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调研
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治理策略研究
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治理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围绕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探讨相关的治理策略。
一、问题的严重性失地农民是指在农村土地被征用后,失去土地耕作权的农民。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不仅影响农民个人的生活,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二、治理策略1.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征地补偿制度是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关键。
应该根据被征用土地的市场价值,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
还应该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2.加强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但是他们的劳动力仍然是有价值的。
政府应该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比如,可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
4.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根本。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来源。
5.加强社区建设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加强就业培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社区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探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农民自身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共同面临挑战。
失地农民的困境,折射出我国在土地征用、社会保障、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尚需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意味着要确保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报告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和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被迫进城或者转行,面临重新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
一、背景失地农民指由于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征用等原因,土地被夺走的农民。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农村地区约有2亿多人被列为失地农民。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抽取失地农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涵盖了四个不同地区的农村地区。
三、调查结果1.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就业问题。
大约有55%的被调查者表示能够找到工作,其中约3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服工企业,2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个体经营。
而剩余45%的被调查者则表示找不到工作。
2.社会保障待遇关于社会保障待遇,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面临着差异化。
仅有约20%的失地农民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接近70%的失地农民未能参加社会保险。
此外,仅有约10%的失地农民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政府政策和帮助大多数失地农民对政府的政策和帮助感到不满意。
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对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其中,45%的被调查者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30%的被调查者希望能够享受到与城镇职工相似的社会保障待遇。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和社会保障差异化的问题,并对政府的政策和帮助不满意。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1.完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保护,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确保失地农民能够享有相对稳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待遇。
2.提供职业培训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需要重新学习和掌握适应城市就业的技能。
政府可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负责进行失地农民现状调研的小组成员,特此向您汇报调研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多个农村地区的失地农民,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当前的生活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意愿。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一、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经济状况: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主要依靠务农和打零工维持生计。
由于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他们生活十分困难,并且很难确保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
2.住房条件:失地农民普遍面临住房问题。
因为土地被征用,他们被迫离开了自己的房子,而在迁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失地农民只能居住在简陋的出租房或临时搭建的棚户区。
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社会保障:失地农民普遍感受到社会保障的缺失。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项福利,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这使得他们的未来更加不确定,难以面对突发的风险和挑战。
二、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1. 就业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相关经验,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的零工,收入较低。
并且,他们在城市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资格认证、户籍等问题,很难融入城市社会。
2. 教育问题:失地农民的子女在城市教育体系中面临着较大的障碍。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
这使得他们难以通过教育提高自身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3. 社会融入问题:失地农民往往面临着与城市居民的融入问题。
由于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问题,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立和不适应。
缺乏社会关系网络也使得他们难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三、失地农民的发展意愿1. 培训机会:失地农民希望能够得到专业培训,提高自身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他们认识到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局限性,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竞争力。
2. 农业转型:部分失地农民表达了希望能够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的意愿。
他们希望能够从传统的农业种植转向特色农业或者农产品加工业,以期实现更高的收入和发展空间。
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xx居位于市政务中心西临,西接长途汽车总站,善国中学紧靠村旁,xx大道穿居而过。
据《沈氏族谱》载:清朝中期(公元1733——1822年)沈氏从后屯迁此,随之岳姓迁来共建村,名岳家庄,今称xx。
2014年根据xx政发(2014)81号文规定,更名为xx居委。
该居地理位置优越,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是宜居、宜业、宜商的理想乐土。
xx居共有土地320亩,为配合全市实施的沈庄xx城中村改造项目,征用该居土地280亩,现有土地40余亩;人口433人,其中参加分配人口288人;计划生育育龄妇女98人,一男孩户38户,一女孩户24户,双女户1户;党员16人。
一、xx居失地居民情况近年来,xx街道在服从服务城市发展中,不断拓宽发展空间,搭建发展平台,通过城市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而且在上项目、壮实力、促就业,为全市更好的项目落地腾出空间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正在实施的xx居城中村改造,使得xx居大量土地被征用,现仅有土地40余亩。
在xx居居民房屋被拆迁后,居民全部在东七、孙庄等居租房居住。
在失地居民群众中,有稳定工作岗位和从事服务行业者约占20%,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生活比较富裕;获得不稳定就业岗位和自行外出务工或在市内务工者占70%,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部分还有所下降;没有就业者约占10%,生活水平一般,这部分失地群众年龄较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商品经济意识差,缺乏技术和经营经验,不能从事商业活动,有的还疾病缠身,没有其它出路。
总体来看,失地居民就业不稳定和失地保障政策不完善,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失地群众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二、引导失地居民就业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失地居民的就业能力弱,面对就业竞争,由于年龄、知识、技能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求职比较困难。
就xx街道而言,可提供的就业空间不少,竞争虽然激烈,但由于失地居民文化程度、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导致用人单位不愿聘用,大多数居民从事市场配货运输、家政服务等。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一)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一)摘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是社会就业的出路问题和养老保障的退路问题。
根据政府关于失地农民的一系列政策,在实践中必须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要确保“以土地换保障”政策的落实到位;要确立失地农民就业优先的理念,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要充分体现惠及全体农民的“低水平、有弹性、广覆盖”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政策。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二元经济结构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结果。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和保障的土地。
土地无疑是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巨大贡献,但是目前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制度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出路上的作为不得力和不到位,显然影响到这一群体的民生问题,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
笔者通过在陕西省咸阳市大量调查研究,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一、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由于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失地农民的相关政策配套的不完善,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目前处于“进无出路、退无保障”的两难境地。
(一)出路问题被征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
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出路在于就业。
从调查情况看,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以咸阳市秦都区陈杨寨街道办事处为例,截止到2006年7月底,8个村10233名失地农民中,劳动年龄段内(男16-60 岁,女16-50 岁)的有9001 人,其中目前暂无业和处于失业状态的有8309 人,失业率高达84%。
失地农民就业难,既有自身条件的原因,也是现行征地安置政策不够健全的结果。
首先,农民的土地被征用,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原本所拥有的生产资料,不得不抛弃世代相传的生产方式,而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他们则明显处于劣势,这集中表现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和缺乏非农劳动技能三个方面。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
近年来,中国乡村土地流转市场不断壮大,农地被开发为工业园区、高端物流园、旅游区等,大量失地农民被迫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园,他们面临着失业、迁移、融入城市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失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也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关注。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医疗保障问题:身体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现在国家实行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依然受到限制,有的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还停留在城市新农合的时代。
2、教育问题:失地农民往往不能享受到当地的教育,当地教育条件的差异,甚至连孩子的户口迁移也办不了,对于孩子上学来说就十分困难。
3、就业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里找工作很难,只能去外地或者回原住地,这会增加他们的就业压力,特别是没有技术技能的老年失地农民,更难以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解决思路
1、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应该建立起失地农民医疗保障的制度,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减轻他们生活的压力,
2、加强教育保障:失地农民生的孩子应该在当地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高考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加强政策保障。
3、提供就业机会:政府要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在农村地区建设工
业园区,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同时配套一些相应的政策,让农民
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4、强化“扶贫与扶智”:加强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鼓励多元
化的发展经济,增强农民的稳定性和生活保障。
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注重国内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发展、大力推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加
强农村地区生态环保,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确保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得到公平的对待。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其对策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其对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概述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拆迁而失去耕地或居住地的农民。
由于失地农民的特殊身份和处境,他们面临着诸多社会保障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⑴医疗保障问题失地农民往往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他们面临着高医疗费用负担和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⑵养老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缺乏稳定可靠的制度安排,他们普遍面临着无法正常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困境,老年生活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⑶教育保障问题失地农民子女入学困难、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严重影响了子女的成长和发展。
⑷就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机会有限、收入较低的问题,缺乏稳定的职业安排和发展机会,就业保障形势严峻。
三、对策⑴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合理整合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保障失地农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待遇。
⑵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失地农民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
⑶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资助力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平就读机会,确保失地农民子女享受公平教育。
⑷发展失地农民就业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方式,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
四、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内容:附件1:相关法律法规文本附件2:重要数据统计表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居民医疗保险:指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称。
⑵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指适用于城镇正式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
⑶公平教育:指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服务。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失地农民是指因政府征收土地以及城市化进程而失去自己的农村土地的农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及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土地流转情况、生活状况、就业情况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1.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土地并未被政府更好利用,只有少部分的土地被发展成新农村、工业园区等。
其中,超过70%的农民表示自己的土地被转让给了开发商或者企业,但收到的补偿金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计。
2.生活状况被调查农民中的90%表示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了。
他们失去土地后,许多人面临着生存困境,家庭经济压力加大。
此外,失地农民也面临着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
调查显示,70%的失地农民住房条件较差,60%的农民认为他们的子女教育受到了影响,40%的农民无法享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
3.就业情况在失土后,为了维持生计,大部分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但他们的就业机会有限。
调查显示,70%的失地农民在城市从事的是低工资、体力劳动的工作。
而且,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很多农民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4.政府政策支持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尽管有政策规定应该给予失地农民合理的补偿,但很多农民表示并未得到足够的补偿,甚至还面临着相关官员的腐败行为。
四、讨论与建议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1.加大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征收和补偿政策的监管,确保农民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2.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和补贴计划,帮助失地农民提升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应建立覆盖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
XX县失地农民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失地农民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一篇:XX县失地农民情况的调研报告XX县失地农民情况的调研报告(XX县农业局)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
为了全面掌握农民失地情况,根据市农委通知要求,就全县农民失地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失地的基本情况XX县辖城关、黄堡、后坪、过渡湾、寺坪、歇马、马桥、马良、店垭、龙坪等10个镇和两峪乡,261个村(含社区),78499户。
全县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03万人。
农业局联合人社农保局、国土局耕保股联合调查,2011年,因各种原因全县失地面积达到711.6亩,牵涉农民450人,其中劳动力261人,进行社保安臵169人(养老保险),共发放征地补偿(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青苗补偿费)1875.8662万元。
失地农民主要因征用土地而失地,土地基本流向国道高速公路、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农民失地后生产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收入不稳定的失地农户认为,因失地他们的生产生活出现了困难和问题。
但目前因我县落实补偿政策较好,未出现因农民失地问题造成的越级上访事件。
1、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弱化。
由于征地涉及到的农民,有的征用的土地多,有的征用的少,仅有几分地。
失地农民认为征地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程度影响,补偿费用对他们来说只能权宜之计、一时之用,从长远看,使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其最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2、部分失地农民收入明显减少。
一是由于失地农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无技能或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包括就业后收入偏低等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无法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甚至出现不愿意就业的情况。
二是是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等生活费用负担过重,导致生活特别艰难。
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随着因征占用地发放的补偿费和安臵费的坐吃山空,今后将出现病无所依,老无所养的局面。
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xx居位于市政务中心西临,西接长途汽车总站,善国中学紧靠村旁,xx大道穿居而过。
据《沈氏族谱》载:清朝中期(公元1733——1822年)沈氏从后屯迁此,随之岳姓迁来共建村,名岳家庄,今称xx。
XX年根据xx政发(XX)81号文规定,更名为xx居委。
该居地理位置优越,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是宜居、宜业、宜商的理想乐土。
xx居共有土地320亩,为配合全市实施的沈庄xx城中村改造项目,征用该居土地280亩,现有土地40余亩;人口433人,其中参加分配人口288人;计划生育育龄妇女98人,一男孩户38户,一女孩户24户,双女户1户;党员16人。
一、xx居失地居民情况近年来,xx街道在服从服务城市发展中,不断拓宽发展空间,搭建发展平台,通过城市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而且在上项目、壮实力、促就业,为全市更好的项目落地腾出空间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正在实施的xx居城中村改造,使得xx居大量土地被征用,现仅有土地40余亩。
在xx居居民房屋被拆迁后,居民全部在东七、孙庄等居租房居住。
在失地居民群众中,有稳定工作岗位和从事服务行业者约占20%,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生活比较富裕;获得不稳定就业岗位和自行外出务工或在市内务工者占70%,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部分还有所下降;没有就业者约占10%,生活水平一般,这部分失地群众年龄较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商品经济意识差,缺乏技术和经营经验,不能从事商业活动,有的还疾病缠身,没有其它出路。
总体来看,失地居民就业不稳定和失地保障政策不完善,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失地群众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二、引导失地居民就业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失地居民的就业能力弱,面对就业竞争,由于年龄、知识、技能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求职比较困难。
就xx街道而言,可提供的就业空间不少,竞争虽然激烈,但由于失地居民文化程度、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导致用人单位不愿聘用,大多数居民从事市场配货运输、家政服务等。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量农民被迫失去耕地,转而进入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了解其遭遇的困境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失地农民的定义与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征地或者农村经营方式转变,导致农民失去耕地并丧失土地使用权的群体。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已有数千万农民被迫失地。
三、影响因素分析失地农民的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 土地征收政策:虽然土地征收是确保城市建设和农田流转的必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低补偿、不公平分配等,导致失地农民丧失土地后难以保障生计。
2. 就业机会不足: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失地农民失去耕地后,丧失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社会保障,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他们的覆盖率有限,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四、失地农民生活困境失地农民面临多重生活困境,主要包括:1. 经济困难:失地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临时工作,因此不稳定且收入较低,很难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影响子女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2. 住房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常常生活在简陋、拥挤的条件下,住房问题成为了他们最为突出的困难之一。
3. 子女教育难题:由于经济困难,失地农民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这将给他们的子女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4. 社会融入问题:失地农民作为外来人口,面临着社会融入的问题,他们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
五、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现状,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1. 改革土地征收政策: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并提供就业培训和转型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和生活。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标题: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摘要:失地农民是指因国家、企事业单位或城市扩张需要,被强制拆迁或无法继续续耕土地的农民。
本报告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
调研发现,失地农民面临生计困境、社会融入难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挑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相关组织的关注和支持。
一、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年龄跨度较大,多为中老年人。
他们失去的土地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等用途。
失地农民通常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较低。
二、失地农民的生计困境大多数失地农民失去了农耕土地以后,转而从事临时工、务农等低薪职业。
由于缺乏职业培训和技能,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稳定性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也普遍存在。
三、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因失去土地,失地农民较难找到稳定的工作,进入城市社会的门槛较高。
很多人缺乏城市居住证、医保和子女入学等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种种障碍。
失地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社会关系等问题也造成了较大的融入障碍。
四、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失地农民面临着种种不安全感、焦虑和压力。
对于年长者来说,土地代表着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丧失往往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
此外,农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孤独感、无助感等也给心理健康带来了影响。
五、失地农民的需求和对策建议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现状,需要政府、社会和相关组织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持,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提供咨询、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结论:失地农民面临严重的生计困境、社会融入难题和心理健康问题。
政府、社会和相关组织应积极采取措施,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失地农民的发展和融入社会。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报告,城关镇工会,2010.3.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上午好: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城关镇工会《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调研报告》做以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失地农民”这一字一眼对于我们土地面积宽广的农业大县来讲似乎不相协调~但是~近年来随着县城建设及中达工业园区、彬旬引线工程、旬中新校区等县上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我们城关镇所辖的14个行政村失地农民群体迅速扩大。
为了进一步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更充分地反映当前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心态~我镇工会召开了专题会议~并成立了专门的联合调查组~采取集中调研与基层分头调研相结合~座谈、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辖区范围内失地农民相对较集中的东关、西关、安仁、焦家河、小塔村的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失地农民基本情况:我们城关镇辖14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3447户~12075人。
镇域面积178平方公里~耕地28680亩。
劳动力总数10236人~外出务工3440人。
近年来~全镇共征地2000多亩~在三村各抽取20户共60户失地农民代表从失地情况、人员结构、就业情况、家庭收支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分折显现三个特点:11、失地率较高。
调查的60户失地农民中~有19户现为完全无地户~占总数的31.67%。
被调查人员中失地前人均拥有耕地1.36亩~失地后人均拥有耕地3分地~人均失地1.06亩~失地率为89.1%。
2、失地农民年龄结构偏大,失地农民中的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
被调查的60户失地农民中~共有人员232人~其中劳动力176人~占人员总数的75.86%。
人员年龄结构中40岁以上的有104人~占总数的55%。
劳动力的文化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124人~占总数的70%,具有高中文化的52人~仅占总数的30%。
3、在家闲赋的劳动力较多。
被调查的176名劳动力中~闲赋在家的有95人~占总数的45%。
普兰店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
01
02
03
就业率
普兰店区失地农民的就业 率相对较低,约为60%, 其中稳定就业的比例更低 。
就业行业
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低技 能行业,如建筑、制造、 餐饮等。
工资水平
失地农民的工资水平相对 较低,平均月收入约为 2000元。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技能水平低
失地农民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难以 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普兰店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 调研报告
2023-11-04
目录
• 引言 • 普兰店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 • 普兰店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 • 普兰店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对策建议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 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 会关注的焦点。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 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
针对当前政策措施存在的问题,未来可以探索 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保 障水平。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
未来可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借鉴成 功的经验和做法,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劳动保障不足
部分雇主不遵守劳动法规,忽视失地农民 的劳动保障权益。
信息不对称
很多失地农民缺乏有效的就业信息来源, 导致就业渠道不畅。
职业培训不足
缺乏针对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项目,导致 其职业发展受限。
03
普兰店区失地农民就业保 障政策
政策梳理和比较
政策梳理
普兰店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政策主要包括就业培训、职业介 绍、创业扶持等措施。
通过对普兰店区失地农民的就 业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0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失地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02
推广农业技术培训
向失地农民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收入来源。
1
2
3
成立专门的失地农民帮扶组织,为他们提供就业咨询、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服务。
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汇报人:
2024-01-07
引言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
目录
引言
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面临就业困难、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思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01
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问题的关注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具体的政策措施。
02
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发挥其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
结论与展望
06
01
失地农民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机会少、就业质量低、就业稳定性差。
0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建立失地农民帮扶机制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关注和支持,呼吁全社会关注失地农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浅析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0-28
引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现状及问题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与建议结论: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CHAPTER
01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WATCHING
提高保障水平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
拓展保障范围
创新保障方式
加强教育培训
CHAPTER
04
结论:总结与展望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就业难度大,再就业率低补偿标准低,生活保障能力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期保障机制心理问题突出,社会融入困难对策建议加强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补偿标准,增加生活保障能力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促进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
研究结论总结
研究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推动政策落实和改进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但这些资金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
政策不完善
昆明市呈贡新区失地农民就业与保障问题调查
昆明市呈贡新区失地农民就业与保障问题调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市呈贡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日益迅猛。
这一进程也带来了失地农民的就业与保障问题。
他们面临着土地被征用、无法获得合适的工作机会、缺乏社会保障等种种困难。
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与保障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一、失地农民就业状况调查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呈贡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
由于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了土地,因此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
许多失地农民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城市中难以获得合适的工作机会。
加之失地农民的年龄普遍偏大,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由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就业状况相对较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失地农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临时性的零工、清洁工、建筑工人、务农等。
大部分工作都是临时性的或者非正规的工作,缺乏稳定性和保障。
而且,工资水平也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由于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较为脆弱,因此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也较为困难。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除了就业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备受关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失地农民普遍缺乏城市居民应有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等。
由于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因此无法享受城市社会保障政策。
大部分失地农民只能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的支持,生活在社会的边缘。
在医疗保障方面,我们发现失地农民缺乏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医疗保障服务。
即使有些失地农民能够参与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在医疗上的支出仍然较高。
而且,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难以获得稳定的医疗保障。
在养老保障方面,失地农民由于在城市中缺乏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因此很难积累足够的养老金。
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失地农民在老年时期将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由于缺乏稳定的住房保障,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居住条件也较为艰难。
三、对失地农民就业与保障问题的建议1. 加强职业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调研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大量土地被征用后必须做好补偿工作。
更要考虑到失地农民今后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问题。
虽然历来土地征用法规均有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的原则要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提高及物价的不断上升、按原有的补偿和保障制度,无法使失地农民生活得到长期和稳定可靠的保障。
由于土地承载着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的双重功能,一旦土地被征用,其生存和养老的保障尽失。
同时由于失地农民中大部分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缺乏竞争力,致使农民失地即失业。
失地农民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和安定。
目前园区工委、管委也非常重视和关注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一、园区基本情况
1、到xxxx年底,园区共有xxx个行政村,总户数xxx 户,人口xxx人。
在外务工人员xxxx人,占总人口xx%。
60岁以上xxx人,占总人口xx%.农民年均纯收入xxx元。
耕地面积xx亩,平均每人耕地xx亩。
有xx人办理了农村养老保险,占总人口xx%,目前,已有xx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
失地农民xx人,占总人口xx%每年每人领取补助金xx元。
二、存在问题
1、失地农民思想观念仍待转变。
一是就业观念差。
失去土地后,少数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只要有土地才能有饭吃,生活才有保障之上,认为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的补助救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
二是社会保障观念淡薄。
有近20%以上的失地农民对参加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认为先把眼前吃饭、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就行。
2、社会保障仍不到位。
一是保障覆盖面窄。
目前园区多数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部分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没有解决。
二是保障数额低。
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大多数参保农户都存在缴费基数低,保障数额少的问题。
三是生活补助少。
大多数村没有集体企业,有也是效益不佳,资金积累逐年减少,仅靠有限集体积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补助缺乏。
3、就业安置难度依然较大。
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对失地农民不可能提供 100% 的就业岗位,尤其大龄失地农民就业难度更大。
二是受下岗职工和外来打工者冲击,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加上失地农民对工作要求高,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
三是农
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
四是部分企业效益不佳,也使失地农民减少了就业机会。
三、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及措施
1、加速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制度。
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存和发展,设立社会保障基金,有助于降低他们面临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因此,必须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把征地中土地补偿安置费以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作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的主要来源。
提出部分资金作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
目前,园区在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同时,由集体出资,已对失地农民增加不超过xxx元的失地养老保险补助,增加失地农民养老金的领取。
2、加速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制度。
就业涉及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因此,要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就业和自主创业。
对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要通过市场服务和政策引导,将劳动力市场或专业市场推荐就业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服务,实行平等就业。
近几年,园区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企业吸纳失地农民就业,每年多次发布企业用工信
息,通过组织企业招聘现场会等方式,帮助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
3、多渠道为失地农民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是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谐园区的关键。
我们立足区情,采取超常规、创新性工作模式,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同时,加大农村干事创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扩大农业种植、养殖规模,多渠道、多方位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