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金融外的猛兽——访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阿代尔·特纳勋爵-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金融业的三重挑战

中国金融业的三重挑战

中国金融业的三重挑战
新经济思维研究所(INET)高级研究员特纳勋爵(Lord Adair Turner)认为,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面临着三重挑战,而利率市场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他在2014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重塑中国金融业”分论坛发言指出,“中国金融业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差距比其他国家要大,贷款时有很大的困难,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

中国的中小企业通常在银行机构获得贷款的利率高达20%,可是国有企业的利率只有6%、7%左右。


“一些国有银行会更自然地倾向于把钱借给国企,因为更熟悉和接近。

”特纳强调,关键的一点是,如果中国金融业真的进行市场化改革,更多地从发展国营部门转向发展私营部门,就不能在信贷上更多的倾向国企。

特纳续指,第二个挑战就是,如果要实现经济反弹,就要从投资占GDP比例50%的投资导向型,转向消费导向型。

这就需要进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对于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经济转型来说都非常重要,这代表着家庭收入和工商业资金资源可以重新配置,如果不改革的话,就会导致资本的错配。

第三个挑战,即有关中国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金融体系建立法规约束,从而让市场发挥更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市场要允许违约和破产,而制度的设计可以抵御这些风险给市场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特纳最后总结指出,必须要意识到这些都是很困难的挑战,也不能认为仅仅依靠市场化改革就能使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即便是像欧洲这样的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和信贷市场,仍然需要严格的制度监管,才能防止信贷过多地流向房地产开发商,而中小企业能获得的贷款还是不足。

金融的王冠

金融的王冠
• 以单一持股(或双向持股)形成的 产融结合有利于优化配置企业控制 权、完善企业治理机制,进而有利 于提高企业经营成效。
改开年代的银行发展史
• 1979年恢复农业银行, 后依次改革重建中国银 行、建设银行等。
• 1983年人民银行专门行 使央行职能。
• 1985年《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决定》推行拨改贷, 预算内以贷款方式安排 基建。
人物介绍——希法亭
• 希法亭,鲁道夫(Hilferding, Rudolf) 1877年8月10日生于 维也纳,1941年2月在巴黎逝 世。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代 表人物之一。
• 1904年,他针对庞巴维克从 奥地利的边际效用说的观点 出发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所 作的批判,写了一本书进行 答辩,这本书被保罗·斯威齐 评为“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 对主观价值理论所作的最好 的批判”。
• 通过往来帐及其他金融业务,首先 确切的了解各个资本家的业务状况, 然后加以监督,用扩大或减少、便 利或阻难信贷的方法来影响它们, 最后则完全决定它们的命运,决定 他们的收入,夺取他们的资本,或 者使他们有可能迅速而大量的增加 资本。——列宁
产融结合
• 1956年美国颁布《银行持股公司 法》,规定银行对公司持股不超过 25%
中国央企财团化
• 2010年以来的信托行业重组潮中, 包括宝钢、华能、华润、中石油、 国家电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多 家央企纷纷通过集团或者旗下的财 务投资公司,高调控股了多家信托 公司。此外,包括中粮、中化、中 钢、五矿、神华在内的多家央企通 过集团或旗下投资公司控股了多家 期货公司。
• 中石油的“昆仑系”下,则同时涵 盖了昆仑银行、昆仑信托、昆仑金 融租赁、中意人寿和中意财险等数 家金融企业。
• ——商人银行(投资银行)兴起。 • ——大型商业银行垄断形成。 • ——非银行金融机构诞生

伦敦鲸的覆灭(1)

伦敦鲸的覆灭(1)

伦敦鲸的覆灭-摩根大通巨亏全解析(1)在正文之前,谨向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表达遗憾之情,他堪称美国银行业近20年来最伟大的CEO,在职业生涯巅峰时刻所遭遇的此次丑闻可能给其辉煌的履历留下难以抹去的污点。

但愿事件的后续发酵不会使这位年少成名,历经坎坷的传奇CEO落到与雷曼富尔德齐名的悲惨境地。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综合各方面信息后对摩根大通巨亏及其影响作出的全面解析,试图理清摩根大通巨亏的前后脉络(本文涉及FT,Zerohedge,Soberlook,NYT等多家媒体报道及分析,由于篇幅众多,此处不一一列明):摩根大通在当地时间5月10日下午4点30分(北京时间5月11日凌晨4点30分)发布通知,称下午5点钟将召开紧急电话会议。

摩根大通CEO 戴蒙随后电话会议上说,其首席投资办公室在合成债券上的仓位出现了20亿美元交易损失,现在预期公司部门二季度出现8亿美元亏损。

FT的Joseph Cotterill表示,这是其至今为止听过的最折磨人的电话会议。

一、伦敦鲸-摩根大通的巨亏始末关注本站的读者应该都了解摩根大通首席投资办公室(CIO)及伦敦鲸Bruno Iksil的交易具体细节(详见赏鲸之旅系列文章),下文再简要复述:1. CIO及伦敦鲸的作用正如戴蒙在此次电话会议上所说的,摩根大通之所以需要CIO及伦敦鲸的交易,是因为:(摩根大通)的负债(即存款)为1.1万亿美元,超过其大约7200亿美元的贷款资产。

摩根大通使用多余的存款进行投资,至今这些投资组合的总金额大约3600亿美元。

摩根大通的投资集中在高评级、低风险的证券上,包括1750亿美元的MBS、以及政府机构证券、高评级及担保(covered)债券、证券化产品、市政债券等。

这些投资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政府或政府支持证券,拥有高评级。

摩根大通投资这些证券以对冲银行因负债与资产错配而产生的利率风险。

我们通过CIO来管理基差风险、凸性风险(convexity risk)及汇率风险等的对冲。

金融学15个经典案例分析

金融学15个经典案例分析

金融学15个经典案例分析1. 雷曼兄弟破产案- 时间:2008年- 概要:犯罪行为、债务危机和监管失灵导致了雷曼兄弟的破产。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重要性。

2. 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案- 时间:1991年- 概要:由于信贷问题和管理失误,英国巴林银行破产。

这个案例对金融监管体系、合规程序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

3. 贝尔恩斯·斯坦金(Bear Stearns)的故事- 时间:2008年- 概要: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市场对其信誉的担忧,贝尔恩斯·斯坦金经历了一系列事件。

这个案例探讨了金融机构的信誉风险和市场恐慌的影响。

4. 亚洲金融危机- 时间:1997年- 概要:亚洲多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和金融市场动荡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个案例强调了金融体系的相互依赖性和全球市场的连锁反应。

5. Enron丑闻- 时间:2001年- 概要:由于涉嫌欺诈和会计操纵,Enron公司破产。

这个案例揭示了公司治理、审计和道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6.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 时间:1998年- 概要:由于投资策略的失误和金融风险的高度集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濒临破产。

这个案例强调了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7. 美国次贷危机- 时间:2007年- 概要:由于次贷危机爆发,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了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这个案例对房地产市场、信用风险和金融监管提出了警示。

8. 中国A股市场的股灾- 时间:2015年- 概要: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大规模的股灾,引发了市场恐慌和大幅下跌。

这个案例对投资者情绪、市场波动性和政府干预提出了反思。

9. 东南亚金融危机- 时间:1997年- 概要:东南亚多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陷入困境,货币贬值和股市暴跌。

这个案例对外汇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体系稳定性提出了挑战。

10. 美国银行业危机- 时间:2008年- 概要: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许多美国银行陷入危机,需要政府救助。

英国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演变及其启示

英国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演变及其启示

英国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演变及其启示第一章:英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背景自17世纪末期起,英国开始出现了金融业的崛起。

作为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英国的金融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为活跃和复杂的金融市场之一。

但同时,不同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也对金融体系的风险和脆弱性构成了挑战。

因此,英国政府逐渐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金融监管制度。

第二章:20世纪初期的英国金融监管制度20世纪初期,英国金融体系监管分散、不连贯,且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范。

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成立了多个监管机构,如银行家协会、英格兰银行、英国财政部等。

这些机构分别负责外汇、货币、信贷、证券市场及保险业的监管,但是他们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监管结构松散、效率较低。

第三章: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英国金融监管制度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英国经历了金融市场的爆炸式增长,金融监管的需要日益凸显。

为此,英国政府成立了金融服务管理局,以整合监管职责并且加强交叉监管。

随着监管体系的变得更加协调和有序,英国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也得到提升。

第四章: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英国金融监管制度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政府对金融监管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通过国会立法增强金融机构监管和区域金融中心的监管职能,以更好地解决监管缺失问题。

金融机构治理机制也进行了大力改革,设立了公司治理机构及董事会,以更好地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和稳定运营。

第五章:英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启示英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过程为全球的金融监管机制提供了不少启示和借鉴。

正确遵循监管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协调、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指导,都是建立一个稳健、透明、高质量的金融监管制度的必要条件。

结论总的来说,英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反映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稳健性的过程。

在全球化背景下,稳定和关注金融市场的稳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共识,对于各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持续完善和创新都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清华五道口:特纳谈经济复苏为何来得这么慢?

清华五道口:特纳谈经济复苏为何来得这么慢?

清华五道口:特纳谈经济复苏为何来得这么慢?5月23日,英国金融服务局原主席阿代尔·特纳(Adair Turner)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全球发达经济体目前面临着金融危机后非常缓慢且不完美的复苏,央行和专家的一些经济理论不仅未能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同时可能在2009年早些时候也未能很好预测危机后经济复苏的缓慢。

他表示,金融危机之前,经济理论和央行完全没有注意到杠杆的大幅增长。

2008年9月至2013年3月,特纳任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主席,期间,他担任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下属的主要政策委员会主席,主导了全球银行和影子银行规则的重新设计。

从金融局卸任后至今,特纳在新经济思维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

此前,他还有商界的背景,曾主管麦肯锡东欧和俄罗斯业务,还于2000年至2006年担任美林证券欧洲副总裁。

围绕当下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一直有两种主要不同观点,一持短期衰退说,一持长期停滞说。

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特纳表示,他觉得两者皆有,负债水平很高,这使得复苏疲软,同时长期停滞的论据也有影响。

“金融危机前,利率水平已经降得很低,得问为何危机前经济需要这么低的利率水平以刺激经济”。

特纳表示,过去半个世纪中,至少60%经济体的银行业在给房地产进行融资,而房地产的投资越多,房地产的价格就会上升,这一周期循环,甚至会形成一种非常快速的循环,从而带来一个危机的点,达到峰值以后出现下行。

对于危机之后的降杠杆,特纳称,有时候人们可能忽视了一些先进经济体中的杠杆问题,应较早给出警示。

以日本为例,特纳介绍,日本在80年代出现了最大的信贷危机,90年代也出现了信心匮乏。

日本企业之前一直从银行系统大量借贷,出现过高杠杆率,接下来就要去杠杆,尽管日本银行大幅度下调利率至几乎为0,经济仍无法前进。

政府希望调整赤字促进经济,特纳称,没有大的赤字,1990年到2000年的日本经济可能会陷入更严重的危机和箫条。

特纳说,日本范式下,危机后,私人部门去杠杆,公共部门增杠杆,而2008年开始所有发达经济体都重复了日本这一状况。

受压资产:“秃鹫”的投资盛宴

受压资产:“秃鹫”的投资盛宴

受压资产:“秃鹫”的投资盛宴作者:暂无来源:《新财富》 2013年第7期高思卓从试水19世纪跌价9成的英国铁路股,到上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的发扬光大,受压资产投资策略逐步形成。

这一策略往往通过购买受压公司的债权,获得其控制权,并通过重组使其重生而获利。

在对冲基金界,有些基金经理更关注金融市场的“阴暗面”,即陷入财务困境、处于违约或破产状态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

投资于这些证券的策略就是受压资产投资策略,这类投资人有时也被称为“秃鹫”。

试水英国铁路股受压资产投资源于19世纪的英国铁路行业。

工业革命后,英国掀起了铁路投资热潮。

至1845年11月,英国计划建造铁路达1200条,预计成本为5亿英镑,超过了当时英国的国民总收入。

同时,铁路公司累计负债6亿英镑。

1847年10月,这股风潮戛然而止,铁路行业全面崩溃。

铁路股股价暴跌9成,数家银行倒闭,连英格兰银行的储备余额也仅为几百万英镑。

冒着巨大的风险,少数投资者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了铁路公司的股份,并积极展开重组,最终大赚一笔。

他们可以看成是最早的受压资产投资者。

盛极一时的垃圾债投资20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市场的产生和膨胀,为今天美国发达的受压资产投资奠定了基础。

“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Milken)曾斥资数百亿美元资金购买1000多家发行人的债券,在垃圾债券市场的改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1981年,米尔肯成为发行债券进行杠杆收购和敌意收购的第一人。

米尔肯统治着垃圾债券市场,而他所在的德崇证券(DrexelBurnhamLambert)则成为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最成功的公司。

垃圾债券市场大发展也产生了副作用,其中之一便是许多不值一救的公司都获得了融资,得以死里逃生。

20世纪90年代初,德崇证券在受到刑事起诉并经历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起的集体民事诉讼之后崩盘破产,垃圾债券立即被指为导致储蓄机构和银行蒙受巨额损失的元凶。

国际金融学案例索罗斯对英镑的狙击

国际金融学案例索罗斯对英镑的狙击

国际金融学案例-索罗斯对英镑的狙击索罗斯对英镑的狙击在l990年英国加人欧洲汇率机制(简称FFM )之时,索罗斯就在等待。

在他看来,英国犯了一个错误,因为ERM要求成员国的货币必须盯住德国马克。

索罗斯认为,当时英国的经济并不强劲,加人ERM,就等于把自己和西欧最强的经济体― 统一后的德国联结在了一起,英国将为此付出代价。

在欧洲汇率机制从近乎均衡到不均衡的过程中,市场参与者的认识存在一个缺陷:预期欧洲各种货币会在持续进行的程序中统一成单一货币,因此认定汇率波动会比过去缩小,每个人因而争相购买较弱势货币的高收益债券,这使欧洲汇率机制变得比以前更僵化,必须面对激烈变革,而不是渐进的调整。

英国政府直到最后一分钟,还向大众保证欧洲汇率机制稳如磐石,但索罗斯绝不相信。

当索罗斯准备面对制度的变革而下手,别人却在既有制度下行动。

大家都预期渐进的改变,他却看出巨大的差异逐渐形成,洞察到重大的不均衡。

结果证明索罗斯是对的,英镑真的崩溃了。

《华尔街日报》发表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史勒辛格的讲话,大意为:只有通过货币贬值,才能消除欧洲汇率机制的不稳定。

索罗斯由此判断德国可能采取放弃维护英镑的立场。

不久,在一个重要会议上史勒辛格指出:如果投资人认为欧洲货币单位是由一揽子固定货币组成,那就错了。

并特别提到意大利里拉不是非常健全的货币。

索罗斯问他,是否喜欢欧洲货币单位变成一种货币,史勒辛格表示喜欢这种概念,但不喜欢这种货币的名称。

如果这种货币叫马克,他一定会喜欢。

索罗斯对此心领神会,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里拉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迫退出了欧洲汇率机制。

而索罗斯从放空里拉得到的利润,使他有充足的本钱在英镑上冒险。

下一个该轮到的是英镑。

英镑岌岌可危,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先是丹麦公民投票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接着在法国公民投票前,欧洲国家举行极为紧张的谈判。

索罗斯相信欧洲汇率体制的分裂已迫在眉睫,一旦该体制发生危机,欧洲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将重新大幅度调整,欧洲利率会大幅下调,股市则将下跌。

英国金融监管镜鉴

英国金融监管镜鉴

英国金融监管镜鉴作者:邓瑛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6年第14期全球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中,英国改革力度最大,其明显特征是由“超级监管者”转向“超级央行”。

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正面临重构,不久前各种改革建议说法纷纭。

英国金融监管改革走过的曲折之路,是我国可借鉴的案例和模式之一。

继2015年底推动宏观审慎监管升级后,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进一步将多项外汇和资金跨境的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

以宏观审慎的名义扩充监管范围和权限,是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国家央行的经验做法,也表明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应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角色。

全球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中,英国改革力度最大,其模式的明显特征是由“超级监管者”转向“超级央行”。

在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英国拆分了原来大一统的混业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SA),以增强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地位为主线,围绕构建“双峰”监管体制下的监管协调机制和推动银行业结构性监管改革这两大“支柱”,不断强化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

三大方面改革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英国实行单一监管模式,即根据《2000年金融服务市场法》,将原先的9个监管机构合并为了金融服务管理局(FSA),成为所有金融业的监管机构,即“超级监管者”。

而英格兰银行,则专注于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金融危机重创英国金融业之后,曾引以为豪的金融监管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2009年,英国政府提出彻底的系统性改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管体制从单一到双峰。

2010年,英国政府将FSA拆分为两个机构:审慎监管局(PRA)和行为监管局(FCA)。

PRA作为英格兰银行的下设机构并负责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的监管;而FCA则对所有公司的商业行为进行监管,侧重于对消费者的保护。

由此,英格兰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得以提高,开始兼具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双重职能。

二是监管方式从“三方共治”到“超级央行”。

金融霸主盛衰记

金融霸主盛衰记

金融霸主盛衰记作者:韩宇豪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第20期英国是世界现代金融业的策源地。

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又名富时100指数,堪称英国经济的晴雨表,是欧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股票指数之一。

创办于1888年的英国金融时报是全球最早的财经类报刊,以报道英伦三岛的经济与金融著称,读者群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英国金融集团的喉舌。

事实上,英国不仅是现代金融业的策源地,而且从17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直都领跑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从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到后来衍生出的证券业、保险业等新兴行业,无不展现出英国金融业史诗般壮阔的发展宏图。

经过英法百年战争的洗礼,16世纪的英国迈入都铎王朝时代。

都铎王朝被誉为资本主义的胎动期,这一时期英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手工工场的规模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毛纺织业已成为利润颇丰的“民族工业”。

仅1470~1510年间,英国的毛呢出口从每年3万匹一跃增加到9万匹。

商业的空前繁荣使得社会对资本的需求量急遽增大,尤其是海外贸易的茁壮发展,滋生了金融服务业产生的土壤。

17世纪初,英国部分羊毛、谷物、纺织品等行业巨商以及金匠等手工业者,在从事主业的同时还兼营金属货币的保管、放贷、外币兑换等服务,衍生出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雏形。

伦敦的金匠们拥有大量的金属货币,而且有着较为安全、稳定的保管设施。

他们详细记录了客户的支取情况,赢得了伦敦富商及贵族们的青睐。

尤其是17世纪中叶,国王与议会间为夺取权力而引发的内战兵燹逐渐延烧至全国,各地的富商和贵族们将可以调拨的头寸(金融行业用语,指的是可以调用的款项)交付伦敦金匠们暂为保管,为金匠们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为了招徕更多客户,他们还定期向存户支付一定利息,并创造性地发明了支票。

但是这种散存散取的方式,依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缘于皇室牢牢掌控着造币厂以及货币的发行渠道,民众呼吁建立国家公共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

清华五道口:高西庆:监管机构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

清华五道口:高西庆:监管机构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1 页 共 1 页 清华五道口:高西庆:监管机构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过去一年资本市场发生的事情跟我们所谈的‘市场’是不相称的机制,存在暴力救市,有人说熔断机制是世界通用规则,请问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世界通用规则?”清华大学法学院郑裕彤讲席教授、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高西庆在4月7日财新传媒主办的“后危机时期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市场监管机构一定不能用粗放的方式解决问题,要用更精细的、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管理。

高西庆指出,阿代尔·特纳勋爵的书里讲到的很多东西,尤其对金融工具的监管,最为欣赏的一句话,是任何有利于完善市场扩大流动性,更容易对冲风险的金融创新,通常也会使赌博变得更加容易,也将加剧人们原本要对冲的市场的波动性。

高西庆表示,金融工具会使得市场的流动性更为容易,使得市场对冲各种风险更加容易,是防御风险,可是另一方面它又大大增加了风险,因为它使所有的东西流动的更快了,所以它是一个双刃剑。

金融课程有个理论叫“镜子理论”,金融衍生工具都是一层一层的镜子去映象最原本的实体经济,从货币对于实体的镜像到股票,到各种衍生品金融工具,但只要在镜子折射任何一点上出现了障碍,所有的映象全不对了。

监管层可能出于这样的担心,而不鼓励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高西庆认为,从目前监管机构的理念来看,只规定可以做的事情,没有允许的是不可以做的。

但一个市场需要的产品出现时,为了更好的发展,对应的监管也要建立起来,从产品、机构、人员、资金的流动等方面全方位提高监管能力,不能只是暴力解决问题。

英国金融服务局(FSA )前主席,危机时期出任金融稳定理事会重要政策委员会主席的阿代尔·特纳勋爵(Lord Adair Turner )携新书《债务与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参加《比较》编辑室、财新智库和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讨会。

清华五道口:特纳:赌日本将在两年内开始“直升机撒钱”

清华五道口:特纳:赌日本将在两年内开始“直升机撒钱”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1 页 共 1 页 清华五道口:特纳:赌日本将在两年内开始“直升机撒钱”“政府、政治家会失败,市场也会失败,不应认为政府参与经济活动注定是危险的,而私人部门开展经济活动总是理性的。

”4月7日,新经济思维研究所(INET )理事会主席、英国金融服务局前主席阿代尔•特纳,在“后危机时期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述。

特纳表示,金融危机前夕,发达经济体的名义GDP 年均增速只有5%,而主要通过银行体系的名义信贷增速达到了10%到15%。

更快速的信贷增长刺激了经济增速,但这不可避免地催生了危机。

他指出,过度投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现有的房地产资产,收入不平等、以及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是导致信贷密集增长的三个根本动因。

中央银行依赖的单一通胀目标政策体系,已经不足以解决危机后全球面临的债务积压问题。

他表示,比如在北京,基于高房价增速预期,小幅改变利率水平很可能不会放缓房地产方面的投资,而大幅提高利率则会对其他部门造成极大的负面作用。

他建议,平行于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并借助银行体系信用扩张的做法,不应该排除央行印钱来支撑财政政策发力——不管是通过减税还是政府增支——的做法。

弗里德曼就曾建议,法偿货币融资的做法是能够将购买力直接导向人们收入现金流的做法,而不需要通过当前量化宽松政策推升资产价格的机制。

特纳表示,这可以克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银行体系信用扩张主要推高已有资产价格的弊端。

伯南克在 2003年访问日本时也曾做过此类“直升机撒钱”的建议。

特纳指出,日本事实上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时任财政部长兼央行行长高桥是清的领导下,采用这样的做法走出大萧条。

特纳判断,日本国债永远不可能在正常意义上被偿还,日本公共部门也不会再把从私人部门购入的日本国债卖回到私人部门手中。

他表示愿意打赌,日本将在两年内开始采用某种形式的“直升机撒钱”政策。

这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政治问题。

他表示,“法偿货币融资可以帮助一国摆脱困局,但是应该有一套规则,来确保政府在合理、负责任的范围内推行这一政策。

18世纪英国社会关于国债的论辩

18世纪英国社会关于国债的论辩

度建构中的基础性作用。

9由于其成书较早标杆意义不容忽略。

迪克森的《英国金融革命:1688至1756年公共信贷发展研究》则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研究,以翔实的史料,精细的考证来展现早期国债发展全貌,详细考察了从光荣革命到七年战争爆发这段时间内国债历次发行情况,该书认为南海泡沫是国债制度化进程的转折点,其深刻教训使得政府愈加重视国债的发行和管理。

此后的一系列举措,如公开国债账目表,开放国债持有途径,建立偿债基金等,不但重建了公众对投资国债的信心,还加速国债的发展,使国债逐步由混乱步入制度化正轨。

m罗斯维尔的《金融革命,1660---1760》则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1751年公开发行的利率为3%的统一国债上,认为它的创设是国债制度真正成熟的标志,低利率,高度流通性的统一国债成为日后国债发行的主流,渐成英国“辅助货币”。

¨当然也有不少学者从其它方面对18世纪国债制度化进程给予关注。

英格兰银行与早期国债发展密切相关,该行建立之初就开始经营国债,然后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逐步取得国债独家经营权,担负起为政府筹款和经营国债的职能。

英格兰银行这一职能在多篇论著中得到论述。

12此外,英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国债利率的降低,并通过法定利率的制定来推动国债制度的良性运作,充分发挥国债的合理功效。

可以说国债利率的降低是十八世纪国债制度的重要发展与鼎新。

13此外,也有学者谈及这一时期的国债证券化,奎因的一篇文章《国债的证券化:公司在英国168江1750年国债重建基制中作用》,宏观展示了英国国债如何从一个发行混乱无序、缺乏流动性的政府债券演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债,强调了国债证券化的重要意义。

H而《战争募资:荷兰与英国金融革命比较》一文,对英国与荷兰的金融变革进行比较,认为英国国债发行和管理虽借鉴了荷兰的成功经验,但其在国债制度上仍做出不凡创新,集中体现在有效的中央政府和集中’E.L.Hargreaves,TheNationalDebt。

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商界》 2016年第5期
债务和魔鬼
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阿代尔·特纳勋爵( Lord Adair Turner)著
王胜邦徐惊蛰朱元倩译
中信出版社2016年4月版
内容简介:
作者阿代尔·特纳勋爵为英国知名政治家、经济学家和金融家。

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冈
维尔与凯斯学院,现任美国智库新经济思维研究所(INET)理事会主席、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金融
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伦敦经济学院和卡斯商学院客座教授、伊斯兰金融教育国际中心客座教
授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客座研究员。

《债务和魔鬼》挑战了当前经济学界和公共政策界的流行观点,即经济增长需要信贷增长,只要保持低而稳定的通胀,信贷扩张并不可怕,反而有利于经济和金融稳定。

然而,事实证明,大多数信贷并非经济增长所需,相反,它们助推了房地产繁荣和萧条,导致金融危机以及危机
后的债务积压和经济衰退。

特纳解释了为什么要运用公共政策管理经济增长和信贷创造的配置,为什么需要将债务作为一种经济污染而对之征税。

他还破除了印发货币会导致有害通胀的错误
观念。

为了摆脱过去政策失误造成的困境,有时需要将政府债务货币化,也即中央银行发行货
币为财政赤字融资。

债务:金融外的猛兽——访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阿代尔·特纳勋爵

债务:金融外的猛兽——访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阿代尔·特纳勋爵

DEBT, MONSTER OUTSIDE CAGE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作者: 周宏达
作者机构:�中国金融家》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中国金融家
页码: 90-92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6期
主题词: 杠杆率 阿代尔 英格兰银行 特纳 中国金融家 世界经济 审慎监管 不平衡 托宾税 持有量
摘要:随着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升息进入倒计时,发达国家似乎正开始走出2008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

不过,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因素依然存在,发达国家的金融系统虽然更加稳健、监管更加严格,但危机前的庞大杠杆只是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

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各国是否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能否规避历史上十年一遇的危机?本刊邀请到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

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英] 阿代尔·特纳 著王胜邦 徐惊蛰 朱元倩 译中信出版社“比较译丛”序中文版序言致谢前言引言 银行家不能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篇 膨胀的金融第一章 金融成就一切的乌托邦第二章 无效率的金融市场第二篇 危险的债务第三章 债务、银行及货币创造第四章 太多的错误债务第五章 陷入债务积压困局第六章 自由化、创新与变本加厉的信贷周期第七章 投机、不平等及多余信贷第三篇 债务、经济发展与资本流动第八章 债务和发展:金融抑制的功与过第九章 太多的错误资本流动:全球和欧洲的幻觉第四篇 修复金融体系第十章 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与银行家们无关第十一章 修复基本面第十二章 废除银行、对债务污染征税、鼓励公平第十三章 管理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第五篇 摆脱债务积压第十四章 财政赤字货币化:打破政策禁忌第十五章 债务和魔鬼:危险的抉择后记 女王的问题和致命的自负注释参考文献译后记特纳先生这本著作高屋建瓴、大气磅礴、观点犀利,在不计其数的讨论金融危机的专著中可谓独树一帜,抓住“过度负债”这个历次金融危机的共同主题,详尽分析了本轮金融危机之前欧美发达经济体“过度负债”的表现、原因和后果以及政策应对,深入批判了危机之前的传统经济理论和政策方法。

本书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于破解中国经济金融运行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的借鉴。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席许多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拥有处理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一手经验,然而阿代尔·特纳先生卓尔不群,既能把握系统性危机的全貌又能掌控细节,本次危机源于过度负债,并在心理、社会、制度安排和顺周期性等许多方面产生反馈效应。

正如特纳先生指出的,信贷创造非常重要,不能完全交由银行家来解决。

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体系,许多人只会提出批评,但特纳先生却能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

反思经济增长与信用创造——对话英国金融服务局前主席阿代尔·特纳

反思经济增长与信用创造——对话英国金融服务局前主席阿代尔·特纳

反思经济增长与信用创造——对话英国金融服务局前主席阿
代尔特纳
吴思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报告》
【年(卷),期】2017(0)9
【摘要】不管中国如何调整'一行三会'的格局,都应明确并授权相应的机构负责监管金融系统稳定性。

政府需要明确这个机构的地位,确保其拥有足够的工具控制杠杆规模阿代尔·特纳(Adair Turner)勋爵是一位成功的金融家和经济学家,现为伦敦经济学院和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客座教授。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吴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索经济增长与稳定的宏观经济管理——读阿代尔·特纳的《危机后的经济学——目标与手段》 [J], 丁元竹
2.COPU名誉主席陆首群教授与OSI前主席Michael Tiemann先生的信件对话[J],
3.COPU名誉主席陆首群教授与OSI前主席Michael Tiemann先生的信件对话[J],
4.创造新的传统——对话全球展览业协会(UFI)2016年度主席谢尔盖·阿莱克谢
耶夫 [J], 孙淑华;
5.英国金融服务局颁布针对信用合作社的最新规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