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联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40例临床观察_张永福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最新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风偏瘫以其高发率、高致残率,日益引起人们载视,偏瘫后的恢复成为世界康复学的一大难题。
目前针对中风后偏瘫的治疗,现代医学的方式是药物、手术和功能训练;中医中药针灸的疗效己经得到普遍认同。
目前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方法包括传统针灸及现代针灸。
传统针灸包括体针、头针、固定取穴(醒脑升窍、华佗夹脊穴等)、透刺、腹针等,现代针灸有电针、分期取穴以及现代CT、MRI定位取穴法等。
此外,针灸结合其它疗法以增强治疗效果的临床、实验研究也越来越多。
例如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推拿以及现代医学的功能训练等。
标签: 脑卒中偏瘫针灸中风偏瘫是由于脑血管意外致大脑一定区域发生器质性病变而造成的肢体功能损害,偏瘫恢复是当今世界医学难题之一。
中医药近年来在治疗中风后偏瘫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中药、针灸以及和现代康复手段的整合综来进行合治疗。
本文仅就其针灸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传统针灸治疗1.1体针法1.1.1辨病辩证取穴根据中风偏瘫的表现不同,辨病辩证灵活取穴。
刘志顺[1]认为中风慢偏瘫的根本病机在于瘀阻脑络,髓海被扰。
因此治疗当以调理髓海、通阳柔筋为治则。
在此治则基础上,针对偏瘫特点,确定病位所及和病变经脉是以手足六阳经为主配以肩髃、透极泉、四渎、合谷透后溪、大肠俞、委中、承筋、丘墟透照海、八邪、八风、太冲透涌泉以促通阳经经气、柔筋止痉。
在提高川指数和BI指数和BI残疾度改善率、提高WHO QOI-100和卒中QOL量表评分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1.1.2循经取穴根据中医传统理沦“治痪独取阳明”,临床取穴多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经、少阳经等。
马建功[2],针灸治疗以疏经通络、调和气血为治法,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
初病单取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
半身不遂迁延日久,患肢往往发生广泛性的筋肉萎缩或强直拘挛,故根据上下肢经脉循行路线,分别选用手足三阳经的要穴,目的在于加强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中医推拿按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推拿按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面肌痉挛等。
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推拿按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机制。
一、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运动功能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中医推拿按摩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中有着明显的效果。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体内气血流通,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
同时,中医推拿按摩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如中风。
中医推拿按摩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此外,中医推拿按摩还可以疏通经络,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和疼痛,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三、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是一种肌肉痉挛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强直和扭曲。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面部的特定穴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缓解面肌肉的痉挛。
此外,中医推拿按摩还可以放松患者的神经系统,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减轻面肌痉挛的症状。
以上介绍了中医推拿按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推拿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推拿按摩并非适用于所有神经系统疾病,对于不同的疾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接受中医推拿按摩治疗之前,建议患者咨询专业医生,确保安全有效。
总之,中医推拿按摩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调节气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中医推拿按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中医推拿按摩治疗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并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将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
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杨军;孙灵芝【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药熏洗组(治疗组)30例和温水泡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促通技术康复训练.治疗10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早期干预疗效尤为显著.%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rb soaking and facilitation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houlder 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which was given herb soaking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which was given warm water to wash.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facilitation technique training. Results: The shoulder pain, range of motor, drops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more obviously improved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wo groups (ρ<0.05). Conclusion: The herb soaking and facilitation technique is more effective on shoulder 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particularly at early interven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08)003【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中药熏洗;促通技术【作者】杨军;孙灵芝【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山东济南,25001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山东济南,2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早期应用电针及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例 , 中男 2 其 0例 , 1 女 0例 , 龄 l — 8 年 7 0岁 , 均 6 平 4岁 。其 中
脑 出血 7例 , 脑梗 死 2 1例 , 出血 并脑 梗 死 2例 。右 侧 瘫 2 脑 4
痉 挛 期 以针 刺 夹 脊 穴 为 主 ,取 双 侧 华 佗 夹 脊 穴 : 2 7 C—、 T 、5T 、1 、 15S , 2 3 、7 T 1 L — 、1 以上 穴 位 分成 两 组 交 替 针 刺 , 中期 "
照组。
针 刺 在 良肢体 位下 进行 .局 部 皮 肤 消 毒 后 用 华 佗 牌 3 O 号 25寸毫 针 直 刺 ,深 度 以安 全 得 气 为 度 ,施 以平 补 平 泻 手 .
法 . 插 捻 转 进 针 得 气 后 , 避 免 针 刺 穴 位 产 生 疲 劳导 致疗 提 为
早 期组 3 7例 , 2 男 3例 , l 女 4例 , 龄 2 — 8 年 9 5岁 , 均 平 5 8岁 。 中脑 出血 7例 , 其 脑梗 死 3 0例 。右 侧瘫 2 4例 , 左侧 瘫
训 练很 大程 度 的提 高 了患 者 的 日常生 活 活 动能 力 。
l 对 象 与方 法 1 . 一般 资 料 1 选 择 20 0 9年 1月一 2 0 o 9年 1 2月 在 我 院 神 经 科 和 康 复
厕 等 。每 天 训 练 2次 , 次 3 mi 。 每 0 n 1 . 电针 疗 法 : .2 2 采用 体 针 , 合 B n t m 康复 理 论 , 结 mn s o r 软瘫
选对 象 均 已签 署 知情 同意 书 。 12 治疗 方 法 .
或侧 卧位 , 部皮 肤 消 毒 后 , 华 佗 牌 3 局 用 0号 25寸 毫 针 , 尖 . 针 朝 向脊 柱 方 向 , 针 倾 斜 3 。 4 。 刺 人 深 度 颈 部 夹 脊 穴 为 进 0一 5 , 05寸 : 、 、 部 为 08寸 , 次 选择 六 穴 。 侧穴 位 行 提插 . 背 腰 骶 . 每 患 捻 转 泻 法 ,健 侧 穴 位 行 提插 捻 转 补 法 。得 气 后 ,接 通 华 驼
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60例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两组均接受康复训练治疗,B组联合针灸治疗,并对比疗效,研究起止2021年4月-2022年4月。
结果 B组较A组治疗效果更好,中医症候积分更低,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亦可以积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最终良性影响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水平,值得被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患,该病最常伴的表现是运动功能障碍。
该病患者是因为中枢神经机能损伤,协调功能和身体控制能力都会出现一定的下降,故而需要在住院期间中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变其身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1]。
但也有些研究者认为,虽然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但疗效仍达不到临床期望,而将中医干预手段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则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疗效[2]。
中药针灸疗法作为传统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有着特殊的意义[3]。
而此次为了进一步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意义,特将60例患者纳入组间对照研究中,以期获得临床满意预期。
现做如下报告: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60例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 (n=30)两组,研究起止2021年4月-2022年4月。
其中A组男18例(60.00%)/女12例(40.00%);年龄49-78岁,均值(62.69±5.74)岁;病程1-3月,均值(1.53±0.51)月;体重53-89kg,均值(65.26±7.08)kg。
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分析
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82例,均通过头颅ct或mri进行确诊,随机将8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灸治疗。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灸治疗。
神经促通技术综合应用bobath、rood、brunnstrom以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对病人开展训练。
此外,病人康复训练项目还包括:床上训练、步行训练、站立训练、坐位训练以及平衡和共济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1次/d,每次0.5h,连续训练1个月。
电针治疗选取阳明经穴,包括患侧上肢取肩髁、合谷、手三里及曲池,下肢取解溪、足三里、梁丘及髀关共四对,采用g6805型电针治疗仪,设置10hz低频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宜,电流强度在1~2ma为宜,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0.5h,连续治疗1个月。
1.3 疗效评价[2]。
两组病人在治疗前与治疗30d后评定疗效,以fugl-meyer方法评定手、腕、上下肢运动功能,总分为100分;以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改善情况。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5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改善能力与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促通治疗对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_陈庆法
康复医学科 !$$!:$4!!$$#:"! 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 痛患者 3$ 例。 纳入标准: 符合 "&&’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 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来本科前均未进行过 正规康复治疗; 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经临 床诊断并经 f 射线片或 UV 检查确诊为肩关节本身的 疾病、 颈源性肩痛者。按治疗单的序号将 3$ 例患者分 为促通仪组与对照组各 4$ 例,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病 。 种和病程等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g $5$’ ) 设计、 实施、 评估者: 设计和评估为作者, 实施为经 过培训的治疗师, 单盲法评估。 干预措施: 两组均采用神经促通技术训练, 促通仪 组加用神经肌肉促通仪治疗,所有治疗 " 次 ! J , "$ 次 为 " 个疗程, 治疗 4 个疗程。 神经促通技术: 仰卧位时, 患侧肩胛骨下垫枕, 使 其处于前伸位, 肘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 腕关节和手指 伸展, 患侧卧位肘, 患侧肩前伸, 前屈伸肘, 前臂旋后, 注意纠正肩胛骨的下沉, 后缩及肱骨的内旋、 内收, 以 减轻肩带肌的痉挛。 双上肢伸展充分上 ^,H+EG 式握手; 举, 多次反复进行, 卧位, 坐位均可。 治疗师一手固定肱 骨近端, 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 被动地完成各个方向运 动, 肩关节屈曲, 外展运动, 肩胛骨的旋转和盂肱关节
!"#$ %+,-.#/&01*2&3# #))#425 0) )*4&/&2*2&0$ 2"#1*67 0$ .0201 )8$42&0$ 0) 866#1 /&.9 &$ 6*2&#$25 :&2" "#.&6/#’&* *$; 5"08/;#1 6*&$,$%&’(()& *+’,%)-’( .-’(/) <==>?@ ( AB) : <CDB 陈庆法,促通治疗对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EFG,中国临床康复, <==>H@ ( AB): <CDB E:::,I’/4J),40.G
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分析
[】 蔡 应 木 , 晓 阳, 向群 . 扰 素 抗 病 毒 应 答 途 径 新 基 因— — 4 焦 叶 干
干 扰 素 激 活 基 因2 结 构 和 功 能 研 究 进展 [] 际检 验 医学 杂 O J. 国
合应 用神 经促 通技 术 与 电针 灸 治疗脑 卒 中偏瘫 能 够提 高患者 本体 感 觉信 息的输 入 ,促进 肢体 运 动反 应 ,避 免发生肢 体 痉 挛,有利 于 医结 合 治疗 流 行 性腮 腺 炎 的疗 效 观察 [】 8 刘 中西 J.
吉 林 医学 , , (7:7 2 13 2) 3. 0 2 1 5 1
腺炎合 并脑膜 脑炎有不错的疗效 。
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 电针灸对脑 卒 中偏瘫 患者运 动功 能康复的疗效 分析
本研究 显示 ,联合 组治疗 的总有效率 显著高于干扰 素组和更昔 洛 韦组 ,差 异有统计学意 义 (<0 5 ;意识恢复时 间显著短 于其 他两 P .) 0 组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0 5 P . )。总之 ,采用干扰素联合更昔 洛韦 0 的办法 治疗流行性腮 腺炎合 并脑膜脑炎 临床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值
志 , 0 ,81:1 24 . 2 7 () — , 0 2 4 4 5
影响宿 主细胞蛋 白质合 成 ,同 时干扰素可 以激 活 巨噬细 胞吞噬功 能。
.
2干扰素能迅速清 除病毒 ,同时也能 阻止病毒 的进一步损伤 ,防止 b
[】 汤 先 团, 5 陈娟 . 素联 合更 昔 洛 韦治疗 流行 性腮 腺 炎合 并脑 膜 干扰 脑 炎3 例疗 效观 察 [ . 古 中医药 , 1, (1: .3 6 J 内蒙 】 2 02 2 ) 25 . 0 9 5
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
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宋云锋(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准确置入掀针,最后使用胶布进行固定,通过掀针持续刺激相关穴位而发挥一定的治疗功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5]。
本次研究行掀针治疗时选取肝俞、胆俞与三阴交作为体穴,选取角窝上、角窝中、心、缘中作为耳穴,通过刺激体穴与耳穴的方式疏通经脉,改善患者心率。
肝俞属太阳膀胱经,针刺该穴位可缓解目眩;胆俞具有疏肝利胆之效,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肝炎等疾病;三阴交调补肝肾,选取该穴位进行针刺可对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进行调整。
在养血平肝止眩汤基础上联合掀针治疗,能够增强疗效,通过内服与针刺平衡阴阳与调理肺腑,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养血平肝止眩汤联合钦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改善其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心率与体重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汪细球.养血平肝汤联合硫酸镁对肝肾阴虚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液动力学状态及血清Hcy 、vWF 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25-126.[2]郝爱聪.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8,33(15):119-12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4]孔婉文,何逸,麦玉妹.加味平肝降压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心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237-1239.[5]谈晓东,潘玉璟,蒋文波,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7):794-799.(收稿日期:2020-12-09)【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作用。
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脑卒中在中医学上称为“中风”,在西医学上可称为“脑血管意外”,指的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分为出血型脑卒中和缺血型脑卒中,进而可导致患者出现以偏瘫为主的运动功能障碍。
从而严重限制病症的正常生活。
众所周知,脑卒中典型特点是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近些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
上肢功能障碍作为主要的运动功能障碍之一,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一些系统综述研究表明,在康复治疗中延长干预时间或增加康复训练重复次数对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而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是一种基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主张运用高重复率目标导向性训练和神经促通技术相结合的徒手治疗方法[2]。
因此,使用川平法治疗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已被认定为脑卒中病症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且也是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
根据神经可塑性的原则,病症的治疗过程包括:将多种信号传递给病症的感官,病症的感觉传导器会接收来自外界的多种刺激,包括模拟、重复、适当的视觉反应等,从而使病症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恢复正常的身心状态的最终结果[1]。
一、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日本的反复促进性治疗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神经康复方式。
日本鹿儿岛大学的川平和美教授,凭借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汇集数千例偏瘫病例的病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方案。
川平法是一种有效的神经系统修补技术,特别是针对那些因脑卒中导致的单侧麻痹或脊髓损伤导致的四肢麻痹的患者[3]。
它不仅能够帮助那些在想6个月内完成康复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患者,还能够帮助那些想要更好地缓解他们的痛苦实现生活自理的患者。
目前“川平法”在日本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日本国家电视台NHK专门为此拍摄了纪录片,并于于2018年登陆日本全国电视台,川平法与传统的功能性治疗方法相比,拥有更加出色的疗程和更高的安全性[46],因此已成为当前脑卒中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案。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现状
失了对 随意性运动功能的调控作用 , 而产 生由低级 中枢控制 从
下的 以痉 挛为 基 础 的异 常 运 动模 式u 。中风 偏瘫 (pp cc J aol t ei hmpei 明显的痉挛 出现 约在 发病 后 3周 , ei g ) la 痉挛 一般 持续 3 个月左右 - , 由于误治 、 2多 J 或失治等原 因使痉挛状 态(psey sa it t i)
医学界 的重要课题之 一。近年 来 中西 医结合 治疗脑卒 中后 痉
挛性偏瘫方面取 得 了一定 的成 果 , 目前 的治疗手 段 , 主要有 以
下 几种 。
运动再学 习法在脑卒中后康复中的对 照研究 中发现 , 运动再学
习疗法对运动功能 的改善 更为显 著- , 法有 望在 2 世 纪脑 7此 J 1
习或再训练的过程 。认为 实现功 能重组 的主要 条件是 需要进
行针对性 的练习活动 , 习的越多 , 练 功能重组就越有效 , 特别是 早期练习有关的运 动。在瑞典 、 澳大 利亚 和英 国, 对治疗 师 的 问卷调查 中发现- ,o 纪 6 年代治疗 方法 多采 用 P F技术 , 6 2世 J o N 7 年代 B m so 0 n nt m和 B bt技术 占主导地位 ,o年代则是 Cr r oa h 8 a t
1 功能训 练
() 1运动疗 法 :0世 纪 6 2 o一7 0年代 , 现 出多 种不 同的运 涌 动功能康复技术 , 较为著名 的有 Bbt、 n ntm、os R o oa B m so V s 和 od h r 等疗法 3。①B bt oa h技术【 本 法治疗 的关键是 提供适当的刺 , 激来引出正常姿势与运动的基本模式 , 同时使异常模式受到抑 制。如利用反射抑制模式 , 将头抬高至过伸 位可促进身体其他 部分 的伸肌紧张而抑制屈肌张力 , 头屈 曲能 促进身体其他部分 的屈曲而抑 制高 张力 的伸肌 。② B m so n nt m技术 … 本法 是通 r 4,
中医按摩联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 40例临床观察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 比表 [ 例 ( %) ]
2 . 2 两组 患者临 床疗 效 比较 实 验组 患 者显 效 1 4例 、有 效l 7例 、无效 9例 ,总有效率为 7 7 . 5 % 。对照组 患者显效 1 0例 、有效 1 5例 、无效 1 5例 ,总有效 率为 6 2 . 5 %。差异 具有统计学 意义 ( P<0 . 0 5 ) 。具体见表 2 。
理 ,计量数 据用均 值 ±标准 差 ( ± S )表 示 ,计数数 据采 用 卡方 检验 ,P<0 . 0 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2 . 1 两组 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对 比 实验 组优于对 照组 ,差异具有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具体见表 1 。
临 床 研 究
Cl i n i c a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5 5・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 ,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运动功能及 日常生活能力方 面亦有较好 的效果 ,值得I 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中医按摩 ;神 经促通技术 ;脑卒 中;偏瘫 ;肢体痉挛 【 中图分类号】 R 7 4 3 . 3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 4 )0 6 — 0 0 5 5 — 0 2
在患者康复 的过程 中,痉 挛是 评定 患者康 复进 度 的重 要指标之一 。在对偏 瘫 患者恢 复过 程 中运动 能力 的追踪 调 查结果显示 … ,偏瘫患者 在康 复 的过程 可 以大致分 为如 下
康复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偏瘫46例疗效观察
康复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偏瘫4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康复疗法结合针灸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
方法:治疗组46例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
康复训练法原则相同。
结果: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组患者在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病情稳定后,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法结合针灸治疗。
具体操作治疗如下:2.1康复训练。
主要采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程度的不同,分别进行相应的训练[2],包括:①良姿摆放:避免上肢过度曲屈,下肢过度伸直;②电动起立床:预防直立性低血压,获直立感觉刺激;③肢体被动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④搭桥训练:训练躯干肌肌群,促进姿势反射,训练骨盆控制能力,促进下肢分离运动;⑤翻身训练;⑥起坐训练;⑦坐位平衡训练;⑧坐站转移训练;⑨站立训练;⑩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
每日1次,每次治疗40min,10次为1个疗程。
2.2针灸方法。
2.2.1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位为主。
上肢:肩、臂、曲池、外关、合谷穴;下肢:伏兔、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丰隆穴。
2.2.2操作方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取3寸不锈钢毫针、针刺,头针取患侧运动区、平衡区、足感区,常规消毒针刺。
体针在软瘫期针刺瘫侧上肢阴经穴,选用极泉、尺泽、内关、鱼际等穴;下肢取阳经穴,选用环跳、风市、足三里、丰隆、昆仑、解溪等穴。
痉挛期针刺瘫侧上肢阳经穴,选用肩、臂、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瘫侧下肢取阴经穴,选用血海、阴陵泉、悬钟、太溪等穴;常规消毒针刺。
头针和体针针刺得气后,治疗4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法,评定患者上下肢和手的功能,运用改良的barthd指数量表评定adl,分为良(≥60分),中(59~41分),差(≤40分)。
全部患者均评定2次,第1次于治疗前仅进行brunnstrom分级评定,第2次于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brunnstrom分级评定和adl评定。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时间资料(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收集7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资料,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处理。
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康复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联合针灸、推拿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7.30%明显更高(P <0.05),观察组NIHSS(5.34±1.05)分,FMA(78.84±8.67)分评分更优(P<0.05),观察组6MWT(409.79±36.94)m,BBS评分(48.96±7.08)分,评分更优(P<0.05)。
结论: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治疗手段应用优势明显,通过应用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借助针对性治疗,可优化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6min步行距离,优化患者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后偏瘫;针灸;推拿引言: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病,高发于老年人群,患者残疾率、病死率较高。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使该疾病患者患病率显著提升,虽然在医疗技术发展的情况下,患者致死率明显下降,但是患者仍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
相关研究显示,即使脑卒中患者在诊治成功后,仍伴随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其中,偏瘫属于最为常见的症状,将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严重。
当前临床研究显示,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采取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优化运动能力,进而提升患者训练效果,保障康复质量。
但是在后续临床研究中,发现在单纯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的情况下,部分患者仍然效果仍然不理想。
因此,要求临床应在实施康复治疗基础上,积极配合其他有效方法,进而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偏瘫属于中风返修,认为该疾病主要与年老气虚密切相关,导致气血瘀滞,进而引发疾病。
同时,受到肝肾不足影响,加之阴液亏损,也会导致疾病出现。
临床认为气血瘀滞是该疾病的病机。
因此,应坚持益气活血、疏经通络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维普资讯
90・ 7
f 国临 床 康 复 2 0 0 2年 4月 第 6卷 第 7期 C i eJ h ̄  ̄ma o i l ea itt l A r 0 2 Va 6 N l f L c hblai , pi20 . t . o Ci a R n i  ̄ l
倒经头颅 C T证 实 的 脑 卒 中 患 者 急 性 期 均 接 受
÷ 数 治 疗 或 常 规 的 临 床 治 疗 。其 中男 2 皇 4倒 女 1 6侧 ; 龄 4 年 3~
7 ,平 均 6 9 1岁 ;病 程 均 <2个 月 脑 出 血 l 1倒 ,脑 梗 死 2 9
剑 右 侧 偏 瘫 2 1例 , 左 侧 偏 瘫 1 9铡 。 不 包 括 短 暂 脑 缺 血 发 作
h m  ̄ g cpain s,4 er c ie i r tan n t uo o i a iia o te l u sa eman p r a Re ul atrr ri h wn ge t e Jl l te t h ̄ e ev dgat er ii g wih ne r lg cf cltt n e h q e st i a p o ch ;e rr i h s t fe etan s o r a
偏 瘫 是 脑 卒 中 最 常 出 现 的 症 状 和 体 征 +偏 瘫 肢 体 的 运 动 功 能 能 吾 恢 复 ,直 接 影 响 着 病 人 的 预 后 为 了 使 患 者 瘫 肢 功 能 早 日恢 复 ,我 们 采 用 以 促 通 技 术 为 主 的 神 经 肌 肉 再 训 练 方 法 进 行 圳 练 患 者 上 肢 操 作 能 力 和 下 肢 步 行 能 力 都 有 较 明 显 改 善 ,现 车 苷5年 来 收 八 院 治 疗 的 脑 卒 中 患 者 4 倒 进 行 总 结 , 析 报 道 如 0 分
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
路的某些部分, 使过度增高的肌张力 下降, 达到缓解痉 挛的 目的, 同时不损害残余的运 动、 感觉功能[] 5。手术方法包括 神经 切断、 高选择 性脊神经根切断 、 脊髓部分 切断 、 腱切 肌
经肌接头传递的周围作用所致 。 巴氯芬是一种 G B 。 A A 受体 激 动剂 ,在临床上能有效抑制肌痉挛, 目前 已经被广泛使 用, 使用 巴氯芬可 以导致单突触和多突触抑制 。赵萍等 … 对2 0例肌张力增高 、 痉挛 的脑血管病康复期病人在神经肌
肉促 通 疗 法 的 基 础 上 给 予 巴氯 芬 治 疗 , 程 3 2 病 — 8个 月 , 对 服 药 前 2周 与 服 药 后 2周 , 药 后 2周 与 4周 、 与 6周 服 4周 的 生 活 自理 能 力 (D A L指 数 ) 别进 行 比较 , 果 显 示 有 统 分 结
后 患者 肌 张 力 明 显 降低 , 动 和功 能状 态 显 著 改 善 , 活 同时 电 生 理 学 检 测 显 示 M波 和 H波 反 射 显 著 降低 , m x M a 比 但H a / m x 值 并 未 发 生 改 变 , 明 B X A并 不 影 响 中 枢 运 动 神 经 元 说 T— 的 兴 奋 性 , 和 H波 反射 波 幅 的 降 低 可 能 是 B XA对 神 M波 T—
计 学意义 ( <O 0 ) 表 明巴氯芬能促使运动机能 由第 3阶 P .5, 段进入第 4阶段 , 提高运动疗法的康 复效果 。 妙纳是一种 中 枢性抑制剂 , 对 一系、 系有抑制作用 , 多突触反射抑 对 制作用强 , 并可进一步作用 于脑 中枢 。凌振芬等[ 应用妙 2
状态是妨碍肢体功能进一步好转的最大障碍 ,有 的甚至停 留在高痉挛状 态。因此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恢复成为一个亟
Rood技术临床应用概述
脑卒中是因脑部发生血运障碍而导致脑组织 损 伤 、脑内细胞死亡的一组疾病。肢体功能障碍是 脑 卒 中 后 最 主 要 的 临 床 症 状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日 常 生 活 活 动 能 力 和 生 存介:谭小玲(1990-),女,学士,康复治疗师,研究方向:脑卒中康复。 a通讯作者:姜迎萍(1976-),女,博士,主任医师,研宄方向: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研宄。
Rood技 术 又 称 多 种 感 觉 刺 激 疗 法 ,系 属 生 物 反 馈 技 术 。由美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Margaret Rood于 2 0 世 纪 9 0 年 代 创 立 ,是神经发育学治疗方 法 中最早的方法m。它 是 在 特 定 器 官 如 皮 肤 、关节 等 区 域 使 用 多 种 感 觉 刺 激 ,通 过 感 觉 反 馈 环 路 调 节 脊 髓 传 出 纤 维 的 兴 奋 性 ,改 变 特 异 性 靶 肌 肉 的 皮 肤 感应 器 ,从而取得局部通促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 临床康复中应用Rood技 术 ,本研究对现有文献进行 总 结 分 析 ,阐 述 其 可 能 的 发 挥 的 作 用 机 制 ,以更好 应 用 及 发 展 Rood技 术 。 1 Rood技术原理概述
予大量反复有目的感觉及运动反应的刺激和运动。 Rood技 术 主 要 通 过 包 括 温 度 刺 激 、机械性刺
脑卒中偏瘫康复方法的研究现状
脑卒中偏瘫康复方法的研究现状康哲峰【摘要】@@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在我国约80%的脑卒中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偏瘫发生率最高,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相关报道很多,笔者经查阅大量资料将近年来对脑卒中偏瘫后的肢体恢复方法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1(024)019【总页数】2页(P2309-2309,2312)【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作者】康哲峰【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中医康复,河北省保定市,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7.9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
在我国约80%的脑卒中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偏瘫发生率最高,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
因此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相关报道很多,笔者经查阅大量资料将近年来对脑卒中偏瘫后的肢体恢复方法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肢体康复介入时机现代康复医学强调的早期康复扭转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的错误观念。
赵瑞祥[1]认为,随着康复开始时间的推迟,康复疗效呈递减趋势。
薛慎伍[2]研究表明,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最快,因此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脑卒中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时应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
一般来说,发病3d即可进行被动功能训练。
王玉龙[3]认为人体大关节在静止运动3周后会挛缩变形,患肢的早期被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减轻痉挛及失用性萎缩,防止发生肌肉韧带挛缩,预防关节僵直引起的活动受限。
因此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4]。
2 早期体位护理体位护理是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位护理的康复术语称良肢位,是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所处的一种良好体位或姿势[5]。
Brunnstrom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临床观察
Brunnstrom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临床观察锁建军;杨红旗【摘要】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肢体恢复情况及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偏瘫病人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康复技术治疗: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能力训练、下肢分离运动、牵张训练、神经促进技术、骨盆控制训练.每日2次,每次2 h.试验组给予Brunnstrom技术治疗,进行Ⅰ~Ⅵ阶段患肢(上下肢)康复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积分降低,FMA 评分及ADL的BI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NIHSS积分较低(P<0.05),FMA 评分、ADL的B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Brunnstrom技术能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肢体康复疗效,降低致残率.【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7(015)011【总页数】4页(P1395-1398)【关键词】脑梗死;偏瘫;Brunnstrom技术;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作者】锁建军;杨红旗【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三门峡 472100;河南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R255.2脑梗死是一种脑组织损伤性疾病,由于脑组织血液、氧气供需障碍,致其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又称脑梗塞或缺血性脑卒中[1]。
脑梗死临床分型常分为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等,在脑卒中发病率中,脑梗死的发病率最高为80%[2]。
任何年龄段人均有可能发生脑梗死,脑组织损坏程度由血栓部位和大小决定[3],发生脑梗死病人以45岁~7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
不同频率电针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评价
不同频率电针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评价刘兵;林军华【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28)016【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频率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低频(3 Hz)电针组45例、高频(12 Hz)电针组42例,两组患者在促通技术基础上采用两种不同频率进行电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Rivermead指数评定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测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两种不同频率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且以低频电针组疗效更为明显.【总页数】3页(P1503-1505)【作者】刘兵;林军华【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庐山疗养院康复理疗科,江西,九江,332000;南京军区庐山疗养院康复理疗科,江西,九江,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电针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疗效 [J], 殷建权2.电针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偏瘫性肌痉挛 [J], 顾晓园;励建安;胡智慧3.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临床评价 [J], 陈佳佳;陆必波;余海4.神经促通技术结合电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J], 郭宇;于革会;白光;党玉兰;尹彤;王静5.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评价 [J], 屈晓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具 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治 疗,具体操作是按摩时患者取功能位 ( 或仰卧位) ,患侧 下肢腘窝处垫高 10cm 左右; 上肢置体旁,尽量伸直,掌心 向床面。每日治疗 1 次。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 方法,应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采取一对一的办法,其主 要内容有健康肢体的位置处理; 肌体按摩; 主、被动集体 全方位运动; 坐姿训练; 尽量减少非正常运动; 站立、行 走练习; 下肢负重练习;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 ADL 训练) 等。治疗频率为每日 1 次,每次的治疗时间大约为 1h。 1. 3 疗效评定标准[3] 显效: 病人的肢体运动、智力、反 射、意识均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超过 5 级; 有效: 病人的肢体运动、智力、反射、意识都有所好转,神经功 能恢复情况超过 3 级; 无效: 病人的智力、反射、意识都 情况没有好转,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为 2 级。 1.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 理,计量数据用均值 ± 标准差 ( x ± s) 表示,计数数据采 用卡方检验,P <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实验组优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具体见表 1。
8 ( 20. 0)
7 ( 17. 5)
3 ( 7. 5)
14 ( 35. 0)
P
0. 00
0. 038
0. 031
0. 247
0. 108
0. 044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显效 14 例、有 效 17 例、无效 9 例,总有效率为 77. 5% 。对照组患者显效 10 例、有效 15 例、无效 15 例,总有效率为 62. 5%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具体见表 2。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表 [例 ( %) ]
组别
Ⅰ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Ⅵ级
对照组 ( n = 40)
0 ( 0. 0)
11 ( 27. 5)
12 ( 30. 0)
4 ( 10. 0)
0 ( 0. 0)
13 ( 32. 5)
实验组 ( n = 40)
0 ( 0. 0)
8 ( 20. 0)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亦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按摩; 神经促通技术; 脑卒中; 偏瘫; 肢体痉挛
【中图分类号】 R743.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8517 ( 2014) 06 - 0055 - 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8517 ( 2014) 06 - 0056 - 01
腱鞘炎是一种十分常见性的骨外科疾病[1]。当受到肌 分 别 为 98. 0% ( 49 /50 ) 、4. 0% ( 2 /50 ) ; 86. 0% ( 43 /
腱和腱鞘的长期挤压和摩擦会使得腱鞘出现增厚或者狭窄 50) 、12. 0% ( 6 /50 ) ;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痉挛是评定患者康复进度的重 要指标之一。在对偏瘫患者恢复过程中运动能力的追踪调 查结果显示[1],偏瘫患者在康复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如下 几个阶段: 肌肉呈弛缓状态; 肌张力增加,出现痉挛; 可 随意引发共同运动; 进行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分离动作; 随意运动。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因为锥体束休克,而低位中 枢尚未表现出作用所致的弛缓性完全瘫痪期。运动控制能 力下降主要是在机体的自主运动恢复后出现了痉挛和共同 运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的机体的功能缺陷。 上肢表现为主要以屈肌痉挛为主的 “屈肌模式”、下肢则表 现为主要以伸肌痉挛为主的 “伸肌模式”,表明了上、下肢 体运动功能在卒中偏瘫后恢复过程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状态。 长期以来笔者应用中医按摩手法和神经促通技术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9 年 2 月至 2012 年 6 月我院针灸 科收治的 80 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实验组中 男性 25 人,女性 15 人; 年龄最小 47 岁,最大 79 岁,平均 年龄 ( 58. 2 ± 2. 6) 岁; 对照组中男性 22 人,女性 18 人; 年龄最小 51 岁,最大 82 岁,平均年龄 ( 60. 4 ± 3. 1) 岁。 所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病症的诊断[2]。两组
患者的跟踪采访也证明了无论是痉挛状态的改善和运动功 能的恢复亦或是自理能力的提升,均显示实验组治疗疗效
·5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西医合用独一味治疗腱鞘炎 50 例临床观察
试验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独一味胶囊 ( 甘肃 独一味 生 物 制 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批 准 文 号: 国 药 准 字 Z10970053,0. 3g / 粒) 治 疗,3 粒 / 次,3 次 / d。两 组 患 者 7d 为 1 疗程,治疗 2 个疗程。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 患者的疼痛消失,且获得功 能恢复到正常。显效: 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的减轻,局部 按压无疼痛,活动功能存在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效: 患者
而导致腱鞘炎。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的手指屈伸功能丧失, 0. 05) 。详细如表 1。
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爆出因 “打飞机” 游戏而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 %) ]
导致的腱鞘炎发病,可见长期的手机游戏也是一个导致腱 鞘炎发病的不可规避的新发病因。我院对收治的患者采用 独一味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 年 6 月至 2012 年 10 月收治的 100 例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和治疗的对象。病变部位: 拇指 40 例,食指 30 例,桡骨茎突 30 例。年龄在 40 ~ 70 岁,平 均为 ( 56. 5 ± 1. 0) 岁; 其中男性 46 例,女性 54 例; 病程 在 0. 2 ~ 3. 5 年,平均为 ( 1. 2 ± 0. 3) 年。按照随机数字表 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程和 病变部 位 等 一 般 资 料,差 异 不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 将 1ml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 + 2. 0% 盐酸利多卡因 2ml 进行混合。对患者的患处进行常规消毒 处理,然后选择疼痛较 为 集 中 的 位 置 进 针,深 度 达 到 骨 膜[2]。在没有回血的情况下注入少许,以 缓 解 患 者 疼 痛。 然后稍微退针再推注药物,如果不存在阻力,则说明针头 在肌腱与腱鞘之间。如果存在较大的阻力,则说明针头在 肌腱内。此时需维持一定的压力,然后退针。当压力减轻 时,则注药 0. 5 ~ 1. 0ml。
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实验组采用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在治疗结
束之后依据 Ashworth 痉挛等级评定、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性评定、集体运动能力等级、自理能力等四个数据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
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77. 5% ,优于对照组的 62. 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结论: 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改善
表 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表
分组 实验组 ( n = 40)
显效 14
有效 17
无效 9
总有效率 ( % ) 77. 5*
对照组 ( n = 40) 10
15
15
62. 5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3 讨论 现代康复医学的观点认为,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运动
神经元受损后导致了脊髓的兴奋性变得活跃,对外界的刺 激功能异常增高,主要表现在肌张力异常和控制紊乱,上 述的机制导致在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出现了痉挛现象。根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无效 有效率 ( % ) 复发
试验组 50 36 ( 72. 0) 13 ( 26. 0) 1 ( 2. 0)
98. 0* 2 ( 4. 0) *
对照组 50 30 ( 60. 0) 13 ( 26. 0) 7 ( 14. 0)
86. 0 6 ( 12. 0)
注: 与对照组相比,* P < 0. 05。
经过此次研究发现,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复发率低 于 对 照 组,可 见 对 腱 鞘 炎 患 者 采 用 独 一 味 治 疗, 可有效 地 改 善 患 者 的 症 状, 减 少 复 发 率, 值 得 临 床 推 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爱军,任凤霞,赵毅民. 藏药独一味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国药 学杂志,2011,02: 102 - 104. [2] 赵强,吴青. 腱鞘炎局部封闭治疗疗效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 医 学专业) ,2012,06: 180 - 181.
3 讨论 在临床上腱鞘炎是一种常见且多发性的疾病[4]。其在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史长且症状严重,同时患者的体征较 少[5]。在对患者治疗时,主要是消除患者腱鞘的炎症性反 应和增生以及粘连等。同时恢复患者的肌腱和减少正常形 态。对患者采 用 曲 安 奈 德 和 利 多 卡 因 进 行 局 部 封 闭 治 疗, 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消除水肿和抑制炎症等。但患者疾病复发率比较高。独一 味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且含有 17 种氨基酸和 21 种微量元 素,其具有非常好的止血和镇痛以及活血化瘀效果,同时 还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效果,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增强患者抵抗力。经过研究表明,独一味具有降低患者血 液高粘滞状态,对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有效地 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和组织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