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深刻”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结尾六大技巧

高考作文结尾六大技巧

高考作文结尾六大技巧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最后部分,也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部分。

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加分,而一个糟糕的结尾也可能扣分。

下面是六大技巧,可以帮助你写出出色的高考作文结尾。

1. 概括全文主旨一个好的结尾应该能够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给读者一个总体性的回顾。

通过对全文的概括,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你的立论和观点,同时也能体会到你的思考深度。

你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强调你的立场或意见。

2. 引用名言或格言在结尾部分引用一个相关的名言或格言,可以给作文增色不少。

这样做可以为你的文章增添一些权威性和深度,同时也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只要选用合适的名言或格言,并能与你的文章内容相呼应,就能提升你的作文质量。

3. 提出反问或设问在结尾部分提出一个反问或设问,可以很好地激发读者的思考,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

一个有趣的问题可以引导读者思索问题的深层次,也能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当然,提出的问题要与你的文章内容相关,并能引发深入讨论。

4. 展望未来或给出建议结尾是你对整个问题的总结和思考,也是你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你可以在结尾部分提出一些对于解决问题或改进现状的建议,给读者留下一种积极的希望和信心。

这样做不仅能提升你的写作水平,还能为你的作文加分。

5. 再次强调观点或立场在结尾部分再次强调你的观点或立场,可以让读者更加明确你的立场和主张。

你可以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再次点明你的立论和观点,使读者对你的观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做能让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6.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好的结尾应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你可以在结尾部分运用修辞手法或写作技巧,使你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令人难忘。

这样做可以提高你的作文质量,让你的作文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结尾应该能够概括全文主旨,引用名言或格言,提出反问或设问,展望未来或给出建议,再次强调观点或立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高考作文写作的技巧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

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

写好结尾和过渡段。

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

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

“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

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

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

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

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

要贯彻一种构思。

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

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

今年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

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

结构方面不能修改。

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

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

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

熟话说,好文章是风头、猪肚、豹尾。

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

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7、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

思辨高考作文写出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技巧

思辨高考作文写出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技巧

思辨高考作文-写出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技巧写出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技巧写出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技巧要想写出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你需要的就是掌握“层层剥笋”法。

所谓“层层剥笋”,就是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紧扣主题,从一点切入,由小至大,由远至近,由浅到深,由轻到重,逐层展开,直至揭示问题的本质,进而达到引诱对方就范的目的。

恰当地运用“层层剥笋”法,可使我们的论证一步比一步深化,增强我们语言的说服力量。

深刻思辨的高考作文范文说经典梁衡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

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

”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

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

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

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

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

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一画就是八年。

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后人承认它,提起它,借用它。

它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

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

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

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

只要写史,只要再往前走,就要回望以下这些高峰,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

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

后人时时的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明确和立意深刻:作文要有明确的主题,立意深刻,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

同时,作文要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避免流于传统套路和陈词滥调。

2. 结构合理和层次清晰:作文要有良好的结构和层次,包括引出段、论证段和总结段等,每个段落之间要有过渡自然。

同时,每个段落内部要有中心思想,能够做到主题句明确,段落展开逻辑清晰。

3. 语言准确和表达流畅:作文要使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避免语法错误和词汇混乱。

同时,作文要注意语句和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使文章流畅易读。

4. 内容充实和细节丰富:作文要有充实的内容,能够运用丰富的事实、数据、细节和例子来支撑论点。

同时,作文要言之有物,避免空洞的陈述和抽象的概念。

5. 观点明确和论证充分:作文要有明确的观点,能够对观点进行合理的论证和阐述。

作文中的论证要充分,能够运用合适的论据和逻辑来支持观点,使文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主题明确和立意深刻、结构合理和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和表达流畅、内容充实和细节丰富以及观点明确和论证充分等方面。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做到高考作文的立意深刻

如何做到高考作文的立意深刻

如何做到高考作文的立意深刻高考作文是一项考查学生思想深度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部分。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立意深刻的作文,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还需要对所要表达的主题有清晰的思路和深入的思考。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到高考作文的立意深刻。

首先,选取适合的话题。

在高考作文中,话题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要做到立意深刻,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社会热点、人生哲理、历史事件等相关的话题。

这些话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引导我们对社会问题、人生观念等进行深入思考。

同时,选取与自己生活经验、阅读经历相关的话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其次,展示深入思考。

高考作文不仅仅是写出自己的观点,更要通过一定的论证和实例来展示自己的深入思考。

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事实、数据、名人名言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将观点层层推进,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最后,注重立意的独特性。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要做到与众不同,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观点。

可以选择一些“冷门”的话题,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通过独到的观察和独特的思考,我们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文章的质量和价值。

总之,要做到高考作文的立意深刻,我们需要选取适合的话题,展示深入思考,并注重立意的独特性。

通过不断的读书积累、思考训练和写作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写作水平,写出更加出色的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高考作文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卷面工整,字迹清晰。

阅卷老师在打分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考生的字迹,所以作文想要得高分,就要先把字写好。

切记不要字迹潦草。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一、析“题”“审清题目,明确要求”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

如果是写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题眼,即文章的写作重心。

比如,写《共享生命》,“生命”就是写作对象,“共享”就是写作重心。

如果是写材料作文,则要先明确材料有几个感想点(俗称“感点”),然后再找出“倾向性感点”确定写作对象。

如果是写话题作文,则要剖析话题,挖掘话题的内涵。

比如: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的小说中,有个人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

”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此话题包含的内涵很丰富,可作如下联想和分析。

(1)你爱别人,可以忘记;别人爱你,不能忘。

(2)你帮助过别人,可以忘记;别人帮助过你,不能忘。

(3)你对别人有恩,可以忘记;别人对你有恩,不能忘。

(4)别人对你不好,可以忘记;你对别人不好,不能忘。

(5)现在的成功与荣耀,可以忘记;过去的失败与教训,不能忘。

(6)生活中的烦恼,可以忘记;生活中的快乐,不能忘。

(7)生活中损耗精力的琐碎小事,可以忘记;自己的理想、目标,不能忘二、切“入”考场作文具有选拔性,既有规定性,也有技巧性。

考场作文必须有亮点,必须写出自己的个性,因此“切入”的角度就很关键。

“切入,切入”,就是要先“切”而后“入”,即要从“切”出来的众多角度中寻找一个最佳的角度作为写文章的突破口。

尤其是“大题”,一定要“小作”,这样才容易“上手”,并避免大进大出,泛泛而谈。

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总结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一、美化形象1.拟好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就好比一个姑娘有了一双有神的眼睛,光彩照人;好的作文题目会让阅卷者眼前一亮,对*的好感油然而生。

平淡的题目丝毫不能引起阅卷者的注意,更不能激起阅卷者对作文的阅读兴趣和好感。

2.设计精彩的开头。

开头要写得像姑娘的脸蛋那样美丽,且能引人往下阅读。

方法有:用优美简洁的语言开头。

可用整句写,也可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写;或式引用诗词,或用描写的方式写等。

3.简短有力的结尾。

方法有:画龙点睛式结尾,即结尾点题。

这种结尾能使*主旨明了。

点题的方式很多:抒情式,希望式,推理式,感悟式,比喻式,歌曲名言式等。

呼应开头式结尾,这种结尾能使*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记叙事件式结尾,即以事情的结局作结尾,这种结尾能使*显得含蓄蕴藉。

描写景物式结尾,能对主题起烘托作用。

4.一身漂亮的衣裳。

语言通顺,这是作文的最低要求。

要想拿到发展等级分,*写得通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文采。

有文采,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即要在选词择句、修辞运用等方面多下工夫。

但有文采,不等于堆砌辞藻,也不等于掉书袋。

文采产生于文化的底蕴。

只有厚实有物,文句见情见美,读来方能有滋有味,耐人咀嚼。

语言要有个性,要独特,要能给人新鲜之感。

在高考作文中,只要有某一点出彩的地方,就会被阅卷者肯定。

二、丰富内涵丰富内涵,主要指的是作文的内容和材料方面。

作文材料要足够,没有材料的*就是一个空架子。

材料要够用,这是基础等级的要求。

不仅如此,还要做到材料丰富。

1.针对记叙文而言。

记叙文叙事要善于选材,巧妙构思,做到曲折有致,情节富于变化,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写人要懂得刻画形象,描写具体逼真,细节生动典型,丰满可感,避免程式化;景物描写要很好地为主题服务,或营造氛围,或衬托渲染,或寓意象征,或意境深远,皆以佳景真情取胜。

2.针对议论文来说。

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

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

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1一、要善于发现问题不落俗套,立意深远,需要一种问题意识。

问题,常常是创新的切入点。

问题虽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

问题意识不仅表现了个体思维品质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1.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法国著名作家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的绚丽多彩,需要有心人去发现,去体味。

发现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

科学上有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都是由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开始的。

作文有新意,立意要深远,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出美与丑。

深刻的哲理,________于生活的提炼与洞察。

只有对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热爱生活。

只有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只有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肤浅的问题,才能让自己的见解深刻,从而写出的__也让人耳目一新。

2.作文时善于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做到深刻,也就是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__的观点对别人有启发作用,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时善于思考,善于朝大处想,朝深处想,朝远处想,朝不同方向去想。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表及里”就是防止事理分离,情理不合,罗列现象,__平平。

要善于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首先要学会把握现象,分析现象,甚至还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搜集相同的现象,帮助你准确定位,抓住本质,深入本质。

就某一个问题而言,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导致某一事情结果的原因找准了,分析了,无须再用过多的语言旁证,见解往往高人一筹。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一个结果往往是由许多原因引发的,一个原因也会产生多方面的结果,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深刻议论文常常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根源,析意义。

高考作文好的立意

高考作文好的立意

高考作文好的立意一、弘扬主旋律,让自己的立意符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

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

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情感鲜明,做到以情动人情感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

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

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反而会让人反感。

只有感动了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打动别人。

三、思考深刻,做到以理服人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

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

在提示本质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这可能更多地关涉到议论文。

四、独出心裁,思维创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一个有一定文字水平的人,作文时若不能在立意上独出心裁,领异标新,即使文字水平发挥得不错,写出来的文章也不过平平而已。

如果在立意上动了脑筋,能独出心裁,即使文字水平一般,也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来。

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

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

高考议论文写作要“三思而后行”

高考议论文写作要“三思而后行”

高考议论文写作要“三思而后行”作者:吴宝洲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年第04期多年来,无论是对学生作文批阅的总体感觉,还是从高考作文评卷的反馈信息来看,不少学生所写议论文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弊端:观点陈旧、看法肤浅,就事论事、说理不深刻,缺少章法、结构不严谨。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作文欠缺创新思维,没有体现思辨性,思路不够清晰。

我认为,要写好高考议论文,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行”。

一、思维“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来源。

考场上要想以深刻而使文章脱颖而出,考生就应在立意上进行思维创新。

著名教授许国泰说:“思维就是找联系。

”因此,我们所说的作文思维创新就是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寻找四通八达的联系,就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让思维的触角与无限丰富的其他事物产生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追求“独到”和“最佳”,力争站得高,看得远,挖得深。

要使文章立意深刻,關键是进行思维求深。

考生不能只在现象的表层里进行思维求异,而要想方设法去探求现象背后存在的原因,从而产生独到的认识和看法。

如2014年广州市一模作文“校服涂画”,如果只是单纯地在表层论说“涂”还是“不涂”,这样的文章就很肤浅。

但如果考生认真理解分析三个关于“校服涂画”的采访记录就会发现:第一个场景反映的实质其实是学校(教育者)对学生“校服涂画”现象缺乏正确的引导;第二个场景反映的实质是学生不同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场景反映的实质则是学生不了解校服意义或者是对学校形象的漠视。

了解材料实质后,我们就可以立意为:“如何引导学生的个性张扬”“如何引导学生保护校园文化”等。

二、思辨深刻的议论往往是辩证的。

考生要保持辩证思维的头脑,对事物做出全面的观照、客观的分析、公正的评判,不因突出自身的正确而强词夺理,不因强调重要而陷于偏激。

那么,作文中如何体现思辨性呢?第一,在审题立意中体现。

通过抓表达关系的关键词立意,找出作文要表达的思辨性。

有深度的高考作文评语和写作指导

有深度的高考作文评语和写作指导

有深度的高考作文评语和写作指导以下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深度的高考作文评语及写作指导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高考作文必须做到个性分明,见解深刻。

如果要使文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根源,耐人寻味。

超越平庸,摆脱童稚,就必须个性分明,新颖深刻。

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个性,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新意,有深度的文章必定有风格。

1.思想深度这要求作者观点能切合实际,透过现象揭示规律.,体现出一定理论高度和思维的高度。

思维的深度往往表现在作品的哲学的真理性、历史的纵深性、人文的深刻性、政治的敏感性。

下面《拷问灵魂》就是高考作文中很有深度的作品。

2.情感深度《考试说明》明确提出“感情真挚”的耍求。

确实高中生作文最缺乏的就是人性和人情方面的真实性和深度感。

行文往往空泛虚假者多。

其实,生活实际也好,文学作品也好,真正感人的还是真实感人的人之性情。

高考作文中的情感深度就是要通过作品挖掘出源于实际真体验、真感受、真性情、真觉悟。

茹志娟说得好“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惟有真切的情感深度才能真正感染人。

3.思维深度高考作文能恰当运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正反对比推理,恰当运用逆向思维,能运用系统论和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郝是具有做到思维深度的表现。

下面的《勿以亲疏论是非》,就是具有思维深度的文章。

勿以亲疏论是非《出师表》有言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是非。

纵观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

作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君主,掌握着对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

”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

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败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清乾隆年间的和砷作乱不就是的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他们明是非,懂事理,才懂得亲疏之分。

2023高考作文备考之写深刻的三大法宝:辩证思考,巧用词句,以小见大

2023高考作文备考之写深刻的三大法宝:辩证思考,巧用词句,以小见大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四个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此四者从不同侧面提出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但它们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

其中,“深刻”是就考生作文的思想性而言的,而“思想”又是高考作文的灵魂。

假如一篇高考作文是一棵大树,那么“深刻”是根,“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是枝叶,根深方能枝繁叶茂。

文章必须包含“深刻”的思想,那些丰富的材料才能有饱满的形象、深远的意境、奇妙的想象、灵活的词句、巧妙的修辞、新颖的构思、独特的推理或者个性特征等,才可能“言有尽而意无穷”。

当然,如果没有“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外在优美表现,“深刻”也只剩下空洞的口号和句子,作文同样没有了气息和美感。

高考作文“深刻”训练,旨在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引导学生学会穿透生活的表象,体验思考和感悟生活情境,训练学生运用正确思维方式审读题目,把握题意精髓而使立意深刻;运用精当的语言和得体的方式表达而使语言深刻;对生活、社会、历史理性认识与思考而使论证深刻,从而使作文达到发展等级。

一、辩证思考,立意深刻高考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决定了审题立意的高度和厚度。

考生审读作文题目,需要辩证思考,才能精准而深刻地理解题目意蕴和命题意图,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见解新颖独特、有哲理、对人有启发性。

辩证思考就是运用高中政治课本中的哲学基本原理,即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尝试在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必然性和偶然性五大范畴去理性分析问题,进而获得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例如:近日,故宫官方咖啡馆“角楼咖啡”在故宫博物院西排房正式开业。

咖啡馆以《千里江山图》为主要装修元素,咖啡上的印花是“如朕亲临”“朕心甚累”“母仪天下”等独具宫廷特色的词语,馆内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区,摆放《千里江山图》扇子、故宫日历等文创产品。

咖啡馆一开张就引起各家媒体的关注,也引发网友们的议论,诸如:“故宫文化真心是与时俱进了。

作文 发展等级特征之一——深刻

作文 发展等级特征之一——深刻
一斤?”“不知道。”“被子怎 么叠?”“不知道。”“为什么
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③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 ③转入分析说理,造成上述情形 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 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就是要重点 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 分析的地方,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的 识教育的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 高度关注,议论完全跳出了小我, 包罗万象,可是独缺“常识”。 而且关注的是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 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 学校教育。观察得仔细,思考得深 “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 刻,因而才有了学校教育缺乏常识 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 教育的议论,完全是有感而发,因 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 而使文章更具真情实感。作者的态 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 度非常鲜明,“拍案而起”“高呼 “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 一声”,那是发自内心的呐喊,表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 现出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议 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 论就应该发别人之未发,敢于亮出 高呼一声:“此言谬矣,别拿常 自己的观点。 识不当干粮!”
向”,有时不过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已。应当注意的
是有些“敏感”问题、国家政策等,不可妄言,不要去
“逆向”。
(三)比较思维法 1.内涵
通过与相关或相对事物的比较,或求同,或求异,以正确
地认识事物,把道理想透。
2.示例 关于“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人云亦云、和稀泥、折中主义、江湖义气 协作精神——互相帮助、相辅相成、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 协作精神——尊重、理解、宽容、谦让 协作精神——竞争
为什么虚心能使人进步? 虚心可知不足,知不足方会
思进取。
2.逆向思维法:
虚心使人进步——虚心不一定使人进步(虚心与进步之间 不是必然的联系) 3.比较法: 谦虚——虚伪、自卑、甘拜下风、得过且过 谦虚——尊重、理解、宽容、谦让 谦虚——进取、追求、竞争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十七 高考满分作文技巧四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课件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十七 高考满分作文技巧四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课件

与深度。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深刻了。
(二)推理过程需探根求源,刨根问底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世界上的一切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着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现象都不会平白无故地
产生,也不可能不带来一定的结果。因此,当你面对作文题一筹莫展、难以提
出深刻的观点时,当你面对某一问题、现象难以深入论述时,不妨尝试运用因
方法点拨
作文有文采的方法
(一)词语生动
1.精心选用动词、形容词来刻画人或物,使之更加传神。
2.妙用叠词,叠词的运用使所写之物更具亲切感。
(二)句式灵活
写作时要善于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恰当选
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有时特意安排一些
重要的句式,可以形成文章的一个特色。如前后句式的照应,可使文章结构完
整、思路严密;排比句式可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或使情感的表达更充分;设
问句式可提出重要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比喻句式可使内容的表达更形
象、更有文采、更有意蕴;对偶句式可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总之,要会
安排有关句式为具体的文章服务。
(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
3.形象丰满。 形象是指作文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人物形
象和生活图景。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自然而巧妙地展示人物的内心 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风貌。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叙事要具体完整,情节 曲折有致,富于变化,写出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4.意境深远。
主要是指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更有韵味,达到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 艺术效果。
二、丰富 作文发展等级“丰富”的含义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材料丰富。 就是旁征博引,内容充实。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骨骼,那么材

审题立意的深究:语文高考考前作文满分冲刺

审题立意的深究:语文高考考前作文满分冲刺

【多问几个为什么?】【湖北省2022届高三暑期8月学科能力测试联考试题】难度·中
4.立意中逐层深入的思辨关系如何?表层思辨话题;智瑶长处很多,短处
只有一个,恰恰是“ ”这一短处使其致命。
(2)深层:由长处与短处,引申到“ ”与“ ”。
(3)更深层:思辨话题是在“读史明智,读史修身”中立德树人,引导考生汲取 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的思想,在“智”与“ ”,也就是在才与德的思辨中帮助考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是 重要,还是 重要?
,那么还要作文材料干什么呢?如果没有材料中的第一、二两段内容,同学们可
以放开来谈,随便那一种立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是,材料作文一定要扣材料
,也就是题目要求首先指出的“
”。
【参考答案】6.王勃的人生经历 结合材料
【2021 届高三湖北十一校2020年12月第一次联考,命题:夷陵中学】难度·高
多问几个为什么——读出命题人的真实意图
6.作文中“智”与“仁”二者关系如何处理? 不能为强调“仁”而“仁”,不能把理说偏,要在“智”与“仁”的二者关系中论述“ ”。智瑶的五项长处,我们要看到并肯定;智瑶的一项短处,我们要有充分认识, 以“长处”论“短处”,话题重在论“ ”。思考问题客观、全面、公正,这样才能 做到思辨而深刻。
【参考答案】6. “仁” “短处”
考场作文写得深刻,先要对材料的含意进行 深入探究。对材料的肤浅理解,停留在表面阶段 ,那么写出的文章必然难以达到深刻。审题起步 时就能深思熟虑,那么下笔时就能深刻深入。
【如何写得深刻】深刻2:作文材料
多问几个为什么? 审题立意的深究
[观点解读]
作文写得深刻,得在审题立意上做到精准。
立意上做到精准,得依靠对作文材料的深入探究。材料 是行文立意之本,精准的立意从材料中来。读材料,就是领 会命题人的命题思维和命题意图。作文命题,最高含金量在 作文材料。阅读作文材料就是与命题人对话,一定要在阅读 中理解命题人的思维与意图。材料无废话,每字每句都有用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作文材料就是一篇小文章,作者就是 命题人。

高考满分作文的五大亮点及对作文训练的启示

高考满分作文的五大亮点及对作文训练的启示

高考满分作文的五大亮点及对作文训练的启示一、立意上,以精警深刻的哲理而取胜哲理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精神、统帅。

文章有了哲理,就会变得韵味绵长、启人深思,就会变得深刻凝重、精神焕发,就会变得透辟精警、睿智敏锐。

近年来,许多高考满分作文都很好的体现了优秀作文必须具备的这一特性。

如下文:消逝中,拥有中有位诗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个玻璃球珍贵时,这个人已经可悲地长大了”。

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会感叹年少的纯真、美好,悲慨于人生的纷繁与忙乱。

行走在岁月的匆匆之流中,我们渐渐忘记了用树枝搅乱泥沙的方法,忘记了获得一根棒棒糖的幸福与满足,忘记了第一次学会了骑自行车的欣喜与兴奋。

在岁月的匆匆之流中,时间用她那温和的武器消失了我们的单纯,我们的快乐,我们的童年。

所以,当这个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慨于社会的繁忙,人心的险恶,想要远离城市远离喧嚣,想要重返童年,重回到那个有白雪公主陪伴,用童话与美好堆叠成的世界中时,我只想问他们一句:长大了就是那么令人恐惧吗?时间的流逝就是那样令人害怕吗?人生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没有花朵的逝去,哪来果实的收获?没有高昌古国的逝去,哪来现代文明的辉煌?没有童年的逝去,哪来成人的练达与睿智?或许童年的美好是值得泰戈尔为她一再地歌吟,但是成熟的魅力却更显韵味与厚度。

张曼玉的美在于她眼角的皱纹,与她举手投足间显现出来的韵味;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是绝不会如此的。

苏轼的豁达与可爱,在于他宦海沉浮,历经磨难,而终究显现出他那宽阔的胸怀。

时间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但同时也给予了许多。

人生就像这个走进走出的教室一样,总有人会离开,但也有人会进来,你永远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人都挤进这个教室。

卢梭说:“上帝让我们在生命中重新获得童年。

”我觉得,这个童年并不就是年少那个懵懂无知的童年。

一个无知的人快乐是浅薄的,并没有多大意义。

一个人历经磨难而获得的快乐才更具意义。

其实,我们失去了那个童年后,才获得了更多了的童年。

高考作文的立意要深刻立意深刻的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的立意要深刻立意深刻的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的立意要深刻立意深刻的作文素材作文是学生高考的关键,而作文立意的“有无高下”又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古人云:“意犹帅也。

”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

因此,作文不但要求做到主题明确、正确,还要求做到主题深刻高远。

实践证明,正是由于一些学生善于激活思维,勇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使得充满个性色彩的立意成为文章的第一得分亮点。

1 揭示本质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上,而没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去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文章的立意就不会深刻。

所以,这就要求考生要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比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就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认真思考“幸福”的内涵。

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有了对于“幸福”问题的思考,古今中外对于“幸福”的阐述不知有多少,要尽量多去思考,多去阅读,从别人那里得到启示,或发前人所未发,或把前人讲的某个内容说得更透彻,或从另一个角度去加以阐发。

在写“幸福”这一话题时,可以看一下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周国平的《幸福与痛苦》和赵南元的《科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吗?》等文章,对“幸福”问题充分深入思考,激活思维,让别人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碰出火花,这样作文立意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进而让立意走向深刻。

考生看到作文,对材料的分析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的症结,把问题说到点子上,抓住事物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

2 富于思辨观点鲜明深刻的文章往往洋溢着哲理的光芒。

这样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辨性,缜密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独到的视角都会让读者信服。

因此,文章的立意应该体现一种辩证思维,不武断,不偏激,显现出理性思辨的色彩。

对一个材料,如果从一个角度去思考,往往会妨碍学生对事物全面的理解,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便可获得丰富、深刻的认识。

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观点多元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观点多元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观点多元在高考作文中,做到观点多元是展现考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关键。

这不仅能让作文在众多答卷中脱颖而出,还能体现考生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广泛阅读是基础。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文章,接触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

比如,读历史书籍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兴衰原因,以及各种人物的决策和影响;读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到不同作者对于人性、社会的独特见解;读哲学著作能启发我们对世界本质、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

当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多样的观点,在面对高考作文题目时,就更容易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阐述。

其次,培养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对于所接触到的信息和观点,不能盲目接受,而要进行思考和质疑。

例如,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不只是简单地记住事件本身,而是要思考报道的角度是否全面,有没有被忽略的重要方面。

在思考过程中,要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问题。

以“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为例,一方面,科技带来了便捷的通信、高效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医疗手段;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一些人失业、隐私泄露等问题。

只有这样全面地思考,才能在作文中呈现出多元的观点。

再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实现观点多元的有效途径。

社会热点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通过对其的关注和讨论,可以锻炼我们从不同立场和利益群体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对于“共享单车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其带来的便利,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如何规范停放,从企业的角度探讨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

当这些热点问题在高考作文中出现时,我们就能迅速调动已有的思考,给出多元的观点。

此外,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也能丰富我们的观点。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会有所差异。

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观点,吸收其中合理的部分,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整合。

比如,对于“高考是否应该改革”这个话题,与不同的人交流可能会得到关于选拔公平性、学生压力、教育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的观点,将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就能在作文中展现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高考满分作文批注

高考满分作文批注

高考满分作文批注
对高考满分作文的批注:
1、文字应尽量控制在400字以上,注意篇幅和完整性。

2、文章紧扣主题,结构紧凑、有力,要做到清楚、实在。

3、注意句式的多样性,要做到简洁、有力。

4、对照文章要能有把握,考查学生对文章架构的把握能力,尤其是开
篇段和结尾段。

5、词汇明确,造句正确,整个文章表达的思想要深刻,鲜明而有新意。

6、正确掌握各种修辞方式,避免谚语、俗语等不正确的语言用法。

7、使用适当的反问句让作文生动有说服力。

8、应用多彩的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达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深
刻”
深刻”要求的具体解说是“透过想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这三项要求实际上是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表现主旨的要求。

为什么高考作文要做到“深刻”呢?因为高考作文是对考生思想素质、认识素质、思维素质和表达素质的综合考查。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考查“理性认识和分析能力”,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一、什么是“透过想象深入本质”?怎样才能做到“透过想象深入本质”?
“作文的分析就是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现象和本质之间有联系,揭示这种联系,就是作文的分析。

怎样揭示?前提是“透过”,透过表象,透过局部,透过暂时,深入探究它们内在隐藏的本质的、普遍的、稳定的根本属性。

这个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就是“透过想象深入本质”。

我们平时看到
的、听到的,首先的和大量的是表象的东西,没有这些表象的东西,也就没有本质的东西。

作文也是如此,本质的东西寄存在表象之中,通过表象反映本质。

如果离开了表象,本质的东西就成了子虚乌有的东西,作文也就枯燥无味、面目可憎了。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写″现象″是不好的,没有现象哪来的本质?芽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现象这一层次上,因为这一层次是初级层次,还要有一个飞跃,让现象反映本质,凸现本质,这样,我们观察现象才有意义。

怎样才能做到“透过想象深入本质”呢?
1.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在自然的存在中找到必然的合理。

例如北京的禁放烟花炮竹,我们面对屡禁不止的现象,要找到宣传不到位,认识不到位和管理处罚不到位的问题。

既然存在这样几个不到位,当然就会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发生。

分析清楚“禁不止”与“不到位”之间的必然联系,就是我们所说的“探
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并揭示现象的共同特征
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随便举个例子来说明某个道理无异于儿戏。

例子的论证价值体现在它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又真实性和代表性的例子才是典型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才有说服力。

例如,论述某名牌大学学生刘海洋仅为了测试黑熊嗅觉的灵敏程度而用硫酸将黑熊烧伤,如果仅仅停留在他一个人身上,惊呼他对待动物竟如此残忍,那么这或许仅仅是一个偶然,一个个别,一个不可理喻的怪诞行为。

可是如果我们联系现在社会上甚至在高等学府竟然出现种种虐待小动物的现象,竟然屡屡出现睚眦必报的现象,竟然出现动辄自杀的现象,我们就会对这些现象加以概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心理素质差甚至心灵扭曲。

这样就为下文进而找到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了依据。

当然,不要走到″罗列例子″这一反面。

如果罗列一些事实,不去凸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不做进一步的分析,那么,一大堆例子
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反而会“以例代议”,冲挤了说理。

3.探究并揭示现象的特殊意义
有的现象,超出了一般的常识,表现出了某种反常,但是这种特殊或者这种反常,蕴含着异乎寻常的道理,特殊之中包含着必然。

揭示这种反常的现象与必然之间的联系,也就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

在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强化“议例”能力训练。

有些同学往往举完例子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举完例子正是说理的好时机,要紧跟上议例。

议例就是说理。

有的同学说:我不会议例,其实只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这些例子本身说明了什么?然后自己回答,形诸文字,就是议例,就是说理。

2.运用反推,假设论证
反面假设是假定在不利条件下会产生负面结果,从而论述正面条件和结果的必要和正确。

三、怎样理解和做到“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具有启发作用的观点要能引起人的关注和共鸣
要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前提是所论述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读者对某篇论文的主要观点毫无兴趣,那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启发作用”的。

怎样引起读者的关注呢?这就要求所论述的问题必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甚至可以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写作,必须迅速把作文试题的话题或命题,与反映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

不论面对什么题目,都要首先想一想,为什么当今会提出这个问题?我的文章要反映或解决当前存在的什么问题?这样,人们才会关心它,才会研究它,才有获得启发的前提。

2.具有启发作用的观点要想他人之未想,言他人之未言
观点为什么会有启发作用?就是因为能够引起读者的新的联想和认识,有所领悟。

所以,要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必须想他人之未想,言他人之未言。

避免写那些陈词滥调,避免空谈泛论。

3.具有启发作用的观点要能够把一般认识提升到新层次
同样一个道理,大家都能讲出一些道理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做到“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那就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的症结,把问题说到点子上。

什么叫“把问题说到点子上”?就是抓住事物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

怎样做到这一点?就要用正确的方法论看问题,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

提出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引导思路不断拓深。

当然,在写一篇文章时,不必对以上问题逐一回答。

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有的问题,也可能不止一次提出和不止一次回答,引导自己和读者进一步深究。

但一般来说,在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中,提出四五次问题就差不多了。

总之,要想达到高考语文要求的“深刻”,必须有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必须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作文训练中,要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引导自己深入认
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断增强理性思考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