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件(共40张PPT)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 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第三,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 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探究四:
材料一: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 国家。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 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 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 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 士兵 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 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这反映出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3、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 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人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 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秦简中的经济法 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
主要原因在于各封国以周王名义“授土”“授民”,实际上 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力量强大后必然与周王朝相抗衡。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 废侯卫而为守 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 运于 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 3、材料二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统一;
——消极作用:
①中央集权制之下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 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②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 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也因此而 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了阶 级矛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2课 致云雀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9.第17节,诗人描写云雀对死亡的态度,意在表达自己什么观点? 【分析】雪莱认为只有心怀对同类的爱,参透生死真谛,才能超越生 的烦恼与死的恐惧,从而上升到无所畏惧、无所牵挂的崇高的精神境 界。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10.“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 饶。“这一节中的“鄙弃尘土”有怎样的深意? 【分析】“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 的思想感情的拘束。全诗在使用大量的明喻和暗喻描绘云雀及其歌声的同 时,塑造了一个理想艺术大师的形象。这里的隐喻以双关的形式又一次呼 应第一节诗中的暗示:此曲只应天上有。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11.最后一节中的“熟知的欢欣”有什么含义?
【分析】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 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不能像云雀那样自由飞翔的遗憾。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zhōng)言不由( 衷 ) ② (āi)( 哀 )鸿遍野
(shuāi)经久不( 衰 )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致云雀
三、课内词语
酣畅淋漓: 形容非常畅快、舒适。也形容表达得充分透彻。 霞蔚云蒸: 彩霞弥漫,云气升腾,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也说云蒸霞蔚。 瞻前顾后: 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郭沫若及其文学成就,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和象征手法的特点,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和鉴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感受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热情赞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郭沫若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3.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分析。
4.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及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重点:掌握郭沫若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或白板。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音频或视频文件。
3.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4.多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郭沫若及其作品的已有认知。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和艺术特色。
(1)讲解郭沫若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基础。
(2)示范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朗读、提问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郭沫若及其文学成就,引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讲授新课:(1)介绍郭沫若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基础。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复习要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复习要点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复习要点1: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根底,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上下,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消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盈利。
B、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亏损。
C、相等不亏不赚。
它决定了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3)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社会劳率↑单位时间产品数量↑劳动时间↓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峨日朵雪峰之侧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第2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共14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共14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共14张PPT)
题目解说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这他是的一 诗个以意张象扬绵生密命的在长深句重起,困简境句单中非说的来亢常就奋是见凝长“我,练惊感异,悟于和太“激阳情这跃融入是于山凝海我重”。、此壮刻美的仅意象能之中征,服将饱的经沧高桑度的情了怀、”古,老开“阔的此西部刻人”文背和景、“博仅大的”生命两意个识,词构成协调的整体。 2①01视9年听秋结人合教,版画暗(面2壮0示1阔9新。了教材多)重高中意语文思必:修1教这学高课件度:第并一非单元“第2一课 览峨日众朵雪山峰之小侧”(共的14张“PPT绝) 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
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
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
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
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共48张)
张幼仪
--原配夫人
林 徽 音
徐 志 摩
二人于剑桥大学攻读博 士学位,其间认识。
1924年,徐志摩漫游欧洲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 并与之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
徐志摩:为爱为自 由为美为诗歌而生活 的人。
课文朗读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 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 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 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 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成了别具一 格的诗境之美。 让我们一起走进康桥,走进 诗人的世界------
英国剑桥大学简介
剑桥大学座落在剑桥镇。小镇风景秀丽,著名 的康河横穿而过。这个小镇连同居民共计10万余人。 大学有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1,000余名,另外 还有1,000余名访问学者。大学共有学生16,900名, 其中包括6,935名研究生,72%的研究生来自其它大 学,研究生中42%是国外留学生。大学校长为女王 丈夫菲历普亲王(他同时兼任牛津大学校长),设一名 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学院则于1284年出现。 现在,剑桥有31个学院。剑桥是一个小城,市中心 到处是骑自行车的学生,但夏季城里游人如织。
—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 一条河。 ——徐志摩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 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 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结为挚友。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的一个重 要女人——林 徽音。
在那里,他遇 到了当时伟大的 诗人泰戈尔,他 的诗作很大程度 上都受到了这位 大师的影响。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1课件: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想一想主权是不是国家最根本的属性? 提示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都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 的是主权。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具有主权属性,但阶级性才是国 家的根本属性。
二、中央与地方 1.中央政府: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 2.进行行政区划的原因: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 有效而产生的。当然,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 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2.正确区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 (1)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律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 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2)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 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 地方性事务。
议题二 中央与地方
情境导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抗击疫情科学合理、得当高效、精准 有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赞誉,显示了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和中国效率。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党政军民上下同心,中央与地方 协同发力,显示了我国巨大的制度优势。 (1)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说明我国中央和地方是如何划 分职权的。 (2)一个国家必须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行政区划,一个国 家进行行政区划的目的是什么?需考虑哪些因素?
典例剖析
例题2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分类指导、 精准施策,作出有关决策部署时尽量照顾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 和需要,尊重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并给予积极的指 导和帮助,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政策以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这表明我国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保证了中央与地方的协调高效运转 ②能够协调国家整体利益与少数 民族地区的利益 ③使民族自治地方有权选择性执行国家法律与政策 ④充分发挥了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1: 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系列四)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 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爱 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 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 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 识陆小曼。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适之 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 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
6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第六节,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 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 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连夏 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往日欢愉的康桥也无语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归于寂然,将诗人的离 愁推到了极点。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 怎样理解“悄悄 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 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 压倒了一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音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
划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出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诗 的
——然后/我/死了,
节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奏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理解象征和意象: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 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 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 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 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 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假如
嘶哑
直抒胸臆
歌唱的对象排 列在一起,并
加上长长的修 转折,“死了” 饰语。
•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
1.
听
喉咙/歌唱:
读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音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
划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出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诗 的
——然后/我/死了,
意象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 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 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
1.找出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诗中出现的“鸟”、“土地”、“河流”、 “风”、“黎明”象征了什么?
“鸟” 象征诗人自己 “悲愤的河流” 象征人民心中郁结的悲愤 “激怒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 怒 “温柔的黎明” 象征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象征祖国大地 遭受苦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红烛(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内容小结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何苦伤心流泪?”表现了诗人的同情、惊疑、思索,反映了诗人在 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残风”隐指反动势力。 以拟人修辞手法写红烛因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表现了诗人自己怀着 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而痛哭流 涕。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资料链
接
诗集《红烛》
1922 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他仍对文学
念念不忘。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浓烈的思乡之情,更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由此创作
出大量的爱国诗篇。
1923 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知识卡
片
新月派
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
《新月集》影响。成立于1923 年,活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理解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复印件。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峨日朵雪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峨日朵雪峰的背景和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和主题。
Step 2 阅读课文(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并提醒学生注意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进行整体感知的检查,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Step 3 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问:“诗中的‘峨日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峨日朵’来形容雪峰?”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峨日朵”的意义,并指出这是用藏语来称呼雪峰的方式。
然后,教师继续提问:“诗中还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中的意象,如“银装素裹”、“云雾缭绕”等,并解释这些意象的特点。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问:“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解释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Step 4 分析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提问:“诗中的作者对峨日朵雪峰有什么情感?这些情感通过哪些词语和句子表达出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中的情感表达,如敬畏、赞美、感动等,并解释这些情感通过诗中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出来的原因。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高考考点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
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
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 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 响。
盘点基础知识 突破核心考点 热点面对面
考查重点
(1)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3)价格变动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
位,②正确,④错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最终是由 价值决定的,③错误。 答案 A
盘点基础知识
突破核心考点
热点面对面
【训练2】►某国2012年生产W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与价格
总额均为90亿元。2013年该国从事W商品生产的劳动者
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货币贬值 1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2013年该国生产的W商品的
命题角度
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预测题型:选择题]
高考地位:三年7考。2012江苏,2012山东,2012安徽, 2012全国……
盘点基础知识 突破核心考点 热点面对面
【典例1】►(2012· 山东文综,18,4分)下列曲线图中,某 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
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
①供过于求使商品价格下降
买方起主导作用
②目前,钢材市场交易中,
③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钢材市场交易中,卖方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盘点基础知识
D.③④
突破核心考点 热点面对面
解析
“经济增长回落”使需求减少,“产量居高不下”使供
应增加,从而导致钢材市场供过于求,钢材价格下降,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PPT(系列一)(共35页)
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是其对康
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感的姿态,给全
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加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料的奇想
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
讨论××探版 究×修×
第×单元
1.怎样理解和欣第赏×《雨课巷》中×的ד×雨巷הד丁×香”这两个主要
意象提? 示: 意象 本义
象征义
雨巷
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 两边是寂寞的人家
迷惘的情绪、朦胧的希望,诗人的追 求之路
丁香
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 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 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 和忧愁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 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
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 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 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知人×论×版世×修×
第×单元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其前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
1927年夏天。“四第一×二”课反革命×政变×后×,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
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冰的深渊。戴望舒写这首诗时只有22岁,当时他因曾 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 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 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 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点评:①“她静默地走近”,表明这种理想似乎来到,然而又从身
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把诗人和 理想的距离又重新拉开。
②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我”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 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 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 象征意味。诗人就此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理想未果的孤苦的心情。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分析】表现了攀登者在坚守自己的“高度”时做出的努力,哪怕 “血滴”渗出、鞋底“撕裂”,也要坚守来之不易的“高度”。启示 我们:不管怎样的高度,都是征服,都要付出代价和牺牲。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峨日朵雪峰之侧
5.“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如何理解诗人的“渴 望”?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峨日朵雪峰之侧
4.诗歌在描写峨日朵雪峰的险峻时,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诗歌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峨日朵雪峰
的险峻。正面描写有视觉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等,如写落日 是视觉描写,写深渊的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是听觉描写。侧 面描写是用“我”的状态来体现峨日朵雪峰的险峻。
观点二:这一景象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诗中的“太阳”象征着那个年代一度被视为永 恒的真理的东西。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人们的困惑迷茫中,它终于失却原来的高度,终 于被屡遭愚弄和麻痹的时代心理决绝地抛弃了。那个年代的理想、信念、追求,不过是堆 砌上去而根基根本不稳固的“石砾”,当“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 乐观中摆脱出来,它们只能有“滑坡”的下场。虽然仍旧“—派嚣鸣”和一片“喊杀声” 但这是“远去的”,是时代归于冷寂和沉闷以及随之而来的清醒和理智之前的“绝响”。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峨日朵雪峰之侧
6.关于这首诗,有人认为诗人笔下的“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 海”的景象是写实的,还有人认为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诗歌和相 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这一景象是写实的。诗中的太阳是登山者倾尽全力攀爬到某高度时所看到的 壮丽的雪峰落日的景象。太阳的西沉之势已不可逆转,冷热交接之时,迫近冰峰的红日显 现出跃赴绝境的决然姿态。诗人通过描绘壮观的落日景象,表达了对登山者勇于攀登、敢 于挑战的勇气的赞美及对壮美自然的热爱。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红烛
3.红烛啊! /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 魂? /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 冲突! 【分析】诗人连续发问,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诗人把 蜡比作烛的躯体,把火比作烛的灵魂,躯体与灵魂应该是互相依存的, 红烛却要“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诗人认为这真“矛盾”, 不可理解。由此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同时为后面的醒悟做铺垫。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红烛
2.对偶 红烛啊! /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仿用:炭火啊! / 你发一分光,灰一段身。/ 身变灰烬你的果,/ 温暖别人你 的因。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红烛
深入探究
1.这首诗的抒情脉络是怎样的?
本诗共9节。开头一切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 凸显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可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 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将红烛精神归 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红烛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1923 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 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 集《红烛》的序诗。其时,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被五四运动的洪流 冲击过的、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里挣脱的他,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 识分子一样,面临历史的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一颗赤子之心跳动 在他的胸腔,迸发出炽烈的爱国热情。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介书生又何辞?尽 管当时他的追求常常与痛苦、失望相伴,一度还曾陷入迷惘,但是,诗人对理 想信念无比忠贞的坚守却是毋庸置疑的,这在《红烛》这首诗中是有充分体现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2)相互联系。市场形成价格后,价格又反过
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当商品的价格高于价 值时获利就高,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扩大此 商品的生产;当价格低于价值时,生产者就 会退出或减少此商品的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价 值。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典题例析
(2011· 高考广东卷)下图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 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下列事件中能导 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 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考点内容完全解读
价值与价格
主干梳理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值
(1)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________的人类劳 无差别
动.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2)性质: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 (3)决定或影响因素 ①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②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
2.价格
(1)含义:价值的货币表现。 (2)性质:商品价值的_______表现形式。 货币
一段较长时间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格低于价值的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价格与价 值总的来说仍然相符,所以等价交换原则不
存在于具体交换的每一个场合,只存在于交换
的平均数中。 (3)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坚 持等价交换原则既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也是 价值规律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在商品交换中 商品的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
(1)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
买,商品价格会提高,出现卖方市场。 (2)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商品价格会下 跌,出现买方市场。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3.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含义 卖者 卖方市场,是由_______起主导作用的一种
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
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 卖出。 买者 买方市场,是由_______起主导作用的一种 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 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
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劳动强度 熟练程度和____________下,制造某种商品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价值 围绕_______上下波动。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拓展提升
1.全面理解“等价交换”原则 (1)等价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 出现后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2)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实现的,从单一 交换过程看,价格时涨时落,价格与价值不 完全一致是经常的,完全一致是偶然的;从
所以“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形成价格”
是相互联系的。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典题例析
(2010· 高考重庆卷)下列违背价值规律的是(
A.钻石的稀缺程度比水高,因而钻石比水贵 B.古代少数民族用毛皮与汉族交换等价值的 大米 C.甲用一块砖头充当秦代文物,换走乙一块
)
黄金
D.制造火箭的成本比汽车高,因而火箭比汽 车贵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③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 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
何变化,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即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而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 商品数量就会增多,由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不变,所以商品价值总量增多,即商品价值
A.1452万元
C.1210万元
B.1320万元
D.1100万元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解析】
要计算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
价值总量,必须计算出两个量:一是该企业 2011年的产量,用公式计算为10×(1+10%)
=11(万件);二是2011年该商品的价值量,
用公式计算为132÷(1+20%)=110(元).据此 计算商品价值总量为11×110=1210(万元). 【答案】 C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点拨】
回答本题要明确以下两点:一是
商品的价值总量等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乘以
同一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单位商品的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 动生产率无关。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主干梳理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 价值量 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商品交换以______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为基础实行__________。 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__________的影响, 供求关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2013高考导航
最新考点 1.价值与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 形式 4.供给与需求 5.影响(均衡)价格的 因素 复习重点
价格 的决 定与 变动
1.价值规律及其 表现形式 2.影响(均衡)价 格的因素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供给与需求
主干梳理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
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 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 供求关系 变该商品的__________来实现的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拓展提升 比较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
项目
类别
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供不应求,商 供过于求,商品过 供求状况 品短缺 剩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项目 类别
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在市场交易中处 于有利地位,持 币待购
购买者
争相购买
销售者 典型现象
在市场交易中处 于有利地位,趁 竞相出售 机提价 物以稀为贵 货多不值钱
生活与消费
【解析】
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意味
着需求量下降,价格降低。选项A、B会导
致价格上升,与题意不符;C项会导致需求
增加,也与题意不符;D项会降低消费者的 消费信心,造成需求下降,价格随之降低, 符合题意。 【答案】 D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点拨】
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引起需求
量减少,价格降低,这体现了供给(生产)影 响需求。
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④上述几对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4)明确两个意义 ①一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个
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
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竞 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最终也会引起社会劳动 生产率的变化。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②二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使单位 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数量增多,社会财富 增加,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提
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典题例析 (2011·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 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 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 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 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3)把握几对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
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成正比,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越长,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越 小。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
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知识,考查
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价值规律的基本
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 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A项生产钻石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要比生产水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多,因而钻石比水贵,正确;B、D两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4)不能以特殊现象否定等价交换原则。如文 物、名画、邮票等价格高于价值,但它们价 格的变化不会引起商品的生产扩大。同时, 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它社会 生活。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2.正确理解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形成价格的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