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管理-资本开放下我国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挑战2 精品

合集下载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与前瞻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与前瞻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与前瞻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资本项目开放一直备受关注。

资本项目开放是指一个国家允许本国居民以及外国人在国际间自由转移资本的政策。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

2019年,中国央行发布了《外汇管理法》修订草案,提出中国将加快资本项目开放步伐,扩大外汇市场准入,逐步取消非居民金融机构投资者QFII和RQFII资格限制等举措。

此前,中国还取消了QFII 和RQFII的额度限制,允许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来华投资。

2. 逐步放宽限制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政策逐步放宽了限制。

中国央行在2019年表示,将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人民币使用比例,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范围等。

中国证监会还宣布了一系列扩大QFII和RQFII业务范围的政策,包括扩大投资范围,扩大投资审批权,简化投资流程等。

3. 风险防范中国在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风险防范的原则。

中国央行多次强调,要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但要坚决防范外部冲击,防范资本大规模流入和外汇市场波动。

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保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二、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前瞻1. 拓展开放领域未来,中国在资本项目开放方面将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

中国将逐步放宽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扩大对外国金融机构的开放,提高人民币使用比例,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

中国还将继续扩大和深化QFII和RQFII业务范围,吸引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来华投资。

2. 提高开放水平3. 促进全球投资交流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希望。

中国将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提高人民币使用比例,加强金融监管合作,促进全球投资的更加高效和密切的交流。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货币政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演变。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很多成功,并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一、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所以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的重点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刺激生产力的发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受到国际市场和国际金融标准的影响。

在1978年,中国签署了IMF协议,并参与到全球货币政策的制定中。

在这个时代,货币政策更多地聚焦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断地跟随全球市场的变化。

中国经济逐渐转型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货币政策也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准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国内对货币政策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的银行业也进一步发展。

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国际市场越来越敏感。

这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变革,主要表现为更加注重资源分配和市场规律的遵循。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市场化启动期在市场化启动期,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初期。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定位为稳定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

为此,中国采取了差别化利率的政策,同时还大量引进外资,推进国际化发展。

(二)金融市场化时期在1986年,中国银行业出现了第一所股份制银行,国内金融市场也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

在这个时期,货币政策的基础任务是稳定市场,并实现金融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中国还采用了隔夜保证金的做法,来遏制激进投资的炒作现象。

(三)改革开放后的基准利率百度网首页新闻h2016年10月24日火车头新闻-北京关键词: 政府,基准利率,货币政策10月24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宣布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全面下调25个基点。

资本市场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资本市场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资本市场改革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市场改革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领域。

资本市场改革旨在促进资本配置的优化,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随着改革的进行,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资本市场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资本市场作为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市场的公平竞争性,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资本市场改革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资本市场改革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是市场风险。

改革过程中,市场波动和股票价格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加剧市场风险。

此外,市场监管的不完善也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不公平竞争,进一步加大市场风险。

另一个挑战是市场的规范和法律体系的完善。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和法律体系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信息披露制度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资本市场的改革还需要解决股权结构的问题,推动企业治理的改善,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和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和监管的建设和完善,以确保市场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为了应对资本市场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制。

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建设,提高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市场的法律和规则体系,加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其次,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公信力。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能力,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导致的损失。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1998年以来,针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国内消费需求疲软以及出现了通货紧缩等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持续地适当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需求不足的约束。

总体来讲,货币政策收效甚微,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失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央银行层面上的障碍三大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虽然很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也较高,但其实际效果却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

(二)金融市场层面上的障碍1、货币市场。

总体来讲仍不成熟,缺乏足够的中介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交易品种或缺,金融工具和手段创新滞后,货币市场缺乏流动性,地区分割的银行间分隔严重,交易不活跃,货币政策传导缺乏广度,低速低效。

2、股票市场。

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强,长期没有退出机制,其股指变动与经济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异动状态,股市泡沫膨胀,股票价格难以产生财富效应,隔断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上种类不多使公开市场缺乏载体,另一方面交易不旺,以调控基础货币为目的的公开市场业务缺乏交易基础,严重阻碍了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

(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层面上的障碍1、商业银行的垄断性。

2、商业银行有风险约束,而无利润约束。

3、商业银行的集权管理。

4、商业银行发展意识不强,倾向于减少或收回贷款。

(四)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传导障碍1、企业方面。

一方面由于供给相对过剩,引起物价下降,宏观经济环境并不乐观,企业对市场前景并不看好,非意愿存货投资增加,投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面向市场的研发、营销和管理机制,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盈利条件和偿债条件都难以满足贷款条件。

2、居民个人方面。

从1994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城镇住房制度以及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居民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预期支出上升。

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国一直以强大经济实力和改革开放的姿态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

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

然而,随着金融开放的深入,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1. 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活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

金融开放将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活力。

外资的流入还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2. 加速金融业创新和技术进步金融开放将引入更多国际先进金融机构和技术,促进金融业的创新和改革。

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的进入将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激发金融机构创新的动力。

此外,国际金融机构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整体水平。

3.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金融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金融开放,中国可以扩大人民币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将带来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增加人民币储备和国际声誉,推动中国金融体系更加稳定和成熟。

二、中国金融开放的挑战1. 风险管控的挑战金融开放将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包括金融市场波动、资本流动的不稳定、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操纵等。

中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以防范金融危机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2. 金融体系风险的传导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结构性和潜在的风险。

金融开放将使得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波动更容易传导到中国金融体系中,对金融稳定构成挑战。

中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完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3. 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金融开放将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一定的压力。

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可能对中国本土金融机构造成竞争压力,尤其是在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结构及功能的重塑已经成为当前货币市场研究中的热点,而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和学者们的关注。

从货币市场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涉及货币价格的调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控和最佳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等。

本文尝试从以上三个角度对我国存在的货币市场问题进行总结,并就消除货币市场存在的不足提出一定的建议与对策。

一、货币价格的调节货币价格受到政府政策、市场效应和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比较落后,政府的调控措施相对缺乏,因此,市场的供求关系对货币价格的调节影响比较大。

例如,中国央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因坚持汇率的稳定性,导致中国货币价格的调节受限,进而导致资本外流。

此外,全球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影响到了货币价格的调节。

二、货币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控货币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指货币市场金融机构的参与者在相互之间建立的各种关系中产生的风险。

由于中国货币市场的体制刚性,货币市场风险管理力度不够,出现了大量抬升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状况。

在此情况下,如果市场上没有有效的制度性管控措施,那么整个货币市场将会陷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泥沼。

三、最佳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是政府用于调控经济循环和货币价格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投放政策和市场化政策等。

因此,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四、我国货币市场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就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而言,主要是由于市场发展滞后,政府调控措施不够完善,市场监管权力不够强大等方面所引发的。

此外,由于市场制度缺乏正确的解释和统一的标准,国内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等,从而造成了货币市场的不稳定。

五、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消除的建议与对策(1)政府应将货币政策法规作为重要的调节政策,健全货币市场的体制框架,明确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措施。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近年来,全球各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1. 通胀压力和缺乏灵活性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通胀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负利率和量化宽松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失去了一部分效力。

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摩擦,货币政策的执行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增加灵活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应对通胀压力。

建议一:采用目标型货币政策目标型货币政策是一种根据经济状况设定明确目标的政策方式。

通过设定通胀目标或价格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这种政策框架能够提高市场的预期管理,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建议二: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可以达到更好的经济调节效果。

特别是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财政政策应该及时调整,避免过度刺激经济,造成资产泡沫等问题。

2. 资本流动风险和金融稳定脆弱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资本流动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然而,资本流动的加剧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应该重视资本流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

建议三:建立有效的资本流动管制机制为了应对资本流动的波动和可能的金融风险,应建立有效的资本流动管制机制。

这意味着对投资者资本流动进行合理的限制,并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建议四: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和传播。

浅析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问题

浅析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问题

样化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三是资本的流动能够吸引 大量的人才, 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更好招才纳贤,提 高金融业的竞争压力,助推金融行业发展。
2.资本管制的弊端。 资本管制会影响办事效率, 造成要求投资和交易时效的国际经济活动的巨大 损失。 同时,由于我国资本的兑换管理存在一定的 监管漏洞,管制的效率较低,在国际收支误差剧增。 由于政策监管方面的漏洞,一些金融机构仍有绕开 管制的方法,不受境内信贷规模限制,使得实际监 管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2.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经 济发展的新引擎,隐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吸 引着各大跨境资本在我国聚集,我国开放资本账户 在利用这些资本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复 杂的金融风险。 (1)容易诱发金融风险,影响我国货 币政策独立性。 开放资本账户将取消资本流动管 制,为了吸引外资将给国外投资者提供诸多优惠政 策, 为国际资本投资国内市场提供许多有利条件。 因此将吸引大规模的国外投资机构投资国内市场, 国际游资将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进入我国资本市 场,给我国汇率稳定造成冲击。 当我国汇率出现贬 值,将有大量的资本外逃,影响我国汇率稳定,在资 本账户开放的条件下, 政府想要维持汇率的稳定, 可能丧失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产生逆向选 择和道德风险,进而导致投资风险。 投资市场中的 信息错配和不对称, 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投资者无法判断投资对象的实际价值,无法对资源 进行最优配置。 为了在资本自由流动时追求高回 报,国际资本会尝试逆向选择,将资金投向高收益、 高风险项目。 当此类项目不具有价值时,会导致投 资风险,投资者发现判断失误后,迅速回收资本,最 终影响国内金融市场。 开放资本项目同样会给国内
一、资本账户开放的原因及其条件 (一)资本账户开放的原因分析 1.开放下的利益驱动。 资本项目管制限制了一 定的金融交易,不利于提高居民福利水平。 从长期 来讲,开放资本账户的好处居多,一是资本项目开 放,企业有机会筹措到更多的国际资金,资金跨国 流动将缩小货币间的利率,降低资金成本。 二是企 业能够得到更多资金支持和投资机会,可以通过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融资租赁 答:略。
3.可回收债券 答:略。
4.即期利率 答:略。
二、计算题(知识点) 1.计算加权贝塔,然后按照 CAPM 计算预期收益。 解:略。
2.用 MM 理论,计算公司改变资本结构后的固定权益以及加权资本成本。 解:略。
三、简答题 1.根据股票价格信息说明有效市场。 答: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是指市场价格能够反映完全的经济信息的市场,有效市场假说表明,如果 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经济信息,投资者就不可能通过对未来价格的预测获得超额利润,赢得市场。 完全的经济信息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对完全信息的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有效市场的概念。根据对完全信息 的定义不同,有效市场分为三种类型: (1)弱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包含了全部能从市场交易数据中获得的信息,即意味着根据历史交易资料进行 交易是无法获取经济利润的。这实际上等同于宣判技术分析无法击败市场。 (2)半强有效市场:证券价格不仅包含证券全部过去价格的信息,而且还包括所有公开信息。这表明,不仅 过去的价格决定着价格,而且,过去发生的被公开的事件(如政府的政策等)也决定着价格。实际上意味着技术 分析和基础分析都无法击败市场,即取得经济利润。 (3)强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包含了全部过去价格的信息,全部公开信息,以及全部内部消息。也就是说价格 包含了过去所有事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公开的信息和私人信息(未公开的),意味着获得内幕消息也无法获 利。 现实中的证券市场是属于何种类型需要对具体的市场进行分析。规范和发达的证券市场大多属于半强有效市 场,在这种市场中,公开的信息能很快在证券价格上得到反映。因此在这种市场上只有更快地获得内部消息才有 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但是,在规范的证券市场中利用内部消息获利是非法的。
4.即期利率
二、计算(知识点) 1.计算加权贝塔,然后按照 CAPM 计算预期收益。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考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考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考作者:张瑞华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11期货币市场的本质是通过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实现资金在供需者之间的平衡,引导资金在不同的金融资产之间寻找合理的配置,发现金融资产价格,降低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为投资者提供出售金融资产而获得流动性,同时通过保险、对冲交易等对货币市场行为中隐藏的风险进行管控,以此实现供求之间资金重新配置的目的。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虽已进入体系相对完善、层次比较丰富的阶段,但在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思考,以期有更好的借鉴。

一、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粗犷的、半管制的金融市场发展,难于突破金融工具的创新,使得其一直处于低效的竞争机制中。

市场利率机制没有形成正相关,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显露出了我国在货币市场制度、结构、竞争力、风险管理机制,以及货币市场的非独立性和对资本的依赖性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国企、央企等的流动性需求得到了高效率供给,但中小企业融资依然是难题,究其原因除企业自身问题外,根本症结还在于货币市场运营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所以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焦点应该是货币市场的改革。

(一)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问题同业拆借是银行借入或售出及时可用的资金,平衡法定存款准备金。

但在应用中却会存在如下问题。

1.同业拆借市场参与交易主体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目前同业拆借参与主体主要是银行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垄断性。

交易主体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造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违规参与,使得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业务难以真实反映资金的供求關系,市场缺乏自发调节机能,拆借资金也常被用于信贷或投资,容易造成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危机和支付清偿危机。

2.同业拆借市场运行机制不畅,银行间资金需求市场缺乏有效中介平台。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只是提供了一个成员交易平台,信息不畅通严重困扰市场的有效发展,交易信息、成本、规模、品种不同程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政策已成为稳定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货币政策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一、通胀压力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价也随之上涨,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一些重要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我国经济进入了通胀周期。

通货膨胀将导致投资回报率的下降,企业利润的下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科技进步带来的货币创造压力现在,随着我国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支付方式的普及,货币供应的增长率将会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这就需要货币政策的调整,以保证货币不会过多地流入金融市场,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

三、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经常会对中国货币市场产生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加速也可能会让国际资本从境外进入中国市场。

在此过程中,中国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灵活性、透明度和流动性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

一旦发生外部冲击,我国货币市场可能无法完全抵御影响。

对策分析一、加强调控力度,维护价格稳定为了应对通胀压力,货币政策需要加强调控力度。

央行可以采用加息、降息等方式来调整货币政策,通过稳定价格来控制通货膨胀。

二、优化货币政策的管理结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货币供应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

因此,货币政策的管理结构需要不断优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货币供应和金融创新。

三、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中国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的规定和措施。

央行可以通过释放流动性和调整货币政策来应对市场波动,从而维护市场的稳定。

四、加速金融市场改革加速金融市场改革,增强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流动性。

中国还应该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商品化,以提高监管和市场化水平,降低风险。

总结货币政策是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基石。

要应对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央行和政府紧密合作,加强监管,设定更加强有力、灵活的货币政策框架,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流动性和国际化水平,从而使我们的货币政策更加有效,以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资本市场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资本市场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作者:燕雪梅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1期【摘要】自1990年和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设立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

本文从中国资本市场几次“变革”的视角梳理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把握了资本市场新形势,分析了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资本市场上市变革机遇挑战经过20余年由探索到逐步推广、由起步到快速发展、由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国资本市场已拥有A股、B股、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期货、黄金、外汇等多个交易市场,拥有股票、债券、期货等多个交易品种,在资源配置功能、融资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国资本市场从萌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革”。

(一)制度“蛮荒”时代引发的对机构投资者的“变革”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

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里,中国资本市场基本上属于“蛮荒”时代。

证券交易所1990年建立,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1992年相继成立,1993年中国第一部《公司法》通过,1999年第一部《证券法》正式实施。

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及缺乏法规约束,以基金和券商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各种不规范运作层出不穷。

一场针对以基金和券商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变革”随即展开。

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先后颁布实施《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规定,规范机构投资者。

(二)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规范发展第二次“革命”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国九条”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第二次革命。

2005年,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 2006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修订后《公司法》与《证券法》的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法制化;2010年,融资融券试点启动、股指期货开市,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进入新时期。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开放型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挑战,尤其是与货币政策相关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因素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控制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

开放经济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货币流动性、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传统的货币政策管制不起作用。

货币流动性是指在国际市场上的资金流动。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取决于其它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以及国际投资者对该国的投资情况。

这将使货币政策执行变得更加困难。

汇率是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汇率对国内外部贸易和经济政策有巨大影响。

如果国家的汇率过高,就会导致出口困难,因为价格上涨。

如果汇率过低,就会导致进口过量,导致通货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应更加注重汇率的变化和波动。

最后,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国外的金融危机和市场崩溃可能会影响资产价格和货币汇率,从而影响货币政策制定。

如何制定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制定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变量。

以下是几个方式:第一,货币政策不能忽视国际市场对其经济的影响。

因此需要注意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并保持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第二,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在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之间取得平衡。

应根据年度通胀率来调整货币政策,以维持价格稳定。

第三,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定期评估政策和策略。

这将帮助他们快速应对经济变化,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最后,货币政策制定者应考虑整体经济情况和其它政策的影响。

例如,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可能会对货币政策造成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参与协调。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难点和契机分析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难点和契机分析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难点和契机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一直处于改革的前沿。

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难点和契机分析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难点和契机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1. 利益分配不均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利益分配不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监管制度的薄弱,一些利益相关者往往能够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导致资本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一些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高管和股东往往能够通过垄断资源和权力谋取私利,使得资本市场上的中小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

2. 技术创新与监管不匹配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另一个难点是技术创新与监管不匹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而监管制度和规范却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导致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监管盲区,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和虚拟货币等新兴业态的兴起,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加强技术创新和监管的协调配合,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难点。

3. 信息不对称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另一个难点是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资本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于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投资者往往难以获取到真实的资本市场信息,从而降低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竞争的程度。

4. 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另一个难点是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

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治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致使一些利益相关者往往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规避法律的监管,导致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存在。

政治风险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难点,政策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稳定性,往往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二、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契机1. 经济发展形势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是国家经济发展形势。

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与防范问题研究

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与防范问题研究

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与防范问题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是指一个国家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其本国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交易的行为。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逐步开放自己的资本市场,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促进资本流动。

资本市场的开放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1.外部冲击资本市场开放使得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与全球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旦全球范围内发生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冲突或自然灾害等事件,都可能对本国资本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乃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2.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开放意味着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这虽然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和降低成本,但也带来了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

大规模的资本流出可能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等危机,从而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3.金融监管薄弱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资本市场开放之初,可能由于金融监管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监管和风险防范手段,容易导致投机行为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4.本国产业受到冲击资本市场开放可能导致本国产业面临来自国外资本和企业的竞争,进而对本国产业结构和雇佣状况造成冲击。

特别是一些传统产业和小微企业可能难以承受外部竞争带来的冲击,从而导致产业升级和就业问题。

1.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针对资本市场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强化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在资本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国家需要制定有效的资本流动管理政策,包括外汇管制、资本管制、货币政策等,以抑制因资本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国内金融稳定和货币稳定。

3.加强国际合作为了更好地应对资本市场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国家之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包括加强金融监管的跨国合作、建立金融信息交流机制、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等,以降低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货币政策 面临三方面挑战

货币政策 面临三方面挑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货币政策面临三方面挑战1.经济增速存在过快回落风险。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整体呈现逐季回落特点,这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变化引起的,我国经济整体活跃度仍得到保持。

但5、6月份开始,特别是6月份,我国经济出现一些意外过快减速的迹象。

从宏观上看,全球经济近期复苏要低于预期,未来将面临复苏进程不均衡、内生动力不足和主要经济体财政金融风险隐患巨大等问题。

而我国内部将面临内需不足、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通胀预期强烈等错综复杂的问题。

总的来看,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都将面临压力和挑战。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可能加快下滑。

下半年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将面临一些有利因素,但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因素可能占主导。

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大幅下滑并导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速下滑。

其次,消费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在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刺激下,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下半年可能出现政策效应递减现象,家电下乡、汽车销量同比增速将会继续放缓,甚至不排除出现同比下降的可能。

而农村流通体系不健全、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民消费能力依然不强,农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

第三,外贸增长势头将会快速放缓。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影响,下半年美日经济复苏将继续放慢,欧盟经济复苏势头可能停滞,消费和投资将受到制约,进口需求放缓在所难免。

由于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逆势增加,美欧可能继续以此为由对我采取保护措施。

而新兴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我频繁使用贸易救济措施,限制我产品进入其市场,导致形势更加复杂。

2.居民消费价格增速将高位运行,通胀预期强烈。

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目前来看,下半年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一是货币流动性仍然比较宽松,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仍然存在;二是能源资源价格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物价上涨;三是年初以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价格;四是极端天气因素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将会影响物价稳定运行;五是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必不能持久,随着生猪存栏数下降,下半年猪肉价格至少会出现恢复性上涨。

谈开放经济下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

谈开放经济下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

谈开放经济下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开放经济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阻碍开放经济下外部均衡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第一,央行货币政策需要兼顾内外均衡两个目标,我国对外开放的进展和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使得对外经济部门在宏观经济平稳中的阻碍力显著增大,从而迫使央行在注重内部均衡的同时,也应该给予外部均衡更多的重视。

这就要求央行在运用各类政策时,必需注意不同调控手腕的综合运用。

第二,开放经济条件下,币值的稳固包括货币的对内稳固和对外稳固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例如,币值的对外稳固受制于国际收支的转变,国际收支又会阻碍外汇储蓄,外汇储蓄又会制约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进而阻碍货币供给,致使币值对内稳固的波动。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扩大和外资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中国外汇储蓄也迅猛增加。

中国外汇储蓄的增加专门大程度上是在美元贬值、中国的投资环境又较好的背景下,大量国际资本从美国大量流出进而流入我国。

外资流入的增加,增大了货币的升值压力,出于志愿或非志愿的缘故,央行收购美元投放本国(本地域)货币以降低升值压力,致使的结果确实是外汇储蓄大量增加。

尽管我国的外汇储蓄并非全数由美元组成,但占50%~60%左右的美元币值的转变会极大阻碍我国对外币值的稳固。

随着欧元区在国际经济中崛起,应慢慢增大欧元的外汇储蓄比重。

再次,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加速国际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专门是国际投机资本的频繁流动;这会引发金融交易量的扩大化和形式的虚拟化、会加重金融秩序的混乱性和整个经济体系的不稳固性。

因此,在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目标将更专注于实现外部经济均衡和国际收支的平稳。

开放经济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的阻碍开放经济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的阻碍要紧表此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制约、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有效货币政策工具的缺位、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发生转变。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降低、外在约束增强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汇率制度对外宣称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治理的浮动汇率制”,但从现实运行看,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金融开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扩大。

金融开放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

一、机遇1.市场扩大金融开放可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金融业的竞争力。

外资的进入不仅使市场更加国际化,还可带来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2.金融创新金融开放可以促进金融创新,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

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带来更加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激发本土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投资渠道多样化金融开放可以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拓宽投资渠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投资者对海外资产的需求不断增加,金融开放将为他们提供更多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

二、挑战1.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开放可能会带来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

外资的进入可能会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和冲击,国内金融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2.金融机构竞争金融开放将加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国内金融机构面临来自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利率和汇率风险金融开放可能导致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对国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产生风险影响。

国内金融机构需要有应对利率和汇率风险的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减少风险对业务的冲击。

三、应对挑战1.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增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能力。

要建立起科学、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

2.加强金融机构竞争力加大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创新能力,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抓住金融开放带来的机遇。

3.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应加强风险管理,确定合理的风险承受能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汇率和利率风险的监控,采取相应的风险对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开放下我国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挑战二、资本开放和资本管制的比较(1)资本管制的主要原因及利弊分析资本管制是对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交易和相关的汇兑的管制。

其有效性取决于资本管制服务的目标,而不同国家的资本管制情况也依赖于具体的国内金融环境。

总的来说实行资本管制是因为一国不具备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康的金融体系、有效的监管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国力。

从长期看,资本管制并不会成为一种大趋势,资本的相对开放对一国或是世界经济都是有益的。

在资本管制下运行的经济,最核心的问题是资金流动性的问题。

倘若本国没有大量资金作支撑,那么国内经济很难有持续健康的发展,这对一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20XX年这场金融危机,也让我们看到了资本管制是应对危机的一道有效的“防火墙”。

资本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力的抑制了“热钱”的流入与流出,能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资本开放的内容及利弊分析资本开放是不对资本跨国交易进行限制或对其采取可能会影响其交易成本的相关措施。

这里有几点值得强调,第一:资本帐户开放不仅应当取消“汇兑和支付”方面的限制,还应当包括取消对“交易”本身的限制;第二:资本帐户开放不仅应取消针对资本流动的限制,还应该包括取消对任何可能对资本交易成本影响的相关措施,例如“交易税收和补贴”;第三,资本帐户开放包括单一汇率或非歧视性汇率安排的要求,但不一定要求实行自由市场汇率,因为不能排除“硬盯住安排”或货币局的安排,如阿根廷和我国香港的做法。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要不要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某种形式的监管与控制,成了很多人争论的问题。

一般而言,资本流动性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当私人资本得以自由地跨境流动以寻求最佳投资机会时,它们可被导向依据国际标准衡量最具生产率的领域。

多元化和更有效率的资本流动,对于促进全球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对于促进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对于提过国际经济参与者的防范风险能力,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资本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多边贸易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吸引资金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通过金融资源保证一国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自由化,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在国内传播;有利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有利于我国金融部门效率的改善和提高。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从资本开放中收益。

与此同时,实现资本开放和货币可兑换乃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将加速各国货币可兑换和资本开放的进程,可加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但是资本开放也将国家暴露于外部的动荡之中,畏怯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

首先,国际资本会因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化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即存在外汇风险。

从宏观上看,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资本流动状况,改变一国经常项目状况,影响一国货币当局外汇储备的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最终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国内就业及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从微观上看,通过汇率的不正常波动,加大企业成本和收益核算的难度,从而影响企业的涉外业务;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从而造成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其次,资本开放对流入国的银行体系也有影响。

在前面的阐述中我们了解到,实际上资本开放主要还是流入到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以当国际资本流入时,有相当一部分是首先流入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的。

最直接的是时商业银行的规模得以扩大,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对这些资本的运用使得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发生变化。

例如,银行负债的增加往往是有外国资金的借入导致的;国际资本的流入使商业银行增加的资金,大部分变成了国内贷款,对私人部门的证劵投资也有影响。

由于资本开放会使高流动性的投机资本在一国经济情况发生不利转变时,它们会以很快的速度撤出。

这样一来对一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危害可能是灾难性的,表现在:对一国的外债清偿能力和国家信用等级水平的影响;导致市场信心崩溃,从而引起更多的资本撤出,造成当事国金融市场的极度混乱;导致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当事国货币汇率巨幅波动,造成当事国货币贬值的压力。

当然资本开放也存在这利率风险,总的来说就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使借贷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历史回顾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关于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和《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改革了信贷管理体制,开始运用再贷款调节银行总的流动性,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并制定了较高的存款准备率。

货币政策的初衷是控制信贷规模,但由于贷款规模管理的软约束及各地的投资热,货币供应量事实上是失控的,客观上对当年的经济,特别是物价构成了影响。

针对上述形势,1985年人民银行开始紧缩银根,经济增速逐月回落。

但“一刀切”的信贷规模管理模式使一些正常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1986年初经济出现了“滑坡”现象,国务院要求人民银行实行区别对待的松动的货币政策。

尽管1988年初人民银行明确提出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金融工作方针,但在各地加快经济增长的投资扩张的压力下,紧缩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反而变成为扩张的货币政策。

结果是信贷和货币供应量超常增长,引起物价轮番上涨,出现了商品抢购、银行挤提现象。

当年9月,央行再次实行严厉的紧缩政策,采取了控制信贷规模、提高利率等10多项措施。

由于持续紧缩,1989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GDP仅增长4%.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市场销售疲软。

央行不得不在1990和1991连续两年再次实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信贷规模,降低利率,注资清理三角债。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各地兴起开发区热,尽管人民银行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加强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但各地投资迅猛,控制贷款规模的难度非常大。

1993年央行开始实行反通货膨胀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为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下半年又不得不再次放松。

全年货币供应量仍然保持了35%以上的增长速度,零售物价指数跃升为13%,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度惊人,达62%。

1992至1993年货币供应量连续两年增长30%以上,为1994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

1994年,货币供应量增势得到遏止,但由于前两年货币政策的滞后作用,当年零售物价指数达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最高,超过了21%。

随后的1995~1996年,央行连续两年实行反通货膨胀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了治理通胀的力度。

央行先后两次上调利率、两次下调利率;向专业银行发行融资券,以抽紧专业银行的银根;调整信贷结构;开始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增强。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及前几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国民经济实际上从1997年开始进入了通货紧缩阶段。

相应地,从1997年下半年起一直到20XX年,人民银行实际上实行的是反通货紧缩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20XX年,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银根的措施:取消贷款限额控制;灵活运用再贷款手段,增强商业银行资金供应能力,对资不抵债金融机构注入资金;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和再贴现率;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开办教育储蓄和助学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开办消费信贷业务,刺激消费需求;推行储蓄实名制;扩大银行间市场参与主体;放宽住房消费贷款条件;等等。

这些措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金融环境,效果基本是积极的。

尽管我国零售物价指数一度出现负增长,但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相比,连续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仍然是世界奇迹。

20XX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

在反通货紧缩的同时,20XX 年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注意到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适当采取了一些紧缩银根的措施:为对冲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调高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于6月下发了121号文件,对房地产信贷进行了风险提示,对开发商贷款、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等制定了比较原则性的限制措施。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

综合来看,应该说我国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通过对历年货币政策的回顾,不难发现,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不断提高。

但央行在松紧度的把握上、在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上,特别是运用什么工具、何时运用、运用到什么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改进。

此外,央行制定运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我国实行资本项目开放的基本条件事实上,资本开放应以具体国情而定,一般来说资本开放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健康的宏观经济。

这就包括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二、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首先,资本账户开放增加了国内居民获得国外信贷支持的渠道,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必须面对来自外国银行的竞争;其次,资本账户开放后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往往引起大规模的资本流出入,而金融压抑环境下的利率管制,必然造成资金价格信号的失真,从而引起资本的异常流动,冲击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均衡;再次,在实行利率管制和直接信贷控制的情况下,不能形成正常的资金配置机制,无法保证资金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第三、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当资本大规模流入或流出时,汇率的相应变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逆向调节作用,从而阻止资本的进一步流入或流出。

第四、相对充足的外汇储备。

伴随着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将日益提高,相对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较好地应付各种冲击,从而减轻国际收支调节压力。

第五、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就我国而言,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最主要的措施为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资本账户逐步开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微观经济主体更具灵活性和强大的市场应变能力,其中尤其以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最为重要。

五、资本开放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影响(1)我国货币供给量受影响当大量国外资本流入我国时,外汇市场的外汇供应增加。

加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因此人民币也就面临升值的困境。

中央银行为平稳本币汇率只能通过抛售本币来吸纳过多的外汇供给,但这么一来会导致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和货币供给的增加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在封闭的经济环境下是一个可以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只能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状况、进出口状况和资本流动状况。

伴随着资本开放而来的是我国居民对外币的需求量增加以及外国资本的涌入。

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所占的比例越大,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就越强,于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就会随之降低,从而导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

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使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受到很大的限制。

假设,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时,美国会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即增加美元供应量,也增大了我国外汇市场上美元的供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