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_8

合集下载

人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8.贵州布依族扎染》教案

人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8.贵州布依族扎染》教案
(1)PPT:展示布依族文化、扎染作品、基本步骤等图片和文字资料,辅助讲解。
(2)视频:播放布依族扎染技艺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了解扎染过程,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如美术教育平台、在线图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案设计素材和灵感。
(4)实物展示:准备布依族扎染作品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贵州布依族扎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衣服上的独特图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布依族扎染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手工艺制作,如剪纸、编织等,具备一定的手工技能和审美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布依族扎染,既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又能拓宽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此外,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扎染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用性。
核心素养目标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布依族扎染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扎染技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针对以上分析,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五年级创新手工活动教案

五年级创新手工活动教案

五年级创新手工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创新元素的手工作品。

-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2. 活动准备- 材料:纸张、彩泥、木头、塑料等多样化的创作材料。

- 工具: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手工制作工具。

- 环境:安全、整洁、富有创造力的手工操作空间。

3. 活动过程3.1 导入-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 方式:通过展示优秀的手工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创作主题。

3.2 讲解与示范- 内容:介绍本次活动的创作主题,讲解安全操作规范,示范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 目的:确保学生明确活动要求和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

3.3 创作实践- 分组:学生成小组进行合作创作,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分工。

- 创作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 引导学生学会资源共享,利用小组成员的不同特长。

- 时间安排:确保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

3.4 展示与交流- 展示方式:学生将作品放置在指定区域,并准备简短的介绍。

- 交流内容: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制作过程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 评价标准:创造力、技巧运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4. 活动延伸- 校内展览:将学生的作品在校内进行展览,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进行手工创作,分享学习的乐趣。

5. 安全与卫生- 安全:强调使用工具和材料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使用剪刀时小心手指,避免吞食小零件等。

- 卫生:制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垃圾。

6. 活动反思- 教师应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定期对活动内容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反思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生的参与度如何等,以便于下次活动的改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奇思妙想|人美版(2023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奇思妙想|人美版(2023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奇思妙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奇思妙想|人美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奇思妙想|人美版(2023秋)》涉及的教材内容为“奇思妙想”章节。具体内容包括:
1.想象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生活场景,运用联想、比喻等方法,激发创意思维。
2.创意绘画: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具有奇思妙想的画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创意思维的方法和基本绘画元素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问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奇思妙想相关的艺术创作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创作实验。这个实验将演示如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创作一幅画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奇思妙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奇妙的现象或有趣的想法?”比如,看到云朵形状像一只动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奇思妙想的奥秘。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学反思对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 奇思妙想 ▏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 奇思妙想 ▏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奇思妙想▏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艺术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主题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奇思妙想”的含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2. 技巧学习: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创作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实践创作:学生根据主题,运用所学的技巧,独立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想象力有效地转化为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奇思妙想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主题讲解:详细讲解“奇思妙想”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并发挥想象力。

3. 技巧学习: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讲解并示范一些基本的美术创作技巧。

4. 实践创作:学生根据主题,运用所学的技巧,独立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主题:奇思妙想2. 关键词:想象力、创意、美术创作、技巧3. 板书结构:总分结构,先总体介绍主题,再详细讲解关键词。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所学,独立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同时要运用所学的美术创作技巧。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想象力和美术创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此教案共2000字左右,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共八部分内容的要求。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7--16页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掌握一般方法,学会用常见的几种形式表达。

2.经过多次的求解经历过程,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自己;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也是自己。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常用方法及常用的几种书写表达形式教学难点:完整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答】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4×9=36 25×40=100032×7=224【解答题】18的因数有哪些?10是哪些数的倍数?(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教学:(1)你还能找出18的因数码?并说出你的找法(要板书)。

(2)小比赛。

看谁既快又能完整地把30和36所有因数找出来(基础练习)?(3)分享冠军经验(介绍方法)。

(4)咱们再来一次寻找32和48的所有因数的比赛(基础练习)?(5)请你试着把18所有找出的因数表述出来。

(如果学生能用常见的两种表达最好;如果不能需要教师的引导)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有(有可能是乱的):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6)通过眼看,自我感觉调整这些因数最好按序排列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有(按大小顺序):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7)做基础练习第2题【小结】1.寻找的方法2.能否找全?(1)让学生自己尝试找(2)有没有发什么问题?如何解决?(3)如何表达?(4)找出3和5的倍数【小结】1.寻找的方法2.能否找全?(三)巩固练习(10题)【基础练习】1.用尽快的速度找出30、36、32和48的所有因数?2.填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关系进行体积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换算体积单位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体积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换算表、实物模型、体积单位卡片。

2.学具:学生体积换算表、实物模型、体积单位卡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明有一块长方体的橡皮泥,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请计算这块橡皮泥的体积。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换算体积单位,观察并记录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体积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还有哪些单位之间也有进率,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第8课 声音图像变文字 泰山版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第8课 声音图像变文字  泰山版
教学目标
能用软件将声音转化为文字;能用软件将图像中的文字转化为文本;归纳两种文本转化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体会声音识别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用搜狗输入法将声音转换为文字;使用AI开放平台中的文字识别功能,将图片转化为文本。
教学难点
归纳两种文本转化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体会声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
问题发现与探究指导法、角色扮演法、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前准备
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室、素材图片、导学案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第一环节
情景导入
一、生活情景
昨天晚上大强给我发来了一段求助视频,大家一起来看看他这次又遇到了什么难题(设计意图: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思考。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计算机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某些智能技术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设想。
三、角色扮演,初步体验智能技术
1、角色扮演游戏
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角色扮演游戏,我来扮演使用计算机的人,同学们扮演计算机。现在我发现了一段不能复制的文字,刚才大家给出的办法是,照着这段文字打下来,对应过来就是我可以把这段文字誊抄下来,然后交给计算机。
接下来我们一起演一演另外两种方法,大家看看对应到计算机中应该是如何实现的。
第一种方法,请各位同学低头,将我读的文字写到导学案上。
第二种方法,请各位同学抬头,将我展示的文字写到导学案上。
2、总结填空
第一种方法是将听到的———(声音)转化成文字,对应人工智能中的——(声音识别)技术。第二种方法是将看到的——(图像)转化成文字,对应人工智能中的——(图像文字识别)技术。(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扮演计算机,加深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

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8课《奇思妙想》教案 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8课《奇思妙想》教案 人美版
奇思妙想
课 题
五年级《奇思妙想》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奇思妙想组合的艺术价值:创造性、视觉合理性和视觉享受。
(2)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求自然、生动、且富有幽默和内涵。
2、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中掌握创意的来源
(2)在合作探讨中,感受不同奇思妙想的创意思维碰撞
了解并掌握奇思妙想的概念和方法,学习组合法和添加法这两个设计手法,掌握基本创意方法。
学生欣赏图片,进一步巩固“巧妙与合理”的运用
跟随老师进入情景,根据汉堡包的馅这一外形进行创意更换。
1、小组谈论,探究更换的合理性和巧妙性;
2、小组总结,归纳出最巧妙的一种或者几种创意思维。
3、小组长代表本组进行归纳发言。
2、学生投票:
选出自己认为最有创意的作品,并奖励一张小五角星贴在作品上。
3、优秀作品的作者讲解作品创意。
学生大胆创想,让自己进入教学情景。
小组讨论,开始发散性地进行奇思妙想。
学生体验并欣赏创意图片。
学生思考,开始带着创意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欣赏图片,体会与众不同的创意方式。
听故事,由一个成功而巧妙的设计了解和体会创意思维的来源,体会巧妙结合的方法,更体会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是多么的有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大胆想像,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能与同学合作探讨,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 学 重 点
物体组合要自然、生动、创意。
教 学 难 点
有意义的主题性组合和内涵。
教 学 模 式
情景教学法、谈话法、对比法、练习法等
教 学 课 数
1课时
教师活动

第8课:奇思妙想-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8课:奇思妙想-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8课:奇思妙想-人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教授以下内容:1.了解线条构成表现形式2.掌握用线条表现万物的方法3.发挥想象力4.体验创意的乐趣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熟练掌握线条的构成形式和线条表现方法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4.让学生体验到创意带来的乐趣三、教学重点1.了解线条的表现形式2.掌握用线条表现物品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自己构思画面2.让学生克服对“不按套路出牌”想象力的恐惧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用板书或者PPT演示画线条的方法2.引导法:老师让学生自己构思画面,然后提供建议和指导3.演练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线条,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和给出意见六、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好黑板、彩笔或者幻灯片等教学工具2.学生需要准备A4纸和笔七、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这些事物的线条构成。

2. 引入话题引入课程主题,并提问学生,如果自己能够构思出有趣的画面,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快乐。

3. 线条构成的表现形式教师应该演示出线条的构成形式,例如:点线、实线、虚线、粗细线条等,并且解释每种线条的表现特点。

4. 用线条表现任何事物教师应该通过演示示范,在板书上画出常见的物品,并让学生通过模仿来掌握线条表现的方法。

5. 创意奇思妙想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创造自己想象出的画面,并向其他同学展示和分享。

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鼓励他们敢于用不同的线条表现方法来展现自己的创新思想。

6. 作品评价让学生相互间展示自己创作的画面,并互相给出建议和意见,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八、教学总结本课程通过教授线条的构成形式和线条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创作自己的画作中,享受到创意的乐趣。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习作八《漫画的启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习作编排体现学生学习过程指导"是部编版教材习作编写的一个重要特点,文本从“写什么”“怎样写"和“怎样改”三个部分对习作做出要求,训练目标指向明确,整个编排体例既可以作为教师“教"的抓手,也可以作为学生“学”的方法提示。

在“怎样写"的问题上通过三个层次,即观察——思考——撰写三步,每一步详细具体引导操作方法,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脚手架,让“怎么教”和“怎么学"和谐统一。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

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二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

漫画是用图画表达的另一种“风趣与幽默”的“语言"。

读懂漫画,引发思考,写出启示,和“感受风趣的语言”这一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同时,难度更大,不仅要能读懂漫画的图意,写清楚漫画的内容,还要将自己的观点有序有法地表达出来。

教材安排了华君武的两幅漫画,第一幅漫画《待株乘凉》嘲讽了那些不想付出劳动,一心只等着坐享其成的人。

第二幅漫画《待业啄木鸟》反映出人类对大自然破坏严重,对树木滥砍滥伐,没有底线向大自然索取的现象。

两幅漫画都是传统的讽刺型漫画。

所以,我们习作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讽刺漫画的特点,学习如何观察漫画;第二个重点是如何准确、清楚、生动地描述漫画内容;第三个重点是如何清楚准确地写出启示。

学习目标:1.了解漫画的特点,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漫画,能借助漫画中的文字等领悟漫画表达的深层含义,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

2.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清楚获得的启示。

3.尝试用新鲜有趣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1.了解漫画的特点,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漫画,能借助漫画中的文字等领悟漫画表达的深层含义,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8、我为绿树唱赞歌-通用版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8、我为绿树唱赞歌-通用版

八、我为绿树唱赞歌一.活动目标“树”在给校园带来生命力的同时,更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这得天独厚的校本资源成为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有效载体。

本活动根据三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 紧密围绕“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观察、表演、手工制作、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认识树、创作树、赞美树……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1.收集树的图片、资料,以及树对人类的贡献。

2.通过调查,了解学校、社区、家附近种植着哪些树。

3.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等途径,了解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寻找赞美树的文章、诗歌、歌曲等。

三、活动过程:(一)、主题活动一:“树与人类”1.课前收集树的图片、资料,以及树对人类的贡献。

2.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树,树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人类有哪些不爱护树的行为?有没有因为这些行为自尝了苦果?(二)主题活动二:“和树交朋友”1.参观绿色校园,认识校园中的树。

2.让学生和树“亲密接触”,观察树的特点,比较树的树干、树枝、树叶……3.通过去图书馆、上网、实地拍摄等途径收集各种树的图片和资料,了解树的特性、生长环境等。

4.展示各小组办的有关树木的小报和一棵自己画的树。

(三)主题活动三:树叶实验室1.课上互相欣赏同学收集的树叶。

2.各自为收集来的树叶分类。

3.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对树叶加工、再利用(可制作树叶书签、树叶贴画、树叶标本……)4.讨论保存树叶的方法(四)主题活动四:诗之树寻找赞美树的文章、诗歌、歌曲, 将它们编排成歌舞、诗朗诵等形式,举行“诗之树”音乐会。

四、活动汇报:通过四个阶段的准备,再搞一次综合性的活动汇报,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绿化、美化环境的决心。

1、播放《好大一棵树》音影文件在歌声中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每组派代表介绍树对人类的好处。

3、诗朗诵。

4、展示学生作品——有关树的画和小报5、独唱:《树叶对根的思念》6、欣赏学生制作的树叶书签、树叶标本。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活动的定义和意义;2.掌握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

教师:大家知道科技活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科技活动是指利用科学和技术知识,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它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探索科技活动的世界吧!2. 讲解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 (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并逐一进行讲解。

教师:在进行科技活动之前,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

首先是明确问题,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是研究,收集有关问题的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是设计,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是测试,验证方案是否有效。

第五是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是总结,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 进行科技活动实践 (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实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或手工制作活动。

教师: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讲解的步骤,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科技活动实践。

可以是制作一个小发明、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进行一个小实验。

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实践。

4. 学生展示和分享 (10分钟)学生完成科技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讲解自己的成果和经验。

教师:请各位同学依次展示自己的科技活动成果,并介绍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依次展示和分享。

5. 总结和反思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意义。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漫画的启示》习作指导教学目标1、运用“仔细观察、展开联想、联系生活、思考含义"的方法观察漫画,读懂漫画。

2、借助标题或提示语,联系生活,思考漫画的含义,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点运用方法,读懂漫画。

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思考漫画的含义,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图画引入,了解漫画1.出示图片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猜一猜。

这些都是什么画呢?大家仔细看看,漫画跟其它的画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汇报)2.漫画是有别于其它类型的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

3.那本次习作,让我们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板书:漫画的启示)【设计意图:展示搜集的不同风格的画,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享受,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比漫画与其它的画有什么不同,引出漫画的概念,让学生对漫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自主梳理,明确要求咱们该怎么写好漫画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116页读一读习作导语,看看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1.谁来说说你的发现?2.指名回答。

3.PPT出示:概括出来的习作要求。

齐读。

(1)先观察,看看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

(2)再思考,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

(3)后撰写,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自己的思考。

(4)写完后,交流评价,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铺垫。

】三、指导方法,读懂漫画1.观察漫画,理解画面。

无论是什么的漫画,我们第一步都得仔细观察。

这是漫画家华君武的一幅漫画—《等着乘凉》。

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画家都画了些什么。

观察时要关注细节。

PPT出示《等着乘凉》的漫画,指名汇报观察所得。

【核心素养目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等奖创新教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写清楚漫画的内容。

2.能借助标题和提示语,联系生活,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3.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能够通过漫画发现生活中的趣味和乐趣。

语言应用:学会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思维能力:抓住中心,恰当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审美创造:能理解漫画中蕴含的寓意,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和从中受到的启示。

难点:教学过程一、大脑运动操师:同学们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

请大家按要求做好上课准备。

准备好语文书、写字本和笔。

2.调整坐姿,集中精神。

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对漫画并不陌生。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看漫画猜人物。

来,试试看吧。

我们先来看第一幅漫画。

仔细观察哦。

他有一张正方形的脸,手上拿着篮球。

你猜到这个人物是谁了吗?没错,他就是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

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

这个人物又是谁呢?他有一个非常大的鼻子,看起来是不是很夸张呢?他就是功夫明星成龙。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幅图。

猜猜他是谁?看他的姿势,我们知道,他正准备奔跑。

你们还找到了哪些信息呢?对了,我们还可以看到,画面的左下角有文字提示“一飞冲添”的字样,他的胸前还有“SU”的拼音。

根据这些线索,我们知道了,他就是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9 秒83 的苏炳添。

第四幅图中的人物啊,可有点难度了。

老师给个小提示。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的背景文字。

想到了吗?最近播出的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就有他的身影。

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

你猜对了吗?同学们,漫画是不是很有趣呢?我们常常能够在漫画中看到生活的影子。

新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第8课《挂钩》教案

新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第8课《挂钩》教案

新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第8课《挂钩》教案一. 教材分析《挂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挂钩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挂钩的原理,并能够独立完成挂钩的制作和安装。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学习挂钩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他们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挂钩的制作方法和原理不够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挂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挂钩的制作和安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挂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挂钩的安装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和“实践法”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挂钩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通过学生的实践,掌握挂钩的制作和安装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挂钩的制作材料,如铁丝、塑料管等。

2.准备挂钩的安装工具,如螺丝刀、钳子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挂钩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视频展示挂钩的制作过程,同时讲解挂钩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挂钩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挂钩安装比赛,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挂钩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挂钩的制作方法和安装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制作一个挂钩,并拍照上传,记录制作过程。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40分钟。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在教学《挂钩》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挂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2022年新编)8 二氧化碳 教案

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2022年新编)8 二氧化碳 教案
4,了解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二氧化碳的特点和作用。
2.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知二氧化碳的特点。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烧杯、玻璃杯、玻璃片、集气瓶、锥形瓶、带有橡胶管的瓶塞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我们先来进行一个猜谜小游戏: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
它是
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角,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二氧化碳。
(板书课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制取二氧化碳。
师:要想研究二氧化碳,我们要先把它制取出来。那怎样得到二氧化碳呢?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要把它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很困难。人们在实验中发现,把某些物质放在一起,它们发生反应,就会放出二氧化碳。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生: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特点,可以用来灭火。
生:碳酸饮料里也有二氧化碳。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善于观察生活,知道得真多!老师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播放二氧化碳应用的视频。)
三、拓展活动
师(播放盲目进入封闭时间较长的地害发生事故的相关视频):看完视频,相信大家都为鲜活生命的离去感到愧惜。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为什么地容和地井会有这么大的危险?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安全?请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
(用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师:请同学们按照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024:手指掌控,让学生主动探索科技世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024:手指掌控,让学生主动探索科技世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2:手指掌控,让学生主动探索科技世界!在现代化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了使用科技产品来解决很多的生活问题。

而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会使用各种科技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创设相关的学习任务,来让学生们主动探索科技世界,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来进行语文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产品的基本功能。

2.学习如何运用科技产品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1.科技产品的基本用途和功能。

2.如何运用科技产品进行学习。

3.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科技学习展开的,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们在科技学习中不断发掘。

是教师应当进行足够的科技教育,让学生们对科技有足够的认知。

教材中可以安排相关的学科知识科技知识的知识点,体验科技产品的基本功能,了解科技产品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猜测等等。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科技学习任务,让学生们通过使用科技产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使用笔记本电脑做课堂笔记、运用平板电脑上网搜索资料、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等等。

同时,这些任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让他们不断探索和尝试。

是让学生们彼此间交流自己的科技学习成果,让他们对科技有更深入的探究。

也可以通过科技课外实践,来让学生们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知识点来让学生了解科技产品的基本使用,以及如何在学习中使用科技产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科技产品的使用案例来让学生感受实践中的创新及其应用。

3.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采用探究式学习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获得知识体验。

4.合作学习法:通过让学生们组队完成任务,来让他们协同合作,促进相互学习。

教学手段:1.电子白板:用于展示各种科技产品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新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第8课《挂钩》教案

新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第8课《挂钩》教案

新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第8课《挂钩》教案一. 教材分析《挂钩》是新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挂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说明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挂钩,从而达到学习劳动技能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劳动课的内容他们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细节操作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耐心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挂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独立完成一个挂钩的制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掌握挂钩的制作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挂钩的制作。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挂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如如何使挂钩更牢固、如何设计挂钩的外观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挂钩的制作过程。

2.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挂钩。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制作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挂钩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纸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纸、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东西乱放、找不到的情况?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挂钩。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挂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挂钩的种类和作用。

接着,教师展示一个自己制作的挂钩,并简要介绍制作方法和技巧。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挂钩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挂钩制作后,教师学生相互展示作品,让大家评价哪个挂钩制作得更好,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杨氏之子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简介文言文,导题解题。

1.简介文言文。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2)教师简介文言文: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3.教师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作者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
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1)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学生练读。

(4)比赛朗读: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3.再指名读,齐读。

指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甚”是什么意思?(很,非常。

)“惠”是什么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2.再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但是很聪明。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4.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

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5.指导朗读,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要读出内心对杨氏子的喜爱。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谈话过渡:课文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

你知道是谁吗?(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

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

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

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


3.孔君平见到杨氏子的父亲了吗?(没有。

“父不在”)
4.孔君平发现杨氏子的父亲不在,他是怎么做的?(就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5.从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7.指导朗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摆放,摆设。


2.“为设果”谁为谁设果?(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

)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热情好客,读出对杨氏子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谈话过渡:
师: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

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儿应声答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一读,了解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
3.体会语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
①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学生各抒己见。


②孔君平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


③教师小结: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④谈话过渡:杨氏子是怎么回应孔君平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①自由读一读。

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②对比理解,感悟巧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没有礼貌;第二句委婉回应了对方的问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③理解“应声答曰”。

a.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b.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话的巧妙,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敏捷,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杨氏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赞“聪惠”。

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是什么样的神情?他又会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独立思考、书写。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
五、熟读成诵
1.谈话过渡:课文中,刘义庆用了短短的五句话留给我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一个聪慧、礼貌的杨氏子展现在我们面前。

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小组同学比赛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小组间比赛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