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_大发汗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中药学概论PPT课件

中药学概论PPT课件

2021
8
五味
⒊ 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酸味药大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 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证
⒋ 苦 “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 用。如清热燥湿药大多具有苦味,故能泄热燥湿, 常用于实热火证及湿热等病证 。
2021
9
五味
⒌ 咸 “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 坚散结等作用。如泻下药、软坚药大多具有 咸味,故咸味药常用于治疗大便秘结、瘰疠 瘿瘤、癥瘕痞块等病证。
升、降、浮、沉即是指药物对机体有 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 用趋向。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 机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 治愈疾病的目的。
2021
12
升浮药—能向上向外 —主治病位在上或 病势 下陷者。
沉降药—能向下向内 —主治病位在下或 病势上逆者。
2.生津止渴 3.透发麻疹 4.升阳止泻 【用量用法】9~15g。
2021
45
葛 根②
1.发表解肌→发热、头痛、项背强等(风寒表实证) 2.生津止渴→热病口渴或消渴病,可单用或与天花
粉、麦冬同用。
3.透发麻疹→麻疹初起或疹出不畅 –配升麻、白芍。 4.升阳止泻→治疗脾虚腹泻,常配党参、白术。
发表解肌、生津止渴生用,脾虚腹泻煨用。 现代药理:增强心肌收缩,降低氧耗,扩张冠
脉,增加冠脉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使脑血流量明 显持久增加;此外还能降压、降低血糖。
葛花有解酒醒脾之功
2021
46
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常与桑叶连翘薄荷同用; 还可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 2.平肝明目→用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3.清热解毒 → 用治痈疮疔疽 ,常与蒲公英、金银花 同用。

中药学:解表药PPT(大学时张廷模教授课件)学习课件.ppt

中药学:解表药PPT(大学时张廷模教授课件)学习课件.ppt

三、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四、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
最新.课件
112
“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 《本经》
最新.课件
113
蔓荆子
最新.课件
114
最新.课件
115
疏散风热、清利头-风热表证头痛,偏头痛 目赤肿痛多泪
最新.课件
116
柴胡
最新.课件
117
最新.课件
118
一、疏散退热--外感发热,少阳证
最新.课件
44
防风
最新.课件
45
最新.课件
46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 最要,故名。”
最新.课件
47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防风为风病之主要……驱除外 风,兼能通痹起废,其效最弘。”
《本草正义》
最新.课件
48
辛而不燥,乃风药中润剂 三、止痉--破伤风
最新.课件
49
羌活
最新.课件
50
最新.课件
51
一、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最新.课件
52
特点: 1、主要用于身半以上风湿痹痛 2、药性辛燥,为风药中燥剂
最新.课件
53
藁本
最新.课件
54
最新.课件
55
一、祛风散寒--风寒表证, 颠顶头痛
颠顶痛,非此不能治。 (张元素)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28
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四、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
最新.课件
29
生姜
最新.课件
30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二、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中药学课件

中药学课件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一)四气五味

四气 1、定义-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温热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人参、干姜) 寒凉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石膏、黄连) 2、作用 温热药-温中、散寒、助阳、益气 寒凉药-清热、泻火、解毒、平肝 3、平性药 指药物的寒热之性不明显,作用和缓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中药能做什么?
中药美容 中药强身 中药治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一、什么是中药?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天 然药物及其简单加工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中药含义的内涵

理论指导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四)毒 性

中药作用 1、治疗作用 2、不良作用
副作用
毒性

副作用: 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牛蒡子-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治疗作用) 滑肠(副作用) 毒性: 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 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也有关。 附子、砒霜、蟾酥
参照物 研究性质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性能与性状的联系
性状影响决定性能




中空者大多疏气发表(苏梗、荷梗、木通) 诸花皆散(红花、玫瑰花、辛夷) 介类潜阳(石决明、牡蛎) 虫类搜风(地龙、蜈蚣、全蝎) 种仁类滑肠(牛蒡子、桃仁、火麻仁) 芳香类通气(藿香、砂仁、陈皮) 根多补益(人参、何首乌) 刺善祛风(钩藤、蒺藜) 藤类通络(夜交藤、络石藤) 血肉有情之品多填精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ppt课件
特点
中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注重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学
起源于古代,通过对各种草药的观察 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和 实践体系。
现代中药学
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药学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 合,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药制剂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保存
中药制剂的保存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问题。一般而言,散剂和丸剂需 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膏剂需要存放在阴凉处。
使用方法
使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用药剂 量和时间,以及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 就医。
中药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 中药的制剂与用法 • 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禁忌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中药学概述
01
中药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功效 、作用机制等的一门学科,旨在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
中药配伍的注意事项与实例分析
01
实例分析
02
03
04
如麻黄与桂枝相须相使,能够 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石膏与知母相畏相杀,能够减 轻知母的寒性,增强其清热泻
火的作用。
甘草与海藻相恶相反,能够降 低海藻的药效,甚至产生不良
反应。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06
前景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辨证论治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强调个体化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病 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02
疗效评价研究
03
疗效机制探讨
分享现代医学对中药疗效评价的 研究成果,如某中药方剂治疗某 病症的临床试验报告。
探讨中药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 如中药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 等的影响。
安全性问题及不良反应防范
中药安全性问题
介绍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问题,如药物过 敏、肝肾损伤等。
不良反应类型及原因
感冒
根据风寒、风热等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中 药方剂进行治疗。
胃痛
根据胃痛的性质、伴随症状等,进行辨证施 治,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
咳嗽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咳嗽,如外感、内伤等, 采用相应的中药止咳方法。
失眠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如心脾两虚、心 肾不交等,选用相应的中药安神方剂。
名方名案欣赏与启示
经典名方
国际市场准入壁垒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需满足当地法律法规要求,通过相关认证和注册 程序。
文化差异与认知障碍
中药理论体系和疗效评价方法与西医存在较大差异,需加强国际交 流与合作。
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需求
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确保中药质量可 控、安全有效。
规范化种植与炮制
推广规范化种植和炮制技术,提高中药材品质和 药效。
完整版《中药学》PPT 演示课件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草药资源及分类 • 中药基础理论体系 • 常见方剂与治法解析 •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 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 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 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特点
中药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强调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药物之 间的配伍与协同作用。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临床中药学ppt课件

临床中药学ppt课件
探索中药复方配伍规律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探索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提高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基于临床实践的中药新药研发思路与方法
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明确新药研发目标
结合临床实践,明确中药新药研发的目标,包括解决现有治疗手段的不足、提高疗效和 安全性等。
整合多学科资源,创新研发模式
整合药学、医学、生物学等多学科资源,创新中药新药研发模式,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
临床应用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泄泻等症状。
常用药物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等。
05 中药制剂与剂型 选择
中药制剂的种类与特点
传统中药制剂
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使 用方便等特点。
现代中药制剂
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 便于携带和保存等优点。
临床中药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临床中药学概述 • 中药药性理论 • 中药配伍与用药禁忌 • 中药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中药制剂与剂型选择 • 临床中药学的实践与探索
01 临床中药学概述
临床中药学的定义与任务
定义: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旨在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 提高中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中药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等基础理论;
06 临床中药学的实 践与探索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临床中药学实践
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系统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形成可传承、可推广的学术成果,为临床中药学 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挖掘和整理中药传统知识
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药传统知识,包括中药药性、功效、配伍等方面的理论,为临床中药学的 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6
5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人参——大补元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03
特殊疗效
特殊疗效
1.
01
诸骨鲠喉——威灵仙
02
吐泻转筋——木瓜
03
黄疸——茵陈蒿
04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ANNUAL
REPORT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04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03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完整中药学课件

完整中药学课件

完整中药学课件完整中药学课件《中药学》的教学讲究方法,是上联基础、下联临床的桥梁课程。

小编整理了一份完整中药学课件,为大家提供参考。

在中药学教学中,通过在课堂上的讲授,课后帮助学生记忆,总结复习时助学生学会药物的运用等问题。

认为在课堂上通过归纳比较的讲授、课后帮助学生利用多种记忆方法记忆药物、总结复习时通过实例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学以致用。

中药学是一门继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之后开设的第三门中医类基础课程,是上联基础、下联临床的桥梁课程。

在中药学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内容繁杂难记,虽然由章到节到药物结构层次清晰、功能主线明确,但内容较多,记忆较为困难,同时由于临床课内容提前设置,许多概念、病因、病证等内容学生并不了解,故使《中药学》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为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能全面熟悉、熟练掌握药物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中药学教学中,经反复探究学科规律,从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教学中的这些体会总结如下:1.课堂上对药物进行归纳比较讲授1.1 从共性入手。

每一章节药物共性内容在总论、概述中有充分的体现。

首先从含义上进行讲授,如解表药:即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其主要作用的药物。

从中即可推出本章药均具发散表邪之功,均能用治外感表证,而其中的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主归膀胱经与肺经,均具发散风寒之功,均能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发散风热药性味辛凉,以归肺、肝经为主,均具发散风热之功,均能治疗风热表证;理气药即凡以疏畅气机,消除气滞,可使气行通顺为其主要作用的药物,同样也就可得知本章药物均具行气止痛、消胀除痞、疏肝解郁、降逆止呕等作用,均可治疗气滞证。

当讲授章、节概述内容时,务必将上述共性内容提炼出来并加以强化,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建立一章或一节药物主要功用方向,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1.2 突出个性。

药物功用个性的掌握是认识中药和准确用药的关键。

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共53张PPT)

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共53张PPT)
第三页,共53页。
麻黄汤、银翘散对大鼠足跖部汗液分泌的影响
组别 剂量(g/kg) 动物数(n) 发汗量(汗点数)(X±SD)
麻黄汤
13.5
8
49.4±11.4***
银翘散
50.0
8
26.6±6.6
生理盐水 1ml/kg
8
29.0±2.2
注:***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p < 0.001
第四页,共53页。
解表药 中药(zhōngyào)药理学教 学课件
第一页,共53页。
[药理作用]
一、发汗和促进发汗 二、解热( jiě rè)、降温作用 三、镇痛、镇静作用 四、抗炎、抗过敏作用 五、调节免疫功能 六、止咳、祛痰、平喘 七、抗菌、抗病毒
第二页,共53页。
一、发汗(fā hàn)和促进发汗(fā hàn)
解表药 镇痛、镇静、解热、抗炎、抗过敏 与解除表证成效相关
止咳、祛痰
第十四页,共53页。
麻黄
----辛温解表药的代表(dàibiǎo)药
麻黄(má huánɡ)科植 物草麻黄(má huánɡ)、 木贼麻黄(má huánɡ) 或中麻黄(má huánɡ) 的草质茎
第十五页,共53页。
[成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
五、解热( jiě rè)、抗菌、抗病毒作用
解热( jiě rè)作用 挥发油
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第二十五页,共53页。
小结(xiǎojié):
发汗
通过 解热
开发(kāifā)腠理,驱除风寒表邪
抗菌、抗病毒
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通过 抗炎抗过敏
宣肺平喘
减少粘膜肿胀
利尿
通过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学-解表药》PPT课件
• 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 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 毒。
精选ppt
21
蔓荆子
•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 头目。
•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 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 眩。
精选ppt
22
薄荷
• 【性味】辛,凉。入肺、肝经。
•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辟 秽,解毒。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精选ppt
9
白芷
• 【性味】辛,温。归胃、大肠、 肺经。
•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 止痛,消肿排脓。
• 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 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 肿痛。
精选ppt
10
细辛
• 性味:气芳香,味辛,微苦。 归肺、肾、心、肝、胆、脾经。
精选ppt
17
蝉蜕
•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 肝经。
•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 透疹,退翳,解痉。
• 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精选ppt
18
桑叶
•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消疮,止血。
•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 血、崩漏、鼻衄
精选ppt
7
防风
•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 温。 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中药学基础解表药培训课件(共34张PPT)

中药学基础解表药培训课件(共34张PPT)
培训专用
【用法用量】 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 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 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培训专用
桂枝 《名医别录》
▪ [来源]为樟科 (Lauraceae) 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
培训专用
【药性】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1.风寒感冒
et Yuan
培训专用
【药性】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适应证】
1.风寒感冒。
2.阳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 4.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培训专用
细辛 《本经》
②胸痹心痛——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 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③中焦虚寒,脘腹冷痛,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
④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 用,如苓桂术甘汤;
⑤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 用,如五苓散。
培训专用
羌活 《本经》
▪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
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
和根。
培训专用
【药性】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适应证】 1.风寒感冒。用于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 2.风寒湿痹。善于治疗腰以上的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

中药学基础PPT课件

中药学基础PPT课件
中药学基础 28
中药学基础
二 中药的应用-特殊煎煮方法
1 先煎药: (1)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常见有生石膏、生龙骨、
牡蛎、代赭石等。 (2)毒性药物也需先煎,如附片,生半夏,生南星。
2 后下药:
(1)气味芳香含有挥发油如砂仁、薄荷。 (2)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破坏的药物,如大黄等。
中药学基础
29
中药学基础 22
中药学基础
二 中药的应用-用药禁忌
3 病证药食禁忌
某些药物及饮食对某种病证不适宜,应当避免使用,即 为病证用药及饮食禁忌。
病证:

寒证忌用寒凉药; 实热病证忌用温热药; 表虚自汗、盗汗、忌用发汗药; 气血虚脱之神昏证者,忌用辛香走窜的开窍醒神药。
中药学基础
23
中药学基础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 药物方面:

无毒药,安全性较高,用量变化可稍大; 峻烈有大毒的药,用量宜小,并应严格控制在安全范 围内。 质优、质地轻的药材,用量宜轻(3~10g); 质量差,药效不足,用量较大(10~30g);

鲜品一般用量大(30~60g)。
中药学基础 26
中药学基础
二 中药的应用-用药剂量
2 应用方面:
相恶:指一味药物的某种或某几种治疗作用,会被另
一种药物削弱或消除。 相反:指两药合用后,能增强原有的毒副效应,或产 生新的毒副作用。
临床所需的配伍关系 相须、相使——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畏、相杀——毒副效应降低或消除。 临床用药应避免或禁忌的配伍关系 相恶——治疗效果削弱或消除。 相反——毒副反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效应,影响临

大发汗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大发汗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大发汗
药材名称:
大发汗[毒]
拼音名称:
DAFAHAN
别名:
白藤、白龙藤、白仙丹。

科属:
为豆科植物白花藤萝的根。

产地:
分布于广西、云南。

性味: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有毒。

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主感冒发热;头痛鼻塞;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中成药:
共有1种中成药使用大发汗:虎杖伤痛酊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0.9G;或浸酒;或煎汤。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
体弱及孕妇慎服。

采收储藏:
全年可采。

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成份:
根瘤含抗肿瘤的多糖。

原形态:
白花藤萝攀援状落叶灌木,高1-2米。

嫩枝绿色;老枝灰黄色,树皮常不规
则开裂。

奇数羽状复叶;叶与花同时开放,小叶9-13,长6-10CM,宽3-4CM,小
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至几心形,两面均被丝状细毛;总
叶柄长15-20CM,基部膨大。

总状花序,下垂,长10-15CM;花白色,萼钟状,
短5齿裂,下面裂齿较大;旗瓣大,外弯,基部有附属体,翼瓣镰形,基部有耳,龙骨瓣钝;雄蕊10,二体。

荚果长15-20CM,密生绒毛。

种子数颗,球形。

花期
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医基础--汗症ppt课件

中医基础--汗症ppt课件
不足→汗液外泄:自汗盗汗 4.阴虚火旺
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阴虚火 旺→蒸津外泄:盗汗自汗
整理版课件
8
5.邪热郁蒸 情志不舒,肝郁化火;嗜食肥甘,湿热内生 →邪热郁蒸→迫津外泄:汗多 6、阳气衰微 阳气衰微→阴津失固 →大汗出→脱汗 7、正邪交争 正邪交争→战汉
整理版课件
9
综上所述,汗证的 病 位:卫表肌腠,与肺心肾密切相关。 病 机:阴阳失调,汗液外泄。 病 性:分虚实
整理版课件
21 汗是心液,流汗过多,会造成心之气阴受伤,虚火 内扰,导致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证。耗气伤津, 致使体内元气不足,阴津亏虚。也会使电解质紊乱, 血粘度增高,头晕乏力等,
气属阳,血属阴。血气嫩弱,若大病久病之后, 气血亏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弱,气阴虚亏。 气虚不能敛阴,阴亏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汗证有虚实之分,虚证有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气 阴亏损,实证则为湿热迫蒸。
整理版课件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实:热邪迫津外泄 虚:气(阳)虚固或阴虚火旺,津液外泄。
整理版课件
10 辨证要点- - 辨虚实及证候特点 一般来说,汗证以属虚者多。 自汗 寤时汗出。多属气虚不固,然实证也或有之。 盗汗 寐则汗出。多属阴虚内热,然气虚、阴虚、湿热也 间或有之。 脱汗属阳虚不固,阴不内守,阴极阳竭之证。大汗淋漓, 如油如珠,并伴亡阳或亡阴证。 黄汗多属湿热蕴蒸之实证。汗出色黄,染衣着色。 战汗属外感病中,正邪剧烈交争的转折点。或正胜邪退, 疾病向愈;或邪胜正虚,疾病加重。外感病中,突然恶 寒战栗汗出。
热者,或火热蒸腾,迫津外泄;或阴虚火旺,心 液外泄。汗出而热,或热气蒸腾,汗臭粘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发汗 中医药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发汗>>>
名称:大发汗 别名: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发汗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发汗
药材基源:
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滇桂崖豆藤 Millettia bonatiana Pamp.,以根和藤 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碎,晒干备用。 鲜用四时可采。
性味: 苦、辛,热。有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发汗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感冒无汗、头痛、 鼻塞,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发汗
用法用量: 1~3分,研末,温开水或酒送服,或浸酒 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发汗
相关疾病症状:
鼻塞、痹痛、除风、除湿、发汗、发汗解 表、发热、风湿痹痛、风湿疼痛、感冒、 感冒发热、解表、祛风除湿、祛湿、散瘀、 散瘀止痛、湿痹、疼痛、头痛。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发汗
原始形态:
攀援木质大藤本,长达10米,小枝密生短 茸毛,老渐脱落。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 达30厘米;叶柄较短,长约6厘米;有小 叶9~13片,小叶片卵圆形或矩状椭圆形, 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 部宽楔形至钝圆,全缘或稍波状,常稍卷 曲,两面均密被丝状茸毛,老叶近无毛, 小叶柄短。夏季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发汗
原始形态:
花,总状花序腋生,长5~9厘米,有花数 朵;花梗纤细,长约7毫米;蝶形花冠淡 紫白色,长约2厘米,旗瓣近圆形,端钝 反曲。荚果条形,长约10厘米,两端均窄, 密被黄色茸毛。种子约6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发汗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及岩隙溪边。分布于云南。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发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