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理论著作考述

合集下载

简论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简论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1939年,美国学者威廉姆逊出版了《怎样咨询学生》一书,进一步拓展了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他将职业指导分为分析、整理、诊断、预测、咨询(处理)、追踪六个步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指导方法,被称为“明尼苏达辅导学派”。该理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占据了职业指导的主导地位。1942年罗杰斯所著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一书出版,提出应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尊重人自我选择的能力及自由发展的权力。同时,罗杰斯以“人性善”和“人的本质潜能的可信赖性”为依据,创立了“当事人中心”的非指导学派。
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和抗战胜利后内战的爆发,职业指导理论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各行各业建设人才奇缺,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各级各类的人才在配置方式上长期使用“统包统分”的政策,使得职业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理理论没有用武之地。加之以后十年动乱,使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一度在中国处于停滞状态。
简论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2010年03月26日 16:51 来源:光明日报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源于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从学科历史发展角度看,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研究的历程。在我国,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凸显出各种专业型人才需求的日益紧缺,但同时又存在着大量人员无法找到工作的“结构性失业”状况。为解决这些问题,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导引,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60年代至今,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继续得到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为霍兰德的类型论与吉列特等的生涯决定论。霍兰德把人和环境区分为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以及传统型六大类型,以此为依据,把人的特质和这种特质所适合的工作联系起来。吉列特等的生涯决定理论则以“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是不断面临生涯决定的过程”为逻辑起点,提出了职业生涯管理中的预测系统、价值系统以及决策系统。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第一辑 共27种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第一辑 共27种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第一辑共27种《宋元戏曲史》王国维《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经典常谈(外一种:论雅俗共赏)》朱自清《欧洲文艺复兴史》蒋百里《通史新义》何炳松《中国近代史》蒋廷黻《中国美术史》郑昶《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中国文化史(上、下)》柳诒徵《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中国戏曲概论》吴梅《西洋史》陈衡哲《白话文学史》胡适《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外一种:谈美)》朱光潜《道教史(外一种:中国道教史)》许地山《唐诗杂论》闻一多《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蔡元培《中国史纲》张荫麟《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近百年湖南学风》钱基博《西洋美术史(外一种:西洋名画十二讲)》丰子恺《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陶希圣《中国文化的出路》陈序经《国学概论(外一种:国学讲演录)》章炳麟《明史讲义》孟森《佛学研究十八篇》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第二辑共13种《清史讲义》孟森《红楼梦辨》俞平伯《诗论》朱光潜《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侯外庐《中国佛教史》蒋维乔《中国古代史(上、下)》夏曾佑《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欧洲文学史》周作人《目录学发微(外一种:古书通例)》余嘉锡《国史要义》柳诒徵《中国建筑(外一种:中国建筑简史)》王璧文《文化学概观》陈序经《鲁迅批判》李长之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第三辑共15种《平屋杂文》夏丏尊《艺术修养基础》丰子恺《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中国绘画史》陈师曾《思想与社会》张东荪《魏晋思想论》刘大杰《俄国文学史略》郑振铎《艺术漫谈》丰子恺《儒家哲学》梁启超《新唯识论》熊十力《经学通志》钱基博《中国画学全史》郑昶《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理性与民主》张东荪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第四辑共25种《戴东原的哲学》胡适《诗经学》胡朴安《三国史话》吕思勉《西洋教育通史》雷通群《宋词研究》胡云翼《国防论》蒋百里《艺术丛话》丰子恺《四库全书纂修考》郭伯恭《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梁启超《古籍举要》钱基博《先秦学术概论》吕思勉《中国民族史》吕思勉《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外一种:六朝陵墓调查报告)》郑振铎朱希祖《宋明理学纲要》蒋维乔《理学纲要》吕思勉《中国教育史(上、下)》陈青之《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雷海宗《西洋哲学史纲》黄忏华《管子探源》罗根泽《版本通义》钱基博《诸子通考》蒋伯潜《曾文正公学案》龙梦荪《学易笔谈》杭辛斋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第五辑共20种《杨朱哲学》顾实《群经概论》周予同《中国词史略》胡云翼《中国学术史讲话》杨东莼《唐代诗学》杨启高《宋诗研究》胡云翼《国粹与国学》许地山《清代思想史纲》谭丕模《中国报学史》戈公振《戊戌政变记》梁启超《扶箕迷信底研究》许地山《标准与尺度》朱自清《书学史》祝嘉《亡友鲁迅印象记》许寿裳《浙东学派溯源》何炳松《丰富的人生》曹孚《诗言志辨》朱自清《语文零拾》朱自清《新诗杂话》朱自清《中国交通史》白寿彝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第六辑共20种《文学闲谈》朱湘《新史学》鲁滨逊著何炳松译《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刘连珂《文字学概论》刘大白《中国文学史》刘大白《近代欧洲史》何炳松《中国文学论集》郑振铎《中国哲学史纲要》蒋维乔杨大膺《词曲史》王易《东北史纲初稿》傅斯年《文字学ABC》胡朴安《中国散文史》陈柱《知识与文化》张东荪《中华民国史》贾逸君《中国历史讲话(外一种:中国历史纲要)》熊十力《明代文学》钱基博《历史研究法》何炳松《十力语要》熊十力《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曹伯韩《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蔡元培等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第七辑共20种《法兰西史》冯品兰《印度通史大纲》陈恭禄《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蒋维乔《上古秦汉文学史》柳存仁《印度文学》许地山《商君书》支伟成《俄国史》娄壮行《辛亥革命史》左舜生《印度哲学史略》汤用彤《德国史》卢文迪《明清戏曲史(外一种:八股文小史)》卢前《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西洋史学史》何炳松《美国史》姚绍华《中日战争》王钟麟《淮南王书》胡适《英国史》余家菊《希腊史》卢文迪《中国俗文学史(上、下)》郑振铎《中国近代史》吕思勉等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第八辑共20种《中国文法通论》刘复《史学通论》杨鸿烈《史事与人物》吴晗《人生哲学》杜亚泉《欧洲族类源流略》王树枏《孔子哲学》汪震《绘画与文学》丰子恺《中西交通史》向达《白屋说诗》刘大白《词曲研究》卢前《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读曲小识》卢前《皇权与绅权》费孝通吴晗等《旧诗新话》刘大白《科学与人生观》张君劢丁文江等《明日之中国文化》张君劢《希腊春秋》王树枏《乡土重建》费孝通《阅读与写作》夏丏尊叶圣陶《朱元璋传》吴晗。

职业发展经历范文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

职业发展经历范文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

职业发展经历范文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历程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源于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从学科历史发展角度看,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研究的历程。

在我国,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凸显出各种专业型人才需求的日益紧缺但同时又存在着大量人员无法找到工作的“结构性失业”状况。

为解决这些问题,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导引,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1908年,“职业辅导之父”——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创办了波士顿职业指导局,从事职业指导工作,这也成为人们公认的职业指导工作的滥觞。

1909年,帕森斯撰写了《选择职业》,该书第一次运用了“职业辅导”这一专门学术用语,建构了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以及人职相配的职业指导模式,标志着职业指导活动的历史性开端。

帕森斯的这三个步骤包含了“知己、知彼与决策”的三重涵义,其理论成为以后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石。

1939年,美国学者威廉姆逊出版了《怎样咨询学生》一书,进一步拓展了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他将职业指导分为分析、、诊断、预测、咨询(处理)、追踪六个步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指导方法,被称为“明尼苏达辅导学派”。

该理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占据了职业指导的主导地位。

1942年罗杰斯所著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一书出版,提出应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尊重人自我选择的能力及自由发展的权力。

同时,罗杰斯以“人性善”和“人的本质潜能的可信赖性”为依据,创立了“当事人中心”的非指导学派。

1951年,金斯伯格等人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通过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及其间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向动态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迈出了一步。

1953年,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重在对个人的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过程本身进行研究。

他以差异心理学和现象学作为解释职业选择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个体生涯发展中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以及衰退五个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

黄炎培对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贡献述要

黄炎培对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贡献述要

兰台世界2012·7月上旬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他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于1917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学社,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开端。

黄炎培在其长期的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做学合一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

黄炎培的主要著作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河车记》、《抗战以来》及《黄炎培教育文选》等。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国家教育部的领导下,举办了北京函授师范学校及中华函授教育学校等,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贡献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无暇东顾,这给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机遇。

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的专门人才,但是从当时清朝教育的现实来看,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比例严重失调,更与经济发展不适应。

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

黄炎培的近代职业教育理想及理论有着非常缜密的逻辑联系,并具有其独特的个性风格。

这是和当时的实用主义思想密不可分的,特别是20世纪初期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黄炎培坚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实用主义理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及民国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潮的传播是其职业教育理论形成的基础。

黄炎培不但重视职业教育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而且还赋予了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的含义,这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1913年,庄俞发表了《采用实用主义》一文,指出了当时中国的虚伪与敷衍。

同年8月,黄炎培特别著作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对当时中国普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在毕业之后一无所用,学校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培养和教育学生,致使学生学无致用。

此文由《教育杂志》刊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1914年初期,黄炎培又写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第二回商榷书》,对当时中国教育思想严重脱离实用主义的思潮进行了深刻的批判[1]179。

民国时期学生职业指导实践述评

民国时期学生职业指导实践述评

力 . 此 前 或 是 由 于 中 国 学 生 视 野 的 狭 窄 , 是 由 而 或 于 大 多 遵 从 父 母 之 命 . 面 临 自主 选 择 的 时 候 无 所 在 适 从 这 个 时 候 , 业 指 导 的 出 现 , 是 正 当其 时 。 职 也 12 9 0年 . 清 华 学 校 教 务 长 王 文 显 率 领 学 生 赴 美 . 考 察 了 美 国职 业 指 导 的 情 形 。 次 考 察 , 搜 并 此 除 集 各 种 关 于 学 校 的统 计 、 量 的 资 料 及 其 他 参 考 资 测 料 外 . 有 征 求 留 美 清 华 学 生 关 于 择 业 意 见 答 案 的 还
Z I O S I A职 教 史 话 HI H U J A H
民国时期学生职业指导实践述评
口 李 兴 军
摘 要 : 国 时 期 的 学 生 职 业 指 导 实 践 活 动 很 有 特 色 , 仅 有 教 育 家 自发 的 探 索 , 有 政 府 意 在 缓 解 民 不 也
就 业 压 力 的 大规 模 行 政 手 段 . 有 战 争 岁 月 的 无 奈 选 择 。 本 文 基 于 职 业 指 导 萌 芽 、 索 、 长 三 个 阶段 , 还 探 成 对 学 生 职 业 指 导 实 践 予 以 述 评 . 期 对 当今 职 业 指 导 发 展 有 所 启 示 。 以
也 指 出 了一 条 光 明 之 路 研 究 职 业 指 导 . 为 参 考 用 资 料 者 甚 多 。f 3 1 12 9 2年 . 留 美 归 国 的 庄 泽 宣 博 士 就 任 清 华 大
择 业 , 起 了 职 业 演 讲 活 动 , 请 名 人 、 行 专 家 进 发 聘 各
工 ”制 度 .职 业 指 导 失 去 了 应 有 的 地 位 和 尊 严 , “ 成

孔祥熙与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的提倡

孔祥熙与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的提倡

孔祥熙,山西太谷人,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提倡过职业指导,在民国时期职业指导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特定作用。

本文通过揭示民国时期孔祥熙对职业指导的提倡,丰富人们对孔祥熙的认识,进而了解历史人物社会参与的多面性。

职业指导的兴起及其传入中国科学意义上的职业指导,是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的产物。

它借助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通过兴趣考察、智力测验、技能测试了解个人特长,通过社会调查了解不同职业的从业要求、人才供求状况,在此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择业、就业、改业等职业问题的咨询建议。

20世纪初,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波士顿创办职业局并开展相关的服务,被认为是科学意义上职业指导诞生的标志。

近代科学意义上的职业指导,不同于古代社会父子之间、师生之间涉及职业问题的经验之谈,而是实证基础上专门性的社会服务活动。

民国初年,科学意义上的职业指导被引入中国。

早期在中国提倡职业指导的,主要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基督教青年会以及寰球中国学生会等民间社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职业指导未得到官方正式提倡。

1927年以后,进入国民党统治时期,职业指导才逐渐得到官方的提倡。

孔祥熙是当时中国较早提倡职业指导的官方人士之一。

孔祥熙与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的提倡◇ 金 兵孔祥熙对职业指导的提倡1927年11月,孔祥熙应邀参加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寰球中国学生会以及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职业指导运动周活动。

他在演讲中指出:“欧美各国近20年来对于职业指导这件事,非常地研究、非常地注重,政府和社会团体均有职业局、职业介绍所等等的设置,学校里均有各种职业指导的组织,所以欧美各国的国计民生比较中国充裕。

中国对于职业指导,今日才有这种运动,已经是很迟了,但是要想打破以上所说的那种职业错误的观念、领导国民职业入于正轨,那么非赶快推行这种职业指导不可。

”在这次演讲中,孔祥熙不仅表达了对欧美实施职业指导成效的赞赏,还明确表示了自己对中国推广职业指导寄予的期望。

职业教育史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评谢长法著《中国职业教育史》

职业教育史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评谢长法著《中国职业教育史》
第 1 3卷
第 6期
衡 水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n s u i e st o ra o He g h i Un v r i y
Vo . 3 No 6 11. . De . O 1 c 2 l
21 年 l 01 2月
职 业教 育史研 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评 谢长法著 中国职业教育 史
收稿 日期:2 1-90 0 10—8 作 者简 介 :李银 慧 (94 )女 , 肃武 威人 , 18 一 , 甘 西南 大 学教育 学 院博士 研 究生
学 术 工 作 咨询 处 月刊 》 、 《 民族 》 、 《 学 与 就 升
18 2
衡水学 院学报
第1 3卷
业 》、 《 教育与人生》 、 《 国教育 》、 《 建 农业推广 通 讯》等 ,此外 ,作者还充分 利用了近代中国最有影
育 出版 社出版 。长期 以来 ,职业 教育史一直是 教育史 进行 了深入说 明。同时,在整体论述职业教育发展的 研 究 的一 个薄 弱环 节 。而 《 教 史 》这一 作 者历 经 同时 ,本书又遵循 详他书之略、略他书之详的原则 , 职 1 余年 ,在充分 继承 学界 已有成果 的基础 上 ,经 充 对学 术 界研 究不 深或 没有 研 究的 内容 ,着 力进行 探 O 分考 订、谨严论证写成 的著作 ,在适值我 国大 力发展 讨 。如对 “ 近代 中国的职业 指导”,作者从 “ 职业指 职业 教育之际 出版 ,十分 引人注 目。纵观全书 ,有 以 导在 中国的滥觞与 兴起 ”写起 ,深入探讨清华学校早 下显著特色 。
要 从整体上完整而完善地布 局谋 篇是有一定难度 的 。
略得 当,从而给读 者呈现 了一幅全面的中国职业教育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读《黄炎培教育论著选》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专业05研许雷学号:2005188《黄炎培教育论著选》是叶立群任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之一,收录了黄炎培先生自1907至1949年间的重要论著104篇,内容涉及论文、演讲、书信、报告、序跋、诗歌以及部分篇幅较长著作的节录。

基本能够反应黄炎培先生的主要的教育观点及其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也集中反映了他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民主人士,他一生为了国家、民族兴旺与发展四处奔走,呕心沥血,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的历史佳话。

他出生在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

受民族灾难刺激和时代思潮的感召,从青年时代起,他立志教育救国,决心通过文化知识的普及唤醒民众觉悟,为国家培养人才。

黄炎培先生最早于1913年针对中国实业学校脱离实际的问题,率先提倡“实用主义”。

1917年,黄炎培在上海成立了以研究和推广职业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并于次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作为实验校。

此后几十年间,他坚持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依托提倡、实验和推广职业教育,并在实践的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并直接促成了二十年代学制改革中职业教育的最终确立,从而成为当之无愧的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其职业教育思想对于突破传统儒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只重培养“人之为人”而轻“人力”的教育思想偏向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黄炎培先生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认识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其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并且由此,黄炎培先生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早期职业教育理沦探讨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早期职业教育理沦探讨

谢长法[摘要]1917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鉴于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尚十分匮乏,因此,其同仁在宣传、实践职业教育的同时,通过创办,《教育与职业》、集会研讨和编(撰)职业教育理论著作等形式,极力开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探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近代化。

[关键词]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职业教育[作者简介]谢长法(1965-),男,河南新乡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史。

(重庆400715)[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大学2007年度博士基金项目“民国教育史书目文献举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批准号:0709337;项目主持人:谢长法)[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1-0016-03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几乎是一片空白,不仅广大的民众对职业教育及其理论的认识相当模糊,在社会上,不少人对职业教育还存在很深的偏见。

因此,其同仁基于对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深刻认识和对西方先进教育的熟谙及崇尚,在立足于介绍美、德、英、法乃至俄国、日本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有关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和教育的具体现状,在1917~1927年间,通过创办《教育与职业》杂志,集会研讨,编、撰并出版职业教育理论著作,等等,就职业教育的含义、目的、意义、内容,乃至实施方法等,积极开展理论探讨。

一、职教社探讨职业教育理论的背景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大会于上海假西门外林荫路江苏省教育会召开,并暂借江苏省教育会为社所;参与发起者除来自教育界的蔡元培、严修、范源濂、袁希涛、陈宝泉、张伯苓、周诒春、蒋维乔、邓萃英、顾树森、郭秉文、黄炎培等个中翘楚外,还有来自实业界、出版界乃至政界的著名人士,像伍廷芳、唐绍仪、汤化龙、王正廷、张元济、陆费逵、史量才、穆藕初、余日章,以及尚在美留学的蒋梦麟等,计48人。

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理论

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理论

职业选择与择业指导理论1 王 兵 随着职业指导实践的深入选择发展和完善其影响却早已扩展到许多国家帮助人们选择合理的职业方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帕森斯帕森斯的职业指导理论就已确立1909年Array选择一个职业同时期Hugo Munsterberg他认为知识并确定以哪种因素为主社会经济要求产生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工业心理学差异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的发展也为职业指导理论提供了科学基础二战后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空前活跃主要有个性职业类型匹配理论需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理论等目不暇接可以看出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研究路线发展的侧重于分析人的心理特性与职业活动的关系其中又包括对人职配合的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两个方面它产生较晚如社会阶层种族对职业选择的制约和影响一方面说明了各种流派至今都在同时为人们所接受即从静态角度研究个性与职业的匹配到注意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职业选择的长期性由此可以看出职业理论家们对职业选择过程认识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相结合准确地理解和预测人们的职业行为下面介绍几个最主要的流派 本文为1995年 第一节 特性与因素理论 特性与因素理论是最早出现的职业选择理论特性与因素理论是由帕森斯创立E.G.Williamamson 1908年从事职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学校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职业指导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个人发现他们的长处1909年选择一个职业第一次为特性与因素理论奠定了基础帕氏提出工作分析和通过科学咨询进行匹配occupational choice making即第一能力智谋第二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机会和前途上述二条件的平衡帕氏的这三点建议被认为是职业选择的至理名言帕森斯之后教育人员和心理学家继续发展和倡导其理论差异心理学主要研究具体特性与素质的不同以佩特森为首的明尼苏达大学一批心理学家编制这些测量工具为职业咨询人员提供了人员分析的方法威廉姆逊则成为该理论最主要的倡导者其理论前提是每个人都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不同职业需要具备不同特性的人员选择一种职业是一个相当易行的过程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根据此理论首先要进行人员分析特性第二步是分析职业对人的要求研究有关职业所要求的人员条件尤其注重人员条件的分析技能及兴趣等方面的要求个人在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业指导者的帮助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最为人们广泛使用的理论和方法特性与因素法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即是其有效性的很好证明能力气质等并根据测量结果与具体职业的要求相匹配我们还可以从官方正式出版的职业词典中看到这种模式的存在气质体力要求等几方面因素 首先即强调人的个体差异已是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心理学的发展不仅证明了人的心理是可以测量的方法和内容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其次特性因素匹配法将其分为三个步骤职业分析和合理匹配此外这也是其被人们广为采用的原因心理测验在西方已成为一门专门学科且人们极易接受专门的心理测量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能帮助人们获得较多的职业信息再辅之于一定的决策能力特性与因素理论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而且该理论所依赖的技术基础心理测验也不能保证绝对的效度因而就可能做出不恰当的职业选择决策该理论试图找到个体特性与职业要求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且工作要求也会随时间而改变这种人职匹配的过于静态的观点与现代社会的职业变动也是相违背的同其他心理学派职业选择与指导理论一样忽视了社会因素对它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该理论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所创也易于操作霍普金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成为该领域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自己从事职业咨询的经验为基础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其职业选择理论在其后的几十年中霍兰德和其助手对该理论又进行了多次补充和修订包括个性与职业类型的划分类型鉴定表等并依据个性类型来选择相Array应的职业霍兰德名著Making Vocatonal choice问世霍兰德全面表述了他的职业选择理论基本假设 霍兰德的理论是建立在下面四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的 六种基本的个性类型 Array霍兰德把个性类型划分为六种Realistic研究型artistic社会型enterpring中的一种常规型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被归于六种类型 六种基本的环境类型 对应于上述六种个性类型霍兰德把环境也划分为相应的六大基本类型这种环境能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技巧能力并且承担令人愉快的工作和角色环境也寻求与其类型相一致的人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个性与所处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我们就可以根据有关知识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工作转换由于霍兰德是一个职业咨询人员因而也存在着六种职业环境类型个性环境二R型该类型的人具备机械操作能力或一定的体力工具相适应的职业主要是熟练的手工工作和技术工作 2.研究型评价相匹配的职业类型主要是指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3.艺术型独创性的表达和直觉能力富于情绪性 4.社会型喜欢从事与人打交道的活动避免过分理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说服培训服务人 5.企业型管理组织和领导等能力经济和社会利益指派他人去做事情的各级各类管理者和组织领导者C型属于常规型的人注重细节具备记录和归档能力 三职业作出了另外一个极有价值的贡献霍兰德用六边形表示六种类型之间关系工具和分类系统所不可缺少的六边形的六个角分别代表霍兰德所提出的六种类型环境它们按照彼此的相似性程度定位相关程度最高两个维度之间的差异越大因而我们分别用高低来表示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个体选择与其个性类型相一致的职业环境这称为人职协调个人最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具有较高的工作满意感如现实型的人在研究型或常规型环境中工作则个人经过努力和调整也能适应职业环境最坏的职业选择是个人在与其个性类型相斥的职业环境里工作个人很难适应职业这称为人职不协调总之个体的职业适应性越好个体的职业适应性就越差六边形模型的提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进行职业选择四他主要制定了两种类型测定工具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SDSVPI是职业倾向测定量表1975年和1977年又分别进行了修订然后根据测定结果确定个人的职业倾向领域我们职业设计与职业指导课题组曾使用该量表在中国进行了试测效度分析探讨将其应用于中国的可行性提示出个性的整体结构并加以分类这是其方法论上的可取之处霍兰德六种个性类型的划分并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他所提出的六种职业类型包括了美国职业词典上所收集的所有行业其个性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划分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霍兰德把众多的职业只划分为六种类型二字母码而每种职业类型和职业群又包括一系列具体职业根据六边形模型也能适应与其个性类型次协调的两种职业环境类型这一方面使霍兰德理论具有了一定的实用性职业选择的范围太多因为如果一个人将六种职业类型中的三种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所要考虑的对象则很难说其择职方向是明确的从这一角度来看 第三节 发展理论 究角度不一理论与类型匹配理论虽然研它们都强调人的心理特征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事实上还是从社会生活的变化加速对之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因而个性与职业的匹配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职业发展阶段的发展理论的新贡献发展理论对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它是一个过程连续的过程人的职业选择心理在童年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教育人们的职业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可以把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分为连续的几个阶段对于个人而言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成熟根据发展理论的观点职业指导也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金兹伯格和萨帕从童年到青少年阶段的职业心理发展研究并划分了个人整个一生的职业生涯二1949年1951年职业选择在这本书中1. 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在一段时间里做出的一系列决定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的步骤有着一种有意义的联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依赖于个人的年龄和发展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影响个人的决定兴趣之间取得平衡因为他们具有相当大程度的选择自由金兹伯格把人的职业选择心理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fantasy period尝试期realistic period在尝试期和现实期中又进一步划分为几个阶段11岁以前这个期间并且在儿童游戏群体中扮演他们所喜欢的角色儿童的职业期望是由其兴趣所决定的 2.尝试期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年轻人开始有规律地扩大对自己职业选择因素的考虑而且已经能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观金兹伯格按照年轻人考虑择业因素的顺序把尝试期又分为如下四个阶段能力阶段与幻想期联系但随着时间的 推移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他的兴趣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样重要的是认识到在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自己的能力六岁时当他搞清楚哪些价值观对他来说更重要一些时并且不得不进行其他选择以求更好的匹配在这些阶段中能力和价值观转向不断关心现实所提供的机会和限制18岁以后在现实期在这个时期主观条件与社会现实协调起来能力人们必须面对现实作出抉择核心的决策包含在明确阶段中个人最终能够综合与职业选择决定有关的许多内外部因素教育与就业的压力迫使他们做出决定就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明确阶段具体的分析因而其具体的时期和阶段划分不一定符合其他阶层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金氏对一个人职业选择心理发展过程的研究还是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值得一提的是但并没有因而否认职业选择的长期性金兹伯格认为当一个人开始从事自己的第一个稳定职业时后来经过多年研究又修正了早期的观点金兹伯格在一篇文章中对他的职业选择理论进行了重新阐述对于那些从工作中寻求主要满足感的人来说这是他们不断地重新评价如何能够增进自己正在变化的职业目标和工作现实之间的配合金兹伯格提出了终生选择过程中的三个因素最初选择与后来工作经验之间的反馈以及经济和家庭情况他就很可能要重新进行一次职业选择三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职业发展阶段模式萨帕提出了其职业发展理论的10条基本内容这12条基本假设代表了萨帕理论的核心人在其能力 2每个人都适应于不同的职业每一种职业都要求一种独特的能力 4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以及自我认识都随时间和经验而发生变化 5每一个阶段又可依次划分为几个次阶段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模式试验性和稳定性工作的顺序取决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个性特点以及所掌握的机会一个人生活阶段的发展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指导兴趣的成熟更加顺利 8 9自我认识和现实之间综合和协调的过程工作和生活满意感主要依靠个人能力性格特征和价值观的实现工作环境和生活地位等得以实现1112 萨帕经过二十多年的大量实验研究这是他对职业发展研究的最主要的贡献关于职业发展阶段的理论前提见前面基本内容五九 1. 成长阶段(Growth stage,0岁14岁)儿童会逐渐发展其自我概念需要和幻想占统治地位兴趣和能力也变得更加重要成长阶段的任务是同时对工作和工作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把成长阶段又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时期幻想期(fantasy,410岁)需要占统治地位1314岁)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探索阶段(Exploration stage1524岁)一个人开始通过学校学习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个人对需要能力并通过幻想课外工作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性选择试验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一种职业偏好过渡期(Transition1821岁)更多地考虑现实并试图补充对自我认知的看法已经发展了一个大体上合适的职业在这个时期如果第一件工作不合适确定并实现某种职业倾向的过程实现一种职业倾向了解更多的机会创业阶段(Establish stage到了创业阶段并努力在其中永久保持下去工作和单位的变化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学会与他人相处使职位有保障 创业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承诺和稳定期(Trialcommitment and stabilization 2530岁)并确保一个永久的位置因而在找到终身职业以前可能会变换几次工作提升期(Adrancement3144岁)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在工作中做出了最好的成绩 4由于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地位沿着所创立的道路前进而很少或几乎不寻求新领域接受自己的限制开发新的技能维持已获得的地位并努力加以增进衰退阶段(Decline stage65岁以上)工作活动的变动也将停止从有选择的参与者到完全退出工作领域成为一个旁观者个人必须找到满意感的其他来源开发非职业性角色减少工作时间工作的步骤变缓慢适应正在下降的能力Array工作活动完全停止或转移到部分时间工作 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系统性极强其理论既是职业指导理论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因而涵盖面较宽但它仍是一种匹配理论在这种方法中个人与职业相匹配做出选择因此该理论具有静态性质人职匹配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注意职业选择的动态性萨帕的发展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但它也是一种社会理论萨帕在后期又将影响决定择业的因素分为二大类个体决定因素包括兴趣价值观等个体化因素环境决定因素如社会结构和经济条件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是非常完善的制约择业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然该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职业指导人员可以依据被指导者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和特征目前基本上是以萨帕的职业发展阶段模式为基础的萨帕是以美国中产阶级白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其他阶层和文化的人们 五一个人整个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按先后次序可以分为早晚三个发展阶段30岁以前为早期事业生涯阶段50岁以上为晚期事业生涯阶段既不那么精确往往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某些人的事业生涯总是停滞在维持阶段还有其他的一些人也许一开始就处于早期衰退阶段中期 这种事业生涯阶段的划分当人们的价值观他们可能会认识到这一点理想的职业选择是达到个性与职业的最佳配合因而心理学派理论必然在职业指导理论中占据主要位置影响择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其职业选择必然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金兹伯格对的阐述但他们的论述都还远远不够它们一般以单因素分析来阐述社会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一个人所受教育程度与择业的相关或从社会流动角度来看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职业的关系 社会学派职业指导理论众说纷纭但却缺少影响大1985年W.P.Gothard受到人们的重视提出了影响职业选择的八大因素第一层次包括社会经济阶层因素种族因素智力水平因素决定性的因素职业知识与职业指导因素它们在职业选择中处于次要的和从属的地位同时也为在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过程中使择业既能符合人的个性 以我们的观点来看一是宏观的社会就业环境前者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社会职业结构就业途径和就业机会等也是就业的现实要求因为在许多社会中甚至存在着一定的就业歧视种族在美国这方面情况尤为严重美国联邦立法部通过公民权利法由于种族宗教信仰或原有国籍而受到歧视是不合法的还存在着一种影响人们职业选择的特别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城乡户口当然但个人由于出生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化环境必然会对其成年后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产生影响最典型的是考虑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于子女职业的影响。

喻兆明的职业指导思想探析

喻兆明的职业指导思想探析

通 过 了此项 议案 并交 与执行 委 员会 办理闭 除 了提 出议 案 . 喻 兆 明更 是通 过著 述倡 导 职业 指导 。1 9 3 1 年 喻兆 明结 合 自身在 中学 校职 业指 导 的经验 . 多 方
南联 合 大学 、 复 旦大 学 、 江苏 教育 学 院 、 中华工 商 专 科 学校 等 校 教 授 .主讲 职 业 教 育 和 职业 指 导 等 课
职 教 论 坛/ 2 o 1 5 . 5 1 9
案” . 力 倡 职业指 导 以其扩 大 毕业 生 出路 , 大会 议 决
程,并 历 任 中华 职业 教 育 社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昆 明 办事 处 主任 、 社
搜 集 相关 资 料 , 和陈 重 寅合 编 《 中学 职 业指 导 及 升
学 指 导》 , 供 中学校 实 施 职业 指 导 之 用 , 被誉 为 “ 各
会部 上 海职业 介 绍所 所长 等 职 在长 期 的职业 指 导
活动 中 , 喻兆 明对 职业 指导 的探 讨 颇 多 , 著有《 中小
学校 职业 指导 上很 好 的教材 ” l 3 J 1 9 3 3 年 7月 4日. 教育 部颁 布 《 各省 市县 教育行 政 机关 暨 中小 学施 行 升学 及 职业 指导 办 法 大纲 》 , 喻兆 明对 之特 别关 注 , 次年 专 门写就 《 中小 学 升学及 职业 指 导》 一书 , 研 究
学升 学 及 职 业 指导 》 、 《 职业 介 绍 理 论 与实 施 》 、 《 各 国职业 指 导 》 、 《 荣 誉 军 人 之 职业 再 造 》 、 《 荣 誉 军人
职业 教 育》 、 《 荣誉 军人 职业 介 绍》 等书 , 形 成 了较 为

潘文安职业指导思想述评

潘文安职业指导思想述评

潘文安职业指导思想述评槐福乐柳靖燕景龙(河+师范大学河+石家庄050024)摘要:潘文安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

他在引入国外职业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包括学校职业指导、职业训练及服务指导、升学指导、女子职业指导及就业化课程。

他的职业指导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理论发展及职业指导实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潘文安;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8-0088-05潘文安(1894—1970),字仰尧,我国近代著名职业教育家%他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任校长和在上海职业指导所任副主任期间,积极投身于职业教育实践,并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理论,形成了职业指导思想,发表了一系列职业指导理论著作并将其付诸实践%据不完全统计,1929年至1931年间,潘文安出版了职业指导著作十余部、进行职业指导相关主题演讲七十余场。

他的职业指导实践推动了我国早期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指导实践的发展,作为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部,职业指导理论一定的指导%一、职业指导思想的引入及推广(-)引入他国职业指导思想潘文安对日本、美国职业指导思想的研究较为深入%1931年,在《教育与职业》杂志发表“日本职业指导观”一文,职业指导的基本情况作了全面说明,着重指出日本通过政府、社会和校■合力共创职业指导环境。

日本大正十年(1921年)颁布《职业》国职业指导的行,文部中职业指导、教育学者组织的“职业指导研究会”及各地职业绍介事务局主要负责各地的职业指导工作叫1934年,潘文安又著《日本之职业教育》一书,书中 列出“日本职业指导近况”章节,跟进职业指导发展情况%在撰写职业指导论著的同,潘文相关著作进行了,的《作主与职业指导》《关于校的职业指导》等。

职业指导思想的引介,丰富了我国职业指导理论%在日本职业指导思想的上,潘文中国实,了中国的职业指导思想%入美国职业指导思想方面%潘文安与蒋应生等人共译美国葛恒(I.David Cohen)的《职业指导之原则与实》,职业指导动的与出发,职业指导、、指导的选择一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丰富了当时的职业指导思想,对于中国职业指导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二)推广职业指导理论“民国期间的教育家和知识分子极力开展对职业指导理论的引入、探讨和研究,尤其是突出地表现在有关职业指导理论著作的编、编译及撰写上。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及其特征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及其特征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及其特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肇始于民国时期。

从教育体系、办学形式、地域发展、社会需求、职教立法等五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意图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有所启示。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

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偏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和社会发展诸多行业的需要,最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源于民国时期。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源于1867年创办的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其发端比普通教育还早,但步履之艰难却远甚于普通教育”。

1922年11月,北京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大总统令,即”壬戌学制”,将职业学校、师范学校与普通中学混合成一种“综合中学”,使职业教育获得了和普通教育相同的地位,对消除人們轻视职业教育的心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自1929年8月国民政府发布《专科学校规程》开始,教育部数下训令,1933年发布了《职业教育法》将职业学校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层次,同时还确定了在职业学校中设立面向社会人群的职业补习班,当时的职业学校学生不交学费。

民国时期的职业学校以“培养青年生活之知识与生产之技能”为宗旨。

职业教育几经周折,最终逐渐成形。

仔细考察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虽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仍有其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方面。

要解决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可以梳理其发展脉络,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探寻其解决之道,我们有必要剖析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教育体系从西方移植晚期时期,政府腐败无能,屡屡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直接导致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时,大多国人的经济和文化思想还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中。

民国时期中华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研究

民国时期中华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研究

史话W U和貝(评论版)2020年10月第30期民国时期中华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研究于青作者简介:于青,女,淄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政策和就业指导研究。

(山东淄博 255022 )关键词摘要中华职业学校 职业指导民国时期通过对民国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一所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进行职 业指导研究,总结开设职业指导机构、设立择业预备科和初中科、与社会机构合作、实施心理测验等经验与做法,为当前严峻形势下的就 业提供一定借鉴。

中图分类号:cn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〇95_453〇 (2〇2〇)3〇-〇〇62_〇5收稿日期:2〇2〇-〇8_〇4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同比2019年增加40万人。

受到经济下行和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应届生的岗位需求和中小微企业对应届生的需求同比2019 年均下降了 40%—50%左右,一升一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

学校提供的职 业指导服务能够帮助毕业生较为恰当地开展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 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

职业指导在民国时期己经出现,在当时发布的《职业学校规程》中明确了职业指导 的意义和作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职业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职业指导活 动基本陷于停顿状态,本文专门研究民国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一所职业学校——中华职业 学校在抗日战争之前的职业指导开展情况,以期为今年严峻就业形势下的高校毕业生就 业提供借鉴。

一、民国时期的职业指导状况关于“职业指导”的概念,民国时期研究职业指导问题的专家的意见不甚统一。

总 体而言,民国时期人们对于职业指导的认识,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狭义的职业指导, 仅限于帮助青年选择适当的职业,为青年择业提供咨询性服务。

广义上的职业指导范围民国时期中华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研究63较广,它以人的职业为中心,涉及一系列的相关活动。

从内容来讲,包括择业指导、就 业指导、服务指导、改业指导以及就业前与职业定向有关的选科与择校方面的指导;从 业务来看,包括职业问题的咨询、引导、中介以及与之相关的身心测试、职业调查等;从时间来讲,它自在校时的职业准备开始,一直到青年就业后能在工作岗位上自立,确 实达到人事适应为止[1]。

试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

试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

试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治理经验,主要体现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管理上。

民国时期对职业教育的定位明确,重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实际职业能力的人才,根据社会的需求,开设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如工业学校、商业学校、农业学校等,为社会提供了各行各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民国时期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民国政府对职业学校的设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等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职业学校的创办需要经过政府的审批,招生和招聘教师也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和资格认证。

政府还制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标准,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和考核,确保了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与实际需求的匹配。

民国时期注重产学结合,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实际产业的对接。

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接受培训,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民国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人文关怀,积极倡导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治理经验主要体现在对职业教育的定位明确,管理制度完善,产学结合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这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理论:民国时期陆费逵的职业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民国时期陆费逵的职业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民国时期陆费逵的职业教育思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理论:民国时期陆费逵的职业教育思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陆费逵是中华书局的创始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和教育家。

试论民国时期的职业指导

试论民国时期的职业指导

试论民国时期的职业指导摘要民国初年,教育与职业不沟通成为职业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职业指导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方式被职业教育界寄予厚望而引入我国,这一时期的职业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注重建立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注重调查职业状况和学生个性,采用多种实施方法,对民国时期的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民国;职业指导;职业教育;人职匹配;职业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从此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一系列辱国丧权条约的签定使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羸弱的原因是实业不发达,由此,“实业救国”思潮应运而生。

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然而,由于职业教育是一种新兴的“舶来品”,引进初期在师资、设备、课程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加上教育与职业不沟通以及普通中学忽视职业教育等原因,致使大量学生毕业后闲置于社会。

鉴于此,大批教育家和爱国人士开始提倡在国内推行职业指导,以解决教育与职业脱节的问题。

“职业指导”在这种背景下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从职业指导的实施来看,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治春为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曾邀请伍朝枢、王正廷等社会名流赴校演讲,并让学生填写志愿作为分科的依据,开启了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的先河。

191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教育与职业》第15期创办了“职业指导专号”,介绍和研究职业指导,吹响了普及职业指导的号角。

1920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分设职业指导部,标志着专业职业指导机构在中国正式成立,此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职业指导机构,为职业指导在中国的开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职业指导内涵的界定内涵的界定有助于职业指导的推行,它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职业指导发展的方向。

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内涵的界定主要从两个层次展开:对国外职业指导概念的移植;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来界定职业指导。

从对国外职业指导概念的移植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为美国工业局为职业指导所下的定义,认为“职业指导并非替人找寻位置,或是只在帮助人选择一种职业,职业指导的职务,并且要使做父母的对于儿童职业有一番考虑,详细审查儿童的兴味如何、能力是否胜任和选择最相宜的职业,决定之后,再去想用哪种步骤以获到职业的预备。

民国职业教育译著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

民国职业教育译著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

民国职业教育译著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以“求强”和“求富”为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方针的洋务运动中,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清政府创办多种类型的新式学堂。

伴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西方“职业教育”也被介绍到中国。

“职业教育”一词在我国首次出现于1904年山西农林学堂总办姚文栋的《山西农林学堂添聘普通教习详文》中,文曰:“论教育理论,与国民最有关系者,一为普通教育,一为职业教育,二者相成而不相背……本学堂兼授农、林两专门,即是以职业教育为主义。

”姚文栋在《送农林学生崔潮游学日本文》中又说:“职业教育为东西洋各国所最重,生等出洋后自知之,予不必言也;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需为用,缺一不可。

”(陈选善:《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中华职业教育社1933年,35页)可见,某些晚清官员对西方职业教育及其重要地位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和了解。

“职业教育”一词真正被确立并传播则有赖于黄炎培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贡献。

民国初,黄炎培针对实业教育多理论说教、少实践操作的弊病,提出“实用主义教育”的口号。

其后,他则更多地提倡“职业教育”而非“实业教育”。

1915年,他考察美国之后更加坚定了“今后之富国政策将取经职业教育”的信念。

1917年,黄炎培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弃“实业教育”而用“职业教育”,此为学术界名称的转换。

而黄炎培同年在《新大陆之教育》一书中对职业教育概念进行阐释,并与实业教育加以区别,并在《职业教育析疑》一文中进一步完善这种理论认识,则是从学理角度对职业教育的论证。

到1922年颁布新学制,正式在国家教育制度中规定用“职业教育”代替“实业教育”,这标志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类型在中国的正式确立,职业教育学科旋即得以建立与发展起来。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译著概述据统计《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教育、体育)》,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版,555—575页)一书收录1911年至1949年间中国出版的各类中文图书共计12.4万余种,据编者估算,该书目收书率约为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总量的90%,号称是民国图书的最全书目(王奇生:《民国时期的日书汉译》,《近代史研究》20XX年6期,46页)。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研究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研究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研究作者:李艳莉柴瑜婧李妍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07期作者简介李艳莉(1986- ),女,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太原,030006);柴瑜婧(1997- ),女,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基本理论;李妍,山西省方山县大武镇政府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发展研究”(20YJC880049),主持人:李艳莉摘要民国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在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时间、空间及不同类型职业学校分布有所差异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地区分布不均衡但逐渐全面,集中于公立职业学校之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分布有所差异等。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基础,也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提供了相应镜鉴:承接分布传统,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分布;完善国家顶层设计,均衡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优化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形成优质资源共享;加强专项建设,提高薄弱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国内外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共建,引进国外职业教育资源。

关键词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教育资源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07-0065-07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数量的多寡、质量的高低、布局合理与否等,会对其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響。

在当前我国全面助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分布进行研究,提出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布局的优化路径,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相关学者就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优化策略等进行了研究,但关乎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研究成果还略显单薄。

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再现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特征,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提供合理性建议。

梁漱溟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梁漱溟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梁漱溟职业教育思想探析作者:郭顺峰涂艳国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2期摘要梁漱溟的教育研究博杂宽广、立意深邃、论著颇丰,其职业教育思想散布在他的诸多论著之中。

梁漱溟在其特殊的职业观和技术观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与社会发展方向相符顺,以培训成人、建设乡村为主要目的,以“人生行谊教育为基点而发达其他知识技能教育”,重视教育对象的精神陶炼,倡导“教学做合一”等思想主张。

梁漱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如何营造职业平等的社会氛围,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方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可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梁漱溟;职业观;技术观;职业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2-0075-06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1]。

梁漱溟是世所公认的思想家,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教育家。

“梁漱溟不是一个职业教育家,更不是一个职业教育思想家”[2],这是马勇在其专著《梁漱溟教育思想研究》中贯穿始终的观点,并认为“梁漱溟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当然在梁漱溟的思想深处,他也无意成为这些家”[3]。

马勇通过对梁漱溟复杂曲折的人生经历、思想演变和教育实践进行综合考察后认为,梁漱溟本意不是想成为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他所渴望的是成为政治实践家,理想是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育只是他实现政治理想和人生信仰,解决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进行社会改造和乡村建设的工具,并以此来解释为什么梁漱溟在其曲折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虽然与教育有缘,但总是与政治、政治人物打得火热,醉心于儒学和孔子研究的现象。

马勇对于梁漱溟不以教育家为职业的判断有着很强的合理性,但梁漱溟本人无意成为教育家的想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1934年梁漱溟发表的《社会教育与乡村建设之合流》《乡村建设与社会教育》等文章中就体现了这种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理论著作考述作者:谢长法来源:《职教论坛》2011年第07期摘要:民国时期,为了沟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解决数以万计的学生毕业后的生计及社会失业问题,受西方职业指导运动和国内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职业指导被人视为“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以致,在对职业指导进行宣传、倡导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求加强对职业指导理论的探讨,而其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诸多理论著作的编写、翻译和撰写。

在1927年之前、1927 1937年、以及抗战时期和战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职业指导的发展要求,职业指导的理论著作,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教育;理论;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图分类号:G71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7-0092-05在民国时期,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鉴于职业指导在当时的中国乃是一新生事物,有关的理论尚十分缺乏。

因此,诸多的教育家和知识分子极力开展对职业指导理论的引入、探讨和研究,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有关职业指导理论著作的编写、编译及撰写上。

众多的职业指导理论著作,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无数仁人志士“职教救国”的心路历程,这本身就是中国职业教育近代化的一个缩影。

一、职业指导理论著作的初步编写(译)职业指导最早诞生在美国,而在中国,则是始于1916年。

这一年,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为帮助清华毕业生赴美留学时有效地进行选校、选科,在学校举行职业讲演,并将职业指导规定为学校的必修学科,同时加强理论上的研究,是为职业指导在中国的滥觞。

自此到1927年,是职业指导著作的初步编写(译)时期。

这一时期,先是1917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视职业指导为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于1920年3月组织职业指导部,对上海等地实业界的职业种类和教育界的一些重要学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作了一定调查,并将上海各实业界著名人物的谈话所得由陆规亮汇集成《职业实验谈》一册,于是年5月作为《教育与职业》临时增刊出版。

1923年5月,在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的支持下,清华设立了职业与统计委员会,下设职业指导部,由受美国职业指导影响的留美学生庄泽宣专门负责。

从此始,至翌年冬。

在庄泽宣的领导下,清华开展了近一年的职业指导活动。

1925年初。

庄泽宣将这次职业指导活动的经过和经验编纂成《职业指导实验》(第一辑),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教育丛刊”的一种。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是年1月出版。

与此同时,中华职教社于1923年7月组织职业指导委员会,并于1924年4~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

在“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引起学生对择业的认识,同时使各校的职业指导员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个人谈话,由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刘湛恩编辑了《择业自审表》,由青年协会书局于1924年3月出版:而邹韬奋则将这次职业指导运动的概况编纂成《职业指导实验》(第二辑),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25年1月出版。

不仅如此,鉴于各方面对职业指导的要求日益迫切,为了扩大职业指导的影响,并增强其推行力度,中华职教社更于1923年9月改组,设立指导股,“专掌执行职业指导委员会议决案及办理其他关于职业指导事项”。

并负编译职业指导相关书籍之责。

在指导股的组织下。

联合先前组织的研究部,编辑出版了《职业指导丛书》、《职业教育丛刊》、《职业修养丛书》。

其中有关职业指导的书籍主要有:邹韬奋编译的《职业智能测验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和《职业指导》(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黄伯樵编辑的《职业分类表》(1923年版),刘麟生编辑的《世界十大成功人传》(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王志莘编辑的《青年与职业》(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唐海编译的《服务箴言》(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潘吟阁编辑的《职业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邹韬奋编《职业心理学》、《书记之知能和任务》(上海商务印书书馆1926年版)和《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法纲要》(中华职业教育社1926年版),等等。

此外,在当时职教社同仁看来,“职业指导开端于小学时期之职业陶冶,完成于毕业以后之服务指导”。

所以,早在1918年2月,中华职教社研究部即将“职业陶冶之性质及其种类”作为其第一个研究课题,随着报刊上有关职业陶冶的理论文章不时刊登,1925年7月,杨卫玉、彭望芬夫妇编译的《小学职业陶冶》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26年7月,杨卫玉所撰写的《小学校职业陶冶纲要》又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印行。

在以上职业指导著作中,《职业智能测验法》、《小学职业陶冶》和《小学校职业陶冶纲要》是影响最大的几部。

《职业智能测验法》为“职业教育丛刊”的第二种,原著者为美国耶鲁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贾伯门博士。

邹韬奋在该书“自序”中说,“职业智能测验法乃利用实验心理学以解决实际问题者也。

……余以其与职业教育甚有关系也,乃发编译,介绍其原理与方法,冀引起国人对于职业智能测验之兴味,由此而殚精研思,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甄别职业人材与训练职业人材之种种问题”。

黄炎培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则言道:“职业指导为施行职业教育之前一步工夫,而职业测验又为施行职业指导之前一步工夫。

对于曾就职业者,因测验而识其知识与能力之程度,对于未就职业者,因测验而识其天赋才能长短优劣之所在”,对于职业指导中运用测验的方法再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小学职业陶冶》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工艺教授勒维持(Leavitt)及芝加哥工业学校陶冶部教员布朗(Brown)所著的《Pre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Public school》一书其中之第6章并“以己意补充两章”而成,由黄炎培校订。

内容包括:“职业陶冶之起源与目的”,“职业陶冶在教育上之趋势”,“职业陶冶与工艺陶冶”,“职业陶冶一般问题的讨论”,“儿童个性考查与职业陶冶之关系”,“职业陶冶实际问题之研究”,“职业陶冶的小学课程与训育”等。

该书为“职业教育丛刊”第六种,黄炎培和邹韬奋特为该书作“序”,予之以高度的评价。

《小学校职业陶冶纲要》是杨卫玉据自己对职业陶冶的理解与认识所写的一本小册子,在杨卫玉看来,职业陶冶“就是使儿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为己谋生、为人服务之兴趣与习惯”,它是小学教育的一种重要训练,每个人都应当受职业陶冶。

其“实施大纲”:在课程方面,首先,“教材要含职业化”,即“使一切教材与书本上的学问,要与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互相联络起来,发生深切的兴趣”:其次。

“教学要重实际”,即使儿童接近生活,并养成对事物的正确观察。

如教电学参观电气厂,教种稻参观农场,教河流、山脉而举行远足等。

在训育方面,则“要有社会化的环境”,“要有因地制宜的设备”(如城市的学校可设附属商店或实习工场,农村的学校可设农场),并“组织训练团”:另外,还要定期召开家属恳亲会,及进行简易的职业智能测验等。

二、职业指导规范下职业指导理论著作的出版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鉴于日趋严重的社会失业问题,教育部门吸纳大批进步教育家的意见和建议,将职业指导工作视作解决失业问题和发展国民生计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抗战前的十年间,国民政府不时关注、强化对职业指导的规范和指导。

1928年5月,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设立职业指导所及厉行职业指导案》,要求“各级学校之修业年限最后一学年间,应有职业指导及升学指导”,“全国各大学及中学,应设立职业指导部”,“由大学院拟定进行顺序,会同有关系各部,通令各省设立职业指导所”。

此后,随着各地职业指导机构的设立,为了加强联络,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共谋发展。

1930年9月21日,全国职业指导机关联合会成立大会于南京召开,它以研究各机关共同的职业指导问题为宗旨,旨在推动职业指导在全国的扩展。

与此同时,中华职业教育社1927年9月和12月先后成立了上海职业指导所和南京职业指导所,开展职业谈话、职业介绍、升学就业指导等活动,成效颇著。

1933年7月,教育部更颁发《各省市县教育行政机关及中小学校施行升学及职业指导办法大纲》规定:“为增进中小学各级教育效能指导学生之升学与就业起见,应由各省市县教育行政机关,督令所属中小学实施升学及职业指导。

”在政府对职业指导的规范下,在各地职业指导机构的努力下,1927-1937年间,职业指导在全国已经得以蓬勃开展。

这也必然使得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得以加强。

不仅职业指导著作的编写和撰写者出现多元化,而且有关职业指导著作的内容也更为具体化。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组织编写的职业指导书籍1935年5月,教育部普通教育司首先编成《职业指导参考资料》第一卷,并要求各省市对之进行翻印,以为各省市实施职业指导之用。

在教育部看来,“职业指导,并非凭空从外面指示一种职业。

乃使各人之‘生活’与‘职业’合而为一,再谋‘职业’与‘人’依据科学的方式为合理的联系,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增进个人生活之安定与国家社会之福利。

”基于这一认识,《职业指导参考资料》第一卷计包括“职业指导之意义”,“职业指导设施标准”,“职业调查”。

“个性调查”,“择业辅导”等方面的内容,虽然这本簿簿的仅有几十页的小册子内容并不十分丰富,但由于它几乎涉及了职业指导的方方面面,所以,仍然对当时各省职业指导的开展。

有着极大的参考作用。

1936年4月,由教育部编著《青年择业问题》一书也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在该书“弁言”中如此写道:“《职业指导参考资料》第一卷注重职业指导上一般问题之初步的叙述,如职业调查、个性调查及择业辅导等,均仅略述一二,以求对于各问题有基础之认识:本卷则注意于业务内容之探讨与其所需之适应的性能”。

正基于此,该书不仅包括“职业之种类”、“择业与家庭之关系”、“择业与乡土之关系”、“自己之身体与职业”等职业指导的基本问题,而且还就有志于军人、铁道事业、通信业、教育事业、银行业、新闻事业、农业等的少年给予了建议。

可见,标明为“职业指导丛书之二”的《青年择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乃是《职业指导参考资料》第一卷的重要补充。

(二)职业指导理论著作的翻(编)译在开展职业指导实践的同时,多部国外的职业指导理论著作被翻译或编译出版。

如潘文安、蒋应生译《职业指导之原则与实施》(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莫若强编译《职业指导与职工选择》(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郑文汉编译《职业问题之探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喻兆明编译《各国职业指导》(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三)职业指导理论著作的编撰1927-1935年这一时期编著的职业指导著作众多。

特别是中华职教社,其同仁在继续开展职业指导实践的同时,极力开展职业指导的理论探讨。

据统计,这一时期的职业指导理论著作主要有:郎擎霄编《职业指导大纲》(上海泰东图书局1927年版),《职业指导实施概览》(中华职业教育社1929年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编《民众职业指导》(江苏省立教育学院1930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