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
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中学生是青春期的儿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特点也开始显现出来。
以下是中学生阶段的心理特点。
1.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进行思考和探索。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试图与他人区分开来。
他们非常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2.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中学生对他人的看法非常敏感,并容易受到他人的评价和评论影响。
他们会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改变自己,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受。
3.对同伴关系的重视:中学生注重交朋友和组成团体。
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支持,并希望在集体中有一定的地位。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这也是他们建立自我认同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4.积极追求独立和自主:中学生希望能够独立思考和决策,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
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项目中,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5.心理波动明显:中学生的情绪变化比较剧烈,有时会表现出情绪激动、易怒、消沉和情绪低落等。
这是因为他们身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上的稳定性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6.对待学业的态度:中学生在学习上有积极的态度,渴望取得好成绩和进一步深造。
他们希望能够在学习上取得成就,并通过成绩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然而,他们可能会遇到学习压力和适应新学科和教学方式的困难。
7.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中学生开始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道路感到迷茫和焦虑。
他们面临着选择高中课程和大学专业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成年后的责任和独立生活的挑战。
8.对社会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中学生开始对社会和社会问题表现出关注和兴趣。
他们开始思考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问题,并希望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1.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关系,提供稳定的家庭和学习环境。
2.增强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第二讲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
第二讲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是指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独特表现和特点。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一、身心特点1.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躯体发育迅速,性征逐渐显现,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对强烈的生理需求有着追求的欲望。
2.心理上,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1.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并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定位。
2.中学生对外界评价的敏感度较高,常常关注他人的反应和评价,注重社会认同感和他人的肯定。
三、自我认同的建立1.中学生期望寻找自己独立的个性和认同感,希望被他人接受和认同。
2.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自我价值和角色的理解和建构有较高的需求。
四、情绪和人际关系的波动1.中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常表现出易激动、易冲动、易情绪低落等特点。
这与他们生理发育、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认同建立等发展特点有关。
2.中学生开始接触和面对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出现友情矛盾、恋爱纠葛等情感问题,需要逐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五、价值观的塑造和选择1.中学生开始面临各种价值观的挑战和冲突,需要通过思考和体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2.中学生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对于理想、责任、公平等价值观的认同和选择有所关注。
六、学业压力和自我管理1.中学生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责任。
2.中学生面临着课业、班级、家庭和兴趣爱好等多重角色和要求,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情绪,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以上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主要内容,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措施,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是学生通往成人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发展和教育过程与
学生群体及个体的成长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章就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及教育主要涉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特点及中学教育应重视的特点、如何促进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等进行综述。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2、外部动力:外部动力指的是人与社会环境及其习俗、社会价值观
念以及时代变迁等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形成了学生心理发展
的动力。
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不仅
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方式等。
二、中学生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期: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期,他们往往比小学生更加关
注自我,他们对自己的情感、思想、身体状况等有了更强烈的认识,并可
以独立判断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方向。
2、重视他人观点:中学生开始重视。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的心里特点初中生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身体、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
了解和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的形成、情感的波动、自主性的增强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
首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我意识的形成。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开始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形成自我认同感。
初中生通常会试图通过模仿和追求同伴的赞同来塑造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此外,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并努力寻求自我肯定。
其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还表现在情感的波动上。
青春期的初中生常常经历情绪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
他们的情绪会出现不确定、矛盾和强烈的变化。
这是由于他们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对自己和外界的理解和适应也在发生变化。
情感的波动给初中生带来了不稳定和困惑,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机会。
此外,初中生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增强。
他们希望自己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他们开始努力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独立处理问题。
自主性的增强带来了初中生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成就感的提高。
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初中生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最后,初中生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开始关注同辈之间的群体认同和社交互动。
与此同时,家庭的影响逐渐减弱,同伴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初中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尤其是在选择兴趣爱好、服饰、言行举止等方面。
他们开始寻求和同伴建立亲密的友谊,并面临着同伴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人际关系的变化给初中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和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初中生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鼓励初中生发展积极的自我认同,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交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需要得到重视。
以下是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行为以及自我价值感。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看得非常重要。
因此,有时他们会受到同龄人对他们的外貌和外表的评价和观点的影响。
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评价,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情绪波动较大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特别开心或者特别沮丧。
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在发生变化。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情绪的波动,适时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以缓解情绪上的不适。
三、逐渐独立意识加强初中生逐渐开始表现出独立意识。
他们渐渐追求不受父母约束的自由和独立。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度地给予他们一些独立权利和责任,同时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权益和责任的观念。
四、对社交关系的关注初中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关系。
他们希望在班级里有朋友和认同感。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或学校的活动,培养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良好关系。
同时,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应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
五、学习压力增加初中生面临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同时,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好坏,而是鼓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身心发展不平衡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平衡,身体发育和性别特征逐渐显现。
而且,他们的心理和身体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睡眠问题、饮食习惯问题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可以教育他们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一、精神特点
1、追求完美:中学生开始看待个人,开始追求完美,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同时表达爱憎。
2、求知若渴:中学生在这个阶段,想知道各种有趣的事情,有积极的探究心态。
3、神采奕奕: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促使中学生充满活力和激情,催生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小团体。
二、心理特点
1、情绪不稳定:由于进入社会,不被家庭成员完全接受,不确定的情况令中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多变样态。
2、自卑感强:中学生正处在学习和社会融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感和社会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担忧的情绪。
3、他人意识弱:由于对社会运作及社交关系不熟悉,他们对他人的理解及遵守还不完全充分,因此行为缺乏责任感和他人意识。
三、学习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中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稳定,近期的信息坚持时间短;学习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学习状况也很不理想。
2、多学科知识模糊:中学生太多的学科知识前后模糊,缺乏系统性联系,大部分重视的是了解概要,而不是深入理解学习。
3、兴趣浓厚:在学习过程中,中学生会全面发展,增强在学习当中的兴趣和情感,表现出兴趣浓厚的态度。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处于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和变化。
了解和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帮助教师、家长和社会大众更好地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为其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一、身体和生理变化初中时期,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伴随着体内激素的激增,他们开始经历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
男孩子的生长速度加快,出现声音变低、体毛增长等特征;女孩子逐渐发育成熟,月经初潮出现。
这些变化给初中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感,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引导。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初中生在心理层面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与他人的评价。
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自尊心开始变得敏感。
因此,对初中生的言行评价要避免过度挑剔和批评,注重肯定他们的优点和努力。
三、独立意识的觉醒初中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
他们希望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和机会,引导他们逐步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初中生对于同伴关系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朋友圈的选择和影响开始对其产生影响。
同伴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和引导他们与良好的同伴群体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
五、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业压力等原因,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
他们对于考试、升学等问题会感到焦虑和紧张。
家长和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感受,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心灵抚慰。
六、兴趣和爱好培养初中生对于一些兴趣和爱好开始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培养,比如音乐、体育、科学等。
这个阶段是发展兴趣和爱好的黄金期,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七、思维方式的转变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开始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并开始形成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育者应该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辨引导,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初中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经历着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过程。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的产生、情感变化和适应困难等。
首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开始快速发育,形体构造逐渐变大,但是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仍然比较大。
此外,大脑的发育也在快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其次,初中学生开始产生自我意识。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价值,开始在人际关系中寻求自我认同感。
他们渴望被他人接纳和赞许,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批评和否定的影响。
再次,初中学生情感上发生较大变化。
在这个阶段,青春期带来的荷尔蒙变化和身体发育等因素,使得孩子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常常面临着情感的矛盾和困惑,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学会有效地表达和处理情感。
最后,初中学生面临着适应困难。
进入初中后,孩子们需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等挑战。
这些变化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压力和不安,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认为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首先,提供适当的身心发展平衡教育。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艺术培养,帮助他们发展身体和大脑的平衡发展。
例如,设置体育课、音乐课和美术课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第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例如,通过鼓励学生在社交活动中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注重情感教育。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亲子互动、班级共建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增强互相理解和沟通的能力。
总之,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措施是密切相关的。
教育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关心和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谢谢!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 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
自我情感
自我监控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生理自我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 儿童一周岁末,开 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生理自我 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 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威特金 场独立性:知觉方面,依据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
和干扰; 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 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性:知觉方面,依据外部参照; 认知方面,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 沉思型与冲动型 深思熟虑; 很快检验假设,报出答案
3. 辐合型与发散型 美国的吉尔福特 辐合型认知方式: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 正确的答案。
(二) 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主要内容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特点和变化。
这一阶段是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孩子们经历着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因此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进行全面了解和关注是十分重要的。
1. 身体发展特征: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在这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他们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女生的生理期开始浮现,男生的声音变低,体毛开始生长等。
此外,他们的骨骼和肌肉也在逐渐发育,运动能力和协调性明显提高。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一个中学生的身体发展进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心理发展特征: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这个阶段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对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的思维方式也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推理。
同时,他们的情绪也更加复杂和多变,时常浮现情绪波动、易怒、易激动等现象。
3. 社交发展特征:中学生的社交发展在这个阶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与不同背景的人接触,结交新朋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交技巧和形象塑造。
同时,他们也开始对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产生兴趣,开始思量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4. 学业发展特征:中学生的学业发展在这个阶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需要适应更加复杂和深入的学科知识,面对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
同时,他们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
此外,他们还需要开始思量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起来,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交发展和学业发展四个方面。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匡助。
同时,中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关注自己的身心发展,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少年们在这个阶段不仅身体发育迅速,而且心理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多方面,需要家庭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关怀。
本文将从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角度探讨这一话题。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增强青春期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行为等方面,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卑感、自大感等情绪。
情绪波动大青春期少年的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感到焦虑、紧张、易激动,情绪不稳定。
他们可能会因为身体、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感到烦恼。
对权威的挑战青春期少年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开始对权威、规则提出疑问,可能会表现为叛逆、逆反等行为。
好奇心强青春期少年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希望尝试不同的体验,追求刺激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冲动、冒险的行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青春期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塑造少年的心理和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关注与理解家庭成员需要关注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变化,理解他们的情绪波动,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沟通与倾听家庭成员应与青春期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困惑和疑虑。
指导与引导家庭成员可以以身作则,给青春期少年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指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系维护家庭关系对于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庭成员需要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保持亲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总结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多种多样,家庭教育对于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应该尊重少年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需求,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度过这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
愿每个青春期少年都能在家庭的关爱中茁壮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初中生 心理特点
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个体差异,对自己的价值、形象和地位产生更多的关注。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长相、穿着、社交关系等方面,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和未来发展方向等。
2.追求独立和自主性:初中生追求独立和自主性,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更加希望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权。
他们愿意独立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个人才华。
3.正确认识和处理情绪:初中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往往面临着情绪波动和困扰。
他们可能经历焦虑、压力、挫折感等情绪,需要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4.社交需求增强:初中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希望能够融入集体,与同龄人建立更紧密的友谊关系。
他们渴望获得认同和关注,同时也需要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5.价值观开始形成:初中生对于价值观的认知开始形成,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对于现实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问题的看法,并在日常行为中逐渐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取向。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需要给予关注和理解,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注重个人潜能的发展,形成独立自强的品格。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一,从时间跨度上讲,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第二,从内容上讲,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第三,从性质上讲,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变化第四,从影响因素上讲,心理发展是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五,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二)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简答)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在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技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的发展通常最迟3.具有不平衡性如婴儿期与青春期发展较快,成人期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个体心理发展根据一定的标准被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这些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一)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 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其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在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
并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辈间的交往和认同增加,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自己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经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二)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①不同系统的发展的速度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初中生:(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3、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品德不良行为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4、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3)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认识和处理身心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中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了解情绪和情绪管理情绪是人的主观体验,能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外界影响。
他们应该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不同情绪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学会合理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情绪管理课程,帮助学生学会倾诉、发泄和自我调节,以避免负面情绪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二、应对学习和考试压力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生活压力大,特别是面对升学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
学校应该开展有关学习和考试压力的心理教育,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学习和考试观,从而减轻压力和焦虑。
三、培养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体面对环境变化时,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在面临身心变化和学业、社交等多方面的挑战时,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中学生正处于社交重要时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培训,教给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提供心理咨询热线,为有心理困扰的中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心理咨询师能够通过对话和倾听,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问题,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和指导。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下,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及其教育
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及其教育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一、心理上,是逆反期会让家长老师越来越劳神,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
逆反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心理特征:盲目自信,做事、学习凭兴趣,凭心情,认为自己已长大,自以为是,不希望别人多管束,甚至专门和家长与老师作对,以此显示自我个性。
二、生理上,是青春期身材长高了,手脚长大了,说话的声音也变了,这是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孩子对身体的变化感到很羞涩,对异性充满好奇。
这些都将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我们家长,父亲或者母亲要加强监护、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困扰。
三、思想上,是迷惘期由于生活阅历浅,理智性不强,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极个别学生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对学习失去兴趣,就会将精力和兴趣投入到玩耍、交友上,容易结识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一旦与这些人混在一起,很快就会沾染上吸烟、喝酒、上网吧、打游戏、看不该看的书籍、打架斗殴,进而发展到厌学、逃学。
特别是交友四、情感上,是冲动期部分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发育,容易产生青春萌动现象,部分学生对青春期知识了解不多,自控能力较差,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区别,盲目性的模仿,情感交往过密,以至发展到早恋,影响了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也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四、学习上,是分化期有人这样描述、描绘初中三年: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对策措施:1.要有平和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
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胜不骄,败不馁,永不言弃,不懈奋斗,要有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勇气。
这时我们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寻找对策,加以鼓励,而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和训斥。
2.要养成提前预习、独立作业的习惯。
提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降低听课的难度,增强听课的效果。
抄袭作业是成绩不好的原因,也是成绩不好的表现。
因抄袭而成绩下降,因成绩下降而抄袭作业,最后越离越远,导致分化。
要教育孩子不懂就问,要明白抄十题不如弄通弄懂一题。
3.加强训练,多加练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名词释义(2021年)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讨论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因素。
【要点解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服从、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儿童最不成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
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活泼、快乐、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自立、彬彬有礼、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富于合作、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以说,教师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影响学生的社会化人格的发展。
(3)同辈群体。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沟通,培养人际敏感度,为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
中学生心理特点范文
中学生心理特点范文中学时期是孩子们思想发展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的狂风暴雨之中,他们经历了身体上的变化和情感上的改变,不断探索自我和社会,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心理特点。
本文将从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交等方面来阐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首先,中学时期学生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发育特征。
男生的声音变低,体格和肌肉发展迅速,女生开始发育乳房和月经初潮等,这些变化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到好奇和兴奋,渴望展示自己成长后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对异性产生兴趣而感到困惑和尴尬,担心自己的外貌和身材不符合他人的审美标准,从而产生对自身形象的不安和焦虑。
其次,中学生情感的波动性特别明显,他们在这个时期开始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需求。
他们开始对朋友、家人和异性发展出浓厚的兴趣,渴望被他人关注和认同。
中学生的情感非常脆弱和敏感,他们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关系非常注重,往往会变得情绪化和易怒。
同时,中学生对自我情感的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开始构建自己的情感世界,有时对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产生混淆甚至不理解,从而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易受伤的特点。
第三,中学生在认知方面呈现出逐渐成熟的趋势,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出更多的理性特点。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他们开始展开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对问题会产生更多的质疑和探索。
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逐渐趋于理性和逻辑,能够较好地应对学习上的困难和挑战,表现出相对成熟和理性的思考方式。
最后,中学生在社交方面开始有了更多的需求和动力,他们渴望与同龄人建立起紧密的社交关系。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逐渐从家庭走向社会,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
中学生对同伴的认同和友谊追求更加迫切,希望能够被他人接纳和认同。
他们会尝试参与到不同的社交圈子中,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社交经验,建立起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综上所述,中学时期的学生在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交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
1.过渡性(半生不熟,疏亲近友)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有两方面:(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
(2)青少年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如由发育迅速趋向平稳,由人格差异不稳定到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
教育启示:(1)将中学生当做成年人看待,平等交流;(2)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进行教育。
2.闭锁性(不说就不说,说了也是虚)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青少年闭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出现了“内心的秘密”,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要上锁。
反感别人随意动自己的房间。
开始记日记,记日记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也是青少年的一种特殊现象。
第二,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变得不是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作回答或拒绝回答。
第三,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在交往中要求较高,选择条件较苛刻。
教育启示:(1)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2)可联系多方教育力量,侧面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3)给学生适度空间,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3.社会性(不再鸡毛蒜皮,渴望大展宏图)在青少年期,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其活动的社会性增强,青少年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
同时,他们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青少年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1)他们已不拘泥于儿童时那种仅仅对自己或自己周围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关心,而是开始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政治、历史、文学艺术、法律道德、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等都成了他们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成了他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他们希望从中找出现象的本质,形成自己的看法;(2)他们的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3)他们已逐步形成一定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机、兴趣、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与人生观都开始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初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青春发育期与心理危机
1.初中生的生理发展与成熟 2.性意识的觉醒与性教育
3.“危险年龄”——初中生的心理冲突
(11-12岁孩子的母亲)当我们要指责孩子的错误时,每次都要告诫自己, 千万不要忘记 询问三个问题: 1.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2.询问在发生问题之前,他们是否想到问题后果; 3.询问问题一旦发生,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孩子对三个问题没有成熟的答案,就要停止准备好的责备。因为孩子 不是想要制造麻烦,可能是他们不知道如何避免麻烦。
学校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我的教师生涯》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
3.心理—心理系统
已有的心理水平制约着个体对环境的理解,从而影响和制
约其心理的发展。各种心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互作用,使个体心理的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4. 心理—活动系统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 1. 心理—生理系统
生理条件:物质基础 制约条件
两大因素:遗传素质
生理成熟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
2. 心理—环境系统
宏观环境:社会制度 微观环境:家庭 社区 经济发展水平 文化传统 民族心理 学校 同伴
e.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简介
3.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
观点一:
个体的认知结构是个体通过对客观现实的适应逐步建构起来的,是主客体
皮亚杰( J.Piaget,1896-1980)
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强调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观点二: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中学心理学
郑海燕
hyzheng@
苏霍姆林斯基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跟不上, 这是一个百思不解的秘密。问题在于教师不了解孩子,在 于教师缺乏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学习心理学,就会知道应从心理上去了解孩子,去理解 和解释孩子的表现与问题。 如果不了解儿童的心灵,不了解她的思维和感知的特 点,那么关心儿童的话就成为空话。不了解儿童的心灵, 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5)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
二、初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初中生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2.初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1)同伴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 (2)初中生与家长关系的新特点 (3)初中生与教师关系的新特点
三、高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高中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高中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与辅导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辅导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 4. 心理—活动系统
活动即包括个体的不随意动作,也包括个体有目的、 有意义的 实践活动。 创设( 活动是主体和客体联系的桥梁。
)活动,是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
关键工作。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简介
1.成熟势力发展理论与教育 2.精神分析发展理论与教育 3.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三、高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高中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特点:
1.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2.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个性因素获得进一步协同发展
三、高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高中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1.高中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思维 发展,辨证思维基本形成。
二、初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初中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记忆发展 2.思维发展
特点是:
(1)个体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内容和形式分开 (2)可以摆脱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 (3)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 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问题
处于________阶段
二、初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简介
2.精神分析发展理论与教育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弗洛伊德( S.Freud,1856-1939) b.本我、自我、超我 b.肛门期(1-3岁) d.潜伏期(6-11岁)
(1)人格结构理论
a.意识与无意识; (2)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a.口唇期(0-1岁) c.前生殖器期(3-6岁)
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并以9岁的年
龄顺利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成 为韩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在微 软亚洲研究院实习。
张炘煬,十岁考上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成为我国迄今为止 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王思涵,十四岁考 上沈阳工业大学, 大四时因成绩太差 被责令退学。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与两大主线
中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初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高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与两大主线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简介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与两大主线 1.心理发展的概念
(1)个体或种系 产生到死亡 (2)连续的 稳定的 有规律的 (3)心理变化过程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3.心理发展研究的两大主线
(1)人的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 自我意识
(2)个体的社会性发展
兴趣 动机 情感 价值观 能力 性格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
1. 心理—生理系统 2. 心理—环境系统 3. 心理—心理系统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简介
1.成熟势力发展理论与教育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 格赛尔(A.Gesell,1880-1961)
观点:
(1)顺序模式的过程 (2)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3)外部环境是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与两大主线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1)连续性与间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差异性
9岁的范姜国一在签售她写的
《玩过小学》。父亲说,家里不让 她做额外的家庭作业,准备让她上 普通中学,并与校长达成协议,孩 子出书的事要在学校保密。 韩国的SongYooGeun,他用8 个月零13天的时间完成了从小学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辅导
1. 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明显分化,从“无我”发展到“惟我” (2)对自己形象的关注 (3)自我体验趋于深刻 (4)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高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辅导
2.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与辅导
(1)主观的我与社会的我之间的矛盾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2.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三、高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高中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与辅导
1.情绪、情感的发展与辅导
呈现趋势:
(1)情绪表现形式
(2)情绪控制情形 (3)情绪引起动因 (4)情绪体验内容
外显——内隐
冲动——自制 直接、具体——间接、抽象 生理需要——社会性需要
2.意志的发展与培养
三、高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1)成熟因素 (2)经验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 (4)平衡过程
观点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2)前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二、初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青春发育期与心理危机 初中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初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与辅导 初中生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初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与辅导
1.强烈、冲动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二、初中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初中生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1.初中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任务
(1)“成人感”的产生与谋求独立 (2)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确定自我 (3)获得性别角色
(4)准备适应“性”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