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

合集下载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区域26个中心城市数据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区域26个中心城市数据
(1)
48 SHI DAI JING MAO
其 中 , x i为 城 市 i 的 研 究 变 量 值 ,

;wij为空间权重矩阵的元素值,本文以城市i 与城市j之间物理空间距离的反比构建权重矩阵。当i=j
时,wij=0。 (二)计量模型及研究变量
本文构建长三角区域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
素基本计量模型如下:
解释变量。一是金融发展水平(financial)。在 前部分研究的基础上,采集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 款及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的数据,构建衡量金融发展 水平的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变量降维 构建综合指数,进一步测算长三角区域内的金融发展 水平。二是技术创新成果(innovation)。专利申请量 作为技术创新成果的衡量指标,克服申请人国籍限制 的约束,专利申请数量越多,社会越有活力,技术创 新能力也越高。基于此,采取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 新成果的衡量指标,反映技术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 表明权利人对专利保护的积极性。
(一)金融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前部分构建的模型,测度2009—2017年长三角 区域内26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如表2所示。 分省级金融发展水平看,上海市金融发展水平在区 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已建设成为域内及国家的金融中 心,下一步应聚焦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江苏省具有产 业基础好、区域纵深强、国家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等优 势,其金融发展水平整体上较为均衡,南京、无锡、
(三)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 响分析
根据公式(2)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可得 实证分析的结果如下。
时代经贸 2021年 第 4 期
被解释变量。借鉴谢婷婷等研究成果[10],本文采用 长三角区域内的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变然重要,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是高质量发展的 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人均GDP指标较好地衡量经济发 展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情况,实现共享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成果。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区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对全国30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首先,我们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和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并可以解释这些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选择了GDP总量、人均GDP、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吸引等指标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综合指标,用于评价各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将样本划分为几个相似的类别,每个类别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类别间的相似度较低。

我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若干个类别,这些类别可以代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将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

最后,我们可以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

通过对因子得分和聚类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个市自治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发展机会。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参考。

在实施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

指标的选择应当代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权重的确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综合考虑。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全国30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数据的维度,提取出关键的因子,并对样本进行分类。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经济活力最为强劲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不断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就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情况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中居前列。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巨大,工业和服务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产业结构先进。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政策支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创新发展受到政府政策支持的影响较大。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产业升级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对于经济协调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产业升级对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科技创新4.市场需求长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对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拥有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强劲,市场潜力巨大,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人才支持6.外部环境长三角地区的外部环境对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基于中心地理论分形模型实证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基于中心地理论分形模型实证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基于中心地理论分形模型实证研究——以长三角为例引言:中心地理论是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揭示了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模式和规律。

中心地理论认为,城市和区域的发展会形成一个以中心为核心、以周边为辐射的等级结构。

而分形模型是一种能够描述自相似性和尺度不变性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心地理论在长三角地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中心地理论分形模型在长三角地区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即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收集关于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的人口、经济、交通等数据,以了解该地区的发展状况。

然后,我们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分形模型来描述中心地理论在长三角地区的应用情况。

研究结果:经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的研究结果:1.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辐射结构。

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大城市如上海、杭州和南京等都拥有强大的中心地位,其周边城市在人口和经济上也相对辐射较强。

2.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规模和功能显示出一定的分形特征。

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心地的距离呈现出一定的分形分布,即离中心地越近,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4.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

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大城市发展相对较快,而中小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区域内部的发展差距。

结论:本研究实证了中心地理论分形模型在长三角地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辐射结构,城市规模和功能显示出分形特征,城市交通网络也呈现分形特征。

然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存在不均衡性,需要进一步的政策调整和措施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1] Christaller, W. (1933). Die Zentralen Orte inSüddeutschland.[2] Hall, P. (1966). The World Cities.[3] Batty, M. (2024). The Size, Scale, and Shape of Cities.[4] Parolin, B. (2024). Fractal Cities: A Geometry of Form and Function.[5] Zhang, M. (2024). Spatial Analysis of Urban Growth Patterns in China: A Fractal Perspective.。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比例关系 , 具体 的计算方法是 :
二、 山西省 县域 经济竞 争 力指标体 系的构建 与评 价 方 法
y: 二 茎




其中, y 是某 县第 m个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值 , 是原始数 ( 一) 指 标 体 系的 构 建 一是 所对 应 同类 数 据 的最小 值 , ~ 是 所对 应 数据 的最 本 文根 据资料 收集 的便 捷性 、 相关度 、 离 散度 等 因素选 取 据 , 了2 3个反 映县域经济社会 发展情况 的指标 进行竞争力评 价分 大 值 。
基 于 因子 分 析 法 的县域 经 济 竞 争 力评 价 分 析
以 山 西省 为例 苏 志 明
( 山 西 省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会 宏 观 研 究院 , 山 西 太原 0 3 0 0 0 2 )
【 摘 要 】 县是经济社会 功能较为完 善的基本单位 , 准确评价 一个 县的经济社会 发展状况 , 对促进 县域 经济 的全 面、 健康 、 可持续发展具 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选取 了2 3个评价 指标 , 以2 0 1 1年发展数据为样本 , 对9 6个县( 市) 运用 因子分析法进行 了县域 经济竞争力评 价 , 并提 出 了发 展县域经济的对策措施。

本文采用 因子分析法构建 县域 经济竞 争力评价模 型。因子 分 析 的基 本 目的就 是用少 数几个 因子去 描述许 多指标或 因素 之 间的联系 ,即将相关度 比较高 的几个变量 归在同一类 中 , 每 类 变量就成 为一个 因子 ( 之所 以称其 为 因子 , 是 因为 它是不 可 观测 的 , 即不是 具体 的变量 ) , 以较 少的几个 因子反 映原 始资 料 的大部分信息 。运用这种研究 技术 , 我们可 以方便地找 出影 响县域经济竞争力 的主要 因素 , 以及它们 的影 响力 ( 权重 济 竞 争力 研究 的 意义

基于因子分析与DEA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县域投资环境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与DEA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县域投资环境评价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内整个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发展县域经济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投资,要对县域进行投资,首先就要评价其投资环境,因为县域投资环境既是县域为了吸引外来投资所能动员和可创造条件的有机总和,又是投资者和引资者进行合作的客观媒介。

因此,对区内县域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刘小鹏等(2006)基于SPSS 11.0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对样本地区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县域农业投资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1]。

庄军等(2007)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75个县级行政区进行了投资环境竞争力定量分析评估[2]。

汪峰(2010)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76个县域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从空间角度分析了其投资环境的差异[3]。

李勇等(201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周口市县域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优化思路[4]。

Xu Gang (2006)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的县域投资环境进行评价[5]。

目前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县域的研究尚少,更没有对于其县域投资环境的评价。

而且以往对县域投资环境的评价都是用主成分分析法,但是主成分分析有其局限性,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DEA 相结合的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县域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1区内县域投资环境评价1.1评价方法已有研究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或DEA 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投资环境评价是要对各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而在综合评价多指标时,因子分析和DEA 两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

DEA 方法可以通过规模报酬分析来评价投资潜力,但它对评价指标的个数有限制。

根据经验,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个数不多于决策单元数的一半。

在决策单元较少的情况下,为满足评价方法的要求,要减少评价指标的数量,造成大量信息丢失。

而因子分子虽然不能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投资潜力,但可以在信息损失最少的情况下对原始数据指标进行合理简化,使指标数量减少。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常 熟市 太 仓市
表 2 因子得分 表
所 属地域
苏南 苏 南 苏 南 苏 南
苏 南 苏 南
综 合得 分 综 合 排序
38 0 0 96 0 2O 7 6 .1 4 2 1 7 83 77 8 1 3 38 53 6
1 4 16 . 0 0 5 1 0 29 75 5
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 J X ;城镇 固定 元 — 4
表 1
C mp o Ii l ie v l s nt g n a e iE a u
美键 词 :县 城 经济 析 聚 类分析

指 标体 系 因子 分
相关 系数 矩阵 的特征 值及 各 因子 的贡 献 率
E t ci u s f q ae a ig R t i x a t nS m u rdL dn s r o oS o o t nS m f q a e o i s a o u so S u rdL e n d g
数矩 阵 R, 其次计算 R的特征根 和累积贡
献率 , 定 因子并计算 因子得分 。 后对 确 最 各县 ( ) 市 综合得 分进行排 序 , 确定各县
例 , 出各县 ( ) 得 市 的综合竞争力得分, 并 依 据 得 分 将 江 苏省 县 域 经 济 分 为 四
类。
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 × ;人均社 元 一 3
资产投资 ( 元 ) × ;二三产业增加值 亿 一 5 占GDP 比重 ( ) × ;利税总额 占主营 % 一 6
基 因 分 法 于 子 析 的 县 经 竞 评 域 济 争力 价
■ 冯一 平 何有世 2 王 工商管理 学院 鹏 ( 、江苏大学财 经学院 2 1 、江 苏大学 江苏镇 江 2 2 1 10 3)

苏锡常九个县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

苏锡常九个县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
《 经济师)00 21 年第 1 期 1
摘 要: 苏锡 常 下 的 九 个县 级 市 , 疑 是 无 中 国县 域 经 济发 展 中的 佼 佼 者 , 然 而 其 可持
● 区域 经济
续 发 展 的 能 力如 何 ; 个 县 市之 间 比 较 , 自 九 各 的 优 势 与 不 足在 哪 里 。文 章 通 过 实证 研 究 , 运
用因子分析 法 ,分别从 可持 续发展能 力的三 个 方 面 即 , 济 可持 续 发 展 的 能 力 、 会 可 持 经 社
续 发 展 的 能 力及 资 源 环 境 可持 续 发 展 的 能 力
方 面逐 一 进 行 比 较 ,为 今 后 的 发 展 提 供 借 鉴 与指导意义。
苏 常 个 级 可 续 展皂 实 分 锡九县市持发台 证析 力
因子 分 析 的 步 骤 :

苏锡 常 九县 市 可持 续 发 展 水 平的 评 价 指 标 的 选 取 原 则 及 指 标 确

目前 关 于 可持 续 发 展 的评 价指 标 选 取 的研 究 还 不 算 成 熟 , 要 的 问 主 题 在 与 两 个 方 面 : 断 有 新 的指 标 出现 , 人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 了追 求 完 不 后 为 备 性 , 前人 的指 标 基 础 上 不 断 增 加 指 标 。 取 的指 标 缺 乏 科 学 性 , 有 在 选 带
目前国内外关 于可持续发展 的研究多是从理论层面的定性研究 , 如 黄朝永(9 9 《 19 )苏鲁 皖豫陕地 区可持续发展 问题研究》 陈玉成 , , 吴晓芳 , 梁菁(9 9)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打福前 (0 0) 可持续发展在 19 《 , 20 , 《 西方经济学 中的演进》 王慧炯(9 9 《 , 1 9 )可持续 发展与经济结 构》 。关于 可持续发展的定 量研究相对来说还 比较少 , 目前 国内关于 可持续发展 的 定量研究也大多在 国家层 面 , 以及省和地级市 的层面进行研究 , 门风 如 峥 (00)城市可持续发展评 价指标体 系的建立》 仇方道 ( 0 3 《 20 《 , 20 )县域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陈子剑 , 程龙生 (0 3 《 20 )江苏各地 区经济发 展程度的聚类分析》 以及最 近的姚毓春 , 李龙熙 , 李艳会(0 6所发表 的 20)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 日韩 三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测度》 。 本 文 的 创 新 在 于 , 用 因 子 分 析 法 , 量 的 研 究 苏 锡 常 九 个 县 级 市 运 定 的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 而现 有 的 实 证 研 究 多 是 从 国 家 层 面 或 者 省 , 级 市 地 的层 面 研 究 , 有 的 几 个县 域 层 面 的研 究 也 大 都 强 调 的是 经 济 的可 持 续 少 发展能力。本文将可持续 发展 能力分解 为具体 的社会 可持续发展能力 、 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资 源环境可持续 发展能力 , 并通过分别进行实证 研究 , 比较 九个 县市在这 三个指 标 上的得分 的差距 , 为下一步 的发展提 供指导建议。

因子分析法在玉林经济发展评价中应用

因子分析法在玉林经济发展评价中应用

因子分析法在玉林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基于2009年玉林市两会信息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玉林市辖区内7个县(市、区)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排序;并结合各县(市、区)总体经济实力予以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性;玉林经济发展呈现不和谐特征。

关键词:玉林市;因子分析;县域经济;不和谐性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一、问题提出玉林自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态势良好。

但是由于各县(市、区)基础条件不同,县域经济环境不同、改革开放程度不同、地区发展机会不同,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性和不协调性,深刻认识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快各县的发展速度,缩小县域差距,促进县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鉴于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玉林7个县(市、区)2008年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和谐性。

二、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在进行研究时,根据所能搜集到的2008年玉林各县(市、区)的主要数据,选取了五个方面10项指标,作为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包括:1.规模水平指标,包括x1(地区生产总值)、x2(农林牧渔总产值)、x3(全部工业总产值);2.财政收支水平,包括x4(中央、地方财政收入)、x5(一般预算支出);3.投资贸易水平,包括x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7(外贸出口,按利率1美元=6.8元人民币计算);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包括x8(农民人均纯收入)、x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x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发展速度,包括x12(gdp增长率)、x13(农林牧渔增长率)、x14(工业增长率)。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量互不相关且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即因子),以提取原有指标绝大部分的信息的统计方法。

基于熵值法的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力的区域评价--以三大都市圈为例

基于熵值法的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力的区域评价--以三大都市圈为例

为了缩小指标不同的性质对数据造成的误差
和影响,使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本文将数据进行无
量纲化处理,使其的范围确定在 0 ~ 1 之间。 由于本
文选用的 19 个指标均属于正向指标( 越大越好) ,
所选用的无量纲化公式如公式( 2) 所示:
X′ij =
max(X1j
Xij ,X2j
- min(X1j,X2j,…,Xnj) ,…,Xnj) - min(X1j,X2j
表 1 三大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目标
影响因素 用户参与数量 Y1
信息基础设施 Y2 数字经济
相关产业规模 Y3
前沿科技发展 Y4
衡量指标 互联网普及率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移动互联网用户 社交网民数量分布 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 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比重 独立 IP 数量占比 光缆线路长度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 集成电路产量 电信业务总额 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 网络零售额 电子商务销售额 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指数 区块链专利数量 大数据发展指数 互联网智慧城市数量
二、数字经济发展能力的评价
( 一) 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为了反映数字经济的主 题,本文选取了用户参与数量、信息基础设施、相关 产业规模、前沿科技发展等四个影响因素。 将这四 个影响因素细分为 19 个具体个指标。 设有 n 个待 评价方案, m 个需评价指标, 则原始指标数据矩 阵为:
圈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风险的防范方面的研究存 在空缺,因此本文将建立三大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 状况评价体系,使用熵值法计算相关因素与指标得 分,简要讨论数字经济与地区发展、风险防范的联 系。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保障。 数字 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三大都市圈,能够开展线上业 务并防范一定的风险进而稳定市场。

基于交通因子视角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基于交通因子视角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2源自4 期 20 0 6年 4月

南 科

Vo.4 o2 1 N . 2 Ap.2 0 r 06
H ENA N S ENCE CI
文章编 号:0 4 3 1 (0 6 0 — 3 4 0 10 — 9 8 20 ) 2 0 0 — 5
基于 交通 因子视 角 的区域 空 间结构演 变研 究
— —
以长三 角地 区为例

烨 姜 华 : 马国强 , ,
2 0 9 ; 2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 10 3 . 302) 10 5
(. 1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 , 南京
摘 要:交通与区域空间结构之 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城市与区域快速发展 、 交通网络逐渐完善 、 交通条件 日 益 改善的中国,交通因子对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作用显著.文章从以往关于交通与区域空间结构关系的 研究入手, 总结提出了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五种交通因子, 分别是: 交通设施的区域稀缺性、 交流需求 强度、 交通节点的设置、 建设时序和多种交通方式组合便捷度, 并且从区域、 城市和历史三个层面归纳分析
了这五个 交通 因子对 区域 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 , 最后 , 以长三角地 区为例进行 了实证 ( 假设 ) 研究 . 关键 词:交通 因子; 区域空间结构; 作用机制; 长三 角 中图分类号: F 19 1. 9 文 献标识码: A
始于 1 世纪下半叶的区域空问结构 的研 究以及所产生的许多经典理论对指导日后 区域空间的发展产 9 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如今, 在经济全球化、 区域一体化的新背景下 ,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要素发生了 新的变化 .其中, 随着交通设施 的多元化和网络化 , 交通要素在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中所起 的 作用正 日渐凸显 . 因此, 检讨传统的理论并结合发展背景与要素的变化, 重新审视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变 的交通 因子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新时期区域空间结构 的优化显得十分必要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研究因子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变量维数,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县域经济研究中,因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县域经济中的主要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制定精准的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首先,我们需要对指标进行筛选和处理,以确保所选指标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对于县域经济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指标的选择和处理:一是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反映出县域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可以选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

选定指标后,我们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核心思想是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从而减少变量数目,减轻分析负担。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二、因子旋转。

因子旋转是对因子进行变换的过程。

通常采用正交旋转(如Varimax)和斜交旋转(如Oblique)两种旋转方法。

正交旋转可以使得每个因子之间互相独立,而斜交旋转则允许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三、因子载荷。

因子载荷是指原始变量和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它可以反映出每个原始变量对某个因子的贡献程度。

通常选择载荷绝对值大于0.5的变量作为该因子的代表性变量。

四、因子解释。

因子解释是利用已识别的因子来解释各变量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每个因子的载荷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各因子代表的经济因素和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因子分析的结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因子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那么可以提高该因子的水平,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如果发现某个指标在多个因子中都有较高的载荷,那么就应该加大对该指标的关注和投入,以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研究【摘要】本文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36个中心城市的13项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心城市建设水平进行分析,并把13项经济指标概括为两个因子,依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我国36个城市的建设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其次,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6个中心城市进行分类并验证;最后,对比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评价各中心城市的建设水平,并探讨中心城市建设水平具有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城市建设水平0 引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以大城市集聚发展为主导的现象,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是我国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这些中心城市的建设水平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分析和评价我国各省中心城市的建设水平,对改善和提高各地区的城市建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新的综合因子并给出原始变量与综合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进行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综合变量即为公共因子。

通过SPSS软件计算出每个研究对象的各个因子的得分,然后计算出因子综合得分。

聚类分析又称为群分析,是根据观测值或者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将接近的对象结合在一起,以逐次聚合的方法将观测值分类,直到最后都聚于一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2 相关统计指标与数据的选取本文选取我国36个城市上述13个经济指标的原始数据(见附录)进行分析,数据的选取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3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建设水平分析本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中心城市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对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观测纲的差异及数量级不同所造成的影响。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惠州市为例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惠州市为例

第21卷第1期2021年1月Vol.21No.1Jan.2021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文章编号:2096-3874(2021)01-0101-07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惠州市为例陈宏寿(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57)摘要:县域经济是连接我国城市宏观经济与农村微观经济之间的重要节点,为了量化分析惠州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采集了惠州市四区三县2013—2019年的数据,并运用SPSS20.0软件对惠州市四区三县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排序,并依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发挥先进区域引领作用、挖掘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和推进山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域经济,在系统性地解决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结构和社会综合治理(如精准扶贫、化解社会矛盾和强化治安防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市、省乃至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受到学者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的方式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提出对策。

张云云(2017)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芜湖市四区四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与评价,找出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和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以推动芜湖市经济全面发展⑴。

张荣天(2019)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等定量分析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的相关性和与周边地区间差异平均程度构建理论模型,深入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建议出台皖北地区扶持政策、调整县域产业布局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措施,从而强化统筹安徽省县域经济协同发展⑵。

曾苑、邓文博(2019)构建了河源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样运用了因子分析法对河源市县域经济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其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⑶O一、惠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广东省惠州市现辖四区三县,分别是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大亚区和仲恺区。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评价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评价

07酩 O 5
065 4 57
辽 宁
{ 北 衄
0 9 5 0
005 7 9
青 海
宁 夏
022 177
0 2 1 1 0 6
福 建
河 北
088 28
075 20
问 北
北 京
据 ,数据来源于  ̄ 0 8 中国统计年鉴》 20 年 。按照因子分析方法的
实 现 步骤 运 用 S S 1 统 计分 析软 件 . 先 对 数据 资料 是 否 符 P S 0 2 首 合 因 子分 析 方 法 的 要 求进 行 判 断 . 用 软 件 中 K n at t’ 采 MO ad Brets l Ts 检验 方 法 .结果 表 明 B re 值 为 4 7 3 8 <O 0 0 ,即 et a lt tt 0 5 .P 0 1
云 南
. 46 0135
. 6i 0l ; 3
. 77 01 3 8
吉 林
新 疆
江 苏
0 07 4 0
.0 01
. 6 0 71 0
福 建
湖 北
湖 南
指标数据的相关矩 阵不是单位阵 . 故考虑进行 因子分析 K i r as — e
Mee— InMesr o S mpi dqay是 用于 比较 观 测 相 关 yr Ok aue f a lg A e uc i n 系数 与 偏 相 关 系 数值 的一 个 指 标 ,其值 越 接近 于 1 表 明 对 这些
北 京 天 津 浙 江 山 东 内薰古 辽 宁
1 1 4 5 197 4 2 0 29 6 8 0 03 3 5 0 18 42 091 0 2
江 苏 山 东 浙 江 上 海 问 南 辽 宁

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动态评价——基于2004-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动态评价——基于2004-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 .0 2 4 2×第二 主 因子得 分 ) 9 .0 / 16 4 及排序 如 表 4所 示 。 () 6
由此得 到 长 三 角 地 区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产 出 得 分
竞争 因子 ” 同时得 到线性 组合 模 型如下 : ,
2 1 的 江苏 、 海 、 0 0年 上 浙江 , 中江 苏 比较 超 前 , 其 上
分 均 值 从 2 0 -2 0 0 4 0 9年 逐 年 稳 步 提 升 , 别 是 特 20 0 9年 大 幅 度 提 高 , 明 20 -2 0 说 0 4 0 9年 高 新 技 术 产业 投 入 逐 年 提 高 , 全 国 的 领 先 地 位 也 逐 年 强 在 化 , 21 但 0 0年 的投 入 有 所 回落 ; 分 均 值 2 0 — 得 o4 2 1 均远 高 于 全 国平 均 得 分 值 , 与 全 国得 分 0 0年 但
投入 因子 ” 同 时 得 到 两 个 主 因子 对 各 原 始 变 量 的 , 线性 组合 模型 如下 :
Fl=0. 6 Xl一0. 5 23 02 X2+0 2 4X3+ .7
合 为数量 较少 的几 个 公 共 因 子 , 便 达 到适 宜 地 解 以 释原 变量 的相 关 性 并 降低 其 维 数 的一 种 多 元 统 计 方法 J同时 , 用 构 造 的 因 子 得 分 模 型 还 可 以实 , 利 现对 样本 观测 值 的综合 排名 。 本文 采用 针对 变量 的 R型 因子 分 析 方法 , 主 以 成分 法获 取初 始 因子 , 采用 方 差 极 大 法 进行 正 交 因
海 与浙 江 则 比较 接 近 , 当然 , 由于评 价指 标 除 相 对 指标 外 还 有 绝 对 指 标 , 此 , 相 对 竞 争 力 来 说 , 因 从

基于Super-SBM和Malmquist指数的区域建筑业效率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基于Super-SBM和Malmquist指数的区域建筑业效率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第35卷第6期 Vol.35 No.6荆楚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20年12月Dec.2020基于Super-SBM和Malmquist指数的区域建筑业效率研究—以长三角为例金长宏,郭德润(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对建筑业效率评价的相关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研究;收集并整理2012~2018年江、浙、沪、皖四省市 相关数据,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地区建筑业效率进行测算,并就其时空差异进行分析;采用Malmquist指 数模型研究了 2012~2018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后各指数的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地区建筑业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中缓慢增长的趋势。

同时浙江省、上海市建筑业效率较高,但上海市效率波动较大。

江苏省建筑业效率接近有效状态,相比较之下安徽省则相对无效。

此外,技术进步对长三角地区建筑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的贡献相较于技术效率更为突出。

最后给出了建筑业效率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生产效率;超效率SBM模型;Malm quist指数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57(2020)06-0011-080引言自2010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6%以上,并于2019年达到 7.16%[1]。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大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依然稳固。

但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的背景下,建筑业发展增速同国内经济发展一样有所放缓。

在有关建筑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的众多研究中,段宗志等[2]利用2005〜2015年安徽省建筑业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回归发现建筑业固定 资产投资与从事建筑业的人员数量对建筑业总产值有较大影响;相比较之下,技术装备率影响较小。

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业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社会各界普遍提倡建筑业节能减排,发展 绿色建筑。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评价——以安徽省为例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评价——以安徽省为例
然 区 。该 省下 辖 l 7个地 级 市 , 户籍 人 口 674 5万 9 .
人。20 09年全年 生产 总值 ( D )0029亿 元 , 长 G P 1 5. 增 率为 1.% , 均 生 产 总值 1 9 元 ( 合 240美 29 人 631 折 0
元)城 镇化 率 4. %, , 2 1 城镇 居 民人均 可支 配收 人 1 8. , 居民人 均纯收入 4543元 。从该省 4057元 农村 0. 整体 经济情 况来 看 , 安徽 省 尚属 经济欠 发达 地 区。从
收稿 日期 :0 0—1 9 21 2—2
基 金 项 目 : 山学 院 人 文 社 科项 目( 目编 号 :0 6 q 1 ) 黄 项 20  ̄kO 5
作 者 简 介 : 永 桂 (9 7 ) 男 ( ) 江 西 吉 安 , 士 , 师 王 17 一 , 汉 , 硕 讲
表 2显示 了每 个 变量 共 同度 的结 果 , 该表 可 从 以得 到 , 于 因 子 分 析 的 变 量共 同度 都 较 高 , 在 用 都 0 9以上 的 水平 , . 这表 明变 量 中的 绝 大部 分 信 息 皆
数矩 阵 为单 位 阵 , Sg值 为 0 00小 于显 著 水 平 而 i .0 00 , .5 因此 拒 绝 原 假 设 , 明变 量 之 间 存 在 相 关 关 说
系 , 合做 因子 分析 。 适 ( ) 二 变量 共 同度 的结 果
二 、 究 指标 的构 建 研
反 映经 济与社 会发 展 的情 况涉及 到众 多 的发展
根 据安 徽省 l 7个地 级市 所发 布 的 20 09年 国 民 经济 与社 会 发 展统 计 公 报 , 中 选 取 了 以 下 指 标 : 从
G P X )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 : 、 业 增 加 值 D ( 。、 x )工 ( 、 x ) 固定资产投资额( 、 出 口总额 ( 、 x )进 x ) 全

因子分析法在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因子分析法在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21 年第2 期 02 4
科技 一向导
◇ 科技论坛◇
因子分析法在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 安丘市统计局
【 摘
王 忠 海 山东 安丘
22 0 ) 6 1 0
要】 本文介绍 了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 , 并对潍坊市各县 市区综合经 济实力分析评价 , 克服 了传统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 法
1因子 分 析 法 的基 本 思 想 .

因子分析法是多元变量统计方法 它是用较少个数 的公 因子的线
青州 2 3 231 l5 84 5 8 6 9 2 5 4 8 1 7 228 7 23 6 4 6 4 50 9 3 8 7 9 9 5 0 8 07 3 7 53 4 l8 3 0 l 巾 7l 7 32 3 9 8 1 8 9 7
在 处理 多指标 高度相关和权重设置方面的缺 陷。对经济总量、 均总量、 用外资三方面进行 了评价。 人 利
【 关键词 】 因子分析 8 8 8 0 4 7 1 5 2 7 8 4 59 15 3 9 7 2 2 7 9 3 4 6 74 16 5 5 15 2 4 0 0 0 5 lO 经济综合实力评价需要多指标 区 3 0 0 3 0 0 0 0 5 l0 o O 0 0 5 常用 的多指标评 价方法有以下两个问题 : 1对 于指标权 重 的设 () 置往往带有一定 的主观随意性 .使用德 尔菲法或层次分 析构权 法相 潍城 1 1 3 8 7 8 7 8 10 3 9 2 O 3 6 67 9 2 0 8 16 0 1 1 8 5 9 2 7 77 33 区 5 3 7 8 3 0 8 5 8 3 5 4 8 4 17 45 4 7 5 40 对 比较科 学 . 但是专家组成 员的选择 、 专家数量 的多少及专家打分等 方面存在 主观干扰因素 。( ) 2 多指标 大样本 可以为综合评 价提供 丰富 7 2 0 4 9 2 8 1 6 8 59 7 4 6 3 2 2 7 的信息 ,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评 价工作 的复 杂性 。每一个 指标都 寒 亭 71 2 46 7 0 6 9 0 1o8 l3 2 8 32 6 30 7 O 区 3 1 1 0 5 8 l 6 0 2 2 51 7 59 在不同的角度 和层面反映评价 目标的某 一信 息. 而各指标 之间往往存 在一定的相关关 系, 反映 的信息产生重叠 , 导致统计信息失真 。 因子分 坊 子 6 1 2 9 4 5 2 1 15 2 6 2 8 5 7 4 2 2 8 7 3 69 19 73 05 00 27 97 2 02 02 29

基于因子模型的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探析

基于因子模型的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探析

基于因子模型的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探析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江苏省县域经济在本省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测算,以分析各指标的意义。

最后算出各县市的综合竞争力,结合地域因素进行总结。

关键词:江苏省;县域经济;因子分析;经济竞争力2009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达34061.19亿元,稳居全国第二位。

与兄弟省份相比,江苏省县域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2008年江苏省全部52个县(县级市)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6262.52亿元,占江苏省GDP的53.65%,县域经济已然撑起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半边天。

根据2009年召开的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公布的报告,全国十强县中江苏省独占7个,全国百强县中江苏省占24个,江苏省县域经济规模在所有省市中一枝独秀。

一、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仅能够反映经济发展规模,还能正确反映经济发展的结构、潜力、质量等一系列指标。

因此,不能够完全以GDP或财政收入等单一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也不能落入对多个经济指标的简单加总的“窠臼”,应该在客观分析省级范围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研究各个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继而构建数个有代表性的与全部指标关联性较强的“因子”,并最终得出衡量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合理体系。

目前在多指标综合评价经济效益问题研究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已成为公认的优先方法。

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1],本文拟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按照经济发展、经济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2]等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为此,本文建立了3个大类、11个小类、52①个具体指标的三级评价体系[3]。

3个大类分别是经济发展、经济潜力和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

其中,经济发展包含经济运行(GDP、人均GDP、三次产业产值、农林牧渔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经济外向度(FDI、外贸依存度、贸易差额、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等级公路里程、公路客运量、公路货运量、用电量、固定电话持有量、移动电话持有量、互联网用户数)3个小块;经济潜力包括科教文卫(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图书馆藏书量、各类技术专业人员、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经济结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工业企业总资产、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经济效率(GDP增长率、工业劳动生产率、耕地产出率、地均GDP、工业利润)3个小块;可持续发展包括居民生活(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村人均收入、居民储蓄、农村恩格尔系数)、政府能力(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总支出)、自然资源(人均耕地面积、复种指数、有效灌溉率、人口密度)、环境保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废综合利用总产值、工业废水达标率)和农业发展(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5个小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基于因子分析的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王毓指导老师:管于华答辩日期:2010年6月9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引言 (2)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 (3)(一)构建的基本原则 (3)(二)指标选择的依据 (3)(三)指标体系的建立 (4)三、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实际测评 (5)(一)研究原理 (5)(二)分析过程与结果 (5)1、标准化 (5)2、求特征根及贡献率 (5)3、求特征值及贡献率 (6)4、得出公因子表达式 (7)5、计算因子得分及排名 (9)四、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比较 (9)五、对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 (11)参考文献 (13)附录 (14)基于因子分析的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摘要: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除上海外15个城市5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依据,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15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江苏省和浙江省县域经济2008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县(市)的2008年的竞争力情况进行评价,得到每个县(市)的综合得分,将其进行排序比较,最后运用聚类方法进行分层聚类将所有县(市)分为四类,由此对长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竞争力作出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n 15 cities including 59 counties (cities) except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llow some principles and basis, indicators system was set up by the selection of local GDP, per capita GDP, local fiscal revenue, local fiscal expenditure, retail sales etc. 15 indicators, using the data of counties in Jiangu province and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8, by factor analysis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various counties (cities) in 2008, each county (city)is compared, adopting clustering method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stratified into 4 layer, to evaluate the county econom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Key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competitive of county economy, factor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一、引言长三角地区江海交汇、南北居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活动最活跃、增长最具潜力的区域,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

长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强健,在长三角地区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在2009年评定出来的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上海市1个,江苏省27个,浙江省26个,前十名中长三角地区占了8个,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何为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1] 县域经济有着自身特色,与城市经济有着很多不同点,在研究县域经济竞争力时应与研究城市竞争力区分开来,要体现县域经济的特色。

如城市是规模经济,注重总量和规模,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其基础是区域的自然资源,县域经济发展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竞争基础是居民的生活水平。

[2] 前人在县域经济方面已做了很多研究,在研究县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倾向于通过选取一系列的指标构成一个指标体系,通过这个指标体系将各县(市)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模型的建立一般采用因子分析法或公因子分析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心理学家Chales Spesrman于1904年提出的设想,其基本思想是用少数几个潜在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实际存在的多个指标,基本目的是用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来描述多个变量间协方差关系,能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以利于研究分析。

[3] 评价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指标很多,每个指标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因此,因子分析适用于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

在本文的研究中剔除了上海地区的变量,因为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典型的城市经济,而县域经济发展不具有代表性,故本文选取除上海外的15长三角城市共59个县作为研究对象(不含地级市市辖区),以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作了研究。

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县域经济竞争力反映的是一个县经济综合实力水平,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经济单位整体实力的体现。

所以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的对象应是县(市)及其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整体状况,对其的评价是对社会经济的一种综合评价和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相应的原则。

(一)构建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

县(市)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必须能够正确反映县(市)社会经济的综合竞争实力,要能如实反映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这个指标体系能对该县(市)的综合竞争力作出恰当的评价。

2、系统全面的原则。

县(市)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实力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人类需求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又分为众多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这就要求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对这个地区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

3、适用统一原则。

评价结果尽量接近客观现实,由真实的数据能导出准确可靠的结果。

评价必须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较广的范围,兼顾适用性与动态性。

(二)指标选择的依据1、综合经济实力。

反应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必须考虑经济总量规模,一个良好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县(市)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基础,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包含反映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指标。

本文选取了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7个指标。

2、产业结构水平。

产业结构是反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本文选取了三大产业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作为指标。

3、人民生活水平。

“富民”才能“强国”,只有地方居民真正富裕了,县(市)的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竞争力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本文选取了年末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3个指标。

4、“三农”问题。

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县域经济竞争力必须包涵能反映“三农”问题的指标。

本文除选取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指标外,还选取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一指标。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以上原则和依据,确定了15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

具体指标见表1表1 县域经济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三、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实际测评(一)研究原理目前,在多指标综合评价经济效益问题的研究中,随着多元统计方法的推广和普及,利用因子分析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已成为公认的较优的方法。

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但由于指标间具有复杂的相关关系,难以直接给出评价,这就需要把各项指标归纳为一项或多项综合指标予以反映。

因子分析就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很好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在本文的应用中,用此方法从所选的15个指标中求出公因子,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本研究采用相关系数矩阵特征根大于1)筛选得到几个公因子,来代替原始指标,再以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所选取得公因子进行综合,得到县(市)的综合得分,然后依据它对各县(市)进行排序、比较、分析。

(二)分析过程与结果本文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09》和《浙江统计年鉴2009》,以2008年长三角59个县(市)关于15个指标的原始数据作为样本,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公因子分析。

1、标准化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间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

此项工作由SPSS13.0软件自动完成。

2、求特征根及贡献率将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选公因子分析。

得到总方差解释表(表2)。

总方差解释表反应的是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

由表2我们可以得到15个因子的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前四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并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2.364%,即前四个特征根能够解释原15个因子变量的92.364%,因此,公因子分析过程中应提取四个公因子F1,F2,F3,F4。

表2 总方差解释表3、求特征值及贡献率对提取的四个公因子F1,F2,F3,F4建立初始因子矩阵(表3)。

同时,为便于对各因子载荷做合理解释,对其进行旋转使其结构简化(这里使用最大方差法),使得每个因子的载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极分化,以排除噪声干扰的影响。

表4即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同时,表4给出的是原始数据和公因子已标准化处理后的所提取的前四个公因子的载荷矩阵。

表3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4、得出公因子表达式根据表4得到公因子表达式:F1=0.185*X1+0.949*X2-0.180*X3+0.951*X4+0.947*X5-0.338*X6+0.358*X7+0.202*X8+0.925*X9+0.769*X10+0.830*X11+0.962*X12+0.942*X13+0.813*X14+0.672*X15 (1)F2=-0.44*X1+0.050*X2-0.147*X3+0.089*X4-0.022*X5-0.549*X6+0.880*X7-0.881*X8+0.116*X9+0.054*X10+0.285*X11+0.038*X12-0.002*X13+0.111*X14+0.388*X15 (2)F3=0.957*X1+0.242*X2+0.061*X3+0.205*X4+0.249*X5-0.484*X6+0.001*X7+0.033*X8-0.219*X9+0.546*X10+0.085*X11+0.122*X12+0.193*X13+0.507*X14-0.337*X15 (3)F4=0.041*X1-0.144*X2+0.946*X3-0.152*X4-0.150*X5+0.448*X6-0.152*X7+0.003*X8-0.182*X9+0.026*X10+0.245*X11-0.167*X12-0.146*X13+0.10*X14+0.406*X15 (4)表4 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在第一公因子的表达式中第四、第五、第七、第九、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项指标的系数较大,这三个指标起主要作用,可以把第一公因子看成是由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财政支出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所组成的反映县(市)综合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