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题积的乘方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3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的乘方的概念及其性质的掌握,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积的乘方的性质,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简化计算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积的乘方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的乘方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通过积的乘方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积的乘方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积的乘方的认识。
3.课后作业:
-设计分层次的课后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利用积的乘方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教学拓展:
-结合数学史,介绍积的乘方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制作积的乘方知识卡片、编写积的乘方小故事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3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5)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积的乘方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积的乘方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乘方的定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探究:以长方体体积计算为例,引导学生发现积的乘方运算法则。
(3)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进行典型例题的演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以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实际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积的乘方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设计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应用题,以检验学生对积的乘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作业批改: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3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3积的乘方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第14章第1节“积的乘方”中的14.1.3节进行的设计,是该章节中的核心知识点。
学生在初学的时候可能会比较抵触,因此需要巧妙的设计,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考虑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的兴趣,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积的乘方的概念,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类比、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性质,掌握乘方的基本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乘方的基本运算法则。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乘方的基本运算法则,并简单介绍一下积的乘方的概念。
2.讲解(2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积的乘方的定义和运算法则,通过示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3.练习(2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获得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巩固所学知识点。
4.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在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后,归纳总结积的乘方的基本规律和性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实际应用(15分钟)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掌握积的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进行思考,总结今天的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改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进行评价。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积的乘方教案
教 学 难 点 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1.提问:②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是什么? 幂的乘方的法则
是什么? 2. 计算:①(-a3)5·(-a2) 3②3(a2)3-2(-a3)3 3. 提问:根据乘方的意义 ,回答(ab)2 表示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初中数学人
教版八年级 上册实用资 八 年 级 课 题
积的乘方
课型 新授
料
年级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知识 技能
学 过程
目 方法
标 情感 态度
教学重点
1. 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 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在探究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 数学的信心. 正 确 理 解 积的乘方法 则 .
= anbn
2.归纳积的乘方法则: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学生积极回答,计算 要细心认真。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 认真思考大胆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 探索,学生积极探 索,寻找规律,得 到 积的乘方法则。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 解独立完成分析.
教师概括总结,学生 消化吸收。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生在做练习题 时,不要鼓励他们 直接套用公式,而 应让学生理解每一 步的运算理由。学 生进一步体会积的 乘方的意义。
学生通过练习,巩 固刚刚学习的新 知识,在此基础 上,加深知识的应 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1.3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概念讲解:介绍积的乘方的定义,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的意义。
2.运算法则:详细讲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通过典型例题演示运算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8.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回顾旧知:请学生回顾有理数的乘方、幂的乘方等概念及运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2.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面积的估算、体积的计算等,让学生感受积的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题:已知a^2+b^2=8,求(a+b)^4的值。
4.思考总结题: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总结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律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5.家长评价:请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在作业本上留言,以促进家校共育,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难度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通过积的乘方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有理数乘方、幂的乘方等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积的乘方法则,教师进行指导。
3.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总结积的乘方规律。
4.例题讲解
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积的乘方运算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2.实践应用题:设计2-3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让学生运用积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4.1.3积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
2.能够运用乘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熟练运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乘方的意义和运算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4.1.3积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第1节“积的乘方”内容。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等知识,但他们对乘方的概念及运用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积的乘方运算法则,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共同探索乘方的规律;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清晰地掌握乘方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共同探索乘方的规律。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清晰地掌握乘方的知识。
在讨论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对乘方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炼出乘方的运算法则,并明确乘方的意义。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乘方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15.1.3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15.1.3积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课时 15.1.3 积的乘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乘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积的乘方规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积的乘方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和乘方,但对于积的乘方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可能对于积的乘方运算方法存在疑惑,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另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运用积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积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积的乘方运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运用积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积的乘方运算方法。
2.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积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3.采用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积的乘方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2.准备PPT,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积的乘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积的乘方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积的乘方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积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积的乘方》教案
《积的乘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乘方的意义,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熟练计算。
2.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通过具体实例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和演绎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生准备计算器、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2.新课学习: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积的乘方的意义和运算法则,并尝试用符号语言表示。
然后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法则的运用。
3.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积的乘方的理解。
4.归纳小结:总结积的乘方的意义和运算法则,强调运算法则的关键是确定指数,并注意符号问题。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符号的变化规律。
5.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同时可以安排一些拓展性的任务,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与积的乘方相关的题目等。
6.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积的乘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板书设计:积的乘方定义:几个数相乘,每个数都提到一个相同的幂次。
法则:a×b^n=a×b×…×b(n个b)。
运算顺序:先乘后指数化。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4.1.3积的乘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积的乘方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能够运用积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将积的乘方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代数表达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积的乘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具有一定的基础。然而,积的乘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运算规则,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新的运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3.反馈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
4.情感升华: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积的乘方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完成课本第14.1.3节后的练习题1-5题,重点在于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和符号处理。
-解决运算过程中出现的符号错误和计算顺序混乱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引入环节:
通过复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引导学生发现积的乘方的规律,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2.新课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如面积、体积的计算,引出积的乘方的概念。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理解。
3.活动设计:
2.生活实例:接着,提出一个生活实例: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c$,求它的体积。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V = abc$,引导学生探讨:如果这个长方体的每个维度都扩大2倍,体积会扩大多少倍?由此引出积的乘方概念。
八年级数学上册《积的乘方》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发现积的乘方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积的乘方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积的乘方的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积的乘方》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积的乘方的定义,理解积的乘方实质上是乘法的多次重复,能够准确地表示出来。
2.学会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较大数字的乘方,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3.能够运用积的乘方性质进行因式分解,解决一些多项式的简化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讲解、示范、提问等方式,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4.教学巩固:
-设计综合性的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积的乘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开展课堂小结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积的乘方的性质和应用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个性化作业: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个性化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高。
-教师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5.反思总结:
-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积的乘方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通过反思,引导学生培养自我评价和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积的乘方》精品教案
14.1.3 积的乘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领会这个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挑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2.难点: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3.关键: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应该在引导这个推导过程时,步步深入,•层层引导,而不该强硬地死记公式,只有在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采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在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的内容以及区别.【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发言,解说老师的提问.【课堂演练】计算:(1)(x4)3(2)a·a5(3)x7·x9(x2)3【学生活动】完成上面的演练题,并从中领会这两个幂的运算法则.【教师活动】巡视,关注学生的练习,并请3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同学们思考怎样计算(2a3)4,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再小组讨论.(2a3)4=(2a3)·(2a3)·(2a3)·(2a3)(乘方的含义)=(2·2·2·2)·(a3·a3·a3·a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4·a 12(乘方的意义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16a 12【教师活动】提出应用以上分析问题的过程,再计算(ab )4,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之后,再与同学交流.(ab )4=(ab )·(ab )·(ab )·(ab )(乘方的含义)=(aaaa )·(bbbb )(交换律、结合律)=a 4·b 4(乘方的含义)【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通过计算,观察乘方结果之后,•你能得出什么规律?(2)如果设n 为正整数,将上式的指数改成n ,即:(ab )n ,其结果是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出(ab )n =a n b n .【师生共识】我们得到了积的乘方法则:(ab )n =a n b n (n 为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 )n =()()()()()n n n ab ab ab aaa a b b b b 个个个=a n b n【教师活动】拓展训练: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如(abc )n ,【学生活动】回答出结果是(abc )n =a n b n c n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计算:(1)(2b )3;(2)(2×a 3)2;(3)(-a )3;(4)(-3x )4.【教师活动】组织、讲例、提问.【学生活动】踊跃抢答.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计算下列各式:(1)(-35)2·(-35)3; (2)(a -b )3·(a -b )4; (3)(-a 5)5; (4)(-2xy )4; (5)(3a 2)n ; (6)(xy 3n )2-[(2x )2] 3;(7)(x 4)6-(x 3)8; (8)-p ·(-p )4;(9)(t m )2·t ; (10)(a 2)3·(a 3)2.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本节课注重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开端等于成功一半”.1.积的乘方(ab)n=a n b n(n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底数是积的乘方.方法: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2.在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时,注意知识拓展,底数和指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对三个以上因式的积也适用.3.要注意运算过程,注意每一步依据,还应防止符号上的错误.4.在建构新的法则时应注意前面学过的法则与新法则的区别和联系.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习题板书设计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3积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更多积的乘方运算的应用场景。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算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更多积的乘方运算的应用场景。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我相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积的乘方运算,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积的乘方概念,让学生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次,引导学生发现积的乘方与幂的运算之间的联系,从而总结出积的乘方运算法则;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积的乘方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2.讲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3.引导学生发现积的乘方与幂的运算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积的乘方运算法则。
在讲授环节,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积的乘方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接着,我讲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在讲解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发现积的乘方与幂的运算之间的联系,并总结出积的乘方运算法则。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3积的乘方”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积的乘方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1.3积的乘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运用积的乘方法则,通过推理解决数学问题。
2.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积的乘方运算,提高解题效率。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的最后,我进行了总结回顾,试图巩固学生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我觉得这个环节对于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知识框架非常关键。同时,我也提醒学生们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希望能够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我也意识到在小组讨论中,应该更加注重平衡每个成员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计划在下次的小组活动中,设立明确的角色分工,比如记录员、报告员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扮演重要角色。
-将积的乘方法则应用到非整数的乘方运算中,例如分数或负数的乘方。
举例:针对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突破:
-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比较单个数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过程,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包含多个步骤的复合运算题目,如计算(2·3)^3 ÷ (4·5)^2,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应用积的乘方法则。
最后,我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乐趣,真正理解和掌握积的乘方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这一概念。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们能够迅速地将新知识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这种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14.1.3积的乘方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积的乘方概念、运算法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学生对积的乘方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复杂运算中正确运用积的乘方法则图形等多角度展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针对不同难度的题目,采取分步指导、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积的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积的乘方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积的乘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关于积的乘方的课程后,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分享。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理解积的乘方概念上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当涉及到多个数的乘积进行乘方运算时。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实际例子来解释这个概念,但感觉还需要进一步寻找更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初二上册 积的乘方_教案1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积的乘方【敎學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领会这个性质。
过程与方法: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敎學重难点】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
难点: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敎學过程】一、预习与新知:(1)阅读教材;(2)填空:①幂的乘方,底数 ,指数 。
②计算:()=3210 ()=55b ()=-m x 2 ③)()(5315==x ; )()(n m mn x ==(3)计算:(请观察比较)①()332⨯和3332⨯ ; ②()253⨯和2253⨯ ; ③()22ab 和()222b a ⨯④怎样计算()432a ?说出根据是什么?⑤请想一想:()=n ab 二、课堂展示:(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22ab ab = (B )()42222a a -=-(C )()333y x xy =- (D )()333273y x xy =(2)计算:①()324y x ⋅ ②()32b ③()232a ④()43x -⑤()3a -三、随堂练习:(1)课本练习;(2)课本题目:C 组:(1)计算: ①325353⎪⎭⎫⎝⎛-⨯⎪⎭⎫⎝⎛- ;②()42xy - ;③()n a 3 ;④ ()323ab - ; ⑤20082008818⎪⎭⎫⎝⎛⨯.(2)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123422= (B )()33273a a -=-(C )()844813y x xy =(D )()3382a a -=-(3)与()[]2323a -的值相等的是( )(A )1218a (B )12243a (C )12243a -(D )以上结果都不对(4)计算:①()2243b a ; ②33221⎪⎭⎫ ⎝⎛y x ;③()33n -;④()a a a 234-+- ;⑤()()20092008425.0-⨯-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102⨯毫米,①它的表面积是多少?②它的体积是多少?(6)已知:823=+n m 求:n m 48⋅的值(提示:823=,422=)【板书设计】()=n ab n n b a。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14.1.3积的乘方
初备人:谢彬审核人:八年级数学组编写时间:2018-11-15
总课题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总课时
11
14.1整式的乘法
课题
14.1.3积的乘方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重点)
2.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难点)
重难点
学法指导
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小组合作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2.在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时,注意知识拓展,底数和指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对三个以上因式的积也适用.要注意运算过程,注意每一步依据,还应防止符号上的错误.
(二)当堂测评:
《长江全能学案》
例5:试比较大小:213×310与210×312.
解析:根据积得乘方,可转化成同底数的同指数的幂,根据系数的大小,可得答案.
【方法总结】利用积的乘方,转化成同底数的同指数的幂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四、反思小结当堂测评
(一)反思小结:
1.积的乘方(ab)n=anbn(n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底数是积的乘方.方法: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2、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1.填空,看看运算 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Ù(ab)2=(ab)•(ab)=(a•a)•(b•b)=a( )b( )
¢Ú(ab)3=______=_______=a( )b( )
¢Û(ab)n(n是正整数)
(2)先进行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然后合并.
【方法总结】先算积的乘方,在计算积的乘方,最后算加减,然后合并同类项.
探究点二:积的乘方的逆运算
【类型一】已知幂的乘方,求代数式的值
例3:已知ax=2,ay=3,求a3x+2y的值.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 《积的乘方》教案 (公开课获奖)
14.1. 3积的乘方教学目标:1、能说出积的乘方性质并会用式子表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的法那么。
2、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积的乘方的法那么进行计算,通过法那么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积的乘方法那么的形成过程。
2、难点:积的乘方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逆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a2·a3=a5,也就是说:( )。
即a m·a n=a m+n(m、n为正整数)。
(让学生明白所用到的运算法那么及运算律。
)2、(a3)7=a( ),也就是说:( )。
即(a m)n=a m·n(m、n为正整数。
)(让学生明白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法那么的区别。
)二、板书标题,揭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说出积的乘方性质并会用式子表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的法那么。
2、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积的乘方的法那么进行计算,通过法那么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自学自学内容与要求看教材:课本第143页------第144页,把你认为重要局部上记号,完成第144页练习题。
想一想:1、积的乘方运用了哪些运算律?2、例3计算中〔3〕〔4〕中含有什么?3、练习计算〔3〕中计算结果应注意什么?6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认真自学,并完成P144练习,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五、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答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答复P144练习3、学生板演〔1〕计算:① (-2a2b)3+8(a2)2·(-a)2·b3② (-a2b)3-(a3)2b3 - (-a)4·(ab)2· b4、拓广探索x n =2,y n ,求(x 2021y 2021)n的值。
六、点拔,矫正,指导运用1、运算性质:积的乘方法那么:(ab)n =a n b n(n 是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 积的乘方【市一等奖】
积的乘方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积的乘方2内容解析:本节课《积的乘方》处在人教版《第14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中的第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两种幂的运算性质之后紧接着的第三种运算性质,是幂指数运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同幂的意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有着紧密的联系。
结合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合并同类项等概念将幂的运算部分内容自然的引入到整式的运算,为整式的运算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
这节课的内容无论从其内容还是所处的地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后继学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桥梁。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并正确熟练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1).在知识技能上,要求学生理解并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熟练应用这一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在能力培养上,通过推导性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完成利用幂的三种运算性质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唤起学生对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的标志是,学生能根据前面所学推导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会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这一性质,会用性质进行积的乘方的运算。
再推导的过程中,能认识到具体例子在发现结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能体会到数式通性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学生在学习幂的运算性质的时候很可能死记硬背这些性质的结论,因为它不仅抽象,而且易混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数式通性的角度理解此性质的意义。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取引导发现、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主动探索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
鼓励学生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关键----熟练运用已学的幂的三个运算性质,深刻理解每种运算的意义,在综合运算中避免互相混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积的乘方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理解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推导过程.2.正确地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3.经过知识模块的专题训练,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能正确地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逆用积的乘方法则.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 m)n=a mn.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探究积的乘方法则
(一)合作探究
教材P97探究:
填空,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1)(ab)2=(ab)·(ab)=(a·a)·(b·b)=a(2)b(2);
(2)(ab)3=(ab)·(ab)·(ab)=(a·a·a)·(b·b·b)(c·c·c)=a (3)b (3). 一般地,对于任意底数a ,b 与任意正整数n ,
(ab)n =(ab)·(ab)·…·(ab),\s\up6(n
个ab ))=a ·a ·…·a,\s\up6(n 个a ))·b ·b ·…·b,\s\up6(n 个b ))=a n b n . 因此,我们有(ab )n =a n b n (n 为正整数).
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 97例3,完成下列练习:
计算:(1)(3xy 2)n ;(2)(-2x n +1)3;
(3)3(a 2)4·(a 3)3-(-a)·(a 4)4+(-2a 4)2·(-a)3·(a 2)3.
解:(1)原式=3n x n y 2n ;
(2)原式=-8x 3n +3;
(3)原式=3a 8·a 9+a·a 16-4a 8·a 3·a 6
=3a 17+a 17-4a 17
=0.
知识模块二 积的乘方法则的逆用
积的乘方的逆用:a n ·b n =(ab)n .
范例:计算:(1)(-0.125)2016×(-8)2016;
解:原式=(0.125×8)2016=1;
(2)⎝ ⎛⎭⎪⎫5132015×⎝ ⎛⎭
⎪⎫2352 016.
解:原式=⎝ ⎛⎭
⎪⎫513×1352015·135=135. 练习:(1)890
×⎝ ⎛⎭⎪⎫1290×⎝ ⎛⎭⎪⎫-12180; 解:原式=(23)90
×⎝ ⎛⎭⎪⎫12270 =2270
×⎝ ⎛⎭⎪⎫12270 =⎝
⎛⎭⎪⎫2×12270 =1;
(2)⎝ ⎛⎭
⎪⎫-177×494. 解:原式=-⎝ ⎛⎭
⎪⎫177×78 =-⎝ ⎛⎭
⎪⎫177×77·7 =-⎝ ⎛⎭
⎪⎫17×77·7 =-7.
知识模块三 有关积的乘方的综合运用
典例:(1)已知x n =2,y n =3,求(x 2y)2n 的值.
解:(x 2y)2n =(x n )4·(y n )2
=16×9
=144.
(2)已知n 为正整数,且x 3n =2,求(2x 3n )2+(-3x 2n )3的值.
解:原式=4(x3n)2-27(x3n)2
=-23(x3n)2
=-92.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探究积的乘方法则
知识模块二积的乘方法则的逆用
知识模块三有关积的乘方的综合运用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1.计算:(1)(3x)3=27x3;
(2)(-2b)5=-32b5;
(3)(-2×103)2=4×106.
2.计算(-2a2)2的结果是( C)
A.2a4B.-2a4C.4a4D.-4a4
3.计算(-2xy2)6+(-3x2y4)3.
解:原式=64x6y12-27x6y12=37x6y12.
4.(选做)若2x+3·3x+3=36x-2,求x的值.
解:因为36x-2=(62)x-2=62x-4,2x+3·3x+3=6x+3,所以2x-4=x+3,解得x=7.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困惑?
2.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