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石缝间的生命》导学案1 北京课改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语言,揣摩语言的表现力。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领会文章对生命力的礼赞。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教时:一课时布置预习: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抽生读准下列词语:潸然采撷吮吸扼制贫瘠枯萎狭隘不屑佐餐驾驭藤蔓繁衍怨艾黑黝黝二、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思考下列问题:1、“石缝间的生命”具有什么精神?(“石缝间的生命”具有在艰苦乃至恶劣的环境中,不失生命的尊严、顽强拼搏、创造辉煌的精神。
)2、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感动得潸然泪下”?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原因要点:敢于去寻求、战胜最艰苦的环境、具有震撼心灵的情感力量。
作用:是文章的文眼,起了开门见山的作用。
)3、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为代表来介绍石缝间的生命?突出了其哪些特点?(野草:生机不可扼制;山花:生命就是拼搏;松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4、文中哪一语段对题目作出概括性的诠释和理解?(第九段)三、研读赏析:A、揣摩语言: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边划边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B、自主、合作、探究:划出文章中你不理解的句子,齐讨论、分析。
重点突破:① 第五段中“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具体指什么?(被规定着指环境使它们只能生长在石缝间,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作用;又被环境改变着指环境使它们成为战胜环境的强者,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② 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石缝间的生命》导学案2 北京课改版
关语句,并说说你对这些感悟的理解。 (1)野草: 我的感悟: (2)蒲公英: 我的感悟: (3)松柏: 我的感悟: 4、这篇文章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他们不畏生存环境的艰难,顽强拼搏,终于赢得了属于自己的生 命尊严,弘扬了生命的活力。那么,作者的本意仅仅在于此吗?请结合具体语段分析。
5、请说说你对这篇文章主旨的理解。
பைடு நூலகம்
五、 布置作业 搜集与《石缝间的生命》主旨相同的文章或名言佳句,与同学交流。 推荐励志名言。 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高尔基 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环节
【知识超市】 1.走近作者: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 年生于天津。1955 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株连,被定为“胡 风分子”,时年 19 岁。1957 年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从此被送到农场、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直 到 1980 年平反,才重新回到文学工作岗位。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 、中篇小说《丑末寅初》 《高买》 、 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 【学习流程】 一、导入: 二、 检查预习 1、给生字注音; 倔强 潸然 间隙 栖身 2、解释: 倔强: 不可遏制: 盘根错节:
第 11 课 石缝间的生命
组别:第 课题 课型 学习目标 组 号 姓名: 家长签字: 授课时间 预习展示 授课人 1. 熟读课文,识记文中生字、新词,了解石缝间生命的主要特点。 2 理解石缝间生命所象征的精神。 3 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1. 解读目标 2. 读学 4 展示交流 5、检测 3.研学
吮吸 驾驭
不可遏制 繁衍 潸然: 狭隘:
狭隘 黑黝黝
三、 1、文中提到了哪些生在石缝间的生命?这些生命有何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 2 、文中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些生命的“根” 、 “茎” 、 “叶”的?他们的生长环境如何? (1) 叶: 根: 生长环境: (2)叶: 茎: 根:: 生长环境: (3)叶: 根: 生长环境: 3、生长在如此恶劣环境中的野草、蒲公英、松柏,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生命感悟呢?从文中找出相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等奖(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针对教师自身:不 断提高自身的教学 水平和能力,更好 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
教学过程
第六章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 了解石缝间的生命现 象,激发学生对生命 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学内容:介绍石缝 间的生命现象,引导 学生观察和思考生命 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 体教学,通过图片、 视频等手段展示石缝 间的生命现象,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重点词汇与句型
重点词汇:石缝、生命、顽强、 拼搏、奋斗
重点句型:描述石缝间的生命 如何顽强拼搏的句子
课文中的例句分析
学生需要掌握的句型结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四章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 力。
作业分析:通过 批改学生的作业, 了解学生对知识 点的掌握情况
测验与考试:通 过测验和考试的 方式,了解学生 对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
师生交流:通过 与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看法和建 议
改进措施建议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 术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 态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三章
课文背景介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石缝间的生命》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石缝间生命的描述,表达了 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本文所描述的石缝间生命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在恶劣 的环境中生长繁衍,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最新语文课文《石缝间的生命》说教课程教案设计.doc
语文课文《石缝间的生命》说教课程教案设计一、教材教法分析本文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涌动着对高昂的生命力的赞颂。
阅读这篇文章,应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那顽强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存意识、勇敢的拼搏精神的热烈赞扬,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善于在困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奋斗的可贵品质。
二、学生学法分析: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
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
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
但我们的学生大都生活比较幸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七年级的他们总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些浮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很少用心去思考,让他们感受人物顽强拼搏的精神很难,更别说是植物的拼搏精神了。
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石缝间的小草、蒲公英、松柏的风景片。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了解这些石缝间的生命那顽强的生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理解并学习象征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石缝间生命的主要特点,了解石缝间生命的所象征的崇高品格,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3.教学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4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展现的是对生命的礼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朗读课文,教师作朗读指导,朗读时请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这些生命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生命的?请圈画描写这些生命的语句。
如何划分层次?3提问:文中提到了哪些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明确:小草、蒲公英、松柏。
这样的生命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更有参天的松柏。
4播放石缝间的小草、蒲公英、松柏的风景片。
(投影画面)5提问:文章中所提到的这些生命和我们日常在公园见到的有什么不同?明确:它们都生长在石缝中,所处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6提问:这是怎样的石缝,这是又怎样的生命?文章抓住了石缝间的生命哪个特点?本文的文眼是哪一个词?明确:这是不毛的石缝。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石缝间的生命》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观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提高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大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石缝间的生命》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观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石缝间的生命》的作者及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石缝间的生命吗?它们是如何顽强地生长出来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石缝间生命的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来表现主题。
4.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石缝间的生命”为主题,进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对石缝间生命的感悟。
(2)教师评价学生的写作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石缝间生命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石缝间的生命》的理解程度,能否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 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的写作技巧,是否有明显的提高。
3. 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程度,是否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关注石缝间的生命。
4. 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否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富有激情的抒情散文,以优美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石缝间生命顽强、坚韧的生命状态,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并运用象征手法,借讴歌石缝间的生命,升华到赞美困境中人类的顽强精神。
本文是一篇哲理性咏物散文,通过对文章的认真阅读,应能举一反三,从中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
理解全文抓住石缝间生命生长环境的“严峻”,生命“倔强”的特点,从无名的野草、小小的野花到参天的巍峨挺拔的松柏,由浅入深,感情层层深入,7-8两段用议论来总结全文,由石缝间生命到一切生命,深化主题。
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作者对石缝间生命,对逆境中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文中野草、野花、松树的生长环境、特点的词语容易找到,并能粗浅地理解。
但是,他们不能深入地揣摩、品味词句,所以他们很难从情感上被石缝间倔强的生命所感动,因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很难深入。
学习目标:1、赏析描写石缝间生命的词语,认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2、把握象征意义,感悟文章的理趣。
3、让学生感悟到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学习重点:赏析描写石缝间生命的词语,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感悟到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可贵。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对困境人生中能活出精彩人生的强者的赞歌;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设想:通过反复朗读具体描叙野草、野花、松树特点、环境的词语,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学前准备:认真朗读课文,对自己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或段,应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初步弄懂,借助《新解》完成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小组合作探究第一课时学案:(详见学案)1、读第1节。
师问:文章开头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而感动?(生读课文第一段。
集体朗读回答:感动得潸然泪下。
倔强。
)2、为什么文章开头说石缝隙间的生命是“倔强的生命”,结尾说它是“顽强的生命”?首尾两段间是什么关系?第二课时导入: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实用5篇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实用5篇《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体味文字内涵,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提升自己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积极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体味文字内涵,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石缝间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课文1.校本作业题目导入2.明确文中生命总特点1.聆听、回忆2.倔强引导学生重视预*。
品味揣摩,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情感。
1.要求学生读课文,圈画、品读文中词句,感受生命的“倔强”。
2. 请学生思考:既然三种生命有相同点,那么只写一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三种呢?1.(1)圈化“在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自去寻找那不易觉察的石缝”“生机不可遏制”等,读出这是生命在面对困境时选择生存的倔强。
(2)圈划“山风的凶狂”“山石的贫瘠”“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柔中有刚的藤蔓”“生命就是拼搏”等,这是生命面对困境努力拼搏的'倔强。
(3)圈划“悬崖断壁”“高山峻岭的峰巅”“扭曲,旋转,伤疤”“向上,向上,向上”“伸展开了繁茂的树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扎”“钻”“根须爬满半壁山崖”“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这是生命面对困境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的倔强。
2.同中有异,层层递进,体现出作者越来越强烈的情感。
通过品读的方式,细细揣摩词语内涵,把握文中重要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揣摩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及作者的写作意图1.石缝间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何在?2.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3.请学生谈谈此时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
1.对环境、对自己。
2. 齐读最后一段3.谈谈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
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回顾梳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是如何阅读这篇抒情散文的。
石缝间的生命导学案(1)
《石缝间的生命》助学案一、【知识链接】作者与写作背景林希,原名侯红鹅,现代作家。
1935年生于天津。
祖辈在天津办洋务开洋行,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
自幼随母亲识字读书,开蒙较早,对后来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1947年母亲去世,失去依靠,只能一心读书,努力为自己创造未来。
1952年师范学校毕业,并参加工作,曾经做过教师,后来调天津作家协会工作。
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
1957年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从此被送到农场、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此间种地、挖河、打砖、清扫马路、清理厕所、蹬三轮、拉板车,在工厂做杂工,以超重劳动换取微薄收入养家活命。
文化大革命是个什么概念,大家也许是很模糊无知的。
这是一个没有思想自由,没有人格尊严,甚至也没有生存保障的时代,那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像流星一样陨落,选择了死亡(比如老舍先生)。
这是多么绝望无助的生存环境。
可以想见,我们这位当时名不经传无权无势无依无靠的的林希,生存是如何地艰难。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牛鬼蛇神。
每一日精疲力竭的劳动回来之后,临到晚间,进了牛棚,还得挨次罚站,然后向组织报告当天改造经过,就是没完没了地交待过往的罪行罪恶,没有自由,没有尊严。
一直到1980年平反,整整25年。
1980年平反,重新回到文学工作岗位。
出版有诗集4部,其中《无名河》获全国新诗奖。
1989年后改写小说。
已经出版长篇小说5部,其中近著为《天津百年》之第一部《买办之家》、长篇小说《桃儿杏儿》、《天津屯的金枝玉叶》等,发表中篇小说约40余篇,其代表作有《蛐蛐四爷》、《丑末寅初》、《高买》、《相士无非子》。
其中中篇小说《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介绍到国外。
二、【学法指导】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石缝间的生命》课堂导学(含答案)
11 石缝间的生命名师导学1 理清结构:2 语言特色:课文是一篇把议论、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咏物散文。
文章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小草、蒲公英和松柏三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如课文第5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生长在石缝间的蒲公英时,首先描写了蒲公英变异的生长形态和顽强的生命力:因山风的凶狂不能长高,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茎坚韧而苍老,叶枯萎而失去光泽;根竟似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问狭隘的间隙里。
接着作者用一段议论,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生命现象:环境对于赖以生存的生命来说,有强大的支配力量,它可以无情地规定和改变生命。
“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石缝中的蒲公英存活下来,证明它们就是战胜恶劣环境的强者。
3 把握重点:1.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2.在“生命就是这样的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一句中,如何理解“规定”和“改变”两词不同的含义?“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或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3.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四个词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4 攻克难点:1.文章第1段说:“石缝问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为什么作者说“石缝间的生命”是“倔强”的?为什么“我”常常会感动得“潸然泪下”?放在篇首,有什么作用?倔强——石缝间的小草、山花,还有参天松柏都能与环境进行极为顽强的拼搏。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1doc初中语文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1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中的几个词语,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涵。
2、明白得石缝得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颂扬的精神与讴歌的人。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坚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表达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坚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明白得本文坚逆境中坚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设计思路:初一的学生正好是人一辈子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心理承担能力比较脆弱。
语文教师应利用教学契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使学生达到如此一种共识:一个人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过于悲伤、沉沦,而应该坚强拼搏,奋力前进,如此的人一辈子才是充实的,本文文质兼美,有专门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也利于对学生进行坚强拼搏教育。
对学生进行坚强拼搏精神教育应幸免空泛的讲教,假、大、空的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成效,或许还会带来负面阻碍,让人产生反感,因此在教学中应专门注意两点:一是营造美的氛围:音乐、教师诗一样的语言、学生情感投入的朗读等,共同组成一个感染人的美好氛围。
二是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生活体验,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切忌拔得过高。
对课文的基础知识作一样性的学习即可,不必抠得太死。
不能支解文章,挖掘每句话的含义,这会阻碍文章的整体美感。
应该在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多读课文,交流、体会、认识,注重对学生美好情感的熏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导入,听音乐«命运交响曲»,提咨询:这段乐曲是谁的作品,什么题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设计这一导语,是按照管泠沅的情意原理,用学生较熟悉的音乐营造一种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学生听了乐曲后的感受往往会与生命的摸索联系起来,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二〕读一读倔强..zhuó 狭..jué jiàng 采撷.xié 吮.吸shǔn 扼.制è 强壮隘.ài 贫瘠.jí 潸.然泪下shān 佐.餐zuŏ逊.色xùn 犀.利xī期期艾艾..ài ài〔这一过程通过让学生注音、朗读,把握以上词语,重在积存〕〔三〕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
语文版九年级必修《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必修《石缝间的生命》教案语文版九年级必修《石缝间的生命》教案通过《石缝间的生命》的学习,品味作品生动隽永、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今天,店铺特意为大家推荐语文版九年级必修《石缝间的生命》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一、教学目标(一)体会文章蕴含的对石缝间顽强生命的无比崇敬之情。
(二)品味作品生动隽永、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结合作品,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理解本文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空气、阳光、水分和土壤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然而,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
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严峻而苛刻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慑人心的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憾动了作者的心。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二)作者简介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现为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篇小说《丑末寅初》、《高买》,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
其中《无名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优秀新诗集奖,《高买》获中国作协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8年,他的中篇小说《小的儿》获鲁迅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结合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查字典,边读边写。
2、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
a、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为代表来介绍石缝间的生命?突出了其哪些特点?对于这些生命,作者怀有怎样的感情?b、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四)研读课文1、讨论“整体感知”中提出的问题。
a、--野草:生机不可扼制;山花:生命就是拼搏;松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石缝间的生命 教案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教材中“石缝间的生命”一文的背景和内容。
分析并掌握文中描绘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特征。
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观察、思考、分析等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运用写作技巧,学会如何描绘自然环境和生物特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简介:本文通过讲述石缝间的生命,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石缝间生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石缝间的生命了解不多。
学生已有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需要进一步提高。
学生学习需求: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石缝间生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石缝间的生物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利用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缝间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石缝间的生命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完成课后的自我检测题,巩固所学知识。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石缝间生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2、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导学案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2、培养自己不畏艰难的勇气和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可贵品格。
3、细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本文善用抒情,激情洋溢的特点。
4、本文恰当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语言简练、生动,感情充沛。
第三十三课时:导入新课: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
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
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受到教益。
【自主学习】1、“石缝间的生命”这一标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它让人马上意识到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存下来的艰难,再细读全文,你更会被那种不畏恶劣环境、顽强生存、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自然就是这样,人类的生存也有同样的状态,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人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土壤”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从而学会生存。
2、林希(1935-)当代诗人,小说家。
原名侯红鹅。
天津人。
著有诗集《高高的白杨树》、《无名河》等。
重要诗作有《无名河》、《你曾经是我的舞伴》等。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在《河北文学》首发小说,曾任《新港》杂志编辑,后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其诗集《无名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新诗奖及1983—1984年度天津鲁迅文学特别奖。
3、学习生字:潸.(shān )然泪下凄凄艾艾.(ài )困厄.(è)吮.(shǔn )吸扼.(è)制犀.(xī)利贫瘠.(jí)采撷.(xié)狭隘.(ài)凋.落(diāo )峰巅.(diān )黑黝黝.(yǒu )驾驭.(yù)震慑.(shè)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交流展示】默读课文,理清条理: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在石缝间生存的生命令我感动。
九年级语文上册3.11《石缝间的生命》学案北京课改版
《石缝间的生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石缝间生命的主要特点。
2、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通过对重点词、关键句的学习,领会文章的思想。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学习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热爱生命、敬重生命的情感。
【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一)导入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不起眼的事物。
这些平凡的事物不为人注意,但它们却可以以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显示着自己勃发的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家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一起感受自然界万物的生命力。
(二)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2、自读课文,掌握下列生字词倔强jué jiàng 采撷xié吮吸shǔn 扼制è茁壮zhuó狭隘ài 贫瘠jí潸然泪下shān 佐餐zu?逊色xùn 犀利xī期期艾艾ài ài3、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根据全文,其作用何在?原因何在?这句话在文中起了“开门见山”的作用。
其中“石缝间倔强的生命”起开篇点题的作用,形容词“倔强”表明了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是产生“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原因。
“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一个要本原因所在。
可以说,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
②文中给我们描写了生长在石缝间的哪几中生命?(野草、蒲公英、松柏)③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一(1):总写——点题和写作缘起。
正面:石缝间倔强的生命。
二(2—8):分写、说明原因{反面:表明其贡献,突出其精神概述:进一步点明感动的原因。
三(9、10):总写——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三)小组合作研讨(1)文章中所提到的这些生命和我们日常在公园见到的有什么不同?明确:它们都生长在石缝中,所处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2)这三种生命分别有着怎样的形象?野草: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根须,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石缝间的生命》课后零失误训练及答案
11 石缝间的生命零失误训练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倔强.(jiàng) 潸.然(shān) 巍.峨挺拔(wēi)B.严峻.(jùn) 贫瘠.(jí) 盘根错.节(cuò)C.凋.落(diāo) 葱.绿(cōng) 震慑.心灵(shè)D.坚韧.(rèn) 躯干.(gān) 不可扼.制(è)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藤蔓震摄心灵潸然泪下辉煌壮丽B.狭隘驾驭环境巍峨挺拔永不凋落C.锤炼苍白逊色盘根挫节岁岁枯荣D.吮吸茁壮生长柔中有钢不可扼制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4.对句中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流泪的样子)B.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
(不可以抑制、控制)C.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呼吸)D.而最为令人赞叹的,是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语言表达训练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抒情散文,涌动着对顽强的生命力的礼赞。
石缝间的生命所面临的生存条件异常艰难、严峻,但能在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定有其震慑人心的非凡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撼动了作者的心,也撼动了读者的心。
B.本文多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表面上写景写物,实质上写人写心,通过对石缝间生命的讴歌来表现作者人生的无限况味,激昂是抒情的主调,其中也或多或少地流露了一丝身临困境的无奈。
C.本文礼赞石缝间的生命,说“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可见,作者对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的做法是赞同的,这不免给读者留下剥夺别人生存权利的印象。
石缝间的生命(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案总第页
课题石缝间的生命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11月日
第2课时(共2课时)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赏析文中重要的描写、议论抒情句,欣赏石缝间生命的形象,把握文章
主旨。
2.通过重点词语、关键句的学习,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增强预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和讨论,形成一种活泼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增进学生阅读本文的体验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重点赏析文中重要的描写、议论抒情句,欣赏石缝
间生命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主要
教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
难点
赏析语言,领会文章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主要学法赏析语言的方法
阅读说理散文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石缝间的生命松柏
山花壮美
野草拼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石缝间的生命
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n
,是指动物、植物以及人类,它启迪人们要敢于寻求艰苦的环境,即使遇到困
――被规定着指环境使它们只能生长在石缝间,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作用;又被环境改变③第九段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
――作者透过生命个体在与自然环
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
但他隐忍着这种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
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自学医术、自学大学课程,创作了很多作品。
、推荐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