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诱变育成的小麦突变种质资源
小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小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杨 学 举(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室 保定 071001) 本文介绍了小麦辐射育种的成就,辐射诱变可获得的有益变异以及当前辐射育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麦 辐射育种 进展 自1927年Muller发现X射线能大大提高植物突变率以来,植物辐射育种得到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辐射手段被引入育种领域。
最早用于小麦育种的是γ射线、β射线和X 射线,尔后又引入快中子、激光、微波和离子束等[1]。
由于辐射诱变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宽,后代性状稳定快,育种周期短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世界各国通过诱发突变已育成了大批符合人类要求的新品种和新种质。
小麦辐射育种的成就全世界利用辐射诱变育成的小麦品种和创造的有价值的种质资源已达数百个。
其中相当一部分品种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
如意大利选育的硬粒小麦品种Creso,由于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曾连续12年成为该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平均每年增产小麦4.5亿kg[2]。
意大利育成的面包小麦品种Sharba ti Sonora,巴基斯坦育成的拉盖尼15和伊拉克育成的品种也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前苏联、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等也广泛开展了小麦辐射诱变研究,获得了一些品种和种质材料。
我国的小麦辐射育种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育成了一批新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我国利用辐射手段育成的小麦品种数目已超过个。
这些品种推广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所育成的小偃6号,累计推广面积在360万hm2以上。
陕西农科院育成的秦麦6号,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6万hm2。
山东农业大学育成的山农辐63,1980~1985年在山东省累计推广273.8万hm2。
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育成的原冬号系列品种,在北部冬麦区一直占据相当面积。
四川农科院育成的川辐1号,在1984~1988年累计种植47.6万hm2。
浙江农科院育成的浙麦3号和浙麦4号,审定后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60Co-γ辐射处理普通小麦M3代性状变异分析
关键词 : 小麦 ; c 。 农艺 6 ;变异 ; ∞。 ; l t  ̄ 聚类
3 M, 种植 及取材 代
文 号 :1~ 2 0烹-0志: !编号0 05( 09)献92-4 A 誊 157 0 标码 0~ 构 : …种 法 M代收… …机 1穗 …… 取 5 一 ‘… … … 时
成 M 代穗 行 。
1 4 M 穗行 的播种 及 考种 . 代
辐射诱变育种在 2 O世纪发展迅速, 资料证 明, 辐
射诱发生物体变异的几率比自然变异提高 10~ 0 0 l 0 0 倍 … 。辐 射育 种将世 界上 至关重 要 的两个 “ ” 原 子 核 (
核和细 胞核 ) 在 一 起 , 用 核 辐 射使 细胞 核 遗 传 物 联 利
Vait n An lssfrC mm0 h a r i fM Ge eain Ra itd b o 0 一 Ra rai ay i o o o n W e t at 0 T s n rt d ae y 6C 一 y 0 y
Z U h uj g , HA n -u , H S o -n Z NG Co gy WAN n i G Mi
从 而有 可 能筛选 出较 为优 良的变异 。
2 2 M 代 各农 艺性 状 的变异分 析 .
本试验重点分析 了∞ o c. 射线辐 射诱变涡 92 72 的效果 , M 代穗行 的株型、 对 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
1 农 艺 性状 的变异 分 析 列 于表 1从 变 异 系数 2个 ,
麦 作 为我 国主要粮 食 作 物 之一 , 产 量 与 品质 的提 高 其
为直观观测 M 代群体 的变异情况及群体 内变异 趋势 , 特列出 M 代群体各参数的散点图( 1 1 ) 。 图 ~2 ,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12月以测代练生物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以测代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战略的意义。
从生态学角度看,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A.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止干旱B.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C.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D.形成了独特的、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答案】D【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间接使用价值:七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
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
【详解】A、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止干旱属于间接使用价值,A错误;B、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属于间接使用价值,B错误;C、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调节碳氧平衡,属于间接使用价值,C错误;D、与旅游相关的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D正确。
故选D。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各部分结构相互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线粒体B.大肠杆菌细胞内只有核糖体这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C.内质网是细胞内一系列有机物如脂类、糖类等的合成场所D.细胞核中含有遗传信息,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答案】C【分析】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原理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原理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原理是一种通过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对植物进行育种繁殖的方法。
辐射诱变技术是指利用不同的辐射源(如X射线、γ射线、中子等)对生物体进行辐射处理,从而使其基因发生突变或改变,进而产生新的生物体或性状改变的技术。
在植物育种中,通过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可以产生数量巨大的突变体,从中筛选出具有良好性状的新品种或新种质资源。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具有以下特点:
1. 诱变效果明显: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可以使植物基因发生突变或改变,从而产生新的生物体或性状改变。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增加育种效率,使优良品种的选育更为快速、精细。
2. 突变体数量多样化: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可以产生数量巨大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异性质极为复杂,可以为育种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3. 可选性强:植物辐射诱变技术可以对任何种类的植物进行诱变处理,而且对不同植物所表现出的突变效应也不同。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诱变处理。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原理的核心是诱变。
辐射诱变技术通过辐射源产生的能量,使植物DNA发生断裂、缺失、交换、替换等变异,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体。
这些新的遗传变异体可以通过自交或杂交进行固定,从而形成新品种或新种质资源。
总之,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是一种先进的育种方法,具有诱变效果
明显、突变体数量多样化、可选性强等特点。
它为植物遗传资源的繁育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推动植物育种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物理(辐射)诱变育种
植物物理(辐射)诱变育种物理诱变又称辐射诱变,是指通过各种辐射源对生物进行辐射诱变,常见辐射诱变源有中子、γ射线、X射线、电子束、离子束、紫外线等。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材料包括植物种子、小鳞片、活体植株、花粉、幼穗、幼胚及组织培养物等,由于处理方法、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内照射、外照射、急性照射、慢性照射。
辐射可以通过使相关材料在细胞、分子、生理和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异,人们则通过对产生的突变体的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培育可供农业生产的新品种。
1植物物理(辐射)诱变育种特点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植物物理诱变育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育种工作提供区别于自然变异产生的更多的材料。
(1)丰富种质资源:植物物理诱变育种可以通过诱导植物体产生变异,从而提高植物体变异频率,诱导产生具有自然界原本没有的新性状的突变体,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种质资源,直接或间接地为人们的育种工作的进行提供材料。
(2)打破基因连锁:通过基因重组,使基因进行重组是植物物理诱变育种工作中诱发突变体的表现之一,可以将一些伴随不良性状的有利性状间的紧密连锁打破,从而使育种工作者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3)保持优良特性:物理诱变往往只是个别位点的基因产生突变,可以基本保持品种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对某个或某些性状进行改良,从而品种品质。
(4)缩短育种年限:诱变育种可以提高植物变异频率,且多为隐形突变,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5)改良植物育性:将远缘材料的花粉进行辐照处理,可促进受精结合,克服杂种不育;还能使正常植株产生雄性不育,为育种提供雄性不育材料;可以改良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2 植物物理(辐射)诱变育种不足之处辐射诱变可以为人们育种工作带来诸多便宜之处,但相对应的,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虽然辐射处理育种材料可以诱导其变异频率大幅度提升,但是诱导突变的方向却是难以控制的;虽然可以保持优良特性,但是难以在一次辐射后代中得到多种性状都优秀的突变体,同时改良多个或综合性状较为困难;有的辐射诱变,如快中子诱变,虽然可以大规模产生突变株系,但存在操作复杂和不可控的缺点,这是其在育种工作中的难题;此外,辐射诱变不随机、不可控的突变特点会使育种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航天诱变与加代技术相结合选育小麦新品种阜航麦1号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6期基因分子·生理生化·遗传育种·组织培养基金项目安徽省财政厅“小麦航天育种”项目。
作者简介张桂芳(1976—),女,安徽阜阳人,高级农艺师。
研究方向:小麦栽培育种。
收稿日期2022-06-06航天诱变与加代技术相结合选育小麦新品种阜航麦1号张桂芳冯家春杨永华夏云祥柳申飞葛勇康苗苗(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阜阳236065)摘要为了创制小麦新品种和探讨新的育种技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航天诱变与小麦加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小麦新品种。
2013年对阜麦8号干种子进行航天辐射,回地面后利用阜阳、海南、西宁三地两代小麦育种加代技术,按系谱法选育出矮秆、大穗、高产、抗逆、早熟的小麦品种阜航麦1号。
该品种于2020年1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阜航麦1号的成功育成,表明航天诱变与小麦加代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是一个加快育种进度和培育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麦;阜航麦1号;航天诱变;加代技术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6-0035-04航天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诱变技术中的一种,是指利用航天器将农作物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环境的诱变作用,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作用,诱导种子产生变异,并从突变群体中选择有利变异,稳定后加以应用的作物育种方法。
1研究背景自1987年以来,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先后十多次搭载上千种植物种子上天[1],已有多种太空作物新品种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诱变育种能创造传统杂交育种无法短期得到的新的优良品种或特异优良种质材料,已成为小麦新品种培育和种质资源创制的重要手段[2]。
例如:王广金等[3]以返回式卫星搭载龙94-4083的风干种子,从第6代(SP6)中选育出了新品系龙辐02-0958。
该品系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其主要农艺性状比亲本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对照品种增产显著,较原亲本增产6.4%。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_的选育
DOI:10.19462/ki.zgzy.20231129005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的选育朱 莹1 曹金霞1 朱俊凯1 张艳琼1 王汝琴2 杨德祯1何震天2 朱艳港1 陈士强2 刘晓斌1(1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扬州225012;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7)摘要:扬辐麦14(原名扬辐麦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6254.55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5.75%;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748.50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6.78%;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3.00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
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关键词:小麦;高产;扬辐麦14;辐射诱变;选育Breeding of a New National Authorized Wheat Variety Yangfumai 14 ZHU Ying1,CAO Jinxia1,ZHU Junkai1,ZHANG Yanqiong1,WANG Ruqin2,YANG Dezhen1,HE Zhentian2,ZHU Yangang1,CHEN Shiqiang2,LIU Xiaobin1(1Jiangsu Kingearth Seed Co.,Ltd.,Yangzhou 225012,Jiangsu;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or Lixiahe Region in Jiangsu,Yangzhou 225007,Jiangsu)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区是我国第二大麦区,也是我国中筋和弱筋红皮小麦优势种植区。
郑麦9023诱变M2代产量与品质性状变异分析
别为 4 3个、 2 6个和 2 5个; 蛋 白质含 量 4 2个 单株 发 生正 向 变 异, 7个单株发 生 负向变异 ; 湿面筋含 量 4 0个单株发 生正 向变 异, 1 O个单株发 生负向变异 ; 硬度 1 5个 单株发 生 正向 变异 , 4 5 个单株发 生 负向变异 ; 沉降值 2 5个单株发 生正 向变异 , 2 4个单 株发 生负向变异 ; P P O活性 2 1个单株 发生正向 变异 , l 6个单株 发 生 负向变异。 以上各 性状 的 变异 系数 在 6 . 3 % ~5 0 . 6 %之 间。相 关分析表 明 , G MP含 量与蛋 白质含量 、 湿面筋含 量、 沉 降 值呈极 显著 正 相 关, G M P含 量 与 单株 产 量 呈 极 显 著 负相 关。
电泳鉴定 。结 果表 明 , 以超 过 M : 代 群体 均值 ±1 . 9 6×标 准差
确 定 变异 单株 , 单株产 量 、 谷 蛋 白大聚合 体 ( G MP ) 含 量 和 谷 蛋 白大 聚 合 体 / 蛋 白质 ( G MP / P r ) 仅 产 生 了正 向 变 异 , 变 异 单 株 分
b y ∞Co — wi t h Z h e n g ma i 9 0 2 3
W ANG Ti ng. t i ng ,W ANG Mi n ,ZHA NG Co ng. y u
摘要 : 用2 0 0 G y的 C o — 射 线 辐射 强 筋 小 麦 品 种 郑 9 0 2 3 , 对M
有 重要 决 定 作 用 J 。麦 谷 蛋 白大 聚合 体 ( G MP ) 是 小 麦 面筋 的关 键成 分 , 麦 谷 蛋 白大 聚合 体 含 量 与 沉 降值 之 间具 有较 高相 关 性 4 。麦 谷 蛋 白可分 为 高 分 子 量
小麦种质资源的创新途径
小麦种质资源的创新途径一、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人口提供了约20%的膳食能量。
然而,小麦种质资源的创新途径一直是农业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小麦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二、小麦种质资源的定义小麦种质资源指的是所有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或人工培育出来的小麦品种和亲本,包括不同类型、形态、生理特性和遗传背景等方面的品种。
三、小麦种质资源创新途径1. 传统育种方法传统育种方法包括选择优良品种进行交配或选择优良个体进行后代选育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善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来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MA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MAS)是一种利用分子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和选择的技术。
通过MAS技术可以快速地确定哪些植株具有所需基因,并将其用于后代选育中。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对基因进行精确编辑的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修改目标基因,从而改变小麦的性状和产量。
4.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中的技术。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性、耐旱性和产量等性状。
5. 野生种质资源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与栽培品种有亲缘关系的植物资源。
通过采集、筛选和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可以增加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适应性和抗逆能力。
6. 突变体筛选突变体筛选是一种利用自然或人工诱导突变来筛选出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体的方法。
通过突变体筛选可以获得新型小麦品种。
7. 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技术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技术是一种将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在营养液中,通过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使其分化成整株植物的技术。
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技术可以实现小麦的快速繁殖和基因转移,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
四、小麦种质资源创新途径的优缺点1. 传统育种方法:优点是成本低、易于操作;缺点是周期长、效率低。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MAS):优点是准确性高、效率高;缺点是设备成本高。
核辐射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辐射育种的应用学院:园艺学院姓名:朱代强李志宁学号:107331612173107331612171核辐射在农业育种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辐射育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奇的种植技术。
它利用射线、x射线或者是中子、激光和离子束等照射农作物的种子、植株或某些器官和组织,促使它们产生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需要的可遗传优良变异,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以供直接生产利用或者是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种质资源的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
经过这样的技术种植,一个青椒重量可以达到500克,玉米能够结出7个棒,黄瓜可以长到半米高,而美丽的花卉也都神话般地发生变异,“一串红”本是一串串地开花,在这里可以满株开花,如同一座小塔。
“万寿菊”本是单层的四瓣花,这时开出的花却变成了多层的六瓣花。
“矮牵牛”也会由原本开红色的小花,培育后花朵变大,而且一株可以开出红、白、粉等多种颜色的花朵。
辐射技术在植物育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植物遗传改良上有独特的作用,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在较短的时间里,创造出育种目标所需要的种质材料,有时能诱发产生自然界稀有的、未曾出现过的或用一般方法难以获得的新类型、新性状、新基因,对已消失的基因进行人工再创造,能够在原有遗传背景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使植物体出现新的有用性状的变异,可在较短时间内使植物改良,缩短育种过程,提高作物改良效率,具有突变的“创新”优势。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中国兴起虽然只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因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所以发展以水稻、小麦、大豆、花卉和林木等材料所做的辐照试验为依托,综述了国内外在辐射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特点、优势、适用范围及其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其主旨在于提高人们对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意义及其前景的认识,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期促进现代化农业育种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园林育种学复习题最后的最后
园林育种学复习题最后的最后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园林育种学:在遗传学理论指导下利用各种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并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的科学。
2、育种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育种手段所达到的该种植物改良的具体目标。
3、轮回亲本:参加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
4、迁移保持: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保护区,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
5、超标优势:以标准品种的平均值作为度量单位,用以衡量子一代与标准品种之差的方法。
6、雄性不育系:通过一定的选育方法可以育成不育性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7、实生选种: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产生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从而改进群体的遗传组成或将优异单株经无性繁殖建立营养系品种,称为实生选择育种。
8、嵌合体:一种含有两种以上基因型组织的机体,可能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分离或移植的结果。
9、杂种优势:在异花授粉植物中,本身表现自交衰退的自交系之间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其植株性状的表现比双亲自交前还要优越的现象10、母系选择:对所选的植株不进行隔离,所以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11、育种对象:1)原产作物或种类2)栽培历史长的植物3)有潜在栽培价值的野生或半野生种。
12、自花授粉: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受粉的现象。
13、营养系品种:由一个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14、辐射育种:是人工利用理化因素诱使植物或植物材料发生遗传突变,并将优良突变体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15、单株选择:就是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种子或繁殖材料分别获取、分别保存、分别繁殖的方法。
16、实生选种: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产生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从而改进群体的遗传组成或将优异单株经无性繁殖建立营养系品种,称为实生选择育种。
17、分裂选择:分裂性选择是把一个群体中的极端变异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减少中间常态的选择。
18、配合力:指作为亲本杂交后F1表现优良与否的能力。
浅谈小麦辐射育种技术及关键环节
浅谈小麦辐射育种技术及关键环节陈 辉(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发中心,安徽阜阳236065)摘要:小麦辐射诱变育种是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及优良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新途径。
本文介绍了小麦辐射育种较常规杂交育种的优势,并结合试验对辐射育种的关键环节加以阐述,最后对辐射与常规杂交结合的育种方法做出了展望,以期对小麦育种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麦;辐射育种;资源创新;品种选育小麦育种途径很多,主要有引种、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轮回选择、花药培养、航天搭载和辐射诱变等。
小麦辐射育种技术就是运用各种射线,对小麦的干种子、幼苗、花粉及其某个器官等进行照射,影响其遗传物质、改变其遗传性,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并按照预定的育种目标,培育出新品种或新的优良种质资源的一种新兴育种技术[1]。
多年来,通过辐射或辐射与其他途径相结合的方法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和瞩目成就,育成了一个个优良的新品种,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优良变异资源,如:扬麦158、扬辐麦系列、原冬3号、新春2号、新春3号等小麦品种。
目前,小麦辐射育种技术已成为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的重要补充和辅助手段[2]。
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用钴60-r 射线辐射小麦干种子的试验总结,对小麦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加以探讨。
1 辐射育种较常规杂交育种的优势多年育种实践证明:辐射育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小麦育种新途径。
它和有性杂交、轮回选择等育种途径比较有4个优点:(1)辐射能够将2个紧密连锁的不良基因分开,从而提供了较大的选择机率[1]。
如把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高产与晚熟等连锁基因分开,可以选育出优质、高产及成熟期合适的小麦新品种。
(2)能够改变农作物品种单一的不良性状,并保持大部分优良性状不变,克服原有材料的致命缺陷[3]。
如:高秆变矮秆、质劣变质优、感病变抗病、松散株型变紧凑清秀等。
(3)扩大变异率,创造新变异。
利用辐射诱发作物的突变频率可从千分之几到三十分之一左右,要比自然突变频率高100~1000倍,并且突变的范围宽泛,能够克服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促进远缘杂交和基因重组实现基因转移[4]。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改造方法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改造方法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是指人工培育的植物品种,这些品种经过不断的改良和筛选,已经具备了某些优良的性状和特性。
然而,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基因突变的作用,这些品种也会出现一些缺陷或不足之处。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种的质量和产量,需要对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改造。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改造方法。
1. 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植物的交配过程,将两个不同的品种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更优良性状的后代品种。
这种方法常用于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的改良中。
例如,将产量高、病虫害抗性强的植物与品质好、耐贮藏的植物进行杂交,可以获得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耐贮藏的新品种。
2. 辐射诱变法辐射诱变法是指利用放射线等辐射源对植物进行辐射处理,使其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植物品种。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花卉、果树等园艺植物的改良中。
例如,通过辐射处理,可以获得花色、花型、花朵大小等方面的变异,从而培育出新的花卉品种。
3. 基因工程法基因工程法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植物的基因进行改造,从而获得具有新特性的植物品种。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的改良中。
例如,通过对植物基因进行转移或编辑,可以获得抗病虫、耐旱、耐盐、提高产量等方面的新品种。
4. 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指将植物的细胞或组织进行体外培养,通过调控培养条件和添加适当的生长因子,使其不断分化和增殖,从而获得新的植物品种。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花卉、果树等园艺植物的改良中。
例如,通过细胞培养,可以获得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耐贮藏的新品种。
5. 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是指通过对大量的植物品种进行筛选和选择,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力强的品种,作为下一轮育种的父本。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的改良中。
例如,通过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的品种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优良的后代品种。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改造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获得更优良的新品种。
一切皆有可能辐射诱变育种
一切皆有可能——辐射诱变育种大自然的物种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你是否思考过如此丰富的物种是从何而来的吗?现代进化论者认为,基因突变对物种的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谓基因突变就是指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我们生存的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宇宙射线、温度的骤变、某些化学物质甚至是人为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基因的突变,突变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状。
可以说,变异造就了我们这个五彩斑斓、精彩纷呈的世界。
如果人为创造基因突变的条件,在农业生产上,就衍生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就是诱变育种。
你见过一个就能炒出一盘菜的巨型青椒吗?你相信一株西红柿一次能结13000粒果吗?你能想象一颗甜瓜结了90个果实的诱人景象吗?你想咬一口长一米、重三斤的特大黄瓜吗?这并不是童话王国里的异想天开,这些就是经过人工诱变而育成的奇特品种。
诱变育种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辐射诱变育种。
通过这种育种方法,我国科研工作者创造了许多产量高、品质优的农作物新品种,在核辐射育种、激光育种、太空育种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
白手起家,开拓中国辐射育种的新领域一提到“核”,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原子弹——被日本人称为“战争魔鬼”、被美国人称为“战争之神”的东西。
原子核决定着一切物质的性质,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细胞核决定着各种生物的种种性状,其中的遗传物质(核酸)结构的变化蕴藏了无限的遗传变异的潜能。
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科学家都在探索如何将核技术进行和平利用,他们在两“核”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把由原子核中解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作用于生物细胞核,从而人工发挥了核酸惊人的变异潜能,无限地丰富了生物的变异类型。
我国农业生态区域复杂多样,各地人们对农作物品种的需求也是复杂多样。
但是,如果各地仅仅种植有限的品种,势必会导致育种资源的日渐匮乏,农作物多样性会消失。
农作物物种多样性的消失,意味着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基因的消失,从而杂交优势日益丧失。
到最后,就如同近亲结婚,生育出的后代可能出现各种缺陷。
辐射诱变突变体鉴定技术
辐射诱变突变体鉴定技术作者:赵丽丽孙小富黄莉娟王雷挺赵鑫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04期摘要:辐射诱变育种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方法技术、诱变手段、突变体筛选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已成为种质资源创新、挖掘新基因和培育新品种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辐射诱变育种中诱变剂量、突变体类型及主要的突变体选择方法,并对比了各种突变体选择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植物诱变育种的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辐射诱变;突变体;鉴定技术中图分类号:S335 文献标识码: A辐射诱变育种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采用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茎段、花粉、愈伤组织或其他器官,诱发植物产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并从突变群体中鉴定、筛选有利突变,培育新品种的过程[1]。
辐射诱变育种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植物基因的突变频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突变体,而且多数突变属于小量突变,在改良品种时保证了原有品种的优质性状,常被用于改良优良品种的单一性状[2]。
辐射诱变主要的辐射源有γ、X、β射线和中子等电离辐射源,离子束、激光和紫外线等非电离辐射源。
各种辐射源的性质、波长不同,引起的变异效果不同,所以辐射应用范围也不同[1]。
其中60Co-γ射线的穿透性强,波长短,诱变效果稳定,诱变当代效果直观,M2代即可出现大量明显的突变性状,突变体易于筛选,所以60Co-γ射线成为高等植物诱变育种中应用最多的辐射源[3]。
据统计,目前辐射诱变育成的突变品种中,70%以上来自γ辐射或用γ辐射诱发的突变体培育而成[4]。
诱变育种应用广泛,育种效果显著。
诱变育种过程包括诱变源选择、最佳辐射剂量确定、突变体筛选和鉴定等,每个过程对诱变育种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对诱变育种关键环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各种植物诱变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1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情况1896年,法国科学家BECQUEREL H A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铀,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5]。
进行辐射诱变育种的步骤如下资料
进行辐射诱变育种的步骤如下: 1、辐射材料的选择辐射诱变育种效果的好坏与照射材料本身关系很大,实践证明:凡是选材恰当,收效就快而好,例如已经育成的水稻原丰早,小麦鄂麦6号,大豆铁丰18号,花生粤油22号等都是选择综合性状比较好的品种,通过辐射处理克服1-2个不良性状而获得成功的。
在辐射材料的选择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辐射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其需要改良的性状,如提早成熟期,增强抗病性,改善品质,矮化等。
第二,辐射处理材料,一定要综合性状优良,仅仅存在个别不良性状,如熟期迟、植株高、不抗病、品质差等,而这些性状又是辐射诱变中比较容易出现突变的性状。
第三,把辐射诱变与杂交结合起来,如对杂交当代或低世代材料进行辐射处理,或者将亲本花粉经辐射处理后再行杂交,也可利用突变体进行互补杂交。
第四,把辐射诱变与单倍体育种结合起来,如把准备接种用的材料,用辐射处理来提高诱导率和分化率,或以愈伤组织和花粉植株作为辐射诱变材料。
这样,既可以提高突变率又可以加速纯化,进一步缩短育种年限。
2、日照量的选择在一定的照射量范围内,突变率随照射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辐射的损伤效应也相应提高。
因此,一定要选用适宜的照射量,达到既有较高的突变率又有足够的群体供选择。
要选择适宜的照射量,这就要考虑作物辐射的敏感性,考虑各种作物的“半致死照射量”“临界照射量”和“致死照射量”等指标。
所谓“半致死照射量”即经过照射后植株成活率占50%的照射量,“致死照射量”即经过照射后引起全部植株死亡的照射量;照射后植株成活率占40%的照射量称“临界照射量”。
通常采用“临界照射量”作为辐射诱变育种的适宜照射量,但也有用“半致死照射量”或高于“半致死照射量“。
另外,不同照射量率也有不同的辐射生物效应。
在同一照射量的情况下,有的照射量率高的出现死亡,照射量率低的生长正常,也有的恰恰相反。
所以不但要注意照射量的高低,还应注意采用适当的照射量率。
几种主要作物的照射量范围如表1。
陈温福农学家。1955年12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1979年毕业于b...b
陈温福农学家。
1955年12月28 日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
197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1987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水稻研究所所长,农业部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八届科技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长期从事北方粳稻高产育种及种质创新研究,创建了基于籼粳稻杂交的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理论与方法,使我国成为通过籼粳稻杂交进行种质创新和株型改良最成功的国家。
首创了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设计出独具特色的直立大穗新株型模式,并成功地应用于育种实践。
近十年来(2000~2009)创制优异种质30余份,育成水稻新品种10个,其中5个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占东北稻区同期育成超级稻品种数的33%。
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1.5亿亩,增产稻谷83亿多公斤,增效近125亿元。
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
已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18名,硕士42名。
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008年获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傅廷栋Fu Tingdong (1938.9.9 -) 作物遗传育种专家。
出生于广东省郁南。
1965年华中农学院研究生毕业。
1981-1982年在原西德合作油菜研究。
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RC)首任中国理事。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波里马油菜胞质不育类型,并进行系统研究,到1994年,国外育成、注册的12油菜三系杂种,就有9个是利用他的波里马不育材料育成的。
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首次提出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三系化"繁殖、制种原理和方法。
首次在国际上提出"油菜起源中心与三系选育有密切关系"的假说及其理论解释。
电子加速器源射线对小麦根尖染色体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2023,37(11):2126~2133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电子加速器源射线对小麦根尖染色体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管翊君1王浩1吕美澄1白俊青2唐燕1周春菊1李奎2, *吕金印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杨凌核盛辐照技术有限公司,陕西杨凌712100)摘要:为探究电子加速器源射线对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利用10 MeV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处理小麦种子,分析不同辐射剂量对小麦的生长、生理特性和根尖细胞染色体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0 Gy相比,200、400 Gy辐射处理下,小麦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发芽时间明显延长、生长速度减慢,生长10 d的小麦幼苗株高分别下降了49.67%和81.32%,根长分别下降了74.79%和89.67%,鲜重分别下降了50.93%和62.01%。
同时,两种剂量处理下,两叶一心期小麦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上升了171.01%和37.69%,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上升了89.77%和59.74%,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上升了63.20%和102.45%,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上升了44.85%和75.36%,H2O2含量分别上升了120.64%和175.78%,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下降了34.91%和45.45%,叶绿素a含量下降了42.55%和54.69%,叶绿素b含量下降了28.03%和54.44%。
表明高剂量(400 Gy)辐射影响植物细胞中的正常代谢,进而影响生长。
200、400 Gy辐射处理下,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别降低了4.37和6.00个百分点,畸变率分别升高了6.80和16.19个百分点,微核率分别升高了6.02和14.22个百分点。
表明高剂量辐射导致根尖细胞无法正常完成有丝分裂,并且造成染色体畸变,生长速率被抑制,对小麦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杂交与辐射诱变相结合育成小麦新品种“西辐十三号”
物质 在籽粒 积 累的生态 环境 , 现有 穗数 的基础 上 , 在 提 高选育 品种 的千粒 重来提 高群体 的穗 粒重 和单穗 重 ,创造 大穗大 粒 的品种 ,从 而 提高单 产 。本所 自
l3 3 d左右 , 中熟 品种 抗逆 性好 , 属 抗倒 伏 , 寒性 耐 强。 适应性 广 。经多 年多点 种植 , 田问 未发现 燕麦黑 穗 病 、 叶病 , 秆锈病 和冠 锈病 。 红 抗
幅度 提高小麦 生产 起 了重 要作用 ,但 在矮 化育种 之
2 4 ”并 投人 生产应用 。 5 ).
后, 由于缺 乏突破性 的种质 资 源 , 小麦 育种 长期处 于 爬坡状 态 [ 。 1 随着 生产水 平 的不断 提高 和农 业商 业
化发 展需求 . 品种提 出更 高更 新 的要求 。 对 为充 分利
播、 犁沟 条播或 定量撒播 均 可。
64 施肥及 田问管理 .
较 地 方 主栽 对 照种 增 产 3 . %。增产 点 率 10 82 9 0 %。 20 0 9年 在 昭 觉县 洒 拉 地坡 乡 2担 5村 进 行 生 产试
播 种 时用过 磷酸 钙 4 0O k /m 、农 家土 杂 肥 5. g O h 1 0 . k/m ;幼 苗 长 至 1c 左 右 进 行 中耕 除 50 0O g O h 0m
用我 国西南 冬麦 区光照强 、 昼夜 温差 大 、 有利 于 营养
1 品种 选 育过 程
18 9 6年 选用 引进 小 麦 品种 “ 夫尔 拉 林 ” 用 2 0 . 0 G 0 y 射 线 照射 干 种 子 ,以 获得 的 突 变 体 8 ^ 5一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 ,分 蘖 力 强 ,株 高 7 厘 米 左 右 。 白 壳 长 O
试 纺 结 论 为 :苏棉 6 号纺 中支纱 细 支 钞 均
。| I 7一 / 叩
彳、 衍
2 2 米 果 粗 有 ,度 中层 0 5 , 枝 壮 力 长 适 , ~厘
蛳痧棉
、
_
_ 。 _
一
c r豸 . } l 、 7
向 丫、 7 笋
肛
维普资讯
《 ・ 、该 种 已为 抗 产 种北 冬 品 除 作多 稳 品在 方
辐射诱 变育成的小麦 突
中 国农 辐 射遗 传育 种研 究 组 .利 用” 钻T射 线 .快 中子 .化学 诱变 剂 诱 发 突 变 与 杂交 重 组 的 双 重 作 用原 理 和方 法 ,近 年 来 育 成 了 多 个 多 抗 .稳 产 ,矮 秆 ,综 合性 状 优 良、便 于育 种 利 用 的 种 质 资 源 和 品种 , 有 的 已 收到 育 种 成 效 .现 就其 中 5个 新 品种 的 主 要 特 性 分述 如
幅度 为 7 7 .3 o  ̄ 2 .1 , 0 9 % 平均 增 产 l . 6 。 2% 2
区 科 l3以 产 抗 材 2l母 ・克绒 。 。 米大 挛 ・.. 农 所9年 高 、 病 料4为 ,长。 , 。。, 8 一 ・毫 ! 嘶
小样衣 分4 . 2 ,吐絮 畅而 集中,棉 絮 白 23 o  ̄
用。 钻Y 线2 KR ̄化学诱变 剂 E o 射 o MS ( 甲 基磺酸 乙酯 )0 3 . 晡复合 处理 原 冬 3 ,经 号
6代选 育 ,育 成 半矮 秆突 变 新 品 种 ,除株 高 比原 品种 降低 l~ 1厘 米 外 ,其 他 性 状 均 酷 O 5 似 原 冬 3号并 有 改 进 . 冬 性 、幼 苗 半 匐 匍 ,株 高8 厘 米 左 右 , O 白 壳 ,长 芒 .纺锤 形 穗 、穗 粒 数 3粒 左 右 , 5 干 粒 重 4  ̄ 4 克 , 白粒 角 质 , 蛋 白 质 含 量 0 5
而 有 丝 光 a籽 指8 5 克 , 衣 指 6 3 克 ・ .9 .2 营 养 钵 育 苗 移 栽 一 般 以3 月底 初 播种 月 为 宜 ・直 播 棉 中 旬 播 种为 宜 ・苏棉 6 月 号株 型 紧凑 -株 高 中 等 - 果节 较 多 ,适 宜 密 度 为 :大 麦 后 移 栽 以3 0  ̄ 3 0 株 为 宜 ,小 麦 00 5 0 后 移 栽 3 0 ~ 4 0 株 为 宜 一直 播 棉 5 O 左 60 00 0株 右 ・苏棉 6 现蕾 开花 早 , 中 、下 部 结 铃 性 号 强 , 内 围成 铃 多,花 铃 肥 要 早 施 重 施 ・后 期 补 施 盖 顶 肥 ,有 利 于 上 部 座 铃 ・ ( 群斌 潘 祭立 旺 狄文枝 金芝芳 周 步 海 戚 水量)
_ :‘. : … 一
本 ,优质材料AC 4 为父本 ,进 行 有 性 杂 2l
交 ,经 南 繁 加 代 、 病 圃 筛选 和 多 次 单 株 选 择 而 育 成 。1 9  ̄4 经 江 苏 省 农 作物 品 种 审 3 月 9 定 委 员 会审 定 定 名为 苏 棉 6 。 该 品 种 集 丰 号 产 .早 熟 、 优质 、抗 病 性 子一 体 。 产 量 与 熟 性 :苏 棉6y 1 8 ~ 19 9 9 9 1年 参 加 盐 城 市 抗 病 棉 区 试 . 3年 均 居 参试 品种 首 位 , 平 均 亩产 较 对 照 盐 棉 4 8增 产 1 .4 ; 3% 3 1g ~ l 9 年 参加 江 苏 省 抗 病 棉 区 试 .两 年 9O 1 9 平均 亩 产 皮 棉 7 . 3- , 参 试 品 种 首 位 , 3 o T ̄ 居 较对 照 盐棉 4 增 产 7 8 % ,差 异 达极 显著 水 8 .g 平 。 l 9 年 参 加 省 生 产 试验 ,5 试 点 增 产 92 个
l . 晡左 右 . 40
1 多抗 稳产 的原冬5 . 号 利 用 钻 T射 线2 KR 5 辐腮 1 0 0 阿芙 乐尔 第 3 4/ 2 代选 系 的
风 干 种 子 .经 5代 系 谱 选 育 而 成 。经 多 年 多
点试 种 ,比当地 当家品种 平均增产 1 . 5 0 晡, 6
该 品 种 具 有 优 异 的 抗病 虫 性 。经 中 国 农 科 院 植 保 所 鉴 定 , 对条 锈 免 疫 ,高 抗 叶锈 和 秆 镑 .河北 农 大 免 疫 室 鉴 定 其 为 叶 锈 具有 持
在 原冬 3 号的适应地区种植外 .还可在黄 淮
麦 区作 棉 麦 套 品 种 利 用 ,更 可 作 为 综 合 性 状 好 半矮 秆 优 异 种 质 资源在 育 种 上利 用 。
;
苏棉6 ( 原 盐ll 是江苏沿 海 地 。 号 o印 \ … 。 … 一 。
. 苏棉6 号原种供应地址 江 苏省盐 城市
, .
“
苏 棉6 号属 中早熟类型品种 ,在育 苗 移栽 条
沿海 区衣 所 邮码. 2 0 地 科 2 02 4
\
维普资讯
本利 用,亦可作北方冬 麦区 中肥 品种利 用。
号原冬8 1 以优 良辐射突变系原冬 7 0) 4 与
度5 7 米/ ,成 熟度 16 ,断裂 长度2 .6 76 克 .8 4 6
盐棉4 。大样 试纺 :苏棉6 O 纱品 质 指 8 号2 支
抗 盐 碱 和 抗 干热 风 力 强 ,落黄 性 采 出 .
7代 选 育 而 成 的 丰 产 抗 病 抗 逆 性 强 的 新 品
种 ( 新种质).冬性 ,幼苗半匐匍 、分蘖力 强 .株高 8厘 米左右 ,茎秆韧性好 。白壳长 5
芒 .穗 纺 锤形 , 穗粒 数 3 ̄ 3粒 干 粒 重 4 0 5 O
~ 4 克 , 白粒 角质 。抗 三 种 锈 病 和 白粉 病 . 5 尤 其 对 新 优势 力 种 条 中2 免 疫 抗 干 热 风 . 9 落黄 好 。是 综 合性 状 优 良的 丰 产 抗 性 强 的 神 质 资 源 。 亦 可在 北 方 冬 麦 区 作 中 肥 品 种 利 用 ,亩 产 量 稳定 在 4 0 克左 右 。 0千 4 早 熟 ( 浆 快 ) 多 抗 的 中肥 品 种 原 冬 . 灌 6 ( 号s  ̄ ) 利 用配 合力 高 综 合 性 状 号 代 7o
5 丰产 性好 抗性 强的原冬5 ( 号 原 . 号 代
冬 8 6 ) 利 用快 中子 辐 照 优 良杂 交 组 合京 7 7
农 7 - / 7 洛 l 选 系 的 杂交 当代种 子 ,经 9 2/ 一 O 有
久抗性的新 抗源 ;对 白粉病 近免疫 ,抗蚜 虫
性强 .在新 疆北部抗雪腐病 .是 当前十分难 得 的兼 抗 4种小 麦主 要病 害 的 新 品 种 。
根 系发达 ,土壤 中下层 根置太活力强 ,在土
壤 台盐 量达 0 3 . 晡~ 0 4 的河 北 省 白洋 淀麦 .晡 区 .仍 收 到 亩产 3 0 g 好 收成 。在 严 重 干 0k 的 旱 和干 热 风 危 害 下 ,成 熟 期 上 部功 能 叶 仍 保 持 绿 色 .干 粒 重 一直 稳 定在 4 克 以上 。 0 对 水 肥 反 应 不敏 感 .播 期 弹 性 大 ,适应
好的原冬9 为母 本与原 冬9/ 2 4 4 42 - 杂种 辐 射 二 代 优 良单 株 为 父本 杂交 选 育 而 成 。冬 性 、
幼 苗 半 匍匐 ,叶 色 较 浓 , 分蘖 力 强 ,株 高8 5
量1 . 嘧~ l . 晡 ,干面筋含量l .6 45 6 5 3 1 缅。
。 晷6 |
18 年 分 别 通 过北 京 市 和 河 北 省 品 种 审 定 . 99 1 9 年列 为 国 家 级成 果 推广 计划 和 八 五 90
抗 三 种 锈 病 和 白粉 病 .耐 黄 矮 病 , 抗 干 热 风 .抗 旱 、耐 盐 碱 力 强 .落 黄 性 好 , 除可
重点推广项 目.现已在河北 .北京 等 6 个省 市 推广 .
下.
麦区太面积种植外 .还是一个 综合性状好抗 性 优异 的种 质 资 源 , 不少 育 种 单位 巳利 用它 作 亲本 ,获 得了将 出货 ”的新 品种 ( . 系) 2 孀秆 多抗 稳产 的 矮 原 冬 5号 ( 原 . 矮
三 ) 诱 变 育 种 实践 证 明 .矮 秆突 变 是 较 易 诱 发 的 性状 .为 了 改 进原 冬 3号植 株 偏 高 的 缺 点 ,而 又 保持 其原 有 的 优 良特 性 .我 组利
范围广 ,可在 北纬3 。 4 一年二 熟或二年 至4 ‘ 5
三 熟 麦 区种 植 。 综 合 性状 优 良 .无 明显 的 泱 点 .株 型 结 构 合 理 .株 高 9 ̄ 9厘 米 , 茎 秆 强 韧 、穗 大 0 5 粒 多粒 重 属 偏 穗 重 型 品种 , 自粒 , 蛋 自质 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