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
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网络构建名师点拨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掌握“三重点、三图示、一应用〞:“三重点〞:水循环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河流补给及其水文特征;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
“三图示〞: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变式图。
“一应用〞:应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某些地理现象。
(2021 ·海南地理)科学研究说明,地球上水量是根本稳定;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水量也是相对平衡。
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2.海洋水矿物质含量( )A.根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解析第1题,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搬运到海洋,海洋水矿物质含量会逐渐增加。
(2021·全国文综丙卷)以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分水岭,由透水与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立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3题,森林植被具有修养水源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原因,D项错误。
(完整版)2018年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Ⅱ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4. 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 东北部B. 西北部C. 东南部D. 西南部5. 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 狭窄B. 曲折C. 坡大D. 路面凹凸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6~8题。
6.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7.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 东北方向B. 西南方向C. 东南方向D. 西北方向8.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 生物类型多样B. 对全球变暖敏感C. 大气质量优良D. 人类活动影响少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一 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专题0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 .气温、降水、蒸发B .降水、蒸发、气温C .降水、气温、蒸发D .气温、蒸发、降水(2)风化壳厚度( )A .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 .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 .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 .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设问是判断“Ⅰ、Ⅱ、Ⅲ”分别代表什么,解题思路是从图中三条曲线的分布规律上判断。
第(2)题设问是“风化壳厚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解题思路应从影响风化壳形成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分析。
(2)题干信息捕捉词语从题干中可知“风化壳”的概念和风化壳的厚度与________、植被有很大的相关性,分析时重点应从气候、植被两方面分析风化壳的厚度分布。
(3)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第(1)题判断气温线、降水线、蒸发线时要掌握它们的分布大致规律,才能避免失误。
气温一般从热带向寒带逐渐________,降水一般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蒸发量一般是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
第(2)题的失误主要是不能从图中找出甲、乙、丙、丁四地在气温、降水、蒸发等方面的差异,不能确定刚果盆地、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和恒河平原在图中对应的位置。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专题01 地球运动规律
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天津卷)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1)~(2)题。
(1)据上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2)上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 B. 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 D. 7个多小时【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主旨词是“拍摄地点”,限制词是“据上图判断”,分析时要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判断。
第(2)题,主旨词是“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限制词是“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分析时要把握住“恒星的视运动实质上就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这一基本思路。
(2)题干信息捕捉词语从题干中“恒星____________”可知要从地球________运动方面分析解答。
(3)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第(1)题,注意不到图中北极星仰角大小的信息,联想不到北极星只能在北半球夜空看到和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等知识。
第(2)题,不能把“恒星的视运动”和地球自转联系起来分析。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地球运动及相关地理现象时空规律总结(1)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①从时间上区分:远日点的时间是7月初,夏至日的时间是6月22日;近日点的时间是1月初,冬至日的时间是12月22日。
②从公转轨道位置上区分近日点在冬至日的东侧,远日点在夏至日的东侧。
(2)春分与秋分①春分日:是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穿过赤道的时刻。
②秋分日:是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穿过赤道的时刻。
[触类练习要旁通]1.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完成(1)~(2)题。
(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甲图M 点的纬度、乙图N 点的月份分别是( ) A .30°、1月 B .60°、7月 C .60°、1月 D .30°、7月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 高考总复习第二轮·地理(福建专用)时间的计算[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广东卷)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考向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9.深陷塘天坑坑壁退化程度最弱的是( A )
A.西北坡
B.西南坡
C.东南坡
D.东北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该天坑海拔相同的四个典型样方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 C) A.①
B.②
C.③
内 容 索 引
考点诠释 【例1】 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 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 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诠释 (1)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D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 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从甲地植被覆盖率的角度提出措施,并选择图 2 中任一与之关联 的要素,说明该措施对缓解旱情的作用。
【答案】(3)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不乱砍滥伐)。地表水体面积:植被覆 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增加,补给河 湖水量增加,地表水体面积增加。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 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水分增加。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 提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温度下降,土壤 蒸发减弱,土壤水分增加(或地表蒸发减弱,地表水体面积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与甲地相比,分析 2019 年乙地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较小的原因。
【答案】(2)乙地地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干热河谷), 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时降水减少,植被所受影响较 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 量增幅较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
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河流补给形式和河流特征[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上海卷)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回答(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 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 .冰川、地下水 B .雨水、地下水 C .雨水、海洋水 D .海洋水、冰川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 .丰水期a 变小,枯水期b 变大 B .丰水期a 变小,枯水期b 变小 C .丰水期a 变大,枯水期b 变小 D .丰水期a 变大,枯水期b 变大 【思路分析】 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主旨词为“月份”,限定句为“箭头a代表的补给”,解题思路是结合图分析长江水与洞庭湖水之间的互补关系。
第(2)题,关键是甲代表的“水体类型”,解题思路首先明确水体有哪些基本类型,然后确定与长江水、洞庭湖水存在互补的水体类型。
第(3)题,主旨词为“退耕还湖”,解题思路是退耕还湖会增大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使得汛期长江补给洞庭湖的水量增大,枯水期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水量增大。
(2)题干信息捕捉词语从题干中“不同水体相互转化关系”可知图中水体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3)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1)水体之间有的是单向补给,有的是互补。
(2)不理解退耕还湖等措施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1.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包括内容:主要有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2)影响因素①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降水与蒸发关系。
②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③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④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
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 .偏东风B .偏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A .14日14时 B .14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日11时 (3)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 .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主旨词是“风向”,限定词为“甲地6~9时”,解题思路是从图中确定出________时甲地所处的等压线位置。
第(2)题,关键句是“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解题思路是从图中读出L与甲的________,再计算出________。
第(3)题,主旨词是“月份”和“地区”,解题思路是从图中气压高低来确定。
(2)题干信息捕捉词语从题干中“我国某地区”、“14日6时”、“L为低压”、“200千米/天”“东移”可获取空间、时间、气压类型及其移动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3)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第(1)题出错主要是不能准确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进而不能画出风向。
第(2)题出错原因是不能准确根据比例尺算出距离,进而导致时间计算不准确。
第(3)题难度较大,出错原因是没有掌握我国各地的大气环流形势。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在春秋季节多受高压控制,四川盆地12月份受盆地影响,等压线应为闭合状。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大气的水平运动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2)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易错易混气温高气压就低,气温低气压就高。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专题02 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
专题二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地壳物质循环[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③C.④D.⑤【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主旨词为“过程①”,限定词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变成的”。
解题思路是大理岩是石灰岩在________作用下变质而成的。
第(2)题,主旨词是“代码”,限定句为“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
解题思路是大洋中脊处的洋壳是岩浆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第(1)题,不知道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作用形成的。
第(2)题,不知道大洋中脊是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形成的。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2.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1)箭头含义的判断技巧(见上图)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一定代表冷却凝固,属于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一定代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一定代表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一定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2)根据箭头的进出多少来判断岩石类型和岩浆(见上图)①箭头为三进一出的为岩浆。
②箭头为一进三出的为岩浆岩。
③箭头为二进二出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根据岩石特征来判断岩石类型①沉积岩一般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②岩浆岩一般具有气孔构造或有大的矿物结晶体。
[触类练习要旁通]1.当地时间2013年9月2日,秘鲁乌比纳斯火山发生喷发,冒出浓烟和火山灰,场面蔚为壮观。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是可以帮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深入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们提供了一份完整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精选课题课题1:地球表面构造与地质演化1.1球表面构造1.1.1壳构造1.1.2地构造1.2质演化1.2.1造运动1.2.2山活动课题2:地质调查与实践2.1质调查方法2.1.1质调查仪器2.1.2质调查技术2.2际操作2.2.1质勘查2.2.2质抽样课题3:风、水、土的变化与利用3.1的变化3.1.2的变化规律3.2的变化3.2.1的分布3.2.2的循环3.3的变化3.3.1壤种类3.3.2漠化及其预防3.4用风、水、土资源应用3.4.1水措施3.4.2地利用3.4.3资源的有效利用课题4: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 4.1域发展4.1.1域经济发展4.1.2域城乡发展4.2境保护4.2.1境污染及其预防4.2.2态平衡与环境保护课题5: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5.1球变化5.1.1候变化5.2持续发展5.2.1能减排5.2.2源合理利用以上就是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完整目录,结合当前的学习特点,学生们可以根据各个课题,深入掌握和巩固地理知识,让自己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这里主要介绍了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基本内容以及目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各个课题的内容。
首先,课题1中涉及地球表面构造和地质演化的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掌握地壳构造、陆地构造和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知识来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
其次,课题2涉及地质调查与实践,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调查仪器和地质调查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地质抽样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下面,课题3中研究风、水、土的变化及利用,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大气环流、风的变化规律、水的分布及循环、土壤种类、沙漠化及其预防以及节水措施、土地利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篇图表得分技能技能4区域地图课件
2热点追踪 常见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 类型一 宏观区域地图的判读 1.空间定位 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 人文特征。区域定位是区域特征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区域定位要 利用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信息。
2.要素提取 区域图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 特征?读图时要根据图名锁定主题,结合图例找出图中的关键地 理事象及其特征。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 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 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Hale Waihona Puke D.反复进退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3)M 区雪线分布海拔整体比 N 区高,因为 M 区地处热带, 与同海拔的 N 区相比,气温较高;M 区雪线东侧低、西侧高, 因为 M 区地处东南信风影响地区,东部为迎风坡,降雪较多;N 区雪线西侧低、东侧高,因为 N 区地处西风带影响地区,西部 为迎风坡,降雪较多。
类型二 局部区域地图的判读 1.“四看” ①看经纬度;②看海陆分布;③看轮廓特征;④看重要地物。 2.“三定” ①定区域位置;②理清各要素间的联系,定区域地理特征; ③整合图文信息,定答案。 以下图为例进行说明。
解析:(1)地理位置特征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 置等方面回答。巴拿马运河地处热带(或低纬地区),濒临太平洋 和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交界处。地理意义主要是从南北美洲的
分界线、沟通两大洋、缩短海上运输距离等方面回答。(2)A 区位 于巴西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加上开发较晚,交通不便,人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讲 大气的热状态与大气运动课后达标
第6讲大气的热状态与大气运动一、选择题(2018·武汉联考)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过程得到的净能量,大致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A.日照时数B.气温年较差C.气温日较差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B.昼长C.海拔D.地表植被3.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弱B.阴雨天气多C.地面辐射强D.白昼较短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表净辐射受到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的共同影响,从示意图看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西藏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小,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大,西藏的气温年较差小,因此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气温年较差。
选B。
第2题,西藏和黑龙江的纬度差异较大,冬季两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相差较大,造成地表净辐射差别大;西藏海拔比黑龙江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冬季获得的地表净辐射大于黑龙江;冬季,西藏和黑龙江气温均较低,地表植被均枯萎,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较小。
选D。
第3题,依据地表净辐射的含义判断其较小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弱或是地面辐射强,再结合时间“5、6月份”判断湖南省在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梅雨季节,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表净辐射较小。
选B。
答案:1.B 2.D 3.B(2018·江门模拟)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
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
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读下图旗云,完成4~5题。
4.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阳坡冰雪带B.阳坡岩石裸露带C.阴坡冰雪带D.阴坡岩石裸露带5.产生旗云的时间段落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A.8-11时B.11-15时C.15-18时D.20-24时解析:第4题,冰雪的反射率强,所以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不可能使峰顶直接升温,故排除A、C项;裸露岩石的反射率小,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使峰顶增温,又因阳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故排除D。
2018年创新思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2017·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解析:第1题,底部岩层有分层构造,应为沉积岩。
第2题,蘑菇石顶部应为喷出岩,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
答案:1.C 2.A(2017·全国5月联考)海洋蓝洞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
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海洋蓝洞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形成B.多形成于板块交界处C.在干燥少雨的环境下形成D.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4.海洋出现蓝洞现象反映了( )A.海陆升降变迁B.全球气候变暖C.地震火山频繁D.海洋深不可测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海洋蓝洞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碳酸盐和二氧化碳、水可以发生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即碳酸盐地区发生流水溶蚀作用易形成洞穴,所以海洋蓝洞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的。
第4题,根据上题结论,洞穴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是处于地表环境,现在海洋里出现蓝洞现象,说明该地区发生了海陆升降变迁。
答案:3.D 4.A(2017·重庆市二诊)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随着学校的安排,我们这学期的地理课程要开启第二轮专题学习了。
第二轮专题的学习内容将涉及到气候地理要素、国民经济地理要素、世界地理要素、环境地理要素等,旨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理学,拓宽视野,提升分析能力。
下面是第二轮专题学习的目录:第一章候地理要素(一)候类型1.候变暖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影响2. 不同国家的气候差异及其原因3.候演变的历史背景(二)候与自然灾害1.域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2.然灾害的分类及其特征3.然灾害对地理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三)候变化对全球资源环境的影响1.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3.带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第二章民经济地理要素(一)业经济地理1.业生产要素及其地理分布特征2.业地理分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3.业技术改造的意义及其措施(二)业经济地理1.业经济地理的特征2.业技术外溢的地理空间特征3.济全球化对工业经济地理的影响(三)市经济地理1.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发展规律2.市经济地理的影响因素3.市化及其后果第三章世界地理要素(一) 世界文化地理1. 世界文化地理的分类及其特征2. 世界文化地理的时空特征3.文化区域的特色及其影响(二) 世界人口地理1. 世界人口地理的特征及其变化2. 世界人口结构及其时空变化3. 人口因素对环境关系的影响(三) 世界经济地理1. 世界经济地理的时空特征2. 世界经济的分区方法及其机理3.易全球化及其影响第四章境地理要素(一)地利用地理1.地利用地理的特征及其变化2.地利用模式及其规律性3.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其实施措施(二)境污染地理1.境污染的分类及其特征2.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3.染物的防治技术及其措施(三)源利用地理1.源的分类及其地理分布特征2.理环境与资源利用的相互影响3.源的合理利用及其策略这次的第二轮专题学习将使我们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了解地理,是一次精彩的学习体验。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勤于总结研究,努力提升自己,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目标和策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目标与策略合肥一中高级教师康体鹏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一般把高考地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即一轮、二轮和三轮。
一轮复习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二轮复习突出提高能力,三轮复习突出解题技巧。
其中二轮复习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很高,是大幅提高高考地理成绩的关键。
一、二轮复习的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建立知识联系一轮复习形成的知识基础相对松散,各模块各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知识网络还没有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这是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因此,从模块和章节之间联系的角度入手,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重组,构建具有多维立体、有机联系的地理知识体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2.强化主干知识,突破难点问题所谓主干知识,是从课程标准、高考纲要,结合历年高考试题,总结提炼出来的重点知识,是地理的核心内容。
在一轮复习当中建立起来的知识基础还并不巩固,需要不断的温习强化。
在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有突出主干知识,突出高频考点,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让高考复习更有针对性。
此外,难点知识在一轮复习当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决,或者被刻意的回避。
这是因为由浅入深是科学的认知规律,在一轮复习建立的基础知识之上,再回过头来解决各章节中的难点问题,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3.突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高考地理的考核目标有四个层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这四个层次的目标是由浅入深、有机联系,且不断提高的。
其中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最高,也是学生难以获得高分的重要原因。
有计划的、系统性的进行针对性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能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考分。
二、二轮复习策略科学的复习策略是达成复习目标的保证。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二轮复习策略总结如下。
1.通过知识网络图,建立章节间的知识联系。
分析和综合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球板块运动地球由核心、地幔、地壳组成,地壳分为洋壳和陆壳。
地球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洋壳和部分地壳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运动,并且不断变化。
板块运动主要表现为板块的分裂、漂移、对撞和碰撞等现象,产生了许多地形地貌和灾害。
2.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气候与经纬度、地形、海洋、大气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是指过去所谓“常态”气候环境发生变化,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板块活动等都会影响气候变化。
3. 远古时期地球的地质演化和地貌形成远古时期地球存在许多不同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地震等。
这些作用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如山地、平原、盆地、岛屿等。
其中,古生代的地球演进主要指的是生命的进化和古生物存活的环境。
4. 三大自然区和地理环境特征地球根据不同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划分为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原以西为寒温带自然区,亚热带自然区以及热带自然区。
每个自然区都有其特殊的生物、植物和生境,由于不同自然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不同自然区间的生物和植物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5. 资源与环境资源的来源主要分为人造资源和自然资源两类。
资源越来越短缺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使用。
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矿产资源的耗竭等问题。
这些因素的加剧将导致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持续恶化。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分布和迁移是指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移动情况。
人口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紧密相关。
例如,自然环境使得区域人口疏散或聚集;经济与工业发展需要大规模劳动力的迁徙等。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具有行政、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中心等功能的居住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技术和经济等因素在城市钻研的规模和数量的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速,但其影响也会在环境、资源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挑战。
3.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和差距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差距。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18微专题3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微专题3 水平衡原理及其应用【典题导入】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新课标Ⅰ卷)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山东高考)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 875~2 106 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核心归纳】水平衡原理及应用1. 水量平衡原理:总收入=总支出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
(1)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蓄水变化量,即收入水量-支出水量=储水变量。
(2)一个区域长期来看是收支平衡的,即收入=支出。
但某个区域、某一段时期内,收支可能不平衡;如果收入>支出,则该区域、该时期水量增加;如果收入<支出,则水量减少。
水在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
水资源既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消失,一定是此消彼长,2. 水量平衡原理的公式3.各区域的水量平衡问题①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年平均蒸发量①内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比如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实际降水量很少,因此其多年平均蒸发量也不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2讲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件新人教版
一、地球的自转特征
3. 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一日。 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 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叫 作一个太阳日; 以恒星为参考点则称为一个恒星日。
一、地球的自转特征
3. 周期:
名称 自转的角度 时间长度
应用价值
太阳日 360°59′
判断:上述两张俯视图,哪个是北半球,哪个是南半球呢?
一、地球的自转特征
2. 方向: 1 )地球自转方向的判读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 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 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 转方向。
针对训练
12
材料二 四子王旗主着陆场位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北部,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 000 ~1 200 m。该地区属沙质草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多风,年平均 气温1~6 ℃,年平均降水量310 mm。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牧民基本定居,偶尔 可见蒙古包的影子,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千米不超过10人。
二、地球的公转特征
1. 概念
2. 轨道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公转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形
二、地球的公转特征
3. 方向
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
二、地球的公转特征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冬至 12月22日
4. 周期
秋分 9月23日
• 如果以其他恒星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 称为恒星年,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建议
四川成都平原何以成为 “天府之国”
引领教师专业化的抓手
地理科开展全市教师岗位大练兵,不断强 化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与教育技术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证教学课题报告会
Adobe Photoshop CS5 简体中文版
二、命题类型教学取向的比较
1.落实课程质量的关键 2.深化课程改革的推手 3.引领教师专业化的抓手
评价——落实课程质量的关键
• 从初中区域地理 高中区域地理 • 从区域地理 地理区域 初中地理:基于兴趣的区域地理知识 • 学习内容:区域地理常识 • 学习呈现:直观、感性 • 学习过程:探究性 高中地理:基于图表的地理区域分析 • 学习内容:区域地理背景 • 学习呈现:抽象、理性 • 学习过程:研究性
本示例说明,新闻图 片所具有的高中地理 教学实证价值,应当 受到我们的重视和发 掘。
如何获取地理教学图片?
中国网 | 新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日报亚洲新闻 图片网 | Chinafotopress | 人民图片网 | 东方IC | CIGI网 | 浙江在线图片 | 星辰影像 | 海南图片网 | 东方图片 | 中国国家地理 | 感恩中国 | 新民网图片 | Phototex | 和讯图片 | 迪派影像 | 河源摄影 | 路透 社图片 | 法新社图片 | 华商图片 | 大河网图片 | 深 圳热线 | 连州电视台 | 江苏网图片 | 千龙网图片 | 红网图片 | 环球网 | 口袋相机 | Leica中文摄影杂志 | 国家摄影 | 人民图片国际频道 | 铁血图鉴 | 图客网 | 中青网图片| 光明网摄影频道| 齐鲁网图片
⑴获取情景材料 新闻报道 一张图片 的教学备
2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广东深圳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图I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解析:第1题,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
第2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
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
第3题,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
在2001至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
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植被大于湿地,则退耕还湖会降低年NPP。
答案: 1.B 2.D 3.A(2017·山西考前质检二)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4~6题。
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4.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A.稀疏灌木B.草地C.农田D.建设用地5.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6.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第4题,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
第5题,表中数据显示,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则消融速度不快,故A错误;积雪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时间(266日)较早,故B 正确;农田积雪结束时间(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快,则C错误;高大建筑物具有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则D错误。
第6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故A正确;积雪的反射率高,可以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则B、C错误;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则D错误。
答案: 4.C 5.B 6.A(2017·广东汕头教学质量监测)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左图),而背海一侧植被高大而茂密(右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高山草甸带D.热带季雨林带8.山丘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过低B.降水稀少C.光照不足D.土层瘠薄解析:第7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地处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8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山丘东南沿海一侧光热更充足、降水更丰富,但流水和风力侵蚀作用更强,使土层瘠薄,故植被低矮而稀疏。
答案:7.A 8.D(2017·成都一模)下图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高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9~11题。
9.3月该山地随海拔增高降水量( )A.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10.影响该山地9~12月最大降水量高度和降水量变化的大气环境因素是( )A.西风带逐渐增强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减弱C.东北信风带逐渐减弱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增强11.该地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可能是( )A.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该山地3月份降水量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然后再增大。
第10题,读图可知,该山地9~12月降水量相同海拔高度比其他月份降水增多,冬季山地西坡降水增多,影响山地降水量变化的因素为西风带向南移动,受西风影响逐渐增强。
第11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受西风影响,冬季降水多,应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9.C 10.A 11.D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17山东临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 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
2 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 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
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
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分)(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8分)(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
(8分)解析:第(1)题,图示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区,该处热带雨林成因是“地形+迎风坡+暖流”。
第(2)题,注意是两个问题:丰富和独特。
丰富可从环境多样角度分析,独特可从地域孤立而进化慢、人为干扰少角度分析。
第(3)题,可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角度分析。
答案:(1)热带雨林;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
13.(2017·江西赣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烟瘴挂峡谷是长江源头的自然峡谷,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草甸丰富,最具代表的植物为高原点地梅,其根粗、茎短、披毛、簇花、色艳,匍匐于地面。
当地政府计划在该峡谷建设牙哥水电站。
材料二图1为烟瘴挂峡谷地形图,图2为高原点地梅景观。
(1)分析烟瘴挂峡谷内草甸丰富的原因。
(8分)(2)分析峡谷内高原点地梅形态所反映的生态环境特点。
(8分)(3)在烟瘴挂峡谷规划建设牙哥水电站的论证中,有人质疑其经济效益。
请你为此质疑提供论据。
(8分)解析:第(1)题,该峡谷内草甸丰富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峡谷海拔、水分条件、地形及土壤质地等生长环境和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回答。
第(2)题,峡谷生态环境的特点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水分条件、风力情况、热量条件、光照条件、昼夜温差大小、传播花粉动物多少、谷地土壤及地表状况等角度分析回答。
第(3)题,质疑的论据可以从地形地质条件、交通条件、流量大小、冰期、消费市场、产业辐射能力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峡谷海拔较低,热量(谷地暖湿)能满足草甸生长条件;谷地汇集周边降水及地下水,且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峡谷底部碎石堆密布,土壤母质丰富,磷、钾易积累;峡谷面积大,起伏大,生长环境多样;人迹罕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高原气候干旱、多大风;高原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夜晚酷寒;高原传播花粉动物少;谷地乱石丛生,冻土发育。
(3)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地处河源附近,流量小,水能蕴藏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电站附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量少;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长;产业辐射能力有限。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