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诊疗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应用(哈尔滨-2)

合集下载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 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
第11页/共38页
视觉诱发电位

P100
第12页/共38页
视觉诱发电位
• 两侧VEP差超过6毫秒可以作为视神经 损伤的敏感证据
第13页/共38页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II I
III
V
IV
III-V波间差
• 评价脑干功能的主要指标是 III-V波间差 延长和V波消失;
第9页/共38页
诱发电位的诊断价值
•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功能 • 定位和定性 (运动、感觉、智能)
第10页/共38页
诱发电位常用检查方法和意义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I~V波) • 体感诱发电位(SEP,P40和N20) • 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 • 运动诱发电位(MEP,电刺激和磁刺激)
第31页/共38页
TMSEEG技术
一种经颅刺 激皮层后再 经颅记录到 脑电活动的 技术
第32页/共38页
TMS-EEG诱发电位
第33页/共38页
3D高精度定位 TMS
红点:颅内皮层刺激 三角:TMS刺激 定位精度4.16 mm
第34页/共38页
第35页/共38页
PN*9EukHwJxVs zuXe&J(-uq%(K0+cg xpK7&-1J) wnv3RE)#wMGtmHHGM&DgQeJsH BM5Vv!rQNbo022roAl KvX#lr cP(N!#6+VWPCdzQ%TFstfnBU-7!$iOFP$p1egD+ vg8m9%OiR Un8jC W$B2U$hBc kbbs&8+ dnJ0q%l8w- wMi3HL6-oY-803fzVpsu7NH WBMjKaNZFd

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

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

临床神经生理学家
常规 EEG、EP 和 IOM 的理论基础学习
IOM技师
接受临床实践培训
未参加 1~2 年的 IOM 专科医生培 训,仍有意愿从事 IOM 临床工作, 初期应有 IOM 专家帮助确定方案, 招聘技术人员,并随时给予协助
通过注册考试进行测试
维持继续教育学分登记, 以保持证书的有效性
中国NM人才培训现状
监测项目分类
体感诱发电位 (SEP)
运动诱发电位 (MEP)
视觉诱发电位 (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BAEP)
监测上行感觉、下行运动神 经传导系统功能,检测视、
听觉通路完整性
诱发电位(EP)
精确定位靶点核团
NM 分类
微电极记录脑 深部核团放电
显示大脑半球皮质 功能
脑电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EG)
监测支配肌肉活动的颅 神经、脊髓神经根丝及
( EEG 表现为爆发–抑制波型或全面性 癫痫样放电提示预后不良)
两侧皮层诱发电位 N20 缺失
(心肺复苏后 1~3 d 或之后刺激正中神经不能
记录到两侧 N20 波形可以准确预测预后不良)
中枢传导时间(CCT)
一、预测预后
心脏骤 停所致 缺氧性 昏迷的 预后
缺血– 缺氧性 昏迷早 期预后
SEP(为单一最 好指标)
我国涉及神经电生理专业的学术组织有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 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及中国抗癫痫协 会。这些学术组织多局限于各自所在的学科领域,不利于其他学科如骨科、 心血管外科、耳鼻喉科、普通外科、妇产科和重症医学专业等领域的神经 电生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所以,成立神经电生理专业学会是一个 发展方向,这样可以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增加专业化人才培养,促进学 科发展,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 床应用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
• 广义肌电图(针电极肌电图、神经传导电图、 反射电图、RNS、单纤维肌电图) • 脑电图(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动态脑 电图、皮层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 诱发电位(体感、视觉、听觉、运动、事件 相关)
肌电图诊断价值
• 周围神经疾病(神经源性)
– 前角病变、根性病变、干性病变、末梢病变
• 新异(Oddball)刺激技术 ,要点是靶刺激 频率要低。按照测试对象的反应状态又分 为“主动反应”和“被动反应”
非靶刺激 靶刺激
…… ……
每次刺激得到的脑电波记录
记忆波-P200
多导新异刺激诱发电位
外源性成份: N1(N100) P2(P200) 内源性成份: N200 亚成份: N2a、 N2b、 MMN P300 亚成份: P3a P3b N400 CNV
• 插入电位:连续的肌纤维持续发放,典型 的病理表现,肌强直电位,群放电位; • 纤颤电位: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失神 经支配的标记;
• 束颤电位:单个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前 角细胞损害的标记;
轻收缩状态——运动单位电位
• 指标:时限,波幅,相数。
• 诊断意义: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
重收缩状态——募集电位
iMEP和iSP的刺激和肌电记录方 法
大脑皮层磁 刺激后的 同侧上肢记录
iMEP诱发阳性者和阴性者 的年龄差异
阳性
阴性
54.1 ± 12.3
年龄 p=
32.8 ± 17.6
0.016
同侧运动诱发电位的特征(1)
这是肢体同侧皮层兴奋性电活动的标志 1 、近端肌肉、伸肌肌肉容易记录到。如第一骨间肌 就比大鱼际肌容易得到,肱三头肌就比肱二头肌容 易。 2 、在磁刺激条件下,正常人仅能在肌收缩状态下才 能够记录到。在 50% 收缩强度时可以得到 70-90% 的阳性率。其 iMEP 比同一肌肉对侧 cMEP 要长 3-17 ms。 3 、在电刺激条件下,正常人可以在肌放松状态下记 录到。阳性率达到 37% 的阳性率。其 iMEP 比同一 肌肉对侧 cMEP 要长 3-8 ms。

神经电生理诊疗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应用(哈尔滨-2)

神经电生理诊疗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应用(哈尔滨-2)
• 治疗后PE: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 肌力无变化,仍然不能行走;双上肢肌力IV ,Hoffman征不明显 ,手势增多。
• 治疗前后进行双侧上、下肢SEP检查。
帕金森综合征rTMS治疗前、后上肢SEP比较
帕金森综合征rTMS治疗前、后下肢SEP比较
类似的研究
• Yip CW(2019)对5例血管性帕金森( Vascular Parksonism)采用步行10米时 间、统一帕金森病量表 (UPDRS)(运 动部分) 等评定rTMS疗效。
P300
• 主动意识参与(控制 加工),对高音作出 计数或按键反应。
• 低概率事件(高音) 诱发P300。
• N1:感觉传入 • N2:信息综合(知觉) • P3a:定向活动 • P3b:认知电位 • 正常P3b波潜伏期
354.18±23.95ms
大脑感觉门控(SG)与SG电位P50
感觉门控的电生理表达(SG-P50)
P13(ms)
N23(ms) P13-N23(ms) P13-N23(μV)
单 侧 11.62±0.99a 19.74±1.30b 8.12±1.66c 双 侧 11.16±0.51a 19.22±1.61b 8.06±1.66c
110.79±61.37
d
111.77±40.98
d
aP<0.05; bP<0.01; cP>0.05; dP>0.05
第二节 经颅磁刺激(TMS)与运动诱发电位(MEP)
• 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
(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示意
(二)MEP左、右半球运动皮层兴奋(MCE) 性检测
1、运动阈值测定: 运动阈值 ↑—— MCE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引言:神经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涉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为了准确诊断和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医生们依靠各种方法进行评估和监测。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非侵入性的技术,通过记录和分析患者大脑和肌肉活动的电信号,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1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定义神经电生理检查(Neurophysiological Testing)是一种通过记录和分析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活动的非侵入性测试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或变化,并提供诊断和治疗决策所需的数据。

1.2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类型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

每种检查方法在评估特定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异常方面都有其独特优势。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2.1 脑电图(EEG)脑电图是一种记录和分析大脑电活动的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检测大脑的电信号。

它可以用于诊断癫痫、睡眠障碍、脑损伤以及其他与大脑活动相关的异常。

例如,在癫痫发作期间,脑电图可以显示异常的放电模式,这对于确诊患者的癫痫类型和选择适当的抗癫痫药物至关重要。

2.2 肌电图(EMG)肌电图是一种记录和分析肌肉活动的方法,通过将细针或表面电极插入到特定肌肉中来测量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

它可用来评估神经-肌肉接触异常、周围神经损伤以及某些运动障碍性疾病。

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肌电图可以检测到异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帮助医生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2.3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NCV)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一种评估周围神经功能和损伤程度的方法。

它通过记录患者皮肤上的电信号来测量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传播的速度。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意义神经精神疾病是一类涉及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疾病,其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在神经精神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一、脑电图(EEG)检查脑电图是一种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头部脑电信号,可以反映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帮助诊断各种神经精神疾病。

在癫痫发作的诊断中,脑电图能够捕捉到癫痫性放电的特征波形和频率,有助于确定癫痫发作的类型和部位。

同时,脑电图还可用于评估睡眠障碍、脑炎和脑瘤等疾病。

二、脑诱发电位(EP)检查脑诱发电位检查通过对特定刺激下神经系统产生的电活动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大脑和各个部位神经传导功能的损害情况。

在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中,脑诱发电位检查可以揭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此外,脑诱发电位还可用于评估听力障碍、视觉障碍和感觉障碍等疾病。

三、肌电图(EMG)检查肌电图检查是一种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来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

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中,肌电图可以检测肌电图波形和肌电波幅异常,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部位。

此外,肌电图还可用于评估神经根损伤、运动神经元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等。

四、脑磁图(MEG)检查脑磁图是一种记录和分析脑磁场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它提供了比脑电图更高空间分辨率的信息。

在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中,脑磁图可以显示大脑神经元活动的时空分布,帮助确定癫痫发作的来源和病灶位置。

此外,脑磁图还可用于研究认知功能、语言障碍和情绪障碍等疾病。

综上所述,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在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能够提供有关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客观信息,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和诊断。

然而,应该注意到,单一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并不能完全确定某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存在或程度,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各种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神经元电生理学研究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神经元电生理学研究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神经元电生理学研究在药理学中的应用神经元电生理学研究是研究神经元在电生理方面的现象和机制的学科。

神经元电生理学的研究对于药理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神经元电生理学在药理学中的应用和前景。

神经元电生理学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神经元电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细胞单元。

神经元中有电势差,这种电势差是由于神经元内部和外部电荷的不平衡造成的。

神经元内部的电势比外部的电势负,这种电势差就称为膜电位。

在刺激神经元时,膜电位会发生变化。

膜电位的变化可能通过化学或物理刺激引起,也可能因为神经元内部代谢的变化而引起。

神经元电生理学到底有什么用呢?神经元电生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神经科学家通过研究神经元电生理来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药理学家可以利用神经元电生理研究药物对神经元的影响,并设计药物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在药理学领域中,研究药物对神经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研究药物对神经元膜电位变化的影响对于了解药物机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神经元电生理学在药物研发方面的应用在药物研发方面,神经元电生理学研究非常重要。

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影响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所以神经元电生理学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非常有力的工具。

例如,研究药物对离子通道的影响,通道的变化对于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药物对离子通道的影响,可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为药物的研发提供指导。

此外,神经元电生理学还可以帮助药物筛选。

当前,药物筛选通常是通过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来实现的。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扰乱神经元膜电位,导致药物效果的不准确。

因此,神经元电生理学可以为药物筛选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方法。

神经元电生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神经元电生理学在临床应用中也非常重要。

例如,已经有许多药物用于治疗癫痫和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这些药物的研发和使用都需要通过神经元电生理学来研究药物的影响。

脑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及其应用

脑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及其应用

脑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及其应用人类的神经系统是由复杂的神经元和突触等神经元元件构成,同时具有区分性、可塑性和规律性。

其中主要的功能单元是神经元。

神经元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通过细胞内外的离子流动和电信号传递来实现这一功能。

因此,研究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神经元的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细胞体包括神经元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树突是向外分枝的突起,类似于树枝,主要作用是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

轴突则是单一的长突起,主要作用是把信息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肌肉细胞中。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的连接处,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场所。

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主要包括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突触电位等。

静息电位是神经元在安静时的基本负偏电位,通常为-70mV左右。

当神经元接受到足够多的受体区域的电刺激时,静息电位会发生改变,引起神经元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导致神经元生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一种具有快速上升和下降阶段的瞬时电位变化,一般时程为1毫秒。

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全或无”,即只有达到一定阈值时,神经元才会产生动作电位;否则,只会产生微小的细小值。

突触电位是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的接触处的电位变化,主要作用是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研究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对于医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中,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被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失眠症、抑郁症、多发性硬化症等。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还可用于分析脑电图,了解大脑的功能活动模式,从而进一步跟踪疾病进程和治疗效果。

在生物学领域中,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被用于探索神经元的功能、神经网络的连接、认知过程等方面。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电生理技术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电生理技术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电生理技术在探索大脑这个神秘而复杂的器官时,电生理技术成为了科学家们手中的一把利剑。

电生理技术就像是打开神经科学大门的钥匙,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神经元之间的通信、大脑的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

电生理技术的核心在于测量和记录生物电活动。

这些电信号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语言,通过解读它们,我们能够揭开大脑运作的神秘面纱。

其中,脑电图(EEG)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电生理技术。

它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来记录大脑的电活动。

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繁忙的城市,神经元们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而脑电图就像是城市上空的监控摄像头,捕捉着这些电信号的波动。

EEG 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诊断癫痫。

癫痫患者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出现异常的同步放电,这些异常的电活动能够通过脑电图清晰地显示出来。

此外,EEG 还被用于研究睡眠、认知过程等。

膜片钳技术则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电生理活动的强大工具。

它能够精确地测量单个离子通道的电流,让我们得以了解神经元细胞膜上微小的电信号变化。

这就好比是拿着放大镜去观察一个微小的零件,能够清晰地看到其细微的运作机制。

通过膜片钳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深入探究离子通道的特性、功能以及它们在神经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这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

另一个重要的电生理技术是细胞内记录。

与膜片钳技术类似,它也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但侧重于测量细胞内的电位变化。

通过将微电极插入神经元内部,我们可以直接获取神经元内部的电信号。

这种技术能够提供关于神经元兴奋性、动作电位产生和传播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电生理技术还常常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例如,与影像学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相结合,可以将电生理活动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区域相对应。

这就像是同时拥有了地图和指南针,让我们在大脑的迷宫中能够更准确地找到方向。

电生理技术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电生理检测是一种通过测量神经系统的电活动来评估神经功能的方法。

在上肢神经损
伤中,电生理检测可用于确定损伤的类型、程度和位置,以及评估神经再生和康复进展。

下面将对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电生理检测可用于确定上肢神经损伤的类型。

根据电生理检测的结果,可以确定是神
经根、神经干、还是神经末梢受损。

通过测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反射阈值,可以确定是
单神经损伤还是多神经损伤。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测预后非常重要。

电生理检测可用于评估神经再生和康复进展。

通过定期进行电生理检测,可以跟踪神
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进展。

传导速度和肌肉电活动的改善可以作为评估神经再生效果和康
复进展的指标。

电生理检测还可以帮助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还可用于指导手术治疗。

通过电生理检测,可以确定是
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的时机。

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电生理检测可以帮助确定神经损伤
的程度和位置,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或神经移植手术。

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非常明显。

它不仅可以确定神经损伤的类型、程度和位置,还可以评估神经再生和康复进展,指导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

电生理检测虽
然可靠且非侵入性,但操作专业性要求高,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由经验丰
富的医生进行解读和分析。

未来,随着电生理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相信其在上肢
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电生理检测是一种通过测量和记录神经系统的电活动来评估神经功能的方法。

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电生理检测可以帮助确定上肢神经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通过测量上肢各个神经的传导速度和敏感度,可以判断神经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程度。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测康复进程非常重要。

电生理检测可以用于评估上肢神经的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电生理检测,可以了解神经的恢复速度和程度。

这有助于调整康复治疗计划,优化康复效果。

电生理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上肢神经损伤后的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通过测量上肢肌肉的电活动,可以判断肌肉的收缩力和协调性是否受到影响。

这对于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和评估康复效果非常有帮助。

电生理检测还可以用于指导手术治疗。

在某些上肢神经损伤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或神经移植手术。

电生理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手术的范围和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电生理检测还可以用于研究上肢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和康复机制。

通过观察和记录神经活动的变化,可以了解神经损伤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为神经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为临床诊断、康复治疗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价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价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通过对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对照观察,从而揭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筛选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方法 1、本研究共68例患者,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针灸二病房和门诊。

2、治疗组:翳风、下关、阳白、四百、迎香、颊车、地仓、运动区下2/5(对侧)、合谷(对侧)、太冲(同侧)。

疏密波刺激,每日治疗30min,针刺治疗6天后休息1天。

对照组:弥可保针500ug,日一次肌注。

两组共观察四周。

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标准、面神经潜伏期测定、面神经波幅测定。

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67.65%。

经x2检验,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两组患者面神经潜伏期测定比较: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潜伏期均低于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组疗后面神经潜伏期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患者面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测定比较: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波幅均高于疗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后面神经波幅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1、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2、电针可以明显缩短面神经潜伏期,提高面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从而证实电针治疗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电针神经电生理检测周围性面瘫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果不积极治疗,会遗留口眼歪斜、面肌痉挛等后遗症,不但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电针具有促进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作用,是一种加速神经再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1]。

因此我们通过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并应用颜面肌电图作为评价标准,证实其临床疗效肯定、操作方便、安全经济,易被患者广泛接受,对临床推广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神经电生理诊疗在精神科急诊中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诊疗在精神科急诊中的应用

二、神经电生理临床诊断、鉴别应用
㈠癔症(转换障碍)与躯体性疾病鉴别
• 有学者发现转换障碍发病阶段SEP和MEP基本缺失, 而症状消失后有重新正常化(Yazici KM,2004),MEP 运动阈值异常(Joachim Liepert,2009)。
• Nadide ( 2008)发现运动性转换障碍上肢SEP的N20、 P25波PL潜伏期为正常范围,但中晚成分波幅显著增 高为巨大SEP,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 示左顶、颞叶低血流灌注;3个月和6个月症状缓解后 SEP波幅逐渐降低,左顶低灌注减轻,但颞叶低血流 灌注持续存在。
神经电生理诊疗在精神科急诊中的应 用
脑梗死偏瘫与转换障碍鉴别
• 患者,女56岁,糖 尿病、高血压病史, 与人争吵后,突发 右侧偏身感觉、运 动障碍。查磁共振 (MRI)显示左侧 内囊后肢小范围梗 死灶。发病一周精 神科以“转换障碍” 收入住院。查体: 患者右下肢病理征 不明显,右侧肢体 深、浅感觉和痛觉 减退。
• 肝肾功损害患者、孕妇怎么办? •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效与ECT相当,
副作用轻微(头痛、头晕、耳鸣等)。
• 2010年rTMS首次被纳入“美国精神病协会” 编制的《抑郁症治疗实用指南(第三版)》。
神经电生理诊疗在精神科急诊中的应 用
三、感觉、运动诱发电位技术应用
• ㈠体感诱发电位(SEP)与定位诊断
神经电生理诊疗在精神科急诊中的应 用
㈣帕金森病(PD)肌震颤与应激相关障碍
• 帕金森病(PD)——静止性震颤,表面肌电图 (EMG)为肢体拮抗肌的交替活动,频率4~6Hz, 与丘脑损害关系密切。
神经电生理诊疗在精神科急诊中的应 用
• 特发性震颤(ET)——姿势及运动混合性震颤, 肌电图为拮抗肌的同步活动,频率为4~11Hz, 少数呈交替性活功。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电生理技术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电生理技术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电生理技术在探索神秘的大脑世界时,电生理技术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神经活动的大门。

神经科学,作为一门旨在揭示大脑工作机制的学科,依赖于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而电生理技术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和有力的工具之一。

电生理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基于神经元在活动时产生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反映了神经元的兴奋、抑制以及信息传递等过程。

通过精确地测量和分析这些电信号,科学家们能够深入了解大脑的功能和神经网络的运作机制。

脑电图(EEG)是电生理技术中较为常见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在头皮表面放置多个电极,来记录大脑整体的电活动。

脑电图的优势在于其非侵入性和相对简便的操作,这使得它在临床诊断和神经科学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诊断癫痫等疾病时,脑电图能够捕捉到异常的脑电放电模式,为医生提供关键的诊断依据。

在研究方面,脑电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在不同认知任务下的激活模式,以及睡眠和觉醒状态下的神经活动变化。

脑磁图(MEG)则是另一种非侵入性的电生理技术。

与脑电图不同,脑磁图测量的是神经元电活动产生的磁场。

由于磁场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较小,脑磁图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大脑活动的源。

这使得它在研究大脑功能区域的定位和神经传导通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而在细胞水平上,膜片钳技术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电生理技术。

它能够直接测量单个离子通道的电流,从而深入了解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通过膜片钳技术,科学家可以研究离子通道的开关机制、电导特性以及药物对离子通道的作用等。

这对于理解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以及神经信号的产生和传导等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电生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例如,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技术来探究感知、注意、记忆和决策等高级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通过记录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电生理信号,他们能够揭示不同脑区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信息处理的动态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1-P50:19.34±10.29μV; S2-P50:7.45±3.98μV; S1/S2=0.43±0.19
正常人与精神分裂症SG-P50比较
精神分裂症左、右半球P50脑磁图研究 (Hirano,2010)
3、抑郁、焦虑和记忆障碍症状与ERP的相关性
• 抑郁症状—— 以记忆障碍为 主(MMN延迟) ; • 焦虑症状—— 以注意障碍为 主(反应行为 学异常); • 抑郁、焦虑障 碍——具有认 知功能障碍 (P3b延迟)。
精神障碍联络会诊与电生理诊疗的必要性 • 临床各学科对躯体性疾病合并精神疾病误 诊失治比例较高,精神障碍与神经系统疾 病关系错综复杂,加剧了误判失治的几率, 综合医院精神障碍联络会诊病人数已呈显 著递增趋势。 • 神经和精神疾病诊治周期较长,诊治的思 维模式仍受传统理念束缚,迫切需要建立 快速的辅助诊断和立竿见影的治疗体系。 • 诱发电位和rTMS理论和技术的推广,不仅 是学术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当今中国社会 和中国临床医学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示意
(二)MEP左、右半球运动皮层兴奋(MCE) 性检测
1、运动阈值测定: 运动阈值 ↑—— MCE ↓
运动阈值 ↓—— MCE ↑
2、皮层静息期(CSP) 测定
CSP可能由GABAA受体(GABAA-R)介导; CSP越长——抑制性越强; CSP越短——抑制性越低;
3、半球内抑制(ICI)和半球内易化性(ICF)
ICI——可能由 GABAA受体介 导,反映皮层抑 制性;
ICF——可能由 NMDA受体介 导,反映皮层易 化性
第三节 诱发电位在精神神经疾病诊断的应用
• (一)脑梗死偏瘫与癔症鉴别 • 患者,女,63岁,与人争吵后突发右 侧偏身感觉、运动障碍一周就诊。患 者既往患糖尿病、高血压。门诊MRI 仅见左侧内囊后肢小范围梗死,以癔 症(转换障碍)收入精神科住院治疗 。入院查体右侧上、下肢病理征不明 显,深、浅感觉和痛觉减退。
第一节 诱发电位技术简介 一、感觉诱发电位
(一)体感诱发电位(SEP)
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测定
• N20:体感皮层 Ⅰ区(SⅠ) 原发反应; • P22:运动皮层 Ⅳ区(M Ⅳ ) 反应; • N30:辅助运动 区(SM侧和双侧105 dBn HL短声cVEMP比较 (mean±SD)(Huang Tsung-Wei,2006)
经颅磁刺激治疗
临床神经电生理构成②
体感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含视网膜电图) 听觉诱发电位 (含耳蜗、前庭) 事件相关电位 评价锥体束传导 功能、皮质脊髓 束兴奋性 重复经颅磁刺 激(rTMS)治疗
评价意识性本体觉通路传导功能,感觉运动皮层 功能。
诱 发 电 位
感觉 诱发 电位
评价视觉通路传导功能、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 精神疾病的应用。
SG-P50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 • S2波幅与HAMD分值有显著性相 关(n=477,r=0.125,P=0.007)
• S2波幅与HAMA分值无显著相关 (n=477,r=0.027,P=0.554)
第二节 经颅磁刺激(TMS)与运动诱发电位(MEP)
• 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
患者MRI、MEP和SEP表现
• 中枢运动通路 在皮层和内囊 所占解剖范围 比感觉通路大 ,且代偿功能 较差,因而受 出血、缺血等 直接性病理损 害的程度较后 者为重。 • 最后诊断:脑 梗死偏瘫
(二)脊髓损伤与癔症
• 患者,男,37岁,高处坠落致T12单纯 性压缩骨折,经过保守治疗5月后,仍 然下肢行走困难,下肢僵硬,伴有捆 绑感,而查体发现病理征不典型,没 有下肢感觉障碍,从而发生与用工方 纠纷。 • 骨折部位脊髓影像学没有发现腰椎管 占位,脊髓圆锥和马尾形态正常。 • 精神专科认为癔症。
神经电生理诊疗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生物检测中心 睡眠医学中心 郑 重 (zhengzhong1963@)
(QQ:345244784) (华西诱发电位与磁刺激QQ群:273280683)

临 床 神 经 电 生 理

临床神经电生理构成①
脑电图/睡眠脑电图
肌电图 诱发电位
cVEMP和oVEMP 神经通路
• cVEMP主通路:同侧 • oVEMP主通路:对侧
(三) 事件相关电位(ERP)
• 1、思维活动与脑电活动 • 人脑在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 维等过程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 会使脑电活动产生相应改变; • ERP是根据现代心理学原理发展起 来的一种与刺激事件呈“锁时”关 系的诱发电位技术。
P300
• 主动意识参与(控制 加工),对高音作出 计数或按键反应。 • 低概率事件(高音) 诱发P300。 • N1:感觉传入 • N2:信息综合(知觉) • P3a:定向活动 • P3b:认知电位 • 正常P3b波潜伏期 354.18±23.95ms
大脑感觉门控(SG)与SG电位P50
感觉门控的电生理表达(SG-P50)
P13(ms) N23(ms) P13-N23(ms) P13-N23(μV)
单 侧 11.62±0.99a 双 侧 11.16±0.51a
19.74±1.30b 8.12±1.66c 19.22±1.61b 8.06±1.66c
110.79±61.37
d d
111.77±40.98
aP<0.05; bP<0.01; cP>0.05; dP>0.05
2、 ERP产生的心理机制 (1)背景信号(低音)和新奇信号(高音) 与大脑的自动加工 和控制加工过程
①失匹配负波(MMN)
• 无主动意识参与( 自动加工); • 低概率事件(高音 )诱发的ERP波形 减去高概率事件( 低音)诱发的ERP 得到的一个负相波 形。 • 正常MMN潜伏期 : 187.38±31.06ms
评价脑干听觉通路传导功能,耳蜗、前庭感觉 功能;感觉-运动门控功能。
认知功能和认知过程不同阶段心理生理功能, 评价疗效。 评价锥体束通路传导功能、皮质脊髓束兴奋 性;运动皮层兴奋性及非对称性,指导和评 价rTMS治疗。 神经、精神疾病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 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等)
电、磁 刺激运 动诱发 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