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

合集下载

鼻衄

鼻衄

• ( 3 ) 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 , 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
或以大蒜捣烂, 或以大蒜捣烂,或用吴茱萸粉调成糊状敷 于同侧足底涌泉穴上,有引火下行的作用, 于同侧足底涌泉穴上,有引火下行的作用, 以协助止血。 以协助止血。 • ( 4 ) 滴鼻法:香墨( 药墨) 浓研, 滴 滴鼻法:香墨 ( 药墨 ) 浓研 , 入鼻中。香墨有止血作用,可使出血停止。 入鼻中。香墨有止血作用,可使出血停止。 或用血管收缩剂滴鼻,也有止血作用。 或用血管收缩剂滴鼻,也有止血作用。 • (5)吹鼻法:选用云南白药、蒲黄、 血余炭、马勃粉、田七粉等具有收涩止血 作用的药粉吹入鼻腔,粘附于出血处,而 达到止血目的。亦可将上述药物放在棉片 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治其标“ 的原则 , 立即止血。 治其标 “ 的原则, 立即止血 。 常用止血 方法如下: • (1)冷敷法:取坐位,以冷水浸湿的毛 冷敷法:取坐位, 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 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 , 以达 凉血止血的目的。 凉血止血的目的。 • (2)压迫法: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 10~15分钟 , 10~15 分钟, 或用手指掐压患者入前发 际正中线1 寸处,以达止血目的。 际正中线1~2寸处,以达止血目的。
• (2)胃热炽盛 • 主证:鼻中出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
鼻粘膜色深红而干。多伴有口渴引饮, 口臭,或齿龈红肿、糜烂出血,大便秘 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而干, 脉洪数或滑数。 •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 方药:凉膈散加减。 • 热甚伤津伤阴者,可酌加麦冬、玄参、 白茅根之类以助养阴清热生津。
• (1)邪热犯肺 • 主证:鼻中出血,点滴而下,色鲜红,
量不甚多,鼻腔干燥、灼热感。多伴有 鼻塞涕黄,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质 红,苔薄白而干,脉数或浮数。 •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 方药:桑菊饮加味。本方可疏风清热, 应用时可加丹皮、白茅根、栀子炭、侧 柏叶等凉血止血。

鼻出血简便止血法

鼻出血简便止血法

龙源期刊网
鼻出血简便止血法
作者:郑帅
来源:《家庭医学》2008年第04期
鼻出血在医学上叫鼻衄,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轻者出血量少,重者久出不止,严重的还会因失血过多危及生命。

所以不能轻视,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有效的止鼻出血方法:
1、冷敷法:取坐位,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以达凉血止血的目的。

2、压迫法: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10~15分钟,或用手指掐压患者前正中发际上1~2寸处,以达止血目的。

3、引导法:令患者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或用吴茱萸粉调成糊状敷于足底涌泉穴上,有引火下行的作用,以协助止血。

4、吹鼻法:选用云南白药、田七粉等药粉吹入鼻腔,黏附于出血处,达到止血目的。

也可将上述药粉放在棉球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鼻科病证:鼻衄的诊疗

鼻科病证:鼻衄的诊疗

鼻科病证:鼻蝇的诊疗鼻蝴,即鼻出血。

鼻蚓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古代尚有“鼻红”、“红汗”等名称。

鼻出血严重者,又称鼻洪或鼻大蚓。

[历史沿革]《内经》最早论述鼻蜘,始称“蚓”,所述原文达40余条。

称鼻Iffi者,当始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历代有关鼻蚓的论述颇多,现简介如下。

关于鼻蚓的分类。

主要有按导致鼻蜘的疾病而分,如《诸病源候论》有虚劳蚓、热病蚓、温病蚓、伤寒蚓、时气蝴等名称;又按鼻蚓的久暂或量的多少而分,如鼻久蚓、鼻大蝴等;后世亦有按病因病理分,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外因蚓血、内因蚓血、酒食I1!、折伤蜘等名称,后世亦有肝火鼻蝴、心火鼻蚓等等名称。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既按导致鼻蚓的疾病,又按病因病理分为鼻伤蚓血、经行蝴血、火热鼻蜘、虚损鼻蚓等四类。

《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蝴血。

”可说是鼻蚓的病理基础,其病因病理,主要有八个方面。

L肝火。

《素问•气厥论》说:“脾移热于肝,则为惊佃。

”尔后,巢元方所论种种Iffi血,常认为与肝有关。

如《诸病源候论》卷八说:“心主于血,肝藏血,热邪干于心肝,故蚓血也。

”后世将郁怒引起的鼻蜘多归之肝火或肝气上逆。

如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说:“积怒伤肝……皆能动血……发为鼻蚓。

"清•费伯雄《医醇腾义》卷二说:“鼻Iffi之证,其平时肺气未伤,只因一时肝火蕴结,骤犯肺穴,火性炎上,逼血妄行,故血从鼻出。

”此即肝火上炎,迫血妄行所致鼻蚓。

2.肺热。

《素问•示从容论》说:伤肺者,不蚓则呕。

汉•华氏《中藏经》有“肺病吐蚓血”之说。

《诸病源候论》非常重视肺病与鼻蜘的关系,所论蝴血11条,其中9条与肺有关。

如卷九“热病蚓候”指出:“心主血,肺主气,开窍于鼻,邪热与血气并,故则也。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则有“治肺热喘息,鼻蚓血方”。

肺病致蚓,以肺热居多,如明•楼英《医学纲目》:“鼻蚓血者……乃肺金受相火所制然也。

鼻衄的护理查房

鼻衄的护理查房

0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 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预防鼻出 血
复诊与随诊计划
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复诊计划,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复诊 一次
随诊计划:根据病情,制定随诊计划,如病情稳定后,每半年或每年进行 一次随诊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鼻衄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提高 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素养
01
02
03
04
04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 免刺激性气味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 免紧张和焦虑
保持患者饮食清淡,避 免刺激性食物
保持患者用药安全,避 免误服和过量
保持与患者家属沟通, 共同做好护理工作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 免过冷或过热
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避 免剧烈活动
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避 免感染和炎症
保持鼻腔湿润, 可以使用生理盐 水或鼻腔喷雾剂。
就医与饮食建议
01
及时就医:出现鼻出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避免延误病情
02
保持鼻腔湿润:使用生理盐水或鼻腔喷雾剂保 持鼻腔湿润,减少出血风险
03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 物,以免加重鼻出血症状
04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改善鼻出血症状
03
全身性鼻衄症状:除鼻腔出血外, 还可能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贫 血、发热、乏力等。
局部鼻衄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 或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可大可 小,出血部位多位于鼻中隔前部。
02
鼻衄原因:鼻腔黏膜损伤、鼻腔 炎症、鼻腔肿瘤、高血压、血液 病等均可引起鼻衄。
04
鼻衄治疗原则
01 止血:压迫止血、冷敷、

鼻衄治验1例

鼻衄治验1例
双下肢不规 则分布瘀 点瘀斑 ,二便 尚调,睡眠可。舌淡红 , 舌边尖有轻度齿痕 ,苔 白,脉沉细数。辅检:血常规P T . 。 L O5
×1 / 。辨 证 属 阴虚 而 血 热 妄 行 ,治 以滋 阴清 热 ,凉 血 止 09L 血 。方 药如 下 : 7 六 诊 患者于2嘲 0
月5 日就诊,辅检:血常规肿 12 09L 0 X1 / 。
质红,苔薄,脉细数 。上方去石膏 ,血余炭 ,艾炭,加天花
粉1 g 5 、枸杞子 1g 5 ,再进 7 。建 议患者 自备新鲜 白茅根和 付 鲜藕节放入药 中共煎服 ,以加强凉血止血之效。此 外强 的松
减量 为2 , 一 日两 次 口服 。 片
4 三 诊
患者于20 年8 日就诊,辅检:血常规PT  ̄i / 。 08 月1 L6 0 9L 此次患者觉得鼻腔干涩,偶有疼痛,鼻塞 ,不敢擤鼻涕,纳寐

患者2 0 年7 l 日初 次就诊我科 。体态臃肿 ,向心性 08 月 9
患者于204 月2 日就诊,辅检:血常规PI 9 09L 0  ̄ 8 9 I5 ×l / T
自觉口干,鼻涸 ,咽痒,舌质红 ,苔薄,脉数。继原方加 肥胖, 面色 不华 ,口干 口略苦 ,口唇色淡,双 目干 涩,双鼻 患者 孔塞棉球,偶有 咳嗽 ,步态缓慢 ,身体困倦 ,嗜卧,纳 可, 石斛 1 g 5 、山豆根9 ,再进7 g 付。
川泽泻9 、 肥知母9 、川黄柏1 g 阿胶珠 lg g g 2、 O
广三 七lg 秋桔梗l g O、 O 、鱼腥草1 g 5 ( 煎服l 付,隔 日l ,一 日3 ) 5 付 次 ’
地榆炭1 g 炒黄芩8 、 霜桑叶9 、 2、 g g ( 煎服 7 ,每 日l ,一 日3 ) 付 付 次

鼻衄吃什么药

鼻衄吃什么药

鼻衄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鼻衄吃什么药*二、鼻衄的典籍偏方*三、鼻衄的护理知识鼻衄吃什么药1、三七粉散瘀止血。

鼻局部外用,或内服,每日3次,每次3g。

(三七片每日3次,每次3片。

)2、阿胶养血止血;捣碎后化于大枣煎汁中服用,每次10~30g,日服2次。

3、七厘散定痛止血。

每次口服1~1.5g,每日2次。

4、龙胆泻肝丸泻肝火,降逆止血。

每次6g口服,日2次。

5、知柏地黄丸滋养肝肾,养血止血。

日服2次,每次1丸。

鼻衄的典籍偏方1、药疗:鲜生地、鲜白茅根、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2、茶饮:把空心菜250克洗净,和糖捣烂,冲入沸水后饮用或取雪梨一个切片置碗中放入电饭锅定时半小时当茶饮。

3、取鲜嫩藕洗净切碎榨汁滤渣,留汁120克; 取白萝卜洗净切碎榨汁滤渣,留汁60克; 将两汁液调和后,加蜂蜜拌匀即可饮用。

4、鲜韭菜300克,洗净捣烂取汁100毫升,加少量红糖调匀,一次服下。

服用1~3剂,治愈率极高。

5、尿液适量,将患儿手、足掌放尿液中浸泡,血止住后取出。

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施治一次,有效率极高。

6、藕节、芦根等量,一起切碎,煎一碗水一次喝下,一日二次,连用5日,清热止血,永不复发。

7、豆腐一块、猪肉片7片、黑砂糖一汤匙加水煮熟吃下,重症者吃数次,轻者吃一次即可根治。

8、桑白皮60克(中药店有售),象熬中药一样,熬两次,混合后,一天内喝完。

连喝两付药即可。

这个偏方很多人都试过,对小孩特别有效。

9、食疗:蜂蜜炖猪心。

猪心一个,均匀切块,加之蜂蜜,裹住猪心装杯,放置高压锅内,加水开火,等高压锅炊叫10分钟,关至小火煮上半小时。

10、一个猪鼻了和十多个茄子蒂子炖着,喝汤,每天一次,依据病人的流血频繁度,经常流血,最好连续喝一个月,偶尔流血的喝一个礼拜到十天,对小孩子特别有帮助。

11、医生用药棉蘸满专门的麻醉剂,塞进鼻子,反复几次,直到鼻子内部麻痹,然后用一个专用的东西,伸进鼻孔,将那小段受损的毛细血管烧断,血脉不再经过那里,就不会流了。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局部病因:①鼻部损伤:机械性创伤、气压性损伤、放疗性损伤
②鼻中隔偏曲、穿孔
③鼻部炎症
④鼻腔异物
全身病因:①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
②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③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鼻出血重要原因
④全身性疾症
表现:以鼻中隔前下区最多见,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

多数为单侧出血,亦可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可呈持续出血。

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②影像学检查:x线、cT、MRI③血管造影处理原则:尽迅速止血,并对因治疗。

①补充血容量
②止血:立即清除鼻腔内凝血块,应用1%麻黄素及地卡因充分收缩并麻醉鼻黏膜,
迅速找到出血部位进行止血。

方法:指压法、烧灼法、冷冻止血、填塞法
护理诊断:1体液不足
2活动无耐力
3恐惧
4有受伤的危险:误吸、窒息
5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
护理措施:一般护理①体息与体位,环境保持安静,避免不良刺激,适宜温度,采取半坐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②饮食清淡易消化软食,
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血容量。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病人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老年人活动时动作要慢,
勿用力擤鼻。

儿童应纠正挖鼻、揉鼻、好奇放置异物等易导致黏膜损伤。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鼻衄

鼻衄

鼻衄文章目录*一、鼻衄的概述*二、鼻衄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三、鼻衄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四、鼻衄的危害*五、鼻衄的防治方法鼻衄的概述1、定义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鼻出血。

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

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

2、症状部位鼻3、症状科室耳鼻喉科4、常见病因因鼻腔病变或全身疾病引起鼻衄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多由肺热胃火、肝阳上亢、虚火上炎等,致血热妄行而发为鼻衄。

现代医学认为可由全身疾病如高热、高血压、血液病等引起,也可由局部因素如鼻内炎症、肿瘤、外伤等造成。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

”《证治准绳·杂病》:“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动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

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所致者,属内所因。

饮酒过多,啖炙煿辛热,或坠车马伤损致者,皆非内、非外因也。

”鼻衄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1、鼻衄的检查方法确定出血部位,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现部位。

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患者必不可少。

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

2、鼻衄的诊断鉴别方法 2.1、咯血为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出血后,血液经口腔咯出,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及心脏病导致的肺淤血等。

可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鉴别。

2.2、呕血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当大量呕血时,血液可从口腔及鼻腔涌出,常常伴有消化道疾病的其他症状,全身查体可有阳性体征,可予以鉴别。

鼻衄病的症状及饮食

鼻衄病的症状及饮食

鼻衄病的症状及饮食鼻衄属中医学中的衄血证之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孔流血不止,或动辄鼻中出血,反复发作等。

中医认为,鼻衄可分为肺热型、胃热型、肝火型3种。

各自症状表现为:肺热型鼻燥而衄、口干、咳少痰、舌红;胃热型口渴喜饮、欲饮冷水、鼻燥口臭、烦躁、舌红苔黄;肝火型头痛眩晕、口苦易怒、目赤有眵、舌红。

中医认为,鼻衄是由肺热、胃热、肝火等引起的。

所以在治疗上应个别对待:肺火旺者宜吃具有泄肺清热作用的食物;胃火盛者宜吃具有清胃凉血作用的食物;肝火旺者宜吃具有清肝泻火作用的食物。

所有类型的鼻衄患者都要忌食辛辣刺激性、温热助火性、煎炸爆炒类以及海腥发物的食物与烟酒。

患有鼻衄病症的人适宜食用下列食物。

1.西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之功效。

鼻衄者宜多吃西瓜,尤其是胃热鼻衄者最宜。

《丹溪心法》云:“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

”《滇南本草》还说:“西瓜治一切热症。

”这是因为西瓜性属大凉,所以,肺热肝热而鼻衄者亦宜食西瓜。

2.马兰头:性凉,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

《日华子本草》载:马兰“止鼻衄,吐血”。

《本草正义》中还说:“马兰,最解热毒,能专入血分,止血凉血,尤其特长。

”《福建民间草药》曾介绍:“治衄血不止:鲜马兰一握,用第二次淘米水洗净,捣烂取自然汁,调等量冬蜜加温内服。

”3.韭菜:据《丹溪心法》记载:“经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或唾血,用韭汁服之。

”《方脉正宗》还介绍,“治吐血、唾血、呕血、衄血、淋血、尿血及一切血证”,主要是用“韭菜十斤,捣汁”饮用。

4.藕节:藕的节疤有很好的止血作用。

是中医最为常用的止血之品,可用于多种衄血病症。

《药性论》云:“藕节捣汁,主吐血不止,口鼻并皆治之。

”《本草纲目》中就介绍:“治鼻衄不止:藕节捣汁饮。

”5.米醋:具有散淤、止血之功效,凡鼻衄者皆宜,孙思邈《千金方》中早有用食醋“治鼻血出不止”的记载。

6.胖大海:性凉,味甘淡,具有清热、泻肺火、利咽喉之功效,肺热鼻衄者宜之。

鼻出血的护理PPT课件

鼻出血的护理PPT课件
病情观察
(1)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脉搏与血 压的变化,如止血过程中出现虚脱应暂停填塞, 立即头偏向一侧,吸氧,加快补液等护理措施。 填塞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嘱其不要屏气用力, 可张口呼吸缓解填塞纱条时的不适感。。 (3)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头昏,乏力, 出冷汗的休克症状,注意其神智和意识的改变。 贫血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防止跌伤。 (4)观察鼻腔出血情况,评估出血量和出血 部位,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止血后有少许渗血, 但量逐渐减少,颜色变淡,则表示无继续出血。 反之则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准备 止血物品及药物,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5)嘱患者将口中分泌物吐出,观察其颜色 性质和量。 (6)注意患者有无腹胀和腹痛的主诉,防止 鼻腔大量出血流入胃内引起不适,必要时观察 并记录大便情况。
量增多,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9
感谢聆听
10
出血部位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有时 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年儿童、青年人鼻出 血多发生于此区。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常与高血压和动 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 附近的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的动脉。此部位出 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 中吐出。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发生于一侧鼻腔,而全 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交替或同时出血。
(2)保持半卧位休息,减轻鼻额部肿胀,有利 于分泌物排出。 (3)嘱患者勿用力打喷嚏咳嗽咳痰等,以免 填塞物喷出体外,或者出血部位因为压力大而 诱发再次出血。若纱条有少许露出鼻腔外,嘱 患者勿自行拔出或者塞回鼻腔, 应由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8
健康指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劳 逸结合,勿操劳过度,纠正挖鼻和

鼻出血处理PPT课件

鼻出血处理PPT课件
鼻出血的防治
1

2
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 常见的症状之一,多 因鼻腔局部病变引起, 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
3
鼻出血
•儿童鼻腔粘膜血管非常 丰富,血管弯曲扩张, 在鼻部外伤甚至打喷嚏 时,都可能使曲张的血 管破裂出血。
4
5
6

7
8
鼻出血的原因
•⑴ 外伤 •⑵ 炎症
9
儿童鼻出血的原因
1.季节原因,夏秋季气候干燥,儿童鼻出
10
2、疾病原因,如血液病、发热、咳嗽等。
11
3、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如使劲地搓揉鼻子, 导致鼻中小血管破裂。
12
4、饮食原因,多数儿童偏食,只爱吃肉,不爱吃蔬菜, 营养摄入不全面,以至于造成血管脆性增加。
13
常见的出血部位及特点
.
多见于儿童、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人(高血 压)
20
4、如果压迫超过了十分钟后血仍未止, 则可能代表着严重的出血,或有其它问题存在着, 此时就须要送医做进一步的处置。
21
5、用冷毛巾敷鼻部而使鼻血管收缩。
22
前额用凉毛巾或冰块敷,双 脚浸入热水内,反复进行几 次,都有利于止血;
23
24
注意
• 发生鼻出血时,不要紧张或大哭 、用力揉擦鼻子等都会加重出血 !
• 如上述处理办法仍不能止血,应 立即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全 身性的疾病。
• 如每次出血量不多,但经常发生 鼻出血的,亦应在出血时或出血 后即去医院检查。
25
注意 • 出血后数小时或数日内,
鼻粘膜尚未愈合,要避免 剧烈运动和挖鼻。
26
• 谢谢!
27
2019/11/20

7.鼻衄(2016)

7.鼻衄(2016)

三.诊断要点
鼻衄诊断要点
• 病史:注意询问有无鼻部外伤、肿瘤或全身各系 统疾病等病史,有无其他诱发因素。 • 临床症状:鼻中出血。
• 检查:首先应找出血点,然后再找出血原因。
鼻出血量的估计




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的血压、 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 能自行走动,无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 自汗等,失血量一般小于500ml。 失血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 面色苍白等症状; 失血量达500~1000ml时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 脉速而无力; 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 1/4。
临床特点
1.部位:鼻腔
2.特征:各种形式的鼻腔出血
3.病机:热伤血络或脏腑功能失调
4.性质:出血是一种症状
鼻出血的特征
• • • •
鼻出血的表现呈多样化。 单双侧:大多数患者为单侧出血,少数是双侧出血; 时间:间歇性/持续性出血。 出血量:涕中带血/大量出血而致休克甚至死亡 好发部位:易出血区(儿童和青少年)。40岁以上的患者 鼻腔后部出血显著增多,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发生率 增高有关。
另一个好出血区
• 吴氏鼻-鼻咽静脉丛: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 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是老 年人后部鼻出血的主要来源。
鼻出血好发部位总结
• 儿童青少年——利氏 区(Little, s area) • 40岁以上——吴氏鼻 -鼻咽静脉丛 (Woodruffs nasonasopharygeal venous plexus)。
外治法
• 简易止血法及找寻出血点 ——“指压法” • 烧灼法: 化学烧灼; 物理烧灼。 • 冷冻止血法——液氮 • 填塞法

鼻衄

鼻衄

鼻出血鼻出血局部原因如外伤、新生物,全身原因如高血压、血液病等。

据统计,多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易出血区,或下鼻道后部近下鼻甲后端鼻咽静脉丛区。

轻者在滴数滴血后即可自行停止,严重者可以呈凶猛的致死性出血。

所以处理时,除积极止血外,还应找到出血的原因及部位。

【诊断】一、现代医学首先,不要将上消化道及下呼吸道出血误诊为鼻出血。

确诊为鼻出血后,就应进一步找到出血的部位及原因,特别是全身因素,如特异或特异性感染、高血压、血液病、尿毒症、磷、砷、汞中毒、内分泌疾病、某种维生素缺乏、遗传病、如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等病人应进行相关的全面检查。

二、中医学鼻出血属中医“鼻衄”范畴,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

1.病因病机:鼻衄的产生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部阳络损伤的结果。

其原因可归纳为虚实两类。

虑为阴虚、气虚;实为血热、气逆。

(1)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犯肺,循经上壅鼻窍,热伤脉络,血溢鼻中,而致鼻衄。

(2)胃经素有积热,或因暴饮烈酒,过食辛燥,以致胃热炽盛,火热内燔,循经上炎,损伤鼻中阳络,血随热涌,妄行脉外,而为鼻衄。

(3)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血随火动,鼻络受损,血液外溢,发为鼻衄。

(4)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或久病伤阴,肝肾不足,水不涵术,肝不藏血,虚火上炎,血溢鼻窍,而成鼻衄。

(5)久病不愈,优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不统血,气失摄纳,血不循经,渗溢脉外,而致鼻衄。

2.辨证依据:鼻中出血量的多少,色泽的红淡以及全身其他症状。

3.临床分型(1)肺热型: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

鼻干口燥,呼气烘热,或咳嗽痰黄,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2)胃热型:鼻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燥口干或口臭,烦渴引饮,或胃脘不舒,嘈杂胀满,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3)肝火型:鼻血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胀满,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型:鼻血色红,时作时止,量不多,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质嫩红或绛而少津,苔少,脉细数。

鼻衄的名词解释

鼻衄的名词解释

鼻衄的名词解释鼻衄,又称鼻出血,是指鼻腔黏膜或血管破裂导致鼻腔内血液外流的情况。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平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尤其在干燥的季节。

鼻衄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干燥、鼻腔感染、鼻腔内破坏、外伤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气候干燥所导致的鼻腔黏膜干燥破裂。

鼻衄一般分为前部鼻衄和后部鼻衄两种。

前部鼻衄是指出血点位于鼻腔前庭,血液通常从鼻孔流出,见到较为明显。

而后部鼻衄则是指出血点位于鼻腔内部后方如鼻后障、鼻后足等处,血液往往向后咽下,不易观察到。

鼻衄的治疗方法根据鼻衄的原因和情况而定。

首先,对于鼻腔黏膜的干燥引起的鼻衄,平时要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并注意饮水补充。

此外,鼻腔内的保湿剂也是一种缓解鼻衄的有效方法。

对于鼻腔感染所致的鼻衄,需要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局部抗感染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鼻孔的清洁过度,以免刺激引起鼻腔局部损伤。

而对于外伤引起的鼻衄,首先要保持鼻腔通畅,切忌用力鼻擤或鼻挖,以免加重出血情况。

同时,如果是出血量较大或无法控制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出血过多影响正常呼吸。

除此之外,平时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和自我措施来减少鼻衄的发生。

例如,避免低头过久,尽量保持正常的鼻腔通畅,注意饮食,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戒烟和限制酒精的摄入也是有益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反复发作的鼻衄、鼻衄伴有其他明显症状、出血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等。

这些情况可能暗示着潜在的疾病或病理性鼻衄。

总之,鼻衄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且多发,但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自我处理的。

对于情况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鼻衄,及时就医是必要的。

通过了解鼻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鼻衄,减少其对生活的影响。

同时,合理的鼻部护理和防护措施也能起到预防鼻衄的作用,保持鼻腔的健康。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 鼻渊鼻衄考试内容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 鼻渊鼻衄考试内容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鼻渊鼻衄考试内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鼻渊鼻衄考试内容
中医医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
方法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在中医医术中,医师们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鼻渊和鼻衄等常见疾病。

鼻渊,又称鼻炎,是一种鼻腔黏膜的炎症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等。

中医认为鼻渊多为风寒、风热、湿热等外邪入侵所致,治疗鼻渊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疗法,如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等。

鼻衄,又称鼻出血,是指鼻腔黏膜破裂导致的出血症状,常见于气候干燥或鼻
腔炎症等情况。

中医治疗鼻衄注重调理体内气血,常采用活血止血、清热凉血等疗法,以达到止血和改善体质的目的。

在中医医术中,医师需要掌握丰富的病症辨证和治疗经验,熟练掌握经络穴位、中药疗法、针灸疗法等技术,才能有效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鼻渊和鼻衄。

医师需要对病症的病因病机有深入的了解,根据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病症的预防和调理,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因此,中医医术确实有着独特的专长和优势,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鼻
渊和鼻衄等疾病。

医师们通过丰富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水平,为病人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医师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注重病症的病因病机病症的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病症。

鼻衄中医诊断

鼻衄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鼻衄的中医诊治鼻衄即鼻出血,是内、外(伤)、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的常见症候之一。

鼻出血的原因很多。

全身性因素者,凡可引起动脉压和静脉压增高、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以及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内分泌失调等等,均可诱发鼻出血。

局部因素者,如鼻和鼻窦的外伤、异物、急慢性炎症、鼻中隔病变、鼻腔或鼻窦肿瘤等。

临床上,严重的鼻腔出血往往由内科转诊而来,尤其多见于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以及血液病等。

鼻衄之名出自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而以《内经》最早论述鼻衄。

《灵枢·.百病始生》认为衄的病理基础为“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对鼻衄病因病理的论述甚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1、太阳病衄血:如汉·张仲景《伤寒论》说:“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清·唐容川《血证论》说:“太阳之气外主皮毛,内合于肺,鼻又为肺之窍,欲治太阳之衄者,必以治肺为主......治肺即治太阳矣。

法宜清肺火,疏利肺气。

”2、肝火:《素问·气厥论》说:“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

”清·费伯雄《医醇賸义》卷二说:“鼻衄之证,其平时肺气未伤,只因一时肝火蕴结,骤犯肺穴,火性炎上,逼血妄行,故血从鼻出。

”3、肺热:《素问·示从容论》说:“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藏坏决,经脉傍绝,五藏漏泄,不衄则呕。

”历代对肺经受热致衄论述频多。

4、心火:《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脉微涩为血溢。

《金匮要略》有“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的论述,对后世影响颇深。

5、阳明胃热:《素问·厥论》说:“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伤寒论》说:“阳明病,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火上逆型
[证见]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
l、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龙胆草15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水牛角60克。水煎服。
l、针刺疗法
(1)实证鼻衄:主穴取合谷、上星。配穴,心火亢盛者取后溪;肺经热盛者取尺泽,并刺少商出血;胃热炽盛者取上巨虚;肝火亢逆者取太冲、丘墟。毫针刺用泻法。
(2)虚证鼻衄:取上星、三阴交。方法:患者取半坐卧位,先针上星,再针三阴交,轻刺激,留针20—30分钟;上星穴针后不灸,三阴交针后可灸3—5壮。
,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方药]
l、主方:归脾
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远志10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熔化服),侧柏叶12克,地榆炭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血量多者,可酌加自茅根15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口干甚者,可选加麦冬15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葛根30克。
2、中成药
(1)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l—2次。
(2)水中角浓缩粉(片),服法同“胃热炽盛型”。
(3)夏桑菊冲剂,口服,每次l—2包,每日3次。
(3)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疑有休克时,可取平卧低头位)。嘱病人将流入口中之血液尽量吐出,以免咽下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4)禁忌饮食辛燥刺激食物,以免资助火热,加重病情。
(5)要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邪,天气干燥时,应饮服清凉饮料。在情志调节方面,尤忌暴怒。且要去除挖鼻习惯,避免损伤鼻部。
2、中成药
归脾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
兼证
除按以上五型辨证治疗外,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鼻衄,若出血多者,出现血虚之证,如面色苍白、心悸、神疲、脉细等,宜配合和营养血之法,可适当加入黄精、首乌、桑椹子、生地等养血之品;若阴血耗伤,涉及阳气,以致阳气衰微者,应用补气摄血之法,救逆扶危,选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冬瓜仁各15克。
2、
中成药
(1)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
1—2丸,每日2次。
(2)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l—2次。
(3)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l—2次。
肝肾阴虚型
[证见]鼻衄色红,时作时止,量不多。口干少津,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质嫩红或红绛而少津,舌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凉血止血。
[方药]
l、主方:知柏地黄汤(吴昆《医方考》)加减
处方:知母12克,黄柏12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黄15克,旱莲草15克,藕节15克,阿胶10克(溶化)。水煎服。
(7)旱莲草红枣汤:旱
莲草50克,红枣8—10枚,加清水2碗煎至l碗,去渣饮汤。
(1)—(3)适用于实证鼻衄。
(4)—(7)适用于虚证鼻衄。
3、预防调护
(1)积极治疗可以引起鼻衄的各种疾病,是预防鼻衄的关键。
(2)鼻衄病人情绪多较紧张,恐惧不安,因此安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能够与医生密切配合,以使迅速制止出血,是很重要的。止血操作时动作要轻巧,防止粗暴,以免加重损伤。
鼻衄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者,多因肺、胃、肝之火热为主,火性上炎,循经上蒸鼻之脉络而为衄;虚证者,多见于肝肾阴虚,虚火上越,灼伤脉络而致衄,或因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而为衄。在辨证治疗方面,鼻衄主要依据病情的缓急,出血量的多少,血色的深浅,以及全身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实证鼻衄,治疗上以清热降火为主;虚证鼻衄,若肝肾阴虚者,宜滋阴降火为主;若脾气虚弱者,则应补脾摄血止血。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l、血从鼻孔流出,即可诊断为鼻衄。鼻衄轻者,仅涕中带血丝;严重者,血从口鼻涌出。
2、鼻衄甚者,血可溢从口出,或因大量血液被咽下,片刻后呕吐。因此,鼻衄应与吐血、咯血相鉴别。咯血是肺络受伤所引起的病证,其血必经气道咳嗽而出,痰血相兼,或痰中带血丝,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吐血,亦称呕血,其血由胃而来,从口而出,甚则倾盆盈碗,若血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夹有食物残渣。
2、饮食疗法
(1)藕汁蜜糖露:鲜藕适量洗净,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15—30克,调匀内服。每日1次, Nhomakorabea服数日。
(2)茅根竹蔗水:白茅根60—120克,竹蔗100—300克,煎水代茶饮。
(3)韭菜根90克,捣汁,用童便或冷开水冲服。
(4)鲜韭菜一小把,洗净切碎,置干净研钵中捣烂,用布包裹后拧取其汁,放于开水内炖热,每次服一酒杯。
4、滴鼻法用香墨研浓汁,滴人鼻中,也可用滴鼻灵或1%一3%麻黄素液等滴鼻。
5、吹鼻法用血余炭、马勃、百草霜、田七末、云南白药等药末吹入鼻腔,也可将上述药物放在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6、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患侧鼻腔;若仍未达止血目的,可行后鼻孔填塞法。其他疗法
肺经热盛型
[证见]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腔干燥焮热感。或兼见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尖边红,苔薄自而干,脉浮数或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桑菊饮(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桑叶12克,菊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牡丹皮15克,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山栀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疾病名称:鼻衄
疾病科属:鼻科
疾病概述: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本节只讨论内因引起的鼻衄;出血严重者又称鼻洪。鼻衄甚者,口鼻皆出血,称为鼻大衄、脑衄,若鼻衄经久不愈,称为鼻久衄。导致鼻衄的原因很多,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如伤寒、时气、热病、温病、虚劳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时间和不同季节。轻者仅涕中带血丝,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临床上宜加白茅根15克、侧柏叶15克、旱莲草15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瓜蒌仁15克。
2、中成药
(1)中黄解毒丸(片),口服,大密丸每次l—2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2—3片,每日3次;
(2)水牛角浓缩粉(片),口服,片剂每次8片(儿童每次5片),每日3次;散剂每次1.5—3克,每日2次。
(5)乌豆圆肉大枣汤:乌豆50克,桂圆肉15克,大枣50克,加清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6)岗稔果煲瘦猪肉:鲜岗稔果60克(干品用15克),瘦猪肉60克,加清水3—4碗煎至l碗,分服。
3、检查:鼻腔前段出血,一般较容易发现出血点。鼻衄不剧者,可用1%一3%麻黄素溶液棉片收缩鼻粘膜后,从首先出血的一侧鼻腔寻找出血点。此时,应仔细检查鼻腔,特别是鼻中隔前下方的血管丛区,注意粘膜表面有无充血、静脉曲张、糜烂、溃疡、血痂等。鼻腔后段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并从口吐出,鼻前孔镜多不能发现出血部位,须行鼻后孔镜检查,以寻找出血点。除寻找出血点外,尚须找出鼻衄的原因,因此在作止血处理后,还要进一步作必要的全身检查。辨证分析
外治法
对鼻出血病人,治疗上要遵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使用各种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1、冷敷法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
2、压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发际正中线l—2寸处,或紧捏一侧或两侧鼻翼,以达止血目的。
3、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敷于足底涌泉穴上,有引热下行,协助止血的功效。
日热炽盛型
[证见]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治法]清胃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
l、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6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4次。
(2)知柏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6片,每日4次。
脾不统血型
[证见]鼻衄渗渗而出,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面色不华,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