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1、婴儿视觉的发展
婴儿出生时视觉器官已基本发育成熟。 1、视觉集中:出生后3周婴儿的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
2、视觉追踪:出生12~48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 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
3、颜色视觉: 出生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 4、对光的察觉; 出生后24~96小时的新生儿就能察觉光的闪烁
5、视敏度:在出生后24小时只要成人的13∕100,期后开始稳定发展
婴儿气质类型
(托马斯和切斯的理论)
(一)容易型:易于适应环境主动交往。 约占儿童的40% (二)困难型:难以适应环境,负性情绪多。 约占儿童的10% (三)迟缓型:适应环境缓慢,情绪不甚愉快。 约占儿童的15% (四)混合型:约占儿童的35%


(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 (三)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
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

一、模仿学习 二、条件放射学习方式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婴儿的学习



一、模仿学习 二、条件放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 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 出食物性条件放射,将喂奶姿势变成乳 汁即将到口的信号。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方法所提 示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一)婴儿兴趣的发展 (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1、自发性微笑阶段 2、无条件的社会性微笑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1、自发性的哭 2、应答性的哭 3、主动性的哭



(四)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 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 1、最初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1)本能性的驱动力 (2)心理社会性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一)身体的发育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

其中,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结构(1)脑的重量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25%,而这时新生儿的体重仅是成人体重的5%。

之后,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

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神经纤维婴幼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3)大脑皮层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在5~6 岁。

2.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 个小时,3 岁时可减少到14 个小时。

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并逐步培养起一些生活习惯。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属于此阶段。

这时他们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的刺激物。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 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对少数词做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岁至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婴儿的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具有概括性,即词可代表一类事物。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语言的产生和表达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和大脑语言中枢 的发展,婴幼儿逐渐学会发出各种语 音,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 需求。
语音意识培养
语音模仿
婴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语音和语调,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 交流,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发音,逐渐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
语音游戏
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语音游戏,如“猜猜我是谁”、“学 动物叫”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不同的语音和语调。
触觉及其他感觉发展
新生儿触觉灵敏,适当的抚触可以安定 情绪、促进睡眠、增加食欲、促进亲子
关系等。
新生儿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物体的质 地和疼痛都有触觉感受能力。比如喜欢 接触质地柔软的物体。嘴唇和手是触觉 最灵敏的部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
经常喜欢吃手或咬东西。
新生儿已有痛觉,但反应迟钝;第2个 月起才逐渐改善。相对来说,触觉是最 不发达的感觉,直到婴儿后期才有了真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婴幼儿的合法权益,为其 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婴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 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正的触觉。
02
情绪与情感发展
情绪概述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 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婴幼儿情绪的特点
婴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变性、冲动 性、传染性和外露性等特点。
基本情绪表达
笑的表情
婴幼儿在3-4个月时开始出 现社会性微笑,这是他们 表达快乐情绪的一种方式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CONTENTS
• 感知觉与认知发展 • 情绪与情感发展 • 语言与言语发展 •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 道德认知与行为发展 • 总结:关注婴幼儿心理健康,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详细内容涉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并能够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3. 提高学生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措施。

重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婴幼儿心理发展案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婴幼儿成长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理论讲解:(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3)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针对婴幼儿心理发展制定教育措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例,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七、板书设计1.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1 生理发展1.2 心理发展2.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2.1 新生儿期2.2 婴儿期2.3 幼儿期3. 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1 遗传因素3.2 环境因素3.3 家庭教育4. 教育措施4.1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制定教育策略4.3 创设有利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环境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案例一:小明,2岁,近期开始出现反抗行为,如不让妈妈给他换衣服,吃饭时故意把食物扔在地上等。

案例二:小红,3岁,胆小,害怕与陌生人交往,家长担心她在幼儿园不能适应。

2. 答案:案例一:影响因素:2岁左右的婴幼儿正处于第一逆反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

教育措施:尊重小明的独立性,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如让他自己选择衣服、参与家务等。

心理发展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发展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发展学知识点总结一、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1. 婴儿的感觉与知觉发展婴儿期是个体发展的最初阶段,婴儿的感觉和知觉对后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婴儿期,婴儿逐渐学会感知外界环境,并通过感觉和知觉过滤信息、理解世界。

婴儿期的感觉和知觉发展对婴儿的情感和认知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情感的发展婴幼儿期是个体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婴幼儿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建立起情感联系和依恋关系。

婴幼儿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照顾者的态度和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对婴幼儿的情感健康和个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 认知的发展在婴幼儿期,个体的认知发展也在不断进行。

婴幼儿通过感知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模型,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对后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期的心理发展1. 性格和社会性发展儿童期是性格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建立社会性关系,学会适应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环境对儿童的性格和社会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2. 认知和语言发展在儿童期,个体的认知和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儿童开始进入学习阶段,通过学习和社会交往,逐渐积累知识和经验。

同时,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 心理健康问题儿童期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焦虑、抑郁、行为问题等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期较为常见,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1. 身份和角色认同青少年期是个体身份和角色认同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

他们通过思考自己的命运和价值,逐渐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

2. 学业和职业规划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进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重要阶段。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人类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心理变化的学科。

从婴儿时期到老年阶段,人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将分别从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五个阶段来探讨人类发展心理学所包含的心理变化。

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一般指出生后的前两年,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婴儿对世界的理解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实现。

他们的行为通常是反应性的,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简单。

在婴儿期,社交能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婴儿开始注意到家庭成员和其他重要的人,形成亲社会行为。

他们学会区分亲近和陌生的人,并对陌生人表现出一定的恐惧。

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婴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通常从2岁到12岁,是个体认知和社交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并能够建立友谊。

在儿童期,自我身份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变化。

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

同时,他们开始学习规则和道德价值观,逐渐建立起对社会的认同感。

三、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期是指从12岁到18岁的年龄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上的变化,性格和身份的形成,以及与家庭、同伴等社会群体的关系。

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意愿,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信念。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地位,并追求独立性。

同时,青少年还会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和探索自我身份的挑战。

四、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成年期是指从18岁到大约40岁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变化和调整。

成年人经历职业发展、建立家庭和维持社交关系等多重角色的转变。

成年期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自我发展和情感成熟。

个体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开始追求成就感和个人满足感。

2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发展(动作和情绪) 林崇德版 老师提供

2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发展(动作和情绪)   林崇德版   老师提供
婴儿期心理发展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个 体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年 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2. 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 平;
3. 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4. 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发展的重要标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婴儿一周岁以内常哭,是 正常的事,也有生存、发展上的意义;1-2岁 以后的孩子还常哭,大人则要特别注意分清原 因,区别对待:
一是孩子是否在以此要挟自己,把哭做为一种手段;
二是孩子是否有身体不适(婴儿有时突然发生莫名 其妙的啼哭或其他不愉快现象,可能是发病的先 兆);
三是自己是否过于忽视孩子。
哭泣
快乐
生气
不舒服
嫉妒
嫌恶
一、情绪情感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
意义
(一)情绪情感是婴儿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重要工具
(二)情绪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力量 (三)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活动
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水平能使认知活动达到最佳水平
(四)情绪情感是婴儿进行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五)情绪情感促进婴儿个性形成 基于上述对婴儿情绪情感意义的认识,教养者应高度重视婴儿的
婴儿恐惧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本能的恐惧(初生就有) (大声、高处降落、身体位置突变、疼痛等引起)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开始) (与曾经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相联系)
(3)怕生(6-8月左右)
(对陌生人、陌生或怪样的物体、没有 经历过的情况发生警觉、害怕、恐惧等)
3、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4、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

心理发展资料

心理发展资料

心理发展一、婴儿期心理发展在人类生命周期中,婴儿期是心理发展的起点。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婴儿会经历各种心理发展阶段,这对其今后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婴儿在这个阶段会经历感知、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1.1 感知发展婴儿的感知发展是其认知发展的基础。

通过感知,婴儿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刺激和信息,并逐渐建立起对这些信息的认识。

他们会通过感觉器官对声音、光线、味道、触觉等作出反应,逐渐学会辨别不同的感觉,并形成对环境的认知。

1.2 认知发展随着感知能力的增强,婴儿开始建立起更加复杂的认知结构。

在婴儿期,他们会逐渐学会通过观察、模仿和试错来学习和认识世界。

婴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并开始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3 情感发展婴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建立起与主要照看者的情感联系。

婴儿在这个阶段会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并与他人建立起情感联系。

这种情感联系对婴儿的情感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1.4 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与家人和其他照顾者的互动,婴儿逐渐学会社会规范和交往技巧。

他们开始学会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等社交技能,并逐渐建立起社交关系。

二、儿童期心理发展儿童期是心理发展的继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化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儿童在这个阶段渐渐脱离家庭环境,开始接受更广泛的社会化教育和影响。

2.1 认知发展的进一步在儿童期,认知发展继续向前发展。

儿童逐渐建立起对自己和周围世界更加全面的认知,并开始具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学习和社交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社会角色。

2.2 情感发展的深化儿童期的情感发展在婴儿期的基础上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他们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共情能力。

儿童在情感交流中学会理解、尊重和支持他人,这对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2.3 社交发展的加强儿童期是社交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学校和社交活动开始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发展心理学知识:关于人的成长——第二节 婴儿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知识:关于人的成长——第二节  婴儿期的发展

(五)空间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
• 美国心理学家范茨(Fantz,1961)利用婴儿 的视觉偏好研究其形状知觉 。“视觉偏好”是指 婴儿注视具有某一特点的目标的时间明显超过注 视其他目标的时间的现象。
• 婴儿偏爱复杂的刺激、信息量多的图形、对他们 具有社会意义的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第四章 早期发展
9
00:03:44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 (2)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 (3)大小原则: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第四章 早期发展
10
00:03:44
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
• (一)手的抓握动作
发展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通常在5-6个月出现。
• (二)独立行走
成熟是动作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 速或延缓的作用。
第四章 早期发展
11
00:03:44
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
第四章 早期发展
36
00:03:44
相 似
0.40
度 (
0.30
相 关
0.20
) 0.10
同卵双胞胎 异卵双胞胎非双胞胎手足
血缘 图11-3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及不同时间出生之非胞
胎手足间婴儿气质的平均相关。 资料来源:Braungart et al.,1992;Emde et al.,1992。(图见
第四章 早期发展
6
00:03:44
婴儿状态的发展变化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级考试笔记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级考试笔记

婴儿啼哭的原因
1. 饥饿 2. 瞌睡 3. 身体丌佳 4. 心理丌适 5. 感到无聊
分离焦虑发展过程:
• 分离焦虑: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 环境癿情冴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 1. 最初阶段:啼哭,悲伤,找妈,拒绝,抗议。 2. 第二阶段:希望破灭,减少啼哭,情感况漠。 3. 第三阶段:寻求可亲近陌生人,企图适应新环境 。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 社会性微笑癿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癿开端。 • 婴儿癿微笑是一种从生物学意义向社会意义转化 癿収展过程。 • 三阶段: 1. 自収性微笑阶段:生理反射性微笑,非社会性。 2. 无选择癿社会性微笑:对人丌加区分。 3. 有选择癿社会性微笑:分人
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 在婴儿学会语言乊前,哭泣是表达需要癿唯一斱 式。 1. 自収性癿哭:生理反射性,无社会性。 2. 应答性癿哭:丌适宜癿内外环境刺激引起癿哭, 是向抚养者表达个体某种需要癿信号,具有社会 交往性质。 3. 主动操作性癿哭:从经验中学到癿,具有明显社 会性,如把打针不疼痛和白大褂联系起来癿经验 ,惧怕穿白大褂癿医生。
2. 叐知识经验癿支配
容易注意不已有经验丌相匹配癿新异刺激。
3. 叐言语癿调节和支配
记忆
• 人类个体记忆収生癿时间是胎儿末期。 • 按记忆内容分: 12个月乊前: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12个月乊后:
表象记忆 词语记忆
加工信息整合
习惯化 去习惯化
问题解决
1. 无效尝试 2. 有效尝试 3. 无须尝试 直接成功
依恋类型:
1. 安全型 依恋 2. 回避型依恋 3. 反抗型依恋
衡量母亲教养的标准
1. 反应性 2. 情绪性 3. 社会性刺激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认知活动●广义的认知●狭义的认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婴儿记忆、思维与言语的发展●婴儿的社会认知发展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一、感觉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一)感觉运动及其子阶段●反射性反应阶段(0-1个月)●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二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个月)●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心理表征阶段(18-24个月)●(二)前运算阶段(2-7岁)●象征性思考阶段(2-4岁):前概念阶段●标志:象征性游戏●直觉思维阶段(4-7岁):●借助对事物的直接感受和知觉来思考●3岁前是思维、认知、智力萌芽、产生的阶段。

皮亚杰将思维(think-ing)、认知(cognition)和智力(或智)(intelligence)看作是同义语。

●3岁前儿童主要的智慧特点是它的感知运动(sensori-motor)协调性。

也就是说,3岁前,儿童依靠感知到的信息对外在世界做出反应,协调感知和动作来"解决问题",在动作的进行中思考,这时,婴儿只能考虑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思考,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以及预计动作的后果。

一、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理论●皮亚杰在《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1953)、《儿童心理学〉(1969)等著作中,都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感知运动阶段(或感觉动作期)并将这一阶段分成六个时期:●1.原始感觉动作图式的练习(0~1个月),像吸吮、定向注意等动作,都是遗传的反射练习过程。

●2.初级循环反应(1~4.5个月)●初级循环反应时期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

这个时期是从机体到智慧之间的过渡。

●皮亚杰采用习惯(habit)这个名词,来指明习得行为的形成以及这种习得行为形成后变为自动化的动作。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胎婴幼儿期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胎婴幼儿期

性别认同的发展
性别认同的发展: • 2岁儿童能够区分他人的性别, • 2.5-3岁能够区分自己的性别; • 5-7岁儿童才开始理解性 别的坚定性 (自我的性别-同性别他人的性别-异性别他人的性别)
性别角色标准 性别角色认同
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 价值、 行为方式和性别特征等, 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 从陈述句 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 从无修饰 句到修饰句
从对话语句向独白语句发展 • 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
婴儿的情绪发展
情绪发展特点 面部表情和识别
1-3月 出现社会性微笑,促进了婴儿的社会性交往 3-6个月 以积极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 7-9个月 开始参与社会性游戏,产生恐惧,焦虑,开始产生分离焦虑 9-12个月 依恋阶段,对主要照顾者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婴儿的感觉发展 婴儿知觉的发展
婴儿视觉的发展 婴儿听觉的发展 婴儿肤觉的发展 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①形状知觉
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形状知觉研究还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 他们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 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胎婴幼儿期发展
第三章 胎儿期 与新生儿期的发展
第四章 婴儿期 的心理发展
第五章幼儿 的心理发展 (学龄前儿童期)
胎儿发展
第一节 胎儿期的发展
影响胎儿正常发展因素
畸胎的形成
新生儿的一般性特征
第二节 新生儿
新生儿的学习反应能力
新生儿的社会性表现
第四章 婴儿期 的心理发展
主要特点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婴儿期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婴儿期

结论
为了保障婴儿期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会需要加强早期教 育、关注婴儿的情感与社会需求、缓解婴儿的压力与焦 虑。
语言能力
婴儿自出生即能够发出哭声,后来逐渐会发出不同 含义的叫声和单词。
感官能力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开始不断发 展,使婴儿能够更好地感知外界世界。
自我认知能力
发展出自己的喜好、情感及与他人的关系,初步掌 握自我意识。
婴儿的主要认知发展
1
感知阶段
0-2个月,婴儿只能感知到外界的简单感官刺激。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婴 儿期
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对儿童以后的 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婴儿期的定义和时期
定义
指自出生到2岁龄的一个生理和心理发展时期。
时间
婴儿期的时间一般为12个月(一岁),但也有人把0-3 岁称为婴幼期。
婴儿的主要生理发展
运动能力
从不懂得动到会翻身、爬行、走路,奠定了后续身 体发展的基础。
社会托育
社会托育是保护儿童权益、促进 儿童健康与成长的重要环节,影 响着婴儿的生理、认知、心理、 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在后续的心理发展中不可替代,它是性格和行 为养成的基础,对个体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总结和结论
总结
婴儿期是个体发展生命史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涉及 身体、感知、认知、情感、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对日 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不能自我调节到能够逐渐 掌控自己的情绪,学会适应、 表达情感。
逐渐将外部的规范、价值观、 信仰等转化为自己的信仰、 态度,形成自己的信仰系统。
婴儿的主要社会发展

发心第四章

发心第四章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展关键词:髓鞘化条件反射内抑制外抑制皮质抑制直觉行动性前言语思维一、婴儿生理的发展(一)身体特征:⏹身高:50cm增加到70—75cm⏹体重:3.0—3.5kg增加到9.4kg⏹骨化:从软骨中心开始,骨骼有弹性,容易变形⏹生理弯曲:颈弯曲、胸弯曲、腰弯曲⏹肌肉发展:先大后小。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1、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1)脑重量迅速增加:390g(初生)900g(1岁)⏹脑细胞的形状、大小都在变化,树状突和神经纤维数量和长度都有很大发展,其中尤以锥体细胞的发展,较皮质中其他各种细胞更快。

⏹(2)神经纤维开始髓鞘化。

⏹运动神经的髓鞘化最迟完成,因此新生儿软弱无力。

2、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1)兴奋机能逐渐增强⏹(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皮质抑制机能有无条件抑制(外抑制)和条件抑制(内抑制)两种.⏹出生时只有外抑制,第一个月的后半月开始有内抑制。

⏹无条件抑制有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抑制包括:分化抑制(初生)消退抑制(第二个月)条件抑制(第四个月)延缓抑制(第五个月后)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使大脑有可能更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地刺激。

对儿童心理地发展来说,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生理基础。

(3)第一信号系统的出现:在婴儿末期,第一信号系统活动有了初步发展,具有了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本身并不是心理,但是它和心理的发展密不可分,心理的发展是离不开动作和活动的。

表现在:第一、心理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或形成发展的。

第二、心理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因此,动作和活动是心理的外部表现,是儿童发展水平的体现和客观指标。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二)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不协调---协调----灵活本能的抓握(不协调)阶段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手眼不协调的抓握特点1.没有目标,没有方向2.手指配合不当3.手的动作不能同视线协调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按照视线去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婴儿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力、延迟模仿能力(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 • 视觉再认记忆:对先前见过的刺激的记忆和再认。
• 你会给婴儿使用教育类玩具或媒体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 记忆吗?
• 语言发展更差——迪斯尼的赔偿
• 婴儿们不需要有计划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仅仅是追随着 自己对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言语的产生和发展
• 言语过程: • ——言语感知:通过言语的感知而获得信息的过程 • ——言语理解 • ——言语表达 • ——言语反馈:言语表述后的反应信息返回到大脑中去,对语义
营养促进运动发展
• 营养不良——长期的影响 • 非器质性发育不良——爱与关怀
感知觉的发展
• 她能看到你吗? • 她能听见你开心的逗她吗? • 她喜欢蛋糕甜甜的味道吗? • 她能通过小鼻子找到妈妈吗? • 如果她不开心了,你会轻轻抚摸她吗?
视知觉
• 视力的发展 • 视觉偏好 •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3个月) • 深度知觉——视崖(6个月) • 方位知觉——上下、前后、左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知识是直接的运动行为的产物。行动=知识 •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理解世界的基本建构方式。
• 拿到一本新书时,婴儿和你会有怎样不同的图式?
• 图式发展的原则 • 同化:人们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图式中,以 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量变。吸吮 • 顺应:遇到新刺激或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改变已有的思维、 理解或行为方式。质变。鸟和飞机
生理发展
• 身体发展——四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等级整合原则、系 统独立性原则
• 神经系统和大脑——可塑性和敏感期——睡眠节律
• 运动技能——反射

——粗大/精细运动技能

——动力系统理论——营养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亡。(在于使用的剂量)
15
反应停
2021/7/22
16
2021/7/22
17
2021/7/22
18
酒精———严重酗酒者的孩子,可能比正常多两倍的机会有生理异 常,象薄上唇和短鼻子。如酗酒发生在怀孕的前3个月, 会导致胎儿的心脏缺陷,小头关节畸变、心理障碍及动 作迟缓。
酒精不仅抑制大脑,而且抑制大脑的生长。怀孕的最后三个 月影响最强。“酒精综合症”
世间白天黑夜的节律。
2021/7/22
31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2021/7/22
32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⑴ 源泉或前提 ⑵ 外部表现 ⑶ 促进空间认知的发展 ⑷ 促进社会交往的发展
2021/7/22
33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整体动作 分化动作 2、不随意动作 随意动作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乙烯雌酚(DES)——它可以预防堕胎。使用此药的孕妇生的孩 子
看起来很正常,但当他们长大后,女孩中许多患阴 道或宫颈癌;男孩中许多人的某些器官不正常。有 些女孩虽没有患癌症,当她们长大怀孕时,很容易 发生自然流产或生出有问题的孩子。
麻醉剂——海洛因会使孩子在生后第一年中出现发展缓慢甚至

2021/7/22
(三)胎儿阶段(九星期到出生)
2021/7/22
3
2021/7/22
生命之吻
4
2021/7/22
受精卵的分裂过程
5
2021/7/22
6
2021/7/22
7
2021/7/22
8
2021/7/22
9
胎教——控制母体内外环境,免除不良刺激对胚胎或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四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第一节 成年晚期的生理特点 婴儿生理发展 第二节 婴儿感知觉发展 第三节 婴儿言语发展 第四节 婴儿的感情发展 第五节 婴儿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第六节 婴儿期的心理问题与干预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 本章要点
髓鞘是一层包裹在神经元外部以使神经元之间彼此隔离 的髓磷脂。 神经髓鞘形成以后,能使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道路迅速 传导。

婴儿到了3岁,髓鞘化的过程接近完成 。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三)大脑功能发育
1.脑电波
δ波(﹤4Hz)
θ波(4~7Hz)
α波(8~12Hz) β波(13~30Hz) γ波(30~70Hz)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三、婴儿动作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整分原则 2.首尾原则 3.大小原则 4.从中央部分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三、婴儿动作发展
(二)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领域
一、婴儿感觉发展 2. 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视觉调节能力较差
几周:不能根据距离进行视觉调节,看不清楚物体 2个月:视觉调节复杂化,根据物体距离调节视力 4个月:接近成人的视觉调节能力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感觉发展 3. 颜色视觉
8分钟到13天:辨别灰圆和红圆。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二)大脑结构发育
2.突触
出生
6岁
14岁
突触基本结构
人类脑的突触密度图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经验
两个脑区的突触密度随年龄变化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二)大脑结构发育
3.髓鞘化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被称为单侧化 左半球——语言、逻辑、数学 右半球——空间认知、雕刻、音乐。 大脑单侧化的发展: 1岁前 左右脑功能尚未分化 2岁时 左右脑逐渐分化 4 岁 惯用手明显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二、婴儿身体发育
身体生长原则 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
4. 语音听觉 新生儿:对人类语音的偏好,尤其对母亲声音偏好 1个月:婴母亲语音偏好,但只在出现 “妈妈语”的时候 观察:11~12周—喜欢人声而不喜欢噪声 12~14周—对母亲的声音比对陌生人的声音敏感 14~16周—常常听到母亲脚步声而停止哭叫 15~17周—可见到对噪声源有明显的拒绝。 原因分析:胎儿期对母亲声音的熟悉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三、婴儿动作发展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训练 1.手眼协调能力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三、婴儿动作发展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训练 2.身体运动能力 3~4个月 俯卧抬头和俯卧翻 5~6个月 竖直独坐 8~9个月 爬会站 1岁左右 独立行走 2岁前 蹲会跑的程度 3岁前 跳、踢、投掷等
婴儿神经系统快速发展,在婴儿期末接近成人水平。动作发展规律可 概括为整分原则、首尾原则、大小原则、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 动作、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新生儿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随着生活经 验的积累,婴儿的方位知觉、深度知觉、物体知觉逐步发展。1岁以内婴 儿的记忆初步发展,延迟模仿能力的出现是1~3岁儿童记忆能力走向成熟 的标志。新生儿的注意形式是先天的定向反射。儿童注意选择性的发展和 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3岁前表现出直观行动思维。婴儿期是儿童口头 语言发生和发展的时期。婴儿能对社会性刺激作出积极反应,情绪的社会 性逐渐增加。儿童在2~3岁时掌握代名词“我”,这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 的最重要标志。艾恩斯沃斯使用“陌生情境”技术将婴儿依恋行为划分为 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托马斯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 和缓慢型。婴儿主要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但同伴交往也已开始发展。 孤独症和感觉统合障碍是婴儿期的主要心理障碍,目前发病机制不明,也 没有药物能治疗,只能通过行为训练和心理治疗干预。
3.24±0.39
5.75±0.68 7.16±0.78 8.13±0.93 8.74±0.99
50.4±1.7
60.5±2.3 65.7±2.3 69.8±2.6 72.6±2.6
49.7±1.7
59.1±2.3 64.2±2.2 68.1±2.4 71.1±2.6
10 月
12 月 15 月 18 月 21 月
视敏度:精确地辨别物体细节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
新生儿视敏度为6/60~6/120之间,即能在6m处看见正常 成人在60m或120m处看见的东西。相当于母亲抱婴儿时 母亲脸和婴儿脸之间的距离。 5~6个月时,即可达到6/6的水平,相当于对数视力表的 5.0,是正常成人的水平。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9.92±1.09
10.49±1.15 11.04±1.23 11.65±1.31 12.39±1.39
9.28±1.01
9.80±1.05 10.43±1.14 11.01±1.18 11.77±1.30
75.5±2.6
78.3±2.9 81.4±3.2 84.0±3.2 87.3±3.5
73.8±2.8
2岁 1050~1150克(成人75%)
2岁 48~49cm (成人85%)
3岁 1180克
7岁 1280克 15岁1440克
பைடு நூலகம்
(成人80%)
(成人90% ) 达成人水平
10岁 52cm
达成人水平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二)大脑结构发育
1.神经元 (出生1000亿个) (1)轴突分叉 (2)树突生长 (3)传导信息 :突触
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感觉发展 3. 听觉定位能力
新生儿:听觉定位能力。 2~3个月:这种反应会消失,4~5个 月再次出现。 原因:新生儿的定位是一种皮层下 的反射,而年龄稍大的婴儿的定位 是一种皮层事件。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感觉发展
新生儿觉醒时的脑电波大 部分是δ和θ慢波 快波(α和θ波)随着年龄 的增加而增长。 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发 展的重要阶段。 低频段从第1年开始逐渐减 少,α波的增长一直持续到 青少年期。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三)大脑功能发育
2.大脑单侧化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二节 婴儿的感知觉发展
一、婴儿感觉发展 二、婴儿知觉发展 三、婴儿注意的发生发展 四、婴儿记忆的发展 五、婴儿思维的发展 六、婴儿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与促进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感觉发展 (一)视觉 1.视敏度的发展
1个月 2个月 1岁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
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
(一)大脑形态发育 (二)大脑结构发育 (三)大脑功能发育
二、婴儿身体发育 三、婴儿动作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婴儿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意义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训练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感觉发展
5. 视听协调能力
新生儿就有视听协调能力。 斯佩尔克(E.S.Spelke): 依次或同时呈现两个可视事件,其 中一个事件的声音呈现在两个事件中间, 然后观察婴儿的注视方向。 3~4月:声音与视觉景象联系。 3~6月:对声像刺激相吻合注视时间长。 4~7月:对说话声音与面部口唇运动相 符的人脸注视时间较长,能够发现性别 声音对应和年龄声音对应。
图4-1 婴儿至成人身体各部分发育的比例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二、婴儿身体发育
年 龄
表4-1
0-3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s)
体 重(kg) 男 女
身 高(cm) 女

出生
2月 4月 6月 8月
3.33±0.39
6.27±0.73 7.76±0.86 8.75±1.03 9.35±1.04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二、婴儿知觉发展
(一)空间知觉
1. 方位知觉
新生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 婴儿是以自身为中心、依靠视觉和听觉来定向的
婴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上
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 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
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一、婴儿感觉发展
(二)听觉
1. 听敏度
听敏度:对声音刺激的精细分辨能力。
1个月:鉴别200~500Hz纯音的差异。 5~8个月:能在1000~3000Hz范围内觉察出音 频2%的变化(成人是1%),4000~8000Hz 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
2.动作是评价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指标
3.动作发展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三、婴儿动作发展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训练 1.手眼协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