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说课稿-精选.pdf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引言概述:《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简陋的房子,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超凡境界。
本文将从诗歌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意境表达和现实意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诗歌背景1.1 作者背景:刘禹锡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宰相,被誉为“诗史三绝”之一。
1.2 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刘禹锡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之一。
1.3 创作背景:《陋室铭》写于刘禹锡流放岭南时期,表达了他在逆境中的无畏与坚韧。
二、主题思想2.1 豁达胸怀:诗人以简陋的房子为写照,表达了对物质贫乏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态。
2.2 清贫志向:诗中反复强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崇尚清贫志向。
2.3 哲理思考:通过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倡导追求内心的丰盛和精神的高尚。
三、艺术手法3.1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斯是陋室”与“妻子好白”等,突出了简陋与美好的对立,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2 比喻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饮磨钝齿”、“食蔬餐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陋室生活的情景。
3.3 对偶手法:诗中多处采用对偶句式,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欲求媚于奸邪,恶来欺我心”,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四、意境表达4.1 朴素意境:诗中营造了一种朴素、清净的意境,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氛围。
4.2 清新意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营造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4.3 超凡意境:诗中透露出诗人超凡脱俗的胸怀和境界,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高尚情怀,给人以超然的感受。
五、现实意义5.1 反思人生:《陋室铭》通过对简陋生活的描绘,引发人们对生活的反思,提倡追求内心的丰盛和精神的高尚。
5.2 崇尚清贫:诗中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倡导人们崇尚清贫志向,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陋室铭》说课稿(通用5篇)
《陋室铭》说课稿(通用5篇)《陋室铭》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陋室铭》说课稿1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一)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辅助法【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1、圈点批注法2、诵读品味法3、合作探究法【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11 说教材《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陋室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1 教材地位这篇文章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它不仅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11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的含义及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赏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 说教法12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理解文章的主旨。
122 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12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说学法13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3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文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133 归纳总结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
14 说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刘禹锡的生平故事或展示与陋室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4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43 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点拨。
144 研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145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陋室不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46 总结全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作业。
15 说板书设计将文章的结构、重点字词、主题思想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教案:《陋室铭》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人士人生境遇和精神追求。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艺术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陋室铭》,引导学生了解该诗歌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分析《陋室铭》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唐代的文化背景、文人士人生活境遇。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古代文人居住的陋室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陋室铭》。
2.学生自主阅读《陋室铭》,思考为什么陋室也能成为诗人的安乐。
三、讲解和解读(15分钟)1.教师重点讲解《陋室铭》的诗文结构和艺术技巧,例如排比、对仗等。
2.根据学生的理解深入讲解诗人写陋室的用意和精神追求。
3.梳理和总结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诗人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讨论和思考(15分钟)1.小组讨论:就诗中“居无求安,贵于安贫”的意义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2.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写陋室的目的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五、情感体悟(10分钟)1.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探讨生活中的“陋室”或精神追求。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展示学生对《陋室铭》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与《陋室铭》相关的名句,鼓励学生进行解读和欣赏。
2.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唐代文人的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中有关陋室的表达。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寻找一首你觉得与《陋室铭》类似或互补的古代诗词,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2.课后阅读唐代其他优秀作品,了解更多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唐代文人士人生境遇和精神追求,同时培养了他们对古诗词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说课稿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说课稿1一、说教材《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一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与成就。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为避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成为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大致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疏通文意。
但是古诗文及其讲究铸字、炼句。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析并作简要批注。
五、说教学方法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为了更好的上好这堂文言课,不至于枯燥,我选择通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整堂课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不至于烦闷,才能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古文的美至而爱上古文。
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一、引言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以描述“陋室”为主题的散文,通过自我反省和自然景观的对比,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讲解该篇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该文的内涵。
二、阅读材料请同学们先自行阅读《陋室铭》。
三、文本分析1. 主旨《陋室铭》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描写自己居住的陋室和周围环境的景物。
文章通过自己居住环境的简陋,表现了作者的自省精神和真诚情怀。
作者认为,居住条件的艰苦,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也可以教育人更加关注内心的修养,从而达到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文章通过对自己居住陋室的描述,表现出了“书卧虎地,酒入龙口”的境界,寓意人要追求心灵的豁达和高贵,不被外界物质的影响所动摇。
2. 艺术特点《陋室铭》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艺术构思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自己陋室、环境和富贵、名利的对比,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内省精神。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和对物象的感悟,引导人们舒展心灵,领略生活的无穷魅力。
(2)语言艺术文中语言华丽、词汇精美、句法简洁,不乏典故、比喻,将感恩、豁达、振奋人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语言中反映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使读者产生深深的认同感和共鸣感。
(3)思想深邃文章针对陋室环境这一具体空间,以“陋”即“寂”为蓝本,折射出人类生命的无常和人类命运的苍凉。
将具体事物融入哲思之中,表现出的是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凸显出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自然崇拜、人生哲学等文化特质。
四、阅读体验和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一样,读懂《陋室铭》并不容易,需要用心品味和体验,从中汲取养分。
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富有哲学深度的思考,以及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灵魂的高尚和神圣。
五、结束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和解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陋室铭》的主旨和艺术特点,希望这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陋室铭说课稿
说学法
• 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 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 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 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返回
四、教学过程设计
• (一)导入新课 采取情境导入法,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 室与自己的家进行比较说说对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样 认为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接下来讲解本文的 写作背景,明确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写景状物的文章,而是一篇不畏权 势的战斗檄文。 • (二)教师示范朗读,根据老师的朗读以及注释,学生按要求在书中 画出难读的字词来并注音。 • (三)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 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 (四)学生翻译 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 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指导。
返回
二、学情分析
对象
七年级学生
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好动、好奇心强,对古诗 的认识和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初步了解了有关古诗的基础知识,但在把握古诗托物言志的表 现手法和理解古诗主旨的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返回
三、说教法
• 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 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 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 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情感与价值目标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
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陋室铭》说课稿(通用10篇)
《陋室铭》说课稿《陋室铭》说课稿(通用10篇)导语:《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陋室铭》说课稿篇11、教材简介:《陋室铭》是一篇优美抒情散文,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写陋室不陋,表达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共有九句,寥寥81字,以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流传百世。
2、课文所在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人教版初二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短文两则》中的一则,第五单元为文言文单元。
本单元大多数要求全部背诵,背诵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定要练好诵读这个基本功,并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课文在课堂上要达到基本成诵。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3、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工具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4、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节奏鲜明,读起来有音乐美把形式多样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位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把理解短文的情感及寓意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5、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文章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取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诵读。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
本次说课从五方面展开: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
作者刘禹锡通过比兴引题,从陋室的景、人、事三方面极力渲染陋室不陋,引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最后以反问结题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感受文学作品中高尚的情操与趣味。
为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方面:能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文并尝试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能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能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依据: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多次诵读后能基本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依据: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法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在教法上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引导。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诵读法。
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
2、提问法。
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深对短文的整体把握。
3、练习法。
及时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4、多媒体助学法。
主要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学法学法上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理念,在预习、授课、课堂练习及课下作业四个环节加以指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点教给学生分层背诵法。
四、教学过程1、用文章的写作背景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铭”这种文体的特点,引出作者刘禹锡。
2、让学生介绍刘禹锡以及“铭”这种文体,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整合。
《陋室铭》说课稿(7篇)
《陋室铭》说课稿(7篇)《陋室铭》说课稿篇1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陋室铭》是人教版八班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纳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致,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育同学的文言阅读力量,而且有助于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新课标对学校阶段同学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观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致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又依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尝,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的节操情趣。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悟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育合作探究意识〔一〕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帮助法【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1、圈点批注法2、诵读品尝法3、合作探究法【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同学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同学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琅琅书声中,品尝,理解,感悟。
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到达授之以渔效果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同学采纳“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陋室铭》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
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讲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说学情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1朗读体会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描写自然山水,或表达个人情志,或阐述人生哲理。
《陋室铭》是刘禹锡被贬和州时所作,以其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篇短文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受到古代文人高尚情操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但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和节奏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陋室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篇课文被安排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但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但对于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陋室铭》;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写作手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陋室铭》的说课稿
《陋室铭》的说课稿《<陋室铭>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篇文章被编排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单元,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具备了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但对于文章深刻的内涵和艺术特色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学习。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对于文中一些较难的字词和句子,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较少,这也会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同时适当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陋室不陋”的深刻内涵。
《陋室铭》的说课稿
《陋室铭》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二)相应对策:教师示范背诵形成师生竞赛;通过互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用游戏法来进行背诵竞赛(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一对一互译课文;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三、教学方法的采用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游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四、教学设计一、导入1、教师吟诗《竹枝词》让学生猜猜它的作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大家熟悉它的作者是谁呢(刘禹锡)关于他的诗我们还学过些(《秋词》)那么大家一起试背这首诗刘禹锡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文写得也不赖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它就是《陋室铭》(板课题)2、题解“陋室”好理解吧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看课文注解)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了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二、作者简介1、对于刘禹锡同学们除了以上的了解以外还了解他什么呢2、学生介绍3、师点拨重点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唐朝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永贞元年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个别朗读—学生评读(重在读准)2、我们在读古文时不仅要把它读准来而且更重要的要将它的节奏读出来师展示范读录音并请学生把课文朗读的节奏标注出来3、集体朗读读出节奏四、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参考书、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并合作理清每个字词句的意思整体理解课文如果疑难之处小组无法解决就请大家作好记号待我们一起解决(教师巡视解决疑难)2、学生质疑师引导学生解决名:著名、闻名天下灵:灵性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鸿儒:知识渊博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素琴: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琴指那种自娱自乐的弹琴丝竹:指宫廷中那种音乐是歌舞生平的靡靡之音何陋之有:有何之陋指没有什么简陋的(这些作好准备)3、让一名学生翻译课文五、理解分析1、对课文内容我们已大致有了了解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陋室”真的“陋”从课文句可以看出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2、(如何理解这句话)在这句话中“陋室不陋”关键的理由(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德馨就是品德高尚那有怎样的高尚品质呢下面若学生以归纳出了就顺水推舟说:有这样的高尚品质陋室就不陋了但接下面3;若学生未说出来可以说:虽然我们一下子没有归纳出来没事课文中应该有我们可以找答案的地方吧在里(后几句)那留着我们待会再归纳现在先来看看接下面)——(板书)3、课文一开始就没写“德馨”而是写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以山和水做比兴引出了德馨如果把山和水看成是陋室的话那么仙和龙就是德馨了)——板书(山(仙)水(龙)——比兴)4、齐读这两句试背这两句5、既然陋室不陋是因为德馨那么课文些句子具体描述了“德馨”呢它是从几方面来描述的呢试分析一下(板:具体描述)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青的角度写写出了环境之雅这里这种相接的句子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这种句式称为骈句修辞上又称为对偶句(板书:环境优雅)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交友的角度写他交的朋友多不多(不多)从里看出来(上句)交些朋友只限于学识渊博之士这里写出了交往文雅(板书“交往之雅”)师补充:在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弱下去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情趣角度写写出了情趣之雅(板书:情趣高雅)“我”的品德高尚刘禹锡从环境、交往、情趣三个方面具体进行了描述其实这篇文章在写作时有他的写作背景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而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当时朝廷宦官当道其中牛、李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象刘禹锡的被扁就是深受其害(展示被贬时做的诗)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忧虑不已但却回天乏术只得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无丝竹之乱耳”写出了他对于这些庸俗的官僚灯红酒绿的生活的鄙视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一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交友的限制更加深了那一点味道而“无案牍之劳形”则明显的表现了与唐朝士大夫中入世的思想相背的出世的消极情绪好讲了这么多下面我们读这几句再看板书的关键词试背这几句吧6、后几句“南阳——何陋之有”是不是具体写陋室的那有什么用呢它是不是画蛇添足之笔呢(不是它以古代圣贤例子类比自己表现了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一个典故这里的“何陋之有”语言发生了倒装应该是“有何之陋”实际上这句话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居住在里面房子有什么简陋呢作者这里就将君子类比自己了那种高洁傲岸的情操朝露无疑君子甘愿住在这个简陋的房间中且不感觉简陋可看出他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呢(安贫乐道)这么说来它不是画蛇添足反而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板书:诸葛庐、子云亭、孔子何陋之有、自比言志)试背这两句小结:课文中作者以正面描述和侧面反正“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五、评价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情操和情趣的谈谈你的看法六、总结本文作者借助陋室为文寄托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一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既有它积极的地方也有消极之处希望我们能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让精华为我所用下面请再让我们好好的读读课文吧七、齐读课文试背课文八、板书陋室铭引出主题山(仙)、水(龙)比兴德馨具体描述环境优雅托交往文雅陋室不陋物情趣高雅言总结全文诸葛庐类比君子居之志子云亭何陋之有。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引言《陋室铭》是清代文学家刘鹗的《鸟瞰士林泊渭图赞》中的一篇随笔,通篇描写的是一个陋室,但是却是一篇富有哲理和启示性的文章。
本篇说课将对《陋室铭》的文学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进行解读,通过对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思想深度的剖析,让学生在感悟中得到成长。
文学价值语言运用刘鹗笔下的陋室不是简单的用词,而是浓缩了丰富的感情与情感。
作者通过叙述一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场景,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深度的思考。
例如,“蜡烛有心等到天明,燃尽了也不怨”这句话,让人可以感受到蜡烛愿意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光芒,不求回报的精神。
在课堂中通过阅读文本和老师的解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内涵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视觉形象“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是此文的经典之句。
这样的形象化描述非常生动,让人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印象。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对于墙角上的草和锁钥口的刻画,描绘出了陋室所缺乏的东西。
此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家通过描写细节,塑造形象的技巧和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力。
反讽手法文章末尾的“呜呼!胜地不常,常在胜地”的反讽,让人反思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种反讽手法是文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因为他可以让人更深度的去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自我价值思想感悟陋室并不仅仅是一个房间,它还具备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价值内涵。
文章中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人情味,同时它还展现出人生奋斗的力量。
特别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经典的成语,更是启示我们要努力向往书本,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和智慧。
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进一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个性体验《陋室铭》虽然是一篇随笔,但是文章里所体现的情感和思想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随时应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让学生通过以自身经历为背景,从文本中提取情感和知识,建立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同时,通过对于作者及其作品的了解,学生能够认识和发展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陋室铭》说课稿1
《陋室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
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陋室铭》是第二单元唯一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文章篇幅短小,语言优美,结构精巧,历来脍炙人口。
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一学年及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相信朗读和翻译都不成问题。
关键是在理解文中所把握的思想感情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也许可以理解但是无法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教师应引导学生扣住中心词“德馨”来具体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疏通句意,熟读并翻译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反复研读,体味语言特色。
可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精品细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学生应该不慕荣利,保持高尚的节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疏通句意,品味优美的语言。
难点:a.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b.学会对古人的道德修养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熟悉“铭”这种文体。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简介文体和作者导入新课师生一起回忆学过的文言体裁:表、说、记,了解新的文言体裁“铭”。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及“陋室铭”的来历。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1、教师指导学生一读课文,读准音,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讨论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交流,共同解决。
教师对于全班都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点拨、解答。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1、指导学生二读课文,读后谈感受,了解文章主旨。
教师小结:即使居住简陋的屋子,只要品德高尚,学识高超,即德高学富,就能超越自己,就会受人敬仰,就能得到无比宽广的世界,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指导学生三读课文,细细品味语言。
教师小结:本文语言优美、音韵铿锵,句式整齐、骈散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本文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3、指导学生当堂背诵。
本文篇幅短小,第一层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第二层写陋室特别:一是自然环境清幽,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三是生活情趣高雅。
第三层以名人自比,又以孔子的话来结束全篇。
学生大声朗读,理清结构,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看谁想得全——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联系实际,发表各自的见解和评价。
教师点拨: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古人的道德修养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五、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以山水类比| 自然环境清幽语言陋室特点交往人物不俗句式整齐骈散结合| 生活情趣高雅比兴、对偶以古代名贤自比六、本课总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了语言特色,理解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会了对古人的道德修养进行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七、作业布置课外探究:“陋室”是指作者任和州刺史时常居住的一间简陋的小屋子。
本文是以描写这间小屋子本身的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又是怎么写的?《陋室铭》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地位、作用、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陋室铭》是编排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它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文章篇幅简短,只有9句81字,叙、议、抒情,浑然一体。
本文是本单元唯一的一篇文言文。
编者的意图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注重单元教学目标的体现,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真正落实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⑴知识与能力:疏通句意,熟读并翻译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⑵过程与方法:反复研读,体味语言特色。
可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精品细读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学生应该不慕荣利,保持高尚的节操。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⑴重点:疏通句意,品味优美的语言。
⑵难点:a.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b.学会对古人的道德修养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翻译、理解、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而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4、对教材处理的设想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本文较浅显,无需老师过多的分析。
我打算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疏通句意。
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了解作者和当时的背景,理解本文表达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方法1、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一学年和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我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厚,文言文功底较扎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已经养成。
但农村孩子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明显不同的层次。
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灵活设置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做到兼顾全体学生。
2、教法、学法设想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以及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朗诵法、自主合作法、拓展延伸法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⑴朗诵法:本文文质兼美,特别适于朗诵。
教学中要将朗诵贯彻到课堂始终。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落实知识目标,体会课文情感意蕴。
⑵自主合作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发挥集体力量。
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⑶拓展延伸法:本节课设置了一个拓展延伸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人、物,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说程序1、简介文体和作者导入新课回忆学过的文言体裁(如表、说、记),了解新的一种文言体裁“铭”;简介作者刘禹锡及写作本文的背景。
这一导语设计,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新意,但能起到温故知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2、整体感知,疏通句意⑴指导学生一读课文,读准音,通文意。
⑵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疏通句意。
教师对于疑难问题及时给予解答。
合作和交流是这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相互交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不仅要注重学习中的合作,还要注重学习后成果的交流、分享、评价。
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更有收获。
教师适时适当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置于学生同等的位置去分析问题,体现了平等的民主氛围。
3、精读细品,把握主旨⑴指导学生二读课文,读后谈感受,了解文章主旨。
教师小结,明确本文主旨。
⑵指导学生三读课文,细细品味语言。
教师小结,阐明本文语言特色。
⑶指导学生当堂背诵。
学生大声朗读,理清结构,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文章,既是对课堂教学“中心”的认定,也是对重点、难点的有效突破,既紧扣教材,又针对学生实际,营造了语文学习的课堂氛围,既充分发挥了朗读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又集中展现了语文课堂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4、拓展延伸看谁想得全——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陋室不陋”的根据,分析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和志趣,各抒己见,加以评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批判的看待古人,也是体现教师“不仅关注教学内容和任务,更关注思维碰撞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
5、作业布置课外探究:“陋室”指作者任和州刺史时常居住的一间简陋的小屋子。
本文是以描写这间小屋子本身的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又是怎么写的?设计这一道作业的目的是将课内的探究学习引向课外。
课内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适时将这种兴趣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做一些深入的探究,使课内外的学习真正结合起来。
6、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以山水类比| 自然环境清幽语言陋室特点交往人物不俗句式整齐骈散结合| 生活情趣高雅比兴、对偶以古代名贤自比这样的板书既阐释了教学目标,又帮助学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能让学生对本文获得一个完整、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典型课例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八年级下册)课题:《陋室铭》申报人:王启权单位:岳西县响肠中心学校时间:二OO六年五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典型课例说课稿学科:语文(八年级下册)课题:《陋室铭》申报人:王启权单位:岳西县响肠中心学校时间:二OO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