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培育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探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作者:江盼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12期摘要:文章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体现“创新”理念的相关知识点,探究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发展;创新思维;求同存异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036-02Abstract: By sorting out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innovative ideas demonstrated in Marxism Fundamentals Course,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practical methods to cult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Keywords: Marxism Fundamentals; all-round development; innovative thinking;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①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国家战略。

大学生是未来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要想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它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揭示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因此,“原理”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是我国创新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原理”课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将介绍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意义进行探讨。

1. 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创新精神。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本部分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思想的深刻影响。

3.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本部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辩证关系、劳动与生产、阶级斗争、社会意识形态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

3.3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本部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包括思想引领、实践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等方面。

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5. 教学评价为了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和实践报告。

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报告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政治理论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对人类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在教学中应该将理论的讲解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历史比较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它要求人们通过对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批判性思考,来认识和改造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鼓励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学生应该具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创新成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关系到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真正受益,为将来的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一、课程教学困境1.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困难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深奥,而且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原理和历史材料,学生们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消化。

特别是一些抽象概念和思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而这正是目前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

2.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形式多样,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这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类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

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离自己较远,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精神。

二、对策探析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程设置,适当简化和精炼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减少冗长和抽象的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当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形式,使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增加视听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外阅读、小论文撰写、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同度和实用性,我们可以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教案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 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 社会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则 会阻碍社会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它们在矛盾运动 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06
CATALOGUE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回顾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 反作用。
实践的本质与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 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 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
映像。
意识的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 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的反映形式
意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 ,以抽象的形式反映物质世界。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
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 的能动反映,表现为从感性认识 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
践的能动的飞跃。
下章预告
重点概念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关系、生 产力等。
预习内容
请学生预习第三章,了解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思考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
PPT演示、视频资料、在线互动平台
02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和特点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其特点包括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论文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论文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论文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论文
摘要:大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前进的动力,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无论对大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是大学生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当下错综复杂的信息时代,如果缺少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往往会使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走向迷途,这与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势必严重脱节。

在高等教育阶段,重视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探源
在传统的教学文化中,由于中国的考试制度还没有找到一条以检查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方式,使得现在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仍然没有摆脱以知识记忆为主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成为教师塑造和雕刻的对象,忽视了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建构的内在过程,本应该存在的价值引导又因这种自主建构的缺失而变成了价值灌输,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

到了大学阶段,这种在中学已然形成的被动、机械的、应试的学习方式势必影响到大学的学习,如果在这个阶段,任然沿袭着传统的“记忆性教学方法”,缺少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和能力将很难得到充分发展。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求知和探索的能力,它能在个人一生的学习中发挥长久的作用,是大学生离开校园后适应社会的需要。

如果缺少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教学经验与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教学经验与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教学经验与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马克思主义素质和思维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取适当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学习。

本文将介绍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主要经验和模式。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同时,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习惯,培养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二、案例教学经验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真实的案例来教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可以借助案例教学经验,通过具体的实例,将抽象的原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互动式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除了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外,还应该强调养成大学生哲学思维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是大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

如何在马克主义哲学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标签:马克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改革G4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作为一门学科与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和遵循这种规律,是我们这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主要职责。

1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价值学者们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各不一样,但大多都较认同以Faeione为代表的德尔菲报告中所下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调控判断的过程,包括解释、分析、评价、推理及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的解释说明,或对判断所依据的全部情境的考虑。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应该是以理性为工具,不迷信教条和权威,勇于突破定势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质疑,对其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价值及前提等方面做出个人的判断。

具体说来,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技能,也就是批判性思维技能;二是情感意向,又称批判性精神。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学术视野开阔的学生,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但这些现象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危机。

其中,创新能力的缺乏是当前大学生的重要短板之一。

其原因在于:一是教师对批判性思维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批判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促进作用;二是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不利因素,有的学校过于注重考核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的规范性和考试的标准化,忽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三是社会功利化的负面影响,学生读书是为了修学分,拿学位,找个好工作,他们不再相信精神的力量,亦不再追求思想的乐趣。

批判性思维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培养大学生获取有效的知识、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突破思维定势以及论证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的目的。

批判性思维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批判性思维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批判性思维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批判性思维是人们对真理、现实和观点进行分析、评估和推理的能力,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需求入手,探讨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需求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

它高度重视对现实的观察和分析,并通过对现实的批判来推进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分析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任务除了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外,还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达到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目的。

2. 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教导学生提出提问。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步。

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仔细聆听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范围和方法。

(2)教导学生批判性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批判性思考。

学生应该自己思考问题,不被传统观念所限制,理性地对待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不同的观点,同时也应该指出观点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1)教育师教育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批判性思维,不仅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他们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首先,教育者应该教育自己具有批判性思维。

教育者的个人理念应该通过他们的日常行为得以体现。

例如,教育者应该发表批评性文章,鼓励学生参与相关讨论,并让他们更加好奇和冒险。

其次,教育者还应当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分析和评估现实,在教育过程中同样应该强调实践应用。

教育者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探索一线实践,这将有助于他们发现现实问题和获得实践能力。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深入分析批判性思维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教育环境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和挑战。

文章首先界定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阐述了其包括独立思考、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随后,文章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园环境等多种途径,有效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与特点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技能,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或信息时,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科学评估并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它强调的不仅仅是接受或拒绝某种观点,而是对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以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独立性:批判性思维者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不受外界权威或固有观念的影响,敢于对既有观点提出质疑和挑战。

理性分析:批判性思维者注重事实证据,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

评估判断:批判性思维者能够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形成自己的判断。

创新性:批判性思维者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框架,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推动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开放性:批判性思维者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

在大学生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挑战。

因此,高等教育应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独立的、理性的思考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问题,也是他们应对未来挑战、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能力。

如何在大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在大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在大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学教案是大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能力。

下面将从教案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大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教案设计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教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在教案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某一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个与之相悖的观点,让学生分析、比较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分析。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他们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最后,评价方式也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

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论文写作、项目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反馈的方式,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总之,大学教案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大学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大学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学教案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大学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首先,教案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在教案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教学目标中加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

同时,教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和辩论等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逆向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最后,评估方式也应该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相一致。

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难以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论文写作、项目研究和口头报告等,来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教案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都应该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相一致。

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式教学和多元化评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培养批判性思维

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培养批判性思维

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来评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大学生成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大学课程设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一环。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理工科课程中引入案例分析,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人文社科课程中,可以提供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论证。

通过这些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培养挑战和质疑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教师应该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并提出对他人观点的质疑和批判。

通过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分析不同观点的优缺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来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公益活动中,面对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这样的实践经历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能力。

四、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笔试形式无法全面评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因此,评价方式需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的逻辑性。

可以采用论文写作、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批判性思维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批判性思维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批判性思维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批判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的体现,而且也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质要求。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批判性思维,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新的重要手段。

1.加深理解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我们首先要进行的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我们需要首先从基础开始讲解,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内涵进行讲解,让学生从实践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寻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促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深刻的理解。

2.鼓励独立思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当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拓展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独立的解决方案。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生动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3.注重综合思考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即整合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理论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处理复杂问题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还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4.批判性分析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我们可以激励学生对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独立的分析。

通过对某一理论进行批判性分析,可以让学生强化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对世界各种思潮和理论的更全面了解。

总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是在教学理念上的一项重要创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批判性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新时代人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不断发掘和实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大学生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大学生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大学生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理性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是高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石。

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获取和学习,不仅要关注教室上的课程,还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讨论和辩论、与专业人士交流等多种途径来拓宽视野和增加知识储备。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学习平台、学术搜索引擎等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了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1. 了解并应用逻辑学原理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思维规律的学科,了解逻辑学原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推理和分析。

例如,要善于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方法,从具体事例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并且从普遍规律推导出具体结论。

2. 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批判性阅读是发展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学生在阅读时应注重挖掘文本背后的隐含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同时还要善于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文献、新闻、社交媒体等信息源进行分析和评估。

3. 学会提问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有勇气质疑传统观念和现状,并提出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通过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可以促进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4. 掌握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一种同时看到事物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方式,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并且能够权衡利弊、分析问题的根本矛盾。

5. 培养逻辑论证能力逻辑论证是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核心能力。

大学生要有清晰明确的逻辑结构,在表达观点时要善于用事实、数据、信息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使用逻辑推理进行合理解释。

实践应用与反思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写作文时需要用到,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践应用和反思:参加辩论赛或模拟法庭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或志愿者活动,增加社会视野立足于实际问题进行个人或团队项目研究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或文章,并进行个人评论和总结通过以上实践应用过程中对自己行动和结果进行反思,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将其运用在更广泛的领域中。

大学教案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大学教案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大学教案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批判性思维能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评估证据和形成有根据的观点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案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一个好的教案应该是基于问题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教授一门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并给出他们的观点,然后再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比较和评估不同观点,来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二、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除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教案中还可以包括一系列的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推动他们进行深入、详尽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就某个问题进行辩论。

这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辩能力,使他们通过争论和分析来反思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经典案例的研讨在教案中引入经典案例的研讨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案例中的信息和证据,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这种研讨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四、提出挑战性问题在教案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挑战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答案。

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教案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通过分析和评估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形成独立观点的能力。

在批判性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估论据的有效性,这样他们才能形成有根据的观点。

六、评估和反思在教案中,评估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就像是一艘探索未知的宇宙飞船,它承载着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决定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然而,这艘飞船能否顺利航行,取决于我们对其培养的重视和策略。

在此,我以一名教育专栏作家的身份,谈谈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就像是航船的导航系统,它为大学生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为他们的未来提供了目标。

没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大学生的成长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

其次,我们要关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变革不断的今天,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批判性思维,就像是大学生的一把钥匙,它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为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批判性思维,使得大学生的成长不再仅仅是追求知识,更是对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深入理解和科学实践。

再次,我们要探讨如何进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的和内容,确定培养的方向和重点。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和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施和监督,确保培养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我们要关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全面的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需要借助形容词对学生的努力和成绩进行评价,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最后,我们要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进行深入思考和展望。

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变革不断的今天,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需要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让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焕发出新的光彩?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发展贡献力量。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学生们已经不能像以往那样安于现状,他们需要掌握有助于改变现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批判性思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技能,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应对社会及学习中的挑战。

首先,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机构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接受不同的角度的思考挑战。

老师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有益的思考练习,如情景分析以及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这可以启发学生们用更全面的视角审视问题,以及寻找各方解决策略。

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批判性思维能力,学校还可以设计各类不同类型的课程,例如探究式学习课程、讨论班、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等,让学生有机会实践批判性思维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辟跨学科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分析和讨论,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深化对复杂问题的认知。

总而言之,学校应当多作出一些努力来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一、认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主动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不仅要考虑表面现象,还要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应对挑战。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1.学会质疑质疑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学会对所学知识和观点提出疑问,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在阅读书籍、听讲座、观看视频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接受现成的结论。

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不同的观点存在的原因和合理性。

2.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不仅包括质疑和独立思考,还包括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大学生应该尝试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要求大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制定问题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明确问题的关键点和影响因素;*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分析方法和思维能力。

4. 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监控能力批判性思维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和自我监控能力。

自信心可以帮助大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勇于质疑和挑战现有的知识和观点;而自我监控能力则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

为了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监控能力,大学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不断挑战自己,尝试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性;*学会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批判性思维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批判性思维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与特点批判性思维是指基于理性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用理智分析问题,并从中获得新的见解。

具体来说,批判性思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和评估信息: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评估和分析,理性地评估信息的来源和可靠度,并得出结论。

2、进行推理和归纳:学生需要从已经获得的信息中进一步推理和归纳出新的结论,并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3、发掘问题的本质:学生需要能够发现一个问题的本质、根源和深层次原因,从而得出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结论。

4、应用常识和经验: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常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和有效的结论。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断深化和丰富。

然而,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际应用等问题。

因此,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浅出,但是有些问题需要从宏观来看,比如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用一些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发掘其深层本质,而不是对问题浅尝辄止。

这就需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发掘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死死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去理解问题。

2、给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为主导,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力,而不是强迫学生听从教师的思想观点。

这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基础并且最根本的目的。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生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以及思想和观点进行独立思考和结合实际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者变成主动思考者,从而真正的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培育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探论侯凤英(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6)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实效性,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批判性思维的意蕴进行深入研究,阐述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育引入“原理”课教学的应然性,提出“原理”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路径:把批判性思维的考核纳入“原理”课评教指标体系和考核学生指标体系,把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原理”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评教指标;考核指标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24(2019)01-0091-05一、引言国际教育界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和读、写一样基本的学习和学术技能,是创造知识和合理决策所必需的能力。

[1]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智能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

[2]世界高等教育之所以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因为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是出色的思考者和解惑者,会在创新和解决问题方面胜人一筹,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思维特质。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亟须高校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校要完成时代赋予的这一重要使命,需要打造能够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金课”。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分析与总结的创新思维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应把批判性思维引入高校的课程教学中,使其成为衡量“金课”的标准之一。

但目前我国高校对培育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注度不高,许多高校并没有把批判性思维能力考核指标引入评教体系及学生的考核体系中,课堂教学目标大多仍停留在理论传授层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有很强的逻辑性、思辨性、批判性的特质,其教学本应以提升大学生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但目前“原理”课的教学目标仍然以理论传授为主,其教学实效性不尽如人意。

由此可见,培养一流人才,打造高校“金课”,虽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但是具体的实践路径仍需深入研究。

基于此,本文梳理了批判性思维的意蕴,分析了把批判性思维引入“原理”课教学的应然性,提出把批判性思维引入“原理”课教学评教指标体系及学生考核体系的思路,借此希望达到引起“原理”课教师及大学生对批判性思维重视的目的,并提出利用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二、批判性思维的意蕴批判性思维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教育学者提出的,提出的原因是基于“教育专家调查发现,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越来越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却明显低于其他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3]教育者发现这一现象的产生源于以往教育过多关注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对思维能力关注度不够。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教改论坛航海教育研究(MER)2019年第1期第36卷?收稿日期:2018-11-20基金项目:2018年度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部教改课题(YJG2018318);2018年度大连海事大学教务处教改课题(2018Y73)作者简介:侯凤英(1970-),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价值评价、思维能力、价值观等研究。

高创新能力,教育者纷纷探寻解决问题之道。

1941年美国学者Edward Glaser首次提出了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该思想一经提出,就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最终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

但由于受美国麦卡锡主义思潮冲击,该项高等教育改革议题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技迅猛发展,使得美国人对科技以及专业化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美国刮起了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的“职业教育运动风”。

这股风虽然推动了美国社会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精神道德层面危机。

教育专家开始寻求化解危机之道,批判性思维成为解决危机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再次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主题。

后来,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又因美苏太空竞赛需要大力推动科学研究而备受推崇。

1994年,美国正式将批判性思维列入全国性的教育教学目标,[4]为美国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提供了政策支撑。

批判性思维从被提出到列入美国教育教学目标,大约经历半个世纪历程,其内涵也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得到完善与丰富。

最初提出批判性思维的是爱德华·格拉泽(Edward Gla-ser),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具备这种思维能力的人,其思维具有三个特质:一是能够对经验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进行深思;二是具备逻辑询问和逻辑推理方法的知识体系;三是运用逻辑询问和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简而言之,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对任何发生的问题能够进行深思,并具备逻辑清晰而严密的思考能力。

”[5]后来,批判性思维在美国的教育中被广泛实践,随着批判性思维教育实践的广泛深入,其内涵日臻完善。

1987年,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Richard Paul和Michael Scriven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丰富,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无论思考什么内容,思考者都能通过分析、评估、重构自己的思维来提高自己思维水平的思维模式,是自我控制、自我要求、自我监控、自我修正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有严格的标准和对这些标准的严格执行。

它不仅需要克服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的影响,还需要有效的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

”[6]1990年,美国哲学家协会在《德尔斐报告》中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以良好的解读、分析、评价、推理为基础,运用恰当的论证、内涵界定、评价标准,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性、自我调节的判断性思维。

[7]21世纪初,Richard Paul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该艺术能够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

而它包括三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阶段:分析思维方式阶段、评估思维方式阶段、提高思维方式阶段。

”[6]总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反思的思维能力,其内涵在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被丰富,其实践又不断提升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了美国的创新能力。

我国还没有把思维能力的培育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列入教育目标,这不利于我国实现“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8]的目标。

因此,具有极强逻辑性及批判性的“原理”课教学有必要把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

三、“原理”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应然性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认知态度、认知策略、认识能力,会极大提升人的创新能力。

“原理”课教学若把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会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大学生感受到“原理”课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思维的魅力。

但传统“原理”课教学“大都是老师讲、学生记,考完试不用多久基本全忘了……不但不能让人聪明,反而使人愚蠢”。

[9]“原理”课教学这一现状使得大学生在其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错失了提高思维质量的最佳时机,使大学生感受不到“原理”课应有的思维魅力,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1.批判性思维列入“原理”课教学目标会提升其教学实效性我国开设“原理”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理解和信奉马克思主义,但目前现状是“原理”课教学面临“上能通天,下不能着地”的尴尬局面。

部分学生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官僚化的观点,导致部分学生对“原理”课产生怀疑、排斥甚至反感心理。

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不良思潮影响,也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但“原理”课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是产生该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把“原理”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理论传授,该教学目标决定了“原理”课教学主要采取传递—接收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任务,学生带着耳朵接收教师的传播信息。

由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往往被误解为灌输理论,学生对自己作为被灌输的主体往往有一种本能抗拒,但为了拿到学分,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对“原理”课教材中孤立的片段进行标记和背诵,有些内容他们并不完全理解,只是机械记忆,大部分内容在考试后被完全遗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难以实现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耳、入脑、入心”的任务,也没能发挥其应有的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要改变这一现状,应首先改变“原理”课的教学目标,变知识传授为思维培养,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育引入“原理”课教学目标中,使大学生学会马克思主义的写作方式、表述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批判精神。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

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10]马克思把这种关注他人视野的思维方式,称之为“批判”。

批判是马克思的写作方式和表述方式,也是他对待知识的基本态度。

“原理”课教学目标应让学生了解马克思这种容纳他人视野的态度,使之成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并用这些思维解决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让大学生感受到“原理”课的批判性思维对他们的实际效用,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魅力,并被这种思维魅力所吸引,他们才会真正地信奉马克思主义,从而提升“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

2.批判性思维列入“原理”课考核体系会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其行为、感受和需求,人的思维方式不会自动生成,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

不同时代的人,由于实践活动不同,思维方式往往不同。

当代大学生大多成长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团队合作思维、人际交往思维等方面不完善,他们自身往往难以意识到,他们需要有效的工具来帮助其优化思维。

但大学生掌握的思维工具很少,他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往往通过费力的试误方式来完成。

这种改变思维方式的方法,不利于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质量,从而使大学生在思维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错失提高思维能力的时机。

因此,当代大学生亟须行之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

批判性思维正是对思维进行系统性评判以提高思维水平的一种思维训练方法,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思、评价,帮助他们有效地掌控情绪和优化思维。

“原理”课具有其他课程无法具有的无限反思和不懈追问的特性,把批判性思维引入“原理”课教学,会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把批判性思维引入“原理”课教学,应首先把批判性思维的考核作为“原理”课的考核方向之一。

考核方向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如“指挥棒”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方向。

考核方向若重视考核大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学生则会注重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若注重知识的记忆,学生则会把关注点放在记忆性的知识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