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取穴治疗腮腺混合瘤术后面瘫1例
颊黏膜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
治疗 及签 署 知情 同意 书 者 。⑤ 伴 有严 重 高血 压 、 心脑 血 管病 、 糖 尿 病、 血 液病 、 免 疫力 低 下 、 精神 类疾 病 者 。⑥ 患 者 长期 大 量饮 酒 , 吸 烟 史大 于 l O 年者 。⑦ 排除 腮腺 病变 、 中毒 等 引起 者 。 1 . 4排 除标 准 : ① 中枢性 面 瘫及 脑 干病 变或 肿 瘤 等其 他疾 病 引 起 的 面瘫 。② 自愿放 弃治 疗者 。 1 . 5 治疗 方法 治则: 培补脾 胃 , 固本 培元 , 活血 去瘀 , 荣 肌养 筋 。 治疗组: 点 刺放 血结 合常 规针 刺组 : 针刺 处 方 : 风池 、 太冲 、 足j里 、 合谷 , 百会 、 下关 、 翳风 、 承浆 、 地仓 、 颊车。 操作 : 太冲、 足三 里补 法 , 其余诸 穴 采用 平补 平泻 手法 。 辅 以电针 治疗 , 1 次/ d , 1 0 d为 1 个疗 程 , 共 治疗 3 个 疗程 。 点 刺 放血 : 患 者端 坐 , 头稍 后 仰 , 在 其 患侧 面颊 部 上 下 揉按 , 使 口颊 部 充血 , 嘱患 者 张 口 , 碘 伏 常规 消 毒 患侧 齿 颊 黏 膜 , 一 次 性 三 棱针 常规 消 毒 , 在齿 颊黏 膜 找到 充血 的 小静 脉 3 ~ 4个点 刺 出血 , 放血 量约 为 2 m l , 5 d为 1 次, 点 刺后 禁 食禁 水 2 h , 保 持 口腔 卫 生 , 防
中图分 类号 : R 2 4 6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2 9 — 0 0 5 2 — 0 2
面瘫 病是 临床 常见 病 、 多发 病 。患 者患 周 围性 面瘫 后 , 经 过 正 确、 及 时 的治疗 , 大体 在 2个月 之 内痊愈 , 但 有少 数 病例 病 情 复杂 , 或 面 神经 受 损 程度 较 重 , 治 疗不 及 、 误 治 等 延误 了最 佳 治疗 时机 , 治疗 3 个 月 后仍 有 面 部 肌 肉松 弛 、 口角 歪 斜 、 口角下 垂 等 症状 , 针 刺 改善 不 明显 , 即可称 之 为顽 固性 面瘫 。目前 临床 治疗 顽 固性面 瘫 的方法 各 异 , 有针刺 、 按摩 、 针 药并 用 , 药物 外敷 、 刺 络拔 罐 、 穴 位 埋 线 等 。因患者 常 常遗 留有 面部表 情肌 群运 动 功能存 在 障碍 , 严 重 影 响 日常 生活 , 经 治疗 后仍 未 痊愈 , 患者 常 常 因 此 出现 焦 急 感 、 自卑 感, 甚 至出 现情 绪 紧张 、 抑郁 的 心理状 态 。笔 者采 用 齿颊 黏膜 点 刺 放血 治疗 顽 固性 面瘫 3 0 例, 在 多年 的临床 中针 对 此类 患 者进 行 了 观察 总结 取 得 了较好 的 疗效 ,是 顽 固性 面瘫 的经 济 有效 、无 副 作 用、 患 者接 受 的最佳 临床 治疗 方法 。现报 道如 下 :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方案沈艳平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中医病名:面瘫、吊线风、口僻、歪嘴风症状: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第一版(杨期东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西医病名:面神经麻痹诊断依据:(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
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
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
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二)疾病分型面瘫可分成两型:(1)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说话不清晰等。
(三)辨证分型(1)风寒袭络:常有受寒史,急性起病,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
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
(2)风热袭络: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完骨及面颊部疼痛及发热,起病较缓,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可伴恶风,头痛。
浅谈刺灸结合辨证治疗顽固性面瘫
正,以致局部面神经受损 , 面肌得不到充分的营养 , 而形成 “ 病
久多瘀”的特 点,故一般疗法难 以治愈【。 2 】
2 治疗方法 笔者认为本病只有 辨证施 治、补泻 兼施 、透 刺与艾灸相结
戴 莉莉 李 野 白 茹 马铁 明 沈阳,10 0 ) 1 1 1 文献标识码lA 文章编号 :17. 6 21)0.02 2 证型:B D 647 0(02 4 9— 8 0 4. 2 75 + 1 【 摘
要 】 在辩证论 治的基础上 ,论述以透 刺与艾灸相结合 ,近端取穴与远端取 穴相 结合 ,治疗顽 固性 面瘫的理论探讨。
【 关键词 】 顽 固性 面瘫 ;透刺;艾灸
[ s a t A te r v s g t nt a n t c befc l aa s y au u c r l s xb s o , rxma u on s ls Ab t c ] o yi et aeo e t gir t l a i rl i b c p n t epu i t n p o i l c p it pu r h n i r i n a a ap y s u mo u i a
辨证 论治是 中医临床特 色之一 ,针灸 作为 中医学的一部 分 。虽有其特 点,也理应遵之 。对 于本病 的治疗 ,笔者主张将 经络辨证与八纲辨证相结合,通过辨证选穴和辨证选法实现 。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甲,女 ,5 岁。 自诉 4个 月前晨起突感面部麻木 , 3 饮水有漏感 , 照镜 时发现 口角 向左歪斜。检查:右侧额纹 消失,
与合谷相配属开 四关 。泻下关 ,是补虚泻 实原则的体现 。
近十年针灸及相关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研究概述
·综述·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病程2个月以上,面肌功能恢复不明显,尚未出现后遗症的面瘫称为顽固性面瘫[1],主要表现为鳄鱼泪、联带运动、面肌痉挛、僵硬及萎缩等症状。
该病属于中医学“口喎”“口癖”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的顽疾之一。
本病虽不能危及生命,但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顽固性面瘫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医学关注的热点,此时常规的治疗方法如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抗病毒治疗、常规理疗等效果已经不显著,在临床实践和文献中发现针灸及相关疗法对于治疗顽固性面瘫有着特殊的优势且疗效确切[2-3]。
近年来,火针、穴位注射、刺络放血及穴位埋线等相关方法在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案例逐年增加,本文就近10年针灸及相关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顽固性面瘫提供新的思路,现综述如下。
1机制研究顽固性面瘫尚无准确的诊断标准,多以病程的长短来定义该疾病,目前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由于病毒感染等导致面神经本身或外周病变,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4]。
研究推断IgA、IgG、IgM介导的免疫反应在面神经麻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在T、B淋巴细胞作用下,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一步激活补体,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面神经水肿,并伴不同程度的变性,甚至面神经轴突和髓鞘萎缩,导致面部表情肌失去神经支配而出现麻痹。
2临床治疗方法2.1针刺疗法1)单纯针刺法:对于顽固性面瘫的针刺治疗,单纯地使用毫针进行穴位针刺效果有所局限,因此特殊的针刺手法及针刺部位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关键。
顽固性面瘫针刺治法较多,例如透刺法[5]、浮针法[6]、滞针提法[7]、束针刺法等[8],种类较多,疗效显著。
崔梦媛等应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透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自阳白穴至鱼腰穴、丝竹空穴至太阳穴及地仓穴至颊车穴分别行透刺针法,结果表明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神经肌电波幅值降低,且面部血流量显著增加,提示透刺疗法能增加局部血液灌注,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9]。
辨证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临床效果分析
175
·中医中药·
辨证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90 例临床效果分析
图雅
(兴安盟医院康复理疗,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摘要:目的 了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用辩证分期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本院近年诊疗 180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相关 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常规西医方案治疗患者 90 例设为对照组,另联合辩证分期针刺治疗患者 90 例设为观察组,比较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和显效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常规西医治 疗措施基础上联合辩证分期针刺干预,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辩证分期针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西医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1.144 本文引用格式 :图雅 . 辨证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90 例临床效果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01):175-176.
单纯用周围性神经麻痹西医方案治疗。对患者应用电磁 波治疗仪进行干预,每天照射 1 次,每次照射时间为 40 min, 连续照射 6 d 后休息 1 d。1 个疗程需治疗 2 周,连续治疗 4 个 疗 程。 给 予 醋 酸 泼 尼 松 片,给 药 方 式 为 口 服,每 天 早 晨 服 用,每次服用剂量 20 mg,该剂量在连续 7 d 后每间隔 3 d 减少 5 mg,直到停药位置。应用甲钴胺分散片,给药方式为口服, 每次服用剂量 0.5 mg,每天服用 3 次,该药物连续服用 6 周。 1.2.2 观察组
0 引言
浅谈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面瘫99
浅谈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面瘫摘要】目的浅谈针灸治结合中药辨证治疗面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给予针灸辨证选穴配合中药进行治疗结论灵活运用针灸结合中药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增加疗效【关键词】面瘫针灸中药治疗面瘫,俗称口眼歪斜。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青少年为见。
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
周围性面神经性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均可从本病施治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茎突突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神经损害,又称伯尔(Bell)麻痹本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常在青少年,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左右侧发病的机会相近。
病因病机本病多由经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本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斜口噼、吊线风,俗称面瘫,属于中风中的中经络范畴,多由经脉空虚,外感风寒、发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筋脉,(主要是阳明、少阳、太阳经),致气血阻滞,经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内经>就有“足阳明经之筋…其病…卒口辟,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口。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筋弛纵缓,不胜收故辟”。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初了比较详实的记述。
同时还提出了外敷、牵引膏烫、食疗等治疗方法。
辨证面瘫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蹙眉、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食时常常停滞于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
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流泪,风扇对着一侧面部吹过久等。
一般无外感表证。
风热证往往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有耳内、乳突轻微作痛,如若触诊翳风穴有压痛,如有物堵塞时,则提示病情加重,伴治疗如翳风穴压痛减轻,局部触诊松软则面瘫也要好转或痊愈。
大定风珠加减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48例疗效观察
大定风珠加减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48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内服大定风珠加减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内服大定风珠(鸡子黄、阿胶、干地黄、麦冬、白芍、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麻仁、五味子、炙甘草)加减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48例,口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治疗。
两组均以15 d 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半年后随访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好转9例,未愈3例,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24例,未愈8例,治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3.3%。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通过观察内服大定风珠加减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好且治愈率高。
标签:面肌痉挛;中药针刺结合疗法;大定风珠;辨证取穴針刺面肌痉挛为临床常见病,表现为单侧面肌间歇性抽搐,患者常无法控制,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呈进行性加重,多中年以后发病,女性多见,多伴有眩晕、耳鸣、头胀不适、烦躁等症状,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等特点。
本病应用针剌痉挛局部穴位,疗效欠佳,笔者运用中药大定风珠加减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96例,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38~61岁,平均48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4个月。
对照组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39~63岁,平均47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4个月。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1],而且脑CT及脑电图正常。
排除周围性面瘫后遗症造成的面肌痉挛、功能性睑痉挛、Meige综合征、习惯性抽动症等。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大定风珠组方成分:鸡子黄2枚,阿胶9 g,干地黄、麦冬、白芍各18 g,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炙甘草各12 g,麻仁、五味子各6 g。
邱仙灵治疗面瘫经验
因在于面瘫为邪中络脉所致 , 络为横 向浅表的分支 , 分布表浅 ; 另以经筋病变来看 , 瘫痪位于浅层 , 若深
刺 , 易 出筋 达 骨 , 病 位 所 在 , 非 所 宜 , 须 浅 则 非 治 故
刺 。取穴宜少而精 , 选用 阳白、 丝竹空、 颧髂、 迎香、
・
合, 右侧不能蹙额 、 皱眉 , 鼻唇沟平坦 , 说话漏风 , 不 能做露齿 、 鼓腮 、 口哨等动作 , 吹 舌质青紫 、 白, 苔 脉
中图分类号 : 5 .5 R 2 63
文献标识码 : B
白术具有补气 、 脾除湿和止汗安胎 的功交 健 早在《 伤寒论》 《 、 金匮要略》 张仲景便以 白术 中, 疗便坚或泄利不止 , 金匮要略 ・ 如《 痉湿喝病脉证
复节律性收缩 , 故能纠正胃肠运动减弱, 使腹胀 、 痞 满得 以解 除 ¨ 。马 晓 松 等 通 过 白术 促 进 小 鼠 胃肠 J
面属阳位 , 是阳经经气汇聚之处 , 而风为 阳邪 , 其性
升泄 , 同气 相求之 理 , 夹 它 邪 上犯 头 面 , 于面 部 兼 客 诸 阳经络 , 阳邪与 阳气 相搏 , 遂引起 症状 。是 以在 发
1 , 次 每次 4~ 6穴, 配合电针, 留针 3 O分钟。 后期 , 又称后遗症期 , 约为发病的第 2 3 0~ 0天, 症状 逐渐 恢复 , 症 状 迁延 不愈 ( 有 _ 月 以上 ) 2个 者称 为顽 固性面瘫。此期正虚邪恋 , 辨证 多为气虚血瘀 型或 气血 亏虚 型 , 以调 理气 血 , 法 为主 。此期需 治 补 注意出现面肌痉挛或倒错 现象, 治疗上需在改善面
运 动机 制 的实 验结果 表 明 : 大 剂量 的 白术水 煎剂 较 可促进小 鼠胃肠推进 运动 。这 种效应 主要通 过胆碱 能受体 介 导 ,并 与 A受 体 有 关 ,与 B受 体 关 系不
傍刺治疗难治性面神经瘫痪1例
傍 刺 治 疗 难 治性 面神 经瘫 痪 1例
黄 峰 ,马祖 彬
(山 东 中 医 药 大 学 ,山 东 济 南 25035)
关 键 词 :难 治性 面 瘫针 刺 ;傍 刺 ;临床 案 例 中 图分 类 号 :R745.1 2 文 献 标 识 码 :D 文 章 编 号 :1006—978X(2018)01—0061—02
中 医 研 究 ,2015,28(1):42—44. [11] 边 丽娜 ,程 宇.针灸治疗 痛风性 关节炎 的疗效及 机理
研究进展 [J].针灸临床杂志 ,2009,25(7):58—60. 作 者 简 介 :
陈志鹏 (1991一),男,湖 北 中 医药 大学针 灸骨伤 学 院 2015 级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针 灸 调 节 神 经 、内分 泌及 免 疫 功 能 的 研 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补泻均可 。是 以该 患者左侧病足少 阳胆经 (木 ),左侧 泻其子 性
穴位 阳辅 (火 )及其 原穴丘 墟 ,补表里 经母性 穴位 曲泉穴 (水 ); 右侧亦 同理 。
再论 治 疗 完 成 的 标 准 ,“气 和 乃 止 ”,雒 成 林 等 认 为 ,
《灵枢 ·九针 十二原》中关 于气 至的七个 角度讲解 ,其 中就有通
的解读 与 思 考 [J]. 中华 中 医 药 杂 志 ,2014,29(10):
3059 —3061.
[2] 灵枢经 [M].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2005:27. [3] 熊大 昌.人 迎寸 口对 比诊断法临证应用 [J].中国中医药
信息杂志 ,2009,16(10):86—87. [4] 王 璇 .《黄帝 内经》经络辨证 方法研 究 [D].北京 :中国
针刺配合中频脉冲理疗治疗腮腺混合瘤术后面瘫验案
针刺配合中频脉冲理疗治疗腮腺混合瘤术后面瘫验案作者:胡雯皎王和生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0年第06期【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临床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以营养神经、抗病毒治疗为主,但单纯西医疗法疗效不佳。
门诊收治1例因腮腺混合瘤术出现周围性面瘫面瘫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理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面瘫;针刺 ;腮腺混合瘤术;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1-0061-02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hysi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FacialParalysis after Parotid Mixed Tumor: a Case ReportHU Wenjiao1,2 WANG Hesheng2*1.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Facial paralysis is a common disease.and now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treat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ith nutritional nerve and anti-virus therapy, but the effect of western medicine alone is not good.A case of facial paralysis due to parotid mixed tumor surgery from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has achieved good curative effect with acupuncture and physical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treatment.Key words: Facial Paralysis; Acupuncture; Parotid Mixed Tumor Surgery; Case Report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的一种疾病[1]。
再谈谈董氏奇穴治疗面瘫及面肌痉挛
再谈谈董氏奇穴治疗面瘫及面肌痉挛再谈谈董氏奇穴治疗面瘫及面肌痉挛前几天发了一个我在网上找的关于董氏奇穴的文章,很高兴对一些朋友有帮助,有朋友问我在哪里学的董氏奇穴,其实我也就是在爱爱上看到,然后自己慢慢一点点的摸索,不过虽然只是摸到了董氏奇穴的冰山一角,也让我体会到了董氏奇穴的精妙与神奇,上次谈了一下治疗肩周炎,现在我想说说这几天我用董氏奇穴治疗的几面瘫与面肌痉挛:病例1:女,70岁,再发面瘫一天(40年前曾发过一次,经针灸治疗痊愈),左额纹消失,左眼睑下垂,不能皱眉,左鼻唇沟消失,鼓腮嘴角左侧漏气严重,经常规患侧取穴治疗一月,疗效不明显,仍有上述症状,于昨日取董氏奇穴侧三里,侧下三里,三泉,下三重,针刺上去后,立即鼓腮漏气情况消失,感觉左侧面部舒适一些,留针40分钟,为让病人心里安慰,取针后,又行患侧局部取穴加艾灸。
今日再次选用上述董氏奇穴,加灵骨和地仓透颊车,配合动气针发,让病人按摩左侧眉毛,留针40分钟,左侧额纹出现一些,左眼睑上抬很多,患者很满意,没有继续针刺患侧面部。
病例2:男,48岁,半年前面瘫,经针灸治疗痊愈,但两个月前,又感左眼皮跳动,不能自己控制,在我们科其他医生那里常规治疗两个月,没有缓解,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天找我针灸治疗,仅针刺侧三里,侧下三里,下三重,眼皮跳动频率减少,虽然没有完全停止跳动,但病人信心大增,昨日继续针刺上述穴位加三泉,留针40分钟期间,眼睑没有再跳,今日反馈到今日基本没有跳动,感觉很好。
病例3:女,45岁,带状疱疹继发面瘫4个月,也是在我们科其他医生常规治疗,没有任何进展,反而开始伴患侧眼睑痉挛跳动,针刺侧三里,侧下三里,三泉,下三重一次,眼睑跳动停止。
体会:通过这几个病例,深切让我体会到董氏奇穴的神奇,对于侧三里,侧下三里,三泉,下三重几个穴位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还是很真切的,真的可以说是针刺即止,对于面瘫口角歪斜的情况,也有一定的缓解,不过严重的患者,还需要多次的治疗,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观察具体的情况,希望我的一点小经验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也请各位老师爱友给我一些指正,让我得到进一步提高,谢谢大家!*我在临床上是使用左侧下三重,健侧侧三里,侧下三里,三泉。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面瘫(指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患者用此治疗仍延延数月而无效。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
今简介如下。
1 分期论治1.1 早期(急性炎症期):本期常在发病后7~10天,面神经处于水肿炎症状态。
患者面部肿胀,且多伴有耳前后疼痛。
治疗时要注意,应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采取循经远端取穴,局部取穴宜少,可选太阳、下关、颊车、合谷、外关、足三里、太冲、风池。
除风池采用点刺,其余诸穴多为浅刺、平刺,手法宜轻,留针30分钟。
又,重用灸法,穴选患处耳后翳风和耳前区为主,灸至皮肤红晕为止,时间20~30分钟。
1.2 恢复期:逐渐增加局部取穴,远端仍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并且须加用电针,波型选疏密波。
针刺选穴为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鱼腰,四白透地仓,迎香透地仓,地仓透颊车,以及承浆、牵正、下关、合谷、足三里、风池,有痰加丰隆。
风池仍点刺。
此外仍可以加用灸法。
1.3 后遗症期:病久治疗乏效者,如皱眉肌、额肌、口角肌等仍未出现活动,可结合絮刺火罐法,用七星针叩打上额、口角旁、下关处,或用三棱针在阳白、太阳、地仓等处放血,然后拔罐,每周2次左右。
2 体会我们曾对针灸治疗2~3个月病情无好转者调查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乏效者,除患者的自身因素外,治疗方法或治疗时机选择不当等是主要原因。
一是早期局部取穴过多,刺激过强;二是电针波型选择不当;三是没有采用透刺、灸法治疗。
如早期面瘫,常见风寒型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此期多为急性炎症期,治疗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故不宜较多地在面部上针刺,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宜用电针,而且须采用灸法来达到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效,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消除炎症水肿。
为消除水肿,还可适当地配合运用牵正散加减之类中药,以及消炎、扩张血管和营养神经肌肉的西药。
只要及早控制面神经炎症渗出,使水肿尽快吸收,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在恢复期选用电针刺激,波型用疏密波。
辨证针刺治愈一例糖尿病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病例报道
眼神 经麻 痹 , 分 享 心得 体会 。 关键 词 : 针刺 ; 辨证论治
1 病 例报 遭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6 ) 1 4 — 0 1 3 7 — 0 1
其治 疗 的主要措 施是 控制 血糖 、 营养神 经 , 疗程 较 长且疗 效不 明显 。 该 患者 既往糖 尿病 1 0 余 年 ,证 属消 渴之 脾 肾气虚 。气虚 则卫 外
患 者男 , 7 6岁 , 因“ 右 眼视 物重影 2 0 d ” 人院。 述2 0 d 前 因感受 风寒
后 突 发右 眼视 物 重影 , 且 右 眼活 动受 限 , 伴 眶周 疼 痛 、 多泪, 无 肢 体麻 不 固 , 故风寒 之邪 乘虚 而人 随眼 系脑 。“ 正气 存 内 , 邪 不可 干” , 正 气不 。针 刺选 足 三里 能健 运脾 胃 , 又 天枢 穴 为 足阳 明 胃经 木 及 口角歪 斜 , 无 意 识丧 失等 症状 。患者辗 转至 别 院针灸治 疗一 周仍 足为 主要 原 因 无缓 解 , 遂 至我 院 。人 院时 患者 右眼 睑下垂 , 右 眼位外 斜 ; 双眼直 接及 之 穴位 , 又是 大肠 募穴 , 二者合 用 能调理 气血 , 以后 天 补先 天 。复 溜为 间接 对光 反 射存 在 ; 眼 部运 动 检 查 : 右 眼运 动 不灵 , 以 向上 外 、 上 内、 足 少 阴 肾经经 穴 , 五行 属 金 , 金生 水 , 是 肾经母 穴 , 具 有 滋 肾水 、 养 精 下 内、 右 侧 方 向运 动 障 碍受 限 明显 ; 左 眼球 未 见 明显 异 常 ; 调 节 反射 血 的功 效 。太 冲是 属肝经 原 穴 , 又为 “ 四关 穴 ” 之一 , 可 滋养 肝阴 , 开窍
程子俊针灸诊治面部病症的经验
吴 志涛 邓江山
( 州市 中 医医院 , 苏常州 2 3 0 ) 常 江 1 0 3
关键 词 面瘫
面 痛 面肌 痉 挛
针刺疗法
名 医经验
中 图分 类 号
R 4. 2 6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9 X(0 1 1— 0 1 0 6 2 37 2 1 )2 0 1- 2
1 . 以疏 风清 热泄邪 为 治疗 大法 .1 2
端穴 位泻 经脱邪 , 上病 下 治 , 釜底 抽 薪 , 皆为其 意 ; 面 受邪 而 病变 ,手足 三 阳经 脉 均止 起会 聚于 头 面部 .
部络 虚 邪盛 , 暂不 针 患侧 而针 健 侧 , 含补 络 之 意 。 若 外邪 客于 手足 三 阳经 络 , 闭经 筋 。 血郁 滞 . 暗 阻 气 不
程 子 俊 (9 0 ) 12 一 主任 中医师 是 蜚 声 苏南 一 带 的 经论治 ” 这些 中医针灸 的法 宝。若有些 患者属风邪 热 “ 氏针灸 ” 4代传 人 , 程 第 系全 国 5 0名 老 中 医药专 毒型 面瘫 , 阳经 受邪 , 0 三 累及 头 、 、 、 颈 耳 面部 者 , 疗 治 家之 一 。笔者 有幸 侍 诊左 右 , 将 程老 采 用 针灸 诊 上 针 药 并 用 , 刺 按 “ 通 下 脱 ” , 邪 经 络远 端 现 针 上 法 受 治 面瘫 、 痛 和面 肌痉 挛 等 面部 病症 的经 验 介绍 如 “ ” “ 等穴 针刺 泻法 以 “ ” . 面 井 、 荥” 脱 邪 其邪 毒蕴 结处若 下, 以飨 同道 。 现皮 丘疹 , 则用点刺放 血 “ ” , 透 邪 引邪外 出 , 辅 以曲 并 池 、 三里等穴扶正祛 邪 。 足 中药则依证 轻重处方 , 如龙 面瘫 发病乃 因面部络 脉空虚 .外邪 胆泻肝 、 三黄解毒之类 , 但记得 “ 衰其大半 而止 ” 以顾 。 侵 袭 。头 面属 阳位 . 阳经经 气所汇 聚处 . 诸 风为 阳邪 . 护正气 。除热毒 型面瘫外 , 程老认 为以下几类 患者之 11 病 因病机 . 其性 向上升泄 , 同气 相求 , 兼夹 热邪上 犯头面 . 于面 面瘫易 成变证 : 1 客 ( )高龄 患者 ,临床 辨证均有 气血不 部, 阳邪与 阳气相搏 , 遂引发诸 症 。若 受风寒于 先 , 而 足 、 肾亏虚或脾 肾阳虚者 ;2 患有 基础疾病 如糖尿 肝 () 头为诸 阳之会 , 极易化 热于后 。 临床观察表 明 , 多面 病之类 的病人 , 为气 阴不足 或脏腑 亏虚 ;3 产妇 , 很 多 () 瘫病例 虽 因吹风受 凉引起 , 但辨证属 风热型者 为多 。
结合辨证分型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总结(附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结合辨证分型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总结(附25例临床
疗效观察)
刘秀林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8(000)011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33)
【作者】刘秀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辨证分型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体会(附150例临床病例疗效观察) [J], 张振海;王满增;田凤鸣
2.中药疗法结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胡蔓
3.PNF结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金鹏;李云;杨小燕;胡洪菱;杨志华
4.针刺结合蒙药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J], 苏布德
5.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J], 贾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敏灸治疗面瘫病(周围性面瘫)辨证配穴手法方法
热敏灸治疗面瘫病(周围性面瘫)辨证配穴手法方法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可按照2004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进行诊断。
治则疏风通络,行气活血。
方法单点温和灸、双点温和灸及接力温和灸操作取穴: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翳风、阳白、下关、颊车、大椎、神阙、足三里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
对于面瘫急性期:1.翳风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且扩散至患侧面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患侧下关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患侧面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患侧颊车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患侧面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患侧阳白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额部或自觉局部有紧、压、酸、胀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5.大椎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向四周扩散或沿督脉上下传导或沿上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对于面瘫恢复期:1.阳白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额部或自觉局部有紧、压、酸、胀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下关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患侧面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颊车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患侧面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神阙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沿两侧扩散至腰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5.足三里穴双点温和灸,部分的感传可直接到达腹部,如感传仍不能上至腹部者,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近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腹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足三里和腹部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每次选取上述2~3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提示热敏灸治疗面瘫(急性期)越早越好。
对恢复期与后遗症期面瘫亦有一定疗效。
治疗期间应避风寒,忌冷饮。
一针疗法丨面瘫穴
一针疗法丨面瘫穴面瘫穴【位置】相当于传统腧穴下关穴。
《针灸甲乙经》中载: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空下廉,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取法】侧伏或正坐位。
合口取穴,在颧弓下缘,下颌髁状突的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开口即闭(图2-23)。
【作用】具有清热泻火、舒筋活络的作用。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治法】取健侧面瘫穴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直刺1~1.2寸,行泻法,其强度视病人的体质与忍受程度而定,待针感传至牙龈或嘴角处即可留针 30 分钟,每 5~10 分钟行针 1次,每2~3日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
由于面瘫多与寒气阻瘀脉络有关,故此症如能加刺患侧鱼腰、四白、下关、颊车穴等效果更佳。
对火盛者,以三棱针点刺患侧耳尖穴放血 3~5 滴。
对寒盛者,如能配以火针、点刺鱼腰、四白、下关、太阳穴等,图2-23面瘫穴效果更突出。
【注释】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脉络虚寒,血行不畅,使外邪乘虚而人所致的一种面部疾患。
临床上以周围性面瘫最多见,发病年龄为 20~4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病人表现为口角嘱斜,面肌麻痹,患侧眼裂增大,结膜充血,流眼泪,鼻唇沟变浅,并向健侧嘱斜,闭目不全,鼓腮时患侧漏气,吃东西时患侧咀嚼无力,并储有食物残渣等。
此症属于祖国医学“口眼嘱斜、吊线风、歪嘴风”等范畴。
下关穴,从解剖上来看与牙关的开阖关系十分密切,又因其位于颧骨弓下,且与上关相对,故名之下关。
该穴系足阳明经与足少阳经之交会穴,主要有清热泻火、化瘀止痛、通利牙关之功效。
长期以来,古代医学家一直视下关穴为治疗齿痛、口眼嘱斜等症的要穴。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多数面瘫病人的下关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以健侧为明显,故作者多采用针健侧下关穴,灸或火针点刺患侧下关、鱼腰、四白、颊车穴等,具有温经祛寒、化瘀通脉之功效。
【病例】汪某,女,6?岁,退休工人。
于2001年9月4日就诊。
病人于昨晨外出散步时,因感受凉风后自觉左侧面部沉紧感,继而出现口眼嘱斜至右侧,甚至刷牙时患侧漏水。
面瘫针灸治疗病例分享
面瘫,又叫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者贝尔麻痹,起病突然,常在受风寒或者病毒感染后出现一侧口眼歪斜,表现为一侧面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具体可见患侧抬头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歪向健侧,鼓腮漏气,露齿不全等,可有不同程度听觉、味觉障碍。
面瘫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一般常见于受寒受凉、循环不足、病毒感染等,造成血管痉挛,面神经水肿,形成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
绝大部分病患在 2 个月之内康复情况较为理想,2 个月后则恢复较慢,临床常称为难治性面瘫。
特此分享一例近期诊治的难治性面瘫患者,以期共同学习,发现不足。
1.病例资料患者XX,男,55岁,未婚,因“口眼歪斜2月余”前来我科就诊。
患者2个月前出现右侧外耳疼痛不适,予外耳道滴药治疗,夜间汗出较多,未予保暖,次晨起发现口眼歪斜,至当地县医院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住院予甲钴胺营养神经、利巴韦林抗病毒、吡拉西坦营养脑细胞、地塞米松缓解神经水肿治疗,效果不显,遂来诊。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体型中等,查体合作。
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光反射灵敏。
右侧额纹变浅,蹙眉不能,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左侧,伸舌居中,鼓腮右侧漏气,露齿试验:右上1颗,右下0.5颗,左上下各4颗。
心肺腹阴性。
生理性反射正常,病理性反射阴性。
2.诊治经过患者入科后予完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上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甲钴胺分散片口服营养神经,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冲服,配合穴位针刺,具体选穴包括:患侧阳白透刺鱼腰、攒竹穴、太阳穴、承泣透刺四白穴、地仓穴透刺颊车穴、迎香穴、翳风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太冲穴等。
针刺时患者取仰卧位,穴区常规消毒。
足三里采用补法,余用平补平泻法,快速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 30 min,翳风穴温针灸,共计两壮,每天1 次。
针刺后配合面部闪罐,额纹变浅者可闪阳白穴区,口角下垂者可闪地仓、牵正穴区,以面部泛红为度。
辨证选穴针灸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辨证选穴针灸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应用辨证选穴针灸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40例,根据中医证候分型分为4组,A组51例为风寒型,B组32例为风热型,C组30例为风痰型,D组27例为气血亏虚型,均给予针灸治疗,按不同证候选择适宜穴位。
对比两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有效率为97.86(137/140)。
有效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周围性面瘫应用辨证选穴针灸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辨证选穴;针灸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的面神经病变,其发病是由于茎乳孔内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性反应而引起面神经功能障碍所致。
发病时患侧面部肌肉突然无法正常运动,导致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睛无法闭合等。
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可留下后遗症,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创伤[1]。
本病属于中医“面瘫”范畴,是针灸的主要适应症之一。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法则。
本研究探讨了辨证选穴治疗本病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选择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②单侧患病。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周围性面瘫;②合并存在其他严重疾病。
共纳入患者140例,根据中医证候分型分为4组,A组为风寒型,共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12~47岁,平均(23.67±10.55)岁;首次发病46例,复发5例。
B组为风热型,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3~45岁,平均(24.22±11.35)岁;首次发病29例,复发3例。
C组为风痰型,共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5~43岁,平均(22.35±10.88)岁;首次发病26例,复发4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诊 : 上述情况均 已好转 , 皱眉时左侧额纹加 深 , 眼 睑闭合
可, 自觉眼 睑力量不 够 , 不能快 速 闭合 。示 齿时 左右 两侧 上唇基 本同一水平线 , 左侧 下唇 微微下 垂 , 鼓腮 吹气微 漏
气, 鼓腮时左侧鼻唇 沟 、 地 仓处 及左侧 口角 处可 见局部 肌 肉 动 , 余症不 著。根据 以上症状分析 为 : 病 程 H久 , 营卫
【 关键词 】 面神 经疾病 ; 术后 ; 针 灸疗 法
清河
0 5 4 8 0 0 )
【 中图分类号】 R 7 4 5 . 1 2 ; R 2 4 6 . 8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6 1 9 ( 2 0 1 3 ) 1 0 — 1 5 3 2 — 0 2
水肿 所致神经受压 或局部 血液循 环 障碍 而产 生 的面神 经
麻痹 … 。武连仲 认 为 , 本 病病位 在经 筋 , 病因 为外感 风
寒, 清淡饮食 , 戒肥甘厚 味 、 辛辣刺激性食物 。平 时可 自行 用手轻揉 点 按患 侧 面部 , 以便 改 善 局 部 经 络气 血 循 环 。 2 0 1 2— 0 6— 2 5二诊 : 患者 面部整 体情 况较前好 转 , 皱眉 时
一
刺法 , 增强局部刺激量 , 促 进恢复 。操作 : 用 左手轻按下 眼
睑皮肤 , 右手持针轻轻 点刺 睑缘 , 自目内眦 向 目外 眦像 用 针划过并快 速点刺 , 切勿 出血 。隔 日 1次。2 o 1 2— 0 7—0 2
l 8就诊 。患者 4 0 d前 因腮 腺混合瘤于天津某 医院做摘
药准字 Z 1 0 9 2 0 0 1 8 ) 4粒 , 每E t 2次 口服 。 同 时 嘱 患 者 避 风
围性 面神 经麻痹” 。中医认 为本病 多 由机 体正 气不足 , 络
脉空虚 , 风寒或风热之邪 乘虚侵袭 阳明 、 少 阳经络 , 以致经 气阻滞 , 经络失 于濡养 , 经筋失养 , 纵缓不收而发 病 现代 医学认 为面瘫的确切病 因未 明 , 长期 以来认 为与嗜神经病 毒感染 有关 。可能是茎 乳孔 内的面 神经 急性病 毒感 染 和
失和, 血不柔筋 , 血虚 风动 , 故肌 肤抽 动 、 筋惕 肉悯。治宜
睑闭合不 全 , 左侧鼻 唇沟 变浅 , 耸鼻 不 能 ; 左 侧 口角下 垂 ,
鼓腮漏气 , 伸舌居 中 , 腭垂不偏 , 左耳后下颌角后下 处可见
一
3~ 4 c m手术瘢 痕 , 局部无红肿 热痛但可见 淤紫斑 。 自
除手术 , 术 后第 2 d发现 左侧 额纹消失 , 左眼不 能闭合 , 左 侧 口角下垂 , 鼓腮漏 气 , 即给予 针刺 、 药 物及 物理 治疗 等 , 治疗 2个疗程 ( 2 8 d ) 未见明显好转 。刻诊 : 神清 , 语利 , 面 部表情板 滞 , 左侧额 纹消失 , 皱 眉不 能 , 左侧 眼裂 增大 、 眼
面瘫 , 中医又称 “ 口眼斜” 、 “ 卒 口僻 ” , 现代 医学称 “ 周 0 . 3— 0 . 5寸 , 提插泻 法 。太 阳针 尖 向下斜刺 法 。下 关采 用深刺提插泻法 。四白直刺 0 . 5寸 , 泻法。迎香 采用针尖 向上平刺 0 . 5寸 , 平补 平泻 。地 仓透 颊 车 , 提插 泻法 。合 谷取健侧 , 提插 泻法 。瘢痕局部采用 以瘢痕 为中心的 围刺 法 。药物 : 活 血止痛胶囊 ( 江西百神 昌诺 药业有限公司 。 国
调和营卫 , 养血柔筋 。取穴 : 印堂 、 上星 、 百会 、 颔厌、 阴郄 、 神门 、 太冲、 左侧面部 毛刺 ; 操作 : 印堂采 用提捏进针法 , 针
体 向鼻根方 向平 刺 0 . 3—0 . 5寸 , 提插 捻 转平 补 平泻 法 。 上星 向百会方 向透刺 1 . 3—1 . 5寸 , 提 插平 补平 泻 。巨刺 健侧颔厌穴 , 提插平补 平泻 。阴郄 、 神 门和太 冲均 用直 刺 0 . 3~ o . 5寸 , 提插 泻法。局 部毛刺 以针浅 刺入表皮 o . 2~
发病 以来 , 患者诉饮食 左 腮残存 食 物 , 舌体前 2 / 3味觉减 弱, 无头痛 、 头晕 , 无恶 心 、 呕吐, 无 听 觉障 碍 , 夜 间时有耳
鸣, 纳可 , 寐欠安 , 二便 调 , 舌黯 有瘀 点 , 苔腻 , 脉 弦 涩。西 医诊 断 : 继发性 面神 经麻痹 。中 医诊 断 : 面 瘫。证 属气滞 血瘀 证。治宜疏经通络 , 活血行气 。予针刺 治疗 配合药 物
左侧额部 出现浅纹 , 眼睑闭合 稍好转 , 示 齿 时左侧 上唇微 动, 余 症基本同前 , 不 更方 治疗 同前 。今 日始 加用 眼 睑樊
寒或兼湿热 、 疫 毒以及不 内外 因机械性 损害。在治疗方 面
强调 辨证论治 , 体现 了理 、 法、 方、 穴 的运用 。笔者 在跟 随 武教授学习期 问辨证取 穴治疗腮腺混合瘤术后 面瘫 1 例, 体会如下 。 王某 , 女, 3 5岁 。主因左侧 口眼歪斜 4 0 d于 2 0 1 2— 0 6
口服 。取穴 : 印堂 , 上星, 百会 , 颔厌 , 翳风 , 阳白 , 攒竹 , 太 阳, 下关 , 四白, 迎香, 地仓, 颊车, 合 谷及 手术 瘢 痕局 部 。 操作 : 印堂采 用提 捏进 针 法 , 针 体 向鼻根 方 向平 刺0 . 3— 0 . 5, - J - , 提插捻转 平补 平泻 法 。上 星 向百 会方 向透刺 1 . 3
1 5 3 2
7- .1 L 中医 2 0 1 3年 1 0月第 3 5卷第 1 0期
H e b e i J T C M,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l 3 5, N o . 1 0
辨证 取穴治疗腮 腺混合瘤术后 面瘫 1 例
王艳梅
( 河北 省 清河 县 中心 医院针 灸科 ,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