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1.前言1.1 目的1.2 依据1.3 适用范围1.4 主要任务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2.2 教育目标2.3 知识与技能目标2.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课程内容与要求3.1 科学方法与实践3.1.1 观察、实验与分析3.1.2 数据采集与处理3.1.3 模型构建与验证3.2 运动与力3.2.1 物体的运动3.2.2 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 3.2.3 运动与力的关系3.3 能量与能量转化3.3.1 功、能与能量转化3.3.2 功率与机械效率3.3.3 能量转化的例子与应用 3.4 光学3.4.1 光的传播与反射3.4.2 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 3.4.3 光的干涉与衍射3.5 电学3.5.1 电流与电路3.5.2 电阻与电阻器3.5.3 静电与电磁感应3.6 热学3.6.1 热量与温度3.6.2 物质的热膨胀3.6.3 热传导与热辐射4.教学方法4.1 探究教学法4.2 案例教学法4.3 实践教学法4.4 合作学习法4.5 讨论与互动5.课程评价与考核5.1 评价标准5.1.1 知识与技能评价5.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5.2 考核方式与工具5.2.1 平时表现评定5.2.2 作业与实验报告评定5.2.3 考试与测试评定6.拓展资源6.1 实验室设备与器材6.2 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6.3 网络课程平台6.4 教学辅助软件与多媒体资源7.附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所有公民都有接受的基础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一般包括小学与初中教育阶段。
- 物理课程: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运动以及能量转化等方面的内容。
- 课程标准:为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制定的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供学校、教师等教育从事者参考和使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 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 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 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
(2)认识水平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能在具 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认识水平(共11条)
(2)认识水平 (11条)
• 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 2.2.5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
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2.2.9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 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 2.3.5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2.4.2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 3.1.2 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
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 3.1.3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 3.3.1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 3.4.1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 3.5.2 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二、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
后附对照表格
一、课标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
将原有的“初步认识”和“大致了解”等行为动词调 整为“认识”和“了解”,整合了行为动词的种类,以 便明确要求,便于评价。
《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分为三大类: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 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和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1.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 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把内容要求中的认知性目标, 分为“了解”、 “认识”、“理解”三个水平。 (1)了解水平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 、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 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 要求陈述出来。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了解水平。(25条)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规范和要求,是指导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依据。
2011年发布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为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首先,2011年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基本素养包括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为教师在教学中的目标设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文化素养。
其次,2011年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内容的展开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最后,2011年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拓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发布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学习指南。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的总结: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2.课程内容-热学:了解热与温度、热传导、热膨胀和热辐射等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学: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基本原理,认识光学器件的构造和应用。
-电学:了解静电、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路等电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力学:学习运动、力、质量和物体平衡等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了解机械能守恒和牛顿定律等。
3.学科能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等。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思维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解决,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社会责任:强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验证结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以上就是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的总结。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是学生接触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2011年发布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
在知识内容上,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的比重,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在技能要求上,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实验教学、探究性学习、课堂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最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在评价方式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作业考查、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调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完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层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1、前言本文档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标准,旨在指导学校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2.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2.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3.1 物理学科概述3.1.1 物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1.2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分支3.2 运动学3.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2.2 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3.2.3 弹性碰撞和不完全弹性碰撞 3.3 热学3.3.1 温度和热量3.3.2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3.3.3 热力学循环和热机效率3.4 光学3.4.1 光的传播和折射3.4.2 光的反射和成像3.4.3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3.5 电学3.5.1 静电场和电场力3.5.2 电流和电阻3.5.3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3.6 声学3.6.1 声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3.6.2 声音的合成和声强的调节 3.6.3 超声波和音叉的应用3.7 基本实验技能3.7.1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3.7.2 实验设计和实验记录3.7.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4、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传授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4.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4.4 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
5、教学评价与考核5.1 学业水平评价: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等。
5.2 学科能力评价:考察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包括实验报告、问题解答和实际应用等。
初中物理 新课标(2011版)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
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分析与论证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 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 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 1.1.3 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 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 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 1.2.1 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 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 。。。。。。。
一、课标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
(三)适当删减或整合内容条目,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其科学素养综合提升, 本次修改适当删减、整合了一些内容,适当降低 了要求。
一、课标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 (四)适当增加内容,重视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因学习需要,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本次修改适当增加 了个别知识内容。
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 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 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 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 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
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
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 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修订稿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 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 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 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 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生活和自 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4)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
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 的运动中。
2.1 机械运动和力
修订稿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发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物理教学大纲,它对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
该标准的颁布,对于规范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希望能够为物理教学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首先,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在总体目标方面,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本要求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标准将物理课程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五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例如,在力学部分,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热学部分,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热能转化原理、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划分和规定,标准为物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再次,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此外,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最后,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评价,采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进行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201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01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
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完整版)最新_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第一部分前言(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层教育物理课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世界观。
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一、课程性质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
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
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
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
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
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常,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
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裸程内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
这种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教材编者可根据本标准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科学内容中的样例与活动建议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参考,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
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
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由于学生缺少直接经验,因此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三类是和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教学中应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内容要求l.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l.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l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例2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