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1)、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的非凡勇气,不断地追求真理。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等教?学?活?动(一)引入教师活动:指出在力学中只研究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

研究运动合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动力学。

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用途。

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678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动力学奠基之作。

牛顿运动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进入新课1、引出错误观点——历史的回顾教师活动:马路上有一辆车,发动机坏了,这么让它运动起来?(播放课件)教师设问:车运动起来后,如果不施加力的作用,车会怎么样?继续设问:车会不会立刻停下来?教师引导:施加了力车运动起来,停止施力,车要停止;于是可得结论,要让车运动起来,就必须施加力给车,换言之: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我所推理出的这一观点正确吗?课件展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力确实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学生活动:同学们意见不一教师引导:人类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道路中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请问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有那几位著名的科学家?学生活动:回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活动:幻灯片简单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设疑:?他们各自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8-69内容,并思考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他们各自的观点和所运用的方法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共同总结,得出这几位科学家各自的观点和运用的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篇一: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

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

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

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

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

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

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

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分析滑板车,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外界施加的力来维持,那就应该是物体自己所拥有的性质了。

通过滑板车,讨论运动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通过实验,讨论静止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演示:
这个实验中哪一个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讨论)
无论是运动的滑板车,还是静止的小球,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给出惯性的名称。

学生利用桌上实验器材,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这些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引导,纠正学生表达的不规范或不准确。

总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

2.通过经历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能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通过讨论、激励,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学生了解物理规律认识的过程,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具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实验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木块的运动需要推力来维持。

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观点是否就一定正确呢?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从静止―→运动―→静止的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二、新课教学探究点: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学生阅读课本P17“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分组实验: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学历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学历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第6学历案⑴.三次实验中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的目的是:⑵根据三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这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⑶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绝对光滑的平面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到理想状况下的结论,也是研究物理的一种方法:【评价任务1】:(课中测)1、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②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③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④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抽象概括可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当物体不受力时将如何运动”,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他必须再次进行的实验步骤是()A.加大小车的总质量,其他条件不变,再做几次实验B.改变斜面的倾角,其他条件不变,再做几次实验C.用更光滑一些的材料替换毛巾,其他条件不变,测出小车前进的距离D.变换小车的初始高度,其他条件不变,再做几次实验3、如图甲为小明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小明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求解释错误的原因):。

(2)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选填“越大”或“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精选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精选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理解及运用;惯性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牛顿的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惯性概念的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原因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水平桌面、滑块、弹簧测力计、实验用砝码等。

学具:笔记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解释其中的关键词。

(2)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进行实验验证。

4.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巩固与拓展(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拓展讨论:如何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惯性3.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4. 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一个惯性现象。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答案:(1)答案示例:汽车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冲。

(2)答案: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受到外力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人教版《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5篇)

人教版《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5篇)

人教版《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5篇)人教版《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5篇)1一、说教学设计理念本课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实例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小车从斜面下滑”的演示实验,swf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模拟演示等,逐步建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一切物体将永远运动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下去”的观点,最后形成牛顿第一定律,形成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定性认识。

二、说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也是初中力学的一个开端。

本课教材的特点是既注重科学探究,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把物理这门基础自然科学与历史、生活、社会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一次良机,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__的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尤其是“理想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2.教材特点: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的理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学情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加上生活经验的影响,不少学生认识有偏差。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的惯性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体验活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惯性的意义,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1、一张课桌放在地面上静止不动,用力推它,它运动起来,不用力推它,它就停下来不动;在地面上的足球,用力踢它,它会在地上滚动一段距离,最后也停下来。

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都说明: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物体会运动起来,停止施力,物体的运动也要停止。

力和运动应该有某种关系,人类很早就注意到这种联系并探究了这种关系。

请同学阅读课文这段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1)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是什么?他的观点有哪些事实依据?除了书上到出的事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2)、伽利略的观点又是什么?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到底谁对谁错呢?2、要解决他们之间的对错,只要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

阅读书上的探究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思考下面问题:(1)、这个实验要研究阻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必定要改变阻力的大小,可以用什么办法?要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可以用什么办法?(2)、实验至少要进行三次,每次要保证什么相同?什么不同?(3)、毛巾、棉布、木块,哪个表面较粗糙?哪个表面相对平滑?同一辆小车分别在三种物体的表面上行驶,在哪种物体的表面上行驶阻力最大?在哪种物体的表面上行驶阻力最小?(4)、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要能够反映小车速度变化的情况。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激发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兴趣。
b.新课: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表述,以及惯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c.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现象。
d.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掌握其表述方式,并能够准确地用文字和符号表示出来。
2.使学生掌握惯性的概念,了解质量与惯性的关系,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c.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现象。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教师总结:强调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牛顿第一定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加强实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

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撕纸游戏猜一猜: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1)

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1)

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1)我设计这节物理课的初衷,是希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我选择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绳子、阻力板等。

2. 学习材料: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资料。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讲解:向学生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阻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验现象。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过程,觉得学生们在实验和讨论中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计划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我选择了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初中物理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用身边物体多做小实验,亲身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教学设施小车、毛巾、棉布、斜面、象棋子、直尺、水杯、纸条、玻璃球、书、碗、水、多媒体等。

讲授办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形,引入新课引入1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展示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a.人推箱子,箱子就活动,人撤去推力,箱子活动一会儿就停下来。

b.用铁锤敲钉子,钉子向下活动陷入木板;停止敲击,钉子就不再下陷。

c.脚踢足球,足球在草坪上活动起来,过一会儿就停下来。

d.降落的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

2.教师: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许多,大家想想有哪些?3.学生活动举例。

(教师把学生的例子写在黑板上)4.教师: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呢?认真研究了这节课就明白了。

本节课探究和例子有关的力和运动的关系。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引入2结合课本中的三幅插图,请学生分析原因,再举出类似的例子。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一)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吗?(板书)1.古希腊学者XXX的观点:如果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消,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板书)XXX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板书)谁的观点正确呢?让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实验设计并分组实验来检验一下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惯性的概念,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受力情况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惯性的概念。

难点: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的关系,实验探究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毛巾、砝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辆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光滑、粗糙)的运动情况。

2. 新课讲解(1)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2)惯性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物体在不同表面、不同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的关系。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2)什么是惯性?举例说明。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下列现象:一辆汽车突然刹车,乘客身体会向前倾。

2. 答案(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例如:乘坐公交车时,当公交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通用6篇)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这一章的知识属于动力学的知识,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只在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据物体所受的力确定物体的位置,速度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创造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2)、教学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得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2、通过对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重点及依据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只所以认为它是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是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4)、教学难点及依据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

为了使学生摆脱些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严密的推理,转变错误观点。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判断以及惯性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惯性的存在,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惯性的判断方法。

教材还介绍了惯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汽车安全带的使用、运动员运动中的保护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的作用等基础知识。

但惯性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惯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具有惯性还是失去惯性;掌握惯性的应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惯性的存在和判断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惯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判断方法、惯性的应用。

2.难点:惯性的判断方法,惯性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惯性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

2.演示法: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惯性的存在。

3.探究法:学生分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惯性的判断方法。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惯性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木块、篮球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实例。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惯性的存在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交通事故视频,让学生了解惯性现象。

2.提问:什么是惯性?引导学生思考惯性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讲解惯性的概念,如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展示实验现象,如小车碰撞木块,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惯性的存在。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9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9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9篇〕《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篇一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根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运动学和力学知识根底上,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本课内容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面平衡力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教材比拟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能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节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第二课时要理解惯性的内容。

通过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总结事实,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方面要注意强调。

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4、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1、通过问题1、2、3、4、5、6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7、8、9、10、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和问题12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8、9、10、11检测目标4的达成。

一、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生看到的演示实验,在设置问题,引发深入思考〕出示斜面、小车演示:(1〕、用力拉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

〔2〕、停止用力,小车停止。

问题1:什么原因使小车前进?问题2:能否说物体运动必须受力?问题3: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3〕、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后让小车滑下。

问题4:到水平面上后会立即停止吗?问题5:小车能一直运动下去吗?问题6: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虽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拉力,但仍然继续前进,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4〕教师总结:学生形成两种不同结论分别代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运动不需要历来维持。

人教版八下物理8.1.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教案

人教版八下物理8.1.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教案

人教版八下物理8.1.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实例、实验探究、说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实验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

会分析惯性现象、会设计惯性实验。

【新知探究】(一)通过看书和讨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16面内容,知道物体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观点,并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展示评价1:用语言描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观点,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学习活动2:阅读17面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分析实验应用的方法,怎样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

展示评价2:填表得出正确结论。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学习活动3:阅读17面牛顿第一定律相关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说说你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

展示评价3:1、学生说说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认识: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否正确C.验证牛顿第一律定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经验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分析】力牛顿第一定律是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经过合理的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因生活中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故该实验是无法实现的.【解答】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其原因是生活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该实验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经合理的科学推理得出的,故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完全正确的.【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的意义,注意体会什么是理想实验,同时记住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二)通过实验知道物体的惯性,会分析惯性现象,知道惯性的利弊。

惯性教案[新]

惯性教案[新]

惯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惯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掌握惯性定律的表述和应用;3.能够运用惯性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惯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原有的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的基本特征•惯性是一种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是一种相对的概念,需要参照某个参考系;•惯性是一种保持状态的性质,需要外力才能改变物体的状态。

2. 惯性定律的表述和应用(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的表述为:“物体在静止状态下会一直保持静止,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会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物体。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为:“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惯性定律的应用(1)惯性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汽车刹车时,人体会向前倾斜;•突然停电时,人体会向前倾斜;•火车急刹车时,人体会向前倾斜。

(2)惯性定律在工程中的应用•飞机起飞时,需要克服惯性力;•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惯性力;•电梯上升或下降时,需要克服惯性力。

4. 惯性定律的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实验器材小车、直线轨道、弹簧测力计、滑块、滑轮、重物。

(3)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直线轨道上,使其静止不动;2.用手推动小车,使其匀速直线运动;3.在小车上放置重物,再次推动小车,测量小车的加速度;4.在小车上放置滑块,通过滑轮连接弹簧测力计,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小车在静止状态下会一直保持静止,小车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会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小车。

同时,小车所受合力等于小车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人教版惯性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惯性实验教案

教案:惯性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惯性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惯性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惯性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惯性现象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2. 惯性现象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小车、木块、尺子、计时器。

2. 教学工具:PPT、视频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惯性现象。

2. 提问:什么是惯性?物体为什么会具有惯性?二、探究惯性现象(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推动小车,然后在小车前方放置一个木块,观察木块被撞飞的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解释为什么木块会被撞飞。

三、总结惯性现象(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惯性的性质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惯性现象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15分钟)1. 观看PPT上的相关视频,进一步了解惯性现象的应用和意义。

2. 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练习,巩固对惯性现象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惯性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惯性现象的实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惯性的概念(2)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与联系(4)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影响,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中发展,观察,分析,归纳,论证和表述信息的能力,推断结果的能力。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2、4难点:1、3【教具】:惯性小球、象棋、米尺、矿泉水1瓶、布、鸡蛋、水、杯子、小车、木块、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描述公交车上启动时,男女生相撞,男生说:“这是惯性”。

女生说:“一贯的习性”。

然后刹车时,又相撞。

男生说:“这还是惯性。

”笑话引入。

二、新课教学:(一)惯性的概念(1)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实验.[想想做做]1.将一条小纸条放在水平的课桌上,纸条一端悬在桌边.将钢笔(或脱下笔帽)直立在纸条另一端,从桌边的一端迅速抽出纸条,钢笔会怎样?(部分同学按书P36图11.5-4,击打棋子)标准回答:橡皮抛出去,还会落回手中,抽出纸条(击打最下面一个棋子),钢笔还会停在原来的地方(上面棋子会落到原来的地方).[师]打飞了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没有一起运动而是落下来?同学们能说说原因吗?标准回答:由于惯性.教师活动1:什么是惯性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有的速度运动下去,这表明无论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即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告诉学生: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

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原来什么状态它就是什么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二)惯性的大小[师]惯性是否有大小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做个实验[实验]一个m最大和一个m最小的两位同学相互碰撞,看其运动状态的改变。

[分析]明显m大的保持以前的运动状态,而m小的运动状态改变了,m小的容易倒,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由此我们看出惯性反应了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m大的惯性大,运动状态就难改变;m小的惯性小,运动状态就很容易改变。

[延伸]在生活中,不允许汽车超载,就是为了防止m大惯性大,汽车不能够马上刹车而造成车祸。

[探讨]惯性的大小是否与速度有关?可举足球场上踢足球时,m小的速度改变起来容易,而m大的速度改变起来不容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惯性的大小是由m 大小决定的。

与速度无关。

(三)惯性现象的解释——用小实验来说明大问题[演示]①惯性小球实验老师并解释②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下来时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如下图.[师]为什么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向后倒;而小车突然停止时,木块向前倒?根据木块的运动能不能解释汽车在突然启动和急刹车时乘客表现出的状态?[生]讨论并试着解释。

老师可引导。

[师]木块向后倒或向前倒,是因为木块上部和下部的运动状态不一样.当小车突然启动时,木块下部随小车一起运动,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于是木块向后倒,当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而下部由于和小车间的摩擦使木块下部随小车静止,于是木块向前倒.③[师]那你们能不能解释引入笑话的原因?[生]汽车在突然启动和刹车时,车内的乘客会后仰和前倾,其道理和木块的翻倒是完全一样的.[做一做]师生共同完成①打象棋实验②拉布杯不倒实验[比一比]分小组比赛,请同学们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生产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生]踢球、用铁锹铲雪、泼水、滑冰、风扇开关关了,还继续的转动……[生]烧锅炉时用铁锹往炉膛内添煤、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还有用手可以拍掉身上的灰尘.[生]跑步的人当脚碰到障碍物时,总是会向前摔倒;撞击锤柄,可以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骑自行车太快容易发生事故……(四)惯性的利用与防止惯性的利用:拍打衣服可以去灰尘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手上摩托车飞跃断桥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任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飞船后面。

惯性的防止:[师]任何东西都是双刃箭,惯性有利也有蔽。

从同学们举出的这些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可以利用惯性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的方便,同时也有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因此,我们在利用惯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惯性对我们造成伤害.请同学们再来看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作用.[生]汽车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讨论交流:为什么骑车的速度太快,容易发生事例?(减速、拐弯或刹车时,骑车的人由于惯性身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从而容易产生事故。

【作业布置】动手动脑P19 2、4【课堂小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巩固认知】1.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沿竖直方向下落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做曲线运动 D.无法判断2.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小车上的木块将()A.立即停下来 B.立即向前倒下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3.若本题中“光滑”两字去掉,结果将怎样?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在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向前飞行D.古代打战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板书设计】§2.1惯性一、惯性及理解二、惯性与惯性定律三、惯性现象及解释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书写:斩、转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