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制度依据_刘欣

合集下载

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应对初探

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应对初探

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应对初探作者:李西泽, 崔丽娜, LI Xi-ze, CUI Li-na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100872刊名:学术探索英文刊名:Academic Exploration年,卷(期):2013(1)1.拙文现代化视域中的文化体制改革 2012(01)2.Emile Durkheim The Rules ot Sociological Method 19503.尤尔根·哈贝马斯;郭官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20004.史小宁论我国行业垄断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期刊论文]-黑河学刊 2008(04)5.山西煤老板7000万嫁女事件 20126.长江商报 20127.Deng,Zhong;Donald J.Treiman The Impact of Cultural Revolution on Trends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978.Kerckhoff,Alan C"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Stratification Processes in Industrial Societies" 19959.柳倩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现状分析[期刊论文]-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9(03)10.国发[2010]41号.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201211.梁晨;李中清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 2012(01)12.李强社会分层十讲 201113.兰峻论社会中间阶层的和谐文化建设[期刊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01)1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 200815.邹东涛;李欣欣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与制度创新 201116.李景鹏中国公民社会成长中的若干问题[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12(01)17.托克维尔;董果良论美国的民主(下) 200418.人大代表:现在是血统决定身份 身份决定收入 201219.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 200420.列宁全集 195921.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 2010本文链接:/Periodical_xsts201301008.aspx。

论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

论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

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一般规律初探内容摘要:论文认为,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一般规律是:阶层结构类型一般会从金字塔型走向橄榄球型;阶层分化依据一般会由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阶层分化过程一般会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型分化。

论文同时认为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也遵循其一般规律。

关键词:社会转型阶层分化一般规律刘祖云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430072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过程,社会转型必然造成并伴随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将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

那么,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阶层结构的更替是否存在共同特点或一般规律呢?通过考察世界各个国家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社会转型期阶层结构分化似乎存在如下共同特点或一般规律:一、从其外在形态看,社会转型期的阶层结构将从金字塔型转向橄榄球型众所周知,传统社会一般是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农民既占社会人口的多数,又处社会结构的底层,居农民阶层之上的社会阶层虽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划分和称谓,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阶层地位愈高,其人数愈少。

如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社会就是一个从乡民、乡绅、骑士、贵族到国王的地位愈高、人数愈少的社会,其社会的阶层结构恰似埃及的金字塔。

随着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金字塔式的阶层结构开始发生分化并先后出现两次质的飞跃:一是产业革命以来的产业化进程使工业和一些非农产业取代农业而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与此相适应,工业和非农产业的劳动者阶层取代农业劳动者阶层而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阶层。

仅以1988年为例,在一些先发展国家中,农业就业者占整个社会就业者的比例是:美国3%,英国2%,法国7%,联邦德国4%,意大利10%,加拿大5%,澳大利亚6%,日本8%。

[1]由此可见,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先发展国家有90%或以上劳动者工作在非农产业。

这说明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的传统的金字塔式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二是科技革命以来的科技化进程使技术密集型产业代替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与此相适应,社会的白领阶层取代蓝领阶层而成为社会上最主要最庞大的社会阶层。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的分层机制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的分层机制
能, 并具备更高的学习实践能力。因此 ,高学历者通 常能进入重要职位 , 并获得较高报酬。 ( 二) 中观层面分层机制 :工作组织 现代社会 中,工作组织是个体获得社会经济地位的直接来源 ,工作组织的地位和特征 ,深刻 影响着组织中员工的报酬获得 ,在此意义上 ,工作组织是社会分层 的重要机制之一 。 1 组织地位影响员工的阶层 地位 。一般而言 ,经济部门分割为初级部 门和次级部 门。初级 . 部门中大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大组织 ,在初级部门的组织中工作的劳动者通常能得到较优厚报
的一般 素 质 、并 培训 某 些 特 殊 技 能 。因 此 ,高 学历 者—— 通 常 意 味着 在 学 校 接 受 较 长 时 间 的教
育 、在受教育过程中表现 出较好的学习能力 、掌握了较多的知识技能 ,往往更容易获得高技能含
量 的工 作 ,
: 文为华 中科技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 目 ( 目编号 :2 0 0 8 的研 究成 果。 l =本 项 07 1 )
社会中仍然存在普遍 的阶层分化 ,只要有价值的稀缺物 尚未丰富到能满足全体成员需求 的程度 ,
人类相互竞争和分化趋势就不可避免 ,任何社会和个人都不能置之身外 。


现代社 会分层机制的理论探讨
在 戴维 斯和莫 尔看 来 ,社会 分 层 机 制 主 要 有 四种 :宗 教 ;政 府 ;资 本 和 劳 动 力 ;知识 和技
[ 关键词 ]社会分 层 分层机制 中国 综合社会调查 (GS C S) [ 中图分类号 ]C 1 [ 9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l X(09 4 06 — 6 0 一 1 2 )0 — 1 0 0 4 0 9
社会分层是指由于一定社会机制的作用 ,社会成员被划分为不 同阶层或等级 的现象。虽然 , “ 成熟的工业社会标志着 自古以来不平等不断扩大的进化趋势中第一次出现重大逆转” ,但 现代 ①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doc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doc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措施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

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阶层分化的积极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些阶层新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合理性,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第一,社会阶层分化对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得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和提高,但社会结构的转变基本上是停滞的。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上的单一所有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牢牢地钳制着社会阶层的先天性分布,使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基本上不可能。

这样必然妨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国家。

所有制变革后,阶层的流动很快出现社会结构的改观。

有资料显示,1997年从农村分流出来进入乡镇企业和其他形式经济组织工作的农民达 1.35亿人,此后农村的分流愈加加快,1999年全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89.7%降到46.6%。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提要:作者认为,社会分层机制总是嵌入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之中,并由规定着社会经济形态特征的产权所有制及其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的。

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并以行政性的委托—代理方式经营,人力资本产权残缺;这样的基本制度安排,决定了人力资本只能以非市场贸易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结合,经营剩余以国家租金的形式存在;国家公共权力不但表现为索取剩余的租金权力,也表现为分配这些租金的再分配权力。

再分配者在再分配过程中偏向自己而导致阶层分化。

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情形下,公有资产的既具行政性又具契约性的委托—代理制度,以及嵌入在政治权威结构之中的市场制度,共同构成了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

如此制度安排,决定了国家公共权力持续地但只是部分地表现为再分配权力;同时它还衍生成了权力精英谋取私利的寻租能力;市场能力对生活机遇的分配产生着影响。

再分配权力、寻租能力、市场能力共同构成了阶层分化的动力基础。

以这些动力基础为依据,作者构建了一个由十个阶层构成的框架,以呈现当前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结构的轮廓。

关键词:制度;分层机制;市场转型本文尝试在泽兰尼(Szelenyi)的制度主义社会不平等观基础上,发展出一个用以呈现当前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姑且称之为“新制度主义的阶层分析框架”。

这一制度主义的新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当前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的一组命题;(2)以上述动力基础为依据对当前中国城市社会所作的阶层划分。

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呈现这一理论建构的策略、主要内容和基本解释逻辑:(1)剖析泽兰尼的制度主义分层观在解释当前中国分层机制时的局限,以寻求新的理论生长点;(2)如何将关于社会主义权威结构的分析与产权制度分析结合起来,并借助市场能力、租金概念,扩展制度主义的分层观;(3)揭示产权及其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经济类型里是如何决定人们的阶层地位的;(4)形成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阶层分化的动力基础以及分层结构的认识。

转型期社会分层机制的变迁与问题

转型期社会分层机制的变迁与问题

转型期社会分层机制的变迁与问题
马洁
【期刊名称】《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转型期,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在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层机制表现出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分层机制方面欠公正等一系列问题.鉴于这些问题,社会分层机制应朝着以市场为主体,由市场、政府、民间团体相互配合、共同支配的方向发展.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马洁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
【相关文献】
1.对市场转型期的“单位制”与社会分层变迁的研究 [J], 王虹
2.转型期中国社会分层与中等职业教育互动的变迁 [J], 张海英
3.论社会分层机制的网络嵌入视角——兼论社会分层机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J], 姚伟
4.转型期的社会分层机制与工人阶层的地位变迁 [J], 李亚雄
5.转型期的社会分层机制与工人阶层的地位变迁 [J], 李亚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大国,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伴随着这一系列的转型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以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为主题,通过对历史背景、阶层特征和固化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及对策。

二、历史背景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其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阶层固化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国迅速转型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变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固化。

三、阶层特征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阶层分化明显,产生了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的巨大差距。

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财富的分配不均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第二,由于教育、职业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不高。

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社会阶层流动,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阶层流动性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四、阶层固化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阶层固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相对富裕,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

这导致了东部地区居民更容易跨越阶级升迁,而西部地区的流动性较低。

2. 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也是导致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

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和阶层之间的教育差距扩大,阻碍了来自低阶层的人士向上流动。

3. 制度因素:社会制度体制的完善和公平程度也会影响阶层固化。

在转型期,中国的体制改革尚未完善,公平正义的问题仍然存在。

官商勾结、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性,阻碍了阶层流动。

五、对策建议1. 加大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地区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性。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效应分析及其应对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效应分析及其应对

裕起 来 ” 的发展 思路, 际上促 使 了社会 实 阶 层的 分化,同时对 社会 成 员也有 一定
的激 励 作 用 。 比如 , 践 中在 坚 持 物 质 鼓 实
励 和精 神鼓励 相结 合 的前提 下,适 当地 采 取 “ 进 能 出 ”“ 上 能 下 ”“ 能 高 能 、能 、高
薪 ”“ 同 制 ”“ 任 制 ” 措 施 , 化 干 、合 、聘 等 淡
特 约 编辑 名录 ( 业) 企
姓 名 单 位 邢 启 内蒙 古乌 斯太 热 电厂 游 春 中 国平安 保险 ( 团) 集 股份 有 限公 司 陈 汉 昌 深圳 市 纺 织 ( 团) 份 有 限公 司 集 股 田 淼 鞍钢 附 属 企业 公 司 姓 名 单 位 姓
陶泽 邦 广东建设职 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王宝 山 渤海 大学 管理 学 院 陈荣 富 扬 州 大学
黄 志 祥 四川 建筑 职业 技术 学 院 羊 守森 黄淮学 院科 研处 冯 石宝 涉 县职 教研 究室 胡 艺华 湖南 女 子大 学 何继 新 北华 大 学经济 管 理学 院 龙兴 跃 成都 医 学院 党委 宣传部
全 国 直 接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的 劳 动 力 比 重 已 经从 17 9 8年 的 8 .%降 到 4 .% 。这 样 97 66 的 阶 层 分 化 对 中 国 社 会 结 构 向 现 代 化 方 向发 展 , 义 十 分 重 大 。 意
( 社会 阶层分 化在一 定程度 上起 二) 到 了对 社会 成 员的“ 激励 ” 作用
心 是完全必要 的,
改善 和提 高,但 社会 结 构 的转 变基 本 上 是停滞 的 。其重 要原 因之一, 就是经济 上
的 单 一所 有 制 和 彳 政 区 划 上 的 城 乡 二 元 于

复旦大学社会学考博教师介绍以及参考书目

复旦大学社会学考博教师介绍以及参考书目

刘欣(LIU Xin)社会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千人层)。

办公电话:86-21-5566-4224Email:liuxin_at_fudan_dot_edu_dot_cn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社会分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

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状况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公平的制度基础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计划)。

代表作:2009. “Institutional Basi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 in Creating Wealth and Poverty in Post-Socialist China. ed. by Deborah Davis and Wang Feng.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中文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2007,《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社会学研究》第6期。

2006. “A Power Generation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Contemporary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Issue.(中文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政治社会学论文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分层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政治社会学论文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分层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政治社会学论文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分层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分层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和不断变革,转型时期对社会分层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解决转型时期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分层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社会挑战提供一些参考和解决方案。

一、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分层研究1. 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的背景和意义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日益突出,这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

随着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重构,社会分层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2. 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的表现形式在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分层表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首先,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

其次,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农村和城市、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机会差距逐渐扩大。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异也导致了社会分层问题的加剧。

3. 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产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过程,导致了职业结构的改变和社会阶层的重构。

政府政策的实施、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等也都是导致社会分层问题加剧的原因。

社会分层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与不稳定,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其次,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少收入差距和贫困现象。

最重要的是,要推行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确保不同社会阶层的机会均等。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转型时期的研究1. 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丁武: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分层结构探析

丁武: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分层结构探析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分层结构探析丁武内容提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社会分层结构的现状,对四种有代表性的阶层划分理论:十大社会阶层理论、“社会断裂”理论、“倒丁字形的社会结构”、“四个利益集团”等作了点评,然后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上层阶级化和下层碎片化,二是中间阶层的初步形成,三是阶层结构开始定型化。

最后提出通过建立合理的阶层间流动机制、积极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以加强阶层间的融合,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面临两个重大的转变,一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变,二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二者同时并进,互相推动,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因此,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深入考察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现状和特点,协调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于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状况社会分层理论认为,在所有的社会中,都如同地质结构一样,存在着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标准,分居于不同的社会等级地位。

社会分层实质上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

分析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论主要有两派,即卡尔·马克思的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理论。

马克思根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以及由此而具备的剥削他人劳动的能力,将社会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阵营。

改革之前的新中国大体是遵照马克思的理论划分人群的,即所谓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

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不局限于生产领域,而是从更广泛的视野审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他提出的衡量阶层地位的三个要素是权力、财富和社会声望。

由于马克思的阶级分类理论被认为更适合于资本主义社会,也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逐步分化,新的阶层(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群体(如农民工群体)不断涌现,如今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阶层划分理论沿袭了韦伯学派的观点,马克思的阶级分类法被大多数社会学家所放弃。

浅谈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阶层结构与城市体系

浅谈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阶层结构与城市体系

t nfr ai r s m t n是生物演化论 的意思 , a o o 社会 学家们 借用 了这 个词 汇 业服务业员工 阶层 。而 相对 于这些 中间阶层 的底层 是指 一部 分 来形象的描述社会结构 中那些具有一定 进化 意义的转变 。在《 现 产业工人和农业劳 动者 阶层 、 城市无业 、 失业 、 半失业 者阶层 。 代化与发 展 社 会 学》一 书 中就 多 次 的运 用 了社 会 转 型这 一 词 2 2 橄 榄 型和金 字塔 . 汇” 。社会转 型是 指社 会结 构 的整 体性 的变 动 、 根本性 的 变迁 ; 对于现代化 的社会 阶层 结构或者工业 化 的社 会阶层 结构 , 有 它不是指社会某个领域 内的某项 制度 的变 化 , 而是 至少包 括结 构 种 比较形象 的描述是 : 两头小 中间大 的橄 榄型 。而 相反 的是传 转换、 机制转轨 、 益调整 和 观念变 化。而上 述几 个方 面 的变 化 统 的社会 阶层体 型 , 利 一般呈一个顶 尖底大 的金字塔 形。这两 种结 自然就会引起社会 的 阶层结 构 的变化 。不 同结构 的社 会 分层 情 构最大 的不 同之处 在 于 占社会 最 大 比例 的人 群是 否有 着 中等或
l I 圈
J 臣豳
6069《. 0— 9 01
5 0 5 9 ; . 0 9 04
40 49 0~ 9 27 .
5 0 5 9 嬲 0 —9 1. 0 9 4 Q 9躺黼嬲糍 0 9 ... 1 3 3039 0 9 嬲嬲黼 8 . 2 2 029 0 ̄9 嬲 1. 5 8 10 1 9 0—9 绷 1 46
2 3 中 国 转 型 期 社 会 结 构 形 式 .
大部分学 者认 为中国 目前的社会 阶层 尚未 发展成 为橄榄 型 , 传统的现代工业社会 向现代 工业 、 城市社 会转型 ; ) 2 市场 转型 , 即 尚未形成庞大 的中间阶层 ( 图 1 。 见 )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向现代 的市场经济 体制转轨 , 这种 经济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新趋势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新趋势

广东社会科学 2020年第4期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新趋势李 怀[摘 要]人口的高度聚集性、劳动分工的复杂性、集体消费品占有的差异性、空间的社会性和公共服务的可达性等“城市性”的特质,成为影响城市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核心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的分层结构和流动趋势发生深刻变化。

在城市社会中,职业相对于其他社会分层指标具有更加综合的社会分层特征。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中间阶层和新社会阶层正在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同时,转型期中国的城市社会流动体现出以下结构性特征:首先,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带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变成中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其次,产业结构的转型给人们的职业流动创造了更大的机会;再次,以教育为核心的自致性机制在城市社会流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后,“单位制”的解体让劳动者个体与其就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日益契约化。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分化状况集中表现在城市空间领域的分化、城市职业结构的分化和城市异质性增长带来的分化等方面,反映了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复杂过程,为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关键词]城市 社会转型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社会治理共同体 趋势[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20)04-0178-132019年中国大陆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 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 38%。

①这表明,快速的人口城市化仍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和市场化为乡村居民向城市流动注入了持续动力。

因此,分析转型期中国城市的社会分层、尤其是职业结构变迁所引起的社会分层变化状况,探讨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流动的结构性特征及变化趋势,是本文的中心命题。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新趋势对城市治理提出新挑战。

因应城市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作者最后提出,城市治理创新的方向应着眼于建设一个公平和开放的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再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再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再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刘祖云
【期刊名称】《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55)2
【摘要】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有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阶层结构类型一般会从金字塔型走向橄榄球型 ,阶层分化依据一般会由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 ,阶层分化过程一般会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型分化。

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也有其一般性与特殊性。

【总页数】6页(P242-247)
【关键词】社会转型;中国;阶层分化;社会阶层;无形资产;有形资产;阶层结构
【作者】刘祖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3
【相关文献】
1.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阶层分化 [J], 邓凌
2.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三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J], 刘祖云
3.中国社会多级分层的结构化趋势——《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简介 [J], 周大亚
4.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J], 刘祖云
5.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四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J], 刘祖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a
作者: 任建国
作者机构: 忻州师范学院政教部,山西忻州034000
出版物刊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1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
摘要:应对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固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引导社会阶层科学、合理分化,防止阶层固化,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结构,是我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也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分析造成社会阶层分化、固化的经济动因、政治动因、文化动因、社会动因,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着手,着力消除阶层壁垒,营造有利于各阶层间相互流动、融合的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

从制度结构转型看我国社会分层研究

从制度结构转型看我国社会分层研究

从制度结构转型看我国社会分层研究
姚伟
【期刊名称】《长白学刊》
【年(卷),期】2009()3
【摘要】当前中国的转型并非简单的市场转型,而是向由政府再分配制度、市场交换制度、社会网络资本多元共生、动态互补的综合性制度结构转型,这必然对我国社会分层机制和阶层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应把社会网络纳入社会分层研究,在把相对独立的社会网络分层机制作为研究主题之一的同时,综合功能论、制度建构论、网络结构观与个体建构论的分析视角,强调社会分层的网络嵌入性。

【总页数】5页(P105-109)
【关键词】制度结构转型;社会网络资本;社会分层研究
【作者】姚伟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博士后流动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
【相关文献】
1.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关于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问题研究观点综述[J], 苏春艳
2.转型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制度依据 [J], 刘欣
3.我国转型期社会分层的范式转换与类型结构 [J], 毛立言
4.我国转型期社会分层的范式转换与类型结构 [J], 毛立言;
5.深入推进直接税改革,不断优化我国税制结构——评《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直接税制度创新发展研究》 [J], 高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无技术的权力精英 " 包括党政机构 , 事业单位
的领导干部 " 以及国有企业单位专司党务的党务工 作者 ’ 这些人享有干部身份 " 担任一定的领导或管理 职务 " 但都没有专业技术职称 ’ 这些人比非权力精英 有更大的可能性拥有再分配权力和有更多的寻租机 会 " 但比有技术的权力精英的技术资本要少 ’
凭市场能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 % 但是他们比 非技术工人有着更多的人力资本 %
体验来看 # 我们在生活中所感觉到的不平等也没有 达到基尼系数所描述的那种程度 # 虽然我们感觉社 会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 收入差距也确实在扩大 % 对 此应如何解释 (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 ) 集团性分化降低 了民众对不平等程度的感知 %通过对影响收入因素的
*( 私 营 企 业 主 和 经 理 " 他 们 是 私 有 经 济 产 权 的
所有者和控制者 " 他们的资本特权体现为在市场竞 争中获得资本利润的市场能力 # 但他们并不享有国 家公共权力 " 因而也没有再分配权力 " 也很少有寻租 机会 ’
%( 高 级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 他 们 既 不 享 有 再 分 配 权
机会 " 所能凭借的是有限的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 " 即 凭市场能力而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
!( 技 术 工 人 " 他 们 既 不 享 有 国 家 公 共 权 力 也 没
有经济资本特权 " 所能凭借的是自己的人力资本 " 即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笔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笔谈
该 获 得 高 收 入 " 也 就 是 说 " 大 约 ’() 人 都 认 为 " 拥 有 文化资本的人应该获得高收入 ) 选择比例其次高的 是 ( 吃苦耐劳的人 %"%$*)+ 的人认为 ( 吃苦耐 劳 的 人 % 应该获得高收入 ) 选择比例第四高的是 ( 脑子聪 明的人 %"’$*’+ 的人认为 ( 脑子聪明的人 % 应该获得 高收入 ) ( 吃苦耐劳的人 % 和 ( 脑子聪明的人 % 应该算 是 拥 有 人 力 资 本 的 人 "( 吃 苦 耐 劳 的 人 % 表 明 有 体 力 "( 脑子聪明的人 % 表明智商高 ) 因而 " 人们的普遍 看法是 " 拥有文化资本和拥有一般性的 人 力 资 本 的 人应该获得高收入 ) 这意味着 " 人们所 期 望 的 理 想 的收入分配模式 "是以文化资本和人力资力为标准 " 由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多少来决定个人收入的高 低 "换句话说 " 人们所推崇的收入分配原则是能力主 义分配原则 "有能力的人应该获得高收入 " 没能力的 人只能忍受低收入 ) 除了这四项选择以外 "其余各项 选择的比例都比较低 " 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选择 ( 当 官的人 %" 只有 ,’*-+ 的人认为 ( 当官的人 % 应该获得 高收入 "在所有的 ,$ 项选择中 "选择 (当官的人 %的比 例位居第八位 ) 由此可见 "人们所期望的理想的收入 分配模式与他们所认为的现实收入分配模式极为不 同 "尤其表现在对 (当官的人 %是否应该获得高收入的 这一点上 ) 现实的收入分配模式是 "有权或无权是决 定收入高低的最关键因素 " 而理想的收入分配模式 是 " 有能力或无能力是决定收入高低的最关键因素 )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必然引发人们对目前收入分配制 度的不满 " 人们可以接受由能力而导致的收入差距 " 但不能接受由权力而导致的收入差距 ) 在当前中国社 会 "权钱交易可能是导致人们不公平感的最主要的因 素 ) 另外 "大多数人不接受以经济资产的多少来决定 收入高低 "只有 ,%*!+的人认为 (有资产的人 %应该获 得高收入 "在这一点上 "现实与理想也有差异 "但差异 并不是非常大 ) 人们可能会对暴富的老板们看不顺 眼 "但这还不是导致不公平感的最主要的因素 ) 上述分析表明 " 尽管人们 普 遍 认 为 目 前 的 收 入 差距过大 " 但收入差距本身并不是导致 社 会 不 公 平 感的重要根源 " 权力对收入分配的干预 以 及 权 钱 交 易和官员腐败等现象才是社会不公平感产生的主 要根源 ) 人们可以接受因个人才智和技能的不同而 导致的收入差异 " 但不能接受因权力作 用 而 导 致 的 收入差异 ) 减少腐败现象 " 抑制权力对 收 入 分 配 的 过 多 干 预 "是 减 缓 社 会 不 公 平 感 -提 高 社 会 和 谐 程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
笔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是以自由市场契约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相结合 ! 其 结果是 " 经营剩余以国家租金而非利润的形式存在 # 国家公共权力不但表现为索取经营剩余的租金权 力 " 同时也表现为分配这些租金的再分配权力 ! 再分 配者在再分配过程中通过偏向自己和政治忠诚者而 导致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 因此 " 传统社会主义 的阶层地位是同接近再分配权力的程度相联系的 ! 在中国以 $ 分权让利 % 为主线的渐进改革和市场 化过程中 " 原来的公有经济的委托 & 代理模式虽发 生了变化但依然延存 " 它演变成了一种既具有行政 性又具有契约性的委托 & 代理关系 # 同时 " 在政治体 制连续的情形下发育起来的市场 " 是嵌入在既有权 威结构之中的市场 ’ 在当前 (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 里 " 以下两方面的制度安排共同构成了阶 层分化的制度基础 )*& + 依然占主导地位的公有资产 的既具行政性 又 具 契 约 性 的 多 极 委 托 & 代 理 制 度 " 它是国家公共权力以租金而非利润的形式获取生产 剩余并在再分配这些剩余时继续以再分配权力展现 自己的制度基础 " 同时它也是公共权力衍生成寻租 能力 & && 在社会主义公有经济里 " 权力精英凭借国 家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或者阻碍他人从所控制资 产中获得最大收益的能力& && 的一个制度条件 #*’ + 嵌入在政治权威结构之中的市场制度 " 它是市场能 力获得回报的制度基础 " 同时 " 也是国家公共权力得 以衍生成寻租能力的一个制度前提 ’ 这样的基本制度安排决定了 ) 公共权力作为再 分配权力对生活机遇发生影响的制度基础并没有消 失 " 依然是阶层分化的一个动力基础 # 享有再分配权 的人更有可能在生活机遇上处于优势地位 ’ 公共权 力衍生成了权力精英谋取私利的寻租能力 # 在当前 中国社会里 " 这样的寻租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人们生 活机遇差异的重要因素 " 构成了阶层分化的动力基 础的一个新维度 # 拥有较多寻租权力的人 " 在生活机 遇上更有可能处于优势地位 ’ 随着商品市场 , 要素市 场的发育 " 市场能力在当前中国 (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 情形下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机遇 " 同样构成了阶 层分化的动力基础的一个维度 ’ 市场能力越强的人 " 越有可能在生活机遇上处于优势地位 ’ 在当前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 " 人们的阶层地位是由再分配 权力 , 寻租能力 , 市场能力共同决定的 ’ 以享有再分配权力 ,寻租能力和市场能力的多寡
力 " 也很少有凭借国家公共权力的寻租机会 " 他们有 着更丰富的人力资本 " 表现为比低级专业技术人员 , 工人更强的市场能力 ’
+( 低 级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 与 高 级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不
同的是 " 他们的市场能力要弱一些 ’
,( 职员 , 办事人员 " 他们主要是公有部门的一般
)( 国 有 企 业 经 理 和 管 理 人 员 " 他 们 享 有 对 国 有
资产的直接使用权和相应的剩余控制权 ’ 其权力一 方面体现着企业家能力或企业家的市场能力 " 另一 方面则表现为寻租能力 " 凭借自己所控制的国有资 产和就业机会等 " 有着比职员 , 办事人员和工人更多 的寻租机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