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原因调查及对策-最新教育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可以解释。

以下将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之一是缺乏自信。

较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存在自卑情绪,觉得自己的观点不够成熟或者怕被同学嘲笑,因此不敢举手发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温暖和谐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展示对学生观点的认可和尊重。

此外,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环境中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学生不爱举手发言还与课堂氛围有关。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讲解,没有提出引导性问题,不鼓励学生的发言,那么学生就难以主动参与讨论。

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思考。

同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也可以利用情境,让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推导出结论。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更有动力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另外,学生不爱举手发言还与班级氛围相关。

如果班级中存在课堂上互相嘲笑、批评、指责的现象,学生很难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教师需要在班级建设中注重培养和谐的班级氛围,强调尊重和包容。

可以通过开展班队活动、班会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

同时,也应该对班级中的不当言语和行为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发言充满信心。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是否举手发言的重要因素。

有些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很少与父母、兄弟姐妹进行讨论和交流,导致在学校课堂上也不擅长与他人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家庭教育的引导。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精选文档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精选文档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课堂发言都是教师应该注意的现象。

学生课堂发言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1]。

然而总结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学一、二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教室里的小手如雨后春笋;三、四年级学生发言比较积极,举手人数减少,发言热情远不如一、二年级;到了小学高年级,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经常出现冷场。

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学生争着回答,高年级学生不爱回答的现象呢?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研究,逐步找到其中原因。

(一)自尊心强,怕被嘲笑和否定。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相比低年级时成熟了一些,他们大多爱面子,自尊心强,怕自己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这是他们不愿接受的事。

还有的学生曾经因为回答问题被同学嘲笑过,被老师否定过,留下了心理阴影,从此课堂上再不敢轻易举手回答。

(二)没有表现欲,不想回答。

有些学生认为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因而不主动回答。

也有些学生因为之前举过很多次手,老师也没让他们回答,于是认为反正老师也不会叫我,久而久之,主动发言兴趣降低,直至不愿回答问题。

(三)基础较差,理解和表达能力弱[2]。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理解题目、思考答案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做到的,特别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实为不易[2]。

(四)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问,甚至不提问,学生即使想发言,也没有机会。

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十分枯燥乏味,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精彩的内容讲解,也没有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时而还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似乎要故意为难学生。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不爱举手发言现象的思考与对策(一)学生要调整消极心理,勇于发言。

1.举手发言是学生自信心的表现,也是锻炼自己的需要。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
近段时间,我发现本班学生跟上学期比较变得不爱举手发言了,课堂上哪怕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就是不举手,课堂出奇的沉闷。

有些很简单的提问也总是那么零星的几个活跃分子举手发言。

有很多学生整节课从来都不主动发言,仅仅“安安静静”地当听众,我很纳闷,课后和其他老师聊了这种现象,老师们也有着这方面的困扰。

这种情况,近些年来在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抽我…..我讲……”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上课总不爱举手发言呢?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导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这些:有家庭的
原因、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因为农村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或亲戚代管,成了“留守儿童”,所以,家庭教育十分缺乏。

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从而造成了孩子内向、孤僻、的性格。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1、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持续增强,自尊心也日趋强烈,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手,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样简单吧,本来能回答的问题不敢举手回答。

2、存有害怕心理。

有的学生怕批评和嘲笑,忧郁自尊心强,面子观点重,本来能回答的问题又怕回答错误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

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

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

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通用版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课堂发言都是教师应该注意的现象。

学生课堂发言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1]。

然而总结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学一、二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教室里的小手如雨后春笋;三、四年级学生发言比较积极,举手人数减少,发言热情远不如一、二年级;到了小学高年级,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经常出现冷场。

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学生争着回答,高年级学生不爱回答的现象呢?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研究,逐步找到其中原因。

(一)自尊心强,怕被嘲笑和否定。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相比低年级时成熟了一些,他们大多爱面子,自尊心强,怕自己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这是他们不愿接受的事。

还有的学生曾经因为回答问题被同学嘲笑过,被老师否定过,留下了心理阴影,从此课堂上再不敢轻易举手回答。

(二)没有表现欲,不想回答。

有些学生认为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因而不主动回答。

也有些学生因为之前举过很多次手,老师也没让他们回答,于是认为反正老师也不会叫我,久而久之,主动发言兴趣降低,直至不愿回答问题。

(三)基础较差,理解和表达能力弱[2]。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理解题目、思考答案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做到的,特别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实为不易[2]。

(四)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问,甚至不提问,学生即使想发言,也没有机会。

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十分枯燥乏味,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精彩的内容讲解,也没有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时而还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似乎要故意为难学生。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不爱举手发言现象的思考与对策(一)学生要调整消极心理,勇于发言。

1.举手发言是学生自信心的表现,也是锻炼自己的需要。

对于“为什么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一点思考

对于“为什么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一点思考

“为什么学生不爱举手”
一直发现班级里一些学生(包括成绩好的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

家长也会经常为此犯难,不管家长在家怎么鼓励,仍是无动于衷。

我想这也不是家长鼓励就能做到的,还是需要老师想办法、想策略、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才行。

于是,我简单分析和总结了学生不爱举手的几点原因:
1、腼腆内向型:因为胆小,害怕老师,害怕答错,害怕被同学嘲笑;
对策: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老师要争取在课下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多表扬。

对于课堂上,回答正确的部分,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2、注意力不能集中型:经常溜号,不能认真专心的听课,没听清老师的问题,没动脑筋思考;
对策:在课上,经常要投其关注的目光,使其意识到老师时刻在注意着他。

只要他一主动回答问题,就立即鼓励表扬。

3、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不管会与不会,都一律不回答;
对策: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评价语言丰富及时到位。

4、接受慢,想也想不明白型
对策:课上,教师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课下,针对弱项让其多加练习。

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慢慢的引导。

5、懒惰型:懒得举手,懒得说话,懒得动。

对策:尽量多关注,不管回答是否正确都要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以后还要继续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在小学高段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课堂发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手段,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不积极,缺乏主动性,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氛围的建设,也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学习成长。

本文将分析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类型分析1. 内向型学生内向型学生通常比较害羞,缺乏自信心,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

他们害怕犯错误,害怕被他人嘲笑或评判,从而选择了保持沉默。

2. 不理解问题型学生有些学生在课堂发言不积极的原因是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没有充分把握住问题的要点。

这使得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感到不自信,害怕回答错误。

3. 缺乏主动性学生这类学生可能是由于久经惯性的被动学习方式养成了逐渐缺乏主动性的习惯。

他们习惯于被老师告知答案或者提问问题,而不是主动地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改善不积极的课堂发言状态。

1. 培养自信心对于内向型学生,建立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和给予积极的反馈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还可以在小组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和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逐渐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帮助理解问题对于不理解问题的学生,教师需要耐心地解释问题的意思和要求,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

在回答问题时,也可采用引导性的问答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合适的答案。

3. 激发主动性针对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设计有趣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发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4. 学生互动与合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自从进入学校以来,我们的老师教导我们需要勇于发言,开阔视野。

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在小学教育中,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并不喜欢举手发言。

事实上,这是存在着某些成因的,同时也需要有对策来引导学生发言,以获得更好的教育。

一、不愿发言的成因1.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积极参与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学们就会变得沉闷且不愿意参与。

2.害怕犯错误部分学生可能害怕犯错误,被老师或同学嘲笑。

在他们进入学习中的某个阶段时,这种心态会变得更常见。

他们担心他们的答案被认为错了或不太正确,因此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3.自信心不足有些孩子可能缺乏自信心,怀疑他们对问题的认识。

他们可能会因感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或者认为没有人会对他们的意见感兴趣而不参与发言。

二、增强小学课堂发言的措施1. 改善课堂氛围学校可通过各种方式改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的上课。

同时,老师可以评选道德模范、乐于助人、学习进步 etc. 等,激励学生们向他们看齐,增强自己的信心。

2. 鼓励犯错误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犯错误并不是坏事,如果一个学生答案是错误的,固然,要纠正。

但教师同样需要表扬学生的勇气,鼓励他们发言,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提高自信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特长,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擅长的部分是有价值的。

同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他们的观点,发现他们特长的这一方面,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并展示自己。

4. 积极参与角色课堂参与角色的问题也非常重要。

学生害怕犯错误,是因为他们认为弥补错误的成本太高。

但是,这并不一定是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分组、配合、激励等方法,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愿意发言的重要性为何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呢?1.能够提高学生的嗓音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概念。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是他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

然而,在小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会对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浅谈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

一、成因分析:1. 社交压力:在小学阶段,孩子正面临着群体互动的挑战。

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被同伴嘲笑或评价自己的发言,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2. 教育方式:有些学校或老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听课能力,忽视了发言能力的培养。

这些学生没有得到鼓励和指导,缺乏信心。

3. 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对发言也没有积极的动力和需求。

没有主动参与的动力,就容易产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情况。

二、对策建议:1.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安全、宽松、平等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特点。

2. 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发言能力。

同时,也要及时赞扬和激励学生的积极表现。

3. 促进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问题,提高他们主动发言的意愿。

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的动力。

例如,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小游戏等。

5. 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听课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发言质量和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总之,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缺乏表达能力或思维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让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年高级学生课堂不愿举手及原因对策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年高级学生课堂不愿举手及原因对策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年高级学生课堂不愿举手及原因对策分析三界小学游华均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小学生心灵的深处是非常渴望获得成功的。

针对我班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表现出学生不愿举手,连最简单的问题都无人回答的现象,这使我陷入了深思,经过认真分析,我总结了一下,原因来自几个方面:一: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1. 成人感增强: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时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学生喜欢把自己看作成人,认为举手发言方式很幼稚,不屑举手。

2. 不会或思路不清晰:学生对问题不会的一般不会举手;思路不清晰的是指对老师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回答问题,所以不举手。

3. 语言组织能力差:对老师所提问题有正确的理解,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怕站起来回答不清楚被别人笑话。

4. 不愿做“出头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举手回答问题对了没多少好处反正是自己会了;答错了可能受老师批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5. 心理素质差:平时交往谈笑自如,但被老师叫起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感到心里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怕丢了自己的面子,也就不举手。

6.求知欲不强:高年级学生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再那么迫切地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了,或者说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已经渐渐淡去了。

二、学生对提的问题不敢兴趣教师方面的提问不够巧妙1、提的问题太深,学生难以理解。

对策:(1)提问时注意层次,复习巩固时提问,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时提问,将求同存异;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

(2)提问要有适度性,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要防止所提问题难度太大,忽视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

要防止所提问题浅,让学生感到无味。

要防止所提问题空,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2、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敢兴趣,不注意听讲,没有思考,无法回答。

对策:对于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的设计是否过于草率。

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原因及其对策

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原因及其对策
围。 二.学 生上 课 不 举 手 发 言 问题
4 . 有 过挫 折 体 验 。 可 能 学 生 哪 次 问 题 答 不 上 来 或 者答 错 了 ,遭 到过 老 师 批 评 、 同 学嘲笑 , 类似 的体验往往让学生不 愿 再举 手 。 内心 存 在 一 定 的 阴影 。 没 有 了再 次 尝 试 的勇 气 , 从 而 变 得 排斥 发 言 甚 至恐 惧 发 言 。
次, 这就 出现了小学生 “ 别 人 举 手 我 不 举 ,很 不 好 意 思 ” ,而 中学 生 “ 别人 不 举 手 我举 , 爱 出风 头 ” 的局 面。 也 就 是 所谓 的“ 不 愿 做 出头 鸟 ”
理解 , 无 法 回答 ; b . 提 出的 问题 目的性 不 明确 , 逻 辑性 不 强 , 学 生 难 以理 解 ;

青 年期 过 渡 的急 剧 变 化 时 期 , 具 有 半儿童、 半 成 人 的特 点 。学 生 喜 欢 把 自己看 作 成 人 , 认 为举 手发 言方 式很 幼 稚 , 从 而 不 屑 于举 手 。 2 . 关 注 同伴 评 价 。 比较 而 言 , 小学 生关 注 的是 老 师 的 评价 , 老 师 在 他们 心 中拥 有 很 高 的 地位 和绝 对 的 权 威 , 老师 尤 其 是 班 主 任 老 师 的评 价 对 他 们 的 影 响很大 ; 而 到了初 中, 同伴 评 价 的
心态 , 受 传 统 思 想 的影 响 , 学 生 一 般认为 , 举 手 回答 问 题 对 了反 正也 没 多 少好 处 ,反 正 是 自 己会 了 ; 反
习期间 , 我 曾对所在学 校( 小 学 和
初中) 的 学 生 上课 举 手情 况 进 行 过
调 查 ,调 查 结 果 不 得 不 使 我 们 思 考: 我 们 的 学 生 为什 么压 制 自身 的 表现需求呢? 怎 么做 才能 让 学 生 毫 无顾 虑 、 自由地 表 现 自我 价值 呢? 学 生上 课 不举 手 发 言 的原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近年来,小学高段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发言不积极的现象,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以及课堂氛围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分析这些不积极的发言类型,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首先,不积极发言的类型之一是沉默不语。

在课堂上,一些学生总是默默无言,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害怕被批评或是缺乏主动表达的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

其次,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赞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第二种类型是发言模棱两可。

这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经常言不及义、含糊其辞,不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意见。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观点受到质疑或被他人批评。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合理的论据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思考。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讨论,激发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

第三种类型是发言功利性强。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往往只追求得到老师的赞扬或同学的表扬,而忽视了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等方式,使他们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提升,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外在的奖励。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探索、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和参与的能力。

最后一种类型是发言无逻辑性。

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常常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之间缺乏连贯性。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训练和指导。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发言的基本要素、提供一些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提高发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发言消极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学生发言消极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学生发言消极的原因及转化策略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总发现学生普遍发言消极。

比较发现,四年级学生在踊跃发言的人数和人均发言次数上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而在不发言的人数上又明显低于高年级。

高年级形成了学生发言消极的怪病,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发言消极的原因1.嘲笑与否定,没勇气回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他们更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不少学生反映,自己也曾发言过好几次,但要么受学生嘲笑,要么被老师手势否定,几次下来,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逐渐失去了举手发言的勇气。

2.惧怕与冷落,没动力回答学生天生胆小、怯懦的性格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学生的惧怕与冷落不仅表现在心理上,还表现在学习内容上,少数学生是因为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而没有兴致发言。

3.思考时间少,来不及回答成年人等候的耐心通常不超过三秒钟,但而当等待的时间增加到三秒以上时,孩子的回答往往更完整甚至带有创造性。

少数学生是因为问题没有想好而没有发言。

原因是这些些学生总觉得老师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太少了,有些问题自己也在独立思考,甚至有了初步的答案,就是速度上慢了一拍。

二、转化策略怎样让小学高年级课堂也“小手如林”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1.晓之以理,培养学生发言品质学生间的嘲笑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发言勇气,这个道理高年级学生都能明白。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发言品质。

这种品质指的是发言者语言礼貌、态度大方,倾听者能虚心地学习和友好地帮助。

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发言品质优秀的标准。

如发言者的发言是给老师和同学听的,声音应该响亮些,说话的速度要适中;同学发言时,每一个人应该认真倾听,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发言者的错误回答得到同学的指正时要道声“谢谢”;发言者的人格受到同学侮辱时,要引导学生对某些事物或看法达成共识,并促成该同学对发言者主动道歉;当学生发言忸怩或小声的时候,师生要以鼓励为主,避免“哎、呀”等埋怨声。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引言在小学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高年级学生不太愿意举手发言。

这种现象的存在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对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一部分:成因分析1. 缺乏自信心很多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

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时,就会害怕犯错或被同学嘲笑,从而不敢举手发言。

2. 害怕出风头有些高年级学生害怕成为“焦点”,不喜欢被其他同学注意到。

这种心理使他们不愿意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以避免引起他人的注意。

3. 学习环境不友好学习环境的不友好也是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一个原因。

如果课堂气氛紧张或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可能会产生顾虑,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4. 缺乏鼓励与认可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鼓励与认可也会导致学生不愿意举手发言。

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才能更有动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第二部分:对策建议1.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放松和自在。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 提供鼓励与认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的发言以鼓励和认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

可以通过赞扬、鼓励或给予额外的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3. 设计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例如问答环节、小组合作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重要性,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可以组织一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结论以上是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的分析。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应该从不同方面进行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并通过鼓励、认可和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与对策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小学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与对策李瑞霞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刘官庄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日照市 276512)摘 要: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不爱举手发言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课堂死气沉沉,尤其在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几乎成了“一言堂”。

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上课不爱举手的原因所在,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探究,找出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付诸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养成上课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课堂发言 原因与对策1 引言学生发言应该包括回答问题、质疑、讨论、对同学的评价等。

课堂发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表看法或想法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

然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不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能和老师形成互动,不能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不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课堂发言现状我对我校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堂发言问卷调查,共计20个小题。

问卷不记班级、姓名,因此学生没有什么顾忌,如实进行了填写。

在统计问卷时发现,在这20个选项中,选择“上课时,不敢或者不想举手发言”一项人数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43%。

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举手发言的人也不多,和其他老师闲聊时,他们也经常说起:“不知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下课生龙活虎,一上课就沉默寡言,充当听众的角色,课堂上总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看来,学生消极发言这一问题的确很普遍,很让人头疼。

3 原因分析3.1 学生方面原因分析3.1.1 心理素质较差由于心理素质较差,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就会感到心里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

这类学生因为怕出丑,也就不愿举手了。

这一类学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并且自尊心很强。

他们最在乎的就是老师对自己的印象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宁可充当听众,决不轻易出手。

3.1.2 表达能力差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思考问题的答案并组织成通顺的语言进行交流,这对于口头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来说,实为不易。

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因素及策略调研报告

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因素及策略调研报告

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因素及策略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愿发言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也使得课堂变得单调乏味。

本调研旨在探讨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因素,并提供相应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因素及相关研究成果。

2.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100名中小学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不愿发言的原因及意愿。

调研结果:1. 学生自信心不足:学生害怕被同学评价、担心发言错误等,导致他们不愿意发言。

2. 性格内向:一些学生天性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不愿发言。

3. 社交压力:学生害怕被同学取笑或嘲笑,担心自己的观点不受欢迎而受到排斥。

4. 语言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语言能力不足而不愿发言,他们担心自己的表达会受到批评。

解决策略: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建立互信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

2. 引导发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减少他们担心被评价的压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和建议,减小发言的压力。

4. 鼓励分享经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经验和见解,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是有价值的。

5. 培养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针对语言能力不足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并鼓励他们发言。

结论: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因素包括自信心不足、性格内向、社交压力和语言能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发言、合作学习、鼓励分享经验和培养语言能力等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发言意愿。

这些策略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近年来,不少小学教师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愿意举手发言的现象,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关注焦点之一。

在小学课堂中,高年级学生纷纷表现出不愿意参与课堂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因此,教师们也应该积极探寻其成因,提供对策,让学生们愿意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学习活动。

一、成因高年级的学生开始逐渐成熟,变得更加理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会更加重视自己的面子,从而消极地参与课堂讨论活动,表现为拒绝举手发言。

另外,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求有所不同,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手段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些学生可能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这样自然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得他们不爱举手发言。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经历,出现了孤僻、内向的学生,或是缺乏自信和焦虑症状,这也会影响到学生们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二、对策1、创造良好氛围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论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还是相互之间的互动,都应该体现出友好、平等的态度。

学生要感受到教师的尊重,相信教师是爱好学生的。

有效地改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

2、注重教学方式为了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老师在教学中的方式也应该加以注意。

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授课,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听、记。

3、注重旁观学生的冷静度、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小组或阵营中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不仅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4、尊重学生个性学生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发挥特长,将学习与兴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精选文档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精选文档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课堂发言都是教师应该注意的现象。

学生课堂发言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1]。

然而总结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学一、二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教室里的小手如雨后春笋;三、四年级学生发言比较积极,举手人数减少,发言热情远不如一、二年级;到了小学高年级,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经常出现冷场。

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学生争着回答,高年级学生不爱回答的现象呢?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研究,逐步找到其中原因。

(一)自尊心强,怕被嘲笑和否定。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相比低年级时成熟了一些,他们大多爱面子,自尊心强,怕自己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这是他们不愿接受的事。

还有的学生曾经因为回答问题被同学嘲笑过,被老师否定过,留下了心理阴影,从此课堂上再不敢轻易举手回答。

(二)没有表现欲,不想回答。

有些学生认为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因而不主动回答。

也有些学生因为之前举过很多次手,老师也没让他们回答,于是认为反正老师也不会叫我,久而久之,主动发言兴趣降低,直至不愿回答问题。

(三)基础较差,理解和表达能力弱[2]。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理解题目、思考答案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做到的,特别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实为不易[2]。

(四)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问,甚至不提问,学生即使想发言,也没有机会。

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十分枯燥乏味,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精彩的内容讲解,也没有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时而还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似乎要故意为难学生。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不爱举手发言现象的思考与对策(一)学生要调整消极心理,勇于发言。

1.举手发言是学生自信心的表现,也是锻炼自己的需要。

关于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现象的一点思考

关于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现象的一点思考

关于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现象的一点思考作为高年级的老师会经常看到一个现象:无论常态课还是精品课,课堂上,学生不主动举手发言,教师怎么启发都不肯举手,即便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也不肯举手发言,出现“冷场”现象,课堂气氛相当低沉。

然而我们却能在低年级的课堂中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一只只举得高高的小手,生怕老师看不见、不叫自己!为什么以前喜欢举手的孩子们变化这么大?作为一名高级教师,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下面结合我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学生喜欢宽松的课堂氛围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们不愿意举手,但他们经常低声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然后让这样的讨论“合法化”,让他们在下面自由地交谈。

他们在这段时间的参与度非常高,因为自由讨论的气氛比举手更轻松,所以更多的人参与,更多的观点,这样才能满足孩子表达和思考的需求。

二、适当调整课堂结构,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班上总有一些孩子积极思考,但拒绝回答问题。

因为他们往往具有积极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缺乏积极表达的热情。

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写作时间,让学生在安静充足的时间里仔细思考,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思考结果,进而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让他们更加自信,不会语无伦次,这不仅提高了说话的质量,也让更多的孩子消除了“丢脸”的恐惧。

三、积极鼓励举手此外,当发现一些学生有回答的愿望,但不敢举手时,此时作为一名教师,他们应该主动要求他回答,鼓励他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对是错,并给予一些鼓励。

渐渐地,课堂气氛会变得轻松,气氛会越来越好。

或者你可以奖励那些经常举手的学生。

以上只是自己在教学中一点体会,一点做法,一点拙见。

因为更喜欢热闹一点的课堂,喜欢孩子们用积极举手的方式表达。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前言: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教师要将教学过程优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但是,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愿举手发言,主动的回答问题,学生的不配合,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知识根本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消极影响。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在小学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够获得教师与同学的肯定,才会在课堂中积极的发言,不关注对错。

但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成长自尊心变强,学习能力平常或较低的学生害怕回答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而优等生不举手是怕被认为出风头,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很少有人举手。

而教师提问的水平不够也是学生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

二、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对策(一)采取鼓励性评价小学生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尊心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是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无论学生回答的问题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的回答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逐渐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解知识,当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回答的人却寥寥无几,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就班级不举手学生的典型代表李依玲进行分析,寻找解决学生不举手问题的对策。

李依玲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教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

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让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不愿举手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原因调查及对策0008-02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

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他们害怕回答得不好或者答错后招来同学笑话、老师批评……而在以下情况下学生会举手:1.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2.多数人举手。

3.自己有十足的把握。

4.问题有趣,富有挑战性。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学生不爱举手恰恰是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引起的,教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
很多学生向笔者反映他们不是不想回答问题,而是害怕回答问题后受到的心理压力。

笔者曾在一位学生的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紧张死了,生怕老师叫到我。

如果答错了的话多丢脸啊!没想到,老师偏偏就叫了我。

站起来后我的心在‘扑通扑通’地狂跳,我努力让自己镇定,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夸奖我说得好。

我坐下来,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来了……”透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时那种复杂的内心感受。

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

我们应当努力营造宽松、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让学生就像在与朋友讨论一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敢于举手回答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

1.热情的鼓励。

于永正老师常常对学生说:“说错了不要紧,说错了要表扬!”“答错了是正常的,答对了是超常的!”我们也应该像于永正老师那样,要善于用激励性语言,告诉学生:即便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只要你大声地说出来,都是好样的!面对学生茫然的表情、欲言又止时,教师可以换一换交谈的用语,变一变说话的语气,耐心、热情地鼓励学生:“勇敢些,大家相信你!”
相信教师如果经常把这样的鼓励话语挂在嘴边,就能消除学生畏惧回答问题的心理。

2.真诚的评价。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教师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评价,并且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应注重从情感上给予真诚的保护。

比如,对于学生的进步、独特的表现应该慷慨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的发言错误则注意启发和引导,而不是否定或蔑视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学生对该生的态度,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认识: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只有观点的不同,没有嘲笑,没有歧视。

教师只有让全体学生都关注回答问题者的内容,形成一种好的评价导向,才能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只有创设轻松、融洽的学习气氛,学生才不会“害怕”,才能轻松自如地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促使课堂上的交流真正互动起来。

二、让提问更具“含金量”
高年级学生为什么不爱举手呢?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从自己的“教”和“提问”来反思这个问题。

1.你以“自我”为中心了吗?这个问题在一些自认为优秀的教师身上恰恰显得更加明显。

因为,在课堂上,教师精彩的话语太多了,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却忽略了学生,使学生只顾听教师说而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

时间长了,学生习惯了认真“听教师讲”,却不习惯表现自己的思想,自然也不爱思考和举手回答问题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与行为定势。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在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个比较好的解决问题思路,即限定每节课教师讲课时间不得多于10分钟,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老师抛出某个问题常常只是为了显示自己不是满堂灌,而是和学生有互动的。

一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只要随便发出一些声音,老师就会忍不住纠正他们,并随口说出既优美又标准的答案。

”――《孩子为何失败》里的这段话反映了很多教师目前的课堂表现现状,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和改进。

2.你精心设计问题了吗?霍特引用了温斯顿?丘吉尔说的话――“老师的提问不是要看你会什么而是要看你不会什么并且公之于众。

老师的问题就像考试一样――是一个陷阱。

”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面对这样的“陷阱”,要使学生愿意跳下去,只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欲望;而那些没有价值、思维含量不高或难度太大的问题,是无法激发起学生回答问题欲望的。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愿意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

3.你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了吗?有时候,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往往在问题提出后就急于要求学生给出答案,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还在思考时因为突然被点名而回答不上来,使课堂呈现出一种紧张、尴尬的气氛,影响了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此,教师在向学生抛出问题后,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有回答问题的时间和勇气。

孩子为何不举手?不是年龄增长“惹的祸”,而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孩子为何不举手?不是年龄增长“惹的祸”,而是我们捆住了他的臂膀。

我们要做到如书中所说的:“相信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一扇成长的门在虚掩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地找到这扇门,然后温柔地将它推开。


(责编黎雪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