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地理3.3《地表形态的变化》配套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 第三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 第三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6分)1.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题.(1)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A. 石灰岩分布地区B. 花岗岩分布地区C. 玄武岩分布地区D. 片麻岩分布地区(2)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黄土高原2.下图为不同地质作用下的部分地貌类型图,读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 冰川侵蚀B. 流水侵蚀C. 风力堆积D. 流水堆积3.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1)图中()A. E处为板块的生长边界B. F处可能形成海岭C. E处岩石年龄较F处年轻D. F处地壳运动一定较E处活跃(2)若该剖面图是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E为太平洋),则图中甲板块最可能为()A. 美洲板块B. 亚欧板块C. 非洲板块D. 印度洋板块4.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

读完后回答下列各题。

(1)判断图中甲地原来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A. 向斜B. 背斜C. 断层D. 海沟(2)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A. 乙丙丁B. 乙丁丙C. 丙乙丁D. 丙丁乙5.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 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 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 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6.图1为“某地貌景观图”,图2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题.(1)图1所示的地质构造为()A. 背斜B. 向斜C. 断层D. 断块山(2)图1中的岩石所属类型与图2中相一致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7.花岗岩密度大、硬度高,表面耐磨,常用于建筑装修,厨房台面等.形成花岗岩的地质作用是()A. 地震B. 变质作用C. 岩浆活动D. 地壳运动8.读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三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_1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三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_1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分析内力、外力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分析地壳变动,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地表形态的变迁。

4、结合实例,分析一个区域的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形式和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从教材的图、文中获取内、外力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观看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理解,并能通过分析识别外力作用的不同地貌。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看有关地貌的图片,引出“地表形态”的概念,并设问“是什么力量营造了这样千变万化的地表形态?”【补充概念】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合作探究1:【读一读,议一议】读课本P69-70图文回答下列问题: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何处?它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作用速度怎样?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根据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对地形各产生怎样的影响?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合作探究2:阅读P70图4.2【议一议,写一写】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

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问题。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1)公元79-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运动中,判断依据:(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运动状态中,判断依据:(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课堂导学】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产生的热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二)-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二)-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二)一、选择题。

(60分,每小题2分)1.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早期B.中生代C.古生代晚期D.新生代2.最早的动物化石埋藏于()A.太古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C.古生代地层D.中生代地层3.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A.辽阔的温带草原B.干燥的热带沙漠C.珊瑚繁盛的浅海D.温热茂密的森林4.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于()A.元古代B.古生代中后期C.中生代D.新生代5.原始鱼类出现在()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D.中生代中期6.距现在最近的动植物是()A.恐龙、蕨类植物B.哺乳动物、裸子植物C.始祖鸟、蕨类植物D.灵长类、被子植物7.有关地球演化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生代和中生代,植物繁盛,都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第四纪产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C.古生代中后期、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D.元古代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8.在下列地质时代中,形成铁矿的重要年代是()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太古代9.含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是()A.古生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10.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它形成的地理环境是()A.高纬度浅海B.温暖深海C.温暖浅海D.陆地湖泊11.下列关联正确的一组是()A.元生代——出现了鱼类B.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C.中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D.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12.某地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层应为()①元古代地层②古生代地层③大陆沉积地层④海洋沉积地层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3.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是()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③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4.关于中生代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激烈,形成高大山系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C.蕨类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大发展D.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15.下列不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甲烷D.氢在山西某煤矿区,某同学被邀请下矿井参观,在矿灯照耀下,看见夹在岩石地层中的巨厚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选修1.doc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选修1.doc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选择题: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1-3题。

1.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山麓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沙洲D.三角洲2.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A.① B.④ C.③ D.②3.沿②处向下钻探发现地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泥质地层,并含芦苇化石。

该地质中的岩石是A.石灰岩 B.花岗岩 C.页岩D.变质岩读右图,完成4-5题。

4.上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反映了该地区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C.气温中部高,四周低D.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5.这种水系多出现在A.背斜B.向斜C.地堑D.火山6.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7.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为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8.下列湖泊中,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有()A.坦噶尼喀湖 B.贝加尔湖 C.洞庭湖 D.密歇根湖9.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必有一板块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B.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是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张裂形成的C.我国完全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台湾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亚欧板块受挤上拱形成的10.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有()①大面积的戈壁②流动沙丘③大面积裸岩荒摸④侵蚀平原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指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板块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丁D.丙、丁12.当上图中的油轮由①区驶向②区,达一年中速度最快的季节,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国珠江口出现大面积赤潮B.洛杉矶市区极有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C.若此时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孟买的污染远比达累斯萨拉姆严重D.意大利的塔兰托此时多阴雨天气读右图,完成13-14题。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如果老红砂有化石最有可能是()1.(2)据图推测下列地理事物形成时间从早到晚的是()1.(3)据图推测海蚀崖形成以后气候明显()A. 三叶虫化石B. 恐龙化石C. 古老两栖类动物化石D. 哺乳动物化石【答案】D【解析】(1)根据材料老红砂是第四纪晚期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第四纪属于新生代故最有可能出现的化石是哺乳动物化石故选D【答案】A【解析】(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首先形成的是基岩其次是老红砂然后是属于沉积岩的冲积层冲积层被海浪侵蚀渐渐形成了海蚀崖故选A【答案】C【解析】(3)海蚀崖高于高潮时海平面即海面下降所以全球气候变冷故选C2.(1)下列关于图中恐龙标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2.(2)被子植物在地球上茂盛生长的地质年代是()A. 位置错误应该出现在①——古生代B. 位置正确应该出现在②——中生代C. 位置错误应该出现在③——古生代D. 位置错误应该出现在④——中生代【答案】D【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生活在中生代(距今2.25亿年—6600万年)读图可知①—⑤分别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故恐龙标注位置错误应该出现在④—中生代故选D【答案】B【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图中代表新生代的是⑤时期故选B3.(1)关于甲、乙两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D. 甲是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答案】B【解析】(1)读表可知甲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为恐龙应属于中生代乙地质年代位于甲地质年代之前其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有两栖动物应为古生代故选B【答案】B【解析】(2)恐龙化石应位于中生代②错被子植物化石应位于新生代④错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晚期一些两栖动物为了适应干燥的气候慢慢演化为爬行动物所以在古生代地层中可能出现三叶虫化石和龟类化石①③正确故选B4.(1)“生物圈”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给推测其原因是()4.(2)该实验项目()A. 利用海水淡化水B. 利用内壁的冷凝水C. 叶片直接吸收水汽D. 就近利用海水【答案】【解析】【答案】【解析】5.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答案】C【解析】由题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③对也有助于认识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④对所以C对不能了解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和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A、B、D错故选C6.(1)关于第四纪生物进化说法正确的是()6.(2)图示中生代的气候特点是()6.(3)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造煤时期是()A. 出现了脊椎动物B.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C. 出现了人类D. 蕨类植物迅速发展【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故选C【答案】D【解析】(2)读图可知中生代的气候在温度上总体上趋暖在干湿上体现出变干所以总体上为暖干故选D【答案】B【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造煤时期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故选B7.(1)伊塞克湖湖面海拔可能是()7.(2)推测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7.(3)伊塞克湖东岸降水量大于西岸的原因是()A. 999米B. 1608米C. 2209米D. 3010米【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0米伊塞克湖所在区域两侧的等高线数值分别是1000米和2000米所以其湖面的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间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数值是1608米【答案】C【解析】分析可知海拔高气温低湖面会更容易结冰与题干不符故A错误伊塞克湖位于亚欧大陆腹地距离大西洋遥远西风影响较弱因湖面纬度较高故B错误水的盐度越高冰点就越低伊塞克湖多条小河汇入无一条河流流出说明伊塞克湖蒸发旺盛盐度很高所以冬季不结冰故C正确受周围山地影响湖面受寒潮影响弱但因其位于40^\circ N 以北且海拔1600多米冬季温度仍然会在0^\circ C 以下故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答案】D【解析】A、伊塞克湖位于40^\circ N以北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午后对流不强烈不可能形成对流雨不符合题意B、伊塞克湖位于40^\circ N以北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可能形成气旋不符合题意伊塞克湖位于40^\circ N以北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伊塞克湖东岸降水量大于西岸说明西风影响较大西风从湖面掠过水汽较多西岸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故正确C、伊塞克湖所在区域东高西低东风自东向西吹则东岸气流下沉降水应该少不符合题意东岸位于西风北风坡降水少故C错误D、该湖泊东岸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多降地形雨西侧抬升不明显降水少故正确8.(1)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8.(2)影响图中溶洞、地下河发育的外力作用是()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准噶尔盆地【解析】(1)图示反映喀斯特地貌广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崎岖不平地下有溶洞分布该地貌在我国云贵高原发育典型故选B【答案】A【解析】(2)溶洞、地下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布在石灰岩广布地区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故选A9.地质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B. 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C. 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答案】D【解析】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10.(1)图示两个大陆()10.(2)卫星监测到撒哈拉沙漠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原因是()A. 处于同一板块B. 相距将会越来越远C. 边缘有深海沟D. 均有山脉贯通南北【答案】B【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根据所学知识知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间为生长边界致使两个大陆相距将会越来越远故选B【答案】B【解析】(2)结合撒哈拉沙漠和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位置受低纬信风影响撒哈拉沙漠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故选B11.(1)①地形区为()11.(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C. 黄土高原D. 东南丘陵【答案】B【解析】(1)图甲中①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结合图中纬度可知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 B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在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人口比例累计约为85% C正确故选C12.(2)图中乙区域3月平均气温低于9月平均气温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 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形成B. 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C. 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D. 板块挤压抬升而形成【答案】A【解析】【答案】B【解析】13.(1)古书描述区域所处地貌最可能为()13.(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是()13.(3)目前该地区水稻生产规模较大其继续维持大面积水稻生产的主要原因是()A. 山麓冲积扇B. 河口三角洲C. 冲积平原D. 河漫滩地【答案】A【解析】(1)此地为古书描述的西域地区(今新疆北部)且该地多泉水因此最可能为山麓冲积扇 A选项正确故选A【答案】D【解析】(2)青格达湖位于新疆北部与东北地区纬度相差不大但由于其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夏季热量更丰富水稻更易成熟东北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较丰富东北土壤为黑土肥力高青格达湖所在地区降水少光照足夏季气温高 D选项正确故选D【答案】B【解析】(3)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独特水稻生产品质高其市场价格高因此水稻生产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较高的利润是维持其大规模生产的根本因素 B选项正确故选B14.(1)该生物群化石的形成年代最可能是()14.(2)海伦地区当时的环境最可能是()①浅湖②深海③暖湿④冷干A. 奥陶纪B. 二叠纪C. 白垩纪D. 第四纪【答案】C【解析】(1)早古生代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晚古生代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类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还没有出现恐龙 A、B错误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并且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 C正确第四纪人类已经出现恐龙早已经灭绝 D错误故选C【解析】(2)鳖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因此应当是浅湖①正确深海不适合鳖生活②错误蕨类植物生活在暖湿的环境中③正确冷干的环境不适合蕨类植物生存④错误故选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5.(1)分析河流A一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15.(2)说明C、D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15.(3)分析右图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15.(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6.(1)说明地苏地下河流域内天窗的分布特征16.(2)“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天窗的形成机制之一阐释其形成的具体过程16.(3)分析当地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6.(4)为该地开发利用地下河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分布不均地下河(干支流)上游少中下游多均沿地下河分布【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天窗的分布不均地下河(干支流)上游少中下游密集均沿地下河分布【答案】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岩石形成溶洞(地下河)继续溶蚀溶洞不断扩大顶部塌陷形成天窗【解析】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通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越强烈溶洞越大顶部場陷形成天窗【答案】地表崎岖(起伏不平)土壤易侵蚀可耕地少裂隙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多季节性地表河)灌溉水源缺乏【解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影响主要从对水源的储存和土壤的影响进行分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土壤易被侵蚀土层薄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少由于地下裂隙多地表水渗漏严重灌溉水源侵蚀【答案】利用天窗抽引水灌溉利用地下河落差发电利用天窗、地下河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解析】地下河中合理利用可从'引“、“扩“、“提“、“拦蓄“、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引“用地下河及若溶泉出露位置高供水点位置较低的特点修渠引水“提” 在一些天窗、若溶潭、落水洞或开凿竖井用动力提取地下水“扩“ 在地势平坦出露于地表的泉水与深部蓄“在地下河或岩溶泉的出口处选择适当位置利用有利地形条件拦蓄地下水采用拦蓄地下水方法同时也积蓄了地表水在河谷中拦坝通过引水渠引至具有一定水得坡度的地方利用水动力发电“开发“地下河中有众多的溶洞、上面还有天可发展旅游业17.(1)推测冰岛上主要的岩石类型是()17.(2)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17.(3)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的形成过程是()A. 沉积岩B. 变质岩C. 花岗岩D. 玄武岩【答案】D【解析】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冰岛处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多火山地震故冰岛上主要的岩石类型是玄武岩【答案】A【解析】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的气温较高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因此欧洲现代海岸线向陆地推进排除BD 第四纪冰川活动时形成了许多冰川谷古冰川融化后海水进入冰川侵蚀形成的峡湾中使得海岸线更加曲折 A对排除C【答案】B【解析】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其典型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锋尖锐挺拔峻峭并有许多冰蚀崖、U形谷、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以及冰碛地貌广泛分布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的形成过程是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

新人教版选修1:3.3《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3.3《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试题

3.3地形的变化(试题)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关于构成①—④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②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③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④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B.②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形成C.③景观中,风力侵蚀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D.④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学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

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

据此回答3~4题。

3.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南美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非洲板块4.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张裂作用B.挤压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读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地质构造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谷D.向斜山6.关于该地地质作用和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丙地可能存在雅丹地貌B.甲可能存在柱状节理发育岩石的球状风化C.乙地可能存在喀斯特地貌D.甲乙丙三地中应该可以找到冲击扇读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关系图,回答7~8题。

7.图中数码代表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列组合按上述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③④⑤①② D.④⑤①②③8.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① B.② C.④ D.⑤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9~11题。

9.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山麓冲积扇B.冲积平原C.沙洲D.三角洲10.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A.①B.④C.③D.②11.沿②处向下钻探发现地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泥质地层,并含芦苇化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检测题

章末检测(A)(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

水循环学说认为()A。

水循环指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三态变化B。

水污染可以依靠水循环完全解决C。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形式D。

水循环不能使岩石圈中化学元素迁移2。

关于该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图缺少了两个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该循环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C.A环节是水汽输送,B环节是地表径流D。

人类目前只能影响该循环的个别环节3.属于陆地内循环的地理现象有()A。

长江东流B。

塔里木河夏汛C。

台风登陆 D.海水蒸发解析: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形式,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陆地内循环是指陆地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答案:1、C2、A3、B4。

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①长江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③东南季风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A.①②B.①③C.①④D。

②④解析:外流河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则只是参与陆地内循环,而长江属外流河,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故排除④。

水汽输送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东南季风由海洋吹向内陆可完成水汽输送,而未登陆的飓风则未能把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

答案:B5。

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的渔场是()A.北海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D。

秘鲁渔场解析: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上升流处.答案:C6。

下面是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够反映南太平洋洋流分布状况的是()解析:南太平洋大洋环流是逆时针流动,由四支洋流构成。

答案:Ba、b、c代表图中等值线相应的数值,且a〉b〉c.据此完成7~8题。

7.若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且弯曲是由洋流经过导致的,那么()A.m、n为寒流B.q、p为寒流C.q、p为赤道洋流D.m、n属西风漂流8。

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人教版课后练习

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人教版课后练习

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人教版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人教版习题精选

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人教版习题精选

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人教版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海岸线曲折,多峡湾与岛屿,海湾常深入内陆且两岸陡峻,这是某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海岸景观;北部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形成该种海岸的地质作用和北美洲的哪一项自然地理特征有关( )
A、疆域广阔,气候差异大
B、河川呈放射状,源远流长
C、东西两大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
D、中央大平原北部的五大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崮,是一种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

高度在10至100米之间。

下图为山东枣庄市抱犊崮。

抱犊崮是国家级山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十几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述说着远古的繁盛,擎天一柱一指峰展示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美丽的石钟乳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抱犊崮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树,但在抱犊崮南侧的山谷下方,分布着山东省罕见的常绿阔叶树种天然杂木林。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一外力侵蚀一隆起抬升
B、海相沉积一隆起抬升一外力侵蚀
C、隆起抬升一流水沉积一外力侵蚀
D、外力侵蚀一海相沉积一隆起抬升
抱犊崮南侧的山谷下方能够生长常绿阔叶树种天然杂木林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谷所在纬度低,属于亚热带②山谷降水丰富,土壤肥沃
③山谷海拔低,气流下沉增温作用④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变化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一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变化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一

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读上图,判断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甲处为喷出岩,含有化石②乙处为侵入岩③甲可能是火山岩④乙可能是沉积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 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3.表示地质构造的名称是()A.火山喷发、板块碰撞 B.地下热能、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构造地震 D.褶皱、断层4.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5. 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是()A.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B. 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C. 发生地震、火山喷发D. 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6. 我国华山的地质成因是()A. 向斜成山B. 背斜成山C. 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D. 褶皱形成的高地7.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的是()A.长江三峡 B.戈壁和裸岩荒漠 C.河口三角洲 D. 沙丘、沙垄2003年7月21日,我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大姚县又发生降雨,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给地震救援带来困难。

据此回答8—10题8. 对云南省地震的正确描述是()A. 大姚县地震是20世纪初全球破坏性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B. 6.2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是5级地震释放能量的60倍C. 大姚县地震的发生与云南的地质构造密切有关D. 由于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人类是无法做出预报的9. 地震引发的滑坡是()A. 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B.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C.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滑坡日趋频繁的原因D. 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滑坡现象的主要原因10. 我国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其中楚雄地区处于()A. 东部沿海地区B. 东北地区C. 西北地区D. 川、滇、黔地区11.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形是()A.吐鲁番盆地 B.黄土高原C.喜马拉雅山脉 D.青藏高原12.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有()A.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割成两个单元,即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B.板块漂浮在地幔之上,处在不断运动中C.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形成海沟和山脉D.板块内部比较活跃,边缘比较稳定13.属于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的是()A.印度洋大洋中脊 B.环大西洋地震带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地中海—东非裂谷地震带14.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B.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C.发生地震、山崩和火山 D.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15.喜马拉雅山是()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16.日本多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是()A.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B.位于亚洲的东部C.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位于板块碰撞带上17.我国西北部城镇分散的主要原因是()A.平原面积小 B.水源供给不足C.交通便利 D.山地面积广大18. 冲积扇常常形成于:()A. 河源地带B. 滨海地带C. 山麓地带D. 河流中下游19.沟谷的形成主要是:()A. 流水沉积作用B. 风力沉积作用C. 流水侵蚀作用D. 风力侵蚀作用20.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①④B. ②③C. ①③ D. ②④二、综合题2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板块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变化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变化同步测试卷
(3)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应接纳必要的措施使黄土高原的生态向________循环偏向成长。
(4)华北平原在农业生产上由于抽取地下水漫灌产生的生态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列四幅图反应了沙丘布局环境,属于流动沙丘的正确布局图是( )
14. 冰川沉积物的特点是( )
A.有明显的分选特点B.巨细不分,杂乱聚集
C.被搬运岩石呈浑圆状D.冰川沉积与冰川运动速度有关
15. 洋中脊两侧的海底漫衍着一系列的磁条带,它们( )
A.概略对称漫衍且相邻磁条带的磁化偏向相同
B.概略对称漫衍且相邻磁条带的磁化偏向相反
7. 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腐蚀较重的是( )
A.①③⑤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8. 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相符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腐蚀作用、人类活动D.腐蚀作用、外力搬运
9. 长城西段遭受严重毁坏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腐蚀B.风化和风蚀 C.冰川腐蚀 D.水的溶蚀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变化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图1是“护送2019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形成珠峰大本营相近碎屑聚集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腐蚀、流水聚集 B.冰川聚集、流水腐蚀
C.流水聚集、冰川腐蚀 D.冰川腐蚀、风力沉积
2. 下列四幅图中,由风力腐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3. 关于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单元测试题: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二)-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单元测试题: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二)-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二) 一、选择题。

(60分,每小题2分)1.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早期B.中生代C.古生代晚期D.新生代2.最早的动物化石埋藏于()A.太古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C.古生代地层D.中生代地层3.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A.辽阔的温带草原B.干燥的热带沙漠C.珊瑚繁盛的浅海D.温热茂密的森林4.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于()A.元古代B.古生代中后期C.中生代D.新生代5.原始鱼类出现在()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D.中生代中期6.距现在最近的动植物是()A.恐龙、蕨类植物B.哺乳动物、裸子植物C.始祖鸟、蕨类植物D.灵长类、被子植物7.有关地球演化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生代和中生代,植物繁盛,都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第四纪产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C.古生代中后期、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D.元古代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8.在下列地质时代中,形成铁矿的重要年代是()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太古代9.含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是()A.古生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10.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它形成的地理环境是()A.高纬度浅海B.温暖深海C.温暖浅海D.陆地湖泊11.下列关联正确的一组是()A.元生代——出现了鱼类B.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C.中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D.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12.某地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层应为()①元古代地层②古生代地层③大陆沉积地层④海洋沉积地层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3.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是()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③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4.关于中生代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激烈,形成高大山系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C.蕨类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大发展D.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15.下列不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甲烷D.氢在山西某煤矿区,某同学被邀请下矿井参观,在矿灯照耀下,看见夹在岩石地层中的巨厚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1983~1998年黄河三角洲整体处于()1.(2)与1983~2003年相比2003~2015年黄河年输沙量变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是()1.(3)“人造洪峰”期间黄河河口处的沉积物()A. 侵蚀后退B. 动态平衡C. 堆积前进D. 反复进退【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黄河年均入海泥沙需达到2.6亿吨才能保持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的动态平衡” 读图 1983~1998年期间虽然黄河年输沙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其输沙量大多年份都在2.6亿吨以上加之年径流量减少河流的堆积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可推测黄河三角洲整体处于堆积前进状态故选C【答案】A【解析】(2)读图 2003~2015年间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在经过退耕还林与调水调沙工程以后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较好的控制部分泥沙被拦截使得黄河年输沙量减少故选A【答案】B【解析】(3)为提高黄河行洪和输沙能力自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了“黄河调水调沙计划” 利用小浪底进行调水调沙该计划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使大量的径流和泥沙在短时间输送入海因此“人造洪峰”期间黄河河口处的沉积物颗粒变粗沉积量增大故选B2.(1)该地地震活动频繁的原因是()2.(2)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3)11月27日太阳直射点()A. 地表岩石破碎B. 板块张裂拉伸C. 大型工程建设D. 板块碰撞挤压【答案】D【解析】(1)该地位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海域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处多地震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2)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已知地震发生时的东二区区时当地震发生时东二区为27日9时23分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故北京时间为27日15时23分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3)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1月27日的日期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故11月2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3.(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a.长江三峡__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__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__d.西北“魔鬼城”________e.鱼米之乡________f.“黄土高坡”________3.(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F________3.(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 ②是________ ③是________ 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________【答案】(1)a—A, b—C, c—D, d—F, e—B, f—E【解析】详见解析【答案】(2)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冰川堆积,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解析】【答案】(3)冰斗, 角锋, “U”型谷, 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解析】4.2016年11月新西兰南岛发生8级地震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该岛处于()A.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界B.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界C.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界D.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界【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新西兰处于两大板块相互碰撞地带属于消亡边界故AC错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东侧为太平洋板块因此新西兰南岛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故B对 C错故选B5.对比下面左、右两图右图中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 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B. ③恐龙灭绝C. 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D. 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答案】A【解析】①为太古代②为元古代③为古生代④为中生代⑤为新生代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的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是在古生代早期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元古代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A正确故选A6.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A. 新月形沙丘B. 山地梯田C. 三角洲平原D. 滨海沙滩【答案】B【解析】读该地区等高线数值可知等高距为2m 有人工水渠穿插其中答案为B7.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下列反映“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貌图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侵蚀成谷地符合“高岸为谷”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风化侵蚀反而成为山地符合“深谷为陵” 故A符合题意8.(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8.(2)图中地形以高原为主且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大陆是()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9.(1)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9.(2)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9.(3)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A. ①处流向②处西南流向东北B. ①处流向②处西北流向东南C. ②处流向①处西南流向东北D. ②处流向①处东北流向西南【答案】B【解析】由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可知结合指向标故B正确【答案】A【解析】①处位于堰塞体上游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上游来水稳定的前提下图示河流位于高山峡谷中相同来水量后期因上部较宽而水位上升较慢在河流流量稳定的前提下【答案】B【解析】山体滑坡发生后滑坡处(即山体中发生滑坡的位置)地势较两侧低 B正确10.下列地球生物进化过程的一般序列正确的是()A. 先有两栖类动物后有鱼类B. 先有被子植物后有孢子植物C. 先有爬行动物后有哺乳动物D. 先有裸子植物后有海生藻类【答案】C【解析】根据生物进化史鱼类出现于两栖类之前 A错孢子植物在被子植物之前 B错爬行动物在哺乳动物之前 C对海生藻类比裸子植物出现早 D错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推测斯里兰卡岛的形成过程11.(2)说明斯里兰卡岛形成两个雨季的原因11.(3)分析斯里兰卡高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答案】(1)斯里兰卡岛原与印度半岛相连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发生了相对远离的运动随着海平面上升板块下沉斯里兰卡岛与印度大陆之间形成了海峡【解析】(1)斯里兰卡岛的形成过程为斯里兰卡岛原与印度半岛相连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发生了相对远离的运动随着海平面上升板块下沉斯里兰卡岛与印度大陆之间形成了海峡【答案】(2)5月至8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经过海面的增温增湿作用后在东北地区的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解析】(2)斯里兰卡岛形成两个雨季的原因是5月至8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雨季 11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经过海面的增温增湿作用后在东北地区的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答案】(3)斯里兰卡高地位于中南部山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动植物生存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解析】(3)斯里兰卡高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包括斯里兰卡高地位于中南部山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动植物生存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12.(1)指出图中4个鹅卵石沉积区形成的先后顺序12.(2)推测剖面T₄以上没有鹅卵石沉积的原因12.(3)说明在此剖面附近筑坝开发水能资源应避开的不利地质条件【答案】(1)T₄—T₃—T₂—T₁【解析】(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由于板块运动河谷隆起抬升流水的不断侵蚀和搬运会有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河谷不断展宽从而形成不同时期的鹅卵石所以位置较高的鹅卵石先形成位置较低的鹅卵石后形成图中T₄处鹅卵石位置最高T₁处的鹅卵石位置最低故图中四处鹅卵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T₄—T₃—T₂—T₁【答案】(2)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解析】(2)河流T₄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可能的原因可从没有鹅卵石这种物质而无法堆积或堆积后被侵蚀破坏的角度分析具体地原因如下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答案】(3)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解析】(3)由图示信息可得该河谷有断层分布断层附近由于地壳活动激烈岩石破碎如果在此建设水库大坝易诱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13.(1)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13.(2)小行星撞击地球为何导致绿色植物枯死?13.(3)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13.(4)除小行星撞击地球外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还有哪些?【答案】(1)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解析】(1)依据“ 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中生物进化栏目中最右侧一栏就可以写出植物的演化规律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为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答案】(2)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解析】(2)绿色植物的枯死是由于缺少太阳辐射造成的具体地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形成的尘埃颗粒漂浮于大气层中阻挡太阳辐射射向地面地面的气温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从而导致了绿色植物枯死【答案】(3)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解析】(3)由所学知识知煤炭的形成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据此即可推测出当时的环境特点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即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答案】(4)火山爆发说该假说认为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动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还有气候变化说等【解析】(4)造成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物种灭绝的原因很多如气候的变化、火山爆发、大陆的漂移等结合每种变化各自所能够引起的地球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分析即可作答其中火山爆发说认为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动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还有气候变化说等14.(1)①岩层与②岩层较老的是________14.(2)甲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14.(3)乙地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 该地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修建水库14.(4)图中a、b两地 ________是储存天然气的良好构造该地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答案】①【解析】【答案】向斜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形成山岭【解析】【答案】断层, 岩层发生断裂且沿着断裂面位移, 不适合【解析】【答案】a, 沉积岩【解析】。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选修1

地表形态的变化一、选择题1.对我国东部地区地表形态形成起主要作用的外力是 ( )A.流水B.风力C.海浪D.冰川2.下列行为能够给人类带来利益,且避免灾害的是:( )a.在山区修建水库; b.在山区开荒种粮;c.在丘陵缓坡地带修水平梯田种粮; d.在干旱草原区垦荒种粮A.abB.bcC.acD.ad3.下列地形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 )①长江三角洲;②汾河谷地、渭河平原;③挪威西海岸的峡湾;④北美五大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我国北方地区在春季有时出现沙暴天气,产生这一现象的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的侵蚀作用 B.风力的搬运作用C.风力的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5.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东欧平原 B.亚马逊平原 C.密西西比平原 D.印度河恒河平原6.( 表示风向)右面沙丘图中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是 ( )7.若想植树造林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地应选在( )①沙丘陡坡一侧②沙丘缓坡一侧③沙丘移动的前方④沙丘移动的后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 考古探险队员发现周围地貌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离风源由近及远,地貌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戈壁沙滩、沙漠 B.沙漠、戈壁、沙滩C.戈壁、沙漠、沙滩 D.沙滩、戈壁、沙漠9.下列四幅图,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沉积地貌是 ( )① ② ③ 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读长江三角洲形成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作用 B.沉积作用C.侵蚀作用 D.搬运作用11.长江入海口处形成的沙洲,将来有可能与哪岸相连( )A.北岸 B.南岸C.右岸 D.不可能与河岸相连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草原、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因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中破坏植被所造成的;5%是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

据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13.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 ( )A. 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C. 主要是气候反常、降水减少、蒸发加剧造成的D.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不断增大,沙丘移动,不断向农牧业区推进造成的二、综合题14.读下图回答:(1)崇明岛将长江口分为A、B两汊,两汊中,的流量较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地形的变化(试配套习题)
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回答1~2配套习题。

1.关于构成①—④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
②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
③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
④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
A.①②B.②③.③④D.①④
2.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形成
.③景观中,风力侵蚀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
D.④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2005年8月2—17日,中国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此次中国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

本次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

据此回答3~4配套习题。

3.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南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非洲板块
4.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张裂作用 B.挤压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读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回答5~6配套习
题。

5.关于该地质构造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山 B.背斜谷
.向斜谷 D.向斜山
6.关于该地地质作用和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地可能存在雅丹地貌
B.甲可能存在柱状节理发育岩石的球状风化
.乙地可能存在喀斯特地貌
D.甲乙丙三地中应该可以找到冲击扇
读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关系图,回答7~8配套习题。

7图中数码代表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列组合按上述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③④⑤①② D.④⑤①②③
8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① B.②.④ D.⑤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9~11配套习题。

9.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山麓冲积扇B.冲积平原.沙洲D.三角洲
10.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A.①B.④.③D.②
11.沿②处向下钻探发现地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泥质地层,并含芦苇化石。

该地质中的岩石是()
A.石灰岩B.花岗岩.页岩D.变质岩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13配套习题。

12.该古迹已破损严重,面目全非,这主要是下列哪种作用的影响所致()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
13.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气候干燥 B.地形平坦.尼罗河流过 D.植被较差
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14~16配套习题。

14.图中甲处为 ( )
A.发育于山前的洪积一冲积平原
B.发育于山前的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扇
D.发育于山前的三角洲平原
15.从甲一乙一丙处,河流堆积物特点是( )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
.堆积物质依次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D.甲一乙,堆积物质由小到大,乙一丙则由大到小
16.若丙处为黄河三角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在黄海人海口处形成的
B.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波浪堆积地貌
.黄河人海口处的潮流作用强大,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D.黄河三角洲在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17.读喜马拉雅山区结构平面示意图,回答:
(1)板块名称:A ,B ,喜马拉雅山脉是此两大板块运动的结果。

(江或河)谷地是两板块之间的消逝的遗痕——地缝合线。

(2)a、b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原因是。

(3)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后()
A.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 B.出现了灵
长类
.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 D.出现脊椎
动物——鱼类
(4)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多地震的原因
是。

18.读地球内部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配套习题
(1)图中字母A是界面,B是
界面,这一界面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是。

(2)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①,②,①+②,①+②+③,④,,D ,E 。

19.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丘陵地区的剖面图,图中1,2,3,4,5分别代表第三纪、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的地层。

读后回答下列问配套习题。

(1)A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B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
(2)A,B两处钻井有可能打到煤层的是___________处。

(3)该地区水循环类型属___________
(4) 图中4所表示的地层中能否找到三叶虫化石?为什么?
(5) 如果在地层3中找到珊瑚化石,可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

(6) 在地层___________中可能找到始祖鸟的化石,在地层 ____________中有可能找到大羽羊齿化石。

(7) 在地层5中能否找到化石?为什么?
20.风水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远流长的问。

其中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的思想。

材料1: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a b c 水流
弯道速度
b>c>a 弯道水速示意图
Hezsunlight 图文
N


(1)读材料1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2和图乙丙,“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

但现在我们发
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

分析原因。

1.B 2. 3.D 4.A 5.D 6.B 7.B 8.D 9.A 10.D 11. 12.B 13.A 14.A 15.B 16.D
17.(1)印度板块,亚欧大陆板块。

挤压,雅鲁藏布江。

(2)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B、
(4)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处,地壳比较薄弱。

18.(1)莫霍,古登堡,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2)硅铝层,硅镁层,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外核,内核。

19.(1)向斜背斜 (2)A (3)海陆间循环 (4) 不可能。

因为地层4代表元古代的地层,
而三叶虫则是出现在古生代的生物。

(5) 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6) 2 3 (7) 不可能。

因为地层5代表太古代的地层,太古代还没出现生物且变质很深。

20.(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 (2)
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