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通用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专项限时练(二) 古代文化常识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2018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那么你知道2018高考语文要如何进行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呢?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一起来做做看这些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吧。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1-5】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高考语文常见古文化常识模拟题及答案(二)
高考语文常见古文化常识模拟题及答案(二)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与识记检测(二)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省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通过省试后方可进入殿试。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解析
1.【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
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精编专用)
高中语文资料精目录第一章精编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点 (3)一、年龄称谓二、主要节日三、纪年法四、刑罚五、官职的授、升、降、免、调、代六、六部职能七、地理及行政区划八、汉代的察举与征辟九、明、清科举制十、学校称谓十一、风俗礼仪十二、其他第二章古代文化常识好题集萃 (8)第三章2017年高考国标1-3古诗文题及答案 (18)附录:文言文阅读解题法:倒读反推第五章高考语文攻略 (31)一、新考标新题型新对策二、作文(一)总纲 (25)(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范文(三)思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范文(四)审题立意拓展训练(五)概念泛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六)关于“正能量”“美德”及其他………………第六章考场作文范文选评 (49)第七章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及范文 (58)第八章语用专题病句、成语 (64)……前言语文是高考各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在高考中所占分值高(150分,未来可能达到180分),而且,它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深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语文还是高考的第一个科目,它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后几科的发挥。
从2017年开始,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客观题分值达到创记录的58分(比2016年增加11分)。
这个变化的结果是:高考语文区分度明显提高(语文优生和差生得分差拉大)。
从全省统计来看,2016年我省语文平均99.6分,2017年不到92.5分。
语文越好的学校平均分降得越少,全省的高分段和往年一样在130到140分。
也就是说,2017年高考中我省语文高分段并没有比2016年明显下降,这说明语文尖子的高分优势明显放大!因此,说语文是如今高考全局的重中之重,绝不为过。
除了客观题58分明显拉开分差,作文得分也是语文成败的关键。
每年高考,都有大量考生作文偏题(得分很可能低于40),甚至离题(不及格)。
而近几年我省作文平均分在45~46分。
作者把自己二十多年专心研究所得的部分成果汇集精编而成这本资料,希望它对你的语文学习和考试有帮助。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集训2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集训(二)2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2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A.陛,是宫殿。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
合称“三秦”。
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
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2018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一起做一做这些古代文化常识题吧。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part1】81.(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82、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8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L}I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83.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2018高中高考文化常识包括答案、拓展.doc
2018 高考文化常识 ( 含答案、拓展)古代文化常识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 )、户部 (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 (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 ·全国卷Ⅱ)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 ·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 ·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题及答案第一篇: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题及答案高三文言文文学常识专题练习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时代用来称呼殿试考取的人。
考中进士的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B.“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五服”制度是中国统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D.“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需离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2018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模拟练习及答案解析(二)
2018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模拟练习及答案解析(二)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模拟练习及答案解析(二)”,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密切关注本网站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模拟练习及答案解析(二)1.下列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驸马都尉:汉武帝时始置,掌副车之马。
设置之初即为帝婿称号,也简称驸马,汉代称恶妇。
B.左驿:官吏被贬降级。
如白居易有诗云:“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
”C.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D.赠:这是封建社会的封赠现象,封建王朝推恩大官重臣,把官爵授给本人或先人,对于死者城赠。
2.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龀是指10岁以下的儿童,也有说成“髫龀”的。
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B.嗣位指继承君位。
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位即君位。
儿子除了有长幼之分外,还有嫡庶之分,一般是传嫡不传庶。
C.草昧之臣指开国之臣。
草昧即蒙昧,未开化;在这里引申为草创,创始。
D.乞骸又作“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简作“乞骸”。
3.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
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
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官名。
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29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一2
天天练29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一)[基础过关]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
C.望帝,战国时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
后用“望帝”代指杜鹃鸟,也用以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D.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总称。
答案:A解析:“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在古代是爵位称呼,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答案:A解析:“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官职变动中,“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入”是由地方进京城做官。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改元”一般是指新皇帝即位后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答案:D解析:“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同的还有“察”与“举”等词。
B.“昆弟”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
C.“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
D.“追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一种官职或称号。
答案:A解析:察:考察后予以推举。
举:推选,推荐。
这两个词与“擢”不同。
5.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该词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17-18版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二)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二) 文言文阅读(二)(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导学号:76082054】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
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内艰..起复。
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
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
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
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赈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
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
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
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B.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C.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D.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D[断句时,应结合语境来分析。
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天天练32 古代文化常识(二)
天天练32 古代文化常识(二)[基础过关]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
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咨询。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B.“台阁"在东汉时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
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还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为“梏”。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中国",古指中原地区。
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C.“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D.“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该词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来定赏罚。
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
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
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特效训练 古代文化知识专项练
基础强化练五古代文化知识专项练+基础组合练5古代文化知识专项练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免胄,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
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辆车把人体撕裂致死,俗称“五马分尸”。
C.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历法。
它以对月相的观测为主要依据,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
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答案 C解析“以对月相的观测为主要依据”错,应是“以对太阳的观测为主要依据”。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有春、秋两社日。
B.御史台,御史治事的地方,中央行政监察、司法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铎,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时令变化时使用,盛行于春秋至汉代。
D.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也是明、清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答案 C解析“古代宣布时令变化时使用”错误,应为“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使用”。
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雅乐,典雅纯正的音乐,是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及大臣宴游时用的音乐。
B.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称“重阳”。
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C.黥,即墨刑,五刑之一。
指在犯人脸上刺字并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D.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间依长幼排行的顺序。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答案 A解析“大臣宴游”错误,只有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时使用。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二)(含解析)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二)【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问之,傅曰:“祖宗法惠..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2古代文化常识
课时作业2 古代文化常识版块一四大类型文常积累练类型1 科举官职请判断下列古代文化知识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明经科,古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隋朝废九品中正制,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进士科重经术,明经科重文辞。
( )2.甲科,进士甲等,唐宋时进士考试录取分甲乙两等,明清时通称进士为甲科。
( ) 3.进士,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时期将殿试及第者分为三甲:一甲状元,二甲榜眼,三甲探花。
( )4.国子监,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 )5.郎中令,古代官名,始置于秦,为九卿之首,掌宫廷侍卫。
汉初沿用此称,后来改称光禄勋。
( )6.太子太师,即太子的老师。
后多为虚衔无实职,可用于追赠死去的重臣。
( ) 7.诏策,指封建时代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有时还指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录取人才。
( )8.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包含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方面。
( )9.孝廉,汉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用以选拔官员,亦称被推选的士人。
明清时变成对秀才的雅称。
( )10.超授,升迁,亦指越等授官。
同样表升迁的有升、擢、拔等,而表降职的有谪、除、免等。
( )11.提举,有提拔、荐举等含义,又可为官名,即某事或某地“主管”。
( )12.悬车,古人一般六十岁左右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称“悬车”。
有时年老请辞也说成“乞骸骨”。
( )13.移疾,指官员因身体不好,无法胜任工作,不得不请求退职。
( )14.钦天监正,明清时设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监正为其主官,历代名称不同,如《张衡传》中称为太史令。
( )15.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不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
( )16.都巡检使,官名,主要职责为治民进贤、募兵统兵以及维护境内的治安。
( ) 17.侍中,秦汉宫廷里应对顾问、往来奏事的官;魏晋后相当于宰相;隋唐时为门下省的首脑;南宋废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天天练30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二)(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30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二)(含解析)不分版本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二)根底过关1.以下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侍中,汉时指在其本官职外的加衔。
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担任皇帝侍从。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中的“侍中〞即指皇帝的侍从。
B.仗节,手执符节的意思。
古代只有在大臣出使的时候,皇帝才会授予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斧钺〞“汤镬〞指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等兵器,也泛指古代各种刑戮。
D.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
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答案:B解析:B项,“只有在大臣出使的时候,皇帝才会授予符节〞错。
在大将出师时,皇帝也会授予符节。
2.以下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C.足下,敬辞。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如《战国策·秦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D.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有别于翰林院学士,亦称“首揆〞。
主持内阁大政,虽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权。
答案:D解析:D项,首辅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权力极大。
3.以下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北面,面向北,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如《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C.望夕,望指月光满盈时,夕指日落时分,泛指夜晚。
所以“望夕〞通常指旧历十六日的晚上。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答案:C解析:C项,“望夕〞通常指旧历十五日的晚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专项限时练(二) 古代文化常识
(建议用时:30分钟)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
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
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C[“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
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B[“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错,应该是“常用来指少女,‘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76082047】A.“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
B[“齐宣王”应改为“齐桓公”。
]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
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
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C[“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
]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