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马氏庄园

合集下载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安阳马氏庄园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处官式园林建筑。

庄园的“三雕”纹饰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其寓意深远,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对安阳马氏庄园的“三雕”纹饰进行探析,揭开其背后的意涵。

“三雕”代表的是雕梁、雕栱和雕檐,是中国古典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形式。

这种装饰形式在古代是非常注重精美细致的建筑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更多的是寄托了大家对家园的爱怜和对家族的尊重。

在安阳马氏庄园中,这种“三雕”装饰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装饰,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

从文化内涵来看,“三雕”纹饰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才”理念。

雕梁代表天,雕栱代表地,雕檐代表人。

这种构成天地人三才的装饰形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讲究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通过“三雕”纹饰,古代建筑师们不仅仅装饰了建筑,更是将天地人三者融为一体,表达出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三雕”纹饰还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美学追求。

在古代,建筑是一种艺术,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将自己对美的理解融入其中。

在安阳马氏庄园中,雕梁、雕栱和雕檐的装饰是极具中国传统美学特色的,这些装饰不仅仅是简单的花纹,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通过这些装饰,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建筑师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高雅和典雅。

“三雕”纹饰还代表了中国发展的历史。

在古代,中国传统建筑一直是建筑技术的典范,人们在古代的建筑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安阳马氏庄园中的“三雕”纹饰正是这种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的代表,它承载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髓和历史的厚重。

通过这些“三雕”纹饰,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在建筑领域的辉煌成就,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的文明和历史。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安阳马氏庄园是中国境内现存的唯一一处较为完整的东汉时期私家园庭建筑遗址,被誉为“东方园艺文明的瑰宝”。

该庄园保存着丰富的壁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被称为“三雕”的纹饰。

这些纹饰富有艺术性和寓意,对于理解当时的艺术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这一纹饰的意涵进行探析。

我们需要了解“三雕”的形态。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整个纹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蛇鳞图案、碧玺纹和勾环纹。

蛇鳞图案是指整个纹饰中最上方的部分,由一系列类似蛇鳞的纹理构成。

蛇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智慧、神秘和生命力。

蛇的蜕变能力也为人们所称道,因此蛇鳞图案可能代表着生命的无穷进化和无穷可能。

蛇鳞图案还可能与中国古代的“龙”的形象有所联系,龙与蛇在中国文化中也有一定的关联,都代表着神奇和权力。

碧玺纹位于蛇鳞图案下方,由一连串类似传统花样的碧玺纹构成。

古代中国人赋予了各种物品以象征意义,碧玺则是一种被视为吉祥的石头。

碧玺纹在它的形态和样式上都与传统的祥云、莲花等吉祥图案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能代表着幸福、和谐和福气。

勾环纹是整个纹饰的最下方部分,由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形状类似于勾环的纹理构成。

勾环纹可能代表着无穷的联结和联络,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重视家庭、朋友和社会团体的价值观。

勾环纹与中国传统的“缀碧”装饰形式也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装饰形式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常常用于装饰各种器具和建筑,也具有吉祥的意义。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富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寓意。

蛇鳞图案代表着生命的无穷进化和可能;碧玺纹象征着幸福、和谐和福气;勾环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重视家庭、朋友和社会团体的价值观。

这些纹饰不仅显示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从这些纹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东汉时期人们对生命、幸福和人际关系的追求和渴望,也为我们研究古代艺术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浅谈安阳马氏庄园的建筑结构布局

浅谈安阳马氏庄园的建筑结构布局

浅谈安阳马氏庄园的建筑结构布局安阳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城南,是一处集园林、建筑、文化为一体的庄园式古建筑群。

马氏庄园坐东朝西,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由前厅、正厅、后堂、西厢房、东厢房等30余个建筑组成。

在安阳的古建筑中,马氏庄园有着独特的建筑结构布局,值得深入探讨。

一、总体设计马氏庄园总体设计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的格局,以进深为主,以厅为轴心,前后相承,错落有致。

进门后,正厅占据主要位置,左右对称的厢房依次排列。

设计上追求的是整齐、规整,以人为本,侧重体现主人家的尊贵地位和硕大的家族发展。

同时,庄园景观也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彼此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整体美感。

二、建筑结构马氏庄园的建筑结构以砖木结构为主,在千百年的风雨侵蚀下仍然保持完整。

庄园建筑以华丽装饰和精美雕刻著称,全部建筑均采用古代红、黄砖与木材结合的传统建筑工艺。

特别是庄园内的厅堂,竖柱、横梁、柱肚均用雕刻高度装饰,图案繁缛,工艺考究。

三、建筑布局庄园内建筑布局以“三进两院”为主。

前院主要是客堂和接待客人的地方。

正院是主人家居住、办公和议事的地方。

后院则是存放粮食、财宝和家庙的场所。

两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方便管家家丁们管理。

整个建筑群胡同风格的环绕布局既形成了自己的空间,同时也与环境相融合。

四、庭院景观马氏庄园的庭院布局非常考究,运用了多种庭院景观元素,如走廊、亭台楼阁、水池、假山、花木等,形成了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美妙景象。

尤其是庄园中的园林,小巧玲珑却十分精致,庭院内栽种了不同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层次的花木,配合着古井、小池塘,泉水流动,形成了一派别有风味的小景。

总之,安阳马氏庄园的建筑结构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庄园完美地融合了建筑和自然环境,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安阳马氏庄园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内心平静的场所。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安阳马氏庄园是中国河南省安阳市的一处历史遗迹,它不仅是一处古代建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庄园内的“三雕”纹饰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艺术瑰宝,其寓意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析“三雕”纹饰的意涵,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

“三雕”是指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三种装饰纹样,即木雕、石雕和砖雕。

这些纹饰常常被运用在古代建筑的门楼、廊柱、厅堂等部位。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文化价值观念的手段。

在安阳马氏庄园中,这些“三雕”纹饰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地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从木雕纹饰来看,“三雕”中的木雕是最为常见和精美的一种。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木雕常常被运用在梁柱、门窗等部位,其纹饰多为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图案,色彩鲜艳,造型优美。

在安阳马氏庄园中,木雕纹饰不仅在建筑上体现出华美的装饰效果,更是通过雕刻技艺展现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木雕纹饰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和弘扬。

而且,在这些木雕纹饰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比如花鸟图案代表着吉祥如意,山水人物代表着吉祥如意等,这些寓意都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石雕纹饰在“三雕”中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石雕纹饰常常被运用在庄园的石狮子、石牌坊、石碑等部位。

石雕纹饰在安阳马氏庄园中则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其纹饰多为龙凤、神兽、花草等图案,线条清晰、造型逼真。

这些石雕纹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体现了古代工匠对石材雕刻工艺的精湛掌握和创造力。

石雕纹饰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龙凤图案代表着皇权祥瑞,神兽图案代表着保护和祝福,花草图案代表着生机勃勃等,这些都是古代文化中对吉祥如意和美好生活的表达和追求。

“三雕”纹饰在安阳马氏庄园中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们体现了古代工匠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同时也蕴含着古代文化中对吉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

名震中州的马氏庄园,厉害在哪?二月河、王立群精彩点评

名震中州的马氏庄园,厉害在哪?二月河、王立群精彩点评

名震中州的马氏庄园,厉害在哪?二月河、王立群精彩点评河南安阳马氏庄园马氏庄园·九门相照太行之东,洹水之滨。

殷邺古县,人杰地灵。

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商朝以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历史文化厚重。

从安阳市区西行二十公里,进入蒋村镇境内,可以看到一片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清代庄园建筑群,这便是名震中州的马氏庄园。

庄园主人何许人也?庄园里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宝藏?一起去探个究竟!二月河精彩点评“人之投吾所好者,必有所为而来”庄园主人马丕瑶(1831—1895),字玉山。

道光十一年出生,因家道中落,入学很晚,32岁才中进士,分发山西候补知县,开始了其仕宦生涯。

恰逢山西平陆县因盗匪猖獗民怨沸腾,原任知县如坐针毡,百计求调。

于是平陆这个烫手山芋,便被交给了马丕瑶。

马氏庄园·楹联上任伊始,马丕瑶就在大堂上悬挂了一副楹联: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

依靠民众的信任与支持,他很快摸清了积年盗案的详情和证据。

于是平反冤狱,缉拿盗匪,整顿吏治,体恤下民。

不到三年,平陆盗匪销声匿迹。

“马青天”盛名不胫而走。

不久,马丕瑶调任永济县知县。

有个人称不倒翁的永济县吏,极善奉承。

他听说马丕瑶和他的子侄都酷爱养花,便搜罗奇花异草,经常来献殷勤。

马丕瑶经过特意调查,发现这个县吏是永济百姓人人痛恨的第一“害虫”。

在查清其腐败事实后,马丕瑶立即对其实行了严厉惩处,并借此告诫子侄说:“人之投吾所好者,必有所为而来。

稍中其毒,与饮鸩等。

”公元1877年,山西大旱,巡抚急令马丕瑶兼领解州,赈灾安民。

马丕瑶到任后,一面派人到外省购粮,一面划分困难等级,计口给粮。

同时,彻底核查地亩,从根本上解决赋税不均问题。

终使解州转危为安,流民还家。

次年解州全境丰收,义仓存粮万石,并开始对外支援,一举解除数州之困。

光绪听闻后,大为感动,亲赐“百官楷模”牌匾,以示褒奖。

通过“平陆治乱”“解州赈灾”,马丕瑶勤廉之名远扬,后又历任山西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官至广东巡抚。

马氏庄园的建筑风格

马氏庄园的建筑风格

马氏庄园的建筑风格
马氏庄园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而古老。

这座庄园位于郊区的一片宁静地带,被一片茂密的树林所环绕。

庄园的大门高大而宏伟,由厚重的木材制成。

门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展现了建筑师的巧思和工艺。

门前是一条由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进入庄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主楼。

主楼建筑庄重大气,由红砖砌成,墙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壁画。

主楼的窗户上挂着精致的窗帘,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

主楼内部布置典雅,家具和陈设都体现着传统的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的岁月。

庄园里还有一座小桥,横跨在一条清澈的小溪上。

小桥由石头建成,古朴而精致,桥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站在小桥上,可以欣赏到庄园美丽的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庄园内还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花园,花园由各种花卉和绿色植物组成,色彩斑斓,给人一种美丽的感觉。

花园里还有一座喷泉,水柱从喷泉中喷出,形成了一个圆形的水幕,给人带来清凉和舒适。

庄园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古老,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让人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的岁月。

在这个庄
园里,人们可以远离喧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马氏庄园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建筑,它的美丽和独特性会让每一位来访者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马氏庄园、建筑资料

马氏庄园、建筑资料

晚清马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与人文情怀马玉山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约20公里处的安阳县蒋村乡两蒋村,庄园的主人足清末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光禄大夫马丕瑶。

马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00年9月25日,马氏庄园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官僚府第。

如果说乔家大院浓缩了晋商文化的精髓,那么马氏庄院则聚集了封建官僚大型府第的精华。

一、概况马氏序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整个建筑群分南、中、北三个区六路计2l处院落组成。

马氏庄园最辉煌的时候是曾经作为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行官。

1902年,因遭受庚子国变而仓皇出逃西安的慈禧和光绪,在签定辛丑条约后回京,途径安阳时曾下榻于马氏庄园。

庄园的主人是清末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

生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间治元年中进士。

初任山西平陆知县,在晋为官20余年,曾先后署理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后任贵州按察使,广西布政使,贵州布政使。

光绪十六年,马丕瑶振助江浙有功,被赐予头品顶戴,其政绩最显著的是重教育、兴桑田、修海防。

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格局严谨。

其建筑规格和形制均由当时顶级建筑专家按《大清律历》一品官员的规定所设计的。

是门前l目内为数不多的清代官僚府第,是中州大地绝无仪有的封建管式建筑标本。

二、建筑一、灶坷-L1.布局马氏庄园始建于清末明初,坐北朝南,癸山丁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整个建筑群分为t区六路,每路均为四个四合院,为前常、后楼、中厅格局。

共建9个大门,俗称“九门相照”,有门、厅、堂、廊、室、楼,共308间。

布局严谨,古朴典雅,高屋深院,气势宏伟。

家庙建于光绪六年,座落于马氏建筑群的东侧。

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东两厢房、燕翼常和祭祀大院等,门楼f:下两层,I:层为马家子弟的读书楼,下层有军机处、房部尚书阎敬明题额的马氏家庙的主fJ和马丕瑶次子马吉樟题写的“迫远”、“庇根”两个侧门,东西厢房是马氏的家塾。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七十四:河南安阳马氏庄园一诚包万有 一敬胜百邪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七十四:河南安阳马氏庄园一诚包万有 一敬胜百邪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七十四:河南安阳马氏庄园——一诚包万有一敬胜百邪“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七十四:河南安阳马氏庄园:一诚包万有一敬胜百邪俯瞰马氏庄园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蒋村镇西蒋村,是清末广东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整个建筑群由南、中、北三区六路22处院落组成,现存厅、堂、楼、廊等共计401间,布局严谨,古朴典雅,雄浑庄重。

中区三路和南区一路,每路均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后开九门,俗称“九门相照”。

马氏庄园既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宽敞明亮的建筑风格,又有晋商大院深邃富丽的建筑艺术,还有中原地区蓝砖灰瓦、五脊六兽挂走廊的建筑特色,具有高雅的文化品味和厚重的历史底蕴。

马氏家族代表人物马丕瑶(1831-1895年),字玉山,同治元年进士(1862年),历任山西平陆、永济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知州,太原知府,贵州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官至广东巡抚。

在任期间,皆清正廉洁,颇有作为。

光绪赐匾“百官楷模”,百姓呼其“马青天”。

马吉森(1857-1912年),字子明,马丕瑶长子,清末民初实业家。

曾首建豫北纱厂,积极创办工、矿业。

努力践行“一等人忠臣孝子”“一诚包万有”等马氏家训,一生忠心爱国。

马吉樟(1859-1931年),字积生,马丕瑶次子。

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湖北按察使等职,曾赴日本考察教育。

为官恤民善施,力主改革,提倡教育救国。

马青霞(1877-1923年),马丕瑶小女儿。

曾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河南和北京创办女子学校,亲任校长,并倾力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先后将百万家产,毫无保留地捐献给教育和修路事业,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誉。

马恒融(1900—1971年),字载之,马丕瑶之孙。

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先后任教于河南焦作福中矿务大学(今中国矿业大学前身)、兰州西北工学院等,是我国工矿学界先驱。

中原地区第一大宅

中原地区第一大宅
筑特色
• 1,结构特色。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 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 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 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 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 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 雪天便于行走。 • 2,九门相照。北中南三区共分6路,每路进深前 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又叫做四进院落,每条中 轴线上各开九道门,熟称“九门相照”。(一种 建筑布局样式) • 3.南院建筑的西学东渐的时代气息反映。
读书楼
马家绣楼(马青霞的闺房)
结构特色
九门相照
建筑等级
南区建筑:西学东渐影响
厚重百年的沧桑感
四,马氏庄园中建筑的哲学精神体 现
• 1,马氏家训。 • 2,楹联对比体现不同阶级的立场和哲学内 涵。 • 马氏庄园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 读书耕田。 • 安徽宏村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马氏庄园地图位置
马氏庄园主人
青砖灰瓦
建筑样式
二。马氏庄园建筑的基本概况
• 一,马氏庄园的历史和构成 • 1.马氏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造近50年。马氏庄园的性 质是一个代表清末民初封建官僚的官宅,和安徽宏村的民宅有着本质 的区别。 • 2.马氏庄园现有建筑群由北中南三区构成。其三区的建筑样式主要有 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现有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 米(比山西的乔家大院还要大),其建筑风格以硬山顶和悬山顶为主。 • 二,马氏庄园的北中南院 • 1.马氏庄园的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坐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 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被称作“亚元扁宅”. • 2.中区,在马氏庄园区中规模最大,约占三分之二,坐落在南街之北, 亦坐北朝南,各类建筑共计158间,含有住宅,读书楼,家庙,享堂, 藏祭祀所,文昌阁。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 • 3.南区始建于民国,规模大于北区和中区,已经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 规定和限制。

马氏庄园 中州大地上的第一官宅

马氏庄园 中州大地上的第一官宅

马氏庄园中州大地上的第一官宅作者:左思青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6年第04期住宅三路皆由4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又因每路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而称“九门相照”。

庄园无论正房还是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的景象,即便是在雨雪天,也同样行走方便。

在风起云涌动的时代,从庄园走出的马青霞投身革命,从一品诰命成为民主革命家,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安阳,历史亘古流长。

远有殷墟,可窥商周;中有永济渠,可见盛世隋唐;而中国近代史同样在这里着墨不少,沧桑百年的马氏庄园就是见证。

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向西20多公里的西蒋村,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

马氏庄园最辉煌的是曾作为慈溪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行宫;而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进入豫北地区,司令部也设在这里。

庄园由当时的顶级建筑专家按《大清会典》的规定所设计,规模宏大,格局严谨,是目前国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清代官僚府第。

三区六路,九门相照中州大地上的第一官宅马氏庄园西依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北靠寿安山,南有珠泉河环绕,可谓一方风水宝地。

庄园始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后又屡有翻修、增建,整个修建史长达半个世纪。

目前庄园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庄园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

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坐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东西两侧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

北区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民国初年,马丕瑶次子马吉樟对其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是整个庄园的主体,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

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居西。

家庙最南边为门楼,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凡马家近支子孙都要在此读书学习,原来门楼是没有固定楼梯的,学生上楼读书后,族人就把梯子抽走。

由门楼向北依次为东西厢房、正厅、后院,以及用来祭祀的正殿。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每路皆由4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又因每路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而称“九门相照”。

马氏庄园的建筑风格

马氏庄园的建筑风格

马氏庄园的建筑风格
马氏庄园是一处位于豫北殷商故地安阳县蒋村乡西蒋村的庄园,始建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是清末头品顶戴、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的故居。

马氏庄园的建筑风格主要有以下特点:
- 整座庄园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雄浑庄重,既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宽敞明亮的建筑风格,又有晋商大院深深邃富丽的建筑艺术,还有中原地区蓝砖灰瓦五脊六兽挂走廊的建筑特色。

-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

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

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

- 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马氏庄园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中原第一官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4月,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2017年1月,马氏庄园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摘要】本文探析了安阳马氏庄园的“三雕”纹饰,首先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包括图案、线条等;接着深入探讨了“三雕”纹饰的历史渊源,揭示了其起源和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了“三雕”纹饰的象征意义,解读了其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探讨了“三雕”纹饰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强调了其在传统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最后总结了“三雕”纹饰的重要性,呼吁对其再认识,并强调了其在艺术领域的价值。

通过对“三雕”纹饰的全面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安阳马氏庄园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当地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形态特征,历史渊源,象征意义,文化传承,艺术表现,重要性,艺术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安阳马氏庄园是安阳市的一处历史文化景点,庄园内保存有大量具有价值的文物和艺术品。

“三雕”纹饰是安阳马氏庄园的一大特色,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

这种纹饰在庄园的建筑物、石雕、织物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雕”纹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符号,通常代表着幸福、团圆和吉祥。

这种纹饰的出现与当时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艺术风格密切相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在安阳马氏庄园中,游客能够欣赏到许多以“三雕”纹饰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三雕”纹饰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进一步认识到这种古老纹饰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2. 正文2.1 “三雕”纹饰的形态特征“三雕”纹饰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线条流畅、图案繁复、造型生动。

线条流畅是“三雕”纹饰的一个重要特征,整体造型简洁,线条圆润流畅,没有多余的繁琐装饰,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美学追求。

图案繁复也是“三雕”纹饰的一大特点,图案精细复杂,细节处理精致,呈现出一种繁复而又有序的美感。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1. 引言1.1 安阳马氏庄园介绍安阳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庄园建筑。

庄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面积达300亩,是一座集住宅、园林、陶瓷艺术于一体的传统中式庄园。

庄园内的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每处细节都展现着古代建筑的魅力。

安阳马氏庄园不仅是一处建筑实体,更是一处文化遗产。

庄园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尤以“三雕”纹饰而闻名。

这些纹饰包括五彩绘釉陶器、浮雕砖雕和石雕艺术,展现了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些纹饰不仅是庄园建筑的装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安阳马氏庄园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三雕”纹饰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依据和源泉。

1.2 马氏庄园的文化遗产安阳马氏庄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马氏庄园建于清代,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庄园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古代艺术品,其中尤以“三雕”纹饰为人称道。

这些纹饰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三雕”纹饰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探寻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马氏庄园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更是当今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

通过对马氏庄园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和传承,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人共同分享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

2. 正文2.1 五彩绘釉陶器五彩绘釉陶器是安阳马氏庄园的重要艺术品之一,其制作工艺独特,色彩丰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五彩绘釉陶器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择优质的原料、精心制作器型、施釉、彩绘等多个环节。

釉色的施加和彩绘的技艺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经验,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们的心血结晶。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安阳马氏庄园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相互融合的代表之一,其建筑结构和设计的艺术元素具有鲜明的特色,特别是它独特的“三雕”纹饰,更是备受关注。

下面本文将对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的意涵进行探析。

首先,三雕纹饰中的“麒麟”代表着吉祥、美好和富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麒麟”是吉祥的象征,常常与“龙、凤、龟、鸟”等传统图腾一起被用来装饰宫殿、城墙、城楼、门户等建筑,体现了尊贵、祥瑞和吉祥的含义。

在安阳马氏庄园的三雕纹饰中,麒麟作为吉祥的代表,不仅仅是对庄园主人富贵的象征,更是对整个庄园所有人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其次,三雕纹饰中的“狮子”代表着勇气、正义和忠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被视为威武、威严的象征。

在有些场合,“狮子”像是守护神一样的存在,能够保护人们免受灾难、祸害和疾病的侵袭。

在庄园中,“狮子”作为守护神的形象,代表着庄园主对家族的忠诚和对安阳乃至全国民众的关注。

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和保护。

最后,三雕纹饰中的“龙”代表着权杖、威严和慈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贵族的象征,它的形象充满神秘色彩,代表权杖和威严。

同时,“龙”也是慈悲的象征,在有些场合,还被用来代表治水、耕作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

在安阳马氏庄园的三雕纹饰中,龙的形象透露着庄园主的尊崇和威严,同时也代表着庄园主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慈悲心态。

总而言之,安阳马氏庄园的“三雕”纹饰意涵丰富,代表着庄园主对祥瑞、保护和慈悲的向往和寄托。

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勇气、权威等重要价值观在庄园主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的积极显现,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魅力。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安阳马氏庄园是一座清代的园林建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郭园镇。

这座庄园占地广阔,布局独特,建筑精美,雕刻艺术也十分精湛。

其中,庄园内的“三雕”纹饰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了该庄园的一大特色。

所谓“三雕”,即指庄园内的石雕、木雕和灰塑三种雕刻艺术形式。

这三种雕刻艺术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共同点是都有丰富的意涵和文化内涵。

首先是石雕。

庄园内的石雕主要分为门楼石雕和景观石雕两大类。

门楼石雕主要雕刻门洞两侧的石柱和石额,造型精美,富有神韵。

其中,石柱上的图案以龙凤为主,寓意着庄园主人的显贵身份和美好愿望。

石额则常常刻有庄园的名称和主人的名字。

景观石雕则常常出现在庄园的假山、荷塘和池塘边等地方。

石雕造型多为人物、动物和植物等,栩栩如生,富有生气。

例如,庄园内的“龙凤鲤鱼塘”就有一株巨石上雕刻着一对龙凤,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龙凤的祥瑞寓意。

其次是木雕。

安阳马氏庄园内的木雕主要集中在庄园内的各种建筑上,包括亭台楼阁、廊道走廊等等。

这些木雕造型也多为人物、动物和植物等,但与石雕不同的是它们更加细致入微,注重表现出细节和精神内涵。

例如,庄园内的“周公馆”就有一面木板上雕刻着“松鹤延年”四个大字,向人们传达了一个好的寿命和幸福的寓意。

最后是灰塑。

灰塑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指用泥灰制作的雕塑。

安阳马氏庄园内的灰塑主要出现在庄园内的各种人物雕像上。

这些雕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表现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故事和寓意。

例如,庄园内的“八仙殿”有八尊八仙的灰塑雕像,他们个个神态自然、载歌载舞,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息。

总之,安阳马氏庄园内的“三雕”纹饰不仅仅是一些美丽的艺术品,更是一批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作品。

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传统中国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究。

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马氏庄园

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马氏庄园

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马氏庄园-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马氏庄园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10级食品质量与安全院(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13年6月摘要:马氏庄园位于安阳境内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

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

关键词马氏庄园建筑景区一、简介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蒋村乡的马氏庄园,是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前后营建50余年。

被誉为“中原第一宅”。

[1]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

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

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

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

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卫。

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

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昌阁、马厩、仓库、柴草库、马氏祠堂以及北、中、南三座花园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达100000多平方米。

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

(一)庄园建筑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知县、永济知县,解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广东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他为官30多年,勤政务实,恪尽职守,忠心爱民,政绩卓着,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信赖,百姓呼他为“马青天”,光绪帝则褒奖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1. 引言1.1 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意涵探析安阳马氏庄园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备受推崇。

“三雕”纹饰更是其独特的象征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和意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马氏庄园的建筑特点,解读“三雕”纹饰的含义,探讨雕梁画栋的象征意义,分析雕梁画栋的艺术价值,并探讨雕梁画栋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安阳马氏庄园“三雕”纹饰的独特魅力,雕梁画栋的深厚历史底蕴,以及其愈发彰显的艺术价值。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让世人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正文2.1 马氏庄园的建筑特点马氏庄园是安阳市的一处古代建筑遗址,其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布局规整马氏庄园整体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中间为正厅,两侧为厢房,呈现出明显的对称结构。

这种规整的布局体现了古代建筑风格,显示了主人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2. 建筑结构稳固马氏庄园的建筑多采用青砖、木材和瓦片等材料,结构稳固耐用。

墙体厚实,柱子粗壮,屋檐翘起,屋脊雕刻细致,整体建筑风格端庄大气。

3. 装饰精美马氏庄园的建筑外观装饰繁复,线条流畅,雕刻精美。

门楼上的彩绘、墙壁上的砖雕、屋檐上的木雕,都展现了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4. 空间布局合理马氏庄园以庭院为中心,庭院四周建有厅堂和房舍,形成了开阔的院落空间。

庭院之间的连廊,将各个建筑连为一体,通风采光良好,营造出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5. 建筑色彩丰富马氏庄园的建筑色彩丰富多样,主要以红色、绿色、蓝色等为主,色彩明快活泼,给人以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

马氏庄园的建筑特点集中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2.2 “三雕”纹饰的含义解读“三雕”纹饰是安阳马氏庄园建筑中的重要设计元素,具有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这一纹饰包含了“龙凤雕”、“花鸟雕”以及“古典人物雕”三种主题,每种主题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解读中原第一大宅马氏庄园

解读中原第一大宅马氏庄园

解读中原第一大宅马氏庄园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去的是素有中原第一大宅之称的“马氏庄园”。

庄园的主人是两广巡抚马丕瑶。

是一座典型的官家宅院。

庄园座落在安阳县一个叫做“西蒋村”的地方。

走进庄园,眼前看到的是一片灰色的建筑,建筑古朴典雅,处处透露出儒雅之风,让我不仅觉得是否来错了地方?带着这丝疑惑走进庄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黑底的匾额,匾额上书三个金色的大字——“进士第”。

这是当时皇帝赐马丕瑶进士出身候,他的四位朋友为他做了这块匾额,在右边刻写他们的官职和姓名。

第二块匾额是“太史第”,是次子马吉樟的。

他殿试的成绩是第二甲第三十七名,赐进士出身,左侧是“朝考第二等第七名授职编修(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马吉樟。

看到这些光耀门楣的称谓匾额,不仅对庄园的主人肃然起敬。

由此看来,还是没有来错地方。

为了使大家对庄园有更直观的了解,景区的工作人员细心的在东厢房建有马氏庄园的微缩景观图,我们可以进去了解一下。

从这个微缩景观图中了解到马氏庄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30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共分为三区六路22个院落,厅、堂、房、廊室等401间。

北区为一路建筑,是马家的祖宅,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分给了次子马吉樟,马吉樟在民国3年进行了修复,现在破坏比较严重,正在修复中。

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是中区和南区。

中区建造于清朝光绪年间,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庄园主人马丕瑶故居的东厢房。

左边是长子马吉森的故居,右边是小儿子马吉枢的故居。

位于中区最东侧的是马氏家庙,建造于光绪六年(1880年)。

和中区相对的是南区,是三子马吉梅建造于民国初期,其规模和格局有所增大,南区原来设计的是三路建筑群,后因为社会原因,其他两路只建成了临街房。

空白处现为安阳县成人中专,1948年至1996年,这里是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而学生宿舍则位于中区,南区是西蒋村小学,因为这里作学校使用,才使得整座庄园这么完整的保留下来。

怪不得马氏庄园曾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并且于 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题目:《马氏庄园赏析》课程名称: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上课时间:2014—2015 学年第1 学期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年级:任课教师:阎利职称:副教授摘要:马氏庄园位于安阳境内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

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

关键词马氏庄园建筑景区一、简介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蒋村乡的马氏庄园,是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前后营建50余年。

被誉为“中原第一宅”。

[1]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

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

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

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

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卫。

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

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昌阁、马厩、仓库、柴草库、马氏祠堂以及北、中、南三座花园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达100000多平方米。

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

(一)庄园建筑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知县、永济知县,解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广东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他为官30多年,勤政务实,恪尽职守,忠心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信赖,百姓呼他为“马青天”,光绪帝则褒奖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

马丕瑶逝世后,诰封“光禄大夫”、“威武将军”。

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长子马吉森(1857年—1912年),翰林院待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等煤矿,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任安阳商会会长。

他开河南地方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次子马吉樟(1859年—1931年),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提法使、按察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

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三女马青霞(1877年—1923年),又名刘青霞,乐善好施,酷爱教育事业,光绪帝诰封“一品诰命夫人”,中国同盟会会员。

辛亥革命后,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投奔革命,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名。

孙中山先生曾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并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鲁迅先生也曾称赞她“才貌双全”。

(二)近代情况该庄园于抗日战争初年归为公有,历为安阳县师范、安阳县第一中学、蒋村完小和蒋村粮站等单位占用。

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几年,政府数次拨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

在2007年4月30日,安阳县举办了马氏庄园第一届文化旅游节,“中原第一大宅”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了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景区。

凭着规划宏大的建筑群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马氏庄园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零A”景点一步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于2009年4月23日举行了4A级景区揭牌仪式。

(三)各区介绍1、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坐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

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

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

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2、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

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

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

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

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

前建月台。

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

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

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

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

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

后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为平房五间,而中路、东路主房则各为楼房五间,东路东厢又为三间楼房。

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

在建筑时间上,西路较早,于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东路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

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

3、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

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

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

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四)庄园建筑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

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

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

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1]。

“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折木兴常新”。

您来安阳参观、感悟马氏庄园文化的同时,将会得到多种艺术享受------这里有慈禧太后御书总长2.87米的巨幅“寿”字中堂,这里有光绪皇帝御笔亲属的碑文,这里有直径66.4厘米、重达31.75公斤的硕大铜镜,至今尤人影可鉴,这里有长近2米半、宽1米的“太史第”、“进士第”等牌匾,以及以明清家具、古玩和服饰为主的民俗展览。

据介绍,二OO六年五月至二〇〇七年四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运用”的文物保护政策,当地政府先后投资千万余元人民币对马氏庄园进行整体修缮和复原,对景区道路、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二〇〇七四月三十日,面貌焕然一新的马氏庄园正式对游人开放,盛装亮相,尽显中国清末民初建筑的深厚韵味和中国大官僚府地的旧日风采。

这座“九门相照”的清代庄园以其恢弘的气势、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刻技巧和多彩的艺术装饰,成为中部地区旅游新亮点,引得北京、山东、安徽等地宾客竞相前往。

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座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

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

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

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

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

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

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

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

前建月台。

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

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

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

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

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

后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为平房五间,而中路、东路主房则各为楼房五间,东路东厢又为三间楼房。

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

在建筑时间上,西路较早,于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东路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

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

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

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

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

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

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

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

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二、主要景点(一)慈禧太后下榻处慈禧太后下榻处位于中区中路的第三进院正房。

这里曾是马丕瑶继母杨氏晚年的旧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及包括马吉樟在内的一班护驾大臣仓皇逃往西安避难。

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才由西安返京。

1902年1月1日抵达彰德(安阳),在预先马吉樟的奏请下,慈禧太后准于下榻马氏庄园[2]。

该厅木隔扇上还篆刻有“眉寿无疆”的字样。

(二)光绪皇帝下榻处该居室在慈禧太后下榻处的后院东厢房。

马吉樟在为父、母守孝及武昌起义后回家曾在此居住。

1902年1月1日,光绪皇帝随同慈禧太后一同返京时,曾下榻于此。

(三)马丕瑶旧居马丕瑶旧居在中区中路的最后院的正房,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两层楼房,高台基,前有廊,硬山顶式,内楼梯。

上下层匾额均由马丕瑶亲撰,曰“澹远楼”、“修身堂”,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亦由马丕瑶编撰。

(四)马吉森旧居马吉森旧居位于马丕瑶旧居楼之东,符合“长子居东”的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