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 基本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基本途径
——-罗华国
国际型优质烟叶对上部叶要求:充分发育,顶叶充分展开,无肥厚
下垂现象,成熟度好,组织结构疏松,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烟碱含量适
宜,还原糖高,烟叶香气质好,香气量充足,吃味醇和,烟叶配伍性较
强。
目前我国的烟叶质量与国际优质烟叶和工业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
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上部烟叶的质量和可用性。
由于受到传统烟叶
质量意识和农业栽培技术措施及生态因素的影响,导致上部烟叶片窄而
偏厚,组织结构致密、僵硬、填充性差、含梗率高、加工经济性状较
差,内在化学成分欠协调、烟碱含量过高,还原糖及糖碱比偏低,烟叶
香气质差,香气量不足,刺激性过强,烟叶的配伍性较差,不但影响了
上部烟的质量,而且影响上部的可用性,给卷烟配方工业带来了困难,
制约了上部烟叶市场经营。
这与国外上部叶在卷烟组方中高达40%的利
用率相比,其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因此提高上部叶可用性已成为我国烟
草行业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经过多年实践,结合他人研究成果,
总结分析,提出了以下基本途径,以期对优质烟叶的研究开发提供参
考。
一、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的基本技术途径
技术路线:在不降低中部烟叶质量的前提下,以适当减少上部烟叶
的氮化合物含量尤其是总氮含量作为重点,通过株型控制,单叶重和单
位叶面积重量的控制,达到烟株各部位叶片之间的协调平衡,叶片的化
学成分之间的协调平衡,从而提高上部烟叶的品质和控制上部烟的比
率。
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涉及两方面内容:一要改善上部烟叶的物
理特性。
叶宽对提高上中等烟比例影响很大,而叶长是烟叶分级的限制
性因素,与烟叶的产量关系更密切。
有关研究表明:烤烟叶片大小与烟
叶化学成分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叶片厚度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
碱比呈负相关,与蛋白质,总氮及烟碱呈正相关;上部叶位单叶重重的
比单叶轻的颜色浅些,光泽、油分、厚度、叶片结构也是单叶重重的比单叶轻的档次稍高,外观品质表现好,同时认为上部叶随叶重的增加烟碱也增加,还原糖降低,灰分增加;因此通过选育新品种和栽培农艺措施改善上部叶的生育状况以获得适宜的物理特性对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有一定的作用。
二是协调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降低烟碱和氮化合物的含量,提高还原糖,提高糖碱比。
研究表明:还原糖含量的多少对香气物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还原糖、烟碱是目前制约烤烟吃味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
糖不仅增加卷烟的柔和性,而且在烟叶烘烤、醇化和吸食过程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挥发性香气物质。
在生产上,控制烟碱的过高积累,提高还原糖和总糖的比例,能有效地提高烤烟吃味品质。
因此,改善上部叶农艺性状,促使物理特性的形成,协调内在化学组分的平衡是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基本技术途径。
二、改善农业生产措施,加强大田管理,提高上部叶可用性。
在烟草栽培种,改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加强烤烟大田管理,可有效促进上部叶开展,协调内在化学充分,提高上部叶产质量,增加工业可用性。
(1)加强中耕培土。
适时中耕培土,培育强大根系,增加根系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改善烟株上部烟营养结构,有效促进上部烟叶开张、开片。
(2)打顶与留叶。
打顶可阻断同化物向生殖器官运输,使光合产物集中向烟叶内分配,促进烟叶干物质的积累,增加叶片有效叶面积,对提高烟叶产质量有利;还可促进烟草根系生长,提高烟碱合成积累。
因此,适时打顶抹芽,一般认为50%的中心花开放是最佳的打顶期。
留叶数增加虽能降低烟碱含量,但易造成上部叶瘦小,单叶重和有效叶数降低。
目前生产条件下,比较适宜的留叶数是18~22片,但也要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肥力条件适当改变。
通过打顶和留叶数,可以调节烟株对打顶的反应程度,进而调控叶片的大小、厚度和烟碱含量等,使上部烟叶得以开张、开片,内在化学成分协调,使烟叶质量更加符合人们的要求。
(3)环割与切根。
打顶后对烟株进行环割和切根处理,可降低上部叶的烟碱含量和提高其可用性有益,其中在打顶后第一周环割能显著
降低烟碱含量,协调糖碱比和提高评吸质量。
根系是烟碱合成的主要场所,切根可对烟碱合成场所进行机械控制,能大幅度地降低上部叶的烟碱含量,改善C/N比,对烟叶产值量无不良影响,打顶后5天机械切根1/8为宜。
(4)实施平衡施肥技术,创建一个群体结构合理的、营养协调、田间健壮整齐的烟株,上部叶开张、开片是理想的。
(5)采收成熟度。
传统采收方法:每隔7—10天,采收2—3片,最能把握鲜叶的成熟度,但顶部2—3片养分集中供应,烟叶变厚,烟叶分层落黄不正常,烤后烟叶挂灰较多,颜色变深,降低烟叶商品质量,降低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不宜采用传统采收方法。
上部烟烘烤时容易造成挂灰烟、褐色烟,而且成熟度不够的烟叶总氮,烟碱含量过高,容易使烟气浓度和劲头过大,刺激性增强,在原料选择和配方设计中受到限制。
而且成熟度与叶色有很大的关系,采收时控制上部烟叶的成熟度非常重要。
欠熟的上部叶,叶片相对较厚,细胞排列紧密,组织欠疏松,淀粉等大分子化合物较多,烘烤过程中淀粉等不易充分转化,造成化学成分不协调。
欠熟烟叶是造成上部叶僵硬和烘烤特性差的重要原因。
当上部烟叶采收到只剩5~6片叶时,暂停采收,直到顶叶达到成熟标准后,一次采收对提高可用性非常有利。
但这样采收的烟叶能否降低烟碱含量,增加还原糖含量,改善质量还需研究。
另外,下部叶适时早收有利于提高自身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
三、科学合理烘烤,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
上部烟采收后叶内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香气物质含量较少。
促使淀粉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降解的科学烘烤技术非常重要。
上部烟在烘烤变黄期及定色前期,创造有利条件促使淀粉和蛋白质得到充分降解。
采用的“三段式烘烤工艺”各段的烘烤技术与中下部叶的略有不同,且注意各段烟叶变化,灵活进行烘烤,
能够明显提高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改善烟叶内在品质。
易烤青的上部叶,宜采取“低温中湿变黄、稳火两拖定色”的烘烤策略;对容易挂灰的上部叶,因保水力强,组织紧密,脱水困难,在常温或低温变黄时仍含有部分水分没有释放出来,造成转火后烟叶含水量较大,在45℃以上高温时易发生“棕色化反应”,而采用“高温脱水变黄,缩短低温
变黄时间”、“八成黄早转火,慢慢地提早排湿”、“拖长中火(43~48℃)、高温脱水低温定色”等烘烤技术能很好解决上部烟挂灰的问题。
干筋末期若75℃以上的高温持续时间过长,则有可能导致烤红,棕色烟增多。
对普通上部叶:(1)在变黄期采用保湿增温促变黄。
不要在35℃以下拖得过长,叶尖叶边变黄后,就及时将干球升到38—39℃,湿球36—37℃。
让烟叶在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尽快变黄。
(2)适当延时促转化。
在38—39℃的阶段,要把烟叶烤到8~9成黄或黄片青筋,再微加火力,缓升温至42~43℃,保持37℃的湿球温度,烤到叶片全黄,大多数支脉变黄、凋萎变软后再转入定色干叶期。
(3)及时排湿稳定色。
在43℃烟叶接近完全变黄时及时进行微量排湿,变黄期结束,定色干叶期开始时,要稳转火,慢升温,稳排湿,每1.5~2小时升温1℃,使变黄的烟叶及时定色,同时促使未变黄的支脉完全变黄,到50℃,及时全开进风门大排湿,升温可加快,每小时升1℃,升温到干球54—55℃,湿球39—40℃,保持这一温度和湿度排湿干叶。
烤到叶片全干,大卷筒时进入干筋期,烤干主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