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教案 高中语文 鲁人选修 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
高中语文 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 鲁人选修 边城 教案3
《边城》教案1、导入新课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等人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各树一帜,而沈从文的作品也另辟新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一股难得的清新之气。
(1)简介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1917年到1922年,他投身行伍,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边城》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同时也是新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的推荐书目,是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大家沈从文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小说。
以培养学生的四大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探究部编版教材中倡导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结合《边城》人物简单、情节淡化、篇幅适中的特点,我尝试以《边城》作为师生整本书阅读的作品。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阅读小说的方法,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人物分析和概括能力;鉴于《边城》的篇幅较短,所以把阅读任务放到刚开学的两周来完成。
同时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小说优美的文字画卷,尝试以读促写,书写自己故乡的风俗美和人情美;2.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沈从文构建的“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树立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真正走进整本书阅读,并分小组探讨出不同特色的、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在“以学生展示”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展示课上,老师要巧妙的连接起三个小组的展示成果,并且充分调动其他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做到人人阅读,全员参与。
【学习方法】采取“五步法”助推学生整本书阅读。
方法一:阅读指导:圈点精彩段落,批注感悟方法二:阅读思考:在阅读中记录阅读体会,形成自我认知方法三:读书报告:将体会诉诸笔墨,形成读书报告方法四:阅读展示:整合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方法五:读书总结:总结点评学生的阅读情况,适当奖励,激励学生养成读书好习惯。
【课堂类型】阅读展示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文学重镇《边城》,由同学们来亲手揭开她神秘悠长、自然古朴的面纱。
经过上周充分的阅读、交流、拓展资料,我们本节课以同学们为主角,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解读《边城》。
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中国现代小说选读 边城 学案3
《边城》学案学习目标:1.读懂文章,体会沈从文作品的独特语言风格。
2.探究环境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练习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特点和典型意义。
任务一:字词积累1.根据所给信息写出相应的汉字。
为一种不幸所bàn(绊)倒吊jiǎo(脚)楼干zào(燥)狡huá(猾)吹suǒ nà(唢呐)一盒cí bā(糍粑)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洞穴.(xué)泅.(qiú)水擂.(léi)鼓抿.(mǐn)着嘴傩.(nuó)送茶峒.(dòng)棕榈.(lǘ)树拮据.(jiū)怏怏.(yàng)强横.(hèng)气吁吁.(xū)任务二:你对《边城》的语言风格有何印象?请用两三个词或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写在序号后面的横线上。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形成完善的答案。
1.自然流畅2.优美舒展3.明白如话任务三:人物形象分析1.翠翠对二老傩送究竟是什么态度?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来?翠翠喜欢二老。
细节:第四节末尾处翠翠的沉默、第五节到河街去看船主动提起去年的事、听人提到二老抿嘴而笑、想办法打听二老一家人的情况、向爷爷提到青浪滩等等。
2.翠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练的语言,分条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①她是正值妙龄、和爷爷相依为命的边城少女。
②她清纯善良,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
③她心思细腻,有少女的羞涩,也有对爷爷的依恋,所以处于内心的矛盾中。
任务四: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1.从节选部分的内容看,茶峒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请用几个合适的词或短语加以概括。
位置偏远风景优美民风淳朴2.沈从文对“茶峒地方”的描绘,对表现“翠翠”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对茶峒这一边城环境的描绘,提供了主要人物成长的背景,烘托了女主人公的美好形象。
★自选任务:《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写的是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女,在阅读过程中,你在语言解读和内容理解上是否还有没解决的疑惑?如果有,请列在下面,并和组内同学共同研讨。
《边城》的教案教案
《边城》的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 《边城》的基本情况,如作者沈从文、创作背景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边城、翠翠、湘西等。
(3)学生能够初步欣赏和评价《边城》的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 《边城》的基本情况,如作者沈从文、创作背景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边城》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边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边城》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边城》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边城》,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边城》的艺术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探讨 《边城》的艺术特点,如描绘细腻、意境优美等。
(2)《边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探讨 《边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如湘西民俗、民间信仰等。
(3)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和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和影响,如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等。
4.7 边城 教案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 鲁人选修 中国现当代小说(3)
《边城》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一.讲析作业:课后练习二二.分析第二部分:1.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几层?请加以归纳。
提示:两层。
“老船夫做事累了……他就不去惊动她。
”写翠翠梦中听歌摘虎耳草。
“第二天……不告给翠翠一个字。
”写爷爷张冠李戴,事情发生波折。
2.作者安排“梦摘虎耳草”这一情节的用意是什么?提示:一方面可以配合二老“走马路”这一事件,正是因为这个“梦”,翠翠错过了听歌的时机;另一方面翠翠“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又暗示了爱情故事将会无果而终。
3.爷爷“张冠李戴”的前后神情有什么变化?提取:“温和悲悯地笑”——“快乐”——“涎皮”——“脸色那样难看”——“莞尔”;神情的变化体现出他把翠翠许给大老的强烈意愿,及对翠翠的深切关怀。
4.大老为什么要让弟弟先开口?提示:一是他老实厚道,让着弟弟以求公平;二是弟弟唱得比他要好,自己不便启齿。
5.老船夫为什么不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告诉给翠翠“一个字”?作者安排这样的细节有何妙处?提示:老船夫不告诉翠翠是因为害怕她走母亲的老路;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悲剧情节发展的需要。
三.分析第三部分:1.第三部分的有几层意思?请概括之。
提示:有两层意思。
“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自己便也坐到那岩石上了”写爷爷将亲事委婉告诉翠翠。
“月光极其柔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写爷爷月下为翠翠唱歌。
2.爷爷问翠翠选哪一个,翠翠为什么不答?提示:翠翠其实心里是早有所属的,只是在爷爷面前不好意思说出来。
3.翠翠拿芦管出来吹,又吹不好,这是为什么?提示:她一心等着傩送为她唱歌,却等不来,心里乱。
4.翠翠何以要求爷爷唱个歌来听?提示:她的本意是要想知道傩送为她唱过的是什么歌。
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第四单元《边城》课件
• 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惜擦肩而过 1983年沈从文患脑血栓,左身瘫痪。1988年5月 10日心脏病猝发逝世,享年86岁。如果他晚去 世半年,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参读链接:瑞典专家披露中国作家屡 屡错过诺贝尔文学奖原因
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 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 短篇小说 《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 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 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北门城楼,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位于沱江南岸,城墙上有楼两层,古 砖瓦建筑,有八孔炮台。下有城门、城门为木质门板、镶铁板,上铁 钉、上书“壁辉门”。再上方有各种人物和怪兽浮雕,工艺精美,栩 栩如生。城高10米,厚4.5米连接东城楼。气势壮观。城门外是一原 始过渡古桥。这就是我们山乡人所说的跳岩。北门跳岩始建于明嘉 靖三十五年(1556年) 。
刘文典眼中的沈从文:
“傲骨狂徒”刘文典从不把朱自清、沈从文这些用白 话文写作的“才子”放在眼里,他曾说“在西南联大, 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应该拿四百块钱,我应该拿 四十块钱,朱自清可拿四块钱。可我不会给沈从文四毛 钱。沈从文要都当教授,那我是什么?那我岂不成立太 上教授了吗?”
奇人&狂人刘文典 安徽大学首任校长、学潮、蒋介石
• 被郭沫若点名批判,忽成反动作家 1948年郭沫若发表《斥反动文艺》,斥 责他“专写颓废色情”,是“桃红色作 品”,“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 活动着”,“存心不良,意在蛊惑读者, 软化人们的斗争情绪”。还有“左翼” 作家攻击他“为地主阶级歌功颂德”, “粉饰地主阶级恶贯满盈的血腥统 治”……
4.7 边城 教案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 鲁人选修 中国现当代小说(2)
《边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情节,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2、结合作家谈创作的文章和文章的题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3、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诵读,了解小说的情节,概括选文三个部分的内容;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和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1、读书指导法;2、讨论法;3、讲解法;4、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结合作家谈创作的文章和文章的题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难点:合作家谈创作的文章和文章的题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1、学习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大家知道,环境是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环境对表现人物、表达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请大家朗诵几段自己认为写的好的环境描写的语段,说说它们对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参考:第一处,首段“天已快夜了……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第二处,第一部分“翠翠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
”第三处,第三部分“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翠翠的心被吹软了。
”第四处,第一部分“月光如银子……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安睡了。
”第一处,世间万物都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
在成熟的生命中,好像缺了什么,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
她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不能象雀子、草木那样热烈勃发,所以,有点“薄薄的凄凉”。
景物描写衬托了人物的内心。
第二处,翠翠满腔心事,却无人能理解。
看着船上人悠闲安逸的神态,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哭了起来。
景物描写恰当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5篇)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5篇)高中语文边城教案(精选5篇)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要求,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材和文本。
教材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下面给大家分享高中语文边城教案,欢迎阅读!高中语文边城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边城(节选)》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阅读鉴赏第一单元。
本单元设立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单元选取了三篇文章,有情节冲突激烈的小说,环境描写出彩的小说,和人物塑造入木三分的小说。
这些文章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鉴赏和审美价值。
《边城》是一篇散发着魅力的小说,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二、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关于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把握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2、品味作者朴实而清新,流畅而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的散文化的语言。
3、通过交流和讨论,把握对人物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之美,探寻人性之美。
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紧扣课文的有关情节与细节,披文入境,披文入情,通过对具体描写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结论。
培养分析鉴赏能力,养成勾画圈点的习惯。
2、教学难点:品味民俗风情之美,探寻人性之美。
体会作者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展示出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用探究的眼光去发现文章之美。
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三元信息教学,围绕教师、学生、媒体展开互动,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高中语文 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 鲁人选修 边城(第二课时) 教案
《边城》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及小说的主旨。
4、走进作者构建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美。
教学重点:1、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把握翠翠的形象。
3、初步了解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难点;1、通过小说中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重点把握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和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第二节一、《边城》中的人们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明。
开篇写道“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生活环境的太平。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环境的僻远使得边城的人民不关心或者说不用关心他们生活以外的事情,生活得太平、和乐”。
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生活环境的相对隔离,也是民风淳朴的原因。
写端午节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写每到端午,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龙舟竞赛;写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等等——民风淳朴。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极具地域风俗特色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如桃源深处的优美而又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
二、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必也是与这环境相匹配的,这其间有翠翠和她外祖父,有天保和傩送兄弟,有船总顺顺,还有许许多多。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1、翠翠:十分依恋爷爷,两人相依为命,等不到爷爷时内心着急。
“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描写捉鸭人的少去、看龙船人的散去以及落日、银色薄雾、上灯等环境描写表现翠翠内心的焦急;两次想到“假如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对爷爷无比的依赖。
高三语文《边城》课文教案【优秀9篇】
高三语文《边城》课文教案【优秀9篇】1. 课文概述《边城》是国内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边城》这一著名的作品,对高三语文课程中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培养。
2. 教学目标•了解《边城》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其形象特征•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创作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3. 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教案共分9个篇章,每篇章以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主题,包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描写、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作者意图分析等。
每篇章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如阅读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1 第一篇:《边城》的基本情节•目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分析其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3.2 第二篇:人物形象描写与塑造•目标: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其形象特征•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讨论人物的性格与特征,并结合文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3.3 第三篇:情节结构与叙事手法•目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和一些相关的文本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并进行对比和分析。
3.4 第四篇:作者的意图与创作背景•目标: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创作背景•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和相关的文本材料,分析作者创作《边城》的目的和背景,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3.5 第五篇:描写山西边城的特色•目标:了解小说中描写的山西边城的特色•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和有关的地理资料,了解山西边城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和历史背景,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6 第六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目标:分析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与情感表达•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中的爱情描写部分,分析角色之间的情感变化和情节发展,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3.7 第七篇:小说的主题和思想表达•目标: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表达•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小说和相关文本,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并讨论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边城(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边城(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重、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凤凰之子――沈从文(1902――1988)1.湘西少年: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
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希奇。
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
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2、军旅生涯:1917――1922一到第二天,各处团总来见司令供办给养时,同时就用绳子缚来四十三个老实乡下人。
当夜过了一次堂,每人照呈案的罪名询问了几句,各人按罪名轻重先来一顿板子、一顿夹棍。
有二十七个在刑罚中画了供,用墨涂在手掌上取了手模。
第二天,这二十七个乡下人就被簇拥到市外田坪里把头砍了。
(《清乡所见》)文姓秘书的影响:教沈从文看报纸,看辞书,劝导沈好好读书写字3、抒情诗人:《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从文自传》4、被流放的歌者:“一切终得变,从大处看发展,中国行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则无可怀疑。
用笔者求其有意义,有作用,传统写作方式以及对社会态度,实值得严肃认真加以检讨,有所抉择……人近中年,情绪凝固,又或因性情内向,缺少社交适应能力,用笔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统统由一个‘思’字起步,此时却必需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把笔搁下。
这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
”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载《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第1辑)。
中把沈从文定性为“桃红色”作家,并批判道:“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我”在什么地方?寻觅,也无处可以找到。
《边城》教案范文五篇
《边城》教案《边城》教案范文五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城》教案篇11.知识链接(见学案)2.导入新课在现代文学名著里,以“城”为名的有哪些,能举出一些吗?有沈从文的《边城》、钱中书的《围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萧红的《小城三月》、师陀的《苹果园城》为什么这么巧合呢?这个“城”是不是有些意味呢?我们今天学习沈从文的《边城》,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城”?3.整体感知。
读课文,叙述情节明确: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章追述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
第五章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祖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
第六章回到现在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4.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从中选出一个词来概括本文自然风景乃至整个环境的特点明确:“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文中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然后从中选择;为了帮助学生,还可以投影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
5.再读课文,圈点勾画①小说环境包括自然风景、社会风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情),本文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请分别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总结。
(个人勾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明确:风俗方面写了两个节日——端午和过年,重点写了端午节,官员、士兵和百姓一同参加或观赏赛龙舟、捉鸭子,一同在吊脚楼下听唱曲,划拳行酒:其乐融融。
新年也是军民、官民同乐,舞龙、耍狮子、放烟花,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另外有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送给老船夫“一个小红纸包”的钱,而从不要过路人钱的老船夫还必须收下。
最新版-高三语文《边城》课文教案【优秀9篇】
高三语文《边城》课文教案【优秀9篇】高三语文《边城》课文原文篇一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
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鹊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于是胡思乱想:“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
且想像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喃喃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那老船夫不明白她的意思,还以为是翠翠要为他代劳了,就说:“翠翠,等一等,我就回来!”“你不拉回来了吗?”“我就回来!”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
祖父把船拉回来时,见翠翠痴痴地坐在岸边,问她是什么事,翠翠不作声。
4.7 边城 学案(鲁人选修-- 中国现当代小说)
边城学习重点1.记:积累文本中的关键字词,积累关于人性的名言名句。
2.读: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在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写中寄寓的感情,感悟作者通过对人性美的描绘引发的人生思考,学习和掌握心理描写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3.写: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个人物片段。
4.练:赏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一、诵记名言警句有关“人性”的名言1.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却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它们加以认识。
(切斯特菲尔德)2.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
(勃朗宁)3.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4.人的野性无异于橡树林中的各种野兽。
(本·琼森)5.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
(笛福)6.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东西支持,他拥抱别人,就从拥抱中得到了力量。
(蒲柏)7.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沈从文)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他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边城》写的是湘西边城的一个恋爱故事: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祖父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通人性的狗。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比赛,偶然遇到长得相当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少女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此时,当地的团总以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一见翠翠也生出爱慕之心,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与翠翠成婚。
4.7 边城 教案1 高中语文 鲁人选修 中国现当代小说5
边城学习目的:了解小说主旨。
提高学生阅读文段的能力学习重点:1.小说主旨。
2. 学生阅读文段的能力学习难点文章内容理解学习方法阅读、分析、解答学习过程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读《》沈从文先生的名作《》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
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
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
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和“爱”。
[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
“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
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
”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
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
“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
”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
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
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守,寂寞地守着渡船。
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
”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
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可是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高中语文 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 鲁人选修 边城第二课时 教案2
边城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方法:品读法。
在小说中,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天真少女形象。
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思和行动往往给人以一种难以琢磨的感觉。
翠翠作为也不例外,你能否找出几处?明确:(1)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产生出走的念头?(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后来心中又“很觉得悲伤”?(4)在听父母的故事是,翠翠为什么要“间或吁一口气”?(5)翠翠为什么要做那样的梦?为什么平时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轻而易举摘到了?(6)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祖父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7)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1)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
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
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
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
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
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 中国现当代小说 边城 学案2
边城学案【本节要点】1.体会边城的“自然美”“人情美”。
2.探究文章的语言特征。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老鹳.河②蘸.酒③茶峒.④睨.⑤傩.送⑥歇憩.⑦蚱蜢..⑧氽.⑨岨.⑩悖.时⑪棕榈.⑫喧阗.(2)给多音字注音①溜边水溜②帖服请帖碑帖③翘首以待翘尾巴④委曲委蛇⑤扛枪力能扛鼎⑥解决姓解押解2.辨形组词(1)缆揽(2)壤攘(3)绊拌(4)泻泄(5)掂惦(6)涎蜒3.《边城》的内容简介。
在湘西小镇上生活着翠翠和她的爷爷,在一次端午节上,翠翠邂逅了二老,并从此爱上了他。
不想在下一年二老的哥哥大老也爱上了翠翠,第三年。
两兄弟决定向翠翠表白。
大老选择向翠翠提亲,二老按照当地的习俗,给翠翠唱一夜的山歌。
但翠翠喜欢的是二老。
大老知道自己比不过弟弟,于是出走,因意外客死他乡。
二老受到哥哥死去的阴影,同时又受到团总家小姐的青睐,想以碾坊做陪嫁嫁给他,他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在与父亲吵了一架后出走,翠翠的爷爷最终也去世了,只剩翠翠自己在河上渡船,等着二老......【反馈矫正】(5)掂量惦记(6)涎皮赖脸蜿蜒曲折☆课堂探讨☆“自然美”和人性美。
【探究活动】1.找到文章描写风景、风俗、人情的语段,探究体会边城的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
【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文章内容的题目,要找到相应的语段,然后根据语段的内容进行探究,答题时注意对语段的分析,体会语段所体现的内涵。
答题时找准区位,提出关键的句子。
分点作答。
【讨论明确】(1)自然美。
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
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2)风俗美。
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展现了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3)人性美。
翠翠和二老:“是谁?”“是翠翠!”“翠翠又是谁?”“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你在这儿做什么?”“我等我爷爷。
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眼前端午——两年前端午——上一年端午——眼前;采用了插叙,回环往复,衔接得当
学贵有疑,学生自学之后,根据导读提示,提出疑问?
2、导思:教师补充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你注意到这些了吗?)
(1)爷爷对翠翠的爱反映在哪些地方?翠翠对爷爷的爱又反映在哪里?这是一种怎样的爱?
噩耗传来,二佬傩送十分悲痛,不愿再提亲事,离家出走。老船夫见翠翠婚事无望,怅然伤怀,加之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诀别。翠翠依旧守候在渡船上,长年为人摆渡,同时,仍旧有所等待。
3、主要人物关系图
3、导做: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感悟小说: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语言特色
景物描写
展示图片——
3、导做:《边城》题目的具体含义?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学做思二、走进作者,了解湘西
(5)翠翠爱二老,那二老爱翠翠吗?何以见得。
(6)猜想一下,翠翠的爱情结局会是怎样的结局?自作一首诗歌表达。
3、导做:自读课文,用心品味小说中自然、纯朴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谈谈你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
小结:青山绿水风景美
古朴和乐风俗美
纯朴真挚人情美
第二课时赏析文章
学做思一、分析边城的风情美
1、导学: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在于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学做思一:初读课文,走进湘西
1、导学:在现代文学作品里,以“城”为名的有哪些?
沈从文《边城》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之恋》萧红《小城三月》
林海音《城南旧事》
2、导思:为什么这么多作家都喜欢写一座城?这个“城”是不是有些特殊意味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寻其中一座城,探寻沈从文的《边城》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
重点目标
让学生理解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情美、人性美。
难点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小说构筑这样一个环境的深意,也就是对小说主题的把握。
导入示标
1、播放黄磊的歌曲《等等等等》这首歌讲述了一个美丽却有着淡淡哀愁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2、湘西美景图片的播放
目标三导
第一课时
1、导学:作者介绍(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他以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内心刻画
文化内涵
学做思三:初步感悟文章
1、导学:速读课文,分析情节特点(学生讨论回答)
(1)本文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描写与叙述的?每节主要写了哪些事?
围绕端午节;
第三节:第三个端午节,听鼓声,说民俗;
第四节:第一个端午节,两年前,翠翠巧遇二佬傩送;
第五节:第二个端午节,上一年,巧遇大佬天保;
第六节:迎婚送亲渡河,勾起翠翠心思。
课题名称
边城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点:
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学习课文中作者对湘西边城淳朴风情的描写,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沈从文小说的风格,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点:
通过导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把握小说主旨,品味小说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所描绘的湘西边城的淳朴风情和人性美。
2、导思:第四节描写端午节赛龙舟的画面,渲染了喜庆欢快的节日气氛,为下文情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作了有力铺垫,烘托了人物个性,突出表现在哪些具体地方?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2)大老、二老本是想通过对歌比赛来赢得翠翠的爱,那大老为什么还要谦让呢?这又是怎样一种感情?
(3)为什么在一个草木都吐散着热气的夏日黄昏,翠翠却有凄凉感?为什么在安静、闲适的黄昏却心绪不宁,胡思乱想呢?
(4)小说中两次提到了虎耳草,虎耳草长在悬崖上,不可能摘到,为什么在歌声中,翠翠就能摘到虎耳草呢?虎耳草暗示了什么?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2、导思:故事情节介绍(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民国初年,位于湘西山区的偏远小镇-茶峒,有位船总顺顺,颇有名望。他的两个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同时爱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复辙,对她的婚事十分关注。
端午节的夜晚,情窦初开的翠翠邂逅二佬傩送,心中萌发爱慕之情,但在二佬面前却羞于表露。以后在顺顺家又与大佬天保相识。一天,顺顺托杨马兵来向老船夫说媒。老船夫得知大佬喜欢翠翠,不胜欣喜,他试图说服翠翠,翠翠却十分恼怒。当天,王团总也派人到顺顺家为女儿提亲,他愿以一座新碾房作陪嫁,但二佬傩送表示宁要渡船,不要碾房。大佬得知弟弟也爱慕翠翠,郁闷不乐,遂乘船外出经商,不幸落水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