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着力 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作文1200字

乡村振兴作文1200字

乡村振兴作文1200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目标定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三农”发展蓝图。

其核心就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以乡村振兴带动和引领整个“三农”事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

对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高度深刻认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政治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乡村振兴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首先是基础在“三农”,最终受益也在“三农”。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城乡协调发展,没有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如果我们脱离“三农”这个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去谈论所谓“现代化”,那么再美丽的愿望也只能是空想。

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又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做到二者相结合。

要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形成党组织领导的多方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

同时,应注重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通过“两权”抵押贷款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投放更多低息贷款,帮助农户盘活土地资源、扩大规模种植、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让亿万农民共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果。

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

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

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7.08•【字号】•【施行日期】2016.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农业(农牧、畜牧水产)局、农工委(部),厅、办各机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冀政发[2016]19号)精神,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出如下意见:一、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1.优化种植结构。

引导农民尊重和适应市场变化规律,以产粮大县为重点,建设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

在太行山、燕山及农牧交错区引导调减籽粒玉米,扩大特色杂粮种植面积,减少玉米产能。

在山前平原区,大力发展强筋、中强筋优质、专用小麦。

紧盯京津市场,做强蔬菜、果品等优势品种,突出精细果菜和特色高端叶菜,大力发展高端设施蔬菜,指导设施蔬菜大县开展单品规模争创全国第一大县、全省第一大县活动,积极推进分等定级,支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到2020年高端设施蔬菜发展到500万亩。

2.壮大特色产业。

做精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品。

加强10个万亩食用菌大县建设,突出香菇、双孢菇、平菇等优势品种,打造产加销产业集群。

加强燕山、太行山和坝上高原地区大宗道地中草药和冀中南平原药食两用品种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中药材大省。

建设面向全国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发展马铃薯种植、贮藏、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经济,抓好国家马铃薯主食加工试点,推动马铃薯主食化。

到2020年食用菌面积发展到50万亩,中药材、马铃薯面积均发展到300万亩。

3.优化畜禽养殖结构。

【公文写作范文】【讲话类】关于农村工作

【公文写作范文】【讲话类】关于农村工作

【仅限交流请勿照抄】关于情况调研★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乡村振兴战略怎么看(一)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了“三农”工作。

(二)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三农”工作发展总要求。

(三)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了“三农”工作深化改革的具体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四)乡村振兴战略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三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五)乡村振兴战略为党的基层堡垒建设划定了重点。

一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

二、乡村振兴战略怎么干(一)突出“调结构”,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

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要做大做强外向农业。

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二)突出“增效益”,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要紧抓产业富民这个基础。

要紧抓创业富民这个关键。

要紧抓脱贫攻坚这个难点。

(三)突出“优环境”,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一是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三是营造整洁美丽的人居环境。

(四)突出“强保障”,提高“三农”工作组织实施水平。

要坚决落实重农强农要求。

要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

要持续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在全市农村工作上的讲话一、关于去年的“三农”工作“两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进”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二是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三是精准扶贫纵深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

供给侧改革专题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1)是什么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C.化解房地产库存(去库存)【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D.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降成本(降成本)【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E.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闻综述2017.01农 机 科 技 推 广22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OVERVIEW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2月14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

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2016年12月19日~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指示要求,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三条底线。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2017年工作重点“四推进一稳定”2016年12月19日~2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提出,2017年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2017年工作重点是“四推进一稳定”,即: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稳定粮食生产。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发布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规划》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融合。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主要内容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要点内容如下: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3、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

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

4、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5、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

创建优质农产品(13.94,0.10,0.72%)和食品品牌。

6、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

农业产业是德宏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

全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稳定传统产业、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突破,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构建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

产业兴旺要始终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绿色导向”三项原则。

质量兴农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产出优质农产品;要切实加强农业执法监管,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出来;要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把品牌树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点从以下方面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一、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实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随着工业化加快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要素资源的非农化转移和重新配置,导致原有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收入分配体制与当前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组织成员集体资产所有产权虚置,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侵蚀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经济,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够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对于增强全州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巩固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坚持“三个着力”提升发展动能

坚持“三个着力”提升发展动能

坚持“三个着力”提升发展动能作者:谢建辉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6年第12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关于“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已成为新一届省委推进富民强省的重要工作抓手,为我们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增强长远发展动力,进一步提供了方向指引、方法指导和根本遵循。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紧紧围绕落实“三个着力”,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克服多重挑战,提升经济发展的动能和活力。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夯实转型升级的支撑点。

发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有序推进“三去一补一降”。

围绕去产能,印发了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

华菱钢铁集团改革重组方案获批通过。

围绕去库存,出台了化解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0条意见。

围绕去杠杆,制定了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规定,争取中央下达湖南省置换债券额度3263亿元:出台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防范金融风险的系列措施。

围绕降成本,印发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

先后分5批取消、停征、降标和放开88项涉企收费,为企业减负约28亿元:出台降低大工业电价的措施,减负57亿元。

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失业保险总费率分别下调1个和0.5个百分点,并暂缓调整企业职工养老金缴费基数,暂缓特困企业缴纳养老金。

全面推进营改增,累计实现减税100亿元以上。

降低制度性成本,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7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153项,加快推进“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围绕补短板,发布了“4+2”重大项目(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张网”和城镇功能配套、生态文明建设)清单。

全力推进制造强省“1274”工程,出台了4大标志性工程建设规划、7大专项行动方案和12个重点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以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发布了两批100个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

加快“五个美丽”建设,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加快“五个美丽”建设,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考点:加快“五个美丽”建设,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三农’思想,按照‘五个振兴’要求,紧盯大西安乡村振兴‘三步走’目标任务,加快‘五个美丽’建设,大力实施‘八个工程’,打造乡村振兴西安样板。

一、聚焦产业兴旺,着力发展美丽经济要抓特色主导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科技兴农,打造更多高品质农产品。

要抓农村“招商引智”,让更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职业农民成为现代特色农业经营的主体力量。

要抓新产业新业态,利用“旅游+”“生态+”“农业+”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颜值高”“气质佳”的特色小镇。

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聚焦生态宜居,着力建设美丽乡村要扎实推进关中民居规划设计,管控村容村貌,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

要扎实推进串点连线成片,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旅游线。

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整治,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庭院绿化美化,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大西安乡村生态格局。

三、聚焦生活富裕,着力塑造美丽人家要坚定不移实现率先脱贫,举全市之力打赢这场硬仗。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增加农民群众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要多措并举壮大集体经济,确保2020年全面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

四、聚焦乡风文明,着力培育美丽乡风要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要建好用好农村文化礼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把更多更好文化产品送到农村。

要办好大西安农民节,让农民有更多自豪感、幸福感。

五、聚焦治理有效,着力打造美丽党建要选好带头人、建好党支部,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探索新机制、为民办实事,用好“民情大数据地图”,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

要全面加强乡村治理,建立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造平安乡村、和谐乡村。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作者:汪洋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7期●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农业农村发展遇到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

●过去主要解决农产品短期数量平衡问题,现在要在促进数量平衡的同时,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考虑农业生产结构问题,现在要在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力范畴内的调整,现在要在突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重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过程,是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优化完善的过程,也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过程。

要立足农业资源不足的实际,通过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优化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2016 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粮食总产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内部动因的深刻变化,农产品供需失衡的矛盾更加凸现,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日益加剧。

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报告

做实做强特色现代农业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报告我市农耕历史悠久,生态类型多样,农业特色鲜明,现有耕地X万亩,人均X.X亩,是X大牧区和X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X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X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增长X%,连续X 年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一)突出“特色农业”,壮大优势产业。

我市地域面积比较小,农业规模不大,但特色鲜明;农产品总量不多,但品质优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走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聚焦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瓜菜、苹果、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优质粮食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升品质,面积达到X万亩,人均粮食占有量X.X公斤;现代畜牧业坚持粮经饲统筹、精深加工、循环发展,奶牛、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X万头、X万头、X万只,人均牛奶、牛肉、羊肉占有量达到X公斤、X.X公斤和X.X 公斤;瓜菜产业坚持优化供给、提质增效,面积X.X 万亩,总产量达到X万吨;苹果、葡萄产业稳步发展,面积分别达到X万亩和X万亩。

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X.X%。

二是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X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X家,休闲农庄发展到X家。

农产品加工总产值X.X亿元,加工转化率X%。

三是产业扶贫深入推进。

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推进“四个一”(建设X个产业扶贫示范村、培育X家扶贫龙头企业、规范培育X家扶贫产业合作社、提升发展X名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工程,建立健全“五个一”(一名领导包抓一个产业、一名领导包抓一个贫困县、一名领导包抓一个产业技术帮扶团队、一名领导包抓一批示范点、一名领导每年分产业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工作责任制,实施产业扶贫“六大行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行动、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行动、产业融合转化增值行动、农业科技支撑行动、农村改革促农增收行动),创新推广整村推进、订单生产、先赊后还、企农共赢、托管代养、资产收益分配、扶贫车间带动、新业态助推等产业扶贫模式,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建立持续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累计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脱贫X.X万人,占脱贫总人口的X.X%。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全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全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全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政策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乘除

政策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乘除

政策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乘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该抓住“粮食”这个牛鼻子,在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通过“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冲出一条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路来。

做好“加法”,实现“补短板、提品质”所谓加法,就是扩大要素供给,培育增长的新动力新能量,拓展发展的新空间新途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转变发展方式,不再追求简单的数量增长,而是在保障口粮安全和主粮基本自给的前提之下,将更多关注点放在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上,换言之,就是增加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力度。

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河道、沟渠、排灌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面全程机械化。

补齐供需脱节市场短板。

供需脱节是粮食问题的最大“短板”。

广大城乡居民已经不满足于“千人一面”、“万人一米”,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安全、营养、健康,消费需求旺盛,但是缺口很大,应加大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有效供给。

补齐农产品质量短板。

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狠抓农产品品质提升,一是在加工工艺上,产品要不断细分,提高整体加工档次;二是在产品销售上,向电商等新销售业态发展;三是在流通储存上,向全程冷链发展;四是在培育品牌上,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培育知名品牌;五是在产品区分上,建立健全农产品等级标准体系,提高产品区分度,实现优质优价;六是在粮食安全方面,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监测预警。

做好“减法”,实现“去库存、降成本”所谓减法,就是要对那些经济效益偏低、市场需求不足、严重破坏环境的过剩产能进行压缩,降低成本,激发活力,提高效益。

一是从低效向高效调。

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关键。

其次,应加快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二是从过剩向紧缺调。

三是从种粮向粮饲结合调。

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南通为例

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南通为例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2期(总第498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从总体要求看,党的十九大概括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既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又是乡村振兴的具体标准。

1 南通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联盟“三个全覆盖”试点镇建设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72%。

全市“三品一标”品牌数达1993个,其中绿色食品83个,有机食品232个,地理标志10个。

农产品出口额全省第一。

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63家;家庭农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建有注册经营的家庭农场444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0家。

高效设施农业占比达到21%,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59%。

“全托管”服务组织累计达2943个,服务面积94.9万亩,实现了农业乡镇全覆盖,既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也解决了“怎样种地”的问题,保障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安全,实现了农户与服务组织双赢。

二是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全市1369个应确权行政村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进场交易,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实现县级全覆盖。

2017年,全市农村产权交易成交项目4664笔,全年成交金额9.42亿元;累计成交项目数7338笔,成交金额20.18亿元。

坚定重农强农思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定重农强农思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 十 大 举 措 ” 是 浙 江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 实践 浙江农业以“五化联 动”“五省联创”整体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绿色农 业强省是我们的目标,落实绿 色农业行动计划十大举措就是 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要全面 落实粮食绿色增产、畜牧业绿 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绿色发 展、减肥减药节水节能、农业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美丽田园 建设、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供 给、绿色生态主体培育、绿色 生态技术集成、绿色发展扶持 政策构建等“十大举措”,着 力构建起绿色农业发展的工作 推进体系。
本刊特稿·本刊特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坚进
定农


浙 江 省
农 强
供 给
农 业 厅 (
农侧)


林 健
想构东



31002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前 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 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 “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 话,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 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 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习总 书记的讲话发出了中央始终高 度重视“三农”工作、持续重 农强农的重大政治信号。
(2) 绿色可持续是浙江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导 向 绿色可持续是践行“绿水
新农村 2017.4 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刊特稿·本刊特稿·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客 观要求,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 全、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 基础条件,是处理好农业发展 当前和长远关系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紧盯绿色农业强省建 设目标,坚定绿色可持续这一 导向,以争创全国农业可持续 发展试验示范区为引领,真正 把绿色可持续落实在政策、项 目、资金等安排上,反映在产 业转型、结构调整等工作中, 体现在技术推广、绿色增产等 措施里,加快形成绿色可持续 发展的制度和机制。

“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82019.02XIANG CUN ZHEN XING乡村振兴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均衡,以全面发展实现利益共享,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聚焦产业兴旺,让乡村“强”起来。

一是突出提质导向,抓带动促转型。

优质水稻栽培面积占比过半,年均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建成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获评“农业农村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薛埠茶香小镇列入省级农业特色小镇试点,黄金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街道)全覆盖。

二是突出品牌塑造,抓质量促增效。

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将“长荡湖大闸蟹”和“洮湖”商标一并运作至区级层面,持续办好湖鲜美食节等推介活动,“长荡湖大闸蟹”“金坛红香芋”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定,“金坛雀舌”连年保持全国茶叶区域共用品牌价值50强。

三是突出效益优先,抓融合促升级。

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号农场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农业创新园区,花谷奇缘入选全省百家主题创意农园,仙姑村、谢桥村获评“省级休闲观光示范村”。

全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12家,“茅山竹海”电商平台拓展运营,朱林村、黄金村、圣贝特蜂列入省级重点培育农村电商示范村(企),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0亿元。

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围绕生态宜居,让乡村“美”起来。

一是“强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宽领域布局农村运输线,2016-2017年建设农村公路120公里,265省道一期、长荡湖旅游大道、直荣公路等重点工程主体完工。

长荡湖水厂完成主体工程,改造中西部供水管网163公里。

建设千亩以上达标圩堤10公里,龙山水利枢纽竣工投用。

完成20家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落实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财政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6.09•【文号】农办财〔2017〕41号•【施行日期】2017.06.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7〕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财政厅(局):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小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近些年来,中央财政持续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在一些省份开展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等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多种有效形式,对于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现制定以下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兼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工作推进中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小农户。

要把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重点。

要始终坚持带动而不是代替农户发展的原则,把服务小农户作为政策支持的主要对象,着力解决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

二是坚持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

要把突破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作为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关键。

要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前提下,集中连片推进规模化生产。

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佚名
【期刊名称】《实践(党的教育版)》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三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
【总页数】1页(P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五个着力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
2.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
4.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开创广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5.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场有限公司农业高质量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财政部关于印发《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关于印发《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关于印发《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山东、安徽、湖南、广东、云南、陕西省财政厅: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要求,适应农村改革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深刻变化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部研究制定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财政部2017年6月5日附件: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我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村大国。

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已基本搭建,各项改革政策正在扎实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为稳住“三农”这块“基本盘”和“压舱石”,继续为全局作贡献,落实好2017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适应农村改革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深刻变化的需要,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会同中央有关单位和部门以《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为蓝本,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

现就做好试点试验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努力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发展规律的农村经营制度。

充分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限定试点试验区域,加强风险监控,总体把握各项农村改革政策的关键点、衔接面,积极稳妥推进试点试验工作。

试点试验主要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多策并举,集中施策,推进乡村联动,政策下沉到村,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

辽宁三个推进心得体会(精选3篇)

辽宁三个推进心得体会(精选3篇)

辽宁三个推进心得体会(精选3篇)辽宁三个推进篇1在谈到如何具体落实重要讲话精神时,张谨强调,首先,要坚决抓好学习贯彻。

大力营造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做到学习宣传全覆盖、无死角。

要强化学习培训,依托各级中心组、市委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农民党校等平台,区分市委、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村(社区)党组织及非公和社会党组织五个层次,集中开展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确保讲话精神传导到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

同时,广泛开展宣传解读,充分发挥开原电视台、开原新闻网等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认真开展宣传报道,集中宣传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实践和工作成效;精心组织理论宣讲,组建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宣讲团,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宣讲活动,推动讲话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要通过学习宣传活动,让的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指导各项工作,让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开原落实见效。

其次,要坚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入落实“四个着力”要求,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要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洽谈项目签约落地,抓好新建、续建项目开复工,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不断注入新动力。

还要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支持传统制造业通过兼并重组、嫁接改造等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进新产品成果转化,增强工业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

同时,积极振兴实体经济,不断加强兜底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问题,促进企业“规做大、小升规、个转企”。

加快盘活闲置企业有效资源,大力实施“二次招商”“腾笼换鸟”,通过闲置资产租赁、出售和合作经营等有效措施,全力盘活僵尸企业,实现工业经济整体提质增效。

要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特别要做优做强“开原大米”等品牌,增加高端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个着力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者:陈晖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7年第04期2月15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确定了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以往抓农业结构调整相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不同?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从何而来?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

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记者:去年3月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再部署。

那么,我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杨秀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主线抓实抓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因此,今年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实质上是2016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

去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483.5万吨、增长1.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0%;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确权基本完成,土地流转率达30.6%;精准脱贫首战告捷,实现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2437个贫困村退出、5个贫困县摘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03元、增长9.3%,继续保持“三个高于”(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高于全省GDP 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2.53:1。

这些成绩也包含了供给侧改革取得的成效,因此这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基础。

从供给侧入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记者: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这是不同于以往省委一号文件的显著特点。

为什么要从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杨秀彬: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这是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反映。

所以,四个方面的变化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

随着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相应放缓。

随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农民外出务工增收难度增加。

随着财政收支矛盾加大,每年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已难做到。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传统动能明显减弱。

其次,农产品需求格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问题更加凸显。

农产品需求结构加快升级,但供给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导致我省农产品供需失衡。

一方面,名特优农产品仍然偏少,消费者青睐的好东西供不应求,有些中高端产品还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另一方面,很多“大路货”质量不高、品牌不响,不时积压滞销。

第三,农业外部竞争形势发生变化,农业经营方式不适应的问题更加凸显。

我省农业已融入国际、国内市场,这些年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行,使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农业,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上涨较快,在与国际现代大农业竞争中,越来越被动。

另外,资源环境状况发生变化,农业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凸显。

我们长期主要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来实现农业外延式增长,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近极限,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

农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因此,要保持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记者:与以往抓农业结构调整相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不同?杨秀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抓农业结构调整相比,既有传承,更有创新。

因此,必须做到“三个更加注重”:第一,要在促进数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二,要在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第三,要在突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更加注重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记者:在改革实践中,如何把握着力点?杨秀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五个着力点”。

第一,要把握创新体制机制这个着力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

第二,要把握形成市场导向这个着力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

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第三,要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着力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

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效益强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第四,要把握促进绿色发展这个着力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关切,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相互融合与有机统一。

第五,要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着力点。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

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必须守住三条底线,即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记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手段、发力点,通过这个发力点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省委一号文件的逻辑支撑。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样落地落实,工作目标和抓手是什么?杨秀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

省委一号文件在着眼长远方向的同时,更加聚焦今年的目标任务,通过一系列项目建设促进目标任务的落地落实。

其中,重中之重是三项工作。

首先,是在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提供“四类”农产品方面,文件提出了7个目标、6个建设项目、5大特色农业区域布局。

在目标上,提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建成“万亩林亿元钱”示范面积70万亩,生猪出栏量稳定在7000万头左右,推动畜牧业非猪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等。

其次,聚焦头等大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有新部署。

文件明确提出了2017年实现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

在巩固脱贫成果上,提出严格脱贫对象认定、退出和痕迹管理,建立完善脱贫对象跟踪监测、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对脱贫对象的后续扶持政策;要求继续对摘帽贫困县进行扶持,着力解决脱贫户持续增收和因病、因灾、因学、因智返贫等问题,增强退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记者:如何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动力?杨秀彬:这也是第三方面,即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主要是要取得六个突破。

第一,在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形式上有新突破。

落实“三权分置”,重点在放活土地经营权。

明确提出了在确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土地股份合作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主流模式,探索发展稳定农户承包权、经营权股份化的家庭联产承包股权制;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有新突破。

提出要推动制定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登记办法;要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有计划逐步消除“空壳村”。

第三,在创新财政支农方式上有新突破。

围绕财政资金“五补五改”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安排。

比如“补助改股份”“补助改基金”“补助改购买服务”“补助改担保”“补助改贴息”等。

第四,在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上有新突破。

针对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明确提出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等。

第五,在推动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上有新突破。

围绕“三支队伍”即农业科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队伍提出了政策举措。

第六,在农村改革推进机制上有新突破。

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研究制定农村改革督查考核办法,通过强化督查考核,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当然,还要推进以“四个好”为目标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

对我省来说,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的具体体现,就是既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更要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

(责编:裴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