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试卷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试卷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试卷(100分钟12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A.弘.扬(hónɡ)笞挞.(dà)脑髓.(suǐ) 残羹.冷炙(ɡēnɡ)B.自诩.(xǔ) 弑.君(shì)保镳.(biāo) 礼尚.往来(shànɡ)C.漩.涡(xuán) 国粹.(cuì)禄蠹.(dù) 故弄玄.虚(xián)D.孱.头(chàn) 摩.登(mó)针灸.(jiǔ) 波澜.壮阔(lán)2.选出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斓珊嘹亮安逸食不果腹B.驰聘攫住犀利无动于衷C.舞弊回溯譬如运筹帷幄D.针砭判逆缜密出神入化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

B.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

C.换言之,它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

D.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全面启动,各科教材也纷纷改头换面,数种理念先进、编排科学的新版教材已经与广大师生见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能否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________;第三类,________。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过关检测 粤教版选修4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过关检测 粤教版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二)(说明: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慰藉.(jiè)木讷.(nà)改弦.更张(xián) 毗.邻而居(pí) B.颤.栗(chàn) 果脯.(fǔ)探本溯.源(sù) 疾风劲.草(jìnɡ) C.蛊.惑(ɡǔ) 胡诌.(zhōu)鞭辟.入里(pì) 纤.尘不染(xiān) D.脚踝.(huái) 讣.告(fù)揠.苗助长(yà) 牟.取暴利(mù)解析:选C。

A.“讷”读nè;B.“颤”读zhàn;D.“牟”读móu。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街上车流如洪水,各种“紧急拆迁,疯狂甩卖”令我厌恶,振聋发聩的街边音乐令我烦躁,我发现我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心情糟糕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

于是我迅速回到学校,走进了图书馆,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才是宁静的世界,没有了粗俗、躁动、狂热,只有呼之欲出的书法作品、伟人画像和那浩如烟海的书籍。

徜徉其中,含英咀华,我才真正体会到学海无涯,也真正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意境。

A.振聋发聩B.三月不知肉味C.呼之欲出D.浩如烟海解析:选D。

A.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用在此句对象不合。

B.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美妙,用在此句属望文生义。

C.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与书法作品搭配不当。

D.浩如烟海:广大繁多犹如大海。

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刑事犯罪仍处于高发期,因为社会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社会治安形势比较复杂的缘故,很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犯罪。

粤教版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doc

粤教版必修4:单元质量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就有至为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流入朝鲜占主要方面。

我国原有“箕子去国”的故事,说周武王灭殷商后,殷王族箕子不愿事周,率领五千族人避居朝鲜,随同带去了诗书礼乐、医巫阴阳的学识和百工技艺。

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最初传入朝鲜。

这段广为流传的旧事不免带有传说的色彩,但是,中朝两国人民早有交往却是事实。

中国战国时代,天下纷乱,干戈四起,近在朝鲜侧旁的燕赵之地有许多人为避战祸,经由辽东半岛或山东半岛浮海到朝鲜,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秦汉之际,两国也有密切的往来。

中国的金属生产工具,包括先进的铁器很早就流入了朝鲜。

稍后,中国铜镜、漆器和兵器等也传入朝鲜。

两国在古代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十分相似。

朝鲜古来崇尚儒学,不少人能背诵《诗经》《春秋》,熟知《周易》。

人名、地名取自《周易》卦名和十二地支的很多。

风俗习惯也有许多地方与我国相同,衣袖宽大的朝鲜服装至今犹保存着中国古代的遗风。

在朝鲜三国时期,中国文化仍不断地传播,特别是在发展经学、儒学、佛教三个方面,使朝鲜当时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深受影响。

高句丽在大学里讲授中国经史,百济和新罗也先后有了儒学教育,公元372年,前秦苻坚遣使护送名僧顺道带佛像、经书赴高句丽,这是佛教最早从中国正式传入朝鲜。

佛教传播后更促进了文化交流,中国南北朝的文明大量输出到邻邦,同时也汲取了朝鲜文化的精华。

百济输送到南朝的手工艺品做工精致,朝鲜的歌舞音乐在南北朝时期已传到中国,高句丽乐在隋唐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初,长安城中居住着许多朝鲜音乐家和舞蹈家,对中国乐、舞的发展颇有贡献。

当新罗统一朝鲜后,将王号、年号都改用了汉文。

它倾慕唐代文明昌盛,竭力仿效,于是向中国派出了遣唐使和留学生,政制和服饰都参照唐朝,这样,朝鲜的衣冠文物制度完全同于中国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73020137】A.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受、享用)B.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交谈) 去.以六月息者也(不变)C.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凡再.变矣(再次)D.虽趣.舍万殊(通“趋”,取向)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解析】B项,去,离去,离开;C项,再,两次;D项,怒,奋力。

【答案】 A2.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且以汝之.有身也B.汝其.善抚之方其.破荆州C.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枪榆枋而.止D.挟飞仙以.遨游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项,其:语气副词,一定,千万/人称代词,他,代指曹操。

C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D项,以:连词,相当于“来”/介词,因为。

【答案】 A3.对下列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73020138】①《齐谐》者,志怪者也②之二虫又何知③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④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⑤月出于东山之上⑥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⑦吾与并肩携手⑧而今安在哉A.①⑧/②④/③⑥/⑤⑦B.①③/⑥⑧/④⑤/②⑦C.①④/②⑧/③⑤/⑥⑦D.①⑥/②③/⑤⑧/④⑦【解析】①④判断句/②⑧宾语前置句/③⑤状语后置句/⑥⑦省略句。

【答案】 C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朝歌.夜弦.③舞.幽壑之潜蛟④顺流而东.也⑤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⑥东犬西.吠⑦而后乃今将图南.⑧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A.①⑥⑦/②④⑧/③⑤B.①③⑧/②④⑥/⑤⑦C.①⑥⑧/②④⑦/③⑤D.⑤⑥⑧/①④⑦/②③【解析】①⑥⑧名词作状语/②④⑦名词活用作动词/③⑤动词的使动用法。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doc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doc

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理解(5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

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

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

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

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

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O 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

粤教版语文必修4:第2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2

粤教版语文必修4:第2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2

单元综合测评(二)(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欣赏中外精彩的绘画,可以举出它们很多优点,潇洒自然常常是它们共同的长处。

画师选择某种素材入画,可以经过十分严格的选择,____①____体现于画幅上,____②____往往十分自然。

卓越的画师,____③____敢于画壮丽雄伟的山川,气象万千的远景,____④____敢画平常的静物,画嬉戏的小孩,画断脚的螃蟹,画蛀孔的蔬菜……____⑤____一经他选中入画,也就涉笔成趣,给人一番自然的美感。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分析准确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①前后的句子是转折关系,排除A、C两项。

④和⑤之间是递进关系,排除B项。

故选D项。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高铁世界第一”绝不是我们自吹自擂....,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应该为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②改革的红利大家都期待,但改革不会一挥而就....,保持耐心也是对改革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改革,为改革献计出力。

③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协作,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④在很多学校,虽没有公开的“重点班”与“普通班”、“快班”与“慢班”,但实际上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⑤“低龄留学”到底有没有价值,确实要因人而异,既不能盲目跟风,只把留学当出路;也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井底之蛙。

⑥昆曲集合了众多审美元素:儒雅的念白,悠长的唱腔,飘逸的舞蹈,唯美的服饰,加之精美的舞台布景,真是美轮美奂....。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自吹自擂:自我吹嘘。

前面能加否定词“不”修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单元检测卷(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孱.头(chàn)旋.风(xuàn)玄.虚(xuán) 残羹冷炙.(zhì)B.发酵.(jiào) 罗绮.(qǐ)咀嚼.(jué) 意味隽.永(juàn)C.回溯.(sù) 滂.沱(pánɡ)戏谑.(xuè) 相形见绌.(chù)D.中.伤(zhōnɡ) 惶遽.(jù)焙.茗(bèi) 如坐针毡.(zhān)答案 B解析A项“孱”读càn。

C项“滂”读pānɡ。

D项“中”读zhònɡ。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法制电视教育报告会在礼堂里举行。

当看到腐败官员在公开场合冠冕堂皇地呼吁清正廉洁,背后却贪婪地收受别人的财物的画面时,大家恨得咬牙切齿;当播放到市委书记与腐败堕落的老同学分道扬镳的抉择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当看到身患重病的老检察官身先士卒,勇敢地走在反腐最前线的场景时,大家更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这次会议让与会者心中涌动着波澜壮阔的激情,更加坚定了他们执政为民的信念。

A.冠冕堂皇B.分道扬镳C.身先士卒D.波澜壮阔答案 D解析用错对象。

“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B.对我来说,关于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C.鲁迅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高昂的斗志,手握一支“金不换”,写了许多富有激情的作品。

D.经过剧组全体成员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

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

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

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 000多年。

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

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

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

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

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学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

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

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

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

可见学术的发达往往和思想家荟萃的场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言之,书院是宋明以来儒学发达的制度上的保障。

政府对于书院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是很清楚的,因此有数次毁灭书院的纪录。

也因此作为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得以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它继续不断更新,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

我们对东林书院和它所代表的实践精神的神往,无非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理想。

唯其独立而有尊严,唯其尊严而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书院在各地发展的过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不断地和地方既有文化产生交流。

【推荐下载】高二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粤教版)

【推荐下载】高二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粤教版)

[键入文字]
高二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粤教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准备了高二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
 A. 蹩进(bié) 拗开(yòu) 咂摸(zā)庠(xiáng)序
 B. 打烊(yàng) 敌忾(kǎi)穿凿(zháo) 庇护(bì)
 C. 惫懒(bèi) 冷炙(jiǔ)角色(jiǎo)窈窕(tiǎo)
 D. 迤逦(lǐ)偏裨(pí) 饿殍(piǎo)谂知(shě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和消费时尚。

 (2)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1。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质量检测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质量检测 粤教版必修4

单元质量检测(二) 议论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诸子百家中,庄子的文章淋漓尽致....、纵横捭阖,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文人的心灵慰藉,如《逍遥游》等。

②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

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③《西游记》这部小说,看起来荒谬绝伦....,细究起来却处处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

④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进行指责是无可厚非....的。

⑤执信中学的荷塘,紧邻文化走廊与奉恩堂,又有垂柳、桂花、木棉围绕,人文情怀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也称得上是别具一格....。

⑥高三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坚持”二字,假如有人不能坚持到底,就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悲剧。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解析:选C ①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不合语境。

②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符合语境。

③荒谬绝伦: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

不合语境。

④无可厚非: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不合语境。

⑤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格调。

符合语境。

⑥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

符合语境。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昨日,吴敏霞/施廷懋在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跳水比赛中夺冠。

这也是中国代表团获得的第二枚金牌,吴敏霞成为首位在奥运跳水比赛中获得5枚金牌的运动员。

B.“两会”召开期间,部分媒体和网络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的说法。

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C.《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把登记资料查询人限定在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法复制、查询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登记资料。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二)过关检测粤教必修4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二)过关检测粤教必修4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二)过关检测粤教必修4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二)过关检测粤教必修4(说明:本试卷共24小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央浼./分娩溺..爱/匿.名剽.窃/虚无缥.缈B.栖.息/攲.侧契.约/楔.子潜.力/扭转乾.坤C.倩.影/天堑俏..皮/峭.拔怯.弱/扶老挈.幼D.钟磬./磐.石诺.言/偌.大朔.方/追本溯.源解析:选D。

D项,分别读qìnɡ/pán,nuò/ruò,shuò/sù;A项,分别读měi/miǎn,nì,piāo;B项分别读qī,qì/xiē,qián;C项,分别读qiàn,qiào,q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阿育王塔用泡钉将银鎏金皮铆接在木质内托的表面,塔身上的精美图案由当时的工匠在鎏金蒙皮上锻制而成,如此精密复杂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B.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的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C.近几年来,某市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大幅增加,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削足适履....,以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解析:选A。

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可用“志在必得〞;C项,僧多粥少:比喻供不应求,难以分配,此处应改为“供大于求〞;D项,削足适履:指脚大鞋小,为了穿上鞋而把脚削去一块,比喻无原则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条件生搬硬套,这里误用作了褒义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印尼火山学家斯万蒂卡认为,默拉皮火山可能在长时期内多次小规模喷发。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粤教版必修4

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匮.(kuì)乏销蚀.(shí)虐.待(nüè)匪.夷所思(fēi)B.钥.匙(yuè) 败露.(lù)凸.显(tū) 前仆.后继(pū)C.烙.印(lào) 着.(zhuó)意欺侮.(wǔ) 令人咋.舌(zé)D.档.次(dànɡ) 皈.依(ɡuī)竹笋.(xǔn) 不敢问津.(jīn)解析:A项,“匪”应读“fěi”,B项,“钥”应读“yào”,D项,“笋”应读“sǔn”。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渊源潜规则政通人合艰苦奋斗B.阖家敲门砖一视同仁捉襟见肘C.消耗交会处眼花瞭乱相形见绌D.协调中秋节礼上往来竞豪奢华解析:A项,合—和;C项,瞭—缭;D项,上—尚。

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________。

②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________。

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③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________,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A.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熟视无睹B.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熟视无睹C.熟视无睹习焉不察习以为常D.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习焉不察解析: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觉得很平常。

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模块综合检测卷二.doc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模块综合检测卷二.doc

模块综合检测卷(二)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评价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

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

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

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

”正是此意。

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

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

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

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

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

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

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 000多年。

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

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

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

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

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学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

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

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

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

可见学术的发达往往和思想家荟萃的场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言之,书院是宋明以来儒学发达的制度上的保障。

政府对于书院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是很清楚的,因此有数次毁灭书院的纪录。

也因此作为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得以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它继续不断更新,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

我们对东林书院和它所代表的实践精神的神往,无非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理想。

唯其独立而有尊严,唯其尊严而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书院在各地发展的过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不断地和地方既有文化产生交流。

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

先此当然有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但中国疆土自元以来,扩张得特别快,再加上外族入主中国,所以在整合各种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过程里,教育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

总之,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

从宋元以来,替中国维持它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命脉的实在是这种文化上的弹性和教育、思想上的包容性。

书院至少在充分官学化以前是这种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朱汉民李弘祺主编《中国书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制度如果能维持长久,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贡献,持续了1 000多年的书院教育,其贡献也一定不会小。

B.私人创办家族学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政治等影响外,还跟教育自身的衰落不振有一定的关系。

C.在传统中国,公私分别并不清楚,私人教学,至少起始于孔子,但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却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

D.书院作为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在发扬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解析:C项的原文表述是:“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

”可知,不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而是“唐代以前没有的事”。

答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书院也是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荟萃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宋明以来儒家学术的发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B.西方中古学术的发展历程,不同于中国的形式,而是从大学到“学院”,到了启蒙时代,很多新思想则来自沙龙。

C.官方的打压,致使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

D.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早在宋代以前就出现,从宋代开始,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这有力地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整合。

解析:D项原文表述是:“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

”可见,“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的表述有误。

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院机构和书院制度,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私人教学的现象则远比书院机构出现得早。

B.中国古代的私人教育,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在体制、规模和功用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官学色彩。

C.作为官学教育的辅助,书院慢慢发展出特立独行的性格,能代表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思想,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D.在舍弃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书院教育依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并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成为中国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解析:D项的原文表述“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可见书院教育并不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

答案: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苏七块冯骥才①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

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

苏大夫有个格色①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

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

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圆?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

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

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圆给了他。

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

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

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

”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

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

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

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

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注:①格色:方言。

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情节曲折。

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当地的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生,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油然对之萌生敬佩之情。

D.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解析:B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

”分析错误,从全文来看,首先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其次结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

答案:B5.“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请结合句子含意和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苏大夫他心里是愿意帮助张四的,但他立的规矩不能动。

(表面义)②苏七块表面上面对弱小的“冷酷”,不过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善良,这是他的无奈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

(深层义)③民国初年是一个没有“规矩”的时代。

苏七块要在没有规矩的社会里生存下去,就必须立下他的“格色的规矩”。

(背景义,时代义)6.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医术奇。

侧面写苏七块的医术高超,“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正面写了他高超的医术水平,“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之快,手法之精,简直让外行人看到瞠目结舌的程度。

②外形奇。

先是远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接着近景“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最后又来个特写“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把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活脱脱刻画了出来。

③看病规矩奇。

故事交代他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

因此得了个挨贬的绰号“苏七块”。

④为人处世奇。

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一分钱的便宜没占到,从中可以看出苏七块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