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课件
解析:早晨日出时,旗杆影子朝西;北半球夏季白
天长、日出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相差1经度,时
间相差4分钟。
第37页/共52页
(三来表示
昼弧
夜弧
第38页/共52页
第39页/共52页
• 问题1.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 • 2.北半球昼什么时候开始变长?什么时候达最长? • 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全球昼长分布规律是?哪里昼达一年中最大?哪里昼达
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026′ B.59026′ C.66034′ D.360
2.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增到最大时,可能发生的是
A.天山雪线的位置最高
B.松花江流域河水封冻
C.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罗马地区高温干燥
解析: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可 以求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6+23026′︱= 30034′),进一 步计算出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是59026′。
C. 15:00 西北方 D.第1393页:0/共052东页 南方
4.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
太阳高度 角是900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太阳高度 角更小
地面
直射点 无影子
影子较长
影子更长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 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体的影子越短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 太阳高度角越小 物体的影子越长
第34页/共52页
一年中最短? •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哪里达一年中最大?哪里
最小? • 4.北极点一年中极昼多久?北极圈呢? • 5.昼、夜切点运动规律如何? • 6.昼长、夜长变化幅度有什么规律?
第40页/共52页
一轮复习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共38张PPT)
达最大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 纬度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 纬度
赤道
达最小值的地区 南半球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南、北极点
正午太阳高 度的年变化 规律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 化幅度越大(由23.5°增大至47°),赤道上为 23.5°,回归线上为47°。
②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 长、夜最短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东北升,西北落(极昼、极夜区域除 外)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 时间晚于18时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分清昼夜半球,确定晨线和昏线 (1)晨线:顺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以东为昼 半球。 (2)昏线:顺地球自转进入夜半球,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 半球。 2.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①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A点和B点,太 阳直射点位于同一个位置。
②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B点和C点,太 阳直射点位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相同。
昼夜长短 的应用
https://
(1)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直射点位置 ①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 ②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 ③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 (2)根据昼夜长短差值,判断纬度高低 昼夜长短差值越大,纬度越高;赤道地区,昼夜
无季节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图甲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 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三).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轮复习)
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 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2~13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2011年2月3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 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B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恒星年:以恒星为参照物, 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为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夏至
23.5º N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赤道 冬至 南回归线
春分 0º
23.5º S
作词:刘德华 作曲:Giorgio Moroden、刘德华、陈德建 演唱:刘德华 地球自转一次是一天 那是代表多想你一天 真善美的爱恋 没有极限 也没有缺陷 地球公转一次是一年 那是代表多爱你一年 恒久的地平线 和我的心 永不改变 爱你一万年 爱你经得起考验 飞越了时间的局限 拉近地域的平面 紧紧的相连
30.3 ㎞/S 29.3 ㎞/S
1.471亿 61′/d ㎞ 1.521亿 57′/d ㎞
由于公转速度的变化,使冬夏半年并不 等长。以北半球为例,夏半年 (186天)长于 冬半年(179天)。
(2009年重庆文综)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B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1)D (2)D
1.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
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三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转特征及昼夜 长短的变化
C目录 ONTENTS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 焦点。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 恒星年,即 365日6时9分10秒 。
(4)速度
特别提示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前后;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前后。从在公 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 东。
2.黄赤交角及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往返运动。如下图所示:
3.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 4 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 22°6′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 2 题,当黄赤交角为 24°1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 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 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 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 大。第 3 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 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 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 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 周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 0°。 答案:2.B 3.C
复习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E
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 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 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日出、日落: 在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 面落下。 北半球夏半年,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3º 26´N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秋分
冬至
春分
23º 26´S
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昼夜长短的转的地理意义之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日和秋分日
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且升落的方向随太阳直
射点变化而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更替 1.概念: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太 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 时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 午太阳高度。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 2.规律 随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 直射点 所在纬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 夏至: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由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A.20°
B.23°26′
C.40°
D.无法确定
ppt精选
32
(2)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ppt精选
33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黄赤交角为20°, 而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第(2)题,图示信息表明黄 赤交角减小了,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时,太阳只能直射在南、 北纬20°之间,因而福州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现在大,冬 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相应增加,均温将升高。
ppt精选
27
典例导悟 【例1】 (2014·江苏地理)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 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 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1)~(2) 题。
ppt精选
28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ppt精选
9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示意。
ppt精选
10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
ppt精选
11
【特别提醒】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产生昼夜更替的主要 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 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6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定义:绕 太阳 的运动。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 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早于6时日出 )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晚于6时日出 )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探究活动
夏 半 夏至日
6.22
年
春分日3.21昼夜等长 秋分日9.23昼夜等长
冬
冬至日
12.22 半
年
自主练习:一年内,北半球昼夜情况、昼夜变化情况。
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12h
秋分 =12h
赤道 春分
冬至 南回归线
昼最短,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
地面
直射:光线集中,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地面气温较高。 斜射:光线分散,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地面气温较低。
取值范围:0°≤h≤90°
日 正午 日
出
落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0° 23°26 ′
66°34 ′ 90° 66°34 ′ 23°26 ′
2、太阳视运动
冬至 夏至
N
N
N
N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 五带划分
1、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00)。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课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1】黄赤交角及影响
【1—1】读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据图回
答(1)~(3)题。
(1)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
是( B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当黄赤交角变为23°56′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
在太阳回归运动示意图上可以标出时间(节气),能 够找到所有时间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例如远(近) 日点,国庆节地球位置等,辅助做题。
与公转相关的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 问题,经常需要结合此图思考。
【考点1】黄赤交角及影响 【1—1】读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据图回 答(1)~(3)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锦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示意图的应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
一年中被太阳直射过两次的是:南、北回归线之间 的区域(不包括南、北回归线)。 一年中被太阳直射过一次的是:南、北回归线。
【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甲为地中海气 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 若黄赤交角为0°,则不存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故甲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不存在。选项A正确。
【 解 析 】 第 (1) 题 , 考 查 太 阳 直 射 点 的 坐 标 计 算 。 120°W平分白昼,是直射点的经度;70°N有极夜 现象,则太阳直射点位于20°S。第(2)题,考查不 同季节日出方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出在 东南方。第(3)题,考查方位判断。根据经纬度判断 方位。第(4)题,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北极出现极 夜,故北半球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根据地 方时计算M地的时间。第(5)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 递减。
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自然景观差异
由于气候类型的不同,自然景观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如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 叶林、寒带苔原等。同时,黄赤交角还影响着各地的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进一 步加剧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05
实际应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策略
农业生产中利用太阳资源优化布局
01
02
03
确定作物种植制度
根据当地太阳辐射强度和 日照时数,合理安排作物 种植时间、品种和布局, 提高光能利用率。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 、夜最长,正午太阳 高度最小;南半球相 反。
四季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
01
02
03
04
春季
气温回升,北半球昼渐长夜渐 短,万物开始复苏。
夏季
气温高,北半球昼长夜短,植 物生长旺盛。
秋季
气温逐渐降低,北半球昼渐短 夜渐长,果实成熟收获。
冬季
气温低,北半球昼短夜长,动 物冬眠植物落叶。
公转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沿一个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转 动。
轨道特征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球的公转, 日地距离不断变化,导致地球上接受太阳辐射能量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周期与速度变化规律
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25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回归年来表示地球公转 的周期,即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到南回归线,再回到北回归线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4天。
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
季节性气候变化概述
四季划分依据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 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引起各地正午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四季 更替。
季节气候变化特点
由于气候类型的不同,自然景观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如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 叶林、寒带苔原等。同时,黄赤交角还影响着各地的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进一 步加剧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05
实际应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策略
农业生产中利用太阳资源优化布局
01
02
03
确定作物种植制度
根据当地太阳辐射强度和 日照时数,合理安排作物 种植时间、品种和布局, 提高光能利用率。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 、夜最长,正午太阳 高度最小;南半球相 反。
四季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
01
02
03
04
春季
气温回升,北半球昼渐长夜渐 短,万物开始复苏。
夏季
气温高,北半球昼长夜短,植 物生长旺盛。
秋季
气温逐渐降低,北半球昼渐短 夜渐长,果实成熟收获。
冬季
气温低,北半球昼短夜长,动 物冬眠植物落叶。
公转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沿一个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转 动。
轨道特征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球的公转, 日地距离不断变化,导致地球上接受太阳辐射能量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周期与速度变化规律
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25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回归年来表示地球公转 的周期,即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到南回归线,再回到北回归线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4天。
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
季节性气候变化概述
四季划分依据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 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引起各地正午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四季 更替。
季节气候变化特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且日影方向始终背向太阳。
影子长度从直射点向两侧逐渐增长。
确定楼高、楼间距
确定热水器集热板的安装角度
第二页,共10页。
正午(zhèngwǔ)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H=90°-|φ-δ|
此公式应用的关键是纬度(wěidù)差|φ-δ|的确定
若此热水器4放60在5240′ 0N使用,α的变
化幅度(fúdù)应为多少?
46052′
H
第五页,共10页。
规律(guīlǜ)总结:
如图: 当α= 900-H 时,太阳(tàiyáng)光线与集热板垂直,效果最佳。 而900-H 等于太阳(tàiyáng)直射点纬度与该地纬度的纬度差。
当α=太阳直射(zhíshè)点纬度与该地纬度的纬度差时效果最 佳。
X0N的昼长=X0S的夜长
第八页,共10页。
3.太阳两次直射同一纬度(wěidù)时,这两天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两次直射同一条纬线时,这两天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关系(guān xì)相同
第九页,共10页。
.. 夏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8
8.8
秋分 春分
春分
冬至
第十页,共10页。
第三页,共10页。
2.楼高、楼间距问题(wèntí):
一般说来,纬度(wěidù)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反之较大。
例2.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
新楼底层全年(quán nián)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 )
A. h ×tg(90°-38°)
B. h ×tg(90° - 38° - 23.5°)
位于北(南)回归线与 北(南)极圈之间某地,
影子长度从直射点向两侧逐渐增长。
确定楼高、楼间距
确定热水器集热板的安装角度
第二页,共10页。
正午(zhèngwǔ)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H=90°-|φ-δ|
此公式应用的关键是纬度(wěidù)差|φ-δ|的确定
若此热水器4放60在5240′ 0N使用,α的变
化幅度(fúdù)应为多少?
46052′
H
第五页,共10页。
规律(guīlǜ)总结:
如图: 当α= 900-H 时,太阳(tàiyáng)光线与集热板垂直,效果最佳。 而900-H 等于太阳(tàiyáng)直射点纬度与该地纬度的纬度差。
当α=太阳直射(zhíshè)点纬度与该地纬度的纬度差时效果最 佳。
X0N的昼长=X0S的夜长
第八页,共10页。
3.太阳两次直射同一纬度(wěidù)时,这两天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两次直射同一条纬线时,这两天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关系(guān xì)相同
第九页,共10页。
.. 夏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8
8.8
秋分 春分
春分
冬至
第十页,共10页。
第三页,共10页。
2.楼高、楼间距问题(wèntí):
一般说来,纬度(wěidù)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反之较大。
例2.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
新楼底层全年(quán nián)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 )
A. h ×tg(90°-38°)
B. h ×tg(90° - 38° - 23.5°)
位于北(南)回归线与 北(南)极圈之间某地,
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16张PPT)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 1。(可根据地球自转、 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 2。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 3。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则为北半球夏至 日,即图 3 中的 A;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则为 北半球冬至日,即图 3 中的 C。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 D 为春分日, B 为秋分日。
实战演练 1.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最长的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①地的昼长是( C ) A.12小时 B.14小时 C.16小时 D.8小时
多维|互动 课堂
课堂小结
4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准确 写出节气名称及日期)
5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P22) 6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总结(P23)
思考: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 点和五带的范围相应有何变化?
变大:直射范围变大,热带和寒 带变大,温带变小。
变小:则相反。
黄赤交角为0: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五带消失。季节变化消失。全国 各地昼夜平分。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82021/8/28Saturday, August 2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1:06:29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82021/8/282021/8/28Aug-2128-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82021/8/282021/8/28Saturday, August 28, 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北回归线
23°26 ′N
赤道
0°
南回归线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3°26 ′S 春分 (次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至
23º 26´N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0º
春分
23º 26´S
南回归线
冬至
春分
时 间
3月21日 前后
夏至
秋分
冬至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前后 前后 前后
秋分日
冬至日
次年春分日
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④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 ,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 中 最大 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 现象。
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秋分日 ③北半球冬半年( 至 次年春分日 ),太阳直射 于 赤道 和 南回归线 之间,北半球 昼短夜长 ,且纬度越高,昼 越 短 ,北极附近出现 极夜 现象。
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北半球夏半年( 春分日 至 秋分日 ),太阳直射于 赤道 和 北回归线 之间,北半球各地 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 长 , 北极附近出现 极昼 现象。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极附近极昼现象的变化情 况:极昼范围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再由北极圈缩小 到北极点。
我国:以四立为四季的起点 欧美:以二分二至为起点
气候四季 3 4 5 春
9 10 11 秋
6 7 8夏
12
1
2 冬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的概念: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 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做 昼弧 ,位于夜半球的部 分叫做 夜弧 。
夜弧
昼弧
昼弧
夜弧
2.昼弧和夜弧的长度与昼夜长短的关系:若昼弧长于夜 弧,则 昼长夜短 ;若昼弧短于夜弧,则 昼短夜长 ; 昼夜等长 若昼弧等于夜弧,则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7、图示
从北极俯视
春
公转方向
太阳
从南极俯视
春
公转方向
太阳
夏
N
冬N 冬 公转方向
秋
S
S 夏
公转方向
秋
1.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 “顺”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1、概念: 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2、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3、轨道: (1)形状: 椭圆 (2)特点: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例如:某日20°N的昼长为13小时,求20° S的昼长?
4.日出和日落时间的计算:A地日出时间为 8 点,日 落时间为 16 点;B地日出时间为 6 点,日落时间为 点,日落时间为 20 点。 18 点;C地日出时间为 4
昼弧
昼弧 昼弧
A
B C
夜弧 夜弧 夜弧
3.昼长和夜长的计算:A地的昼长为 8 小时,夜长 为 16 小时;B地的昼长为 12 小时,夜长为 12 小时; C地的昼长为 16 小时,夜长为 8 小时。
C.慢→快→慢
D.快→慢→快
8.黄赤交角——地球“斜身绕转” (1)概念: 赤道 平面 与 黄道 平面的交角 (2)大小:目前为 23°26´ 。
北极星
北极
66°34´
地球公转轨道面 (黄道平面)
南极
23°26´
(黄赤交角)
8、公转与自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影响: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昼弧
昼弧 昼弧
A
B C
夜弧 夜弧 夜弧
B
A
如图所示:A地与B地的纬度值相等。 两地的昼长相加等与24小时
总结: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春、秋分 夏 至 冬 至
直射点 位置
北半球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越
昼短夜长,越 往北白昼越短
往北白昼越长
赤道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越 往南白昼越短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越 往南白昼越长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公式一:昼长+夜长=24
公式二:昼长=昼弧/15°
公式三:1、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
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
3、日出时间=12-昼长/2 4、日落时间=12+昼长/2
记忆知识点:(规律总结)
同一天,同一条纬线上,各地的 昼长相同。各地的昼长与另一半 球同纬度各地的夜长相等。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N
N
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②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 中 最大 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昼 现象。
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秋分日 ③北半球冬半年( 至 次年春分日 ),太阳直射 于 赤道 和 南回归线 之间,北半球 昼短夜长 ,且纬度越高,昼 越 短 ,北极附近出现 极夜 现象。
黄赤交角变大
黄赤交角变小
晨昏线
热带
温带
寒带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66034′ 寒带范围变大 600
温带范围变小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300 23026′ 23026′ 300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600 66034′ 寒带范围变大
(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②、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 极圈内是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南 极圈内是极夜 赤道上昼夜等长
极昼
极夜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③、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 极圈内是极夜 南半球昼长夜短,南 极圈内是极昼 赤道上昼夜等长
针对性练习
1.在图中的短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2.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B
)。
2.公转轨道:接近正圆的 椭圆 轨道,太阳位于其中 的一个焦点上。 1 公转速度: 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较 ; 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快 7 较 。 慢
太阳
针对性练习
如果黄赤交角变为30°,则( B )。 A. 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3、产生四季更替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 季节变化。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过度季节。 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
小结: 1.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 2.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北半球昼变长; 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南半球昼变长。
4、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①.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
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 为12个小时。
2、极昼现象从北极扩大到整个北极圈的时间范围是: A、从春分到夏至 C、从夏至到秋分 B、从秋分到冬至 D、从冬至到秋分
3、5月1日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哈尔滨
4、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若黄赤交角 66° 34 ′N 变为 °
60° N(新北极圈)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30° N(新北回归线) 23° 26 ′N
北回归线
0°
23°26 ′S 30° S(新南回归线)
热 带
南温带
赤道 南回归线
60° S(新南极圈)
南极圈
南寒带
66° 34 ′S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现在的黄赤交角
远日点附近 7月初 公转速度较慢
近日点附近 1月初 公转速度较快
地球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等面积定律: 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 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4、周期: 5、速度:
一个恒星年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
角速度: 每天约59′,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下列各题中,一年有2次太阳直射的: A:25°S B:25°N C:20°N 30°W 25°E 30°E
C
D:23.5°S
60°W
例 :每年的儿童节至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 情况为:
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2、产生五带 例:假如黄赤交角的度数变为20°,热带、温带、 寒带范围怎么变化?若黄赤交角度数为30°,又怎 么变化?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赤 道 北回归线 赤 道
(5)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变式图一
2013年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23°26′N 0°
2013年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2013年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D.黄赤交角的大小
5. 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 B.北半球昼一直增长
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
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
6、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