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_鱼_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鱼》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概述鱼的主要特征,能区分哪些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真正的鱼,哪些不是。

2、在探究鱼类外部形态、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故事感悟和提点建议环节中,去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意识。

3、通过观察鱼的身体结构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和呼吸方式,进一步建立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三个探究活动来探究鱼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鱼的呼吸方式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有养鱼的经验,对鱼也比较熟悉,因此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但他们大多注意到的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如鱼的形态,游泳时鳍的摆动,鱼口的闭合,而常常忽视的是形态特征的意义、鳍的具体作用和鳃的结构与功能,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也不清楚。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并且引进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以鱼为核心,把动物重新分成两大类;展现了多种多样的鱼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而探究鱼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中之重,考虑到内容比较多,我就把本节分两课时来上,把探究鱼的主要特征作为第一课时。

考虑到学生对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观察和视频展现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

2、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先分析交流,再有目的地观看相关视频,然后进行相关知识归纳。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实物与播放视频相结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地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分析观察对比,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在探究总结、学以致用环节,很好的与开头的故事悬疑相呼应。

最后的作业设计也突出了重点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展现了“双减政策”下的作业理念。

人教版八上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群类 第四节《鱼》教案

人教版八上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群类 第四节《鱼》教案

第四节鱼一、教学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脊柱的功能。

充。

用。

鱼在水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提问: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们么?它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呼吸?展示:鲫鱼鳃的结构图。

观察提纲:①鳃的主要部分鳃丝,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为什么既多又细?②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给予学生提示。

第四节 鱼类

第四节 鱼类

(4)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提示:①BTB是溴麝
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②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请根据
提示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①选取两条大小相似、身体健康的小鱼,放在盛有BTB的水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②由于BTB遇二氧化碳后,会出现颜色的改变,请你预测在鱼的鳃盖后缘,流出的水的颜色可能是
某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鱼的胸鳍和尾鳍在游泳时的作用,提出了两种探究方案。
方案一:在第一个水槽中有健康状况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两条鲫鱼,取其中一条鱼用细线同时捆住胸
鳍和尾鳍,另一条不做处理,同时放入水中观察。
方案二:在第二个水槽中有健康状况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三条鲫鱼,取其中鲫鱼A用细线捆住胸鳍,取
鲫鱼B用细线捆住尾鳍,鲫鱼C不做处理,同时放入水中观察。
3.下列不能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的一项是( B ) A.身体呈流线型 B.呼吸器官是鳃 C.身体外没有突出物 D.体表有黏液 4.(2021无锡)下列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无关的是( D ) A.身体呈流线型 B.身体上长有鳍 C.用鳃呼吸 D.身体部分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
5.小亮陪妈妈到菜市场买鱼时,向妈妈讲述了在学校所学的与鱼有关的知识。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 C) A.可通过鳃丝的颜色鲜红判断鱼是新鲜的 B.鳃丝颜色呈红色是因为里面有大量毛细血管 C.鱼从口吞水,水再从鳃盖出来 D.鱼体表有黏液,起保护和减少游泳时阻力的作用
提示: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在 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黏连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 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鱼教案5 国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鱼教案5 国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第四节 鱼》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节鱼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要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探究鱼类的外形和呼吸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重点
难点
1.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归纳,记忆要点鱼的运动: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鱼的呼吸:鳃
五、
课堂
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章节的主要知识。
归纳总结。
归纳能力的培养。
板书
设计
第四节鱼
探究鱼的主要特征
鱼的形态
鱼的游泳
鱼的呼吸
鱼的主要特征。
我国鱼类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教学
反思
鱼这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很近,所以学习起来难度不大,但是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限制,没有进行实验,学习效果有所下降。
观察鱼的鳃丝,完成本节的任务。
阅读,完成本节内容
讨论完成本节的主要任务。
思考,分析。
提示: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鱼离开水为什么会死亡?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四、
巩固
归纳
多媒体展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鱼的外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鱼的体表: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既能保护身体又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使用教材的构想
在本节课,在呈现了鱼的视频后,引导学生观察鱼的游泳和呼吸,使学生对鱼形态和生活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讨论、分析、表达、交流将知识进行梳理,加深理解应用。

(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__鱼教案

(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__鱼教案

广厚乡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生物导学案班级姓名时间课题 5.14鱼主备人尹舒欣组长审核审批课标要求1.概述鱼的主要特征2.了解鱼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概述鱼的主要特征2.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3.关注鱼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重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概述出鱼类的主要特征难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概述出鱼类的主要特征2.区分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学习路线一、初识新知观察PPT中展示的鲫鱼的骨骼图片,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限时1分钟(学法:自学)】1.说一说你知道的动物哪些是有脊柱的,哪些是没有脊柱的?(知识需要积累才能更加渊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觉得哪些是重点,可以记录在导学案中)2.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二、探研新知1.观察PPT中展示的海水鱼及淡水鱼,说一说你都能分辨出那些鱼类。

【思考限时1分钟(学法:自学)】2.观察活体鱼、观看鱼的运动及形态视频和自学教材中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本环节共限时10分钟,前2分钟观看鱼的和运动及形态视频。

中间4分钟观察活体鱼及自学教材中的内容,并整理自己的收获(学法:自学)。

最后4分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及时将小组讨论的最后结果对照自己的收获,补充完整(学法:群学)。

】(1)为什么它们能生活在水里?(2)陆生生物也生活在水里会遇到什么问题?(3)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4)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谈谈你的看法。

(5)另外再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收获?3.结合你观察到的活体鱼、观看的视频“鱼的呼吸”、PTT中“在BTB溶液中的鱼的呼吸会使BTB溶液产生怎样的变化”和教材后思考,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为什么很快会死亡?【本环节共限时5分钟,前2分钟观察视频及PPT课件本环节的内容,后3分钟思考并整理自己的收获(学法:自学)】4.根据以上我们了解的内容,谈一谈你目前知道的鱼的主要特征都有哪些?5.根据你自学到的本课教材中的内容,说一说你了解到的鱼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鱼类的基本特征、形态和生活习性;2.掌握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3.培养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形态;2.鱼类的分类特征;3.鱼类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活体鱼类的形态特征,认识其基本特征;2.比较法:以不同的鱼类为例,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来认识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3.实验法: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与学生讨论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并激发学生对鱼类的兴趣。

2.认识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形态(15分钟):通过观察活体鱼类,让学生认识鱼类身体的特殊形态和特征,并了解鱼类的呼吸、运动和繁殖方式等。

3.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20分钟):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的鱼类,了解它们的分类特征和生活环境。

以淡水鱼和海水鱼为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不同的水域中的适应性。

4.实验:观察鱼类的呼吸方式(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鱼类的呼吸方式。

可以使用鱼缸、水槽和观察工具等,让学生观察鱼类是通过鳃、鳃盖和肺等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5.总结和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鱼类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环境,并帮助学生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鱼类的学习和了解。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鱼类的形态特征的理解和实验结果的把握来初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课后可以布置相关的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鱼类的学习和了解。

同时,通过学生对鱼类的提问与讨论,可以评价学生对鱼类生态系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1.鱼类标本和图书;2.活体鱼类和相关实验仪器;3.鱼类的分类表格和相关资料。

七、教学延伸:1.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到水族馆或附近的湖泊、河流进行鱼类观察活动,进一步了解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

八年级生物第一章第四节_鱼_

八年级生物第一章第四节_鱼_
1.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2.关注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想一想, 议一议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脊柱
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根据生活环境 可以分为淡水鱼和海洋鱼,我国鱼的种类也 十分丰富。
自学指导:阅读课文P19—21页,了解 淡水鱼和海水鱼的生活习性。
1.我国淡水鱼(1000多种)
草 鱼 鳙 鱼
青 鱼 鲢 鱼
鲤 鱼
鲫 鱼
淡水鱼的种类
四大家鱼
鲢鱼:体色较淡,又称白鲢,在水域的上层 活动,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
四大家鱼
鳙鱼:头较大,又名“胖头鱼”,背面暗黑色,并有 不规则黑点,俗称花鲢,栖息在水的中上层,以水蚤 等浮游动物为食。
四大 家鱼
草鱼:体色为青黄色,栖息在水域的中下层和水草
多的岸边,主要以水草为食。
青鱼:体色为青黑色,栖息在水域中下层,主要以螺、蚌等 软体动物为食。
2.海水鱼(2000种)
鲳鱼
鲨鱼
带鱼 石斑鱼
比目鱼
海洋鱼的种类
石斑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 鲳鱼:身体略呈菱形, 暖水海域,头较大,体色与 头小,背鳍和臀鳍较长, 四周岩石的颜色相似。幼体 为雌鱼,发育到一定阶段时, 尾鳍呈叉形。 可以转变为雄鱼。
游 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呼吸 能在水中呼吸
自学指导:P22页观察与思考 (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思 考回答讨论题1—2题。

躯 干

头部
躯干部 ③ 背鳍
尾部 尾 ④ 鳍
② 鳞片 腮 ① 盖
⑨ 侧线
胸鳍 ⑧
腹鳍 ⑥
⑤ 臀鳍
观察与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4.第四节鱼(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4.第四节鱼(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四节鱼一、教学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四节鱼反思:2019-2020学年八上生物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对以下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归类,正确的是()A.缢蛏——线形动物 B.七星瓢虫——节肢动物C.蜈蚣——环节动物 D.蛔虫——软体动物2.下列有关节肢动物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B.所有个体都有两对翅C.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D.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3.下列叙述中,与鸟类适于飞行生活无关的是()A.有坚硬的角质喙 B.胸肌发达,有可用于飞翔的翼C.有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4.楚汉时期,刘邦派谋士在项羽必经之地“召集”蚂蚁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谋士利用了蚂蚁的什么行为A.社群行为 B.生殖行为 C.觅食行为 D.防御行为5.人们一直向往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其实在天空飞行的动物中,还有与人类很相似的哺乳动物,例如下列中的()A.蝙蝠B.麻雀C.猫头鹰D.鸵鸟6.下列动物中,属于胎生动物的是A.鲫鱼 B.麻雀 C.鲸鱼 D.青蛙7.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与寄生生活无关的是()A.身体呈圆柱形B.体表有角质层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管结构简单8.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 )A.青鱼 B.鲢鱼 C.鳙鱼 D.鲫鱼9.鲫鱼的鳃布满了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A.捕捉更多的食物 B.从水中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C.保持体温 D.感知水流方向10.潍坊月季品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繁多的月季品种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作为绿化苗木,品种繁多的月季所具有的间接使用价值远高于其观赏价值C.繁多的月季品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月季花属于两性花,自花传粉,主要靠风力传粉11.造成鸟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B.传染病的流行C.人类大量捕杀和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鸟类才能飞翔B.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专门的呼吸器官C.陆地生活的动物一定比水中生活的动物高等D.蝗虫体内没有脊柱13.下列不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A.桫椤B.水杉C.龙棕D.珙桐1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最常见的方法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C.引入其他的物种 D.法制管理15.下列动物中,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A.大熊猫 B.黑颈鹤 C.大猩猩 D.扬子鳄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

《第四节 鱼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 鱼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了解淡水鱼类、海水鱼类及其养殖。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难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三、相关资源《【生物世界】小丑鱼》视频资源、《【教学图片】鱼的骨骼-显示脊椎动物的脊椎骨》图片资源、《【生物世界】淡水养鱼》知识卡片资源、《【教学图片】四大家鱼的混合养殖》图片资源、《【教学实验】饲养观赏鱼》视频资源、鱼类系列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复习导入,提问:1.请说出前面学过的六种动物类群的名称和主要特征,每一类群的动物说出几种代表性动物。

展示六类动物图片。

2.找出这六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它们的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如图所示的是鱼的骨骼。

观察它的脊柱和组成脊柱的一节节的脊椎骨。

展示《【教学图片】鱼的骨骼-显示脊椎动物的脊椎骨》。

思考: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讲解:鱼、青蛙、蜥蜴、鸟、虎等动物是有脊柱的,水螅、涡虫、蛔虫、蚯蚓、河蚌、昆虫等动物是没有脊柱的。

脊柱对鱼的身体具有支撑作用,脊柱两侧附着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

介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你已经认识了很多种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后面将要讨论的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现存的动物已知的有150多万种,其中无脊椎动物约占95%,脊椎动物约占5%。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脊椎动物中的鱼类。

【新知讲解】(一)多种多样的鱼观察多种多样的鱼,展示图片:刺鲀、蝴蝶鱼、海马、鳗鲡。

讲解: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它们有的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水域;有的在水体上层游动,有的在水体底部栖息;有的以藻类等水生植物为食,有的生性凶猛,专门捕食其他水生动物。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针对重点内容,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鱼类的主要特征,如鱼的体形、鱼鳍、鳃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2.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采用分步骤讲解、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鱼类的呼吸方式和循环系统。例如,通过动画演示鱼的呼吸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鳃的功能。
3.为突破学生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鱼类模型、实物等,分析鱼类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原因。同时,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例如,在讲解鱼类的主要特征时,我会提出问题:“鱼类有哪些特征?”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在讲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我会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描述鱼体的流线型形状和尾鳍的推动力,及时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困惑。通过课堂测试,如填空题和判断题,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心脏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4.鱼类的适应性特点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包括流线型的身体、尾鳍的推动力、侧线系统等。
-鱼类还能够根据水中的光线和温度变化,调节身体的颜色和深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授了鱼类的主要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课堂活动和实例讲解,学生们对鱼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节-鱼--教案设计

第四节-鱼--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鱼教师: 郭鑫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鱼的主要特征及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2、了解鱼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2、树立保护水资源和野生水生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

2、难点: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分析法、探究讨论等四、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准备有鱼、水草的鱼缸;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以及观察与思考的实验。

五、可渗透的学科法制教育知识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我国颁布了相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后为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肥育期的幼鱼,渔业法还规定: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网具进行捕捞。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等6个类群的动物,由于它们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我们将它们称为无脊椎动物。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和爬行类、鸟类以及哺乳类动物,首先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家熟悉的鱼类。

(板出:第四节鱼)师:介绍鱼的生活习性及以什么为食,鱼的种类,重点是“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以及鳙鱼。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鱼的主要特征及其运动、呼吸方式。

(板出:鱼的主要特征)(展示装有鱼的鱼缸)师:大家看到这只鱼在鱼缸的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那大家有没有想过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

(相互补充,完善)。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看鱼缸李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鱼在水中的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鱼在水中的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本节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身边的水生动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鱼类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相关的学术文章、研究报告等,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探究。
2. 拓展建议:
- 观察实践: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水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特点,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适应策略。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知识,互相提问,共同探讨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原理和机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讲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实验,如观察鱼类的呼吸和游泳方式,使学生通过实践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视频资源:关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视频资料,如鱼类呼吸、游泳方式等,以直观的方式呈现鱼类的适应特点。
- 图片资源:收集各类鱼类的图片,包括不同种类的鱼以及它们在水中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鱼类。
- 科普读物:推荐一些关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科普读物,如《鱼类的适应策略》等,供学生自主阅读,深入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原理和机制。
4.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鱼类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节 鱼教案

第四节 鱼教案

第四节鱼教案教案标题:第四节鱼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鱼类的特点、分类以及其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鱼类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鱼类的特点、分类以及其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鱼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关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了解鱼类的特点及其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型鱼类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鱼类的分类及其特征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鱼类生活习性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包含各类鱼类图片及资料的教材、辅助教材。

3. 不同类型鱼类的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鱼类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你了解鱼类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知识探究:1. 通过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结合教材内容,介绍鱼类的特点,如:体形、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

2. 分类学习: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鱼类的分类,如: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区别,骨鳍鱼类和软鳍鱼类的区分等。

3. 制作教学模型或使用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鱼类,并比较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案例分析:1. 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模型或图片,比较不同类型的鱼类。

2. 学生小组间进行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鱼类在生活习性上的差异。

3.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形成对不同类型鱼类生活习性的理解。

拓展活动:1. 分组或个人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鱼类,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深入了解,并制作一份海报或小册子进行展示。

2. 学生互相分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四节鱼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鱼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鱼》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内容是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等生命现象。

在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对鱼进行观察,辨认鱼的主要结构,并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

让学生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掌握核心概念与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体悟到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及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课标分析本节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大概念是: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概念是:2.2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可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对应的次位概念是:2.2.4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言下之意,首先学生要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次,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最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鱼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学情分析1.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鱼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养鱼经验。

学生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对所涉及到的无脊椎动物已经了然于胸,对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这个知识点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平常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张开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鱼 教案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鱼 教案

第四节鱼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多种多样的鱼。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识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尝试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鱼类。

(三)情感目标1、形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鱼类的呼吸。

教学过程:一、导入观察:鱼骨的标本。

引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并说出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二、讲授新课(一)认识多种多样的鱼1、通过图片认识几种海洋鱼2、通过图片认识几种淡水鱼,认识淡水中的“四大家鱼”。

3、泥鳅是鱼吗?(二)鱼的主要特征——鱼的外形1、观看实物鱼: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说说鲫鱼的体色、体形、外表;触摸鱼的鳞片的感觉2、观看视频: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鲫鱼是怎样在水中运动的?(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学生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会发现什么?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

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

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请学生仔细观察鱼的两侧,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发现了什么?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

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学生观察鱼的运动,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明白鲫鱼是怎样在水中运动的。

(三)鱼的主要特征——鱼的呼吸1、观察鱼的鳃:请两位学生配合,轻轻掀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

2、观看视频,思考:(1)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2)观察鳃和鳃片的形态、数目、颜色。

第四节鱼教案

第四节鱼教案

第四节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学会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

三、教学重点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四、教学难点1.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2.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观察法:通过观察鱼类的形态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讨论法:通过讨论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1. 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讲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如鱼类的体形、鳞片、鳃等;2.讲解鱼类的分类,如硬骨鱼类、软骨鱼类等。

2.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1.实验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如游泳、觅食等;2.讲解鱼类的生态环境,如淡水、海水等。

3. 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1.讲解鱼类的捕捞技术,如网捕、钓捕等;2.讲解鱼类的养殖技术,如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区分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学生能够掌握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下一步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节《鱼类》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类》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鱼类》一、教材分析本节介绍鱼这一动物类群,与前三节无脊椎动物不同,鱼是脊椎动物,因此,本节对于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非常重要。

作为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教材把鱼类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学习脊椎动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鱼的特征部分,可以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鱼比较熟悉,个别同学应该还有过养鱼的经历。

所以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应该较高。

但,他们对鱼的了解往往是只知其外,不知其里。

他们只注意观看鱼的外部形态,观察鱼口的闭合,却容易忽视鱼鳍及鳃的作用。

对于鱼鳍及鳃的作用、鱼究竟为何能适应水中生活,应该还不清楚,这自然成为本节课吸引学生的亮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鱼类属于脊椎动物的原因。

2、概述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以及鱼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交流、思维及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1、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四、教学重难点1、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2、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如:导入、讲授、训练、实验、研讨、探究)方法、手段等)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海洋馆的图片,播放鱼类相关视频观看图片和视频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初步展示鱼的多样性,引出本节课题。

二、脊椎动物和无脊椎 动物的主要区别出示PPT 鱼骨骼图 提问:鱼的刺是如何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引导:在骨骼之中有一条纵穿全身的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成果
展示
质疑
深化
1、探究总结:鱼的主要特征4个点
鱼的外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鱼的体表: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既能保护身体又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鱼的运动: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鱼的呼吸:鳃
2.探究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图片:蛋白质重要来源
2、明确《渔业法》相关规定:养殖、捕捞
课题
第四节鱼
课时
第1课时(总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探究鱼类的外形和呼吸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重点
难点
1、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情景
导入
1、播放鱼游泳的视频:《人与自然》中海洋鱼类的视频
2、展示鱼的骨骼图片:问:那些动物是有脊柱的?那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5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估时
探究
新知
一、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仔细阅读教材p19页第1、2段,明确动物的种类及主要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温馨提示:脊柱是由脊椎骨构成的.
提示: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鱼离开水为什么会死亡?
10
检测
提升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10
教后
反思
鱼这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很近,所以学习起来难度不大,但是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限制,没有进行实验,学习效果有所下降。
板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
第四节鱼
一、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按体内没有由脊椎骨形成的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二、多种多样的鱼:淡水鱼:四大家鱼。海水鱼:
鱼的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3、用腮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起的协调作用游泳。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估时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二、了解多种多样的鱼。
视频展示:学生探究了解:1、鱼的种群数量
2、鱼的生活环境、食性……
3、四大家鱼:列举淡水鱼
4、列举常见的海水鱼四、认真观察课本p20-21页图片,归纳一下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学生是脊椎动物而不是脊柱动物
并提问:前面三节课所学的动物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