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新人教版一、教材分析《学用地理统计图》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元活动,主要学习阅读各类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运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初步学会图文转化方法。

本节内容是对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解读复杂的人口统计图2.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难点:解读、绘制复杂的人口统计图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解读复杂的统计图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常见地理统计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用地理统计图,初步了解常见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准备世界各大洲人口柱状图、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你会解读下边这幅地理统计图吗?统计图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枯燥的地理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使我们更便于分析、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必修一: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分类。

2.以煤炭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存在于①____________,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②____________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备注:某一物质或能量是不是自然资源,要看它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天然物;二是人类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

2.属性:具有③____________、整体性、④____________、多用性和⑤____________等特点。

3.分类按自然属性:⑥、⑦、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按自我再生的性质:⑧与⑨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影响因素:人们认识和利用煤炭资源的过程,是随着⑩____________的发展和⑪____________的进步而逐步扩大的。

2.利用过程(1)前煤炭时期: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而⑫________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被称为能源的“⑬____________”。

(2)煤炭时期:⑭____________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煤炭工业的建立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的形成,对当时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⑮__________”。

(3)后煤炭时期:随着⑯____________的问世,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⑰________和天然气所取代,世界能源进入“⑱____________”。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影响因素:自然资源⑲________、质量、⑳________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 最新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 最新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最新第3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等。

3.分类按自我再生性质按自然属性气候资源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关系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时期前煤炭时期 (木柴时代) 煤炭时期 (煤炭时代)主要能源木柴(居首位)、水力煤炭地位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煤炭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建立了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后煤炭时期 (石油时代)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传统阶段过渡阶段多样化阶段↓ ↓ ↓化石能源为主→可再生能源为主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社会阶段(1)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2)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2.工业社会阶段(1)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3.后工业化阶段(1)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地位迅速上升。

(2)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少,自然资源对经济发石油和天然气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日趋弱化。

考点一自然资源及其利用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平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3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和中国。

(2)图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说明理由。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学案新人教版——以洪灾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

2.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认识,增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洪灾的成因。

【学习难点】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认识,增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基础梳理一、自然灾害及其分类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在,对和的事件。

2.常见的灾种:气象灾害:台风、、等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等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是的现象。

2.洪灾 1)概念:洪水或冲垮河岸、,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直接损失:、伤亡等方面的损失。

2)危害间接损失: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的停止和。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1.洪水致灾两个基本环节是:、。

2.洪水的成因1)自然原因气象因素:破坏植被地质因素: 2)人为因素大规模流域和河道状况:建筑物项目因素影响地面坡度流域汇水速度河道排水速度通畅程度项目内容监测和预报防治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问题:植物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属于哪种措施?探究活动2: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3:分析云南多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巩固练习】1.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地域辽阔 B.地形复杂 C.夏季风强弱变化大 D.台风的影响2.下列气象灾害中,在我国危害范围最广的是()A.干旱、洪涝 B.干热风 C.台风 D.寒潮我国西南地区的川、滇、黔界交界地区形成以地震、泥石流、滑坡为主的灾害系统。

3.造成该地区灾害系统的原因有( )A.该地区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坏严重B.干湿季不分明,但多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突发C.人类活动大肆砍伐森林是该地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D.滑坡导致地壳产生强烈的振动,产生地震,加上多暴雨,进而形成泥石流4.下列不属于影响河流汇水速度因素的是()A.地面坡度B.土壤含水率C.植被覆盖率D.河谷的顺直程度5.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6.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道7.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我国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的危害较小B.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但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C.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大致呈下降的趋势D.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气候异常8.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A.植树造林 B.围湖造田 C.蓄洪泄洪 D.修建水库9.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10.人们通过植树造林可以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 B.火山爆发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13.读我国旱灾出现频率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人类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
生产力 水平提 高后
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土地质量向 江南丘陵红壤改良 良性发展
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我国农牧交错带和生态脆弱 及过度利用会导致土地质量下 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

剧使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减? 提示 科技。
三、维护资源安全 1.资源安全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 经济合理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及资源性产品,同时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的状 态。 2.资源安全核心:保证各种重要资源充足、稳定、可持续供应。 3.资源地位:国家维护政治、军事安全的基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 少的要素;与生态安全息息相关。
西部非季风区人口稀疏,城市数量少、规模小,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要点笔记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就是为了解决自然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视野拓展(1)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从大洲看,除南极洲外, 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从国家看,巴西多年 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2)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从空间上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 时间上看,夏秋较丰富,冬春较匮乏。
知识体系
一、认识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概念: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 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自然资源种类: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等。 3.自然资源作用: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能量和空间。 4.自然资源种类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发 利用的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
微思考南极冰川与小麦都是自然资源吗? 提示 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南极冰川尚未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小麦的生长 离不开人的管理,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故二者都不是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最新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最新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能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属 性。 2、结合人们认识和利用煤炭资源的过程,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3、能够简要说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以煤炭为例,说明资源的利用过程。 2、自然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煤炭为例,说明资源的利用过程
⑤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优化能源结构
性能转变,发展煤炭化学工业
学 习 后 记
1.按属性分,自然资源可分为 资源、 生资源的是 2.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 课 ⑥地热能 堂 练 对 习 降”或“上升” ) 右图是 2018 年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 构图,回答 4 .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 的能源消费结构更为合理,理由是 ⑦核能 ②水能 ③风能 资源和
资源、
资源、
资源等。其中属于非可再 。
④生物能

⑤潮汐能
3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 , 而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 。 (填 “下
。 5.山西是中国的煤炭生产大省,若要达到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承诺 图 4-7 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下列做法较为适合山西省的是( )
①增加煤炭的出口量,减少本省 CO2 排放量 ②建坑口电站,出售 电力 工业 ③发展煤气化、液化产业 ④大力发展核能,发展低耗能 ⑥加大煤炭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上: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
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
在过程与方法上:
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
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
分析,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辨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中西部煤炭富集地区开发方式的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以历史发展的观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法和学法:多媒体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前准备:
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班级分成4组,每9--10人一组)。

学习小组每组推举主持人、中心发言人、噪音管理员,主持人的职责是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中心发言人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其发言代表全组同学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全组的智慧;噪音管理员主要任务是组织讨论的有效进行引导学生团结协作。

教师则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核心素养1.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时空背景下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结合野外调查,描述区域存在的自然资源问题,并提出解决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建议。

(地理实践力)一、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自然资源的数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数量影响人类活动的规模。

某种自然资源数量越多,利用该资源发展生产的规模可能就越大;自然资源数量越少,区域发展规模受到的限制就越大。

(2)自然资源的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人类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生产活动的规模和经济效益。

自然资源的质量一般与其数量共同起作用。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开发利用成本和利用效率。

(4)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可能发展与这些自然资源有关的产业部门。

2.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是不断变化的(1)农业社会时期:人类栽培植物的活动的发展与当地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等区域,往往成为农业文明发祥地。

②人们依赖自然界提供的原料和人的体力,进行农、林、牧、渔及采矿等生产活动。

(2)工业社会时期:煤炭、石油、水力等能源资源,铁矿、铜矿等金属矿产资源,道路、航道、港口等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高中地理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1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目标】1、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

2、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同特征;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学习重、难点】1、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一、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 __________获得,并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自然资源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_______、土地资源、________、_______和气候资源;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或生产情况看,可分为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源。

3、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包括和。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基础知识梳理】1.自然界生产、生活、物质、能量2.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不可再生、可再生3.自然属性、经济属性【要点突破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思考】如何应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1.可持续发展:【拓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样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2)内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

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a、公平性原则(3)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⑴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⑵人类要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⑷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并提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为原因:三过一不合理一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和交通建设不当)自然原因:自然风力条件下沙丘的迁移入侵。

高一地理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自然资源与人类一、教学内容及解析本节包括三个内容:认识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与人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个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一一共性特征,重点突出一一共性特征。

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

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是是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开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第二个内容教材从多个方面比照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在不同消费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开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开展的观点对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个内容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开展的重要议程。

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教学目的及其解析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消费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开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开展的观点对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开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对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开展原那么解析:本节的知识的重难点不多,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不高。

要如何做到对重难点的打破让学生很好的掌握,那么应该广泛的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要学生掌握根底知识,特别是学会保护自然资源才能。

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论操作才能,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才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的重难点的知识不多,而且内容比较好理解。

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例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导入——讲授新课——学案学习——小结五、教学过程1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4.3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学习目标】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简述进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一、全球气候变化自主梳理:1.回忆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2.气候变化的三个时期及表现:_________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22亿年~1万年):表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交替;冰期时候,冰川从_________向_________,从_________向_________推进,气候明显变____;间冰期时冰川_________,气候变____;_________时期的气候变化(一般指一万年左右):表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交替;_________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左右):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_________年代全球气候逐渐_________,此后30多年全球气候有所变_________,从20世纪_________年代末开始,全球气温又逐步______,并呈现加速态势。

总体呈________上升趋势。

互动探究: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看,当前地球正处在什么时期?从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看,当前处在什么时期?从仪器观测时期(百余年来)的气候变化看,当前处在什么时期?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交流展示:(结合图4-3-4和课本内容,思考影响有哪些方面,这些影响都是负面的吗?交流辩论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负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相关文字。

高一地理 《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教案 新

高一地理 《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教案 新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根本属性;
2、理解随着社会消费力的开展,世界能源消费构造与消费构造的变化;
3、理解在不同的历史开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掌握阅读、分析能源构造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能源构造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法,进步定量分析地理问题
的才能;
2、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分析,学会以动态的、开展
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辨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中西部煤炭富集地区开发方式的探究,进步理论联络实际的才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的地理思
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以历史开展的观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法和学法:多媒体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
课前准备:
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学习〔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班级分成4组,每9--10人一组〕。

学习小组每组推举主持人、中心发言人、噪音管理员,主持人的职责是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协调小组学
习进程;中心发言人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学习结果,其发言代表全组同学的观点和见解,表达全组的智慧;噪音管理员主要任务是组织讨论的有效进展引导学生团结协作。

教师那么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学案(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学案(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学案(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的
1、识读〝地球表层圈层图〞和〝某区域自然要素图〞,剖析不同尺度条件下自然环境的表现差异和表达的思想价值差异。

2、识读〝城市聚落图〞和〝乡村聚落图〞,剖析二者在不同层面上的产业活动差异进而归结人类活动的实质。

3、归结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识读〝中国特大城市散布与地形的关系〞,剖析主要自然区位条件对我国特大城市散布的影响;类推世界自然区位条件对世界特大城市散布的影响;进而类推天文位置、自然条件、自然灾祸、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进程
1、写出地表四大圈层的称号,北京市的自然环境要素
2、北京市的自然环境要素
3、
4、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5、说明在地形的影响下,该区域城市和交通线散布的特征。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学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的:1.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城市活动和城市体系的形成。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

学法指导:通过讲授、看图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学习过程:一、城市的区位选择1、主干知识(1)城市区位是指城市。

城市区位与和有着密切的关系。

(2)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及其——————和————等。

(3)城市是——————、————、————、——————和——————的集散地,客观上需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世界上许多城市,特别十大城市一般都分布在重要交通线上,——————、——————、——————和——————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

(4)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等因素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减弱,————、——————等已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而——————等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着巨大影响。

2、表格填写:阅读教材文字,思考并填写下表:3、习题练习:辽宁在清王朝时期仍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

清王朝灭亡后的短短百年时间里,辽宁成为拥有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据此完成(1)~(3)题。

(1)清朝时期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A.政治B.宗教C.交通D.军事(2)使辽宁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地区的城市区位因素主要是( )A.资源开发B.交通C.自然要素D.宗教(3)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B.军事因素的衰落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4)下列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正确的叙述是( )①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②有些因素如交通、宗教等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③有些因素如自然资源、军事等始终对城市区位影响很大④日本的筑波城的区位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A. ①②B.③④C. ①④D.②③(5)深圳、珠海两市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有( )A.香港、澳门对内地的影响程度不同B.开放政策的灵活性程度不同C.内河水运条件的不同D.地形条件的限制程度不同二、城市体系1、主干知识(1)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剖析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实例,认识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难点: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学习过程基础梳理一.认识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概念: 。

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2.: 、 、 。

(可否再生): 。

二、陆地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1. 。

各种自然资源存在 和 的显著地域差异。

各种可再生资源受_____的影响明显。

其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_。

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_______的制约。

2.资源间的联系性。

自然资源间的相互联系在 间表现的尤为突出。

3. 。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资源的 。

这种特性决定了我们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 。

4.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和 将进一步拓展,对自然资源的 也不断提高。

特性决定了我们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 。

三、土地资源与人类:1、不同历史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四、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1.必要性: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适度开发2.措施:利益兼顾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完成P85活动2:我国荒漠化有哪些类型?我国北方地区荒漠化成因是什么?[复习巩固]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陆地以上的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下列物质和能量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水稻 B.钢铁 C.雷电 D.地热3.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立足于()A.资源的再生性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C.物质运动的循环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4.下列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A.石油资源B.森林资源 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5.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主要依据的是()A.土壤肥力的高低 B.耕作的难易程度C.土地的区位和用途 D.土地的酸碱度6.人类开始主动的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是开始于()A.采猎文明阶段B.农业文明阶段C.工业文明阶段D.后工业文明阶段7.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这是考虑到自然资源具有()A.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B.资源的联系性C.数量的有限性 D.利用的发展性8.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气候资源B.水资源 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9.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组合是()A、铝材、铝土矿、石油、铁矿B、针叶林、湖泊水、水稻、冰川C、耕地、林地、湖泊、闪电D、石油、煤、水能、铜矿10.下列资源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气候资源B.劳力资源C.动植物资源D.淡水资源11.下列自然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A.水能资源B.煤炭资源C.铁矿资源D.森林资源12.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有A.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其开发潜力是无限的B.可更新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某种自然资源的增减,对其他资源不会产生影响D.自然资源是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13.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的阶段是A采猎文明阶段 B农业文明阶段C工业文明阶段 D现代文明阶段14.人类与自然资源产生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①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资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下列做法中属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是A在陡坡上开垦农田 B黄土高原适当退耕还林还草C.江南丘陵区广种水稻D.在洞庭湖周围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16.近百年来,人类所定的铜矿石最低含铜量标准不断降低,使铜矿可采储量不断增加,这反映了( ) A.自然资源综合性特征B.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特征C.铜矿资源具有可再生性D.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7.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

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自然资源质量差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18.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

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19.下列电能属于绿色电力的是( )A.核电、水电B.生物能汽化发电、火电C.潮汐能发电、地热发电D.风能发电、生物能燃烧发电20.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③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水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④对于不可更新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争取少利用或不利用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21.可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是因为()①不注意合理利用,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枯竭②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可再生资源能供给人类的数量是有限的③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可再生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说,2008年5月1日凌晨在南海北部的首次采样成功,证实了我国南海北部蕴藏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一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1)天然气水合物按可否再生分属于资源,多分布于岩地区。

(2)下列自然资源分布,没有明显区域分异规律的是A.森林资源 B土地资源 C.气候资源 D.矿产资源(3)虽然各种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作为自然资源整体有哪些共同特征?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

2.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认识,增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洪灾的成因。

【学习难点】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认识,增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基础梳理一、自然灾害及其分类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在 ,对 和 的事件 。

2.常见的灾种:气象灾害:台风、 、 等地质灾害:地震、 、 、泥石流等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 。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是 的现象。

2.洪灾1)概念:洪水 或冲垮河岸、 ,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直接损失: 、 伤亡等方面的损失。

2)危害 间接损失: 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的停止和 。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1.洪水致灾两个基本环节是: 、 。

2.洪水的成因1)自然原因 气象因素:地质因素:流域和河道状况:2)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大规模建筑物问题:植物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属于哪种措施?探究活动2: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3:分析云南多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巩固练习】1.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地域辽阔 B.地形复杂 C.夏季风强弱变化大 D.台风的影响2.下列气象灾害中,在我国危害范围最广的是()A.干旱、洪涝 B.干热风 C.台风 D.寒潮我国西南地区的川、滇、黔界交界地区形成以地震、泥石流、滑坡为主的灾害系统。

3.造成该地区灾害系统的原因有( )A.该地区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坏严重B.干湿季不分明,但多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突发C.人类活动大肆砍伐森林是该地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D.滑坡导致地壳产生强烈的振动,产生地震,加上多暴雨,进而形成泥石流4.下列不属于影响河流汇水速度因素的是()A.地面坡度B.土壤含水率C.植被覆盖率D.河谷的顺直程度5.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6.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道7.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我国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的危害较小B.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但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C.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大致呈下降的趋势D.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气候异常8.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A.植树造林 B.围湖造田 C.蓄洪泄洪 D.修建水库9.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10.人们通过植树造林可以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 B.火山爆发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13.读我国旱灾出现频率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出我国旱灾出现频次最大的三个地区是___、___、___。

(2)下列人类活动可导致此类灾害危害加剧的是: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围湖造田;③滥砍滥伐;④开垦草原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 C.防止水污染D.跨流域调水(4)在我国最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大的自然灾害是()①地震②洪涝③干旱④寒潮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综合题滞洪区是为了抵御洪水而划定的地区,在洪水期来临时蓄水以保证下游河堤的安全。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式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流域,C是______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__地区。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

(3)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学习目标:1.阅读图表资料了解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2.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说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