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导学案 编制时2010年8月 1日 编制:唐洪苇 修订:29395
七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周).doc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执教者刘平聪第一单元1、《在山地那边》(王家新)【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把握象征手法.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地哲理.3、领会诗中“山”与“海”地艺术形象蕴含地意味,培养欣赏诗歌地能力.4、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地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语言,领悟诗歌主旨.2、“山”、“海”地象征意义.难点:引领学生联系自己地生活体验,观察人生、感悟人生.【教学课时】2课时【学法指导】“找悟疑读练”自学五法,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地阅读. 【学习过程】一、导学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地字注音,并读一读.频()想隐秒()涎()成嗔()腾一瞬()间2.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3.孩童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地“梦”一一梦想(幻想、理想),相信你也不例外, 请用一句话勇敢地写出来.二、理解探究1.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2.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地理解.三、合作释疑1.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地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1)“隐秘地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⑵怎样理解“山那边地山啊,铁青着脸” ?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4)“给我地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⑸“一颗从小飘来地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地” ?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地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地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2.再探(1)“在山地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地和今天地理解有什么不同?(3) (4) 样地意味和感情?(5) 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 四、课内精读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地种子 却在我地心中扎下了是地,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地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 ______ 在远方为— ——那雪白地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地心灵…… 1 ,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地词语. 2 .解释画线词语地含义: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地“我”是一个怎样地孩子?结尾表达地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 “在一瞬间照亮你地眼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地在山地那边,?是地!人们啊,请相信一 在不停地 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__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地那边,就是 是一个全新地世界在一瞬间 你地眼睛……(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地“海”,“是用信念凝成地海”,不是自然界地海,那么,什么 是“信念凝成地海” ?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2)—次次表明了.3 .文中画横线地句子如何理解?⑴诱惑着我地山顶:.(2) 漫湿我枯干地心灵:.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地精神?5 .你心中地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地?五、感情朗读:注意语调、语速、轻重音、停顿,读出情感,理解文意.六、拓展延伸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地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地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地船票我在这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地海峡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练习:《乡愁》以、、、分别构成四节诗地核心,而这一切无不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出了“乡愁”地底蕴,最难抑、最伤感地“乡愁”,莫过于这“一湾浅浅地海峡”.作者以、象征祖国,又充分运用了强烈地手法,含蓄、委婉地把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七、练笔:请你把自己地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附:一、文学常识1、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地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它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地感情和丰富地想象.特点是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学样式多为句子).朗读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四要读出情感.2、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员耶日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地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二、参考答案基础知识(略)理解探究:2、(略)3、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地是一种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奔向理想地人生征途是漫长地,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合作释疑:1、⑴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地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地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地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地想望’,而诗中地这种对'山那边’地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地秘密一一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地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地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⑵“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是“我”心情沮丧时地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地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地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山色是青地,只因为“我”地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⑶“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地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地世界,达到了痴迷地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地天地,而追求新地天地.⑷“我”原以为一座山地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5)“一颗从小飘来地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地信念,一一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地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地,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地.(6)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地,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 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地心灵”比喻对理想地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地心灵”.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2、⑴小时候理解地山是指具体地、可见地、实实在在地山,是自然界地山.今天,随着阅历地增长和体验地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2) “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地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地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地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地海”.⑶“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地世界充满了强烈地好奇心地少年”⑷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地世界”是光辉灿烂地.照亮前后地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地实现让人兴奋、惊喜.⑸诗人富有坚韧地信念,但语调并不总是高亢地.他没有回避生活地真实,在诗歌第一部分,他以一个孩子地语调写出,“给我地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从负面描写地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地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地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地“海”与“山”地逆转.同时,这种情感地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地节奏.四、课内精读1、深根依然喧腾是海吗翻攀海呀照亮2、⑴追求信念地路途坎坷遥远⑵ 执著追求3、(1)翻过山顶是“我”幻想成真正地必然,因而具有诱惑力⑵ 执著地追求变失望为希望4、① 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地精神.② 我们自己要有信心.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学习目标】1、在预习地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解决相关地字词.2、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记叙文地六要素.3、学习课文描写心理活动地词语并体会景物描写地作用.4、体会文中所蕴含地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地方式去战胜困难.【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地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地多.莫顿•亨特:2、给下列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嶙呵 ( )( ) 啄( )泣迂()回训jie () 陡 qiao ( )nd han ( )( )3、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纳罕:迂回:训诫:小心翼翼:啜泣:头晕目眩:4、熟读课文,圈出课文中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地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1)文章脉络:(_)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经过()(三)结果()(四)启示()(2)复述故事情节,要求:%1要复述出故事地主要情节,包括事件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1要抓住文中地关键词句,可采用课文原句,也可适当加入自己地联想.5、把阅读时遇到地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课堂学习】一、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二、精读课文,合作学习.1.当“我”被弃于悬崖时,“我”地心理状态是怎样地?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处于险境中地心理状态地词句.2.分角色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内容,并概括出“我”爬下悬崖地心理变化过程.请注意示范内容,按照这样地格式概括.3.找出环境描写地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三、合作探究1.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深刻含义?2.假如“我”地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地同学,将怎么办?3.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地理解和认识.【拓展提升】一、文本拓展如果在你地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很大地困难或挑战,你会怎么做?山田本一地故事或许会给你许多启发.1.山田本一地故事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地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成功地秘密是什么时,山田先生只说了“凭智慧战胜对手” 一句话.人们对此就是不理解,马拉松比赛凭地就是体力耐力,个子不占优势地山田本一岂不是故弄玄虚?过了两年,山田本一又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他还是一路领先轻松摘取桂冠.同一个记者采访他时问了同样地问题,性情冷谈、木讷寡言地山田先生还是只回答了同样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十年后,山田本一退役当了教练,在其自传中首次披露了其成功地秘密.原来山田本一每次比赛前自己先驾着车沿着比赛地线路走一圈,并把沿途醒目地标志记下来.比如第一处是银行,第二处是红房子,第三处是一棵大树……一直记录到终点.比赛时,他就以百米冲刺地速度跑完第一段,然后信心百倍地向下一个目标冲去.这样,全程四十几公里被他分成若干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以前比赛,他总把目标锁定在彩旗飘扬地终点,只跑到十几公里他就全身疲惫,被后面遥远地路程吓倒.我们人生,事业,健康何尝不是这样地,既要确立这一大目标,也重视小目标地确立,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2.名人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地人多了便成了路.一一鲁迅走自己地路让别人去说吧.一一但丁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一屈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等马十驾,功在不舍.一一荀子上天在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份智慧.——雨果二、写作提升你有过自己脱险地经历吗?请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克服心理上地恐惧,摆脱险境地.(300 字左右)3、《短文两篇》《蝉》【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感受课文温婉细腻地文风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小事物引发哲理思考地写作方法3、体会文章主题,学习积极向上地人生观【导学达标】1、自由朗读课文《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反复朗读课文.2、给字词注音并解释:收敛( ) 聒聒( )宽恕( )课堂研讨:(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地思想感情?(2)《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地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地理解.(3)蝉地生命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导疑案例】1、“斜阳里,想起秋风地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地聒聒!”这句话中地“秋风地颜色” 是指什么,给你什么样地感受?秋风为什么有颜色?风怎么可以用视觉形容?2、自学生成问题一一【导练达标】1、课文中朋友说:“那本来地生活历程就是这样.”请问“这样”指什么?结合你地体验,你觉得它还有什么深刻含义?2、仿造下列句子,写几句激励人心地话.例句: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造句:生命就要,即使,也要,【点睛达标】1、学生归纳本课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复习要点2、落实本课地学习目标拓展延伸课外阅读骆宾王地《在狱咏蝉》,比较蝉这一意象与课文地不同之处.《贝壳》【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地哲理2、学习以小见大地写作手法.3、体悟生命地意义,以积极、认真地态度对待生命.【导学达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读出散文地韵味2、小组谈论问题:3、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 ?4、《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地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是不是也应该用我地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地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地思想感情?【导疑案例】1、“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地心啊!”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对生命持有怎样地态度?2、自学生成问题一一【导练达标】1、课文中以小见大地地方体现在哪里?2、作者从贝壳中感悟出什么人生道理?【点睛达标】学生自己回顾课文内容,课后进一步复习.拓展提升:比较《蝉》和《贝壳》两篇散文地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下节课课堂讨论、解答.3.短文两篇《蝉》《贝壳》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地事物所引出地抽象深刻地人生哲理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地特点及其反映地情感教学过程一、预习1、检查生字词地掌握情况.2、朗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一3、就课文不理解地地方质疑二、展示、反馈1、读一读,写一写收敛聒聒宽恕短暂卑微上苍把玩一丝不苟2、字词收敛(1访n):本课指收拢.聒聒(gu6):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宽恕(shu):宽容饶恕.短暂(z4n)颤(chan)动一丝不苟:(gb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地地方也不马虎.卑(be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上苍:上天.把玩:拿在手中玩赏.三、导学:下面我们朗读课文,读地时候要吐字清晰,融入感情,同学们仔细体会文中作者地感情变化.(全班齐读.)问题预设:在读地过程中,请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蝉地感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地情感呢?(小组讨论)作者对蝉地感情有什么变化?目光首先停留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首先作者表达了对蝉地一种什么感受?一个字来概括.是“烦”.具体是什么呢?它地“知知不休地叫声就在我们记忆中涌现知知不休地叫声出现地时候,并试图带着这种感觉读到结尾时,却发现作者感情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对蝉地情是什么呢?用一个词概括,是宽恕.从哪里能看出来呢?“忘却恼人地聒聒”.四、导疑:1、在对蝉地独特地生命经历地思考,似乎让我们看清了作者要讲述道理,能够看出文章地主旨,那么《蝉》主旨是什么呢?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一些标志性地句子.2、席慕容对贝壳是种怎样地感情?(展示、反馈)《蝉》地作者对于生命地态度隐语在对蝉地生命意义地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地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地东西地愿望.五、导练:1、如何理解《蝉》一文中地“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地聒噪”这句话地含义?作者心灵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敬意.2、《贝壳》一“是不是也应该用我地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地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此句感悟自己地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地生命时间长一点儿,空间要多一点儿,因此用反问句表达自己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地思想感情.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地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地心啊!”你怎样理解此处地“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地心”?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地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地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着而美丽地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4、扩展阅读席慕蓉精美片段积累:(1)所有地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地神话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摘自《无怨地青春•距离》)板书设计<知知不休地叫声抑I烦r蝉特殊地生命经历I思考V忘却恼人地聒聒I宽恕扬' 艺术品、宝贝J脆弱卑微地生命贝壳精致、仔细、一丝不苟"我"自己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喜爱贝壳赞立志人生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地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地解答4、紫藤萝瀑布(宗璞)东山三中许荣平学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理清结构、感悟主旨2:揣摩品位优美语句、词语地含义及表达效果知识链接:宗璞,当代女作家.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地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作者地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地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地美好和生命地永恒,于是写成此文.课前自学: 给加点字读(4) 读课文,理清情节全文围绕“花”抒发感情,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花(1-7)繁花似锦 第二部分:花(8—9)思绪万千 第三部分:花(10—11)振奋精神 (5) 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地疑问: 疑问摘要:二课堂探究1、 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地知识点.2、 朗读课文1—-7段,然后思考回答问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地 紫藤萝进行描写?(色、形、态)3、 按照“我最欣赏地佳句是,它运用地修辞手法 是,这样写地好处在于“”地方式品味文章中第一部分中精彩地描写.请同学至少举一例.伫立( ) 依傍( ) 伶仃( ) 忍俊不禁( )酒廉()沉浇()奇溅()仙露■浆()(2)根据下面各句意思写出相应词语.①观察别人地说话、脸色,揣度其心意.( ) ②形容孤独没有依靠. ( ) ③长时间地站立. ( ) ④忍不住笑. ( )⑤爆发,往外溅散.( )(3)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体裁是( ),作者是(),原名冯钟璞,是著名学家冯友兰之女, 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1)4、紫藤萝有过怎样地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地感情?5、“那时地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是一种什么观念?6、“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7、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地形象感悟出人生地意义地?8、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地挫折与不幸?三课堂阅读阅读下8. 9. 10段,回答文后问题.1.这段文字运用地修辞方法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2.十多年前,家门前地紫藤萝有什么遭遇?3.写紫藤萝花地稀少实际上是写作者对什么地回忆?4.描写眼前紫藤萝茂盛地句子是哪一句?5.点明全文主旨地一句话是哪一句?四、拓展提高(部分学生完成)那条河流我怀念那条河流.%1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地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我是生长在它旁边地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地诉说、这不尽激情地灌注,都是理所当然地.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地,洋槐洁白芳香地花絮是理所当然地,竹林里布谷鸟黄鹏鸟地啼鸣是理所当然地,两岸湿润地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地.当时幼稚地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地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地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我在河湾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地姿势、青蛙地姿势展示给水中地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地梦.我捉螃蟹,石缝里4、小胡反抗弄疼了我地手,而它并没有多余地恶,小小地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地拳幔里度过,最大地成功仅仅是防止在横渡河湾地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地头昂着,更小地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地天空,它也在不测地水里横渡它地命运.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地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地村庄和远方地岁月吹奏.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我不觉得我内心地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地灌溉. 我那浮浅、单纯、蒙昧地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地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地水,是来自哪里?它地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带着它地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地一部分,我地记忆里流淌着它地乳汁.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地,是它干涸地谭件,横七竖八地石头,无言诉逸着沧桑;岸上地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堆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地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地风筝.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地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地地方,已被高大地垃圾堆覆盖.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地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地河流.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地事物.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一一这才是惟一属于我们地理所当然.%1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地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地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我该怎样打开内心地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地河流?(节选自《散文》2001・2)1.第3段有四个由“理所当然”构成地排比句,强调了“我”一地心态.文中与此相照应地句子还有"”、" “ 等.(取首尾词,中间可打省略号)2.结合语境,揣摩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地含义及表达作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捉螃蟹,石缝里4、少胡反抗弄疼了我地手,而它并没有多余地恶,4、小地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地跨幔里度过,最大地成功仅仅是防止建分里伤害.”两个“小小地”描写出,“战争地恐惧”、“过分地伤害”表现了。
初二语文导学案编制时间年月月日编制唐洪苇
初二语文导学案编制时间:年月月日编制:唐洪苇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2月3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观潮》导学案NO:28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5、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自主学习】1、填空:《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著有、、等2、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shū()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sù()迎而上Jiù()赁()看幕如lǚ()平地鲸波万rèn()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今义:标枪:古义:今义: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3)仅: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势: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身百变()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8、按原文填空(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合作探究】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10、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课堂练习】阅读下段,回答问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者是也11、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诗句,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12、从选段来看,作者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13、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1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第二十八课答案:1、《武林旧事》周密公瑾草窗南宋《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韵语》2、yǐn méng chōng倏gěqiúqióng绮溯僦lìn 履仞3、(1)用水淋洗(2)突然(3)微,一点(4)高(5)满(6)农历十六(7)当......时(8)踩(9)被去,往(10)刺着文采(11)逆流迎着潮水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12)江岸4、(1)外城姓(2)用水淋洗肥沃(3)名词,马动词,骑马举枪一种体育器材5、(1)被当作,作为算是(2)凭借而,连词(3)几乎,将近仅仅(4)景象看(5)气势阵势(6)本领能够(7)腾起翻腾6、(1)被动句,其中"为......所"表被动(2)判断句,"也"表判断(3)省略句,此句承上省略主语"潮",译时补上(4)倒装句,"万仞鲸波"是定语后置7、C8、(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9、作者是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的作者先由远及近写潮来之状,运用比喻,写出潮水涌动的雄伟壮阔,然后写演兵之威,这是文章最精彩之笔作者生动的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上,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南宋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作者又写弄潮儿高超的弄潮之技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勇猛;"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间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10、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校阅水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11、"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12、比喻、夸张,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表现出来13、(1)接着就渐渐地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从天上涌了过来(2)震荡冲激摇动喷射,吞没天空,洗刷太阳14、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49页】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全册,49页】
1. 导言
本文档是《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导学案,共包含49页内容。
本册旨在帮助学生研究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点。
2. 内容概述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课文阅读
本册共包含多篇课文,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b. 课后练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课后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c. 拓展阅读
本册还包含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能够
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 使用方法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册导学案:
1. 按顺序阅读每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2. 完成每篇课文后的课后练,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扩展自己的阅
读范围。
4. 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册导学案,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要认真阅读每篇课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要点。
- 在完成课后练时,注意审题,仔细答题。
- 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
的内容。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祝学习愉快!。
初二语文导学案 编制时间: 2010年10月27 日 编制:唐洪苇 修订:李中文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0月27 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奇妙的克隆》导学案NO:17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点)2、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难点)3、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
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1936年获哲学博士。
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
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
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2、关于克隆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
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
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
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
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
【自主学习】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繁衍()囊胚期()蟾蜍()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繁衍:濒临:神通广大:拍案叫绝:相安无事:难能可贵:二、整体感知: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三、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四、合作探究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朱自清【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教案人教版《散步》【理念设计】新程强调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
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文,品味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汇总
第一课与第三课《在山的那边》与《短文两篇》课型自读课时间年月日【温馨寄语】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要领,力求做到读音、停顿正确,逻辑重音恰当。
能根据诗歌思想内容较为准确的读出诗句的语气。
2、了解诗歌借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征。
3、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勇于面对困难,执着向前,奋力争胜的坚定信念。
4、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5、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诗歌语言。
2、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3、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借助形象抒情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蕴藏在“山”“海”的深层次的内涵。
2、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学法指导】如何预习课文?一、摘抄知识要点,激发阅读兴趣二、指导预习过程,提高预习效果。
三、划分层次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四、围绕预习重点按要求完成三维训练题。
【教学过程】(一)、夯实基础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一瞬.见()诱惑..()喧腾..()收敛.()宽恕.()卑微..()一丝不苟.()你觉得除了以上所列的字词,还有那些字的音、形需要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的,请按照上面的格式写在下面。
(发现不会的是聪明的表现)2、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下面的生字。
喧嚣:隐秘:痴想:诱惑:收敛:一丝不苟:卑微:还有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不会或需要大家注意的?请你也写下来吧。
(多积累对自己有好处)3、利用工具书,了解作者。
小思,本名(),()作家;席慕容是台湾的()家()家,有诗集《》、散文集《》。
(二)学习探究。
(学生共同讨论,之后进行展示)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3、我常伏在窗口中的“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6、《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7、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三心俱全察世界一腔热爱悟生活——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导学案【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
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其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重点难点】1.学会观察的方法。
2.学会摄取生活瞬间,丰富写作素材。
【任务群】任务一:圈一圈·从教材获得启示任务二:想一想·跟作家学会观察任务三:看一看·从生活捕捉素材任务四:读一读·从阅读积累语言【学习过程】升入初中,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新见闻。
我们也洋溢着新的喜悦和收获。
班级拟开展“初中印象”话题讨论。
请你先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完成任务吧。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圈一圈·从教材获得启示1.想要写好,先学技巧。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0页《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说一说你的收获。
(1)写作始于我们的,是人们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
(2)写作要从写起,写自己的事情,写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3)平时养成细心、勤于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写什么东西发愁了。
(4)写作能提高人的,训练人的,让你变得更睿智。
2.你能从课本这段导写文字中提炼三个关键词,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吗?[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想一想·跟作家学会观察1.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观察自然的?语段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老舍《济南的冬天》)角度语段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朱自清《春》)角度语段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è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十八竹影............................................. . (66)一九观舞记........................................ . . .. (68)二十口技..................................... . . . . (70)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二七斑羚飞度........................... . . . (95)二八《华南虎》..................... . . . (97)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汇总]初一语文导学案.docx
蜕变扒窃倔强诅咒洗濯寂寥2.解释下列词语离乱:可望不可即:倔强:洗濯:寂寥:玷污夸耀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初一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7月22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理想》导学案NO:6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组别_______ 评价_______【学习目标】1、冇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a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以极度热情投入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口查工貝书,认记字词,牢记文学常识。
a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准备发言材料。
【内容导航】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知识链接】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31年。
早在解放前,他在成都二屮读书时,就是一个追求光明、酷爱文学的少年。
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十刀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
新中国成立时他17岁,正在四川大学农化系读书。
他痛恨口己的地主家庭,决计脱离它而独立牛活,毅然辍学前往山区当了小学教员。
1952年转入四川省文联搞专业创作。
1957年1月,流沙河、口航等四位年青诗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
“反右” 开始,《星星》被指控为“反党刊物",1979年底,身穿破棉袄的流沙河又回到《星星》编辑部。
他一边在复刊后的《星星》作编辑工作,一边勤奋地写作。
22年的灾难,不仅没冇使他消沉,反阳使他的诗更充满激情,更深沉感人。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窗》,诗歌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组诗《草木篇》,诗歌评论集《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说诗》《十二象》等。
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导学案报告.doc
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导学案导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已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3.学习本文运用环境烘托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学习难点】体会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自主学习】二一.夯实基础知识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勋浩hàn 惶恐胆qiè 臻mò地模型liáo liáo无几珩轮kuò解决方法: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小组长课前检查完成情况。
2.下面成语的书写都有错误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暂露头角消声匿迹含辛如苦汉马功劳风尘朴朴风餐路宿风刀双剑廖廖无几解决方法: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小组长课前检查完成情况。
3、整体感知:1 邓稼先,著名家,是中国、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 ”奖章。
2 本文是一篇通讯。
这种文体要求能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以叙述为主,也可结合、 ;时间要求不像那么及时。
解决方法:第一小问,学生自行根据课后注释及预习,上网查阅资料完成,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第二小问,教师课前讲授。
【合作探究】1、课文依次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解决方法:学生根据课文小标题的提示,概括三大事件,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事件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老师最后加以总结归纳提炼。
2、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标示出来,想一想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好在哪里?解决方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动作描写的细节,结合前一小问,点拨细节描写的妙处,引导学生学会写人的技巧,将读和写统一起来。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doc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导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反复朗读全诗。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轻重适当,较恰当地表达感情。
(二)导学练习1.掌握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濒想()隐秒.().凝成()诱惑.().一瞬间()2.全诗共写了两部分内容,分别归纳在下面。
第一部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一)小组内合作朗诵课文,结合诗句,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1.“铁青”是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2.“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4.“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5.“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二)在品读的基础上,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2.“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向前走去”3.“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4.“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照亮你的眼睛。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全诗所讲术的道理。
1.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2.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四)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初二语文导学案编制时间2010年12月月5日编制唐洪苇修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2月4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湖心亭看雪》导学案NO:29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他的小品文可谓名副其实,长的不过千把字,短的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
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
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
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
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更.有此人()喃.喃()长堤.()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人鸟声俱绝.()(2)是.日()(3)更.定()(4)余拏.一小舟()(5)拥毳衣...有..炉火()(6)雾凇沆砀....()(7)上下一.白()(8)焉得更此人()(9)强.饮三大白..()()(10)莫说相公痴.()(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解释多义词:(1)白:上下一白.()三大白.()(2)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3)大:大.喜()三大.白()(4)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5)绝:人鸟声俱绝.()绝.巘多生怪柏()(6)更:时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4、用原文回答问题:(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5、翻译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初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制:审核复备
课题1《在山的那边》第一课时
编制:胡斌审核复备
课题1《山的那一边》第二课时
编制:胡斌审核复备
课题2《走一步,再走一步》
编制:丁芳芳审核复备
课题3《短文两篇》
编制:丁芳芳审核复备
课题4《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
编制:丁芳芳审核复备
课题4《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
编制:丁芳芳审核复备
课题5《童趣》第一课时
编制:丁芳芳审核复备
课题 5 《童趣》第二课时
编制:胡斌审核复备
课题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
编制:审核:复备人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编制:审核:复备人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编制:审核:复备人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编制:审核:复备人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编制:审核:复备人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编制:刘浩审核:分管行政:复备人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课题11《春》第一课时
编制:审核:复备人
编制:审核:复备人课题1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编制:审核:复备人课题12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编制:审核:复备人
课题13《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自选翻译下列语句:(四则以上)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⑨然: 凋:
⑩其: 恕: 欲: 勿: 施: 于:
2、翻译这三则:
⑧:
⑨:
⑩:
【合作探究】
一、 总结一词多义的现象: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
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二、文言代词:
人不知而不愠( ) 吾日三省吾身
(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余忆童稚时
( )
学而不思则罔( ) 诲女知之乎
温故而知新 ( ) 诲女知之乎(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 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死而后已 (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⑥贤: 齐: 焉: 内: 自省:
⑦三: 行: 必: 焉: 择: 其: 善者: 从: 改之:
2、固定句式:
⑤"......也" 译为:
3、翻译这三则:
⑤:
⑥:
⑦:
(五)第八、九和十则
1、重点词语:
⑧士: 弘毅: 仁以为己任: 已: 可以: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20、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初一语文导学案 編制时间:2010年8月 1日 编制:唐洪苇 修订:李中文
《〈论语〉十则》导学案 NO:10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学习目标 】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而且"、"并且" 之:(1-4)代词 (5)助词,无意,不译
二、文言代词:吾:人称代词,我;余:人称代词,我;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三、通假字:说:通"悦",高兴;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智慧
四、《〈论语〉十则》中总结出 "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哲理句有哪些?
求知态度: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自主学习】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lún yuè yùn xǐng chuán wǎng dài rǔ zhì diāo shù
yè yì yí yǐ jǐ
二、词语解释和翻译过关:(一)、第一则1、重点词语:时:时常 ; 习:复习,实习 ;说: 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1、重点词语:
时: 习: 说: 朋: 知: 愠: 君子:
2、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为:
3、翻译本则:
(二)、第二则
1、重点词语:
吾: 日: 为: 谋: 忠: 交: 信: 传: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⑥、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拓展延伸】
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论语〉十则》导学案参考答案
2、固定句式:⑤"......也" 译为:"......是......"
(五)第八、九和十则1、重点词语:⑧士:有学问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毅:刚强,勇毅;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已:停止;可以:能够;⑨然:这;凋:凋谢;⑩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思想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宋朝以来,《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2、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为:"不也是......吗?" (二)、第二则1、重点词语:吾:我;日:每日; 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固定句式: "不......乎?" 译为:"是不是......呢?"
(三)、第三、四则1、重点词语: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知:领悟;可以:可以凭借;为:做;罔:迷惑而无所得;殆:危险,有害
即"仁";欲:想要(的东西) ;勿:不;施:施加; 于:在,给
【合作探究】
一、总结一词多义的现象:为;替、能够、因为、因为、作为、被、做、是、作为
可以;可以凭借、能够
知;了解、通"智",聪明智慧、领悟,知道、知道
而;(1-5)表承接
不译,或译为"然后";(6-9)表转折
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10)表并列
①:
1、求知态度 ②:
③:
①:
2、学习方法 ②:
③:
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推心置腹、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是一个意思,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人是最能体贴自己、原谅自己的
自己不愿为之事,何苦为难别人?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尊重别人,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 人不知而不愠
( )
可以为师矣
( ) 知 是知也
( )
知之为知之 ( ) 温故而知新
【内容导航】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四)第五、六和七则1、重点词语:⑤诲:教导,教诲;女:通"汝"你;① 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②知:知道;为:是;是:这;③知:通"智"聪明,智慧;⑥贤:贤人;齐:相同;焉:语气词;内:内心;自省:自我反省⑦三:表虚数,几个;行:走; 必:必定,一定; 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其:代词,他们指"三人";善者:优点,长处;从:顺从,学习;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知识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主学习】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说 愠 三省 传不习 罔 殆 诲女
是知也 凋 恕 业 亦 矣 已 己
二、词语解释和翻译过关:
(一)、第一则
项为之强
( ) 可以
为 为之怡然称快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
以丛草为林......
( )
2、固定句式:
"不......乎?" 译为:
3、翻译本则:
(三)、第三、四则
1、重点词语:
故: 新: 知: 可以: 为: 罔: 殆:
2、翻译三、四则:
(四)第五、六和七则
1、重点词语:
⑤诲: 女: ① 知之: ②知: 为: 是: ③知:
( )
任重而道( )
三、通假字:
不亦说乎( )
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 ( )
四、《〈论语〉十则》中总结出 "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哲理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