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
DCS系统电缆敷设标准
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
DCS 系统电缆布线规范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 、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 、1~5V 、4~20mA 、0~10mA 摹拟量输入信号;4~20mA 、0~10mA 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 小于50mA 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 、Ⅲ类信号:24V~48VDC 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 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 或者220VAC 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 、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 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 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 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 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者屏蔽双绞电缆) ,还应保证屏蔽层惟独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
1.目的电缆的合理敷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信号分类2.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 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2.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2.5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3.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3.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3.5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3.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7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柜接线安全事项
dcs柜接线安全事项DCS柜接线安全事项是保障DCS柜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接线安全措施不仅可以保证DCS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有效防止因接线错误导致的事故风险。
下面是几个关键的DCS柜接线安全事项参考:1. 严格按照接线图进行接线:在进行DCS柜接线时,首先要仔细研读和理解接线图,了解每个元件和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然后根据接线图上的指示进行正确的接线。
在接线过程中应该仔细查看每个接线位置,确保使用正确的接线点和接线方式。
2. 使用正确的电缆规格和尺寸:在进行DCS柜接线时,要使用符合规定的电缆规格和尺寸。
不同的电缆规格和尺寸承载电流和电压能力是不一样的,使用不合适的电缆可能导致过载、短路等安全隐患。
因此,在进行接线前要确定正确的电缆规格和尺寸,并选择符合要求的电缆。
3. 保持良好的接线状态:在接线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接线状态。
首先,要确保接线点干燥、洁净,避免接线点上有杂物或灰尘,以免影响接线质量。
其次,要采用合适的接线方式和接线工具,确保接线牢固、紧固且易于观察。
最后,在接线完成后要对接线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接线错误或松动现象。
4. 做好接地保护:DCS柜接线时,要做好接地保护。
正确的接地可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
在进行接线时,要确保接地导线与设备接地引线紧固可靠,接地引线连接处要加固,保持低阻抗的接地状态。
另外,接地点要选择合适的位置,避免接地引线与其他电缆或导线发生干扰。
5. 防止接线误差:在进行DCS柜接线时,要尽量防止接线误差。
接线误差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引发电弧、短路、火灾等安全事故。
为此,要在接线前认真检查接线图和接线要求,严格按照指示进行接线。
在接线过程中也要细心操作,确保接线正确无误。
如有必要,可以请专业人员进行接线和检查。
综上所述,DCS柜接线安全事项是确保DCS系统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的关键措施。
在接线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接线图进行接线、使用正确的电缆规格和尺寸、保持良好的接线状态、做好接地保护以及防止接线误差。
(整理)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GB- 50217
GB 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附录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剖析
修改: 第0次修改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类别:核心业务管理层次:31.目的电缆的合理敷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信号分类2.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 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2.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2.5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3.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3.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3.5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3.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7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控制系统内部线缆安装规程
1.目的为保证控制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确保控制柜、操作台内电缆敷设、连接的规范,特制定本规程。
2.控制柜内电缆敷设和连接2.1主要产品机柜2.1.1控制柜为前后单开门,控制室布置设计时应在机柜前后预留1200mm的距离以方便开门及检修。
2.1.2GCS-1/2系统控制柜多为混装柜,机柜下方可能会安装一些继电器、端子等设备,此时可从机柜正面底部进线,须注意美观。
2.1.3机柜之间如果涉及柜间接线,则机柜必须并柜摆放,且两个柜子的并柜侧侧门应拆除。
2.2进线原则2.2.1I/O信号线必须从机柜底部进入。
2.2.2接地线应从机柜背面右侧底部进入。
2.2.3电源线应从机柜背面右侧底部进入。
2.2.4通讯线应从机柜背面右侧底部进入。
2.3信号电缆机柜内敷设、连接2.3.1进入控制系统的I/O信号电缆建议采用1.0 mm2的单芯或多芯线,最大可以采用1.5 mm2;如果接入控制系统的是多芯线,必须在压接了线头后才能接入控制系统机笼,以保证接线效果。
2.3.2信号电缆进入机柜后需予以固定,并在电缆头上挂牌标识以便查找电缆;电缆进口在项目正式投运后,应该用橡皮泥等材料封堵,以防止灰尘、有害气体、老鼠等从机柜底部进入控制室。
2.3.3进入机柜的电缆在固定后,沿着机柜背面左侧上到机笼端子相对应的位置,先水平走线,到达相应端子后再垂直向下走线,并接入相应端子;信号线必须合理捆扎,以保持整洁和便于查线。
2.3.4接入控制系统的信号线必须要使用与线径相配套的号码管,以便查线;号码管的大小和长度要一致,号码管下端尽量靠近机笼端子,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信号线在接入接线端子时,剥离线芯的长度宜为10~15mm。
2.4接地线在机柜内的敷设、连接2.4.1接地线必须准确标识,以便问题查找和确认。
2.4.2从机柜背面右侧下方进入机柜,并接到机柜内接地铜条上,接地线在接到铜条上时必须压接线鼻子,以保证接地效果;线鼻子的选用必须与线径相配套;严格按照接地设计文件要求选择接地线和敷设方式;接地线需要标识以确认接地线来自何处。
dcs机柜接线规范一建机电
dcs机柜接线规范一建机电
DCS系统的接地有三部分:系统电源地、信号屏蔽地、机柜安全地,在DCS机柜内安装有三块接地铜排,分别与三个地对应。
三根铜排在DCS系统内互相绝缘。
每根铜排要求各自独立连接到电气全厂接地网上,中间无其他系统的地线接入。
具体要求如下:
1)单独接地,不与其他系统共用接地点或接地线。
2)接地点到防雷接地或高压电气设备接地点的距离需大于10m。
3)每个机柜的系统电源地、信号屏蔽地、机柜安全地分别汇总接至电源柜三根铜排上,分别引至总接地点,走线尽量短而直,总接地电阻小于3Ω。
DCS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
1.目的电缆的合理敷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信号分类2.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 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2.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2.5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3.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3.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3.5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3.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7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整理)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 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 AC或220V 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系统是什么DCS系统知识详解
DCS系统是什么DCS系统知识详解导读DCS系统是什么?DCS系统电缆布线如何规范?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有哪些?DCS控制系统与PLC系统的区别在哪里?下面小编就来说说DCS系统知识详解。
DCS系统是什么?DCS系统电缆布线如何规范?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有哪些?DCS控制系统与PLC系统的区别在哪里?下面小编就来说说DCS系统知识详解。
DCS系统是什么--如何规范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综上仅为摘抄,详细内容请点击“DCS系统电缆布线如何规范”DCS系统是什么--布线规范1、I/O总线它把多种I/O信号送到控制器,由控制器读取I/O信号,I/O模件之间并不交换数据。
I/O 总线包括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
I/O总线的传输速率是不高的,从几十K到几兆不等,为了快速,最好是并行总线。
采用并行总线,其I/O模件必须与控制器模件相邻。
若采用串行总线,I/O模件和控制器之间的距离也要比较近才行。
通常把控制器模件和I/O模件装在一个机柜内或相邻的机柜内。
2、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远程I/O应该采用现场总线,如CAN、LONWORKS、HART 总线。
在DCS系统中,远程I/O采用HART总线比较多。
比如现场的变送器,距离控制器机柜比较远,常把16个变送器来的信号编成一组,用HART总线把信号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同时读进16个变送器来的信号。
仪表电缆敷设,接线安装要求
机柜间信号线屏蔽线缆接线标准
内外屏蔽层全部留下,接到工作接 地排,屏蔽层要做好防护,接线处用U 口接线端子压接,保证无毛刺;
机柜间பைடு நூலகம்线规范
仪表车间
机柜间线缆敷设标准
1.从机柜间线缆入口至DCS机柜敷 设电缆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成排捆 扎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 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
2.水平敷设时捆绑间距间隔5米进 行困扎,垂直敷设时间隔1.5m进行捆扎, 转角处应分别进行捆扎。
3.接线时保持地面无灰尘、每日将 柜内及静电地板内接线时产生的垃圾及 灰尘清理干净。
机柜间柜内接线标准
1.压线钳选用欧式压线钳; 2.接线鼻子选用针型线鼻子;压接 线鼻子时要求选择与线缆半径相符的线 鼻子,要求铜芯充满线鼻子,严禁出现 线鼻子内铜芯过长或短缺等情况。 3.接线端子紧固,无虚接松动情况; 4.号码管打印采用机打位号
段长:自动;字号:2; 间距:0 例1 机柜间仪表位号: 01FT_08001A01+/JBS-04C01-001(撬1) 01FT_08001A01-/JBS-04C01-001(撬1)
3.机柜内安全栅接线时按照8根信 号线缆扎成1束保持扇形,接线时线缆 不留余量。
机柜间线缆敷设标准
1.备用线缆统一捆扎在机柜顶部第 二横装槽盒内。
2.备用纤以主电缆为单位分别进行 捆扎,备用纤芯需套号码管并标注接线 箱号+段子号+纤芯号。
3.接线时保持地面无灰尘、每日将 柜内及静电地板内接线时产生的垃圾及 灰尘清理干净。
机柜间线缆敷设标准
1.缆标识牌采用双孔PVC白板,机 打标识内容,捆扎使用 尼龙绳线;
例:线缆标识牌打印: 线缆编号:03BWJBS-NIA-A7-1C 电缆型号:E-ZRDJFP1GP1R12x2x1.5mm2 起点:JBS-04C01-001(撬1) 终点:804A-DCS2-BAR-001(R)
DCS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之欧阳与创编
1.目的电缆的合理敷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信号分类2.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 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2.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2.5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3.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3.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3.5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3.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7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
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2008-08-13 09:29∙简介: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关键字:DCS系统,电缆布线∙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4、绝对禁止采用一根多芯电缆中的部份芯线用于传输Ⅰ类或Ⅱ类的信号,另外部分芯线用于传输Ⅲ类或Ⅳ类信号。
5、严禁同一信号的几芯线分布在不同的几条电缆中(如三线制的热电阻)。
因此,在现场电缆敷设中,我们必须有效地分离Ⅲ、Ⅳ类信号电缆、电源线等易产生干扰的电缆,使其与现场布设的Ⅰ、Ⅱ类信号的电缆保持在一定的安全距离(如15cm)以上。
三、现场电缆布设的几项规定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Ⅰ、Ⅱ类信号电缆统称为信号电缆,把Ⅲ、Ⅳ类信号电缆和现场电源电缆统称为电源电缆。
在有条件的场合,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应采用不同走线槽走线,在进入DCS机房(或机柜)时,也应尽可能相互远离。
当这二种电缆无法满足分开走线要求时,它们必须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且满足以下要求:1、如果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之间的间距小于15cm时,必须在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之间设置屏蔽用的金属隔板,并将隔板接地。
详细参见图1。
2、当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分离安装时,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之间的间距应大于15cm.对于某些干扰特别大的应用场合,如电源电缆上挂接电压为220VAC,电流在10A以上感性负载,而且电源电缆不带屏蔽层时,那么要求它与信号电缆的垂直方向间隔距离必须在60cm以上。
3、在两组电缆垂直相交时,若电源电缆不带屏蔽层如图中虚线所示,最好用厚度在1.6mm以上的铁板覆盖交叉部分。
普通电缆是按欧姆定律来设计的。
严格意义上讲数字通信电缆必须按传输线方程来设计!在高速、长线传输时,如:PLC、I/O、RS485/422、DCS、Ethernet、FF、CAN、PROFIBUS、Devicenet、Lon-works等应该使用专用电缆!当传输弱信号的电缆与传输强电的电缆一起敷设,且无条件保持足够距离间隔时,应选用双层或多层屏蔽电缆!推荐使用钢带铠装型外护套电缆,既可防止老鼠咬伤,又能增加磁屏蔽,更利于直埋敷设!3.1电缆芯线材质3.1.1控制电缆应采用铜芯。
3.2电力电缆芯数3.2.11KV及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三相回路的电缆芯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3.2.1.1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连接接地的情况:(1)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采用四芯电缆。
(2)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宜用五芯电缆;当满足本规范5.1.16条的规定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四芯电缆与另外的保护线导体组成。
3.2.1.2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与电源系统接地各自独立的情况,应采用四芯电缆。
3.2.21KV及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单相回路的电缆芯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与电源系统接地各自独立的情况:(1)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采用两芯电缆。
(2)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应采用三芯电缆;在满足本规范5.1.16条的规定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两芯电缆与另外的保护线导体组成。
3.2.2.2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与电源系统接地各自独立的情况,应采用两芯电缆。
3.2.3工作电流较大的回路或水下敷设时,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可采用单芯电缆。
3.2.4除本规范第3.2.1条、3.2.3条、3.2.3条的规定情况外,交流供电回路宜用三芯电缆。
3.2.5直流供电回路,宜用两芯电缆;当需要时可采用单芯电缆。
3.3电缆绝缘水平3.3.1交流系统中电力电缆缆芯的相间额定电压,不低于使用回路的工作线电压。
交流系统中电力电缆缆芯与绝缘或金属套之间额定电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阻抗接地的系统当接地保护动作不超过1min 切除故障时,应按100%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
(2)对于(1)项外的供电系统,不宜低于133%的使用回路工作项电压;在单项接地故障可能持续8h以上,或发电机回路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情况,宜采取173%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
3.3.3交流系统中电缆的冲击耐压水平,应满足系统绝缘配合要求。
3.3.4直流输电用电力电缆绝缘水平,应计及负荷变化因素、满足内部过电压的要求。
3.3.5控制电缆额定电压的选择,应不低于该回路工作电压、满足可能经受的暂态和工频过电压作用要求。
宜符合下列规定:(1)沿较长高压电缆并行敷设的控制电缆(导引电缆),选用相适合的额定电压。
(2)在220KV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敷设的控制电缆,宜选用600/1000V,或在有良好屏蔽时可选用450/750V。
(3)除(1)、(2)项情况外,一般宜选用450/750V;当外部电气干扰影响很小时,可选用较低的额定电压。
3.4电缆绝缘类型3.4.1油浸纸绝缘电缆(略)3.4.2…充油电缆(略)3.4.3移动试电器设备等需经常弯移或有较高柔软性要求的回路,应使用橡皮绝缘电缆。
3.4.4放射线作用场所,应按绝缘型类要求选用交联聚乙烯、乙丙橡皮绝缘等耐射线辐照强度的电缆。
3.4.560℃以上高温场所,应按经受高温及其持续时间和绝缘型类要求,选用耐热聚氯乙烯、普通交联聚乙烯、辐照式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绝缘等适合的耐热型电缆;100℃以上高温环境,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高温场所不宜用聚氯乙烯电缆。
3.4.6低温﹣20℃以下环境,应按低温条件和绝缘型类要求,选用油浸纸绝缘电缆或交联聚乙烯、聚乙烯绝缘、耐寒橡皮绝缘电缆。
低温环境不宜用聚氯乙烯电缆。
3.47有低毒难燃性防火要求的场所,可宜交联聚乙烯、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等绝缘不含卤素的电缆。
防火有低毒性要求时,不宜用聚氯乙烯电缆。
3.4.8除本规范第3.4.5~3.4.7条明确要求的情况外,6KV以下回路,可用聚氯乙烯电缆;非重要的6KV回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也可用聚氯乙烯电缆。
3.4.9用在中、高压回路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应选择属于具备耐水树特性的绝缘构造型式。
对重要回路的6KV及,以上回路宜采用含有干式交联和内、外半导电与绝缘层三层共挤工艺特征的电缆。
3.5电缆外护层类型3.5.1电缆的外护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交流单相回路的电力电缆,不得有未经非磁性的金属带、钢丝铠装。
(2)在潮湿、含化学腐蚀环境或易受水浸泡的电缆,金属套、加强层、铠装上应有挤塑外套,水中电缆的粗钢丝铠装尚应有纤维外被。
(3)除低温﹣20℃以下环境或药用化学液体浸泡场所,以及有低毒难燃性要求的电缆挤塑外套宜用聚乙烯外,可采用聚氯乙烯外套。
(4)用在有水或药用化学液体浸泡场所的6~35KV重要性或35KV以上交联聚乙烯电缆,应具有符合使用要求的金属塑料复合阻水层、铅套、铝套或膨胀式阻水带等防水构造。
敷设于水下的中、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还宜具有纵向阻水构造。
3.5.2…充油电缆…3.5.3直埋附设电缆的外护层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承受较大压力或有机械损伤危险时,应有加强层或钢带铠装。
(2)在流沙层、回填土地带等可能出现位移的土壤中,电缆应有钢丝铠装。
(3)白蚁严重危害且塑料电缆未有尼龙外套时,可采用金属套或钢带铠装。
(4)除本条(1)~(3)项外的情况,可采用不带铠装外护层。
3.5.4空气中固定敷设电缆时的外护层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油浸纸绝缘铅套电缆直接在臂式支架敷设时,应具有钢带铠装。
(2)小截面绝缘电缆直接直接在臂式支架敷设时,宜具有钢带铠装。
(3)在低下客运、商业设施等安全性要求高而鼠害严重的产生场所,塑料绝缘电缆可具有金属套或钢带铠装。
(4)电缆位于高落差的受力条件需要时,可含有钢丝铠装。
(5)除本条(1)~(4)项外,敷设在梯架或托盘等支撑密集的电缆,可不含铠装。
(6)除应按本规范第3.5.1条(3)项的规定采用,以及高温60℃以上场所应采用聚乙烯等耐热外套的电缆外,宜用聚氯乙烯外套。
(7)严禁在封闭式通道内使用纤维外被的明敷电缆。
3.5.5移动式电气设备等需要经常弯移或有较高柔软性要求回路的电缆,应采用橡皮外护层。
3.5.6放射线作用场所的电缆,应具有适合耐受放射线辐照强度的聚氯乙烯、氯丁橡皮、氯磺化聚乙烯等防护外套。
3.5.7敷设于保护管中的电缆,应具有挤塑外套;油浸纸绝缘铅套电缆,尚宜含有钢铠层。
3.5.8水下敷设电缆的外护层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沟渠、不通航小河等不需要铠装层承受拉力的电缆,可选用钢带铠装。
(2)江河、湖海中电缆,采用的钢丝铠装型式应满足受力条件。
当敷设条件有机械损伤等防范需要时,可选用符合防护、耐蚀性增强要求的外护层。
3.5.9路径通过不同敷设条件时电缆外护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路总长未超过电缆制造长度时,宜选用满足全线条件的同一种或差别尽量少的一种以上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