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参观汝阳圣陶学校有感

合集下载

河南汝阳圣陶学校学习分享

河南汝阳圣陶学校学习分享

河南汝阳圣陶学校学习分享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圣陶学校,⼀个地处贫困⼭区的学校,师资匮乏,却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没有教材,没有⽼师,没有作业,学⽣们却个个成绩优异,出类拔萃。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的是难以置信。

王天民校长,退休后不⽢⼼颐养天年,于2005年变卖房产,在家乡⼩店镇创办了圣陶学校。

王校长被誉为“教育创客”、“教坛⿁⾕⼦”,他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河南省语⽂特级教师,他不仅是语⽂教学专家,⽽且精通许多学科教学,从教60年来,他⼀直不断探寻教育的真谛,躬⾝践⾏教学改⾰,主张“让教育回归⾃然,让教学回归传统”,⽴志找到教育的桃花源、理想国。

王校长给我们深⼊讲解了他发现的教学中的“第三种关系”及⼏⼗年来总结的“六⽆、两空、三句话”,也深⼊解读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直接向学⽣要鱼”的圣陶主张,他说“教出来的是知识,学出来的是智慧,⽼师不教学⽣,却要学⽣教⽼师,这就是圣陶的要鱼理论。

”因此,⽼师在课堂上板演问题,让学⽣⾃⼰先⾃⾏解决问题,有难度的讨论解决,最后根据情况挑出优秀学⽣到⿊板上讲解思路,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只要有⼀个同学不会就让其他学⽣依次上讲台讲解,直到全部过关为⽌,让每⼀位同学都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激发了学⽣的求知欲、上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

圣陶学校的评价标准也很有趣,王校长提出“上课举⼿的是英雄,不举⼿的是懦夫”,“回答正确的加⼀分,回答错误的加两分”,这样进⼀步的调动了差⽣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逆向的思维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正是有了这些,学⽣在课堂上能积极发⾔,认真倾听,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让⽼师真正的从台前⾛到了幕后。

圣陶⾃主学习的三⼤法宝∶1、“单科突进”,以教材的整合为主。

他们⽤25课时学完⼩学数学,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圣陶在真正的实践。

王校长说,现在的教材适合教学⽤,但不适合⾃学⽤,所以他将教材顺序打乱,内容上取长补短,将知识进⾏重新整理,去掉不适合⼭区及学⽣年龄特点的内容,修订成册,让学⽣⾃⼰进⾏⾃学。

学陶师陶心得体会随机教育意外收获

学陶师陶心得体会随机教育意外收获

学陶师陶心得体会随机教育意外收获陶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学陶师,在这段时间的教育实践中,我获得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和体会。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享一下我的学陶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学陶不仅仅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艺术和生活的融合。

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陶艺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他们乐于尝试和探索,而我作为学陶师,既要传授他们陶艺的技巧和知识,又要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上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造型和装饰技法,让他们体验到陶艺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其次,学陶需要耐心和细心。

陶艺的制作过程需要一步步的琢磨和呵护,如果心急或者粗心马虎,很容易出现不好的结果。

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初学阶段容易急于求成,追求速成,导致他们忽略了基础的细节和技巧。

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教他们认真观察和体验,注重每一个步骤和细节的处理,这样才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保持耐心和坚持,因为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和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陶艺水平。

再次,学陶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在陶艺的创作过程中,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而我作为学陶师,不仅要教会他们技巧,更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并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并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来提升自己的陶艺水平。

同时,我也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学习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方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和激发他们的潜力。

最后,学陶是一种与大自然和生活的连接。

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来获取陶艺的灵感和创作素材,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陶艺的意义和内涵。

因此,我鼓励学生们多出去走走,多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事物,从中寻找灵感和素材,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陶艺作品中。

同时,我也注重教授学生们与大自然和生活相结合的技巧和方法,让他们通过陶艺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河南省汝阳圣陶学校16条“教育经”和校长王天民的教育人生信条

河南省汝阳圣陶学校16条“教育经”和校长王天民的教育人生信条

河南省汝阳县圣陶学校16条“教育经”和校长王天民的教育人生信条教育经1、教会的是知识,学会的是智慧。

2、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更好地教。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直接向学生要鱼。

4、课本是绊脚石,教辅是迷魂阵。

5、作业无用,会了不必做,不会怎么做,只会浪费时间罢了。

6、自主学习的三大步骤:一靠顶尖名师指引,二靠优秀学习团队合作,三靠独立自主钻研的精神。

7、自主学习的三大难点:一是相信教师,二是相信学生,三是不畏难的精神。

8、自主学习的三用理论:用眼睛听讲、用嘴答题、用手操作。

9、课前有师、课中无师、课后自成师。

10、圣陶的课堂无教材、无笔记、无作业,教学要做到简易、高效、轻松、愉悦。

11、自主学习的三大法宝:单科独进、开卷练闭卷考、小组合作。

12、自主学习的四大秘密:任务要具体、落实要到位、检测要严格、奖惩要适度。

13、自学时间要三分:一为温故、二为知新、三为提升。

比如每天有6小时来自学,要用两小时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两小时学习新的知识,再用两小时集体合作探究。

14、以教师的状态激发学生的状态,以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以教师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

15、圣陶的超常教育是打破常规的教育,就是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教育。

16、记在脑子里是财富,记在笔记上是负担。

教育人生信条1、我为拯救学生而活着,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2、责任是自己的,利益是大家的,财富是社会的。

3、我们在做一项前人未曾做过的事业。

我们在书写着教育的神话,我们在创造着人间奇迹。

4、不要晚上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5、把90%的人说“好”的决定扔进垃圾桶。

6、做不到第一,做唯一。

7、教育应该是育教,育在先,教在后,校长要先育自己再育教师。

8、无私,无欲,无为,无我,名利对我毫无作用。

9、校长是舵手,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

10、开心、健康是第一位的,学习与其他次要。

11、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状态。

12、教师要做唐三藏,学生要做孙悟空。

参加软陶活动感想

参加软陶活动感想

参加软陶活动感想在这次软陶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是技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会了许多软陶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比如,如何搓揉塑型,如何使用工具进行雕刻和处理软陶,如何着色等。

这些技能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软陶制作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我学会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这对我将来的软陶制作大有裨益。

其次是对软陶艺术的认识。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软陶艺术的魅力。

软陶不仅可以做一些实用性的东西,比如盘子,杯子,花瓶等,还可以做一些装饰性的艺术品,比如雕塑,壁挂等。

软陶的艺术性十分的高,它可以通过塑型,着色,雕刻等手法,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形成各种各样的作品。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软陶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软陶的魅力有了更深的感受。

最后是对团队合作的认识。

在这次软陶活动中,我有幸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合作,共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合作才能将长处发挥出来,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这次活动中,我与朋友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大家都在活动中有了极大的收获。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团队合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次软陶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品质。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软陶制作技术,为软陶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会将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软陶艺术。

希望软陶艺术可以越来越美好,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软陶艺术中来,一起感受这份美妙的体验。

观摩汝阳圣陶学校的心得体会

观摩汝阳圣陶学校的心得体会

观摩汝阳圣陶学校的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数学教师到的圣陶学校观摩了王校长的新课改活动,通过这次观摩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天民校长的教学和管理新理念、新方法都给我留下了社科的印象,给我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教学工作方法的转变都有了很大的启迪,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一、校园文化浓郁,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进入校园整个校园都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学校凡是能利用的黑白都满满的写着数学题、化学题还有英语题,正是有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劲头高涨,真正的做到了要我学,而演变成了我要学。

强烈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和源泉;学校校园文化更具有特色的是有一块农科示范园使学生在学习的空余时间又可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既尝试到了田园之乐又尝试到学习之乐。

二、课堂气氛活跃,展示了学生学习的风采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现了主体的作用,成了活学活用的载体。

老师在课堂上真正的成为了组织者和幕后参与者。

课堂安排井然有序,用王校长的话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向人要鱼。

”“老师不是如来佛,就不如做个唐三藏,学生都是孙悟空,”的更新的教学理念。

所以,王校长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只出示课题,让后学生自己认真思考后自行解决,有难度的讨论解决。

最后根据解决的情况挑出学习好的学生到黑板上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方法,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只要有一个同学不会就让其他依次上讲台上讲解,直到全部过关为止。

让每一位同学都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开展奖励办法,用他的话说就是“上课举手的是英雄,不举手的是懦夫,”回答正确的加一分,回答错误的加两分从而进一步的调动了学习差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种逆向的思维很值得借鉴和学习,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讲课认真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的实现了学生是主体,学生主角,老师是配角。

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教学工作的聆听者和组织者,让老师真正的从前台走到了幕后,真正的做到了全身心的解放了老师。

学陶师陶心得体会

学陶师陶心得体会

学陶师陶心得体会杨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即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现代的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先要学会做人,大家对下面一段三字经的内容肯定熟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里说的是: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而人们这种善良的本性又是彼此接近的,只是由于后来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才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差异。

我经常在校园门口看到两种不同的情形,第一种学生由他的家人将他送到校门口,他会和家人挥手说再见,而且碰到老师还会微笑着主动问好;第二种学生由家人送到校门口,他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学校,而且碰到老师也无动于衷。

两种学生大家喜欢哪一种?更愿做哪一种?答案是肯定的:第一种。

因为第一种学生他讲文明懂礼仪,值得学习。

而第二种学生连起码的问候都不会,我们还会喜欢他吗?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被称为礼仪之邦,“孔融让梨”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许多名人志士都是以礼待人的楷模,象毛泽东尊敬家乡的老人,江泽民在繁忙的公务中三访自己的老师等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有本事就可以了,现代社会讲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你本事最大,能力最强,你不懂得文明礼仪,你是不会受人欢迎的。

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让我们现在自问一下,在校内外碰到老师你主动打招呼了吗?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你能先说声“对不起”吗?别人帮你做了事,你对别人道一声“谢谢”了吗?吃饭时,你能把最舒适的座位让给长者吗?等等。

圣陶学校学习有感

圣陶学校学习有感

河南洛阳汝阳圣陶学校学习感受叶县实验学校沈东升2016年3月29元春光灿烂之际,我校一行三十几人前往河南洛阳汝阳圣陶学校参观学习.这次参观给我们同去参观者很大的震撼,圣陶学校的很多特点可以说是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本次圣陶学校之行让我印象颇深的是圣陶学校的八种奇怪现象,它引发了我的思索,我不敢妄评对错,只是像圣陶学校王天民校长协同老师学生爬山下河捡石头根雕一样,希望能供有识之士加工打磨,发现圣陶现象的真髓所在.现简单陈述如下:第一奇是圣陶学校校长即创始人王天民校长,1961年从教,83年被评为全国特级教师,接着全国巡回演讲;每天固定晚上11:30休息,早上5:30起床,大年初一还在钻研教材,几十年如一日;从幼儿园到高中自己编排数学教材,其中小学教材25节课就能完成,这种精神,这种拼1劲,这种能力令人称奇咋舌!二奇圣陶学校重点招收三类学生:一为边远山区孩子,二为留守儿童且家庭贫困学生,三为各学校开除辍学,厌学,甚至流浪学生.尤其是这第三条令人佩服.众所周知,凡是这第三类学生都是家长老师束手无策犯愁的学生,而就是这样的学生圣陶学校竟能接受,不能不令人佩服!三奇是全校1300名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竟然没有政教处教导处,高中72名学生只有一个教师,且身处闹市无门卫,但就是这样,高一联考包揽全洛阳市前19名;第四奇:七八年级可以考中招试题,小学生可以考初招试题,并且能考得更加优异,这些都不能不令人咋舌!第五奇:各班教室无教师,教师可以无教案,学生无作业,无教材,奇哉怪哉!第六奇:圣陶学校的一些奇特理念,如:第一,三有三无,无中生有,无为而治,三有即有落实,有检测,有奖惩,所谓检测即过关制,三无即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第二,十六字方针:任务具体,落实到位,严格检测,合理奖惩.一个法宝:单科独进,小小组合作,开卷练,闭卷考!第三,古文化2底蕴丰厚,无处不在.校长协同师生上山下河捡拾奇石根雕,陶冶情操;每个教室一本道德经,师生共背;校园内一个大木桶雕塑蕴含教师要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含义,而雕塑周遭是有关孝亲,敬师,爱国的字句;就连院落内学生休息的花坛处也有雨花石摆出了一个太极图.第四,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就看你是否把他/她放对了地方,不苛求每个学生标准统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释放天性,顺势引导;第五,语文教学学做文,先学做人.中招高招都已不再考课本了,你能还再教课本吗?强调大语文观,放下课本,走入古今中外更加美好的文学乐园,不能因为一本语文书就放弃了更广更美的俯拾皆是的语文素材,甚至提出减少语文课,因为作为母语,我们其实每天都在学,都在练;第六,当被人问到如何克服遗忘规律让学生牢记知识时,圣陶认为传统学校每天一节语文,下节数学,接着英语,这样各科刚建立的初印象就被割断,不能系统巩固记忆,故此圣陶学校无课表,实行学科周,单科独进;第七,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圣陶对于学生答对问题加一分,答错加二分这些制度就可见一斑了;圣陶学校像这些奇特独特的理念比比皆是!3第七奇也是前去参观的教师毫无争议的,一致认可的即圣陶学生高度的自觉性,前去参观的教师车水马龙般的在各教室穿插往来,但上至中学生,下至小学生,几乎无人抬头走神,专心讨论,秩序井然!第八奇,小组合作,或二三人,或四五人,做题讲题,积极参与,查字典,找资料,自我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派独特的教室观!最后,作为英语老师,我觉得在英语学习方面,圣陶也有一些很好的值的学习的地方,譬如:要求学生从最初学英语就打好音标关,人人过关,之后学生自己拼读自学英语打好基础,同时对记忆单词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譬如,记忆单词不要求学生独立识记,直接进入课文,句子,猜词,语境中记忆,并且大部分单词只要求学生知其意,重点抓住了语言学科的真正目的,以交流理解为主;还有常用知识点上墙,如有一个《引爆思维画出高分》的考点思维导图,一幅图内容涵盖初中时态,语态,语法,句法,答题指导等各个方面,学生天天见,潜移默化就受其影响!4总之,反思圣陶学校学习始末,我觉得圣陶的有些特点确实很值的我们学习,如小小组合作,放手学生,相信学生,还其自由,改掉过去课堂上唯恐漏讲,讲不透的毛病,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动性等.圣陶学校的理念,模式给我们了震撼,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也可能由此打开我们的思路,从而创造我们的传奇!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反之,我也认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认为以后我们应该走出去,开拓我们的视野,多多学习,不断学习,而不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以上是这次学习后的不一定正确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期盼广大同仁给以斧正,帮助!5。

汝阳圣陶学校学习有感

汝阳圣陶学校学习有感

汝阳圣陶学校学习有感
前几日,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和学校的另外几位老师一起去了洛阳市汝阳县的圣陶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

; 在这期间,圣陶学校的王天民校长详尽的为我们介绍了他们学习的教学理念,我听了之后受益匪浅。

圣陶学校的教学讲究:上课时老师一字不讲,学生全班都会。

当然,在我看来,这句话是有一点夸张。

刚听到时,我也是不以为然的。

可是,后来,王校长带我们去听了他们的一节数学课。

我感到了震惊。

对于没有讲过的知识,在学生学习时,老师并不讲解,而是把最简单、最经典的习题抄到了黑板上,让学生们自己去“悟”,之后,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学生们出乎意料的积极,而且效率也很高。

; 我学习到的最主要的两点是:
; 1、教师板书的重要性
; 自从电脑的飞速发展,在我们的课堂上PPT运用的越来越多,我们把图片、视频都带进了课堂,这丰富了课堂,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也会把知识点、习题放在PPT上,我认为,这样虽然看似节省了时间,但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于这些重点内容只是匆匆而过,效率很低。

如果我们把这部分还原回去,老师在黑板上一字一字的写知识点,抄练习题,虽然看似很慢,但是这也就引导着学生慢慢地、用心的读了一遍,而且这也锻炼了学生的读题能力,能够防止学生做题时漏掉有用信息。

; 2、学生还是有“悟性”的
; 我们在平常的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唯恐漏掉那一句话,而是学生不能理解知识点。

殊不知,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就能掌握这个知识点,而且效率还比前者高。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喂”给他们知识。

参观陶艺馆观后感

参观陶艺馆观后感

参观陶艺馆观后感前几天,我去参观了一家陶艺馆,这可真是一次让我难以忘怀的经历!一走进陶艺馆,我就被那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给吸引住了。

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陶艺品,有精致小巧的杯子,有造型独特的花瓶,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

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让我忍不住想要去探究它们背后的创作过程。

我看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茶壶,它的壶嘴竟然是一只弯曲的小蛇,那小蛇的眼睛还活灵活现的,仿佛下一秒就要扭动着身子游走。

还有一个盘子,上面画满了五彩斑斓的花朵,那花瓣的纹理清晰可见,就像是刚刚从花园里采摘下来的一样。

正当我看得入神的时候,一位陶艺师傅走了过来,他微笑着问我:“想不想亲自试试做陶艺啊?”我一听,眼睛都亮了,连忙点头。

师傅先给我拿来了一大块陶土,放在了一个旋转的盘子上。

他告诉我,做陶艺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块陶土揉匀,把里面的气泡都赶出来。

我心想,这还不简单嘛,就撸起袖子开始干。

可没想到,这陶土看着软乎乎的,揉起来还真费劲。

我使了好大的劲儿,才勉强把它揉得稍微光滑了一些。

接下来,师傅教我把陶土定中心。

只见他双手轻轻扶住陶土,盘子一转,那陶土就稳稳地在中间了。

我照着他的样子做,可那陶土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不听我的话,一会儿往左跑,一会儿往右偏。

我急得满头大汗,师傅却在一旁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来,多试几次就找到感觉了。

”好不容易把陶土定好了中心,我开始尝试着把它拉高,做成一个杯子的形状。

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往上拉,可刚拉了一点儿,那陶土就“啪”的一声塌了下来。

我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这可把我给气坏了。

我赌气地说:“这也太难了,我不做了!”师傅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做陶艺啊,就得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

你看,你每次拉的时候,用力不均匀,而且速度太快了,所以才会塌。

你再试试,慢慢地,均匀地用力。

”听了师傅的话,我深吸一口气,重新开始。

这一次,我按照师傅说的方法,慢慢地、均匀地用力,终于,那陶土一点点地被我拉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杯子的形状。

参观陶艺馆观后感

参观陶艺馆观后感

参观陶艺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那家久闻其名的陶艺馆。

刚一踏入,一股浓厚的艺术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创意与灵感的奇妙世界。

陶艺馆的空间不算特别大,但布置得十分精致。

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精美的陶艺作品,有造型古朴的陶罐,有线条流畅的花瓶,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

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让我不禁驻足凝视,沉浸在其中。

走进制作区,我看到了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制作工具和陶土。

几位陶艺师傅正在专心致志地创作着,他们的双手熟练地摆弄着陶土,仿佛那不是泥土,而是有生命的精灵,在他们的手中逐渐成型。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只见一位师傅先将一块陶土放在转盘上,然后启动转盘,随着转盘的飞速旋转,师傅的双手不断地塑造着陶土的形状,不一会儿,一个初步成型的花瓶就出现在眼前。

这一幕让我对陶艺师傅的技艺佩服不已,也让我对陶艺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身体验一下陶艺制作的过程。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穿上了围裙,坐在了转盘前。

当我双手触摸到陶土的那一刻,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陶土凉凉的、软软的,在我的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我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尝试着将陶土拉高,但是由于力度和角度掌握不好,陶土总是不听使唤,不是歪了就是塌了。

经过几次失败后,我开始有些沮丧,觉得陶艺制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旁边的一位小朋友成功地做出了一个小碗,他那开心的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想,他都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行呢?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调整心态,仔细回忆工作人员的指导,再次尝试。

这一次,我放慢了速度,用心去感受陶土的变化,渐渐地,我掌握了一些技巧,陶土在我的手中开始变得听话起来。

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做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杯子,虽然它并不完美,但却是我努力的成果,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陶艺的历史和文化。

原来,陶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陶瓷课程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陶瓷课程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加了陶瓷课程的学习,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我对陶瓷文化、陶瓷技艺以及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以下是我对陶瓷课程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陶瓷,是我国古老的文化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唐宋时期的青瓷、青花瓷,再到明清时期的彩瓷,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

陶瓷文化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

通过陶瓷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陶瓷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传统工艺的失传等。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陶瓷文化,使之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陶瓷技艺的精湛与独特陶瓷制作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艺,涉及原料、工艺、造型、装饰等多个方面。

在陶瓷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陶瓷原料的选取、制坯、上釉、烧制等基本工艺。

通过实践操作,我感受到了陶瓷技艺的精湛与独特。

首先,陶瓷原料的选取至关重要。

不同的原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着陶瓷的质地、色泽和强度。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原料的选取原则和方法,了解了不同原料的特点。

其次,制坯是陶瓷制作的基础。

制坯工艺要求精确、细致,包括拉坯、修坯、上釉等环节。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制坯工艺的复杂性和精细度,以及工匠们对陶瓷艺术的执着追求。

再次,陶瓷装饰是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陶瓷装饰的基本技法,如刻、划、印、贴等。

这些装饰技法为陶瓷作品增添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最后,烧制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

烧制温度、时间、气氛等因素都会对陶瓷作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在课程中,我们了解了不同陶瓷的烧制工艺,掌握了烧制技巧。

三、陶瓷艺术的魅力与价值陶瓷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它既是一种实用工艺品,又是一种艺术品。

在陶瓷课程中,我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

对参观陶瓷实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对参观陶瓷实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对参观陶瓷实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巩俐与章子怡可谓是当今影视界的二位“大姐大”人物,也都挤身于国际明星之列了,拥有各自的追星一族,古陶瓷真赝鉴定的一点心得体会。

但如果说巩章二人谁更漂亮,谁更有气质?这恐怕难已达成共识。

古人与今人,中国人与外国人,男人与女人,不同文化层次之间的人,不同职业的人......对美的理解都尽不同,即所谓不同的审美观。

因此,你认为巩俐比章子怡更美更有气质,或者观点正好相反,这都没有错,正所谓知者见智,仁者见仁。

但要说巩章二人谁的身高更高?在这点上一定却能达成高度共识。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用尺子一量不就见分晓了,巩俐168cm,章子怡165cm,显然,巩俐身高比章子怡要高。

身高可以量化,而美则是无法量化的,所以,我们说巩章二人谁更美,谁更有气质,永远也找不到统一答案。

凝聚在古物上的“漫长岁月”,作为一种纯自然现象,完全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法则检测出来,上亿年的恐龙化石的年龄都可检测出来,更何况只有上千年历史的瓷器。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终力量,我们有何理由不相信科学呢?!比喻难言恰当,纯属有感而发。

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

小孩子都喜欢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

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河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

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每个周的陶艺课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作品,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

去完实践基地后的感想作文

去完实践基地后的感想作文

去完实践基地后的感想作文前阵子,学校组织我们去了实践基地,这一趟下来,那可真是让我有了好多好多的感触。

刚到实践基地的时候,我心里头还犯嘀咕,不晓得这几天会是啥样。

可一进去,那崭新的环境和各种各样的设施,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们最先体验的是陶艺制作。

一进陶艺教室,就看到几台大大的拉坯机整齐地摆放在那里,旁边的架子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已经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

老师先给我们示范了一遍如何操作拉坯机,看着那团泥巴在老师的手中逐渐变成一个精美的花瓶,我心里直痒痒,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动手试试。

终于轮到我了,我坐在拉坯机前,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泥巴,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慢慢地让泥巴在机器上旋转起来。

可是这泥巴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根本不听我使唤,不是这边厚了,就是那边薄了,急得我满头大汗。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旁边的小伙伴给我加油打气:“别着急,慢慢来,你看我的也不怎么样,但多试几次就会好的。

”听了他的话,我深吸一口气,重新调整心态,一点一点地尝试着。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我终于做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小碗,虽然它不完美,但却是我努力的成果,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学习了烘焙、木工和剪纸等课程。

在烘焙课上,我们学着自己动手做蛋糕,那满屋子的香甜味道,至今都让我回味无穷。

做木工的时候,我拿着锯子和锤子,感觉自己就像个小木匠,虽然弄得满手是木屑,但看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小凳子,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

剪纸课也特别有意思,一张张普通的彩纸,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了各种精美的图案,有蝴蝶、花朵,还有可爱的小动物。

在实践基地的晚上也特别有趣。

没有了家里舒适的大床和温暖的被窝,我们睡在大通铺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天,分享着白天的趣事和自己的小秘密。

有时候,还会有人讲鬼故事,吓得我们一个个都紧紧地挤在一起。

不过,这几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比如说,有一天早上我睡过头了,差点错过了早餐时间。

还有一次,在做手工的时候,我不小心把胶水弄得到处都是,结果把自己的手也给粘住了,费了好大的劲才弄干净。

陶艺心得体会范文

陶艺心得体会范文

陶艺心得体会范文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它将泥土变成了美丽的陶器,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我参与陶艺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和实践,我不仅获得了一技之长,还领悟到了许多生活和艺术的真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陶艺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陶艺教会了我耐心和坚持。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心和耐心,否则很容易出现失误。

比如,揉捏陶土时,需要用力均匀且持续的劲道,否则会导致形状不均匀。

而且,陶土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干燥、烧制等一系列工序,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有耐心等待结果的到来。

通过这些细致而耗时的工序,我学会了耐心和坚持,懂得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明白到只有付出努力和时间,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其次,陶艺教会了我审美和创作。

陶艺作品不仅要具备实用性,还需要美观大方。

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我不仅要学会掌握陶艺的技巧和工艺,还要了解人们对陶器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通过观察和借鉴其他陶艺作品,我逐渐掌握了审美规律和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陶艺真正的魅力在于创作者对形状、纹理和色彩的独特诠释,通过陶艺,我学会了发现美、塑造美,并将这种美呈现给观众。

然后,陶艺教会了我沟通和合作。

在陶艺工作室中,我有幸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他们都热爱陶艺,并有着各自的擅长领域。

在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技巧和理念,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一个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和创意,还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协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在陶艺中体验到了团队的力量,也学会了与人共事、协调和沟通。

最后,陶艺教会了我珍惜和感恩。

制作一个陶艺作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倾注自己的心血和情感。

每一件作品都是创作者的付出和心血结晶。

通过陶艺,我学会了珍惜每一个作品,无论它的结果如何,都会被我视为自己努力和成长的见证。

同时,我也学会了感恩。

在陶艺学习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无法走到今天的。

对参观陶瓷实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对参观陶瓷实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对参观陶瓷实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参观陶瓷实训的心得体会:
参观了陶瓷实训之后,我对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

首先,陶瓷实训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

在参观实训过程中,我看到学生们在制作陶瓷器皿时都非常认真和细心,他们用心地揉捏陶泥、打磨产品,一丝不苟地处理每一个细节。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陶瓷工艺对工匠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具备良好的细致观察力和不懈的耐心。

其次,陶瓷工艺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尝试和实验不同的技法和工艺,通过多次实践来修正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这让我明白,陶瓷工艺的精湛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的,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陶艺师。

最后,陶瓷艺术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参观陶瓷实训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学生制作的陶器不仅仅是艺术品,更多是生活用品。

他们设计出了各种实用的陶瓷器皿,如茶具、餐具、花瓶等,这些陶瓷产品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实用性非常强。

这让我明白,陶瓷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种工艺,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充实。

通过参观陶瓷实训,我对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和美好所在。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重视陶瓷艺术,并且努力去实践和传承这一优秀的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智若愚
参观汝阳圣陶学校有感早闻汝阳圣陶学校以独特教育而闻名,其9月10日,在李校长的带领下,我随同中心校到汝阳圣陶学校参观学习。

刚踏入圣陶学校,看到的便是“学习即信仰”。

刚开始不太理解,便一路观察,一边寻找。

不太新的校容,随意走动的学生,一切都是那么的随意。

这样的学校,真的能教出那么优秀的学生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圣陶学校会议室聆听了王天民校长三个多小时的精彩演讲。

他讲道:“教育应该是育教,育在先、教在后,校长要先育自己再育教师。

”“每个学生都有天赋。

”“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状态。

”“教师要做唐三藏,学生要做孙悟空。

”“越不会教越会教,越会教越不会教。

”“做无用功比不做更危险。

”“记在脑子里是财富,记在笔记上是负担。

”……他的这些话,看似奇特,却蕴含着独特的教育理念。

回来以后,渐渐品味,其言语真实字字精辟,句句独到。

一个单位,一群学生,不管大小,不管多少,只要方法恰当都会成为成功。

对于教师,只要“任务具体、落实到位、严格制度、奖惩到位”,何愁不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各项工作何愁落实不到位。

对于学生,可以运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欲擒故纵之法,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去学习,让兴趣作为动力。

而作为教师我们少讲、精讲,尽量不讲,不但减少了上课的教学工作量,也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纵观圣陶学校的教育思想,正是遵“天道”、依“人道”、按“学道”。

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让他们主动起来,让他们做主,便会成功
回想他们学校的讲解,领导的总结,自己的内心深受触动:一所学校校长思想的高度决定学校品味的高度,而校长的思路更决定了学校的出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