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第一章: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4.教学系统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单片机c语言课程设计
单片机c语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理解C语言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单片机外围设备的接口技术,并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简单系统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Keil等开发工具进行单片机C语言编程,完成程序设计、编译、下载和调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独立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对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项目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课程设计中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技术。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单片机C语言课程设计,侧重于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单片机原理和C语言基础,具有一定的编程和动手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理论:回顾51单片机的结构、原理及其外围设备的工作原理,重点复习I/O口编程、定时器、中断系统等内容。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2. C语言编程基础:巩固C语言基本语法,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函数等,结合单片机编程需求进行讲解。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3. 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践:学习使用Keil开发工具进行单片机C语言编程,掌握程序设计、编译、下载和调试的全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名词解释:第二章: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教学方法:通常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
3、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5、解释结构模型法第三章: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1、实地试验:实地试验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员(通常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2、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5、协作学习: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6、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五章:1、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2、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3、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和结构,掌握操作系统的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2. 掌握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主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 OS)的特点及应用场景;3. 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等关键技术;4.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行或图形界面进行基本的系统操作与维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操作系统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2. 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系统性能、诊断故障、优化配置等;3.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够编写简单的系统程序或脚本,实现特定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关注操作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可能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尚有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驱动、任务导向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比较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述2. 进程与线程管理: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状态与转换,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死锁与饥饿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 进程管理3. 存储管理:介绍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技术,页面置换算法,内存保护机制。
教学系统设计。
复习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
• • • • • • • • 实践项目1:专业策划方案的设计 实践项目2:基于Moodle平台的课程设计方案 实践项目3:校本研训方案的设计 实践项目4:信息化教案的设计 实践项目5:企业短期培训方案的设计 实践项目6:教学课件设计流程 实践项目7:专题教学网站设计流程 实践项目8:网络课程设计流程
第4章 设计(1)
1.教学目标的表述2.各 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选 择
教学目标的撰写方法
1、采用案例学习的学习策略,教师 提供有关目标编写的正例和反例,结 合理论分析,师生研讨,从而掌握教 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2.采用基于资源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策 略,教师提供中小学教学案例,进行 点评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历 程、分析有效地教学策略。 3.小组实践练习。
教学环节 信息技术类 型
应用 网络课程信息技 术工具教学录像 学习过程的绩效 支持 电子学习档案袋 演示课件教学视 频量规、测量、 诊断
重难点突破
效果
范例情境中的练习; 提供有效地资源和工 新情境中的范型识别; 具;提供针对性的教 技能娴熟的练习 学案例; 提供有效的电子学习 过程管理支持 教学内容概要学习过 程及结果评估 提供内容概要图;提 供教学流程表;提供 诊断、测量、考核工 具
教授陈述知识
提供概念图;提供 学习支架;提供随 机通达的链接;提 供辨析式情境
鼓励程序性知识
教学课件与软件专 陈述性知识转化为 提供可视化的图标 题教学网站信息技 程序性知识;程序 组织图;提供范型 术工具 性知识的范型识别;识别的各种情景; 产生式过程的展示;提供操作与练习软 技能训练 件
信息技术在不同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 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会应用 系统方法,从整体上设计、应用、 评价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02)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并了解继电保护在故障处理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原理,如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继电保护原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系统。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继电保护实验,通过实践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的责任感,意识到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继电保护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培养科学精神和细致工作的态度。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系统专业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将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电路原理背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电力系统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概述- 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影响- 继电保护的定义与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2. 继电保护原理- 过电流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 差动保护原理- 零序保护原理3. 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分类与选型- 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与协调-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原则- 继电保护参数整定方法- 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5. 继电保护实验-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与调试- 实验结果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继电保护概述第二周:过电流保护原理第三周:距离保护原理第四周:差动保护原理第五周:零序保护原理第六周: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第七周: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第八周:继电保护实验教材章节关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一章 继电保护概述第二章 过电流保护第三章 距离保护第四章 差动保护第五章 零序保护第六章 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第七章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第八章 继电保护实验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工作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系统设计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简称ISD),也称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旨在优化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个过程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并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系统设计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等。
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互动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
教学系统设计还注重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阶段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以实现教育或教学的一系列程序和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在整合学习系统中,教学系统设计将一组彼此相关的基于计算机的课程组织起来,以配合学校或训练机构的课程。
这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排课系统)毕业论文
《排课系统》第一章系统概述1.1系统开发背景及目的意义1。
1。
1 系统开发背景计算机的发展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真正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来,时期还不是很长.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体现出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许多的计算机产品,相关软件的研制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计算机也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了。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研究是现在最热门的研究课题。
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也就是教育与教学,在这一环节当中学习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相当重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网上课堂,网络学习,少去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很多不便,例如:时间上的自由选择、学生面对老师的一种紧张和窘迫、学习和解答的及时和快捷等等问题。
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上都可以省去这些不必要的麻烦.计算机教学现在各大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中也已经较多的开始应用了。
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环节的管理和实践更是方便多多,省去了以前很多的麻烦手续,省去了不必要的诸多申请和批准,现在运用计算机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相对的办事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自主开发应用计算机的一种兴趣和潜力。
计算机的大容量硬盘存储,高性能高效率的CPU处理器,为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完备的后备力量,为用户省去了后顾之忧。
而且计算机的的功能齐全比我们人力的要快很多倍,省去了很多的人力劳动,进一步真正实现了自动化的教学和管理。
基于现代化教学和临沂师范学院实际情况的要求,开发了该院系教学管理系统.1.1。
2系统开发的目的意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解决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虽然现在软件的数量如雨后春笋,但依然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尤其是用于学校院系教学管理方面的软件。
为了适应这个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发展,有力地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满足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低成本投入,提高办公效率。
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各种软硬件环境,兼顾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适用于不同水平用户群的通用性要求,以尽可能低廉的投入而获得尽可能高效的教学效益的经济性要求。
高等教育学(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有机整体,它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 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五种因素 构成。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因为: 其一,从学习时间看,当前高校的教学所占比重最大,正
是通过教学这一量大面广的活动来完成育人的基本任务。 其二,从成熟程度看,应该说教学是最成熟的途径。高校
一、名词解释 高等学校的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高等学校的教学的意义和基本类型是什么? 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
哪些特征?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高校教师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谢谢!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包括管理主体、管理依据、活 动方式、运用因素及管理目标等因素。
(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2)有利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3)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
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4)有利于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促进教师
教学观念更新
(一)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 善知识结构
(二)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 长创新才能
(三)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 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
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第五章
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
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认知工具
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学习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1学习环境的概念,及其演变p123-125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主要方法p130
3影响教学媒体的因素p129
4简述学习资源设计应遵循的心理学原理及基本原则p134
5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的方法和影响因素p139
第六章
1概念辨析:
教学评价和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p153、p156
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p169、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缓解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系统方法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过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狭义: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8、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
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
9、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5、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6、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
7、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教学中,它具有以下几个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中介功能和测度功能。
8、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9、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育目标分为归为三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7、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包括:环境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18、常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有传递—接受程序、引导—发现程序、示范—模仿程序、情境—陶冶程序。
19、与获得认知类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20、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有示范—模仿法、练习—反馈法。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贝罗的传播模式
1.4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ISD理论的研究进展 ISD理论的研究进展: 理论的研究进展 一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重点研究“为什么”的问题; 另一个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主要研究“怎么做” 的问题。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关于如何规定、设计教学活动的理 论”,它是一套用来决定在一定教学条件下,为了使学习 者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而不是设 计和开发过程的步骤。
1.1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1.1.2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构想-----理论形成 构想 理论形成-------学科建立 学科建立 理论形成
1、构想: 、构想: 杜威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理论形成: 、理论形成: 总趋势 1)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发展 2)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3)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把媒体、材、教学包、网络系统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课堂教学 专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如一门新专业的 课程设置、某行业的职工培训方案、远程教育方案等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相对比较集中的 观点是“四基础”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传播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
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现代教育技术-第七章
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
• (3) 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 出发点:人类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作为促进内部心理 加工过程的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也应是相对不变的。由此观点出发,加涅得出了九大教学事 件。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教学策略的基本呈现形式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辅助呈现形式(SPF)由附加的促进学习的信息构成,例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记忆术和反 馈。
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则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对序列、各种例子的分类序 列和例子难度的范围。
瑞奇鲁斯&梅瑞尔
• 瑞奇鲁斯等人的细化理论和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容组织的七种宏策略。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提出原因:细化理论只强调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及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而未提供对实际教 学过程的具体指导,即未涉及教学组织的微策略。
(1)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 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发现。 内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原理。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之 四理论基础
学习 理论
教学 理论
传播 理论
系统 理论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 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人类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规律,据此可以设计出遵循学习规律 、更加符合学习者个性的教学设计产品。学习理论促成了教学设计理论及操作技术的建立和 发展。
• 不同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时,侧重点有所不同。
• 细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用“一二四七”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 略。 – 一个目标: 指ET的全部内容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按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 即当前所教学科知识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
2. 学会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了解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 掌握面向对象编程思想,能够运用所学编程语言实现系统功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实用的学生宿舍管理系统。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分析需求、撰写技术文档和进行项目汇报。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会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用户体验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对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生宿舍管理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共享成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信息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宿舍管理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对编程和数据库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程加强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概述- 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
- 教材章节:第一章2. 数据库技术基础- 学习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SQL语言。
- 教材章节:第二章3. 数据库管理系统- 介绍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4. 面向对象编程- 掌握面向对象编程思想,运用编程语言实现系统功能。
-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系统设计- 分析需求,设计系统架构、界面和功能模块。
-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系统实现与测试- 编写代码,实现系统功能,进行测试与调试。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1 名词解释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方法就是根据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是以“教”为主和“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2 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P12-P14)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则在理性与创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具有简单而新颖的设计特色,提出基于核心概念、生成性话题及综合主题设计的任务分析法;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人们对传播理论的研究由早期的“枪弹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模式”,使得教学设计由先前的“单向灌输”的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在“多向交互”设计理念。
3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
(P10-P11)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及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消火栓给水系统课程设计
消火栓给水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原理,掌握其主要部件的功能和作用;2. 使学生了解我国消防法规对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相关要求和标准;3. 帮助学生掌握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消防法规和标准进行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消火栓给水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消防安全,增强防火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3. 激发学生对消防工程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为我国消防安全事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为今后从事消防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消防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消火栓给水系统概述:介绍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基本构成、分类及其在消防安全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消火栓给水系统概述2. 消火栓给水系统主要部件及其功能:详细讲解消火栓、水泵、阀门、管道等主要部件的作用和选型。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消火栓给水系统主要部件3. 消防法规与标准:解读我国消防法规对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消防法规与标准4. 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方法:介绍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关键参数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5. 消火栓给水系统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消火栓给水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教材章节:第六章 消火栓给水系统实际案例分析6. 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 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学科性、决 策性的研究活动。教学设计既遵守科学性 又体现艺术性,科学性保证了教学设计工 作的合理、有效、艺术性反映了教学设计 的创造性,其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系统设计代际划分
特征
项目评价
坦尼森
第一代
第二代 流程
第三代 阶段
第四代 动态和相互联系
什么是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 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 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 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 种理论和方法。
分析:教学设计
• • • • • • 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指导思想------系统科学方法论。 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 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 目的------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内涵------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 确定目标; 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评价其结果。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学习需要分析
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 目前的学习状况 差距(学习需要)
期望达到的状况指学习者应当具备什么 样的能力素质(知识、技能、态度、情 感等);目前的状况指学习者群体在能 力素质方面已经达到的水平。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2.学习内容分析
前面已经揭示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 主要原因,并提出总的教学目标。学习 内容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 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 总和。
系统设计活动 线形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
形成性、总 形成性、总结性、 结性、可行 可行性、维护性 性、维护性 情景性评价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行为主义、认知主 义、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过程 Step—by-- Step—by-step step 教学设计人员 学科内容专 技术人员、 家、系统设 学科内容的 计初学者 初学者 对教学设计活 不明确 动的规定 规定操作的 细目
phrase— 整体推进 by--phrase 教学设计专 教学设计专家、学 家、学科内 科内容专家 容的初学者 规定专家的 明确规则和原理 行为
教学设计的层次
• 教学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的大 小的不同,分为三层: 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第7章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 并可以分析教学设计的层次。 2.能够画出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并能够根据此模式分阶段分析教学设 计的一般过程。
主要知识点
1 教学设计概述
2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什么是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 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 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 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 教学设计是以关于教和学的科学理论为 基础。其基础理论是学习理论、教学理 论和传播理论。教学设计的产物是一种 规划,一种教学系统实施的方案或能实 现预期功能的教学系统。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 教学设计是一种产生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提高学习者获得特定知识、技能的效率和 兴趣的技术过程。它重视学习者分析,教 学设计的依据是对学习需求的分析,通过 学习背景分析,能为后续教学设计的决策 提供依据和指导,进行学习者分析,能使 设计的方案更符合学习者的需要。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和设计观为指导, 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目的是实现效 果好、效率高和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最终 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教学设 计活动需要考虑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 过程与状态之间的关系,因此其方法论基 础是系统科学方法。
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 其最初发展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开始的,它把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材料、 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简单的 比如:幻灯片,录像,录音教材,计算 机课件等,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 学功能由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 家来确定,具体开发需要媒体专家和技 术人员参加完成。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修改 学习 内容 分析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者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选媒 择体 和的 利 用
教 形成性评价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评 价 总结性评价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学习需要分析
帮助形成教学设计的总的教学目标。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 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 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 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简化形式。教学设计 过程的模式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 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涉及的理论简化形式。
教学设计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学设 计模式包含的步骤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教学设计模 式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共同特征要素可以 构成一般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其中学习者、目标、 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其一般模式如图所示。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 其设计范围是课堂教学,涉及内容可能 是一门课,一个教学单元,一次教学活 动或者一节课,它要在规定的教学大纲 和计划下,针对一个班的学生,在固定 的教学资源条件下进行设计,可以由教 师独立承担设计工作。
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 上面两层也可以称为教学系统,但是这 里所指的教学系统特指功能较强大、复 杂,涉及教学因素较多的教学系统,因 此,这一层次的设计需要由教学设计专 家、学科专家、教师、技术人员、行政 管理人员等共同完成。比如:一个新专 业,一个培训系统,一个学习系统的建 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