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义治鼻衄七法
中医问诊之鼻衄的问诊
鼻衄的问诊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药问诊之鼻衄的问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鼻衄即鼻出血。
古代医家根据鼻衄症状、病因病机不同,分别称做“鼻大衄”“脑衄”“鼻久衄”“鼻衄不止”。
根据其病因不同又有“虚劳鼻衄”“伤寒鼻衄”“时气鼻衄”“热病鼻衄”“温病鼻衄”“五脏衄”“酒食衄”等称谓。
本病发生有虚实不同,实证可因肺经蕴热、邪热犯肺以致肺经热盛;或因过食辛辣炙煿以致热蕴于胃,而胃火炽盛;或因七情因素,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肝火上逆。
这些火热之邪循经上蒸鼻窍,灼伤脉络可致鼻衄。
虚证可因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灼伤鼻腔脉络所致;或因脾虚不能统血而发生鼻衄。
本病治疗以止血为主要治则,但应根据其病因从本论治,井配合局部压迫、填塞等法止血。
西医除外伤以外,各种原因所致的鼻出血均可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通过问诊,有血自鼻孔流出即可诊断。
鼻出血多时,可从口出,故应与咯血、呕血相鉴别,应询问血从鼻出,或从口出,血中有无痰液,有无食物残渣,还应询问既往有无相同病史,鼻出血是限于一侧鼻腔,还是两侧鼻腔,还是交替出血。
还应结合鼻检查,鼻腔内有无充血、静脉曲张、糜烂、溃疡、肿瘤等局部病变。
本病辨证论治,应通过问诊了解病情缓急,出血量多少,血色深浅,结合全身症状进行分型,一般说来,起病急,出血量多,血色红,伴面红热,口鼻干燥多为实证,而病程长,时作时止,血量不多,色深红,伴手足心热为肝肾阴虚;量或多或少,色淡红,伴纳少便溃者为脾气虚弱。
鼻衄的中医辨证与施治
鼻衄的中医辨证与施治作者:吴长欣来源:《老友》2016年第01期“鼻衄”即鼻内流血,日常生活中常见,且青少年、老年人偏多,该证常以热证居多。
需提醒的是,一旦发生鼻衄,患者应取坐位,以免血流入咽喉,头部不能前倾过低而应保持笔直后仰,解开衣领、腰带,进行填塞、挤压止血治疗。
常用如下措施进行治疗:1.用药棉蘸些白醋,塞入鼻衄之孔;2.用手指适宜力度挤压患侧鼻翼5~7分钟:3.冷敷鼻翼部及印堂穴;4.患者举起鼻衄对侧手臂,也可用布条扎其中指根部:或坐椅上用热水泡双脚,或用力挤按鼻衄对侧足的昆仑、太溪二穴;5.大蒜头去衣捣成泥,敷鼻衄对侧足的涌泉穴;6.用干净纸巾卷成小筒装入云南白药、田七粉、马勃三药中的一种,吹入鼻衄之孔:7.空心菜半斤洗净捣烂加白糖10克,冲入沸水,凉后饮用;8.鲜生地、白茅根适量煎汤服:9.黄芩15克水煎取汁和白芨粉10克调成糊,涂抹于鼻根部,干后再涂,保留2小时后洗去;10.石榴若干洗净取皮榨汁饮用,每次200毫升,每日2次;11.黄芩、生白芍、藕节、丹皮冷水浸泡后水煎取汁服。
若采用上述措施效果不佳者。
应找中医及时辨证施治。
1.如见于风温等外感证者,即在辛凉清解方内加上丹皮、白茅根、白茅花:2.肺素有热迫血上溢者用鸡苏散(薄荷、黄芪、生地、阿胶、茅根、麦冬、蒲黄、贝母、双皮、桔梗、甘草);3.烟酒过度或辛辣等引起者热在阳明当用玉女煎(生地、生石膏、玄参、知母、牛膝)加芦根、茅根;4.因肝火偏旺,多伴有烦躁头胀者,该用清衄汤(生地、赤芍、当归、香附、黄芩、山栀子、侧柏叶、黄连、赤苓、甘草、藕节);5.有阴虚虚火,稍有劳动即出鼻血者,或在洗脸时鼻易出血且久久不愈者,当用玉女煎去生石膏加玄参、阿胶、天冬、藕节;6.若是出血多而不止,出现昏晕者,急救方可用百草霜6克,糯米汤调服(百草霜即是烧茅草附于鍋底的黑色烟灰.现难找到了,也可用生藕汁、生地黄汁、大蓟汁加入蜂蜜调服.加外用如上的外治法);7.伤寒证当汗不汗热盛迫血为衄者,一般可随衄而解,称为“红汗”而愈,若不见愈,须尽快慎重处理。
治疗鼻衄一剂经方显奇效
治疗鼻衄一剂经方显奇效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运用经方辨治鼻出血障碍(鼻衄)。
医师简介
邹明奎,男,四川宜宾人,大专,中医医师,经方传承人,师从多名中医专家,现随刘丹老师向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系统学习经方。
本人对《伤寒论》的理论颇有研究,临床上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临床擅长治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尤擅长用经方治疗脾胃病、肝胆病、心脏病、妇科病证,对多种疑难杂症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概述】
鼻出血(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
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
【邹明奎医案】
患者江某,女,39岁,近几日晨起皆见鼻中有血,无外证,饮食二便正常,舌淡胖苔薄,中间有少许竖纹。
辨为脾不统血轻证,脾阳
虚弱导致血不归经而出现鼻衄。
考虑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人参10克干姜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附片15克玄参15克。
2剂水煎加生姜7片。
【结果】
服一剂后鼻衄消除,未有任何不适感。
遵义经方研究所
勤求仲景博识经方。
老中医治疗鼻衄医案大全
老中医治疗鼻衄医案大全鼻衄丁甘仁医案阴虚质体,风燥之邪袭肺,引动肝火上升,始而气短,继则鼻红。
先宜清燥润肺而化痰瘀。
冬桑叶二钱,粉丹皮二钱,甘菊花三钱,生石决八钱,茜草根二钱,侧柏炭钱半,川象贝各二钱,鲜竹茹二钱,薄荷炭八分,黑稆豆衣三钱,白茅根两扎,白茅花(包)一钱,夏枯花钱半。
(《丁甘仁医案续编》)。
初起身热形寒,即鼻衄如涌,吐血盈碗,口干不多饮,人夜烦躁不安,脉濡数,舌边红,苔薄腻。
伏温之邪在营,逼血妄行,大忌骤用滋阴,恐温邪不得从阳明而解也。
黑荆芥一钱五分,轻马勃八分,连翘一钱五分,白茅花根三钱,冬桑叶三钱,淡豆豉三钱,象贝母三钱,侧柏炭一钱五分,粉丹皮一钱五分,竹茹一钱五分,黑山栀一钱五分,薄荷叶八分。
复诊:投药两剂,吐衄均止,身热转盛,苔腻稍化,脉仍濡数。
伏温之邪,由营及气,由里达表,佳象也,仍与辛凉清解,以泄其温。
薄荷八分,淡豆豉三钱,象贝三钱,连翘一钱五分,朱茯神三钱,赤芍一钱五分,桑叶三钱,黑山栀一钱五分,竹叶三十张,竹茹一钱五分,茅根(去节)一两。
(《丁甘仁医案续编》)。
施今墨医案时某,女,19岁。
两年来齿龈经常出血,时发鼻衄,两腿均现出血点,月经量多,经期不定。
近时头晕而痛,心跳气短,全身乏力,来诊时曾化验血小板8万。
经某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舌质淡,脉沉弱。
辨证:齿龈、鼻腔经常出血,癸水量多,两腿时现溢血斑点,均是血不归经之象,原于血燥心火过盛,迫血妄行,出血愈多,营分益亏,转而心阳不振,故心跳、气短、头晕等症遂现,舌质淡,脉沉弱,是气虚血亏之故。
治法:养心益气摄血。
方药:生地炭30克,沙蒺藜10克,川杜仲10克,熟地炭30克,白蒺藜10克,川续断10克,二仙胶10克(另烊化兑服),陈阿胶10克(另烊化兑服),祁艾炭10克,侧柏炭12克,紫丹参10克,当归身10克,朱茯神10克,朱寸冬10克,炒远志10克,炙黄艾25克,漂白术6克,炙甘草6克。
二诊:前方服二十剂,除出血减少外,余症无大进退。
衄血9方
衄血9方(以下九方由河北诸医提供,下不累注。
)第一方:外贴止衄膏主治衄血(家传方)处方:独头蒜一头或两头,黄丹一钱至二钱用法:将蒜与黄丹共捣为泥,贴于足心,右鼻腔出血贴左足心,左鼻腔出血贴右足心。
贴后十至二十分钟衄血即止。
止后将药擦去。
反应:贴药处有时发生水泡。
附:《简要济生方》中治鼻衄血方:“治鼻血不止,服药不应者,用蒜不故,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战斗许,左鼻出贴左足心,右鼻出贴右足心,两鼻俱出贴之立瘥”。
第二方:二鲜甜汤主治鼻衄务。
民间验方。
处方:鲜苇根一两,鲜小蓟连根服,一棵,生地一两,白糖少许用法:水煎服。
根据病情轻重,体格强习,年龄大小,作一次或数次服。
按:本方药性清凉,治衄血之伴有热象者,最为适宜。
苇根味甘性寒,能滋阴增液,益胃降火,入肺胃二经。
小蓟可作菜食,成熟后顶端开紫花,叶边有刺扎手。
味甘性温,善理血分,功能破宿血,生新血,用治各种出血症皆效。
本方用量太轻,可用至三至五株。
《日华诸家本草》谓,生地甘寒无毒,主伤中,逐血痹,长肌肉,填骨髓,润皮肤,治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
刘元素谓:生地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除皮肤燥,去诸湿热。
可治内部热盛,凉血行血。
第三方:鼻血录主治鼻衄处方:龙骨三钱,白芍三钱,槟榔三钱,穿山甲(炮)三钱,赤糖四两用法:四味药以水三茶盅,煎至一盅半,将赤糖顷于碗内,用药汤溶化,于空腹时温服。
按:龙骨性涩善收,镇静药,亦为血收敛药。
功能潜浮阳,镇静安寐。
用为止血剂,可治崩漏带下,肠风下血、吐血、咯血。
白芍敛阴平肝走血分,佐龙骨固涩止血。
山甲通经散瘀。
槟榔下气,气下则血降。
四味组合,有收有敛,有散有降。
但四味等量,功散力较中,固涩力较弱,使用时须酌情增减。
大量配合赤糖冲服,有助于药力作用的发挥,它的本身,也具有补血止血、缓冲去瘀的作用。
第四方:内外愈衄方主治衄血。
处方一:犀角一钱,生地八钱,白芍五钱,丹皮三钱,黄芩四钱,茅根五钱,阿胶三钱,蒲黄(炒炭)三钱处方二:绿豆淀粉(用量不拘)用法:内服药照一般煎剂常规服用。
用经方治鼻衄一案及其组方思路
用经方治鼻衄一案及其组方思路夏天来临,天气预报说,全国很多地区温度突然上升,河南竟然高达36度。
在这样的天气下,身体与自然相应,难免火热炎上,而现鼻衄。
刚才老家一婶婶打来电话,鼻衄不止,流有近一碗之多。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当即令其用毛巾沾冷水贴于头顶,并把大蒜咬成两半擦对侧脚心。
用大蒜擦对侧脚心止流鼻血的方法我亲自用过,可以说是“立止”。
后来又从王旭高的书中看到用大蒜泥贴脚心及冷毛巾贴头顶的方法,于是一并用上。
以上两法,只能救急,对于轻证,可以再犯,若是重证,必须内服给药。
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第154条的“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解说中,他是这样说的“这个药非常的好,但是大黄黄连泻心汤用的机会不多,我都是用大黄黄连黄芩三黄剂,不只治心下痞,还治衄血,吐血都有效,尤其衄血,百发百中,小儿衄血,都用此种法子。
”所以,从这条当中,我学会了使用三黄泻心汤治疗热性出血的治疗方法,我就引用了过来。
另外,此书还有对“大黄”的专论,胡老认为,“大黄是个驱毒药,它和什么药放在一起就驱什么毒,小点儿量,不大泻下。
和凉血药放在一起,起凉作用;和活血药放在一起,可以活血;和利尿药放在一起,可以利小便…”。
通过《伤寒论》的学习,我得到了这些。
后来又读后世书,从《王旭高医书全集·外科证治秘要》第八章“鼻渊、鼻痔、鼻衄”中又看到“鼻衄因于火,有虚有实。
初起宜清。
犀角、羚羊、鲜地、黑栀、川石斛、玄参、丹皮、茅根。
日久不愈屡发者,宜滋阴。
大生地、龟板、阿胶、天冬、麦冬、玄参、人中白(煅入丸药用)”,故而得出“生地、丹皮、麦冬、玄参”为治热性鼻衄之必用之药。
因此处方:黄连3黄芩3大黄3生地10丹皮10麦冬10玄参10。
本来《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已经明确说明,使用三黄泻心汤治鼻衄百发发中了,为什么我还加入“生地、丹皮、麦冬、玄参”诸药呢?出于三方面考虑:1.鼻血流的较多,将近一碗,使用些滋阴药,是一种补血之法。
2.天气较热,妽妽本属阳性体质,难免汗出,使用滋阴之药,对汗出较多而虚火上炎有好处。
鼻衄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鼻衄的中医诊治鼻衄即鼻出血,是内、外(伤)、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的常见症候之一。
鼻出血的原因很多。
全身性因素者,凡可引起动脉压和静脉压增高、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以及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内分泌失调等等,均可诱发鼻出血。
局部因素者,如鼻和鼻窦的外伤、异物、急慢性炎症、鼻中隔病变、鼻腔或鼻窦肿瘤等。
临床上,严重的鼻腔出血往往由内科转诊而来,尤其多见于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以及血液病等。
鼻衄之名出自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而以《内经》最早论述鼻衄。
《灵枢·.百病始生》认为衄的病理基础为“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对鼻衄病因病理的论述甚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1、太阳病衄血:如汉·张仲景《伤寒论》说:“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清·唐容川《血证论》说:“太阳之气外主皮毛,内合于肺,鼻又为肺之窍,欲治太阳之衄者,必以治肺为主......治肺即治太阳矣。
法宜清肺火,疏利肺气。
”2、肝火:《素问·气厥论》说:“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
”清·费伯雄《医醇賸义》卷二说:“鼻衄之证,其平时肺气未伤,只因一时肝火蕴结,骤犯肺穴,火性炎上,逼血妄行,故血从鼻出。
”3、肺热:《素问·示从容论》说:“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藏坏决,经脉傍绝,五藏漏泄,不衄则呕。
”历代对肺经受热致衄论述频多。
4、心火:《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脉微涩为血溢。
《金匮要略》有“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的论述,对后世影响颇深。
5、阳明胃热:《素问·厥论》说:“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伤寒论》说:“阳明病,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辨证治疗小儿鼻衄46例
选取 20 0 8年 5月 一 0 9年 9月 我 院鼻 衄 患 者 20
3 典 型 病 例
4 6例 , 中医 诊 断 参 照文 献 『 ] 辨证 分 为 肺 胃热 盛 、 虚 火 旺 、 1, 阴 脾 不 统血 3型 。 中 男性 2 其 6例 , 性 2 女 0例 ; 龄 3 l 岁 , 均 65 年 ~l 平 . 岁; 程 1 至 3 月. 均 1 病 周 个 平 . 月。 3个 1 . 治 疗 方 法 中医 药 为 主 治 疗 , 胃热 盛 证处 方 : 芩 1 g 2 肺 黄 0,
[ ] 杨 光 华 . 理 学 6 病 M] 5版 京 人 2 0 :8
杆 菌 、 杆 菌等 也有 抑 制作 用 。仙 人芋 能 抑制 自细胞 的游 走和 大肠
f 稿 日期 2 1 — 8 0 ) 收 0 0 0 — 1
辨 证 治疗 小 儿 鼻衄 4 例 6
根 据 笔 者多 年 临 床 经验 , 中药 仙 鹤 草 、 地 黄 可用 于各 型 鼻 生
中 国 中医 急症 2 1 0 1年 1月第 2 0卷第 1 期 J T M.a . 0 1 V 12 N . E C Jn 2 1 . o. 0, o1
・
19 ・ 4
出血 , 多采 用 较 大 剂 量 , 常 规 用 量 2 ~ 0 。 仙 鹤 草 苦 涩平 剂 , 如 03g
治 的基 础 上 , 可用 于各 型 出血 证 , 有 较 好 的疗 效 。 具
参 考 文 献
人肺 、 、 经 , 泛用于鼻衄血 , 血 、 肝 脾 广 咯 吐血 、 血 、 血 等血 证 。 尿 便 本药性平 , 如遇 热 证 , 配 伍 寒 凉 之 品 , 清 热 凉 血 ; 寒 证 , 可 以 遇 可 配 伍 温热 之 品 , 收 敛 止血 . 临 床 常 用 的 止 血 之 品 。 生 地 黄 甘 以 是
丘和明教授治疗鼻衄经验
3 治 毒
绪 激动 、酗酒等 诱发。症见 :衄血鲜 红 ,出血量 多 .甚则 血 流如注 ,精 神紧张 ,面红 目赤 .口干 口苦 ,尿 黄便结 ,舌边 红 .脉弦数 。浩 以清肝平 肝 .育 阴潜 阳 ,凉血 止血 。丘教 授 用 方力 推豢龙 汤 f 牡赫 、夏枯草 、羚 羊角 、牡丹 皮 、白茅 生 ; 根 、营草 、川牛膝 、沙参 、石 斛 、麦 冬 、川 贝母 、藕节 、薄 荷 炭 、荆芥炭 1 ,此方出 于清代 费伯雄 《 医醇攒 义》 ,全方 配 伍精 当,稍作加碱 .临床效果较好 。 13 胃热炽盛 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 ,胃主受纳 ,最易为馈
鼻 衄即鼻腔 出血 ,是临床血证 中最 常见 的病症之
丘
加味。常加水牛 角 、牡丹皮 栀子炭 、茜草等凉血止血 热盛 伤阴者加 沙参 、石斛 养 胃生津 。方 中大 黄一味 .既泻阳 明之 实 ,又通太 阴之表 ,止血而不 留癀 .台川 牛膝泻 火而引血下 行 ,用于本证尤为恰当。亦常用紫地宁血散( 紫珠 、地榆 1
收 稿 日期 :2 0 l 0 1 0—2 6
作 者 简 夼 :后
盾 f9 3一、 l6 .
.创教 授 ,主要 』 事 血 液 疾病 的研 究 ^
维普资讯
1 4
新 中医
20 年 5 02 月 第 卷第 5 期
咽痛 ,口疮 .胸胁满痛 .恶心呕吐 、皮肤紫斑 ,痰核积块 ,肝 脾肿大 ,神疲乏力 .舌侦而边红 、苷黄浊 ,脉滑数或细涩 ,常 见于急性 白血病 治 砝瘀解毒 ,攻补兼施 方用清毒饮 ( 重 楼 、白花蛇舌草 、 胡黄连 . 尢青叶 、山慈菇 、莪术 三t等 1
鼻衄
1 2克
、
:
夏枯 草 3 。克
、 、 、
、
黑 元参 2 4 克
、 、
、
半夏
、
用之 克
芍
、
。
0 克 1 克 代 褚石 2 D 克 胆星1 泽泻 0 防 己2 0 克 石 韦1 0 克 柴胡 1 0 克 J一 [苟 1 0
0 克 麦 门冬 1 0 克 处 方 生地 2 桅 子 1。克 丹 皮 : 。克 侧 柏叶 , 晚
、
主治
:
老 午 性 白内障
病 史者 用 之
。 克
、
处方
10 0 克
、
:
孤仁 加 克
.
、
0 车 前子 1
菊花
、
处方 克
2 克 该仁1
、
:
羚羊角
、
克 ( 膺眼 )
、 、
、
0 克 威灵 仙 3
:
0 克 牡崛 3
、
珍 珠母 2 0 克
、
泽泻 1 2 克
、
慧
坛法
6
上药 共 研 细 末
.
,
水 泛为丸
,
每服
石 解 12 克
、
、
肝 火 冲 神 型 鼻纽
、
、
主治
:
佗 及 性 鼻义
妞
、
心烦 易 怒
.
头晕
! 马该
口
鼻
、
咽干
处方 克
、
:
菊花
、
0 1
克
、
0 克 黄答 1
、
、
焦 山 泥 £。
、
者用之
0 克 1
、
治疗鼻衄30例
辛 彳
口 、 , 园 盘
、 童
盘
、
.
, _ ^
耋 s I 要 u
爿 岙甘
壹
— t
雹 尊
。 芝 ∞ 望
— 善 —
_ 习 、9 J
巳 善
。 ∽芝 ∞
一 —
m 手 、¨
要 之 6 I ∞.委 .
口 、 ,H u . ∽二 ± = 。 . ∽ .苤
至 j o重
善 重 乏
.
。
口 、 ,芝 。
∞ 。
.。 r 口
垂
j适
习
.宁 差
童
匙 差
乏
茔
芝 .】 I
之 至 ●∞
乏
、 。
、l O牢口 、 , :乏 手
、 季
、
差
垂
一
u 蔓 u
耋
要
疋
~
善
.
口 、 ,
1 3
枣
4手
要
垂
垂 耄
垂
委
、 宇
吏 蒌
. ) 习 ¥
6 I 耋
菱
主. )
萋 u 差
手 6 I 妻
砉
置
£, 刁
:善 毒 。
。.萋 u i 。
至
、 m
。耋
¥
丈夏 妻 I . .季
^ 委
一
( I
蔷习 、 ( I 善
乏 垂
垂 u 口 、 , ( I 董 .
6 I 苤a 习 乏 《 : 善 委
寻 妻
麦
茔
“鼻衄”的食疗与生活起居原则
梨、 荸荠、 鲜藕、 麦冬 等 1~ 3种性 凉 多汁 的食 品适量 ,
榨 汁 ,每 次 1 0~2 0毫 升兑 白开 水服 用 。适宜 于 口渴 心烦、 小 便短 少等 心肺 火重 的4 ' , J L D, 用, 每 日3~4 次。 其 中 以西瓜 翠衣 清火 效 果最佳 ,可取 西 瓜翠衣 5 0 0克 榨 汁 ,加 白糖 少量 。用 白开 水 分次 冲服 ( 若虚火重,
鼻 出 血 亦 称 衄 ,是 临 床 上 多 ; f 病 的 常 见 伴 随 症
则 宜取 甘蔗 、秋 梨 、麦冬 、鲜 藕等 ) 。 4 . 粥食 取 竹 叶 1 0克 、石膏 5 0克 煎水适 量去 渣 ,
与粳米 5 0~ 1 0 0克 共 煮 粥 ,能 清 肺 胃与 心 经 之 火 ;
每 日 1剂 。
2 . 绿 豆 味甘 性 寒 。有 清 热解 毒 、 利尿 降火 、清 心消暑 之 功 ,适用 于暑 热烦 渴 、小便 黄赤 、疮疖肿 毒 、 药物食 物 中毒等 症 。绿 豆汤 、绿 豆粥 最常 用。 竹 叶 茅根 绿 豆汤 淡 竹 叶 1 0克 、 白茅根 1 5克洗 净 用纱布 包 ,与 绿豆 1 O 0~1 5 0克 ,加 水适 量 ( 约2
重茛 f i淼
1 . 平 素应 注意 鼻腔 卫生 ,改 掉掏 鼻 习
另外,鼻腔邻近器官 的病变,如颅面 惯 。
部外 伤 、颅 底骨 折 、鼻 咽部 恶性 肿瘤 侵 袭 颈 内动脉 时 , 均 可 见有 大 } } { 血经 口鼻 涌 出 ,
一
2 . 保持 心情 舒 畅 , 养成 良好 生活 习惯 。 3 . 鼻 出血 多 因脏 腑 实热 或 阴虚火 旺所
开水烫过 ) 、鱼 腥 草 、黄 瓜 等 为 原 料 拌 的 凉 菜 。也 有 较 好 的清火 功效 。
点穴治疗鼻出血
龙源期刊网 点穴治疗鼻出血作者:程凯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12期鼻出血,中医称为“鼻衄”。
偶尔流点鼻血,我们说是上火了,不过是哪里上火了,你知道吗?别急,在揭晓答案之前,先来看一个经常流鼻血的病例。
这是一名9岁小男孩,家住在海淀区。
一天我刚要结束门诊,准备下班回家,他妈妈领着他走了进来,原来这个孩子一直鼻出血,快一个月了,几乎每天都鼻出血,而且最近两三年,每年秋、冬、春三季经常流鼻血。
孩子的父母带他看过了五官科、血液科,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除了用植物油经常滴鼻这个建议外也没什么好办法。
当时适值秋季,孩子舌脉有燥热之象,所以我就安排医生给他在少商、商阳刺血,而刺血是一种快速清泄经脉郁热的好方法。
但是她妈妈不相信,说:“就只刺血啊,这个孩子可是经常流鼻血,如果孩子在学校再流鼻血怎么办,有没有帮他止血的好方法呢?”“你孩子流鼻血的问题并不难解决,这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吧,有些便秘吧,秋天天气干燥的时候流得次数多吧……”我耐心地问道。
“是啊,是啊,您怎么知道?”“这孩子的饮食习惯使他肠燥有热,并且日久热甚,郁阻在大肠经以及相表里的肺经内,在天气燥热伤肺或饮食不洁伤脾胃时就会发作出来,而刺少商和商阳可以把经脉中郁阻的邪热清泄掉,只需要隔日一次,每次刺一侧手指部的少商和商阳,左右交替,用不了三五次,就会见效啦!”我又耐心地解释道。
“在这个治疗过程中,如果孩子上学期间鼻子还是出血了,我教给他一个止血的小窍门吧!”先伸出与流鼻血的鼻孔同侧的前臂,在前臂内侧找到肺经的孔最穴。
这个穴位可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穴位,特殊到我们必须给它一个特殊的名称——郄穴,“郄有孔隙义,气血深藏聚”,这里是肺经气血深深聚集的地方,因而就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治疗急性出血性的病症。
现在介绍一下取孔最穴的方法:在手腕内侧横纹上摸到桡动脉搏动处,取太渊穴,然后微屈肘关节,在肘关节窝上的粗大肌腱(肱二头肌肌腱)的外侧取尺泽穴,将太渊与尺泽连线,十二等分,在距太渊七分、距尺泽五分的地方就是可以止鼻血的孔最穴。
一针疗法丨鼻衄穴
一针疗法丨鼻衄穴鼻衄穴【位置】相当于传统腧穴少商穴。
《针灸甲乙经》中载:手大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取法】俯掌。
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取之(图7-8)。
【作用】具有清热泻火、宣肺气、止鼻血的作用。
【主治】鼻出血【治法】取鼻衄穴常规消毒后,用28号1寸毫针迅速刺人1分,行捻转手法,留针15分钟,然后取艾灸卷点燃后熏灸患侧的鼻衄穴,直到完全止血为止。
但对灸治和针刺无效的鼻腔大出血者,应选择棉球堵塞压迫法,或急送医院治疗,千万不可延误病情。
轻症取患侧穴位,重症或两侧鼻腔同时出血者可取双侧穴位。
【注释】所谓鼻衄,即鼻腔出血,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黏膜糜烂、上呼吸道感染、血小板减少症等病均可出现流鼻血症状。
《灵枢·百病始生》中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其病因多为火热灼肺,迫血妄行所致,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及任何季节。
少商穴为手太阴肺经之井穴,乃肺经之根,而肺又开窍于鼻故鼻腔疾患常取肺经穴位治之。
针刺少商穴加灸,实为一补一泻补泻结合,可清泻肺经之火热,补肺阴之不足,以此达到清肺热、止鼻血的目的。
除此之外,行间、迎香穴等均具有止鼻血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小板数量的增多,对止血具有重要意义。
而针灸某些穴位对血小板数量的增减,具有良性而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
即血小板数量增多者,针灸可使其降低,反之血小板减低者,针灸又可使其增加。
【病例】常某女,13岁,学生。
因鼻出血于2002年8月20日就诊。
病人因经常用手指抠挖鼻孔,故多次发生右侧鼻腔流血不止。
检查:面色红润,精神佳,右侧鼻孔处塞一棉球,有血迹,脉细数,苔白。
诊断为鼻出血,取鼻衄穴(右侧)针刺加灸5分钟左右,鼻腔流血停止。
针灸治疗2次,病情稳定,鼻出血停止,临床治愈。
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鼻衄治疗中药方剂有什么
鼻衄治疗中药方剂有什么鼻衄的辨治,有外感和内伤两类。
内伤多以火热亢盛为多见,临床表现鼻衄血多急剧量多,速治以清热泻火降逆,气火平则血自止。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鼻衄的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鼻衄的中药方鼻衄的辨治,根据其发病的不同原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
外感多因于风热犯肺;内伤多因于火热亢盛,包括胃热薰蒸、肝火内动、阴虚火旺等。
外感鼻衄临床表现:鼻衄或涕中带血,多有表证,恶寒发热,头痛或身痠楚的现病史。
治宜清肺解表为主,酌加凉血止血之品。
基本方药: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炒山栀10克,丹皮10克,白茅根30克,炒荆芥6克,薄荷(后下)6克。
方解:方中银花、连翘清泄肺卫风热,荆芥、薄荷解表透邪,山栀清热解毒,丹皮、茅根凉血止血。
加减运用:里热重者选加黄芩、生石膏,阴虚者加生地,大便秘结加大黄,咽痛加桔梗、元参,出血多加藕节炭,咳嗽甚者选加贝母、橘红、杏仁,兼喘促者加麻黄、桑白皮、甘草。
火热内盛临床表现:鼻衄,色红量多,多伴有口渴引饮,或心烦易怒,面红目赤等,舌红,苔黄,脉数。
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基本方药:水牛角15克,芍药15克,生地30克,白茅根30克,丹皮10克,山栀子12克,侧柏叶12克。
方解:此即以犀角地黄汤(以水牛角代犀牛角)为基础方,主以清热滋阴、凉血散瘀;加茅根、栀子、侧柏叶,以增强清热止血之作用。
加减运用:大便秘结,加大黄、川牛膝;肝火旺者,选加龙胆草、青黛(冲服2~3克);胃火重者,加生石膏;阴虚甚者选加元参、麦冬、阿胶等;出血量多或久不止者选加藕节、黄芩炭等,或加代赭石降气止血,或加牛膝引血下行。
鼻衄亦有少数属于气血亏虚者,可参照气血两虚证基本方药处理,或服用黑归脾汤亦可,即把归脾汤全方药物一同炒至微黑色,煎服。
基本方药:柴胡、山栀子、当归、川牛膝、茜草各9克,赤芍15克,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薄荷、甘草各4.5克;有发热恶寒等表证者,加黄芩、法半夏或炒荆芥等;以咯血为主者去牛膝,加全瓜蒌(打)、仙鹤草等;阴血亏损者选加生地、阿胶等。
鼻纽怎么治疗
鼻纽怎么治疗胃热炽盛型【证见】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鼻衄的辨证论治芦根15克,栀子炭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冬瓜仁各15克。
2.中成药(1)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2)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3)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肺经热盛型【证见】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腔干燥掀热感。
或兼见咳嗽痰少,口干身热。
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或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1.主方桑菊饮(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处方:桑叶12克,菊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牡丹皮15克,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栀子炭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冬瓜仁各15克。
2.中成药(1)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2)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3)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胃热炽盛型【证见】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治法】清胃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1.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处方: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6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临床上宜加白茅根15克、侧柏叶15克、旱莲草15克。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瓜蒌仁15克。
2.中成药(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一2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2—3片,每日3次。
(2)水牛角浓缩粉(片),口服,片剂每次8片(儿童每次5片),每日3次;散剂每次1.5~3克,每日2次。
肝火上逆型【证见】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治疗鼻衄36例
辨证治疗鼻衄36例
李志谦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2(11)1
【摘要】笔者自1973~1989年辨证治疗鼻衄,经随访3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8岁,平均28岁,其中9~20岁27例,占75%。
病程最短者2天3例,3天~1年者8例,2~10年者21例,11年以上者4例。
单侧鼻衄26例,双侧鼻衄10例。
出血量小于10ml9例,大
于1200ml3例,出血11~500ml 18例,出血600~1100ml 6例。
【总页数】1页(P24-24)
【关键词】鼻衄;中医药疗法;凉血止血
【作者】李志谦
【作者单位】莱西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152.3
【相关文献】
1.熊大经教授运用“鼻五度辨证—血度”治疗鼻衄经验探微 [J], 李娜;任润媛;熊大经
2.辨证治疗小儿鼻衄46例 [J], 贺诗峰
3.辨证治疗小儿鼻衄临证114例分析 [J], 王淑华
4.辨证治疗糖尿病性鼻衄例析 [J], 姜涛;徐灿坤
5.针刺辨证治疗鼻衄146例 [J], 赵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但凉血止血 , 而且可 以祛瘀 , 使诸 药凉血 止血而不 留瘀 。全方
则 药难速效 。故 治当滋阴 、 降火 两顾 , 凉血 、 止血 同施 , 方 为万全 之策。此即养阴止血之法。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 方 中熟地黄 ( 用 生 地黄 更佳 ) 滋 阴补 肾、 填 精 益髓 , 大 补 真 阴, 山萸 肉补养肝 肾、 阴 阳俱补 , 山药 补益 脾 阴 , 泽泻 利湿 泄浊 , 并 防地黄滋腻恋邪 , 牡丹 皮 清泄相 火 , 并 制 山萸 肉之 温涩 , 茯苓 淡 渗脾湿 以助运化 … , 更用 知母 养阴 、 黄柏 清热 , 加强 清热 降火 、
关键词 : 鼻h x; - 名 医经验 ; 邱 明义
中图分类号 : R 2 4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0 7 0 4 ( 2 0 1 3 ) l 1— 0 0 2 9—0 3
邱 明义 , 湖北 中医药大学 教授 , 主任 医师 , 博 士生导师 , 全国
● ●
( 1 .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 院 2 0 1 1 级博士研究生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1 ; 2 . 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 河南 林州 4 5 6 5 5 0 ; 3 . 甘肃省 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0 ; 4 . 湖北中医药大学 2 0 1 2 级硕士研究生 ,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1 )
力, 每晚做 功课 到深夜 , 情绪 易于激动 , 腰 膝微感酸软 , 偶尔有耳
师带徒经验传承临床名师。邱教授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临床擅
用 中医方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 对各 种 出血证深有 研究 , 疗效 显 著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 , 总结 邱师治 鼻衄 法则 主要 有七 法 , 介 绍
湖 北 中医杂志 2 0 1 3 年1 1 月第 3 5 卷第 l 1 期
Hu b e i J o ma 2 o fT C M NO 2 0 1 3 . V o Z . 3 5。 No 1 1
一
29 一 .
邱 明义 治 鼻 衄 七 法
段 晓 ,万 纳 , 郑 烈。 ,白 山岭 ,吴 东 ,游 方 ,陈秭 林 , 杨 树 升 ,周 芳
凉血与清 降并用 , 收涩与化瘀兼顾 。
验案举例 : 李某 , 男, 4 5岁 , 2 0 1 2年 7月 9日来诊。主诉 : 流 鼻血两 日。患者 昨天 中午开 始不 明原 因 出现流鼻 血 , 一 昼夜 间
已经流 4 次, 血色鲜红 , 量多 , 烦躁 , 面红 , 口渴喜冷饮 , 鼻干, 口干
旺所造成的鼻衄 只有 滋 阴 固本 才 能降火 , 火 息则血 宁。如 果 只
降火而不滋 阴, 即使火势暂息 , 犹恐 复萌 ; 但若 只滋 阴而不 降火 ,
两方合用 , 黄连 、 黄芩 、 大黄泻 胃中无形 之邪热 , 栀 子清泻三 焦火热 , 四药合用 , 其 苦寒 之 性直 折上 逆之火 势 , 使 气火 降而血 止; 大蓟 、 小蓟 、 荷 叶、 白茅 根 、 侧 柏叶凉血止 血 ; 茜草 、 丹皮、 大黄
鼻衄出血之证 , 多 因于火 热之 邪迫 血妄行 或火 热之邪灼 伤 阴络所 致 , 火热之邪有 因于机体 阴虚 , 也有 因实热火邪炽盛 而导 致的。感受 六淫温热之气 , 或 感受它 邪而从热化 者 , 均可 热攻 入
餐、 午餐不注意食物搭配 , 甚 至不吃 早餐 、 偏食 , 造成 体 内阴 阳失 调, 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鼻衄 ; 房事 不节 、 慢性 疾病久 延不愈 、 热
保存阴液、 平其阳亢之功。其中生地、 牡丹皮、 山萸 肉兼有止血
之效 。
性病耗 阴伤液、 情志不 舒思 虑 过度 、 失 血过 多 等原 因 , 亦可 导致
胃, 使 胃火炽盛 , 机体火热充斥 、 火热 之邪迫血妄 行、 或灼 伤鼻部 血络 , 导致鼻衄症 的发 生。治 当清 胃泻火 、 凉血 止血。方 用泻心
汤合十灰散。
V l , / ¥阴液暗耗 、 亏乏而阴虚火 旺 , 火迫血行 则鼻 衄。此等 阴血火
2 0 g , 茯苓 l O g , 泽泻 l O g , 牡丹皮 1 5 g , 白茅 根 3 0 g , 侧柏 叶 1 5 g , 黄
精1 5 g , 石斛 2 0 g , 麦冬 1 5 g , 玄参 2 0 g o 5剂 , 1日 1 剂, 水煎 3服 。 嘱咐平 时多食蔬 菜、 水果 , 加强营养 , 不可偏食 , 晚上宜早睡。
复诊 : 诉诸症缓解 。再服药 1 O剂病瘥 。
1 . 2 泻 火止 血 、
1 . 1 养 阴止血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人 们工作 压力 增加 , 人们 因工作 、 学 习而 晚上睡觉越来越 晚。中医认 为 , 晚上工作 易 暗耗 真阴 , 时
间久则造成 阴虚火 旺 , 往往会引起火 迫血 行 的鼻 出血 症 ; 青 少年 青 春发 育期 或儿 童生 长期 , 身体 供给 发育 所需 要 的物质 基础 即 阴液往 往相对不足 , 会形成 阴虚火 旺迫 血妄行 之鼻衄 ; 很 多人早
如下 , 以飨同道。
1 辨 证 论 治
鸣, 口干舌燥 , 两颧微 红 , 舌质 嫩红苔 少 , 脉 弦细数。 中医辨证 为 鼻 衄属 阴虚火 旺、 迫血妄行 型 。治 当滋阴降火 、 凉血止血 。方 用
知柏地 黄丸 加减 : 知母 l O g , 黄柏 l O g , 生地 2 0 g , 山药 3 0 g , 山萸 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