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复习训练素材第9讲线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小专题记叙的线索素材新版
写作小专题记叙的线索【写作导航】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线索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反之,文章必然杂乱无章。
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一、线索的主要类别1.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2.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4.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5.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选择线索的标准1.与主题密切相关。
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有利于中心的表达。
2.与材料密切相关。
材料可以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把它们收拢约束,连缀成文。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应把握好线索的藏与露的程度,要做到既不藏得太深,又不露得太明,根据需要布置好线索的明灭变化,以求达到时隐时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例文引路】一双白球鞋明天学校开运动会,我打开相册凝视着一张老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一脸喜悦,一身蓝色运动服把白色的运动鞋衬托得格外白,两手正从老师那里接过冠军证书。
这个小男孩就是两年前的我。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那场球鞋风波就会在我面前浮现,一种歉疚之情就会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七年级语文第九次课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讲义编号:组长审核:(一)“线索”的概念及其作用在文章中,“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
”在文学作品中,线索是呈现在作品中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一系列发展着的相互关联的事件的脉络,即“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
”这两个定义是分别从文章和文学作品的不同角度来讲的。
通俗地说,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
俗话说:“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
(二)线索的种类和形式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线索,只是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有线索。
任何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都至少有一条线索,有的则有几条线索。
一般说来,内容简单、事件单一的文章或短篇文学作品大都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而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文章或长篇文学作品大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
复线按作用不同,可分为主线、副线及明线、暗线等。
由于事物的错综复杂、题材的千差万别以及作者思路的千变万化,所以,线索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通过叙写父亲过铁道卖橘子的过程,表现了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动人的感情。
2、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如《春》这篇写景散文就以作者的喜爱为线索;《济南的冬天》以对济南的喜爱、热爱为线索;《秋天的怀念》全文写三次看花,作者对母亲的漠视到理解,文章以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我不理解母爱的愧疚、自责为情感线索。
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全篇以羚羊木雕这一物品为线索,围绕其写了父母逼问木雕,我送木雕,我要回木雕几件事,赞美了我和友人间美好的友谊,批评了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鲁莽行为,呼吁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少年,尊重他们的人格。
4、以时间为线索。
如《金色花》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妈妈一天的游戏玩闹。
以“当你沐浴后做祷告、”“吃过午饭、黄昏时”这些表示一天内时间推移的词句来组织全篇,推动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线索
记叙文写作指导——线索【知识与能力】1.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
2.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3.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文章,讨论如何解决不能将几件事有效串联的办法。
2.例文分析,方法总结。
3.实战训练,能力提升。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线索作用2.掌握关于文章线索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合作探究(一)、思考讨论。
1.何为记叙文的线索?2.回忆学过的课文,想想记叙文的线索都有哪几种?3.选择记叙线索的标准是什么?(二)教师明确。
1.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下地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或者更简洁的说,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
线索不确定,情节、结构都无从谈起;只有确定了线索,才能进一步考虑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何处需要过渡,哪里应该照应,怎样划分段落,怎么安排层次。
线索在叙事性文章中起着组织情节的作用,是构成情节的艺术手段。
它把一个个彼此相关的生活事件,以及环境、场面、细节等贯穿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把情节因素和非情节因素贯穿成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
2.线索的种类①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项链》。
②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③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鸿门宴》④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⑤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语文】写作训练——文章章法技法
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之写作专项练习2013.1文章章法技法1、线索:文章中称贯穿全文安排材料的序列,组织材料的脉是线索。
①有的以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为线索。
②有的以事物内在的联系为脉络,把错落零乱的材料勾连成篇。
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贯穿全文,这也是屡见不鲜的。
④有的则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脉络,通过丰富的联想,把有关的材料连结在一起。
2、呼应:文章若能前后呼应,可使情节更连贯,脉络更清楚,结构更紧凑,文章的主旨也就表现的更充分、更深刻。
①常见的有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②还有一种呼应的方法,就是围绕主旨和中心事件反复照应。
③在一些优秀的篇章里,作者对关系到整个情节发展的某些重要环节和细节,前设伏笔,后予照应,也不乏其例。
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按时,为情节发展作铺垫.⑤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⑥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3、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
人们把文章的这种起伏变化,叫波澜。
①那些优秀篇章的作者,总是先推出骤变的冲突,引起读者的悬念,然后波涌浪生的把情节展开。
②有经验的作者在穿插材料时,常常把某一事件叙述到紧张之处,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转而叙述其它事件,以引起读者关切的心情。
③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悬念:又称关子,扣子。
它指的是人们对文章中人物命运、情节发展变化的一种期待的心情。
语文高考总复习第九章专题九写作精巧构思(记叙类)含答案
专题九精巧构思(记叙类)(2017·全国Ⅱ)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源·圆·缘黑龙江一考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题记与名句相识,源自一次偶然。
念五年级时,爸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妈妈撇下我远嫁他乡。
那段时间,我感觉天就像塌了一样,不但生活过得一团糟,还因为没人管束,染上了偷盗恶习。
有一次,我刚从窗户爬进一户人家,就被人发现了,一位坐轮椅的老奶奶正慈祥地看着我:“孩子,你一定是饿了吧,我给你拿蛋糕……”我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既没有阻止她,也没有趁机逃跑。
看我狼吞虎咽地吃着蛋糕,她又给我打开一瓶饮料:“喝吧……奶奶这里还有一些钱,一会儿都给你。
”“我不要……我……”我一边啜泣着,一边讲述了我这些天的经历。
老奶奶也泪湿衣襟:“你年纪还小,得好好读书呀!以后我资助你……”离开时,老奶奶摇着轮椅把我送到门口,还送我一个日记本,扉页上写着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尽管当时还不能完全理解那句话,但我坚信那句话有着很不一般的意义。
有名句相助,圆我歌唱美梦。
在那位老奶奶和许多好心人的教导与帮助下,我痛改前非,顺利完成小学和初中学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级示范高中。
但我心中始终有一股登台歌唱的冲动,而且越来越强烈。
同桌说:“算了吧,以你的成绩,考个名牌大学没问题,何必再自讨苦吃。
”好友说:“省省吧,学艺术就等于烧钱呀。
”班主任说:“想法不错,但听老师劝,人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儿,你的优势在理化生方面。
”难道就这样算了?实在是不甘心!一日翻书,忽见李清照咏桂名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不管了,什么也不管了,我就是要争一流,就是要追寻音乐世界那动人心魄、流芳千古的美!半年后,当我在校园艺术节上一展歌喉的时候,大家惊诧了。
就在前几天,当我把沈阳艺术学院“艺考合格证”拿到手的时候,我收到了他们的祝贺与祝福。
携名句之手,永结美好情缘。
我不是个“随缘”的人,因为我不想混,不想随波逐流;但我相信“缘”的客观存在,不是吗?我与中华名言之间不就存在着一种既美好又珍贵的情缘吗?我愿携手名句,直面生活,直面人生,成为一个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的人;我愿携手名句,先忧后乐,坦荡无私,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分享的人;我愿携手名句,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成为一个自信满满、朝气满满的人!高考记叙类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在构思上就一定要有过人之处。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记叙文阅读——线索(共28张PPT)
⑭我在他们的作文评语中斩钉截铁地写:“跟你们的约定是认 真的。”
⑮有一天,课代表也忐忑不安地问我:“老师,这是真的 吗?”“当然是真的!”我爽然答道,“没见人家美国总统还引咎 辞职嘛!”“可总得有倒数第一啊!万一……”课代表无奈地欲言又 止。我却笑着不睬。
“石榴”在文中有着 极为重要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相约石榴红 秦湄毳
①石榴花开了,一册书讲授完了。赏析过附录的十首古诗,望着学生们石榴 花一样热切的眼睛,我有些意犹未尽,拈起白白的粉笔,在黑板上写道:“附录 的十首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首,哪一句,哪个词,哪个字?请以此为题目或 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②孩子们开始喳喳,又新奇又惊讶的样子,有张小脸仰着:“老师,不会定 题目怎么办?”我于是举例:“比如‘云从窗里出’‘云’‘窗’‘落花时 节’‘落花’,‘花’……这分别是吴均的《山中杂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中的字句。”然后,我又说:“也可以学学赵师秀,以他的‘约客’为题目,写 一篇现代少年版的‘约客’……”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线索专题复习教学课件
【案例4】请阅读散文《昆明的雨》。
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 “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 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 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 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情感变化为线索
【案例5】请阅读《智取生辰纲》,思考问题。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 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 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阅读《长在心上的眼睛》,回答问题:“鞋”在小 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鞋”是小说的线索,文章用它引出奶奶给小 驴做鞋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出奶 奶对小驴的爱(点明中心)。
归纳总结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通过线索将表 现中心的材料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 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线索的选定取决于 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记叙的线索大致 有物线、人线、事线、时线、地线和情线。线索有时不 是单一的,是明、暗线相互交织,共同贯穿全文的。
6.《背影》这篇文章除了“父亲的背影”这条明线以外,还有
一条暗线,便是情感的变化,你能说一说吗?
暗线——儿子对父亲深切的爱,父亲的拳拳爱子之情。
四、以文测法,内化能力
1.阅读《最后的牵手》,回答问题: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 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 么。(4分)
参考答案 本文的线索有两条,明线:(父母的)牵手; 暗线: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父母之间的深厚感 情)。一般来说,暗线往往是情感线索。
如何判断文章的线索呢?
1.了解文章线索的特征。文章的线索有两个特点:一是贯穿全文, 它连接所有的材料,使材料成为一个整体;二是线索往往有明显的 文字标志,而且表示线索的文字会反复出现。 2.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可以采取这些做法来捕捉文章的线索。 (1)看本质。 (2)看文题。 (3)看反复。 (4)看抒情议论句。 (5)看段落间的内部线索。
作文写作技巧——线索
呼应 (9)哦,爱在心灵深处…… 爱
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平淡之中见真情,可 敬可亲! 二.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景物描写,外貌描 写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种修辞手法的 巧妙融合,更给文章增色不少。 三.结构严谨,首尾圆合。全文以“我”的情 感变化为线索,有自豪有伤感,有责怪有震撼, 更有深深的悔悟,层次分明,一气呵成,行文
自然,首尾呼应。
安排线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 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 文章的中心思想
2.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 表达的内容
3.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文章 上下一贯,结构严谨
课堂练习
• 你和你的小伙伴从相识到
相知,友谊逐步加深。选 择与此相关的几件事来写, 再现这一段美好的经历。
(6)只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似 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了 教室,因为我快要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 一片,几颗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 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 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地寻找着,任凭 寒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
(7)哦,起风了,月亮升高了, 月光下,我清楚地看清了父亲的脸: 高高地颧骨,深陷的眼睛,干皱的 皮肤…… 忽然之间,我感悟自己是 一个多么不孝的女儿。父亲,这些 悔 年,你明显地老了,瘦了,你能原 悟 谅女儿的不孝吗?
光,更让我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爱。 爱
(这自3份 卑)感 和然情 忧而渐伤,渐。随淡这着化思时了 想间, 起的取 源流而 于逝代 中,之 学年的 时龄是填的隐写增约档长的案,伤感
表,当别的同学都在“父亲”一栏潇洒挥
培训学习资料-作文的线索
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1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 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2小时侯,我常以有这样的父亲而 豪,-因为他能讲许许多多好听的故事,能捏好多-好多漂亮的小动物。每天放学,我便骑在父-亲的肩上,同学们那羡 的眼光,更让我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爱。
5夜,还是这样深沉,这样静寂;月-儿,还是那样圆,这样亮。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却.·-6 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了-教室,因为我快要冻僵了。外面,黑黝黝 -一片,几颗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 寻找着,任凭-寒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
我来点评-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平淡之中见真情,可-敬可亲!-二.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景物描写,外貌描-写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融合,更给文章增色不少。-三.结构严谨,首尾圆合。全文以“我”的 -感变化为线索,有自豪有伤感,有责怪有震撼,-更有深深的悔悟,层次分明,一气呵成,行文-自然,首尾呼应。
你能结合所学课文说说设置线索的-方法有哪几种吗?-以“人”为线索如《列夫托尔斯泰》-以“物”为线索,如《羚 木雕》-以“中心事件”为课件
一、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请用相应的线索把下列事物串起来-闹钟课堂乒乓球
7哦,起风了,月亮升高了,-月光下,我清楚地看清了父亲的脸-高高地颧骨,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忽然之 ,-我感悟自己是-一个多么不孝的女儿。父亲,这些-年,你明显地老了,瘦了,你能原-悔悟-谅女儿的不孝吗?月亮升得更高了,在月光的-与-映衬下,父亲那苍老的脸更加清晰-呼应-9哦,爱在心灵深处
9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讲义之线索.doc
【美文冋放1】走在林1可的小路上每当我放学冋家的时候,就能远远地望见家乡那片树林。
它一头连着我家的后院,一头伸往学校去的方向。
每次走在这片林间幽静的小路上,总会让人想起那熟悉的背影。
上五年级吋,村小学拆除,爸妈不得已把我送到离家8里多路的小镇读书。
从小娇生惯养的我怎么能脱离对家人的依赖,何况还要在校住猶,一个星期才能一次回家。
开始两个星期爸爸述骑着摩托接送我,第三个星期,爸爸把我叫到他的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小华(化名),你也这么人了,老在爸妈的怀窝里不能长成,要独白一人去学校,锻炼锻炼自己。
” 我欲反驳和撒娇,但一当看到爸爸满脸的严肃,溜到嘴边的话不得把它咽了下去。
星期天,妈妈10点钟左右就弄熟了午饭,让我吃得饱饱的,急促地催我岀门。
我背上书本、衣物等走出家门,冋头看了看爸爸,他翘着二郎腿,没有半点送我的意思,我硬着头皮离开了家。
林间小路密叶遮盖,冷风嗖嗖,阴森森的。
有时一声乌鸦的啼叫,也会让人不寒而栗。
我唱着歌儿壮胆,担心遇到强人和花狐鬼怪之类的东西,不由自主地小跑起來。
但总觉得有一个无形影子在追随着我,使我越发害怕起來。
一溜小跑地跑出了四里多长的林间小路,到达学校内衣全部湿透。
周末回家的时候,又是这样心惊肉跳地穿过这条骇人的小路,进门就扑到爸爸的怀里哭泣起来。
我准备埋怨他,当看到他满头的汗珠和…脸对我心疼的样子,于是乂打住了话语。
乂是一个周末的黄昏,我心惊胆寒地走在离家约2(X)米处,看见树林间一个黑影一闪而逝,直奔我家的后院。
我担心是小偷,也就不顾一切地穷追不舍。
“扑通”一下,那黑影跌倒了,但很快爬了起來,消逝在我家的屋檐下。
我走进屋大叫爸爸,可他却关掩厉门支吾着,我推开房门打开电灯,只见他手脚慌乱地把一件沾满泥巴的衣服藏在床下,于是我明白了一切。
“你回来了,吃饭去吧!”他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于是我不忍心揭穿他的秘密。
后來,我來冋在这条阴森恐怖的林间小路上,不论白天晚上还是天晴下雨,总觉得有那个熟悉的身影在跟随着我,我不再害怕了,反而觉得温馨起來。
(完整版)作文结构之线索
第九周写事目标:线索的设置【技巧指导】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线索是重要的,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有的文章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如何让你的记事线索清晰是一个重要问题,它不等同于在文中各段都安插上几个内容相近的简单语句,而是应当有详略、有呼应、有对照。
具体说来,线索在文中可以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物或景,若是写人,也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但无论记事写人,所选择的线索首先要在文中反复出现,相互对应,此外所选择的线索最好要对自己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样有助于突出中心,将不同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线索在文章开头应点明,但不用过于详细;在文章详写部分,对于线索所涉及的人或事也应详细描写,结合不同的描写手法来表现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同时呼应上文所埋下的伏笔;在结尾部分,要注意让线索呼应开头部分,最好所写内容与上文相比有所变化,体现自己认识的改变,这同样是对中心的强调。
这些安排,在写作之前都应有所考虑,而非在写作时临时插上。
【经典参考】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赏析】《背影》是记事写人的典范之作,“背影”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起了全文复杂的情感与感受。
选文为最后一节,最后一句话提到背影,首先与开头“我最不能忘却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对照,而加上父亲的外貌描写,又突出了背影所出现的特殊场合,这是对文章详写内容的概括与呼应。
九年级上语文记叙文的线索专题讲解
九年级上语文记叙文的线索专题讲解一、记叙文的线索(一)线索相关知识1、线索概念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
2、线索分类以人物为线索以事情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3、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
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线索的难点。
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线索,才会疏理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专题训练考核方式:1、判断文章的线索2、解释线索的含义3、分析线索的作用4、结合线索分析文章内容或主旨二、单线索考点专项训练:训练1:【老师,请您记住我】①静静的夜里,一位姑娘在自己的小屋里忙碌着。
②灯光下的她是那么专注,一手拿着一条雪白的手绢,一手拿着绣花针,认真地绣着。
额头上渗出了密集的汗珠。
她绣着绣着.想起了白天劳技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人回家绣一条手绢,明早带来,希望每个人所绣的手绢都能烙在老师的脑子里。
“哎哟,好疼呀!”原来她想着想着走了神,手指给针扎了。
她吹了吹手指,又绣了起来。
③“铛,铛,铛……”桌上的老座钟敲了十一下。
“梅,时间不早了,快睡吧!”从里屋传来了声音。
“知道了,妈。
”她嘴里虽这么应着.可手还没有停下。
她又想,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④想着,绣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绣好了。
她看了看这条手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图案啊:梅花一一几枝粉红色的梅花,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道劲的枝干疏密相间,生机勃勃。
这图案,在雪白的手绢上,好似一束绽放着青春火焰的生命图腾,它在静静地期盼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
手绢的右下角还工工整整地绣上了“冬梅”两个字。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训练9——线索探究(教师)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训练9——线索探究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 30分实际得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关欧阳杏蓬我总以为,乡关就是一脚踏上长途汽车门,回过头来,独自跟弟弟挥手的那个时候。
宁远开往广州的班车,通常是五点左右检票上车。
弟弟当时在二中上学,他是我在小县城里唯一的亲人和熟人。
二中离汽车站不远,可以说是在斜对面。
有这个地理优势,我去了容易找他。
弟弟日用非常有限,我们在家务农,在经济上给不了他支持。
他单单小小,我怕他在学校吃亏。
他表现得倒大大咧咧,其实鬼精鬼精。
大气的人,从来不在乎细节。
这一点,他读高中时就运用得炉火纯青了,所以,即使手头拮据,我去了,他还是能从学校食堂打来最好的菜——红烧鱼块,酿豆腐,为我送行。
我上了车,出了车站,夕光满天,暮霭在檐下地上漫涌。
从此天涯无故人。
然而,在告别这个小小县城的时候,我发现弟弟并没有回学校,一个人站在车站对面芙蓉大厦前面行人稀疏的空地上,塌着双肩,双手插在裤兜里,落寞地在目送我乘坐的班车。
妈妈常说:把我的身高分给弟弟一点就好了。
那一刻,我真想分一点给他。
在广东,很多“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日子。
我的乡关,在哪?是在小县城告别的车站吗?不是,是父亲送我到村子西边路口上车的地方?父亲极少送我出门。
每一次远行,都是母亲跟在身边,一路走,一路叮咛,说着说着,就泪眼婆娑。
我极易受感染,母亲一落泪,我也跟着泪眼汪汪。
母亲说我性格像她,心肠软。
我不让她送,父亲说他正好要去清水桥看农药到货了没有。
我跟父亲同行,从东干脚走到马路边,两里路,父子俩竟然一句话都没有说。
两个人站在马路边,他自告奋勇去拦车,居然站在马路中间,把我都吓了一跳。
我把父亲拉回来,说:“危险。
”父亲仰着脖子,说:“他敢碾我呀?”我还是劝他:“万一司机没踩住刹车呢?”父亲躬身拎起我的包,说:“你先上去。
”我上车看司机的脸,一脸发作不得的愤怒。
东干脚虽然院子小,可出人才啊,科长市长都有。
PPT《线索》(部编版人教版通用)【中考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
1.以物为线索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
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 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 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2.以人为线索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 境人物性格的统 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 习惯等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
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
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中考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
5)某人的 见闻感受
1)文章的标题
4)作者的 思想感情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1.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 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 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 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 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 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 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③四五月间,乡村的田野就是一幅醉人的画:烟柳镶边的村庄是 硕大的一朵飘而不游的绿云,云端点缀着褐色的茅草屋脊。绿油油的小 麦一个劲地往上蹿,冷不丁高出一大截来举着沉甸甸的穗儿冲你直点头。 茁壮的油菜披挂满身的绿剑,豪气干云如赳赳武夫,威风凛凛……
④牛儿甩动尾巴,引犁而歌,歌声落在身后的泥土上,泥土绽 开了一道道笑纹,流溢出的清新温润在空气中弥漫。
白色的,淡紫的,浅红的小花铺了一地又一地,像无数闪亮的眼 睛、璀璨的星星,张扬着蓬勃的活力与清逸的气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线索,千头万绪一脉牵知识点透视记叙文不仅要写明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还要抒发我们的感想,内容很多,可谓千头万绪。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我们串联起这些内容,让人觉得繁而不乱呢?那就要在写作前先找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就是文章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思路在文章里的反映,是把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的脉络。
线索清楚,记叙文才能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写作文如果没有线索就会难以下笔,如同面对一堆散乱的珠玉难以提挈。
有了线索并抓住线索,就能考虑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伏笔、照应。
我们可以用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如鲁迅的《故乡》即以人物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还可以用时间空间的变化、事件的发展、思想感情的变化、具体的景或物等为线索。
有的文章还可以贯穿多条线索。
名家美文粽子里的乡愁·琦君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
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
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
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
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
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
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
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
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
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
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
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
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
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
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
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
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
”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
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
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
”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
”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
”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
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
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
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
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化名人书系谈故乡》一书)【阅读手记】故乡端午的风俗,母亲包的各种粽子,“我”最爱吃的灰汤粽,还有用灰汤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间疗法,给乞丐布施“富贵粽”的场景,苦命的乞讨小姑娘,“我”的同情,母亲的叹息,以及铭记在心的教诲,无可追忆的怅惘,点点滴滴的回忆,是如此有条不紊又感人至深。
作者是怎样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传达出这样多的内容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
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
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我的母亲·丰子恺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
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个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
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母亲的肩膀。
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
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
退堂就是灶间。
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
风从里面吹出来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
堂前隔着三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
墙外面是我们的染坊店。
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
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
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都归母亲负担。
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
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计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
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
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了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
当时的我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
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戒告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
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
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的八仙椅子上。
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探询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
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
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
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
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的母亲坐着了。
然而我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
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
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
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
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节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集》一书)【阅读手记】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从“我”小时侯写到母亲去世,以“我”的成长为线索。
但文中母亲的形象——“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在每一段中反复出现,因此,人物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线索。
时间线索使得文章条理清晰,人物形象的线索使得文章中心突出,在形象的反复强化中,母亲的勤劳坚忍和宽严相济如雕刻般一次次加深,变得格外鲜明。
那么,这两条线索哪一条是更主要的呢?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文章写了母亲的种种琐碎的小事,最终是为了写母亲的性格,因此,母亲那“坐在八仙椅子上,严肃的眼神,带笑的口角”的形象是本文的主要线索,时间则是副线。
佳作示例锁·曹向阳16岁的女儿的抽屉不知何时挂上了一把锁。
那锁小巧精致,有金黄色的光泽,然而妈妈却觉得它十分碍眼。
一天早晨,妈妈为女儿清扫屋子。
她照例又瞥了那铜锁一眼,却意外地发现书桌边的废纸篓里有许多捏成团的废纸。
她记起了女儿屋里的灯昨夜亮了很久,于是心里有了一种隐隐的不安。
她快步走过去,捡起一团废纸,匆匆地展开。
那皱皱的纸上只有一大滴墨水和几个字:我爱你……妈妈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她慢慢地将纸装进了衣袋里,眼睛定定地盯着那把小铜锁。
下午刚过五点半,女儿就回来了。
她看起来兴高采烈而又带点神秘。
妈妈不动声色地看着女儿神采飞扬的脸,平静地问道:“有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女儿心虚似的低下了头,连连说:“没,没有……”妈妈把手伸进了口袋里,却什么也没有掏出来。
她像平常一样,对女儿说:“去做作业吧,吃饭时我叫你。
”然后转身进了厨房。
女儿蹦蹦跳跳地来到了书桌旁。
她一看小铜锁开着,就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道:“我怎么这么不小心!秘密可别被妈妈发现了!”悄悄来到门边的母亲听到这里,心情愈加沉重了。
她边往厨房里走,边想:看来必须得同女儿谈一下了。
“吃饭了!”妈妈把饭菜放好了,向里屋的女儿喊道。
门应声开了,女儿左手拿着作业本,右手托着精美的礼品走了出来。
妈妈一下惊呆了:那不就是她在女儿抽屉里看到的东西吗?女儿来到饭桌前,将礼品交给妈妈。
妈妈愣愣地接了。
女儿有点羞涩地说:“妈妈,这是我用第一次得到的稿费给您买的生日礼物。
祝您生日快乐!”她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老师说,我昨天晚上写的那篇作文,也有可能发表呢,我念给您听听吧。
”她翻出作业本,深情地念道:“我爱你,妈妈。
你是一个多么慈祥,多么懂得尊重女儿的人……”妈妈的手紧紧地捏着那张已经被汗水湿透的纸,想起那把被锁匠打开的小铜锁,百感交集。
(选自华语教学出版社《全国101所名校尖子生作文全编》一书)【评析】这篇文章采用了两条线索:妈妈对女儿的怀疑误解是明线,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是暗线,两条线索在小小的“锁”上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