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周测一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周综合自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历史第一周综合自测一、单选题1.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
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4.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宗法血缘关系B. 家国同构观念C. 中央集权意识D. 安土重迁理念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6.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深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历史学科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迹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答案,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观察下面图片,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出土的甲骨文楔形文字玛雅文字A.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B.所代表的区域文明均来自大河流域C.所代表的区域文字具有同源性D.反映了世界各地文明多元一体特点2.春秋时期,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车”、“求金”、“告饥”,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国的摆布,周襄王也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这反映出当时()A.等级制度名存实亡B.尊卑观念土崩瓦解C.权力秩序受到冲击D.礼乐制度难以为继3.文景时期,深受“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理念的影响,许多官吏断狱从轻,“刑罚大省”,以至于“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断狱数百,几致刑措”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汉初的司法实践()A.体现司法审判的公正理性B.契合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C.彰显以德治国的政治智慧D.沿袭秦朝司法的基本理念4.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干政现象很多,造成了当时政治局面的黑暗。
进入魏晋以后,这类现象明显减少,外戚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B.专制皇权的逐渐弱化C.儒学士人的持续斗争D.监察制度的有效制约5.前秦苻坚曾下诏,欲以谢安为吏部尚书,以桓冲为侍中,并为他们在长安修建邸第。
高三历史上册每周一练测试题1
1.清朝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明朝时基本上属于A、辽阳行省B、岭北行省C、奴儿干都司D、宣政院2.设立机构、册封与和亲是唐代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
唐朝对下列哪个民族先后实行过上述三种举措A、突厥族B、回纥族C、靺褐族D、吐蕃族3.西周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本质上属于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B.土地与义务的关系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4.对比图1,从图2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图1 春秋形势图图2 战国形势图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C.三家分晋D.秦修万里长城5.下述人物中,最早提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图1 B.图2 C.图3 D.图46.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同西域的联系B.反击匈奴 C.设置西域都护 D.开通丝绸之路7《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西海”是今天的A.地中海 B.红海 C.巴尔喀什湖D.波斯湾8.下列科技文化成就属于秦汉时期新发展的是①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②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数学体系③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④兴起了新的文学体裁——赋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9.秦汉时期,在天和人关系的认识上,观点截然相反的两位思想家是①李斯②董仲舒③王充④范缜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10.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于隋唐时期,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它就是A.钱庄B.柜坊 C.邸店 D.瓦子1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A.玄奘 B.义净C.法显 D.鉴真12.隋朝大运河由四段组成。
其中,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1.下列城市,按开始成为大一统封建王朝都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B.咸阳、洛阳、开封、北京C.西安、咸阳、洛阳、北京D.咸阳、西安、洛阳、北京2.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其中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D.均田制、租庸调制3.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A.基本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向辽、夏、金输送岁币C.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辽、夏、金对宋称臣4.绍兴和议后,下列政权中没有与南宋接壤的是A.金 B.大理C.西夏 D.吐蕃5.下列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A B C D6.从《史记》、《资治通鉴》中均可查阅到的历史资料是A.齐桓公葵丘会盟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C.安史之乱D.秦赵长平之战7.明清(前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①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②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属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8.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相似的是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B.分散地方机构的职权C.加强由皇帝控制的禁军D.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9.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性质上看,这些贸易活动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B.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C.明政府加强海外联系的一种手段 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10.以下有关女真族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契丹族完颜部的别称 B.其前身为粟末靺鞨C.曾实行猛安谋克制和八旗制度 D.曾两次建立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1.下列事件中,不具备反侵略性质的是A.郾城大捷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台州九捷 D.雅克萨之战22.五铢钱作为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它A.始于秦始皇废于清末B.始于秦始皇废于汉武帝C.始于汉武帝废于唐高祖D.始于汉武帝废于明成祖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高三上学期第九周周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三第三次周测试题第九周2020.11.4 出题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4分,共60分。
1.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
这一做法旨在()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C.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2.据史书记载,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政府征集江南造水车匠赴京,“所成水车,分发畿内诸县令,令依样制造,以广溉种”。
这反映出当时()A.江南地区农业得到一定发展B.灌溉农业已经普及C.北方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南方D.经济重心加速南移3.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图是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所示情况反映出当时()A 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B 文化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C 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D 经济重心发展程度决定文化水平4.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5.光绪十四年(1888年),维新人士谭嗣同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著作。
谭嗣同这一研究的主要意图是()A.追溯政治变革的历史依据B.汲取朴素的民主思想精华C.糅合民权思想否定君权论D.形成独特的激进政治理念6.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联合会在汉口英租界举行,与会代表成分十分复杂,革命派与立先派占有几乎相等的席位,另有少数旧官僚和封建士绅。
历史周测试题
衡水一中邯郸分校2021年8月22日周测试题出题范围:选修一1.1 + 世界史考试时间:75分钟---------I卷一、选择题(本题为单选题,共计25道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是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计50分。
)1.商朝的统治区分内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
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据此,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的重大发展在于()A.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 B.遏制封国间的相互攻伐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地方独立性较强2.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山东的简称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B.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3.史载文王“以受命始造周国,故天下君之。
其子孙适(嫡)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
如缺嫡其补充制度是“无适(嫡)则择立长,年钧(均)以德……王不立爱,公卿无私”。
文中西周得以“百世”传承所实施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嫡长子继承制4.下表所反映的主题是A.中国古代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管理体系 B.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开始形成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D.古代中国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5.宋太祖开宝六年六月壬寅(20日),“诏参知政事吕余庆、薛居正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庚戌(28日)“复诏吕余庆、薛居正与普(宰相赵普)……以分其权”。
这表明宋太祖A.授权参知政事与宰相轮流执政权力 B.分割相权,使参知政事成为宰相C.提高参知政事的职权完善行政制度 D.扩大了参知政事权力,削弱相权6.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目的是()A.民主决策 B.限制地方权力C.加强皇权 D.提高官员素质7.元朝始创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观察下图,当时管辖山西省太原市所在地区的行省是()A.中书省B.陕西行省 C.岭北行省 D.河南江北行省8.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9.汉朝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多渠道、多方位的信息系统,相关信息主要来自各级官员的奏疏以及郡国上计吏、刺史州牧、使者及民间上书者。
山东济南市2020年高三历史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
济南市2020年高三历史质量监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
”上述现象说明宋代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
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
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
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
此画旨在说明A.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B.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C.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D.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7.下图为1919年日本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测试历史2023. 09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吴文明的起源,一日“太伯奔吴说”,即太伯、仲雍为让国于少弟季历(周文王之父)而奔走于荆蛮,建立勾吴之国;一曰“有虞氏南迁说”,即舜部落从豫东地区。
一迁江淮东部,再迁江南地区。
前者有史书记载而无考古实证,后者则兼而有之。
据材料可知A.“太伯奔吴说”属于史家杜撰B.周部落分封子弟为诸侯C.“有虞氏南迁说”可信度较高D.文明溯源工程遥不可及2.汉初大儒陆贾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
”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汉初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B.成为汉代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C.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D.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奠定基础3.唐律要求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
“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法律还要求对那些试图伪称所买奴婢或牲畜有旧病以相欺诈者,以及市司“不时过券”者给予惩罚。
上述材料表明A.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C.政府对市场贸易严格管理D.唐朝以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4.“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
凡天下疲癃、残疾、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张载主张的目的是A.肯定墨子“兼爱”的主张B.以儒家伦理来规范社会行为C.化解人性论上的矛盾冲突D.从理论上阐述宇宙本体问题5.表1摘自《明实录》中关于明朝一段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表,通过表中数据变化可知A.赋役制度逐步让位于租税制度B.财政收入的税种来源比较丰富C.白银货币化冲击传统的义利观D.实物之征逐渐转变为货币之征6.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逐步出现了一个以绅董(指董理地方公务的绅士)为主体的地方社会治理权属体系。
高三历史 专题评估检测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版
【人民版·某某专用】高三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专题评估检测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某某模拟)史学家钱穆认为:“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我们讲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制度,正该重视中国历史之特殊性。
”这段话不能说明(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D.对全球史观的一种否定2.(2012·某某模拟)明朝有诗云:“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
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与该诗相关联的制度主要是( )A.皇帝制度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4.王国维在《商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
”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5.某某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予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
”文中的“信念”源自( ) 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B.分封制的影响C.由西周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D.各国统治者变法自强6.“秦始皇设职授官,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 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7.(探究题)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金太阳高三第一轮周测卷历史
金太阳高三第一轮周测卷历史
第一轮周测卷历史考试是金太阳高三学生学习中的一次重要测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本次考试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题目设置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作出选择。
主观题部分则需要学生对特定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题目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发展趋势等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过本次历史考试,学生将有机会检验自己的历史学科水平,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升。
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为教学提供依据和方向。
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本次历史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和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届高三期初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历史一、选择题1. 《易经》对周初商业贸易活动有如下记载:“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
远行贾卖……用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
”由此可知周初()A. 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B. 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 儒家思想影响商业活动D. 商业逐利意识相对淡薄【答案】D2. 秦国商鞅认为“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
他主张“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之间运动。
商鞅的主张()A. 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要B.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C. 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 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答案】A3. 南朝时,扬州地区人口较东汉中期增长4倍以上,而赣江、湘江流域人地关系与东汉中期差别不大;成群的野生动物更主要出现在湘赣流域,而扬州区域相对较少。
这反映出当时()A. 江南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 经济重心实现南移C. 南方各地区发展不平衡D. 北方经济超越南方【答案】C4. 自大运河修通之后,扬州作为运河、长江码头,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隋代设置的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辖境包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容在同一政区之内。
江都郡的设置()A. 受行省制度的影响B. 意在防范分裂割据C. 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 利于市镇经济兴起【答案】B5. 唐代盛行多种体育运动,其中徒步持杖打球的“步打球”(见下图),因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娱乐性强而备受男女喜爱。
诗人王建曾描写宫廷比赛的盛况:“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
”这折射出唐代()A. 社会生活开放而丰富多彩B. 外来娱乐文化已占据主导C. 宫廷体育开始向民间扩展D. 宫廷生活追求奢靡和享乐【答案】A6. 如表为唐代到宋代科举取士的变化,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宋代科举( )唐代宋代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不专凭考试成绩有糊名之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只要及第即得出仕A. 录用的规模日益扩大B. 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C. 程序及录用更趋公正D. 基本沿袭唐代的相关制度【答案】C7. 在绘画方而,宋人偏爱画竹、画梅、画菊。
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注意到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长江、黄河总流域面积大,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
这些特征可以共同用来解释中华文明()A.“独立发展”的特征B.“多元一体”的特征C.“连绵不断”的特征D.“农业文明”的特征2.下表周桓王五年(前715年)郑、鲁两国不经天子同意,互换祊、许两地,天子默许周桓王八年(前712年)周王室以王畿内十二邑作为交换,取田于郑晋大夫郤至与周王室争夺郎色的田地,经过晋侯调解,郤至承认郎田为王室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所有以上史实反映出当时()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B.分封宗法制度彻底崩溃C.土地国有原则遭到破坏D.兼并土地现象日益严重3.东汉初年,光武帝下诏,令自己的家族发源地南阳撰写地方风俗历史,主要记载“耆旧节士?“名德先贤”。
不久,沛、三辅地区和光武帝家族的早期活动区域鲁、庐江也兴起修撰郡国书的风气。
据此可知,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B.尊重地方历史传承C.安抚地方豪强势力D.彰显皇帝统治权威4.“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
其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杜甫诗中曾描述:“……燔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5.明代松江地区民众夏季原本穿毡袜,万历年间,突然流行一种用尤敦布做的单暑袜,“远方争来购之”。
于是商人在郊区开办了百余家单暑袜店,“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
分析材料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并分析
分析材料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并分析篇一:高三文综模拟历史部分带答案高三历史周测(20XX年12月4日)一、选择题(60分)1.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a.分封制B.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d.郡县制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3.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
其主要针对的是()a.道教思想B.程朱理学c.佛教思想d.陆王心学4.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
这一现象()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5.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
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6.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历史的进步”是()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仿制的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8.某学习小组开展关于“现代中国服饰”的研究性学习,根据“一定时期的服饰反映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的研究方法,下列各项服饰现象可以直接推断出其结论的是()9.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江苏省苏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测试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据考古,在河南、辽宁、内蒙古、江浙、安徽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各种龙形象的文化遗存。
闻一多认为,龙是蛇加上各种动物形成的,龙图腾是蛇图腾兼并、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图腾。
龙的形象反映了()A. 华夏文明发展壮大的历程B. 同源共祖民族交融的趋势C.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D. 中华远古文化的多姿多彩2. 《史记》记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事时,基本以《国语·郑语》为其叙事依据,但并未采信《国语》中褒姒是祸害周室、流毒三代的“龙漦妖子”的说法,也未采纳《诗经》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的评论,反而认为西周灭亡主要是周幽王的责任。
司马迁的这一看法反映了()A. 汉代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B. 历史认识与现实的有机联系C. 开放包容的大一统时代气象D. 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治史精神3. 熙宁七年(1073),宋政府颁布免行法,规定开封城内各行按获利多寡向政府交纳免行钱,免除其对官府的物资供应,宫廷及官衙所需物资由市易司估定物价高低,按价购买。
这项措施()A. 稳定了首都物价水平B.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 加强了国家商业管控D.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4. 1724年,云南巡抚杨名时在回复雍正帝关于社仓密谕奏折中称:“滇省不通舟车,粟难远运,尤宜随处广为储蓄,令民食有资。
向来各府州县,虽设有常平仓以平谷价备赈恤,然求于民间,缓急有济,允宜兼行社仓之法”。
云南行“社仓之法”有利于()A. 加强边疆治理B. 增加财政收入C. 强化中央集权D. 防止地方割据5. 如表描述了古代中国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文书的演变过程。
这一变化()A. 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 体现了文书行政管理的严密C.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D. 反映了官僚政治的日益成熟 6.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虽与英、法等国一起行动,但却一直以中间人的面貌出现,并曾正式致函清廷,表示愿意“调停”中国与列强之间的冲突。
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历史
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历史
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衡水金卷先享历史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明末清初,穆斯林反抗婆罗门藩镇的主要英雄是()。
A. 乌尔·朱拜尔·巴斯
B. 马超
C. 刘邦
D. 狄仁杰
2. 下面哪个不是宋元时期官职改革的内容()。
A. 实行“三公”制
B. 推行科举制
C. 特设朝廷宪法官
D. 实行买断公职
3. 元世祖至元英宗期间,进行的最为系统性、行之有效的土地改革是()。
A. 兴墟改制
B. 私官把持有地改革
C. 流放改革
D. 村庄民改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 近现代帝国主义强权经济政策的代表是搞资源开采和金融危机。
A. 错误
B. 正确
5. 刘邦称帝后,有度支那、开封府、大量修筑城池,加强中央集权。
A. 错误
B. 正确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6. 清朝的新疆政策对Uygur人有何影响?
清朝的新疆政策在Uygur人身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诸如中央政府对
新疆地区的收复处理,收复成为中央政府统治下的清保护(并实行拉
祜武装自卫)、开垦耕田、内外敌对双重考验、官员征召、新制度推
行和宗教迫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以往有特点的自由内聚之乡,对Uygur社会传统文化生活构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诱发了一系列抗
清斗争的发动等。
广州市2023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广州市2023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22.12 本试卷共6页,22 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A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伊尹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商朝王位传承无序B.伊尹并未自立为王C.太甲诛杀伊尹合法D.商朝国家机构完善2.自汉武帝拓边西北开始,政府就依据《尚书·禹贡》中的三危、弱水、黑水等古地名命名当地山川。
这些新命名的山川并未被视作新开辟的领土,而是被视作自古以来就从属于华夏政权。
这一做法A.促进了中外交往B.加强了君主专制C.体现了制度创新D.服务于边疆治理3.653年,《五经正义》撰成并颁布天下,明经考试以此为准:722年,唐玄宗注《孝经》,颁布天下;796年,唐德宗制《贞元广利药方》五百八十六篇,颁布天下。
据此可知,唐政府旨在A.巩固儒学统治地位B.彰显中央政府权威C.推动科举制度改革D.促进医疗事业发展4.按照宋代的贸易政策,外国商船到达中国港口之后必须向市舶司报告,市舶司对其货物收取1/10的进口税。
除此之外,市舶司还负有核发进出口贸易公文、引导外国船舶来华朝贡与通商的职责。
2023年高三上期历史月考测验免费试卷完整版
选择题“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建立中央集权制②实行分封制③确立礼制④首创王位世袭制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指周王朝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
西周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尊卑分明的礼乐制,而王位世袭制始于夏朝,中央集权制始于秦朝。
因此②③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
①④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
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选择题《周易》载“水主阴,终数六”。
秦朝则数以六为纪,如舆六尺,乘六马,其余也往往以“六”为基数,如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铸“金人十二”。
秦朝以六为纪的做法A.受法家规制严格理念影响B.意在加强和神化皇帝专制C.加深了迷信对民众的束缚D.吸取六国经验完善度量衡【答案】B【解析】秦朝刻意选择六或六的倍数作为记数,是受阴阳五行家影响,阴阳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认为秦朝主水,水主阴,终数六。
所以秦始皇此举是为了合终始五德之数,使统治带有天命论的色彩,进而巩固皇权,故选B;法家规制严格的理念并非一定要选取六作为记数,存在逻辑错误,故A错;材料没有体现“加深……束缚”“完善度量衡”方面的措施,故C、D错。
选择题传说尧舜时代的“诽谤之木”,柱上那一条弯钩,方便百姓“上书”,原来立于“大路交衢”,在谤木上数落“王恶”,诽谤官府,均不得治罪。
汉代重树诽谤木转立于皇宫门前,“以表王者纳谏”,后更以石代木,雕龙饰物,改称华表,威风凛凛。
从“谤木”到“华表”的演变A.说明了先秦时期专制王权尚未形成B.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古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C.说明了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D.体现了从先秦到秦汉时期政治转型的完成【答案】D【解析】“诽谤之木”原来为方便百姓“上书”,立于“大路交衢”,可在谤木上数落“王恶”,诽谤官府,后来诽谤木立于皇宫门前,“以表王者纳谏”,以石代木,雕龙饰物,威风凛凛,体现了汉代以后皇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故D正确;A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汉武帝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C错误。
石家庄市2024届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摸底检测(一检)历史试卷(含答案)
石家庄市2024届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摸底检测历史(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023.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繁丽悦目,许多图案以鱼、鸟、花瓣、叶片为主题,单一纹样逐步演化为丰富多姿的组合图案。
下图是仰韶文化复杂型鱼鸟组合图像的典型代表。
这表现出A.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B.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C.先民社会生活的丰富D.当时生存环境的稳定2.有学者指出,《殷周金文集成》所录的战国时期“十一年蔺令矛”上刻有“蔺令肖狈、下库工师臣石、冶人参所铸钴户者”的铭文,记录了令(主持者)、工师(监造者)、冶人(制作者)的名字。
这说明,当时A.生产管理制度严格B.战争日益频繁C.工商食官制度发展D.劳动作用凸显3.睡虎地秦简中有一个案例:“某里士五(伍)甲告曰:甲亲子同里士五(伍)丙不孝,谒杀,敢告。
即令令史己往执。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A.法律遵循轻罪重罚原则B.连坐制度影响深远C.国家法治渗透伦理观念D.开启礼法结合先例4.从铸造“半两”钱开始,货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唐代的币制改革A.推动了白银成为主要货币B.反映了政府信用体系的发展C.体现了国家铸币技术提升D.适应了政府税制改革的需求5.宋代某项措施实施后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江、湖有米,可籴于真,两浙有米,可籴于扬,宿、亳有麦,可籴于泗。
坐视六路之丰歉,有不登处,则以钱折斛,发运司得以斡旋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周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总计48分。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难)A、“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D、“地方分权体制”主要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难)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A、乙丙对,甲丁错B、甲丙对,乙丁错C、甲乙错,丙丁对D、甲乙对,丙丁错3、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
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子,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这最能说明(简)A、古代谏官制度的实施取决于皇帝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简)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5、“故太平君子,征问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简)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推动了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6、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简)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7、“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被亚里士多德视为“全称公民”。
而其所谓的“偏称公民”,是指儿童和已过兵役年龄的老人。
可见,亚里士多德主要强调了(简)A、公民的参政能力B、公民的年龄限制C、公民的性别歧视D、公民权必须扩大8、陈康祺在《郎潜纪文》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
这反映了(简)A、家族在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B、科举制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选官制度变化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9、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简)A、宗法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10、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来,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简)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C、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D、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1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木料。
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简)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12、1916年,陈独秀说:“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这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文章中的“封建时代”是指(简)A、封建社会B、分封时代C、君主专制时代D、中央集权时代二、材料解析题。
(第13小题分,第14小题分,共52分。
)13、中国先秦时期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处于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们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难)材料一“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
”------ --亚里士多德“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伯利克里材料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主卖官爵,臣卖智力。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材料三《法国民法典》规定的“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的法律原则,正是罗马自然法思想与万民法追求的平等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
-------《论罗马法的继受与发展》材料四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时现实的一种有意识回应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况古希腊和先秦思想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主要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6)(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雅典和秦朝是如何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
(6)(3)依据材料三,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影响。
并运用材料四的观点,谈谈我们研究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现实意义。
(6)14、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简)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西汉,因鉴于秦朝之亡在于天子之“孤立”,汉初乃广建王、侯,分封大批功臣、宗室子弟,小者为侯,大者为王,共计二次。
最初分封有异姓王,后则非刘不王,与郡同时存在。
……------李孝聪《中国历史地理概论》材料三藩镇割据或半割据所造成的内轻外重,显然是对隋及唐前期中央集权体制的否定。
两宋一反唐后期藩镇割据之道而行之,立足于收权,而且颇为彻底。
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削其支郡,又以路转运、提刑、常平、安抚四监司为工具收夺州县诸权……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权形式將部分权力交与行省使,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行省只是中央的代理而已。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斯对秦始皇提出了什么建议?其理由是什么?(6)(2)根据材料二概况,汉初实行什么制度?其原因和影响是什么?(9)(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唐、送对地方管理各有什么特点?有何弊端?元朝是如何处理这些弊端的?(9)周测一答案1---12题ABBCA BAADD BB第13题答案1、主要区别:古希腊:认为自己是城邦的公民,政治思想是公民自治。
先秦:认为自己是君主的臣民,政治思想是君君臣臣的有序化。
原因:古希腊城邦带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商品经济繁荣;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中国先秦的思想家深受等级观念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小经济逐步形成;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2、雅典:创制出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秦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3影响: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意义: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助于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第14题答案1、建议: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原因: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县制下的官员易于控制,有利于天下安定。
2制度:郡国并行制。
原因:吸取秦朝天子因孤立而亡国的教训。
影响:诸侯国逐渐发展为威胁中央的地方割据政权,最终引发七国之乱。
3特点及弊端:唐代地方权力过重,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最终导致藩镇割据;宋代地方权力过轻,压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创造力,削弱了地方军队战斗力。
措: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將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