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3. 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联系,掌握速度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1.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 速度与加速度的联系;2. 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2. 结合实验法五、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基本概念的引入。

2. 位移与时间的线性关系的引入:描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3. 从速度-时间图像中求取位移的方法。

4.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 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与运用。

6. 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关系,掌握速度的变化规律。

七、教学过程:步骤Ⅰ: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步骤Ⅱ:知识讲解1. 位移与时间的线性关系的引入。

2. 从速度-时间图像中求取位移的方法。

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与运用。

5. 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关系,掌握速度的变化规律。

步骤Ⅲ: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步骤Ⅳ: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行特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步骤Ⅴ:课堂小结与扩展通过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和扩展,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材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在推导出公式的过程,渗透了微元法这一重要的物理方法。

本节课是上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延伸,也为后续章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从知识的外延性看,本节课在整个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是引导学生用极限思想得出v -t 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导出位移公式x =v 0t +21at 2。

教材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入手,得出位移公式x =vt 。

然后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说明v -t 图线下面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接着利用实验探究中所得到的一条纸带上时间与速度的记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当Δt 越小,估算结果越接近,最后得出结论:当Δt 无穷小时,v -t 图线下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从而导出位移公式x =v 0t +21at 2。

学习起点分析:通过上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学习,学生可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入手,得出位移公式x =vt 。

然后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说明v -t 图线下面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 图线围成的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意义以及正负号的含义;3. 能用x =v 0t +21at 2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对v-t 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接受一种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2. 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位移和时间关系说课稿

位移和时间关系说课稿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二部胡俊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沿用本章的主线v-t图象来作为切入点,方便学生入手分析。

用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作为过渡,让学生有一定的适应过程。

课本思考与讨论部分的内容设定,等同于设置了一个台阶,降低了学生对后面内容学习的困难程度。

当然,我们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极限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极限。

体现了课本“渗透”的思想。

对于学生来说,在第一章的内容学习时已经有了极限的初步印象,但是还不够清楚、透彻,所以这一思想的“渗透”应当作为重点。

对于公式学生若仅仅能套公式,显然远远不够,这需要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过程和公式的内涵,进而灵活的掌握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3、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思想与方法,掌握位移公式。

4、会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5、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象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积分方法的特点和技巧。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推导位移公式,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2、体验方法的运用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位移与时间关系的推导。

学生在上一章瞬时速度的学习中已经体会过极限思想,也很容易想象到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方所围矩形面积表示发生的位移。

学生需要完成用匀速替代变速,让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减小,在极限的基础上再求总和,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这么大量的理解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课堂设计上,我并没有直接利用动画效果来演示,而是选择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图,这样更能直接体会变化的情况。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教版必修1教案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教版必修1教案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教版必修1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够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掌握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3.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3. 速度变化的图像。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掌握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3.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课将采取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

五、教学过程1.引入本节课将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请大家想象一下自己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这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骑行过程中,你的速度会变化,我们要研究的就是速度变化对位移与时间的影响。

2. 概念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的运动。

其中,匀变速的意思是速度的变化是均匀的。

3. 基本公式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如下:Δx = v0t + 1/2at^2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4.运动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时间图像来表示。

•当速度为常数时,图像为水平直线;•当速度缓慢变化时,图像为斜直线;•当速度快速变化时,图像为曲线。

5.实例分析现有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行驶,4秒后的速度为20米/秒。

求在此过程中汽车的位移。

解:已知 v0 = 0m/s,a = 5m/s^2,t = 4s,代入公式可得:Δx = v0t + 1/2at^2 = 0×4 + 1/2×5×4^2 = 40m因此,4秒后汽车的位移为40米。

6.实验操作本节课程的实验操作为自由落体时速度-时间图像的实验操作。

7.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精品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0t+at2/2.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5.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6.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增强科学能力的价值观.(2)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at2/2及其应用.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及其应用.(3)教学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4)教学建议本节课的主体过程是引导同学们用极限思想得出v-t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导出位移公式x=v0t+at2/2.这种思想方法曾在上一章介绍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时候用到过,在这里又一次采用了这种极限的思想.高中物理引入极限思想的出发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这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而不苛求学生会计算极限.这一点教师要好好把握.结合上一节进行图像和公式两个角度解体是本节应逐步渗透的重要环节。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师:匀变速直线运动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很有意义.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思想方法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导入二:问题1:一物体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0时刻的速度v=2m/s,加速度a=2m/s2,求。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 o t+ at2/2。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增强科学能力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t+ at2/2及其灵活应用。

四、教学准备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匀变速直线运动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很有意义.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我们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思想方法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新课讲解: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手,讨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取初始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则有t时刻原点的位置坐标工与质点在o~t一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同.得出位移公式x=vt.请大家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意义,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学生动手定性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1和2—3—2所示。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画的图象,求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

生:正好是vt。

师:当速度值为正值和为负值时,它们的位移有什么不同?生:当速度值为正值时,x=vt>O,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上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设计思想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猜想,并应用数学的极限思想,认识和理解速度与时间图象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位移,并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初步学会该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引入极限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上一章教科书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本节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 t-图象中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出发,猜想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否也有类似的关系?并通过思考与讨论,从而介绍v t-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又一次应用了极限思想。

最后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近一个月的高中物理的学习,对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前面有关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学生对用极限思想来研究物理问题以及通过图象来表达物理量间的变化规律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学好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 t-图线中的面积对应关系;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中的图线与t轴所夹的四边形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极限方法的应用,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感悟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与推导位移公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对物理学习的信心。

2.体验猜想和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感受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位移与时间关系的推导,以及位移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极限思想,用速度图象中图线下面的四边形面积代表位移,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速度与时间的图象,从图象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在不同时刻对应的速度大小。

提问:从图象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出物体在不同时刻对应的速度大小,还能从图象中获得什么信息?新课教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结合速度图象可知,匀速直线引导:由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t运动的位移可以用速度图象与时间轴之间的面积来表示。

【必修1】1.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优秀教案

【必修1】1.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优秀教案

【必修1】1.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拟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以此为载体,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利用v-t图象,渗透物理思想方法(化繁为简、极限思想、微元法等),得出“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然后通过计算“面积〞得出运动位移的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感悟物理思想方法;通过几个简单实例让学生练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渗透物理思想方法,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感悟物理思想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

2、教学难点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学情分析1、学科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学过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位移规律的根底上,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在前面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学生已能接受极限思想。

2、学生能力要求:学生已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过程中,要进一步渗透极限思想。

要在学生体会“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代表匀运动位移〞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体“无限分割再求和〞这种微元法的思想方法。

使学生感悟物理思想方法,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略〕【必修1】1.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应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设计思路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根本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根本规律,本节课以几个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总结出三个规律,并通过“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例初步掌握测量瞬时速度和粗略测量加速的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一《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②图象上任一点的横坐标表示运动的时间,对应的纵坐标表示位移
③图象的斜率k=Δs/Δt=v
(3)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方框里面的文字
讨论:下面的s-t图象表示物体作怎样的运动?(投影显示)
(二)变速直线运动
1、举例:(1)飞机起飞
(2)火车进站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
(2)用图象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纵轴பைடு நூலகம்示位移s
横轴表示时间t
作出上述汽车运动的s-t图象如右图所示
可见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这种图象叫做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
图象的含义
①表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s∝t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含义,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及其意义.
3、理解用图象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图象的意义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四、教具
多媒体设备(微机,软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显示,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1、观测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运动
时间t/s
0
4.9
10.0
15.1
19.9
位移s/m
0
100
200
300
400
观测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在相等的时间里汽车的位移相等.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引入极限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上一章教科书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本节介绍v-t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又一次应用了极限思想。当然,我们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极限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极限。按教科书这样的方式来接受极限思想,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不会有太多困难的。学生学习极限时的困难不在于它的思想,而在于它的运算和严格的证明,而这些,在教科书中并不出现。教科书的宗旨仅仅是“渗透”这样的思想。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直接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
这节课我们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投影)提出问题:取运动的初始时刻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同学们写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写公式并回答:x=vt。理由是:速度是定值,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学生活动:学生在坐标纸上作x-t图象。
总结:培养学生把数学课的知识在物理课中应用,体会物理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做关系式图象的处理技巧。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学生画的草图,让学生分析作图的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讲解。
总结:培养学生结合数学图象和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
教师活动:(投影)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一位同学问:“我们研究的是直线运动,为什么画出来的x-t图象不是直线?”你应该怎样向他解释?
2、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实行A、B、C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极限法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很透彻,所以讲解时一样需要详细。对于公式学生若仅限套公式,就没有多大意义,这需要教师指导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国过程,进而灵活的掌握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主题、单元或课的名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学科高中物理年级高一班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图线围成的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意义以及正负号的含义;3、能用x=v0t+21at2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问、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求解方法。

2、学生通过对v-t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接受一种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2、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3、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

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基础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关于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对图象有了一定认识,对学习本节知识没有知识障碍。

2.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一些零碎的关于微元法的例子,比如瞬时速度的求解。

能力基础学生经常使用小组合作、交流评估、有新课改学习理念。

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习者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有关生活的知识好奇心较强,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2、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合作单位,一个同学的交流代表小组内同学的交流。

学习动机分析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风格分析很多创新设计或生活实践都涉及运动学的应用,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内容教材分析运动学知识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本节课是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深入和扩展。

本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规律的学习将为以后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等奠定了基础;而且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后,就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来距离,短时间内操控它停下来,因为汽车在启动或刹车停下的时候认为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如何保证安全,需要我们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进入新课:引导学生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入手,通过公式法和图像法得出结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就是v – t 图线与t轴所夹的矩形“面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从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学会运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属性和运动规律。

2、授课环节:首先,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其次,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其推导方法,例如位移公式:S=(V0+V)t/2,其中S为位移,V0为初速度,V 为末速度,t为时间。

最后,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运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解决相关问题,例如:一个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向前运动,5秒后速度变为30m/s,求这一过程中物体的平均加速度和位移。

3、巩固环节:通过课堂练习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位移与时间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练习,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教师将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辅材料等,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将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估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人教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及其应用2. 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2021at t x +=υ 3. 理解t -υ图象中图线与t 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4. 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ax 2202=-υυ5. 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2. 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位移速度关系,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2. 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增强科学能力的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及其应用 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2202=-υυ及其应用三、教学难点1.t -υ图象中图线与t 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及其灵活应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我们首先研究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t x υ=,请同学们画出其对应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

分析:由数学知识可知,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t 轴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t υ, 根据t x υ=可得在数值上有S=x ,即可以说图线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了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所发生的位移。

提出问题:类似的,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t -υ图象,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呢? 回答问题:是的。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 它的t -υ图象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也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名师教案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金文展
一、设计思想
本节按照“情境”“模型”“理论”相互转化理解的教学方式,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图象中的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出发,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感悟极限思想,得出“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位移公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提供几个现实情境的例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物理模型,并用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解答,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学习中,通过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得出过程,使学生感受利用极限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v-t图象上平均速度的分析过程,让学生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从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图象法、极限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理解v-t图象速度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重/难点重点:1、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运用。

2、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运用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重/难点剖析重点剖析:在应用公式求解时,一定要留意公式的矢量性效果。

普通状况下,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a与v方向相反时,a为正值,公式即反映了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当a与v方向相支持,a为负值,公式反映了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代入公式求解时,与正方向相反的代入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物理量应代入负值。

难点剖析:在推导公式的进程中要用到极限法的思想。

先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先生关于极限法的了解不是很清楚、很透彻,所以解说时需求详细。

关于公式,先生假定仅限套公式,就没有多大意义,这需讨教员指点怎样协助先生了解物理进程,进而灵敏的掌握公式处置实践效果。

打破战略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先从最复杂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手,讨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如图2—3—1和2—3—2所示。

结合自己所画的图象,求图线与初、末时辰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正好是vt。

当速度值为正值和为负值时,它们的位移有什么不同?当速度值为正值时,x=vt>0,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上方。

当速度值为负值时,x=vt<0,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下方。

位移x>0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则的正方向相反,位移x<0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则的正方向相反。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相似的关系呢?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在预算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用某一时辰的瞬时速度代表它左近的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所取的时间距离越小时,这一瞬时的速度越能更准确地描画那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

【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物理人教必修1)-1

【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物理人教必修1)-1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引入极限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上一章我们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本节介绍v-t 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又一次应用了极限思想。

当然,我们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极限思想,仅仅是“渗透”这样的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极限。

教学的目标不要盯在最后的公式上,而要关注得出公式的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v-t 图象中图线与t 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v-t 图象推出位移公式,使学生感受利用极限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感悟物理思想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感受极限思想方法难点: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匀变速直线运动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很有意义.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这节课将用数学方法得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而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

新课教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手,讨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取初始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则有t时刻原点的位置坐标工与质点在0〜t 一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同•得出位移公式x = vt •请大家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意义,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学生动手定性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1 和2—3—2 所示.思考讨论:能否在v-t 图像中表示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呢?归纳:方法一:x=vt方法二:w-t 图象的面积思考: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 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w-t 图象,使学生掌握通过求图象面积来求解位移的方法。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观看课件,得出结论
x =v t + 1 at 2
2
学生的学习 效率。

一、用 v-t 图象研究运动的位移:位移=“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x =1
(v + v )t
x =v t + 1
at 2
2 0 0 2
三、物理思想方法---- 极限思想;微元法 当堂练习
1. 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 x =4t + 2t 2 , x 和 t 的单位分别是m 和
s ,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 )
A .4m/s 和 2m/s 2
B .0 和 4 m/s 2
C .4 m/s 和 4 m/s 2
D .4 m/s 和 0 2.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1 s 末的速度达到 4 m/s ,物体在第 2 s 内的位移是( )
A .6 m
B .8 m
C .4 m
D .1.6 m
3. 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抛出,得到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 2—3
—6 所示.试求出它在前 2 s 内的位移,后 2 s 内的位移,前 4s 内的位移.
4. 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2m/s 2 的加速度做匀减
速运动,则刹车后8s 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少米?
5.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求:
(1)汽车刹车后20 s 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 m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汽车停止前3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人教版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计划(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计划(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计划(必修一)物理可以引导人们对生活中最基本的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判断,小编准备了人教版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科目物理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1提供者高润杏单位晋城二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υt对应着图象中的矩形面积.(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及其简单应用.(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 ,及其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函数图象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及其应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及其应用.教学策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应用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教学策略:引导同学用极限思想循序渐进得出v-t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课时学生刚上高一刚到两个月,还在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当时以新课程的理念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许多学生还处在不适应的学习状态里。

在预习时了解,学生会读文字,但是不会思考;学生机械阅读,不会质疑;学生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很难抓住阅读要领。

从平时学习观察,鉴赏物理作品处在零度学习状态,对美文的领悟能力还是空白,看到自然类物理作品只会说要热爱大自然,根本不能以文本来探究,没有“依文面答”的习惯。

这实际上是给鉴赏物理作品提出了很大的学习难题,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vt对应着v-t图像所包围的矩形面积→启发学生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其v-t图像有什么关系→先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帮助学生建立极限思想→运用极限思想通过v-t图像推导出位移公式→用例题1巩固位移公式→通过例题2推导位移与速度关系式→用例题3巩固位移公式、位移与速度关系式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及其应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及其应用.教学策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应用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教学策略:引导同学用极限思想循序渐进得出v-t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面请大家拿出笔和纸画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6-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6-人教版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图象中的矩形面积的对应关系初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通过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渗透极限思想,得出“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位移公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通过例题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v-t图象速度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得出过程,使学生感受利用极限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案,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

2.通过图象法、极限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 o t+ at2/2.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5.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6.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增强科学能力的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 o t+ at2/2及其应用.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及其应用.教学难点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 o t+ at2/2及其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新课导入]师:匀变速直线运动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很有意义.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思想方法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新课教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手,讨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取初始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则有t时刻原点的位置坐标工与质点在o~t一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同.得出位移公式x=vt.请大家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意义,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学生动手定性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1和2—3—2所示.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画的图象,求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生:正好是vt.师:当速度值为正值和为负值时,它们的位移有什么不同?生:当速度值为正值时,x=vt>O,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上方.当速度值为负值时,x=vt<O,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下方.师:位移x>o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位移x<O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师: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思考与讨论栏目,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一问题.(课件投影)在“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中,某同学得到了小车在0,1,2,3,4,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如下表:师:能否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学生讨论后回答.生:在估算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代表它附近的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小时,这一瞬时的速度越能更准确地描述那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各段的平均速度乘以相应的时间间隔,得到该区段的位移x=vt,将这些位移加起来,就得到总位移.师:当我们在上面的讨论中不是取0.1s时,而是取得更小些.比如0.06s,同样用这个方法计算,误差会更小些,若取0.04 s,0.02 s……误差会怎样?生:误差会更小.所取时间间隔越短,平均速度越能更精确地描述那一瞬时的速度,误差也就越小.[交流与讨论](课件投影)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关于刘徽的“割圆术”.分割和逼近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早在公元263年,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他著有《九章算术》,在书中有很多创见,尤其是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想法,含有极限观念,是他的一个大创造.他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圆内接正192边形的周长,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π=157/50(=3.14);后来又计算了圆内接正3 072边形的周长,又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π=3 927/1 250(=3.141 6),用正多边形逐渐增加边数的方法来计算圆周率,早在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首先采用,但是阿基米德是同时采用内接和外切两种计算,而刘徽只用内接,因而较阿基米德的方法简便得多.学生讨论刘徽的“割圆术”和他的圆周率,体会里面的“微分”思想方法.生:刘徽采用了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思想.圆内一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动手用剪刀剪圆,体会分割和积累的思想.具体操作是:用剪刀剪一大口,剪口是一条直线;如用剪刀不断地剪许多小口,这许多小口的积累可以变成一条曲线.师:下面我们采用这种思想方法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课件展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4中甲所示.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个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该物体的运动情况.生:该物体做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师:我们模仿刘徽的“割圆术”做法,来“分割”图象中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图线所围成的面积.请大家讨论.将学生分组后各个进行“分割”操作.A组生1:我们先把物体的运动分成5个小段,例如t/5算一个小段,在v—t图象中,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如图乙).A组生2:我们以每小段起始时刻的速度乘以时间t/5近似地当作各小段中物体的位移,各位移可以用一个又窄又高的小矩形的面积代表.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地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B组生:我们是把物体的运动分成了10个小段.师:请大家对比不同组所做的分割,当它们分成的小段数目越长条矩形与倾斜直线间所夹的小三角形面积越小.这说明什么?生:就像刘徽的“割圆术”,我们分割的小矩形数目越多,小矩形的面积总和越接近于倾斜直线下所围成的梯形的面积.师:当然,我们上面的做法是粗糙的.为了精确一些,可以把运动过程划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丙,用所有这些小段的位移之和,近似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从v—t图象上看,就是用更多的但更窄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可以想象,如果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准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了.这时,“很多很多”小矩形顶端的“锯齿形”就看不出来了,这些小矩形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梯形OABC,梯形OABC的面积就代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0(此时速度是v0)到t(此时速度是v)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求解梯形的面积,指导学生怎样求梯形的面积.生:在图丁中,v—t图象中直线下面的梯形OABC的面积是S=(OC+AB)XOA/2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x=(Vo+V)t/2把前面已经学过的速度公式v=v0+at代人,得到x=v o t+at2/2这就是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师:这个位移公式虽然是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景下导出的,但也同样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师:在公式x=v o t+at2/2中,我们讨论一下并说明各物理量的意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生:公式中有起始时刻的初速度v o,有t时刻末的俊置x(t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有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a,有时间间隔t师:注意这里哪些是矢量,讨论一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公式中有三个矢量,除时间t外,都是矢量.师: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矢量的方向性可以在选定正方向后,用正、负来体现.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矢量取正值,方向与规定的负方向相反时,矢量取负值.一般我们都选物体的运动方向或是初速度的方向为正.师: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如刹车问题中,尤其要注意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相反.教师课件投影图2—3—5.师:我们在本节课的开始发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能反映位移。

下面我们也看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否也能反映这个问题.师:我给大家在图上形象地标出了初速度、速度的变化量,请大家从图象上用画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位移来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请大家讨论后对此加以说明.学生讨论.生:at(是o~t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v,就是图上画右斜线部分的三角形的高,而该三角形的底恰好是时间间隔t,所以该三角形的面积正好等于1/2·a t·t=at2/2。

该三角形下画左斜线部分的矩形的宽正好是初速度v o,而长就是时间间隔t,所以该矩形的面积等于v0t.于是这个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之和,就等于这段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或t时刻的位置).即x=v o t+at2/2.师:类似的,请大家自己画出一个初速度为vo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从中体会: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梯形“面积”可看作长方形“面积”v0t与三角形“面积”1/2·a t·t=at2/2之差.[课堂探究]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抛出,得到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6所示.试求出它在前2 s内的位移,后2 s内的位移,前4s内的位移.参考答案:前2s内物体的位移为5 m,前4s内的位移为零.解析:由速度一时间图象可以用图线所围成的面积求物体的位移.前2s内物体的位移为5 m,大小等于物体在前2 s内图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前4s内的位移为前2s内的三角形的面积与后2 s内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但要注意当三角形在时间轴下方时,所表示的位移为负.所以这4s内的位移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由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所以其总位移为零.教师总结对此类型的试题进行点评.(课件投影)特例:如图2—3—7所示,初速度为负值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由两部分组成:t1时刻之前位移x1为负值;t2时刻之后位移x2为正值;故在0~t2时间内总位移x=|x2|一|x1|若x>0,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正;若x<0,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负.(课堂训练)一质点沿一直线运动,t=o时,位于坐标原点,图2—3—8为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由图可知:(1)该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x=.(2)在时刻t= s时,质点距坐标原点最远.(3)从t=0到t=20 s内质点的位移是;通过的路程是;参考答案:(1)一4t+0.2t2(2)10 (3)0 40 m解析:由图象可知v0=一4m/s,斜率为0.4,则x=v o t+at2/2=一4t+0.2t2,物体10s 前沿负方向运动,10s后返回,所以10s时距原点最远.20s时返回原点,位移为0,路程为40m,[实践与拓展]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x=v o t+at2/2,我们已经用图象表示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图象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呢?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图象来表示,怎样表示,请大家讨论,并亲自实践,做一做.同理可以由x=一4t+0.2t2,得出v0=一4m/s,a=0.4师:描述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叫做位移一时间图象、x—t图象.用初中学过的数学知识,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x=v o t+at2/2的位移一时间图象的草图.学生画出后,选择典型的例子投影讨论.如图2—3—9所示.生:我们研究的是直线运动,为什么画出来的位移一时间图象不是直线呢?师:位移图象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根据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移在x—t坐标系中描点作出.直线运动是根据运动轨迹来命名的.而x—t图象中的图线不是运动轨迹,因此x—t图象中图线是不是直线与直线运动的轨迹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例题剖析](出示例题)一辆汽车以1 m/s2的加速度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让学生审题,弄清题意后用自己的语言将题目所给的物理情景描述出来.生:题目描述一辆汽车的加速运动情况,加速度是lm/s2,加速行驶的时间是12s.问开始加速时的速度.师:请大家明确列出已知量、待求量,画物理过程示意图,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己画过程示意图,并把已知待求量在图上标出.[课堂训练]1、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s,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提示:7.5s后停下,故位移是56.25m,不能带入10s做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