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年级上册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古诗两首(类文)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古诗两首 人教新课标
5、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6、交流不懂的地方。
7、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
A、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B、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古诗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苏轼所写的其它诗词。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第4页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能从诗句的描述中想象所描述的美丽景色。
自主、合作、探究:
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2、借助拼音,朗读《望天门山》,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交流诗句的含义。
6、交流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
A、默写《望天门山》:
第2页课题21、古诗两首课时第二课时
B、我还知道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将自己收集到的李白所写的古诗背诵给父母或同学听。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第3页
画派。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沉鱼落雁”其中“沉鱼”就是讲的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预习任务:
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作、探究:
1、借助拼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古诗两首》导学案设计
(3)课件出示资料。
4.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1.流利地背诵《寻隐者不遇》。
2.齐读课题。
3.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
袁枚:清代诗人,字子才。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知县。他的诗主张抒写性情,倡导“性灵说”,多数诗篇抒发闲情逸致。主要作品有《所见》《山行杂咏》《湖上杂诗》等。
4.学生读诗,注意“骑、振、蝉”等字的字音,记住字形。
2.根据预习交流。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来还俗。与孟郊齐名,他的诗,以清奇凄苦而著名,诗风清淡朴素。主要作品有《题李凝幽居》《枕上吟》等。
1.贾岛是我国______代诗人,字______,______人。主要作品《题李凝幽居》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意欲捕鸣蝉()A.需要。B.心想。C.将要。
2.寻隐者不遇()A.遇到,碰到。B.机会。C.对待,款待。
3.云深不知处()A.居住。B.存在。C.地方。
二、加上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奇____()单____()辰____()采____()约____()
三、课文传真。
1.《寻隐者不遇》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全诗只有二十个字,却有丰富的内容。诗人巧妙地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藏问于答。诗中童子回答诗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两首
主备人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时间:5分钟)
合
作
探
究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碧口小学教学导学案
科目
语文
班级
执教人
课题
21、古诗两首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能体验诗人的感情,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望天门山》
学案
导案
自
主
学
习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时间:5分钟)
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同桌互相背。
2、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自由练背
(时间:10分钟)
达标检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_21_古诗两首_导学案
三年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导学案授课时间:2014、12、02 授课教师:曹艳红学习目标:1、会写4个生字,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学习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 天门山)。
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二、检查自学1、第一步:(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2、检查生字,注音并组词。
断------()楚------()三、课内导学第一步:(1)先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地方不明白?在借助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
(2)互相交流,把你看懂的和同学说一说,哪句不明白提出来,大家议一议。
(3)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
第一句: ------------------------------------------------。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结合画面讲述。
第二步:(1)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交流第三步(1)补充资料,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四、课堂检测我会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天门中断楚江开()A、断开B、断绝C、戒除D、判断两岸青山相对出()A、跟“进”相对 B来到 C、往外拿 D、耸出板书设计:楚江开望天门山碧水回雄奇、秀丽青山出孤帆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2个生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两首》这篇课文,能够体会古诗文的简洁和高雅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能够表达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3.能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什么是押韵、什么是平仄等。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古诗文的美,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古诗文的一些基本知识;2.难点: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押韵和平仄,以及如何掌握这些基本技巧。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讨论的方式。
首先,老师通过展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诗词,引导学生自由联想,感受诗词的美,并通过互相交流了解诗词中韵律和意境的区别。
接着,老师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诵课文《古诗两首》。
最后,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诗词创作,通过小组合作实践相互探讨和交流。
教学过程及安排第一课时1.老师通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诗词的比较,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自我畅想。
2.通过师生互动探讨,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欣赏、品读一下。
3.进一步介绍古诗文的特点,如可以写景、叙事、抒情等,主旨要表达美好的思想和感情。
带领学生一起研读《古诗两首》这篇课文,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和理解其中的意境、韵律等。
4.让学生分组,小组合作,共同编写一首小诗,并通过小组展示和互相交流学习。
第二课时1.老师对前一次课堂上学生们的小组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押韵、平仄等。
2.带领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学会句子中的押韵和平仄,并且理解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
3.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进一步深入理解诗词创作中韵律和意境的组合。
课后作业1.自选两首喜爱的古诗文进行背诵,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分享自己的收获;2.完成一份课堂笔记,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二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的:★认识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的:★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词语或句子。 3、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 的重要内容。 4、蜜蜂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这说明了什么? 4、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2. 忆:
独: 异: 每: 逢: 茱萸: 3、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4、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夜书所见》
1.读诗文,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2. 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 说说感受。 3. 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4. 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写景部分。 5. 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6. 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7. 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 8.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5、自由想象填空。(20分)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说:“
。”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说:“
。”
七、达标检测结果评价 八、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人签名: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三年级 主备人
13花钟
备课组修 改意见
学习目标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 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 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
人教三年级上册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古诗两首(教案)
三、细 读感 悟,领 悟诗情( 用 时:20 分钟)
1.学生 读古诗,思 考:此时你 的脑海里出 现了一幅什 么样的画 面?作者看 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 么?*
2.引导 学生感悟诗 情:假如你 就是这个背 井离乡、独 自在外的诗 人,看到眼 前的情景, 你会产生怎 样的心情? *
3.教师 出示三、四 句。引导学 生思考:哪 些是作者想 到的?为什 么会想到这 些?*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搜集关于王维的资料,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 容。(学生)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1.板书 课题,质 疑:从古诗 的题目中你 了解到什 么?* 2.引 导学生交 流:九月九 日是什么节 日?*
3.引导 学生交流课 前搜集的作 者资料。
1.指导 学生朗读古 诗。*
2.提出 阅读要求: 把读不懂的 地方画下 来,采用借 助课下注释 及查阅资料 等方法解决 问题,无法 解决的可以 提出来。*
4.引导 学生感悟写 法。*
5.引导 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古 诗,体会诗 人表达的情 感。
1.小组 讨论老师提 出的问题, 交流画面内 容。*
2.小组 推荐一人描 述画面。 * 3.学生交 流感受。*
4.学生 带着自己的 感受齐读第 一、二句。 *
5.自由 读第三、四 句,用字解 的方式理解 诗句。*
11.题目中的“忆”是 什么意思?( )*
12.重阳节还叫 节。
13.解释下面诗句中的 加点词语。*
(1)独在异乡为异 客。�( )(2)每逢 佳节倍思亲。( )
14.这首诗写了什么时 间,谁在什么地方的什么 事,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三、夯 实基 础,指 导写作 (用 时:10 分钟)
说出诗 意。*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详案-最新教学文档
第3单元9 古诗两首教学详案设计说明古诗的学习要“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在“意、境、情”的世界中深化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
本课设计突出朗读的指导,情境的创设,如秋天图片的欣赏、感悟,在上课伊始就将学生带入了一种情境,在诗句的品味中注重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尤其是借助资料理解这一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而对于诗情的感悟采用抓住诗中具体词句的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忆家乡,念家乡的深厚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难点:通过诵读,品悟诗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表达思乡之情的音乐。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夜书所见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景色的一些图片。
学生欣赏谈感受。
2.出示课题:秋天是美丽的,也是悲凉的,总是能引起无限的愁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直观引入,感受秋天,同时用语言渗透本诗的感情基调,为学习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介绍背景,理解诗题1.结合课下查阅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本诗的背景资料,同学互相补充。
2.再看题目,如何理解?理解:“书”“所见”,再连起来完整说说诗题的意思。
(书:写。
所见:看到的)设计意图:交流了解诗人的资料及故事创作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作好铺垫。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能为后面的理解诗句意思起到铺垫的作用。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习生字。
(1)出示“促”。
指生读字音(强调平舌音),组词,教师介绍字理帮助学生识记。
(2)出示“深”。
指生读(强调翘舌音),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组多个词,说一句话。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 2 古诗两首(导学案)
2.古诗两首故称春风为东风。
(7)“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2.按自学要求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你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万紫千红的源头是什么?(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中都知道有春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出示完整的两首诗,引导比较共同之处。
2.引导学生歌颂“春天”。
1.讨论两首诗放在同一篇课文内的原因。
(都是赞美春天的诗。
)2.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思考:万紫千红的春天是谁送来的?如果你是春光中的一份子,有什么话对春风说?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写下来。
板书设计《咏柳》教学片段以读代讲,品悟诗意。
(教学重点)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准确。
现在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读不懂,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学情)师: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怎么理解?(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师:大家看“妆”字里有个“女”字,女子最喜欢什么呢?生:穿花裙子。
生:我妈妈爱描眉、涂口红。
生:我知道了。
“妆”是打扮,化妆的意思。
师:你说得真好。
这首诗是说春天里柳树打扮得很美,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生:碧玉。
师:好,谁愿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高高的一棵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师:(问其他同学)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吗?生:我觉得春天里不是一棵柳树发芽,有好多棵哪!师:对,这里的“一”不是指的数量“一”,同学们看这里(边用手指着自己边说)今天老师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掌握两首古诗的背诵。
3.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涵和美。
二、教学内容1.课文:《静夜思》、《登鹳雀楼》。
2.韵律和意境分析。
3.古诗背诵。
三、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2.韵律和意境的分析。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师生一起欣赏古诗的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句传递的情感。
2.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和特点。
第二步:课文学习1.学习《静夜思》。
–师生一起朗读《静夜思》,感受其中的静谧和思索。
–分析诗句的意义,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
–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组,找出其中的押韵和对仗。
–引导学生背诵诗句,注意语音语调。
2.学习《登鹳雀楼》。
–师生一起朗读《登鹳雀楼》,感受其中的豪迈和壮美。
–分析诗句的意义,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
–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组,找出其中的押韵和对仗。
–引导学生背诵诗句,注意语音语调。
第三步:诗歌欣赏1.师生共同欣赏两首古诗的音乐朗诵,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2.通过欣赏诗歌的赏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涵和美。
第四步:巩固练习1.分组背诵《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用优美的语音表达出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之间互相朗诵,并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朗读表达等。
2.学生背诵准确度和语音表达的流利程度。
3.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六、教学资源1.课本:《三年级语文上册》。
2.录音或音频设备。
七、教学反思通过设计这节古诗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古诗,提高自己的语音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通过对古诗的分析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这个教学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1、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西湖景色的课件或图片资料。
学案
导案
自
主
学
习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时间:5分钟)
合பைடு நூலகம்
作
探
究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4、背诵古诗。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时间:10分钟)
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时间:10分钟)
2、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3、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重点指导:潋滟liànyàn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时间:5分钟)
展示交流
解疑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碧口小学教学导学案
科目
语文
班级
执教人
课题
21、古诗两首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学习内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三年级上学期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夜书所见》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认读多音字“挑”,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诗文的主要意思。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关字词等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培养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营造诗境。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要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图,在这幅图中,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说说。
指名回答。
师:我们的同学观察得真仔细。
在南宋的时候呀,有位大诗人——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夜晚,他外出散步,见到了我们这幅图上的情景,可他竟只用了短短的几十个字便把这幅画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文,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
2.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诗《所见》,回顾一下,“所见”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所看到的。
)3.师:至于这个“书”字,我们先来给它组组词。
(看书)“看书”中的“书”字是“书本”的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它是不是这个意思?再齐读课题一次。
4.想想,他和“所见”连接,这个“书”字还有什么意思?谁说?指名回答(书写)。
5.师:对,“书写”的意思,这就叫做一词多义,现在我们能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了吗?6.先请一生回答,然后全班齐讲。
7.师: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现在请大家自由地将这首诗读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结合拼音、注释把字读准,第二遍要把诗句读通。
8.请一生读。
(指导多音字“挑”)。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流畅,很通顺,但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如果你能把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来,就一定能把诗读得更好听。
现在请同学们听范读,画出诗歌节奏。
9.学生练读、齐读。
三、抓住字眼,感悟诗意。
1.“夜书所见”,作者写的都是自己所看到的景物,那他都看到了一些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诗文,把他看到的景物划出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小编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
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
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_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播放西湖景色课件。
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2.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1)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语文
课时
一课时
备课、执教教师
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重点难点
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重点:
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难点:
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前准备
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第一次导学设计二次修改导Fra bibliotek导激文趣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读一读
知文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1.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
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做一做
增文气
小组比赛背诵古诗
个人比赛背诵古诗
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熟悉程度、背诵情况。
板
书
设
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促织一灯明
听: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课
后
反
思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有意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