
14-2015年全国两会遴选关键词解读
2015年全国两会遴选考试热点梳理汇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公选王网站专家认为,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新常态、反腐倡廉、环境治理、财税改革、聚焦“三农”、养老改革、就业创业、大国外交等将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热点关键词。
2015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等3个“之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
两会将成为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广泛研讨和推进落实的窗口与平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6个新鲜词语的注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公务员遴选考试的重要热门考点,参加各地遴选考试的会员朋友们务必认真学习掌握。
①双引擎:双引擎主要是指: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
②定向调控:从2013年开始,宏观调控明确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下限”,防通胀作为“上限”,形成了区间调控的思路和方法。
2014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创新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结构性调控,基本思路是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预调微调、远近结合、防范风险,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行稳致远。
③“三证合一”:“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指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合并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④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2015年全国两会】解读1
2015年两会精神解读一、2015年两会有关情况2015年全国两会,是指于3月3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3月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其中,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3月13日下午3时闭幕。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3月1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员称为“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要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员称为“委员”,主要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是“提案”,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约束力。
代表和委员们在两会期间听取和审议(讨论)的报告有: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最高法工作报告和最高检工作报告。
二、政府工作报告特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正是贯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的两条思想主线。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新常态: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的本质是:提质增效。
报告首先在形式上有所改变。
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通常分为3部分(上一年工作总结、新一年工作部署、重点的工作),这次的报告则分6部分,即把2015年工作任务分为4项分别加以阐述。
这样做,使改革开放、稳增长与调结构、持续改善民生、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新一年重点工作得以凸显,可以展开讲、讲透彻,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在内容上,报告不仅彰显了政府工作的新理念,更突出年度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部署:——分析形势,作出“三个判断”: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
2015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谢谢观赏
2015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四
反腐倡廉:标本兼治依法反 腐
反腐倡廉
2015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 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 虎拍蝇”的同时,如何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 关注的热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要加快制度 建设,加强反腐立法,“最好的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呈现” 。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需要两会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
2015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九
就业创业:大众“创业潮” 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
就业创业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 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 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 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 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 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
2015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六
财税改革:让百姓钱袋子鼓 起来
财税改革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开启以家庭为单位的 综合征税体系,取消不合理收费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 待。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已引起社会热议的档案收费、 “价中费”等“费负”问题期待求解。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 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 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的负担 ,激发消费活力,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2015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二
依法治国:开局之年立法推 动改革
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依法治国”竖起新的里程碑后,如 何贯彻落实180多项重要法治改革举措备受关注。过去一 年,呼格案、念斌案重审,设立巡回法庭,司法改革试点工 作不断推进,法治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今年,人代会上将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对扩大地 方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界定政府规章权 限范围等方面都将作出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 会研究室主任梁鹰说:“立法更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共识、推 进改革。源自2015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2015年全国两会八大看点带解析
1、通过遥感探测发现,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期间,每2~3天在2公里以上的高空就有一股从西风带吹来的浮尘,当它抵达华北平斫空后,由于地势降低,风速下降以后浮尘便会往下与污染物相混合,遭遇水汽后细粒子个体便迅速增大,造成大范围高强度的污染现象,如果遇上南边气流比较强,会形成华北地区持续我天的重污染天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现象的()A.形成过程 B.发生时间C.形成原因 D.覆盖范围2、目前在火电领域诞生的新技术很多,联合循环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简单来说,联合循环技术就是“一气两用”;将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废气,通过余热锅炉回收转换为蒸汽,进入蒸汽轮机后驱动其运转,两台轮机都将动能输送至发电机进行发电;废气再次进入锅炉,进一步将其中蕴含的热能转化为动能,降低最终排出气体的温度。
这样不仅环保,还能节省燃料。
启动速度快也是一大优点,其工作原理是在开机之初关闭运转较慢的蒸汽轮机,只启动燃气轮机,产生足够的热能后,再切换到联合循环模式。
这一特点对于电力应急事件频发的大都市十分实用。
关于联合循环技术,下列说法与上述文字不相符的是:A.明显提高了发电效率B.高温废气得以循环利用C.停电时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动D.蒸汽轮机早于燃气轮机启动3、开发目前市场上没有但具有潜在需求且具备某种特色的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策略,属于( )策略。
A.避强定位B.迎头定位C.创新定位D.跟随定位标准答案: C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项目市场定位的策略。
创新定位是指寻找新的尚未被占领但有潜在市场需求的位置,填补市场上的空缺,声场市场上没有、具备某种特色的产品。
4、将“幸福”传感器放在人体表面或植入人体。
通过各项指标可测出人们每一刻的幸福指数。
没有一个“幸福”传感器会是完美无缺的,而且也不需要,温度计被发明出来时也很不精确,但随着时间推移,温度计的设计日渐精致,现已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科学家们相信,“幸福”传感器也将遵循类似进化进程,虽然它们在评估人们心理状态时总会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可穿戴传感器却比衡量幸福的传统工具来得更为低调,更加易用。
2015全国两会热点
2015全国两会热点□ 新华社记者白靖利邬慧颖5个改革“关键点”进入倒计时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的。
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改革、法治、民生等将成为全国两会热点词汇······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必将落实一系列重要的深化改革举措,而在一些“关键点”上的部署和阐述尤其值得人们期待。
——换挡调速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2014年中国经济承受了不小的下行压力。
不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同时结构更趋优化,动力更加充沛,展现出良好的韧性、充足的潜力和较大的回旋空间。
新看点:在保增长、调结构的总基调下,中国经济将继续换挡调速,但经济体制改革却会快马加鞭,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着眼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将会继续打出一系列改革重拳,确保中国经济快车换挡不失速。
——简政放权201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务院累计取消下放近800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推动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企业服务“一张网”,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
新看点: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的信息来看,本届政府在2015年将继续围绕着审批制度改革释放简政放权的强烈信号,重点将是规范和改进政府行政审批行为,减少企业和群众为审批跑腿,同时继续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
——价格改革药价、油价、气价、水价、票价……多年来,一提到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价格问题,政府有苦衷,企业有难处,百姓有吐槽。
2014年,国务院抓住有利时间窗口,陆续放开电信业务、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等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放松铁路运价管制,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两会热点
2015年两会:平衡增长与深化改革共鸣来源: 2015-03-13 15:43:59 | 我要分享∙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新浪微博00选股神器涨停哪里跑点击详情 >>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3月3-13日、5-15日在北京召开,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深化改革将是一大议题。
中央与各地方政府在纷纷下调GDP增长目标之际,将着力于通过改革来提高增长质量。
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平衡增长平衡增长,又称为“大推进”战略,它是通过实施全面增长的投资计划,使各种工业同时有所发展,互为需要,各个部门的投资都有利可图,从而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仍为两会一大关注重点。
我们预计今年GDP增长目标将从2014年7.5%下调至7%。
2014年实际GDP增长7.4%,为24年来的新低。
地方政府此前已纷纷召开地方两会,其中大多数公布了2015年增长目标。
跨省来看,西部地区增长目标一般在10%以上;中部地区增长目标为8.5-9%;东部发达地区目标设在7-7.5%。
上海则首次不制定GDP增长目标。
黑龙江、吉林等东北重工业基地增速目标为6-6.5%。
2015年投资仍为增长主要推动力。
受国内外需求复苏缓慢以及人民币仍相对坚挺的影响,出口压力依旧高企;在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及八项规定影响下,消费整体乏善可陈。
因此在结构转型过程中,投资仍将发挥主作用。
今年投资将有两大看点。
一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将重新划分事权,预计中央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同时为公共项目引入PPP模式;广义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也称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一种项目融资模式。
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2015两会热点解析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据编者按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其中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了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0个重大数据进行了罗列和解读: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
2015年的7%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
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
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困难可想而知。
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
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
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
因此,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2014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2015全国两会#时政热点汇总#:十大关键词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15全国两会#时政热点汇总#:十大关键词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增速目标7%左右GDP目标火线解读:拥抱新常态奔小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刚刚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今年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7%左右。
对于2015年GDP增速定于7%左右,第一财经采访的委员和代表表示“认同且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今天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预期增速目标比去年低,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安排,也回应了认为中国经济很快会大幅度减速的观点。
事实上,中国离全球技术前沿尚有不小差距,仍然有中高速增长的潜力,所以,设立这样的预期目标是符合规律的。
他同时认为,实现这个预期增速目标,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难点在三个方面,其一,这是转型升级基础上的目标,不是原来经济结构的成比例缩小。
其二,把私人部门的预期引导到这个目标上,得到私人部门的响应,激发私人部门的投资和转型升级,有难度。
其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传统财政和货币政策传导有梗阻。
关键词:内联外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明确为“三大支撑带”李克强总理首次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概括为“四大板块”,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为“三大支撑带”。
其中,“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在2014年成为热门关键词。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大支撑带”战略组合。
报告提出,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同时,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结合起来,加强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5全国两会十大解读_2015年两会热点解读
2015全国两会十大解读_2015年两会热点解读2015年全国两会于3月3日拉开大幕,来自全国的代表、委员齐聚北京,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中国建言献策。
结合当前的舆论热点与民意期待,小编以“国计”与“民生”为线索,整理出今年全国两会的十大热点关键词进行解读。
国计大势关键词一:改革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去年,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
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关键词三:依法治国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
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2015全国两会十大热词
2015全国两会十大热词连日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产生了一些新词汇、新亮点,这些热点词汇不仅是与潮流、国际接轨的产物,更将引领下一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发展。
热词一“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报告语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新词热议】全国人大代表赵静:将最流行的网络用语用于简政放权,生动而深刻。
要做好三个字:放、管、服,即放到位、管理好、服务好。
此外还要规范中介服务,避免“红顶中介”,防止下放的权力换个“马甲”重新出现。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我们常说有钱就任性,钱是个人财产,挥霍任性一下未尝不可。
而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
为“有权不可任性”点赞。
”【链接】“大道至简”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
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热词二创客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新词热议】全国人大代表刘群:国家鼓励“创客”,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就是为了激励创业创新。
下一步要继续改进创业创新环境,从创业扶持、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几方面着手,让创新的吸引力超过“铁饭碗”,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鼓励和支持“创客”,首先要培育好“创客”滋生的土壤。
政府应加大对“创客”一族的政策支持,减免税收或提高大学生创业贷款的额度;鼓励更多成熟的企业家积极支持,成立天使基金等为创立初期的中小微企业“输血”。
【链接】“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变成现实的人。
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其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中这样描述创客:他们使用数字工具,在屏幕上设计,越来越多地用桌面制造机器制作产品;他们是互联网一代,所以本能地通过网络分享成果,通过将互联网文化与合作引入制造过程,他们联手创造着DIY(自己动手制作)的未来,其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2016年两会精神内容解读十大关键词
2016年两会精神内容解读十大关键词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的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在京召开。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主席会议日前召开,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
“两会”是什么?“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2015年全国两会前瞻国计大势关键词一:改革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去年,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这一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这一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这一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
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这一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关键词三:新常态聚焦:GDP增长速度如何设计区间这一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网民以及媒体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这一年两会的高频词。
浅谈如何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和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和管理作者:牛振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3期摘要:"关键少数"主要指各级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而且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同时监督和管理"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因此,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
本文通过描述在加强对"关键少数"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加强"关键少数"的监督和管理提出发展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减少贪污腐败和以权谋私现象的出现,完善我国监督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全面实现依法治国[1]。
关键词:"关键少数" 监督和管理前言:“关键少数”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我国新时代振兴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中坚力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振兴我国东三省重工业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我国东三省工业经济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和关键期,因此,需要“关键少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发挥“关键少数”的领导和关键作用,推动思想的解放,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经济从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发展,保证我国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关键少数”含义及作用2015年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两会关键词之八
5项你关心的养老改革进度,有了!
人民网记者贾玥
2015年03月10日19:48 来源:人民网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10日上午,备受关注的人社部记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
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回答了关于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
关于养老改革进展,人们总不缺乏好奇心。
记者会的10个提问中,与此有关的就占了一半,包括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养老金“并轨”后续政策、延迟退休方案等方面。
两位负责人还给出了这些改革的进度表。
尹蔚民首先回应的是社会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有可能收不抵支的担忧。
他表示,养老保险目前总体运行是平稳的。
无论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是收大于支,不仅确保了待遇的发放,而且还略有结余。
但他同时指出,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也相应增长,而且养老金待遇是刚性增长的。
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养老金基金的收支平衡有很大压力。
为了确保收支平衡,当然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应对。
尹蔚民表示,这些措施包括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实施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及做好结余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等方面。
他透露,目前仍有近2亿人没有被纳入养老保险的制度范围内,人社部已经制定“全民参保计划”,正在扎实推进。
而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力争在2015年出台。
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外界有是否该拓展投资渠道的争议。
对此,尹蔚民说,我们采取非常审慎的政策,按照目前的规定,只能够买国债、存银行,好处是保障了基金的安全,但问题是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从前几年情况看,收益率低于CPI,实际上是处于贬值状态。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社会保险基金要投资运营。
2008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也有原则性的规定。
尹蔚民透露,我们一直在研究、论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已经形成基本方案,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我们做这个方案最主要的考虑是要保障基金的绝对安全。
”尹蔚民指出,在这个大前提下,将秉持市场化原则,请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
除继续购买国债、存银行外,会选择一些效益比较好、有升值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特别是注意规避风险。
政府也将加强监管。
2015年1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意味着有将近4000万人要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破冰。
人民网两会调查显示,有1/4网友对此表示关注。
这一决定引起了部分人群对于“中人”待遇是否会降低的讨论。
“中人”的提法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进行改革。
在有关文件中,普遍将已经退休的称作“老人”,新参加工作的叫做“新人”,而处于中间状态的习惯上被定义为“中人”。
对于养老金“并轨”后“中人”养老保险的待遇结构,胡晓义用“2+1+1”加以解释:“2”是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一个“1”是视同缴费年限的过渡性养老金;一个“1”是职业年金。
“对‘中人’的待遇,我现在不可能给你一个绝对的数据。
”胡晓义说,“但我想应该可以有好的预期。
”
社会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并轨”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会挤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
对此,胡晓义解释说,机关事业单位无论是单位缴费还是个人缴费,主要供款渠道是公共财政的资金。
当然事业单位还有一些是“自收自支”的。
所以,在方案制定中,它的基金是单独管理的,不是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混在一起的。
“我们正在抓紧制定更进一步的细则,比如具体的人群范围、待遇计算标准、过渡性措施、系数、指数,正在进行具体测算工作。
”胡晓义说,“就算是这些工作都落实到位了,下一步还要处理诸如人员流动等问题,有很多政策需要细化。
”
延迟退休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尹蔚民说,这项政策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的实际提出的。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1953年《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女工人退休年龄是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
建国初期制定的退休年龄政策,显然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所以有必要作出调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尹蔚民说,目前社会上对此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建议,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虽然这是项“一举数得”的政策,但还需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
他进一步表示,这一政策肯定会“小步徐趋、渐进到位”,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
另外,方案公布和实施中间会有至少5年的时间差,是为了给社会一个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