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
管理学研究方法范文
管理学研究方法范文管理学研究方法通常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类。
定性研究以诠释和理解现象为目标,重点在于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本质。
它常使用参与观察、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定性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深入探索复杂问题,获取个体的主观意见,为管理者提供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
定量研究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来量化和分析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数值型的结论。
它常运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定量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大量的客观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来验证假设和推导结论,为管理实践提供量化的依据。
在管理学研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文献综述、模型构建等。
行动研究是一种强调实践性和反思性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者主动介入管理实践并不断调整和改进,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管理实践的效果。
文献综述是通过搜集、整理和评价现有的文献资料来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
模型构建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管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问题性质以及可用数据的性质来进行选择。
定性研究适用于对复杂问题的深入了解和主观意见的获取;定量研究适用于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同时,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也可以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结论。
此外,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限制因素。
例如,在跨文化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对应的研究工具来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管理学研究方法是管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性质进行选择。
此外,还有其他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文献综述、模型构建等可以辅助研究。
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研究目的、问题性质和限制因素,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管理学的属性与学科定位
管理学的属性与学科定位《南开管理评论》今年第二期的主题文章是潘承烈教授的“以科学态度对待管理科学”,读后颇有收获。
潘教授撰写本文的核心立意,是呼吁加强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并发展根植于我国实践的管理科学。
而之所以有此立意,是因为潘教授深感当前我国管理的落后,提出“以科学态度对待管理科学”。
在中国,以往是将管理更多地当成“一种职能”,因而对于从事管理的人,并不对其进行科学的专业训练,以致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的现象比比皆是。
对此潘教授说:“我们的管理之所以落后,水平总也提不高、上不去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管理在认识上存在的片面性,即只承认其职能作用,而不认识、不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
”对潘教授的立意以及几层推论,笔者大致赞同,若能依此理由层层解决问题,定能引出比现实状况为好的结果来。
但是说到管理是一门科学,似乎不很科学。
在这个概念上多发几句议论绝不是打概念仗,而是设想到,要真是以科学来对待管理,则会引起各种非预想的后果来。
既然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管理科学,那么对待管理科学的研究则更应当先树立科学的态度,从这个角度看,笔者所论就不显多余了。
依学界多数人的意见(笔者也表赞同),“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来做所要做的事情。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总策划,美国约瑟夫·M·普蒂等著《管理学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如果严格按数学的交换律来置换一下,其最终表达就多少显示出其非科学性了。
科学是展示客观世界规律的一门学问,与“支配他人”怎么也不应当搭上界。
科学的结论不因地点时间场合的不同而有所更改,但管理就没有这个特性。
在美国实施泰罗制(the Taylor System)就可以成功,放到撒哈拉以南就绝无成功可能。
原因是管理的对象是人,把人当成科学研究的对象时只能研究所有人的共性那部分,如心理、生理、体能等等,而当一个人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成为研究对象时,则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了,出于对人(human)和民族的尊重,研究者只能是个观察者、描述者,对对象的历史、现状及其演变规律进行考察、分析和推断,而不能像对待元素和物体那样任意加个什么外界条件看其发生怎样的反应或形变。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定性研究方法是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字形式的数据,通过对个案的详细描述、解释和分析,来探究问题的本质和特征。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有案例研究、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
案例研究可通过对一些具体的公共组织实施详细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来深入分析问题。
深度访谈是指在具体话题上与相关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以获取详细和专业的信息。
焦点小组讨论则是在一定的研究目的下,邀请一组相关人士进行集体讨论,以收集不同观点和意见。
其次,定量研究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数量化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来考察问题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监测观察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设计一套针对研究对象的调查问卷,以收集大量的、可量化的数据,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实验研究是为了验证或论证一些因果关系,设计一组实验和对照组,并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分析结果。
监测观察则是通过设立一定的观测指标和数据收集体系,对特定对象或群体进行长期、连续的观察和记录,以获取变化的趋势和特点。
此外,比较研究方法也是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组织或国家进行比较,以发现和分析实践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常用的比较研究方法有对照法、相似性与反差法和多重比较法等。
对照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或多个案例,对其进行系统性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相似性与反差法则是在比较中注重寻找相似特征的案例,以此来揭示其共同特点。
而多重比较法则是在研究对象的数量和复杂性较高时,采用对多个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获得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不同的研究方法有其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灵活运用。
同时,不同研究方法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应用文-管理学与管理哲学的联系与区别——从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视角
管理学与管理哲学的联系与区别——从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视角'学与管理的与区别——从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视角随着和科学的,人类所面对的知识界限和领域急剧扩展,学科分化也越来越快。
从文艺复兴以来,物、化学、社会学、学等等学科相继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并且分离速度逐渐加快。
20世纪初,部门哲学的出现,更加联盟速了学科分化的趋势。
对管理哲学的讨论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始的。
20世纪20年代,自谢尔登的《管理哲学》出版以来,从哲学层次上考虑管理的尝试从未间断过。
谢尔登认为,工业管理应承担人性与社会双重性质。
工业不仅是人类的结合体。
也是由整个社会要求所产生的。
由此决定,工业管理的社会责任包括服务于共同体的需要的责任、对进入工业中的工人的责任、为共同体和共同体成员提供一定生活标准和最低限度的闲暇的责任。
同时,谢尔登还提出了劳动力和生产管理的伦理要求,对企业应承担什么社会责任做了初步探索。
加拿大的管理哲学家克利斯多弗·霍金森于1983年和1996年分别出版了《领导哲学》和《管理哲学》。
他对管理哲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管理哲学没有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管理大微观,而哲学有擅长于整体分析和宏大叙事,致使两者不符;另一个是哲学已经给日常管理提供了思考路径和法则,只是我们没察觉到。
其实,管理与哲学,与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存在着自觉不自觉的联系。
霍金森借鉴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成果,以价值取向为分析维度从精神、亚文化、、群体、个体五个层面对组织的文化属性进行了探讨,为以后管理哲学的研究领域做了十分有价值的探索。
哥本哈根商学院教授科克比1999年出版《管理哲学——从彻底的规范角度》一书,引起管理学界的高度关注,使管理哲学的探讨转向更深领域。
科克比认为,“管理哲学”不只是“管理的哲学”,“任何关于管理现象的反思,任何关于管理主题的元讨论,都必须是彻底规范的。
”他运用现象学的范式依靠彻底规范视角对管理哲学进行了探讨。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管理:管理是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的特征A、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B、目的性: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C、矛盾性: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D、普遍性: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并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有管理的存在E、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F、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服务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反映了管理的目的性。
5、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学性:指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
反映在管理对象的客观性,管理活动的实践性,管理理论的系统性,管理学科的发展性。
但它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无法重复检验。
艺术性:指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
强调实践性。
6、组织成员的组成:管理者和非管理者。
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的最根本区别:是否对他人的工作负责。
管理者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7、管理者的十种角色:人际角色:名誉领袖,邻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8、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熟悉、精通、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处理组织内外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要求管理者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思维方式和个性,能够觉察别人的动机和需要,掌握评价和激励员工的技术和方法概念技能:对事物整体及相关关系认识、洞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要求管理者能够正确、迅速看到组织的全貌,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中各种事物间的关系,找出关键性因素,抓住问题实质,果断决策的技能9、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对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研究
、
研究者的 自我判断 , 以发 现研 究对象 的因果规律。 相对而 言, 自然科学是科 学的典范, 社会科 学是从人 的精神性和价值 型视角来 界定人与人的关系 的 学科。 ( 3 ) 人文学科 与社会科学 的分界 社会 学脱胎于人文学科 , 但 因其独立性而使得 人文学科 日益萎缩 。巴 纳德 ・ 巴伯提 出 “ 社会科学想用那对价值活体解剖 的致命 分析去代替对道 德价值和美 学价值 的欣 赏’ 颂疑, 人是社会各方面属性 的体验 者, 在探讨社
会关系及社会 现象 中, 不 能以 “ 人类价值和意义 ” 作 为人文学科的独立研究 对象, 也无法从现 实生活 中的感受、 目标和意志中来体现。 人文科学关心 的 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 , 而社会科学主要从整体性和社会规律 性上来探讨人
张明玉《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篇 管理绪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1复习笔记一、管理的概念与特点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经过不断地创新与决策,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
2.管理的要素包括5个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标、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
(1)管理主体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由两类人构成:①是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各类管理活动、工作任务,并督促完成既定目标的人,通常是组织的核心人物,或者说是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
②从事各方面具体管理活动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织中的骨干人物,即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2)管理客体是指管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即管理的收受者。
可以分成3类:①组织中的一般成员;②组织中的其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等;③与组织的扩张和发展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其他组织。
(3)管理目标是指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4)管理职能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用什么方式对管理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问题,它是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是管理活动的主要体现。
(5)管理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和实现管理职能,管理者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作用于管理对象,以期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
3.管理学特点管理学特点包括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二、管理的性质与作用1.管理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管理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亦称为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在经济管理领域,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
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意义在于:①管理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②管理人员既应具备组织生产力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又需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③全面地认识国外管理理论和经验。
管理学 二级学科
管理学二级学科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管理学的二级学科之一,其研究范围更加细分且专业化。
管理学二级学科在面临日益变化的新经济时代,需要深入研究管理实践、组织行为、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管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管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1. 管理实践与决策管理实践是管理学二级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管理实践的研究需关注企业在市场变化下的应对策略、管理决策以及各种管理模式的创新。
2.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组织行为与领导力是管理学二级学科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围绕着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特征、组织文化、领导力发挥等问题展开研究。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员工潜力,并培养出优秀的领导者,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3. 战略管理与创新战略管理与创新是管理学二级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企业战略选择、竞争策略、创新管理等问题。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战略管理与创新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管理学二级学科的发展趋势1. 跨学科研究管理学二级学科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随着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管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将更加重要,形成跨学科的管理研究格局。
2. 数据驱动的管理研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驱动已成为管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管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将更加依赖数据分析、模型建立,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实践现象,并为管理决策提供量化的支持和预测。
3. 全球化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管理学二级学科的发展需要更加广泛的视野。
全球化管理、国际业务管理、国际合作与跨文化管理等内容将成为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以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求。
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
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林曦文章提要:文章从科学史的视角入手,通过对科学与人文渊源与演进的探讨,以及在此过程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相互关系与学科定位,试图找出管理学在学科谱系中的位置。
通过对管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管理学既具有科学特质,又具有人文特质。
正是由于“人”这一要素在管理学中的独特地位,使得管理学既无法成为真正的社会科学,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人文学科,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介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
从这样的学科属性出发,管理学的发展也必然要兼顾科学与人文的根本特质,既要探求人类管理活动的一般运动规律,又要关注“人”这一要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人文管理学学科属性长期以来,当人们论及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这一话题时,许多人都认为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然而管理学为什么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学是“科学”是什么样的“科学”,是“艺术”又是什么样的“艺术”?这些问题在我国很少有人做深入的探究。
显然,这些问题解答不好,我们就无法清晰地回答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究竟是什么这一重大理论命题。
事实上自管理学诞生以来,关于管理学学科属性的探讨和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泰罗和他的追随者们认为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他们因此也一直在苦苦追寻着严格的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科学理论。
而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管理学家则认为,管理学是“集人类价值与行为准则之大成的或是集社会秩序与智力探索之大成的完整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
[1]那么管理学就其整体而言,其学科属性到底是什么?本文拟从科学史中现代科学的渊源与演化过程入手,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比较,考察管理学在学科谱系中的位置,进而对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进行初步判断。
一、科学与人文的演化及近代各学科间的关系与分界科学与人文这对看似对立的概念,实则有着很深的渊源。
从科学史角度看科学与人文的渊源与演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近代各学科的分化过程,并从中了解各学科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进而为我们即将论述的管理学学科属性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1.名词解释:组织管理管理学1)组织:是指由两人以上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结构实体.2)管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一定的权力,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3)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
解释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①自然属性-—生产力②社会属性——生产关系⏹管理二重性的关系: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能彼此孤立存在:自然属性要求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相适应;同时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3。
简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组织管理活动及其管理方式⏹管理学的学科特性(性质):1.管理学原理的一般性2.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学科4.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第二章1。
名词解释:例外原则组织文化组织再造1)例外原则:即领导抓大事原则。
高层管理人员把例行的、常规的一般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务的决策权、监督权和处理权。
2)组织文化:是组织及其成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共同价值观、团体意识、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3)组织再造:就是通过对组织运作过程的再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过程的增值作用,通过组织管理环节与手段的优化,使企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2。
人类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每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是什么?阶段划分:⏹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19世纪以前)●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国家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经济组织管理)、宗教管理、军队管理)●中世纪的管理思想(领导者必须要得到群众的拥护;领导者必须维护组织内部的内聚力;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生存意志力;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罗伯特·欧文: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重视人的因素)⏹第二阶段:古典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19世纪末——1930年,以泰罗、法约尔、韦伯为代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①工作定额原理②作业标准化原理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④差别计件工资制度⑤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原理⑥例外管理原则➢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贡献: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对泰勒的评价:1.科学管理的创始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即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管理学研究方法
管理学研究方法在管理学领域,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研究者来说,就如同指南针一样,能够指引他们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
因此,本文将就管理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管理学研究者有所帮助。
首先,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与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相适应。
在研究目的方面,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对于理论研究来说,可以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而对于实证研究来说,可以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
在研究问题方面,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对于定性问题可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而对于定量问题可以采用数量研究方法。
其次,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者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情况。
研究者应当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同时,还应当考虑到研究所需的时间、资金、人力等资源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另外,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点。
不同的研究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
比如对于组织行为的研究,可以采用实地观察、访谈调查等方法;而对于管理决策的研究,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等方法。
最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者应当选择能够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方法,比如要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研究工具的有效性等因素。
综上所述,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研究者应当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情况,研究对象的特点,以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管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XXXXXXXX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学分:4 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管理、经济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主要讲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
本课程目的是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注重管理实践能力的运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2.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熟悉各种管理学派的产生背景和应用特点;3.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理论、程序、模式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管理课程的基础。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建议开设56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陈嘉莉,《管理学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书: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孔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4.芮明杰主编,《管理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W•H•纽曼,小C•E•萨默,《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95年。
6.P•F•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工人出版社,1989年。
管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内容
管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内容管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其研究方法包括多种不同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学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根据经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进行推理和论证。
它常常使用数量化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以验证一组假设或关系。
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通过对特定因素进行控制,以评估其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它常常涉及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干预。
实验研究可以用来确定因果关系。
4.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对特定组织、个体或事件进行详细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可以通过深入访谈、文献分析和观察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5.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来总结和评估关于特定研究领域的知识和发展动向。
6.模型构建:模型构建是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或仿真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管理现象的方法。
模型可以用来进行逻辑推理、预测和决策分析。
7.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理解人们的行为、经验和观点,来揭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质性研究常常使用开放性的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法。
8.比较研究: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组织、不同国家或不同时间点的管理实践和结果,来寻找普遍规律和差异。
比较研究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跨文化和历史的视角。
9.交互式研究:交互式研究是一种和研究对象密切合作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验证来改进管理做法。
10.快速实验和原型:快速实验和原型研究方法可以快速测试新的理念和方法,以及解决复杂情况下的管理问题。
这些方法通常是迭代和反馈驱动的。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话题和方法可以组合使用。
对于研究者来说,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需要考虑研究目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效度等因素。
刍议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
的概 念实 质上 是 古希 腊遗 留 下来 的科 学 理念 的一 种衍 对 人类 社会 的生存 与 发展 而 言又 都是 不 可或 缺 的 : 失去 科 学 )
学 知识体 系的功 利性 支持 . 人类 就无 从 建立 不 断进 步 的物 生 物 . 因此 当人们 把 今 天 的 自然 科学 概 念等 同 于“ 学 ” 科 的
子弹 , 这使人类 的战争变得空前惨 烈 , 也使人类第 一次拥 不 等 同 于现代 自然 科 学 。从这 个 意 义上 说 . 理 学是不 是 管
有 了毁 灭 自己 的能力 ,从 那 一天 起 直到 可预 见 的将 来 , 整 中。 可见 。 科学 蕴 涵 巨大创 造力 的同时 也 意 味着 巨 大的毁 灭力 和破 坏力 。然 而 由于科 学 的价 值 中立性 与 工具 理性 , 安全合 理 地利 用科学 这 个 工具 , 必 须让 人 文站 出 来对 科 就 束 。伴 随着现 代科 技 目新 月 异 的发展 , 人类 社 会 日益 面 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它 向人类 回答 客观 世 界“ 是什 么 ” 的问 题 ; 而人 文 是人 类 对 学 , 自然科 学 很大 程度 上成 为 了科学 的代 名词 。 是 , 即 但 从 科学 的含 义是 不止 于 自身行 为 以及 自身 和 客观 世 界之 间关 系 的 思考 所 形 成 的 科学 概 念 的渊源 和 演化 路径 上 来看 。 知识 体 系 . 向人 类 回答 人类 自身或 人类 对 待客 观 世界 时 现代 自然科 学 的。 学 的早期 概念 来 自于古 希腊 文 明的精 它 科
管理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第4期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是随着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是管理学科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对管理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对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探索,有助于理清管理学科的发展线索和脉络,同时关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可以确定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在方法论上的多学科借鉴,进而发现其年轻的交叉学科的属性。
一、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的解析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管理学方法论是两个在含义上相互区别的概念。
人们通常会认为管理学的方法论就是对管理学的方法的研究。
但是由于管理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关于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学科,其方法论也具有复杂性。
从当前已有的研究情况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指管理学中各种具体的管学方法论的汇总,也可以成为管理学研究方法论。
而管理学方法论除了包括管理学研究方法之外,还涉及管理学范式的研究。
这是关于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对象和范围等问题的探讨。
人类的活动基本都是有三个要素构成的:目的、条件和方法,而方法作为实践活动完成的主要条件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形式,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则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和规范的总称。
按照哲学关于方法的解释,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另一类是改造世界的方法。
认识世界的方法也就是人类求知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识或者实践经验法、因袭方法、权威方法和直觉思辨方法等;科学研究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人类求知的主要方式。
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哲学认识论方法、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三个层面。
从方法论通用的角度看,这三个层次的方法的通用性是递减的。
其中哲学认识论方法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通过分类、综合、归纳、演绎等整理科学事实的方法,运用公理化方法、系统方法、模型方法等;而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是指针对不同定额科学性质和特点所选择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特征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特征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关注教育组织与管理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教育中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制定、实施和评估教育计划、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学科性和复合性教育管理学本身是跨学科的,它涉及到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律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学校、教育部门、教育管理机构等。
因此,教育管理学需要深刻理解教育领域所涉及的多学科知识,将其综合应用于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满足复杂的教育管理需求。
2. 实践性和应用性教育管理学以实践为导向,旨在解决实际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因此,其研究成果要能够落地并发挥实际应用效果,满足社会的教育管理需求。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育管理实践。
3. 领导力和决策力教育管理学的目标是培养出拥有良好领导力和决策力的专业人才,帮助他们在教育管理领域中获得成功。
在教育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领导力和决策力,不断推动改革和进步。
教育管理学希望能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通过教育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和决策力。
4. 系统性和科学性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它通过系统地研究教育管理规律和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理论和方法。
因此,它需要具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方法,遵循科学规律,上升到总体层面去研究教育管理的系统性问题。
5. 绩效导向和质量控制教育管理学是关注教育质量因素的一门学科,追求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人员应该对教育工作的进展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控制,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关注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的跨学科科学,既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又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优秀领导力和决策力,注重绩效导向和质量控制,以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一种基于科学哲学视角的分析企业管理李时敏摘要:本文以科学哲学的角度,将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置于管理活动的发展和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中,主要从历史定位、组织定位、认识定位、资源定位及范式定位等方面来进行考察和诠释。
从中可以看到,管理学仍处于前科学阶段,并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就需要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展望未来,将管理学从“管理理论丛林”的危机中拯救出来,实现管理科学的革命。
关键词:管理学科学哲学学科属性研究方法管理理论范式管理研究范式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内在逻辑。
管理活动是人类的基本的社会活动。
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展开,人们对管理现象、管理问题和管理对象、管理理论、管理方法有着不同的认识。
但个体的管理经验与管理认知,如果不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就不足以成为他人共同分享的系统化的知识。
如果把管理活动看作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是一条条零散的知识的运用,是通过一系列逻辑方法、活动技巧来达成人类实践的目的,这是远远不够的。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管理现象及管理问题的认识的理论化、体系化和研究成员的组织化,表明管理首先表现为理性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在人类社会的中取得了理性的地位。
处于各种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和不同行业的实践者,对管理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探索,使之成为人类某一部分个体或群体,即我们称之为管理学家、学术组织或管理组织为之献身和奋斗的事业。
对管理学学科的属性与研究方法,我们可以从人类认知的时空维度来进行探讨,考察管理学的发生机理,在科学分类中的地位及学科归属,管理理论体系的建构及管理学研究方法等等。
即我们对管理学学科的属性定位的探讨,主要从历史定位(历史发展的阶段)、组织定位(研究者组织团体:学科流派)、认识定位(研究对象)、资源定位(对管理学研究人员的集中程度与管理知识的运用程度)及范式定位(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范式)等方面来进行诠释。
一、管理问题的出现与管理学的发展管理的出现,是与人类的活动密切不可分割的。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把管理变成了一项专门的活动。
人类的活动先于系统化的思想,管理问题的实际解决先于管理理论的形成。
对管理学学科产生的探讨,离不开管理活动史和管理思想史的交织演进。
人类文明的早期,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国家等组织的存在,组织中的权力就成为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在家庭事务、部族纠纷、教会活动、军事行动、治国施政、工程建造等等方面,需要通过指挥、协调、领导、组织等活动来动员社会资源。
中国古代很早就将管理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古希腊也将管理视为一种艺术和达到工作目的的一种科学方法。
工业革命前,经济和社会基本上是静止不动的,组织可以通过靠神赐君权、教义对虔诚教徒的号召力、家长(家族)对成员的伦理控制以及军队的等级和纪律来进行管理。
在这种尚未工业化的环境下,管理思想散见于经典文献中,而无系统的陈述。
在20世纪前,在管理方面的成就主要包括埃及金字塔的建设,亚当关于劳动分工的论述,以及产业革命。
修建庞大的金字塔,需要协调成千上万的人的工作,斯密关于制造针的描述,指出了劳动分工的规模经济性,市场经济与工厂制度的兴起,要求管理人员面对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建立起如何充分利用资源的知识体系,并把个人利益融入一个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现代管理思想必然要求建立合理的决策体系,并要求调整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机械力的出现,大量生产,随着迅速扩展的铁路系统带来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及政府有限的干预等等一系列因素,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不论是从组织形式或是治理形式上,要求规范化的管理。
然而,系统化的现代管理理论的建立,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为管理学诞生的标志开始的。
到20世纪初,管理逐渐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管理思想因研究者和实践者看待管理的不同,而处于多样化的时期。
科学管理从如何改进作业人员的生产效率来看管理,一般行政人员关心是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而一些管理研究人员更注重人力资源和管理中人的因素。
有一些学者和实践者则走得更远,更多地借助于其它学科及其技术手段。
可以看到,管理现象及管理问题虽然很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但其成为一门专业的知识,也只是始于一百年左右。
其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在二十世纪的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1)组织理论的研究演进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20年代)、组织行为学(40年代)、组织社会学、领导科学(70年代的经理角色)、z组织理论到组织文化理论(80年代),90年代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哈默和钱贝的企业再造理论成为了主流。
(2)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泰罗在20年代提出管理科学理论,主张运用“科学管理原理”,通过科学方法来增加工作工资;强调应用科学,创造集体协作,达到最的产出量和培养工人的目的。
30年代梅奥研究了组织中人的行为,提出行为科学,把管理学推进到“行为管理”;马斯洛分析并提出了人需要层次理论,伯法于50年代提出管理科学理论,60年代西蒙提出了决策理论,系统管理、经验主义、权变理论等学派百花争鸣,70年代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出现,数量分析方法盛行,数学模型与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之中。
(3)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方面,20年代出现了厂商理论,贝恩于40年代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科特勒于60年代提出了市场学理论,70年代出现了消费者理论,波特在80年代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
二、管理学派的林立与管理理论的丛林从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来看,在人类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们对管理活动过程中呈现的现象的理解与思考,可以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不同的角度,逐渐演化成不同的管理学派。
管理学者与管理实践者的科学训练来自不同的背景,在客观上使得管理学理论的构建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大相径庭。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其知识累积和扩展和传递的过程中,管理学者和管理研究者在其认识和活动领域内,因其学科教育和专业训练的相同或类似,形成了不同大小的科学共同体,他们对主要共同关心的问题的学术探讨,基于共同的理论起点,在其价值观、信念和技术,构成了不同的理论学派。
这些林立的管理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和德国的韦伯等人。
在此阶段,管理活动中的专门管理人员,往往由工程技术人员兼任,他们大都具有工科或理科专业方面的系统训练的知识背景,习惯于把数学应用于工程技术,并从中产生了科学管理理论。
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中,一些如韦伯和法约尔这样的文科出身的实践家和学者则更加注重组织和人的因素,提出立了古典组织理论。
这一阶段,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主要面临的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问题,因此如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更多地要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力量来对物质资源进行配置。
因此,管理学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物,而对人的心理的研究,并不占据主流地位。
(2)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穆顿等人。
虽然在20年代,科学管理占统治地位,而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在霍桑试验前已开始形成管理中的行为科学思想。
在此阶段,美国经济的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世界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激发管理学对人的关注。
心理学被运用于管理实践的研究,用来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人的本性与相应的原理、组织的构成与激励的因素等等,并以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许多原理和理论。
行为科学阶段,管理学学者更注重用典型的心理学知识,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与人际关系,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研究的重点。
(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战以后形成的当代管理理论的一些学派,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等等,或侧重实际,或侧重经验、或侧重于个案研究。
管理学者在不同的学术背景下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系统分析、数理分析、博弈分析、决策分析等等方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
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对管理实践活动的认知与解释的差异,基本其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的不同,迄今为此,已经发展了近11个管理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经验角色学派等等,形成了“管理理论的丛林”。
这些学派,运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学、运筹学、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人类学、哲学等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来解决管理问题。
因此管理学自身知识的发展,因为管理学派的共容并存与相互竞争,却没有从中催生出取而代之的具有解释力和概括力强的统一理论范式,管理学的发展处于各路诸侯割据山头,独自为王的不稳定状态。
管理活动的展开及管理理论的发展已经表明,管理活动的领域广泛而日益复杂,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学派分陈。
在任何一门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面对着同一范围的现象、但往往不是完全同一的特定现象的不同人,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这些现象,他们之间对研究领域的性质存在着众多的分歧。
也就是说,管理学作为一门学术研究的领域,尚未有确定的共有范式,其学科基质尚未统一,而处于前科学时期。
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管理学的发展,是对其研究对象而展开的认识活动。
人们对管理活动认识的认可,因管理学研究对象的分歧而有不同的看法。
人们对管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定位,界定了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既然管理是人通过中介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这就会涉及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组织、个体与目标、个体与中介物的关系。
人是管理的核心,既可以作为管理主体,也可以作为管理客体,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管理学科的首要研究对象。
个体的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
对人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到要研究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心理、生理和体能等等,对个人或群体的这种自然属性和状态的研究,可以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更多地采用观察、实验、检验等方法去证实或证伪。
而将个人置于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中时,人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必然会对管理规律和管理过程产生影响。
管理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对“个体人”的研究,依赖于管理范式中的人性假设,从抽象的个体出发,利用“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文化人”等假设,从归纳法和演绎法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对“群体人”的研究,则在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团体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群体动力学等科学基础上,更多地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心理测评方法、对比实验方法等实证方法,以及社会学的网络分析方法对人的管理行为及其管理活动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预测。
组织是众多个体依据某种目标或目的而构造起来结构类型。
组织是管理的载体,个体和群体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是通过组织来运行和实现的,它是管理研究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