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一、选择题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 ,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2.“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A.阴阳相生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德治国3.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4.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5.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6.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

”该思想家应该是()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7.《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8.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从分到合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能力测试一单选题河北唐山丰南一中高兴昌0633001.《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的开篇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之句。

这符合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2.山东曲阜的孔庙有杏坛遗迹(右图)。

元杨奂《谒圣庙》诗云:“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栏。

”“杏坛”典故的起源有可能是A孔子聚众讲学的地方B医家以此自居,对医术的称赞C对封建社会教育最高学府的称呼D新科进士中举后常题名于此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列名言出自孟子的是①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于丹的《庄子》心得中说“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

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C兼相爱,交相利D道私者乱,道法者治5.“萧规曹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与这一典故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初实行“无为而治”B统治者注重与民休息C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D曹参是个庸才,对当时的状况无能为力6.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针对汉武帝的征问,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史称“天人三策”。

“天人三策”中可能出现的是①“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②“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④“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7.张孝祥词中有“太学诸生推独步,玉堂学士合登仙。

”之句。

其中的“太学”A开始出现于汉武帝时期的古代最高学府B教授诸子百家学说C只有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才有资格入学D不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8.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得不到新兴地主阶级的肯定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

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A.统治者发善心B.民本思想C.以德治民D.人性本善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继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包括()①兴办太学②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③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④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9.“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思想家诸多的主张对当代人有着重要启示。

其中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是()A.格物致知B.天人合一C.宇宙便是吾心D.循天下之公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当时各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都把“仁”作为核心观念B.都是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的反映C.都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D.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3.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增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4.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但滕侯死亡时,《春秋》却使用了卿大夫的“卒”。

对此,《教梁传》记载为"滕侯无名,狄道也”。

由此可知,《春秋》中贬低滕侯()A.体现了儒家“大一统”观念B.反映了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C.凸显了“家国一体”的特色D.激化了儒法道三大家的矛盾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A.用“仁政”治国安邦B.唯物主义观点C.重视百姓的疾苦D.实行民主政治6.某学者认为:在东汉初期,东汉政权枢机要官的70%以上是有儒教教养的人士,将这一数字与儒教渗透最盛期的西汉元帝时的27%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东汉时期儒教向A.东汉太学改变了传统教育制度B.儒家干政之风打破了政治的稳定C.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实现结合D.汉代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日益巩固7.董仲舒认为“天”能够根据帝王的行为和功绩而制造出“美祥”或是‘危害”“怪异”等事件。

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8.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

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 )。

A.老庄之学 B.儒家思想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解析“耕读”、“忠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

答案 B2.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 ( )。

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解析②属于孔子的言论,④属于孟子的言论,排除②④,故选C项。

答案 C3.《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帝道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王道指的是遵循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依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加强对人民的约束。

答案 B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解析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是韩非子,汉朝儒生的代表是董仲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3.荀子说:“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4.《春秋决事比》中有一个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5.“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李贽6.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①黄宗羲“工商皆本”②陆九渊“心即理也”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下列各项中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点的是()A.“颠倒千万世之是非”B.“天下为主,君为客”C.“经世致用”D.“天地之化日新”8.“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5.有人将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中的“狂”作了这样的解释:“狂,是自信的表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

”遗憾的是在宋朝以后,中国很少再出现像李白这样的诗人了。

造成这一状况的思想文化因素是()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熏陶C.宋代以后词风盛行D.市民阶层价值取向趋于现实主义6.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7.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C.杜会环境的变化D.其他学说的衰落8.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修改了儒家学说中的君臣关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弥补先秦儒学的重大理论缺陷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9.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10.史书载:“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的汉初这一思想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 )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文帝到汉武帝即位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11.“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1(完整资料).doc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1(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不应分类别3.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B.维护奴隶制度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D.主张“百家争鸣”4.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5.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6.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制天命而用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C.“三纲五常”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8.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A.儒家、墨家B.道家、法家C.法家、儒家D.道家、儒家9.下列属于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的是()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三教合归儒”④“三纲五常”、“孝道”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0.读图,下列哪一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11.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1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迷信崇拜C.主张学以致用D.抨击腐朽统治13.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主张()A.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仁”字出现于《尚书》,春秋时使用率较高并由孔子将其提升到哲学高度。

他认为( ) ①仁的基本含义为“爱人”②爱无等差,消除亲疏之别③“忠恕”是实现仁的路径④“势、术”是成仁的依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5.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6.《史记》记载,汉景帝时,太后“好黄老之言,不说(悦)儒术”,景帝“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但武帝即位后,便罢百家、尊儒术。

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汉朝国力的强大B.汉武帝的个人爱好C.太后景帝的去世D.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学7.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8.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君主专制的减弱C.儒学地位的提高D.世家大族的出现9.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10.汉武帝即位初年,专治《公羊春秋》的董仲舒应召对策汉武帝,得其赏识。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

这反映出() A.道教、佛教对儒家的巨大冲击B.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C.儒家自身的衰落D.三教合一局面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2012·长沙模拟)某名人纪念馆大殿前悬挂有康熙皇帝御赐的书写有“学达性天”四字的横匾,主要用于表彰该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

据此判断该名人是()A.黄宗羲B.林则徐C.董仲舒D.朱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的思想。

“学”为格物,“达”为致知,“性”为道,“天”为德。

“格物致知”是朱熹思想的核心,他把道德看作天道的体现,即通过道德修养,追求“至诚”的境界,以感应天地,达到“天人合一”;通过教育,通过做学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

答案:D3.(2012·杭州质检)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解析:理学集大成的思想家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本题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

答案:B 4.(2012·龙岩模拟)“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人的精神修养大大提高,这主要得益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和影响。

答案:A5.(2011·扬州模拟)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解析:在人居嘈杂的环境中居住,居然听不到车马喧,恰好说明了境由心生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单元测评{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评{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检测(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2.“在战国时期,他……提倡建立仁慈、仁道的政府,认为统治者应该减轻赋税,避免战争,支持教育,鼓励和谐与合作。

”材料中的“他”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3.战国时代,儒家学者“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生活中……但是,这绝不是说,儒家学说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对他们同时代的一些人来说,儒家学者的积极实践活动只是在浪费精力”。

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们()A.坚决反对一些人对儒家的贬低B.为提高儒学学者的地位积极努力C.对儒家学者们的实践并不支持D.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4.《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B.伦理道德C.法治建设D.礼乐秩序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6.汉武帝“并非一位儒家学,也并非是一位非常笃信儒学思想的人”,但他对儒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①构建新的儒学思想体系②独尊儒术③设置太学和五经博士④把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科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他所说的“道”是指()A.世界的本原B.封建的根本法则C.君主的权力D.自然的运行规律8.有学者在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9.某理学家“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定为‘四子书’,退五经而进四书,实是当时学术界的空前创举”,该理学家是()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10.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1.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一.选择题(共有30小题,每题2分,合计60分,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学的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趋势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2. “仁”是良好的道德,内在自觉;“礼”是社会的规范,外在约束。

下列符合孔子“仁”的思想范畴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③和而不同④克己复礼⑤法律和校纪校规A.① B.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④⑤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C.三种主张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需求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5.有位中国学者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动的,想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A.道家B.法家C.墨家D.释家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7.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3(人教版必修3)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3(人教版必修3)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3 (人教版必修3).第一题选择题1.促使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答案:A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剧变决定的。

A项最全面,社会大变革包含了政治、经济的剧变。

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答案:B孔子的言语体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想按照周礼恢复社会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反映了他思想中礼的有关内容。

3.据2001年12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的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

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答案:C孟子“仁者爱人”的观点上升到政治层面上就是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地剥削和压迫百姓。

4.小明的爷爷常常教育小明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小明的爷爷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一思想的影响()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B“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是无为的思想;“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含有辩证法的思想。

5.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答案:D A项是墨家思想,B项是儒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D项是道家思想。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人教版历史必修三)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2.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3.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

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6.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单元检测15: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15: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二月考)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有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

这一现象()A.导致分封制逐渐崩溃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促进了思想自由发展,由此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正确;A和C是春秋争霸战争导致的;D属于经济上土地制度的变化。

2.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

从下图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石刻画《孔子圣迹图·子路问津》A.可推测此图创作的准确时间B.它再现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状况C.反映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情况D.突出绘画者的阶级属性和倾向性答案 C解析图画反映的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子路问路的场景,其提供的信息无法推测此图创作的准确时间,排除A项;图中描绘了铁犁牛耕的场景,一牛挽犁是汉朝的社会经济状况,不是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排除B项;仅仅依靠题干信息,无法判断绘画者的阶级属性和倾向性,排除D项。

3.(2020·江苏学业水平考试)战国时代,一位思想家向各国君主提出治国方略,一味大谈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几乎得不到任何当权者的响应。

该思想家是()A.老子B.墨子C.孟子D.韩非子答案 C解析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不符合当时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得不到当权者的响应,故选C;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A、B;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符合统治者需要,被统治者推崇,不符合题意,排除D。

4.“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小题,每题分,共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
.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
.《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对平民进行教育
.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不应分类别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
.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维护奴隶制度
.主张建立封建制度.主张“百家争鸣”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
.老子.孔子.孟子.荀子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制天命而用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三纲五常”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法家、儒家.道家、儒家
.“少治《春秋》…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朱熹.顾炎武.董仲舒.程颐
.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塞兼并之路”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春秋大一统”
. 封建儒学不断发展,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克己复礼 .“三教合归儒” .君权神授 .人无有不善
.下列属于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的是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三教合归儒”④“三纲五常”、“孝道”
. ①②③ . ①②④ . ①③④ . ①②③④
.读图,下列哪一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董仲舒 .程颐 .孟子 .庄子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的主张是在
.南北朝时期.隋朝时期.唐朝时期.明清时期
.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下图是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的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多年前,曾经在这里举行过多次由朱熹请来的另外一些大儒的讲学活动与大辩论活动,大开了我国封建社会学术自由、探究辩诘之风。

当时请来的大儒主要有
.陆九渊、陈亮
.王阳明
.程颢、程颐
.李贽、黄宗羲
.下列各项中,发挥和光大儒家思想的是①“制天命而用之”②“焚书坑儒”③“天人感应”④“存天理,灭人欲”
.①②③ . ①②④ . ①③④ . ①②③④
.关于理学的演变,不.正确的是
.理学和心学是明清两代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明朝初期程朱理学盛行
.明朝中期王阳明创立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即心学
.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使理学走到极端
.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
.明朝后期.鸦片战争时期.维新运动时期.新变化运动时期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
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维护封建礼教 .反对迷信崇拜 .主张学以致用 .抨击腐朽统治
.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主张
.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
.三人都尖锐地揭露道学家是“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的是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这维护君主的至尊地位,历代统治者不择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西汉、南北朝、隋唐与秦、明、清显著不同的是
.借助宗教,神化君权.重视发展官方教育
.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制造冤案,消除异己
.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二、非选择题(共小题。

其中第题分,第题分,第题分,第题分,共分)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年月日为孔子岁诞辰日,世界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仪式。

除山东曲阜外,还有我国上海、浙江衢州、云南建水、甘肃武威、香港、台北及韩国汉城、日本足利、新加坡韮菜芭、美国旧金山、德国科隆等地都举行了祭祀活动。

中央电视台从当日上午点开始首次对“全球联合祭孔”进行现场直播,直播以曲阜为主会场,中间插播其他地区祭孔的场面,祭孔成为了全球一大盛事。

一年一度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也同时进行,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国际儒联、中国孔子基金会等主办。

材料二选自山东曲阜祭孔主会场的一幅画面
材料三新华社济南月日专电(记者董学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