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创新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书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务处教材科机械工程教研室2005年9月实验一:机械认识实习机构现场实习报告一、平面连杆机构1.根据机构中移动副数目的不同,平面四杆机构可分为、和三大类型。

2.根据连架杆相对机架能否作整周转动,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可分为机构、机构和机构。

3.连杆机构可起运动形式转换的作用,即将主动件的运动形式转换为从动件的另一种运动形式。

能将转动变为摆动的有;能将转动转化为移动的有。

二、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是一种高副机构,其组成有、和三个基本构件。

2.凸轮机构按凸轮形状分类主要有、和的凸轮机构。

3. 凸轮机构按推杆形状分类主要有、和的凸轮机构。

4. 凸轮机构按推杆运动形式分类主要有和的凸轮机构,5. 凸轮机构按闭锁方式分类主要有和闭锁的凸轮机构。

三、齿轮机构1. 平面齿轮机构用于两平行轴之间的传动,常见类型有、和。

2. 空间齿轮机构用于两空间两相交轴或相错轴之间的传动,常见类型有、和。

3.齿轮机构也可转换运动形式,在平面齿轮机构中,将转动转换为移动的齿轮机构是。

四、轮系1.轮系可分为、、和三大类型。

2.周转轮系又可分为和两类,要使输出件具有确定的运动,前者需要个主动件,后者需要个主动件。

工厂参观实习报告1.回答指定机器的组成和加工对象,并写出机器上所能看见的机构及其作用。

2.针对指定的机器,回答其组成和加工对象,并大致说明机、电、液其上的应用。

3.现场实习小结(另附页)注:以上3题由教师指定其中2题完成。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实验报告思考题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包含那些内容?实验三机构拼接及创新设计实验拼接实验报告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思考题:1.在机构拼接实验中,根据你所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一些?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2.利用不同的杆组进行机构拼接,得到了哪一些有创意的机构运动方案?用机构运动简图示意创新机构运动方案。

倒立摆创新实验指导书

倒立摆创新实验指导书

倒立摆创新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倒立摆实验装置,探究倒立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利用创新方法改进系统的控制性能。

2. 实验原理倒立摆是一种具有非线性特点的物理系统,通常由一个悬挂在水平轴上的摆杆(或杆状物体)和一个在摆杆上悬挂的质心实例组成。

倒立摆的稳定问题一直是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中的经典难题。

该实验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二阶倒立摆模型,即摆杆与直流电机驱动器的组合。

摆杆通过电机驱动器实现倒立运动。

控制器通过调节电机驱动器中的电流来调节摆杆的位置,从而使摆杆稳定在垂直位置上。

3. 实验装置•一根长摆杆•一个电机驱动器•一个直流电动机•一块微控制器开发板•一个传感器(可选)4. 实验步骤第一步:组装倒立摆装置1.将长摆杆垂直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并将电动机安装在杆的底部。

2.通过螺丝将电机和摆杆牢固连接。

第二步:电路连接1.将电动机与电机驱动器相连,确保连接稳固。

2.将电机驱动器连接到微控制器开发板,确保连接正确。

第三步:程序编写1.在微控制器开发板上编写程序,用于控制倒立摆系统。

2.编写程序以读取传感器数据(如果有使用传感器)。

3.编写程序以实现倒立摆系统的控制算法。

4.将程序烧录到开发板上。

第四步:实验执行1.将倒立摆系统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2.打开电源,启动微控制器开发板。

3.观察摆杆的倒立运动。

4.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5. 实验注意事项1.搭建倒立摆装置时要注意安全。

2.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等意外情况发生。

3.在实验执行过程中,保持仪器和装置的稳定性。

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6.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倒立摆系统的倒立运动特性。

可以比较不同控制算法下的倒立效果,评估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 创新实验内容本实验还可以进行创新实验,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调整控制算法,提高倒立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优化摆杆的结构和材料,改进系统的物理性能。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 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滴管等;- 显微镜、移液器、离心机等。

2. 实验药品:- 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 准备所需药品,确保药品的正确性和有效期。

2. 实验操作:(这里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描述,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步骤的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等。

2.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现象解释。

五、实验讨论与总结1. 实验讨论:-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指出实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实验室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讨论与总结等内容。

2. 实验报告应规范书写,语句通顺,段落结构清晰。

3.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并配以合适的图表或图像进行展示。

4. 实验报告应标明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和实验人员姓名。

八、参考文献(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以上为《教学实验指导书》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具体实验内容和步骤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指导书能够对您的实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2005-10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2005-10

实验指导书GUIDE BOOK FOR EXPERIMENT张云文李海涛姚海蓉编著AND目录CONTENTS说明 (1)前言 (2)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3)实验二 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 (6)实验三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 (12)实验四 转子动平衡实验 (16)附录1 PCL-812PG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使用说明 (19)附录2 机构应用工程实例 (21)说明Brief Instruction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强调与工程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帮助培养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节是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不仅可以籍此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对培养同学们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原理共56学时。

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以我校的教学计划为依据,本着“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教学宗旨,开设了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实验一)、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实验二)、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实验三)、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四)作为机械原理的基本实验内容。

其中,动平衡实验由于设备老化,目前设备达到的教学效果完全可以由课内教学实现,因此目前该实验暂时取消。

待购置现代动平衡试验设备后即可随时开设。

此外,已在部分班级试点选修实验——范成实验的计算机虚拟实现、选做研究项目运动参数测试实验台的软硬件改进设计等。

同时,还拟开设选修实验——范成实验的模型实现,综合性、开放性实验——运动方案分析实验。

这部分实验内容暂时单独成篇,待条件成熟即可列入本实验指导书。

附录2中的机构应用工程实例是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其实是工程实际中实现某种功能的一个运动方案,而决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解。

实验考核成绩分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三部分。

实验成绩并入课程总成绩,约占10%。

为便于同学们预习,了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特编著本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构运动⽅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的1.培养学⽣机构型综合的设计能⼒、创新能⼒和实践动⼿能⼒;2.培养学⽣综合应⽤所学知识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性能加以评价的分析能⼒。

⼆、实验原理任何机构都是将基本组依次连接到机架和原动件上⽽构成的。

三、实验内容1.多功能移动式残病⼈浴缸翻转机构(见动画)⑴上⾝部缸体翻转机构要求上⾝部缸体从⽔平位置向上翻转⾄70度,即翻转⾓为0-70度.可采⽤的机构:①摆动导杆机构,导杆与上⾝部缸体固装在-起,带动缸体翻转。

由直线电机带动主动杆摆动。

②双摇杆机构,上⾝部缸体作为从动摇杆,在主动摇杆驱动下作0-70度摆动. 主动杆由直线电机带动摆动。

③其它机构⑵腿部缸体翻转机构要求腿部缸体从垂直位置向上翻转⾄⽔平位置,利⽤死点保持腿部缸体在⽔平位置, 借助凸轮机构破坏死点,使腿部缸体在重⼒作⽤下复位。

可采⽤机构:①双摇杆机构,腿部缸体作为主动摇杆;②其它机构2. ⽜头创床机构(见动画)要求刨⼑(安装在滑枕上)作直线往复运动。

可采⽤的机构:①转动导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组合,由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

②摆动导杆机构和滑块机构组合,由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

③其它机构3.翻转机(见动画)要求翻转模板装在连杆上,模板翻转180度。

①四杆机构,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4.飞机起落架要求起落架上轮⼦从⽔平位置向下翻转⾄垂直位置,利⽤死点使起落架轮⼦保持在垂直位置。

可采⽤的机构:①四杆机构,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5.插床机构要求插⼑作垂直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向下时(⼯作⾏程)较慢,向上运动(空程)时速度较快。

可采⽤的机构:①双曲柄机构与曲构滑块机构组合,电机驱动.②其它机构6.冲压成型机压头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以较⼩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巨⼤的冲压⼒。

可采⽤的机构:①六杆增⼒机构,电机驱动.②其它机构7.拉延压⼒机压边机构压边滑块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在下极限位置时,有瞬时停歇现象;同时以较⼩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巨⼤的冲压⼒。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

班级:学号:姓名: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机械实验示范中心2007-5机构组合创新设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一、实验预习(1)机构型综合的连杆组合创新技法是什么?如何进行?(2)机构组合设计实验台的基本组成及搭接原理。

(3)熟悉基于杆组法的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

二、实验目的机构的创新是机械设计中永恒的主题,人们要设计出新颖、合理、实用的机构,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机构创新设计方法。

连杆组合法是一种以数字综合形式表示的机构型综合创造技法,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发散性思维成分,可以启发设计者创造新机构,进而培养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其实验原理是用各种零件、构件等组合搭接出机构。

一般在实验指导书中给出若干种示例机构及其组合方法,学生在实验时按照流程搭接,在此基础上也可自行设计机构进行搭接,但大都是已有机构的变形,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并且搭接出的机构性能无法验证,如执行机构的轨迹曲线是否满足要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性能是否满足要求等无法得到验证,更进一步的机构优化及改进设计也就无从谈起。

采用机构型综合的连杆组合创新技法对现有机构组合设计实验进行改进,开设基于型综合创造技法的机构组合创新设计与仿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科学计算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实验目的可概括为:(1)掌握机构型综合的连杆组合创新技法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流程;(2)根据设计结果在机构组合设计实验台上能搭接机构;(3)能运用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软件进行机构的虚拟设计与运动仿真,并对实物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知识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性能加以评价的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验软、硬件(1) 实验用硬件设备实验设备硬件为机构组合设计实验台。

如图1所示,五根立柱2可在上下横梁中沿x 方向(双手上下均匀用力)调整其位置,然后用上下横梁上的螺栓固定。

实验12 机构组合创新操作训练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12  机构组合创新操作训练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12 机构组合创新操作训练实验12.1 机构组合创新操作训练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各种机构的操作与分析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2. 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结合机构组合方法认识机构的组成情况;3. 加强对机构的认识和运用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1. 常见的一些机构模型介绍如下:机构模型的种类较多,图12-1为50多种金属制机构模型,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4年设计,其运动构件用优质碳素钢制作,机架用铸铁制作,底板用木材制作。

图12-2为20种机壳底板用PVC 工程塑料制作的机构模型,其转动件用铝合金及钢材制作。

图12-1 50多种金属制机构模型图12-2 20种工程塑料制机壳机构模型2. 本实验中,在陈列柜里可供参观的组合机构主要有:串联机构、并联机构和复合机构等,其名称如下:(1)凸轮-蜗轮蜗杆机构;(2)联动凸轮组合机构1;联动凸轮组合机构2;(3)扇形齿轮;(4)凸轮连杆组合机构;(5)叠加机构;(6)凸轮齿轮组合机构;(7)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关于上述机构的基本介绍在陈列柜中都有,请同学们在参观时结合所学机构组合方法详细观看。

3. 本实验所用的各种基本机构及组合机构的实用模型主要有:(1)A1曲柄滑块泵;A2 曲柄摇块泵;A3 曲柄摇杆泵;A4 转动导杆泵;A5 摆动导杆泵;A6 剪床机构;A7 差动轮系机构;A8 浮动盘联轴节;A9 齿轮直线机构;A10 齿轮摇杆机构。

(2)B1 抛光机;B2 装订机机构;B3 牛头刨床;B4 颚式破碎机;B5 步进输机;B6 假肢膝关节机构;B7 机械手腕部机构;B8 简易冲床;B9 铆钉机构;B10 制动机构。

(3)D1 叠加机构;D2 双曲机构;D3 内槽轮机构;D4 滚子推杆心型凸轮机构;D5 斜齿轮传动机构;D6 减速器;D7 齿轮间歇机构;D8 2K周转轮系机构;D10 心型磨轮机构;D11 扇形齿轮机构;D12 摩擦轮机构;D13 正弦机构;D14 直线槽轮机构;D15 行星机构;D16 等径凸轮机构;D17 450螺旋传动机构;D18 圆锥齿轮传动机构;D19 齿轮传动往复运动机构;D20 空间机构;D21 安全离合器机构;D22 齿轮连杆机构;D23 摆动滑块机构;D24 椭圆仪;D25 渐开线凸轮机构;D26 直线运动机构;D27 连杆棘轮机构;D28 差动螺旋机构;D29 滑道轴节机构;D30 三平杆传动机构;D31 万向接头;D32 双冲头机构;D33 偏心凸轮机构;D34偏心往复运动机构;D35 急回机构;D36 椭圆齿轮机构;D37 2K-H周转轮系机构;D38 三档齿轮变速机构;D39 蜗杆蜗轮传动机构;D40 往复圆柱凸轮机构;D41 槽轮机构;D42 机器人爬杆机构;D43 摇动导杆急回机构;D44 反馈机构;D45 900螺旋齿轮传动机构;D46 差速器;D47 轮轴传动机构;D48 运动合成机构;D49 偏心调速器机构;D50 行星机构Ⅱ。

机构创新实验指导

机构创新实验指导

实验七机构创新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强学生对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结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2.通过机构的拼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SNJCX-1型机构运动创新组合设计实训台。

本装置是由铝型材实训台架、交流减速电机、直线电机、电源控制箱、直线电机控制箱和实训零件等组成。

图Ⅰ实训台台架1.实训台架实训台台架是由22根长短不同的铝型材组装而成。

台架中8根立柱铝型材导轨2,可沿X轴方向左右移动。

移动前用内六角扳手旋松上、下横梁4和6上的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然后同时移动立柱2的上下部分(注意:不要倾斜)到需要的位置后,再将立柱2与上、下横梁4和6靠紧再旋紧立柱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注意:立柱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只需旋松即可,不允许将其旋下)。

立柱铝型材2的前面和右面凹槽中有固定螺母,可在立柱2上沿Y轴方向移动,移到需要的位置,只需将零件用内六角螺钉打紧即可。

按上述方法移动位置,就可在台架X、Y平面内确定机构各个零件的位置。

更换机构,只需拧松内六角紧固螺钉后,换置即可。

机构组装快速、方便。

减速电机通过电机底座固定在台架底座1上,电机通过减速器减速和调速器调节,可使转速在0~10r/m i n范围内变化,这样可以根据机构的情况和自己的需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2.减速电机电源控制箱的操作、使用说明电源控制箱是给减速电机提供电源并控制电机转速的,使用前首先把控制箱上电源开关打到“关”的方向,把调速器的开关打到“0”位置,并把调节旋钮逆时针旋置最小,然后把电源控制箱通过电源线连接到电源。

使用时,首先将电源开关打到“开”的方向,通电后调速器“Power”指示灯亮,然后把调速器的开关打到“-”位置,再慢慢顺时针调节调速器旋钮使机构慢慢运动,确保没有问题后,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转速。

3.直线电机的使用说明直线电机安装在实训台台架底部。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任务 (1)三、实验原理 (1)四、实验设备 (2)五、实验内容 (3)1、牛头刨床机构 (3)2、内燃机机构 (4)3、精压机机构 (4)4、两齿轮-曲柄摇杆机构 (5)5、两齿轮-曲柄摆块机构 (6)6、喷气织机开口机构 (6)7、双滑块机构 (7)8、冲压机构 (8)9、插床机构 (8)10、筛料机构 (9)11、凸轮-连杆组合机构 (9)12、凸轮-五连杆机构 (10)13、行程放大机构 (11)14、冲压机构 (11)15、双摆杆摆角放大机构 (12)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2)一、实验目的1、机构创新设计与运动分析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在掌握机构组成原理、基本机构的类型、结构、设计知识的基础上,以ZBS-C机构创意设计实验台作为操作平台,进行机构创新设计实验;2、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遵循机械设计的基本法则,对机构运动系统方案进行设计与研究。

以期通过实验使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得到加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

二、实验任务1、选用工程机械中各种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在ZBS-C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搭接、运行,满足机构运动要求。

2、根据设计机构创新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在ZBS-C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搭接、运行,满足机构设计要求。

三、实验原理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因此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F=3n-2pL-pH=0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H和低副数PL都必需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当n=1,PL=1,PH=1 时即可获得单构件高副杆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图 3-1 单构件高副杆组因此满足上式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的组合为:n=2,4,6……,PL=3,6,9……。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2、通过机构的拼接,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3、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机架、各种零部件、连杆、复合铰链、移动副、转动副等。

三、实验步骤1、掌握平面机构组成原理。

2、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和安装、拆卸工具。

3、自拟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形成拼接实验内容,将平面机构运动方案正确拆分成基本杆组。

4、正确拼接各基本杆组。

5、将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四、实验内容(1)按比例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要求符号规范。

标出活动构件、原动件、转动(2) 进行机构分析:杆组化分,并简要说明机构杆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机构的杆组简图。

(3) 根据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几种?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4) 利用不同的杆组进行机构拼接,可得到哪一些有创意的机构运动方案?用简图说明篇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四实验四: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理论的认识,熟悉杆组概念,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2、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以培养学生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3、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零件及主要功用(参看“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零部件清单”)2、工具M5、M6 、M8 内六角搬手、6 或8 英寸活动搬手、1 米卷尺、笔和纸。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研发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研发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等关键环节。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并确保其正常可用。

2. 实验环境搭建: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实验环境,包括实验场地和相关设施设备。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和指导,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任务分配。

1. 项目策划a)明确项目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

b)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c)分析项目需求和资源情况。

2. 技术调研a)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调研和学习,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状况。

b)掌握所需技术和工具,为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

3. 原型设计a)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

b)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评审和修改。

c)完成原型的绘制或搭建,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 系统开发a)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编码和开发工作。

b)合理分配任务,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开发。

c)定期进行代码评审和集成测试,及时修复bug。

5. 功能测试a)制定功能测试计划和用例。

b)进行系统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c)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 系统验收a)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验收。

b)总结评估结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c)确认系统达到验收标准,准备部署和实施。

7. 项目总结a)对整个研发项目进行总结和归档。

b)分析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c)总结并分享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

3. 项目管理:督促学生按照计划执行,并进行进度和质量的监控。

4.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创新思维。

5. 结果评估: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评估和自我总结。

实验三机构组合创新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机构组合创新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一、 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整体认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

设备名称:ZBS-C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实验台组件清单如下:序号 名称示意图规格数 量备注1 齿 轮M=2,α=20° Z=28、35、42、56 各3共12 D=56㎜;70㎜; 84㎜;112㎜ 2 凸轮基圆半径R=20㎜升回型; 行程30㎜ 33 齿条M=2 α=20°34槽轮4槽15拨盘双销,销回转半径R=49.5㎜ 1 6主动轴15㎜ 30㎜ 45㎜60㎜ 75㎜ 4 4 3 2 2序号名 称 示意图 规 格 数 量 备 注7 从动轴(形成回转副)15㎜ 30㎜ 45㎜60㎜ 75㎜8 6 6 4 4L= L=8 从动轴(形成移动副)15㎜ 30㎜ 45㎜60㎜ 75㎜8 6 6 4 49转动副轴(或滑块)L=5㎜3210复合铰链Ⅰ(或滑块)L=20㎜811复合铰链Ⅱ(或滑块)L=20㎜812 主动滑块插件40㎜55㎜1113 主动滑块座114 活动铰链座Ⅰ螺孔M816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转-移副15活动铰链座Ⅱ螺孔M516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移动副或转动副 16 滑块导向杆(或连杆)L=330㎜417 连杆Ⅰ100㎜ 110㎜ 150㎜160㎜ 240㎜ 300㎜ 12 12 8 8 8 8 序号名 称 示意图 规 格数 量备 注 18 连杆ⅡL 1=22㎜ L 2=138㎜819 压紧螺栓M564L= L= L=20 带垫片螺栓M54821 层面限位套4㎜ 7㎜ 10㎜ 15㎜30㎜ 45㎜ 60㎜ 6 6 20 40 20 20 1022紧固垫片(限制轴回转)厚2㎜孔¢16,外径¢222023 高副锁紧弹簧324 齿条护板625 T 型螺母20用于电机座和行程开关座的固定 26 行程开关碰块127 皮带轮628 张紧轮329 张紧轮支承杆330 张紧轮销轴3序号名 称 示意图规 格数 量备 注31 螺栓ⅠM10×15632 螺栓ⅡM10×206L=33 螺栓ⅢM8×15 1634 直线电机10㎜/s 1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5 旋转电机10r/min 3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6 实验台机架机架内可移动立柱5根,每根立柱上可移动滑块3块。

实验五“机构创意设计模拟实施”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机构创意设计模拟实施”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机构创意设计模拟实施”实验指导书一、一、实验目的1.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2.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分析机械的初步能力;3.3.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构思、验证、确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能力;4.4.培养学生用电机等电气元件和汽缸、电磁阀、调速阀和压缩机等气动元件组装动力源,对机械进行驱动和控制的初步能力;5.5.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动手能力;6.6.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综合设计能力。

二、二、设备和工具1.1.机械方案创意设计模拟实施实验仪,2-3人一套;2.2.系列功率、转速微型电机组件;3.3.系列微型汽缸、气控组件、调速阀和空气压缩机等气动元件;4.4.钢板尺、量角器、游标卡尺;5.5.扳手、钳子、螺丝刀等。

三、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1.预习本实验,初步了解实验装置,熟悉各种运动副和杆件的组装方法,熟悉机构尺寸的调整方法,熟悉电机及联轴器的安装及用遥控电路进行控制驱动的方法。

熟悉汽缸、空气压缩机、气控组件、调速阀及其它气动元件的安装使用方法;2.2.初步拟订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尺寸及电气或气动驱动的控制方案,绘出草图。

四、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1.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机构创意设计模拟实施实验仪”的多功能零件,按照自己的草图,先在桌面上进行机构的初步实验组装。

这一步的目的是杆件分层,一方面为了使各个杆件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各个杆件、各个运动副之间发生相互运动干涉。

2.2.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上一步的步骤,选择好分层方案,使用实验仪的多功能零件,从最里层开始,依次将各个杆件组装联结到机架上。

其中构件杆的选取、转动副的联结、移动副的联结关系为:齿轮、齿条与杆件用转动副联结,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移动副联结;杆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联,或杆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联;输入转动的原动件和输入移动的原动件的组装方法请参见有关图册。

3.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输入运动的形式选择原动件。

实验四 精密机械创新设计与拆装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精密机械创新设计与拆装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精密机械创新设计与拆装试验学时: 5学时一、实验目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机构与仪器仪表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对实际仪器仪表模型的拆装,熟悉和了解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二、实验设备1.fischertechnik慧鱼创新工具包1套2.接口电路板1块3.计算机1台三、实验原理慧鱼创新工具包中有许多种可供选择的机构模型,学生可根据说明书的指导或自己的设计对机构和零部件模型进行组装,完成不同的仪器、设备的模型装配,并能通过与计算机接口,进行实际的机械功能的演示。

本实验中学生可分组自我选择装配和拆卸机械手、打印机、绘图仪等多种机械模型。

实际仪器仪表一般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机构组成,下面介绍一些典型机构的工作原理。

1、连杆机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已经见过许多的平面连杆机构,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种机器、仪表及操纵装置中。

这些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机构都是通过低副连接而成,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很多,单从组成机构的杆件数来看就有四杆、五杆和多杆机构。

一般的多杆机构可以看成是由几个四杆机构所组成。

所以平面四杆机构不但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

构件之间都是用转动副联接的平面四杆机构称为铰链四杆机构,如图1示。

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机构的最基本的可以实现运动和力转换的连杆机构型式。

在此机构中,AD固定不动,称为机架;AB、CD两构件图 1与机架组成转动副,称为连架杆;BC称为连杆。

在连架杆中,能作整周回转的构件称为曲柄,而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称为摇杆。

因此,根据机构中有无曲柄和有几个曲柄,铰链四杆机构又有三种基本形式:1.曲柄摇杆机构:两连架杆中一个为曲柄而另一个为摇杆的机构。

2.双曲柄机构:两连架杆均为曲柄的四杆机构。

3.双摇杆机构:两连架杆都是摇杆的机构。

遵循“不改变构件间的相对运动状况,而只可改变构件的形状或其绝对运动”的原则,铰链四杆机构可演化为其他四杆机构型式。

1)滑块机构如图2所示,当构件1能整周回转成为曲柄时,该机构称为曲柄滑块机构;否则该机构称为摆杆滑块机构。

机械基础实验2

机械基础实验2

机械基础实验1指导书(机械原理部分)郑双阳王淑芬时祖光编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目录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1(项目一)--------------------1 实验名称: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1(项目二)--------------------5 实验名称: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创新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1(项目三)--------------------7 实验名称:动平衡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1(项目四)-------------------16 实验名称:齿轮综合实验实验四(1)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16 实验四(2)齿轮范成实验---------------------------------22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1(项目一)实验名称: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3、加强学生的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2、常见杆组(杆长在80-340mm);3、连接件;4、开口扳手和内六角扳手。

三、实验原理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因此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F=3n-2p l-p h=0,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 l和低副数p h都必需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2、机构的组成原理根据如上所述,可将机构的组成原理概述为: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的方法来组成。

这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根据给定的机构示意图,选择杆组(长度不限),测出单个杆的长度并记录;2、然后在实验台上拼接机构。

创新创业-实训指导书

创新创业-实训指导书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实训总课时:8实训项目一:制定创业计划书课时数:8一、实训目的与要求1.认识到产生一个好的创业想法是创办成功企业的首要必备条件2.知道如何产生创业想法3.掌握识别和评估创业机会的技术4.学会制定创业计划书二、实训内容1、商业计划介绍一段简练的计划及商业模型的摘要,介绍你的商业项目,一般500字。

2 公司描述1)公司的宗旨/名称/结构2)公司经营策略3)你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什么新的价值3 产品与服务主要介绍你的技术/产品的功能,应用领域,市场前景等。

4 市场分析1)市场描述(行业分析)2)目标市场分析3)目标消费群4)销售战略5 竞争分析1)竞争对手分析2)研究进入细分市场的主要障碍及竞争对手模仿你的障碍(即进入行业的门槛)6 营销策略及销售1)营销计划2)销售策略3)分销渠道及合作伙伴4)定价战略三、实训准备1.全班按每组三至四人组成实训小组;2.确定本小组的商业项目可选行业:零售业、国际贸易、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旅游业、医药行业、教育、制造业、邮政、交通、物流、农业、电脑IT、其他;说明:各小组可以自行选择要进行营销的行业和产品。

四、实验步骤1. 制定调查方案,选择行业/企业进行具体分析2. 分析自己的创业项目3.市场调查4. 整理出一份创业计划书五、考核办法和要求1.商业计划介绍10%2. 公司描述10%3. 产品与服务20%4. 市场分析20%5. 竞争分析20%6. 营销策略及销售20%。

幼儿园科学教育创新实验

幼儿园科学教育创新实验

幼儿园科学教育创新实验
一、引言
在当下社会,科学教育已经被认识到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将带领您深入了解一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创新实验,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乐趣与教育意义。

二、实验背景
通过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传统的幼教方法往往难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因此,我们决定进行一场创新实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
1.主题设计:以“探索自然奥秘”为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和活
动。

2.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从
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3.实验活动:包括植物成长实验、简单机械实验、天气观察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

四、实验效果
1.激发学生兴趣:幼儿参与实验时充满好奇心和热情,积极参与其中
并乐于探究科学问题。

2.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活动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3.促进师生互动: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
的沟通更加顺畅和融洽。

五、结语
通过这场创新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实验,我们发现科学教育不仅可以在提升幼儿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希望今后幼儿园可以在科学教育方面不断创新,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以上是本文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创新实验的详细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感谢您的阅读!
注:以上文章仅为演示用途,并非真实内容。

机构创新实验指导书04

机构创新实验指导书04

机构系统创新组合实验指导书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教研室于潇雁叶仲和陈亮林诚忠实验五机构系统创新组合一、实验目的1. 加强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增强学生对机构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动手能力;体会设计实际机构时应注意的事项;完成从运动简图设计到实际结构设计的过渡。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设备和工具一)设备:创新组合模型两组一组机构系统创新组合模型(包括4个架)基本配置所含组件如下:1.接头接头分单接头和组合接头两种:单接头有5种形式,组合接头有4种形式。

(1)单接头J1螺纹分左旋和右旋两种。

方头的侧面上,为12×12方通孔。

(2)单接头J2螺纹分左旋和右旋两种。

方头的侧面上,为φ12圆通孔。

(3)单接头J3螺纹全部为右旋,方头的侧面上为12×12方通孔,且螺杆端有一段φ12的过渡杆,根据长度的不同分为6种,即:从短至长适应一到六层的分层需要,便于不同层次联接选择。

(4)单接头J4为L形状,两垂直面上,一面为方通孔,另一面为圆通孔。

(5)单接头J5有一方孔,其两垂直右旋螺杆上有一端带有φ12圆柱,根据圆柱长度不同分为6种,即:从短至长适应一到六层的分层需要,便于不同层次联接选择。

(6)组合接头J1/J7有两种,J1与J7之间可相对旋转。

两种组合接头组合形状一样,但其中一种为一右旋和一左旋螺纹,另一种为两左旋螺纹。

(7)组合接头J6/J4,J6与J4之间可相对旋转。

其中:J6为一带方孔的方块。

(8)组合接头J6/J7,J6与J7之间可相对旋转。

其中:J6为一带方孔的方块。

接头J1接头J2接头J3接头J1/J7接头J4接头J5接头J6/J4接头J6/J72.连杆(1)连杆为正方形杆件,可套入接头的方孔内进行滑动和固定,共有7种不同长度,可用于各种拼接。

杆长在60~300 mm内能分段无级调整,超过300 mm的杆可另行组装而成。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综合实验指导书2(创新实践篇)编著者陈照强王毅曹芳范维华李林等机械工程学院2007年2月16日前言创新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创造学和设计方法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讨论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

针对开发型创新、变异性创新、反求形创新等各种类型设计。

利用机械原理、机构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光电、化学、材料等相关知识,从各个角度广泛探讨创新设计的规律。

本书引入6个综合性机械创新设计的案例,供同学们进行观察分析,培养兴趣。

本书还给出了4个创新设计的课题,供同学们进行思考并亲手进行创新设计实践,以及达到提到创新能力的目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要勤于思考,广泛吸收各门类的知识,不断地进行创造性设计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拓思路,创新能力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要进行创新设计的实践活动,首先要打破创新设计高不可测的思想禁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时都会出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设计的过程,所以要留心身边比较麻烦的事,在脑子里对这个问题有个印象,最好做个记录,要多善于思考,要想办法解决你记下的问题,能解决的方式采用机、光、电、化学等都要想到,方案制定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性的,要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模式。

对于想到的方案或办法进行经济上的考核,也就是要看它有没有价值。

下一步就是要做模拟或原理上的试验,也就是可行性研究,并作进一步改进,最后就是要推销出去你的创新设计,再好的创新设计得不到应用也等于零。

创新设计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大致有这几个方面:1.对原有产品进行再创造使之更为完美(延伸法)2.对原有产品进行改造使之适用其它用途(移植法)3.利用现有的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扩展法)4.模拟生物的动作、能力解决问题(仿生法)5.对现有技术通过结合变化构思出新的机构类型(变异法)现有创新设计的书很多,创新设计技法也很很杂,同学们可多参阅基本创新设计的资料,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构系统创新组合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教研室于潇雁叶仲和陈亮林诚忠
实验五机构系统创新组合
一、实验目的
1. 加强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为机构创新设计
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增强学生对机构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动手能力;体会设计实际机构时应注意的事项;完成从运动简图设计到实际结构设计的过渡。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设备和工具
一)设备:创新组合模型两组
一组机构系统创新组合模型(包括4个架)基本配置所含组件如下:
1.接头
接头分单接头和组合接头两种:单接头有5种形式,组合接头有4种形式。

(1)单接头J1螺纹分左旋和右旋两种。

方头的侧面上,为12×12方通孔。

(2)单接头J2螺纹分左旋和右旋两种。

方头的侧面上,为φ12圆通孔。

(3)单接头J3螺纹全部为右旋,方头的侧面上为12×12方通孔,且螺杆端有一段φ12的过渡杆,根据长度的不同分为6种,即:从短至长适应一到六层的分层需要,便于不同层次联接选择。

(4)单接头J4为L形状,两垂直面上,一面为方通孔,另一面为圆通孔。

(5)单接头J5有一方孔,其两垂直右旋螺杆上有一端带有φ12圆柱,根据圆柱长度不同分为6种,即:从短至长适应一到六层的分层需要,便于不同层次联接选择。

(6)组合接头J1/J7有两种,J1与J7之间可相对旋转。

两种组合接头组合形状一样,但其中一种为一右旋和一左旋螺纹,另一种为两左旋螺纹。

(7)组合接头J6/J4,J6与J4之间可相对旋转。

其中:J6为一带方孔的方块。

(8)组合接头J6/J7,J6与J7之间可相对旋转。

其中:J6为一带方孔的方块。

接头J1
接头J2
接头J3
接头J1/J7
接头J4
接头J5
接头J6/J4
接头J6/J7
2.连杆
(1)连杆为正方形杆件,可套入接头的方孔内进行滑动和固定,共有7种不同长度,可用于各种拼接。

杆长在60~300 mm内能分段无级调整,超过300 mm的杆可另行组装而成。

小于60 mm的杆件可利用齿轮或凸轮上的偏心孔。

图1 连杆
(2)连杆两端各有右旋及左旋M8螺孔,可通过ZLM齿条连接螺钉将连杆相互连接到所需长度,也可通过HM—1换向螺钉将左旋螺孔转为右旋螺孔,两端孔还可根据需要和其他接头零件相连。

HM—1换向螺钉
ZLM齿条连接螺钉
3.凸轮及凸轮副从动组件 有四种轮廓的凸轮构件。

凸轮上的φ8通孔可穿入接头螺杆,配合端螺母DAM 及连杆使凸轮作曲柄使用。

4.齿轮、齿条
模数相等(m=2.5)齿数不同的6种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分别为17,21,25,30,34,43)和一种齿条,可提供43种传动比。

齿轮上分布的φ8通孔与凸轮上通孔作用相同。

与齿轮模数相等的齿条(ZL ),可通过齿条连接螺钉将两齿条联接到一起,中间的φ12圆
孔、20×20方孔可按需要作固定或插杆作用(φ12通孔可配入DAM 端螺母和右旋螺杆接头)。

齿条
凸轮
端螺母
DAM
齿轮
5.组合机架
组合机架是机构系统创新组合模型的主体,由多种零件组成。

(1)外框架(ZJ1)
(2)内框架(横梁ZJ2-1、竖梁ZJ2-2)
(3)横向滑杆(ZJ3)
(4)滑杆支板(ZJ4)
(5)竖滑块(左ZJ5-1,右ZJ5-2)
组合机架
(6)横向滑块(ZJ6)
(7)轴套(ZJ7)
(8)锁紧手柄(ZJ9)
(9)M20螺母(ZJ10)
6.旋转式电动机总成:
(1)旋转减速电动机一台(YCJ)其转速为10r/min
(2)旋转电动机支座一件
(3)电动机安装螺钉
7.减速直线式电动机总成:
(1)直线减速电动机一台(YCJZ)其速度为10mm/s (2)直线电动机支座一件(XH)
(3)直线电动机电控盒(DKH)一套及限位器
(4)移动副主动轴(YF)及移动轴端子
(5) 旋转副主动轴(XF )
8.用于拼接各种机构形式的其他辅助零件: (1) 皮带轮(PN )配A 型皮带L=1245 (2) 端螺母(DAM ) (3) 垫柱(L4、L20) (4) 弹簧(TH )φ6×60
(5) 齿条连接螺钉(ZLM )及左右旋螺母(M8—1、M8—2) (6) 换向螺钉(HM —1) (7) 其它标准件(螺钉、平健等)
9.根据教学实践的创意及需要,在模型上增加的其他构件。

二)工具:平口起子和固定扳手及活动扳手若干套。

移动副主动轴
旋转副主动轴
皮带轮
L20垫柱
L4垫柱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要求预习本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机构创新模型;
2.熟悉教师给定的设计题目及机构系统运动方案;(亦可自己选择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
3.拆分杆组,画在纸上,实验前交由教师检查。

四、实验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都可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就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用本实验装置可搭接的杆组有:
1.单构件高副杆组(一个构件,一个低副和一个高副)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开始拆分杆组,每次拆分时,先试着拆分出II级组,没有II级组时,再拆分III级组等高级组,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拆组是否正确的判定方法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为一个与原机构具有相同自由度的子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能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全部杆组拆完后,只应当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

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滑块C和构件MC组成的II级RRP 杆组,接着拆分出由构件AB和BD组成的II级RRR杆组,再拆分出由构件EF和FG组成的II 级RRR杆组,最后拆分出由构件GHI组成的单构件高副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KM和机架。

2.正确拼装杆组
将机构创新模型中的杆组,根据给定的运动学尺寸,在平板上试拼机构。

拼接时,首先要分层,一方面是为了使各构件的运动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进行,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各构件间的运动发生干涉,因此,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试拼之后,从最里层装起,依次将各杆组联接到机架上去。

1)移动副的联接
图6表示两构件以移动副相联接的方法。

图6 移动副的联接
2)转动副的联接 图7表示两构件以转动副相联接的方法。

3)齿条与构件以转动副相联
图8表示齿条与构件以转动副的形式相联接的方法。

4)齿条与其他部分的固联:
图9表示齿条与其他部分固联的方法。

图7 转动副的联接
图8 齿条与构件以转动副形式的联接
5)构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
图10表示连杆作为原动件与机架以转动副形式相联的方法。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将凸轮或齿轮作为原动件与机架的主动轴相连。

如果连杆或齿轮不是作为原动件与机架以转动副形式相连,则将主动轴换作螺栓即可。

注意:为确保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都必须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进行,可以选择适当长度的主动轴、螺栓及垫柱,如果不进行调整,机构的运动就可能不顺畅。

图10 构件与机架以转动副的形式相连
6)构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联
图11表示移动副作为原动件与机架的联接方法。

图11 构件与机架以移动副的形式相连
3.实现确定运动
试用手动的方式驱动原动件,观察各部分的运动都畅通无阻之后,再与电机相联,检查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

4.分析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
通过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对机构系统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作出定性的分析。

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平面机构中是否存在曲柄;2)输出件是否具有急回特性;3)机构的运动是否连续;4)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是否在非工作行程中;5)机构运动过程中是否具有刚性冲击、柔性冲击。

六、实验题目
可以教师指定,可以学生自己选择。

(最好由学生自己选择)
七、实验实例:铸锭送料机构
实验题目:试设计一机构完成如图20铸锭送料
1.设计机构(过程略)
结构说明:如图20所示液压缸1为主动件,通过连杆2驱动机构ABCD,将从加热炉出料的铸锭6送到升降台7。

工作原理和特点:图中实线位置为出炉铸锭进入盛料器3内,盛料器3即为双摇杆ABCD中的连杆BC,当机构运动到虚线位置时,盛料器3翻转1800把铸锭卸放到升降台7上。

4.装配示意图
注:①箭头表示装配方向。

×表示要锁紧。

②装配时注意调整好间距,再把螺母锁紧。

③ZJ3为横向滑杆,ZJ6为横向滑块。

④用手动试运杆后,再将YF套入电机杆上,并调整好行程开关,使其在左右运动时能起作用。

机构创新组合实验报告(写在实验报告作业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